CN115337710B - 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7710B
CN115337710B CN202211124423.5A CN202211124423A CN115337710B CN 115337710 B CN115337710 B CN 115337710B CN 202211124423 A CN202211124423 A CN 202211124423A CN 115337710 B CN115337710 B CN 115337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regulating reservoi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44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37710A (zh
Inventor
王文亮
赵紫依
郭纯园
李俊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to CN2022111244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7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7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7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37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7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4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settling ta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内涝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所述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包括:进水道、调蓄池和出水道,在所述调蓄池的长度方向上,进水道与调蓄池的一端连通,出水道与调蓄池的另一端连通;在调蓄池的高度方向上,调蓄池内由上而下设置有上部调蓄区和底部净化调蓄区,上部调蓄区和底部净化调蓄区连通,出水道包括溢洪道和排水管;底部净化调蓄区内设有前沉淀池、水流道、过滤结构、后沉淀池和限流板,水流道设置在前沉淀池的下游,后沉淀池设置在水流道的下游;在调蓄池的长度方向上,后沉淀池和出水道之间设有过滤结构和限流板,且限流板靠近出水道设置。

Description

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内涝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内涝积水已成为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解决城市内涝,需要构建涵盖源头减排设施、排水管渠设施、排涝除险设施的城市内涝防治系统。其中,排涝除险设施是关键,而在排涝除险设施中,大型调蓄设施是除行泄排放设施之外的另一类重要设施。
因为内涝积水往往夹杂大量颗粒污染物和生活垃圾,因此,用于内涝积水的调蓄设施需具备拦截水中的漂浮垃圾、减少水中的泥砂的功能,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渗滤,即在调蓄设施的底部铺设渗滤材料,内涝积水经渗透过滤净化后,或从底部收集排放,或入渗补充地下水,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大面积换填渗滤材料,建设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调蓄设施建设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包括:进水道、调蓄池和出水道,在所述调蓄池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进水道与所述调蓄池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道与所述调蓄池的另一端连通;在所述调蓄池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调蓄池内由上而下设置有上部调蓄区和底部净化调蓄区,所述上部调蓄区和所述底部净化调蓄区连通,所述出水道包括溢洪道和排水管;所述底部净化调蓄区内设有前沉淀池、水流道、过滤结构、后沉淀池和限流板,所述水流道设置在所述前沉淀池的下游,所述后沉淀池设置在所述水流道的下游;在所述调蓄池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后沉淀池和所述出水道之间设有所述过滤结构和限流板,且所述限流板靠近所述出水道设置。
底部净化调蓄区位于调蓄池的靠近池底部位,且前沉淀池位于靠近进水道的位置,则水由进水道进入调蓄池后首先进入底部净化调蓄区的前沉淀池内,在前沉淀池内,水中的部分颗粒污染物(例如:泥沙或者石粒等)沉淀至前沉淀池的池底;经过沉淀的水进入水流道,经过水流道后经过水流道后到达后沉淀池,后沉淀池可以对水中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进一步沉淀;然后水流过过滤结构,过滤结构能够对水中的漂浮物(例如:树叶)等杂质进行拦截,经过过滤结构的水到达限流板处,限流板可以对水的流量进行限制,增加水在底部净化调蓄区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水中的颗粒污染物得到充分沉淀,进一步净化水质,还有利于实现定时定量排放;经过限流板的水流入排水管排入下游排水设施。定义与溢洪道的底部齐平的水位为最高水位,也即当调蓄池的实际水位达到最高水位后,超过调蓄池出水量的水可以直接由溢洪道排入下游的排水设施;定义底部净化调蓄区与上部调蓄区的分界线为水质净化调蓄水位。当调蓄池内的实际水位位于最高水位以下且位于水质净化调蓄水位之间时,水可以由排水管排入下游排水设施。不论调蓄池内的实际水位位于哪一位置,底部净化调蓄区始终能够实现对该区域内的水质进行净化,有利于避免下游排水设施堵塞。可以定期对调蓄池内的颗粒污染物以及杂质进行清理。
本发明提供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一方面,底部净化调蓄区采用沉淀可以减少水中的颗粒污染物,采用过滤结构可以对水中的漂浮物等杂质进行拦截,从而对水进行净化,结构简单,清理简单,可以重复使用,降低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另一方面,调蓄池设置多层调蓄区,可以分层对水进行调蓄,从而可以实现采用同一个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实现多个调蓄目的,例如:对于强度为3年一遇的暴雨,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可以将流量由上游的5m3/s削减至下游允许的2m3/s,而对于50年一遇的暴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也可以将流量由上游的8m3/s降低到下游允许的5m3/s,以避免内涝积水,这样可以避免设置多个调蓄设施,可以进一步减少建设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还包设置在后沉淀池下游的溢流池;所述上部调蓄区包括顶层调蓄区和中层调蓄区,所述中层调蓄区位于所述顶层调蓄区和所述底部净化调蓄区之间;在所述调蓄池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溢流池的顶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靠近所述排水管的一侧高于所述溢流口远离所述排水管的一侧,且所述溢流池的总高度低于所述溢洪道的高度;所述溢流池的远离所述排水管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后沉淀池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处;所述溢流池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口覆盖有顶部拦污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限流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所述板体上的多个穿孔;所述限流板固定且覆盖在所述进水口的内侧,所述过滤结构固定且覆盖在所述进水口的外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调蓄池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后沉淀池的顶沿不高于所述溢流池的池底,所述后沉淀池的远离所述水流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排水口,所述过滤结构位于所述排水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在所述调蓄池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水流道的靠近所述前沉淀池的一端高于所述水流道靠近所述后沉淀池的一端;所述水流道的纵坡为1‰~3‰。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池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进水道的一侧向靠近所述出水道的一侧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水流道的宽度、所述后沉淀池的宽度以及所述溢流池的深度均小于所述调蓄池的平均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道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地表水进口和地下水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前沉淀池内设有消力墙,所述消力墙正对所述进水道的出水方向,在所述调蓄池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消力墙与所述进水道之间具有距离。
进一步地,后沉淀池的深度为预留沉泥深度、所述排水口的中心至所述后沉淀池的顶沿的距离以及七天内水蒸发的深度之和。
应当理解,前述的一般描述和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方式两者均是为了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并且未必限制本公开。并入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主题。同时,说明书和附图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的纵切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中溢流池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中限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进水道;101-地表水进口;102-地下水进口;2-调蓄池;201-前沉淀池;202-水流道;203-过滤结构;204-排空管;205-分隔墙;206-后沉淀池;207-限流板;2071-板体;2072-穿孔;208-排水口;209-消力墙;3-出水道;301-溢洪道;302-排水管;5-溢流池;501-溢流口;6-顶部拦污格栅;7-最大调蓄水位;8-中间调蓄水位;9-水质净化调蓄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包括:进水道1(用于向调蓄池2内输入水)、调蓄池2和出水道3(用于调蓄池2内的水排出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在调蓄池2的长度方向上,进水道1与调蓄池2的一端连通,出水道3与调蓄池2的另一端连通;在调蓄池2的高度方向上,调蓄池2内由上而下设置有上部调蓄区和底部净化调蓄区,上部调蓄区和底部净化调蓄区连通,出水道3包括溢洪道301(可以与上部调蓄区对应)和排水管302(可以与底部净化调蓄区对应);底部净化调蓄区内设有前沉淀池201、水流道202、过滤结构203、后沉淀池206和限流板207,前沉淀池201靠近进水道1设置,水流道202设置在前沉淀池201的下游,后沉淀池206设置在水流道202的下游;在调蓄池2的长度方向上,后沉淀池206和出水道3之间设有过滤结构203和限流板207,且限流板207靠近出水道3设置。
本实施例中,底部净化调蓄区位于调蓄池2的靠近池底部位,且前沉淀池201位于靠近进水道1的位置,则水由进水道1进入调蓄池2后首先进入底部净化调蓄区的前沉淀池201内,在前沉淀池201内,水中的部分颗粒污染物(例如:泥沙或者石粒等)沉淀至前沉淀池201的池底;经过沉淀的水进入水流道202,经过水流道202后到达后沉淀池,后沉淀池206可以对水中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进一步沉淀;然后水流过过滤结构203,过滤结构203能够对水中的漂浮物(例如:树叶)等杂质进行拦截,经过过滤结构203的水到达限流板处,限流板可以对水的流量进行限制,增加水在底部净化调蓄区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水中的颗粒污染物得到充分沉淀,进一步净化水质,还有利于实现定时定量排放;经过限流板的水流入排水管302排入下游排水设施。定义与溢洪道301的底部齐平的水位为最高水位,也即当调蓄池2的实际水位达到最高水位后,超过调蓄池2出水量的水可以直接由溢洪道301排入下游的排水设施;定义底部净化调蓄区与上部调蓄区的分界线为水质净化调蓄水位9。当调蓄池2内的实际水位位于最高水位以下且位于水质净化调蓄水位9之间时,水可以由排水管302排入下游排水设施。不论调蓄池2内的实际水位位于哪一位置,底部净化调蓄区始终能够实现对该区域内的水质进行净化,有利于避免下游排水设施堵塞。可以定期对调蓄池2内的颗粒污染物以及杂质进行清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一方面,底部净化调蓄区采用沉淀可以减少水中的颗粒污染物,采用过滤结构203可以对水中的漂浮物等杂质进行拦截,从而对水进行净化,结构简单,清理简单,可以重复使用,降低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另一方面,调蓄池2设置多层调蓄区,可以分层对水进行调蓄,从而可以实现采用同一个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实现多个调蓄目的,例如:对于强度为3年一遇的暴雨,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可以将流量由上游的5m3/s削减至下游允许的2m3/s,而对于50年一遇的暴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也可以将流量由上游的8m3/s降低到下游允许的5m3/s,以避免内涝积水,这样可以避免设置多个调蓄设施,可以进一步减少建设成本。
可选地,水流道202的横截面积小于前沉淀池201的靠近水流道202处的横截面积,这样可以限制前沉淀池201流入水流道202的量,从而可以使水在前沉淀池201内停留一定时间,从而可以实现沉淀。
可以在底部净化调蓄区内用石头、砖块或者混凝土,或者上述材质的组合等堆砌成一道分隔墙205,分隔墙205的靠近进水道1的一侧为前沉淀池201,该分隔墙205也即为前沉淀池201的在调蓄池2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可以在分隔墙205的底部设置通孔,以实现前沉淀池201和水流道202的连通。可选地,在通孔内设置排空管204,排空管204的一端穿过通孔与前沉淀池201连通,排空管204的另一端与水流道202连接。
水流道202可以设置采用管道结构;可选地,水流道202由混凝土或浆砌石硬底结构形成的渠道,使用寿命长。
后沉淀池206的规模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可选的根据以下公式来设置后沉淀池:
Figure SMS_1
式中:
Figure SMS_2
——后沉淀池的表面积,m2;
Figure SMS_3
—自由上浮颗粒物的运动速度,m/s;
Figure SMS_4
可根据下式计算:
Figure SMS_5
式中:
Figure SMS_6
—自由上浮颗粒物的运动速度,m/s;
Figure SMS_7
—允许被带走的颗粒物的最大粒径,m;
Figure SMS_8
—自由上浮颗粒物的比重,比重范围为0.8~0.9。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还包设置在后沉淀池206下游的溢流池5;上部调蓄区包括顶层调蓄区和中层调蓄区,中层调蓄区位于顶层调蓄区和底部净化调蓄区之间;在调蓄池2的高度方向上,溢流池5的顶部设有溢流口501,溢流口501靠近排水管302的一侧高于溢流口501远离排水管302的一侧,且溢流池5的总高度低于溢洪道301的高度(也即,溢流池5的顶部距溢流池5的池底最大的距离为溢流池5的总高度);溢流池5的远离排水管302的一侧设有与后沉淀池206连通的进水口,过滤结构203设置在进水口处;溢流池5与排水管302连通。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溢流池5的最顶部距离溢洪道301的距离。可以定义调蓄池2的某一位置为中间调蓄水位8,中间调蓄水位8与水质净化调蓄水位9之间的区域为中层调蓄区。底部净化调蓄区内的水可以经过过滤结构203后通过进水口进入溢流池5,然后由溢流池5进入排水管302;当水位由底部净化调蓄区上升至中层调蓄区时,水可以由溢流口501进入溢流池5,然后由溢流池5进入排水管302;其中,溢流口501呈斜面设置,且以溢流池5的池底为参照,溢流口501的高度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大,则可以通过同一个顶部拦污格栅实现水位在上升过程中连续排水。
其中,可以设置多个多层调蓄区,也即设置多个中间调蓄水位8,实现多个暴雨入流条件或下游排水接纳条件下的调控排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溢流口501覆盖有顶部拦污格栅6。本实施例中,中层调蓄区内的水经过顶部拦污格栅6后才进入溢流池5,顶部拦污格栅6可以拦截由中层调蓄区流来的水中的漂浮物等杂质。
限流板可以包括多个相互独立设置的板段,多个板段沿调蓄池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板段之间的间隔形成用于水通过的流道。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限流板207包括板体2071和设置在板体2071上的多个穿孔2072;限流板207固定且覆盖在进水口的内侧,过滤结构203固定且覆盖在进水口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底部净化调蓄区内的水经过过滤结构203后,穿过进水口,然后再经过限流板207上的穿孔2072后,再进入溢流池5;限流板207可以限制水的流量,增加水在底部净化调蓄区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水中的颗粒污染物得到充分沉淀,进一步净化水质,还有利于实现定时定量排放。例如:通过设置穿孔2072的横截面积的规格和密度,控制底部净化调蓄区内的水在12小时排放完。
板体2071上的穿孔2072的开孔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水质调蓄净化水位和水排空时间确定,穿孔2072出流流量根据孔流计算确定,总排空时间可根据进水道1入流和穿孔2072出流过程线,经有限差分法计算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9
式中:
Figure SMS_11
Figure SMS_13
Figure SMS_15
时刻内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的调蓄水量,m3
Figure SMS_12
—计算时间步长,min;
Figure SMS_14
Figure SMS_16
时刻内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的出流量, m3/s;
Figure SMS_17
Figure SMS_10
时刻内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的入流量,m3/s。
过滤结构203可以采用过滤格栅,结构简单,成本低。
当水位高于水质净化调蓄水位9,分别位于中间调蓄水位8和最大调蓄水位7时,通过溢流口501堰流、穿孔2072的孔流和排水的水力计算,并根据进水道1的入流和溢流口501的出流过程线,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可以得到中间调蓄水位8和最大调蓄水位7及其调蓄空间大小和溢流口501出流流量大小,实现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和流量限值排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在调蓄池2的高度方向上,后沉淀池206的顶沿不高于溢流池5的池底,后沉淀池206的远离水流道202的侧壁上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排水口208(可以将沉淀池的该侧壁的顶沿设置缺口从而形成排水口208,同样将溢流池5的与沉淀池相邻的侧壁的底沿设置缺口从而形成进水口),过滤结构203位于排水口208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在调蓄池2的长度方向上,前沉淀池201位于进水道1之后,水流道202位于前沉淀池201之后,后沉淀池206位于水流道202之后,溢流池5位于后沉淀池206之后;后沉淀池206可以对水中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进一步沉淀;当过滤结构203堵塞无法通过水流时(比如遇到强降雨天气,水质差,过滤结构203堵塞难以及时清理),过滤结构203、排水口208和进水口可以形成倒虹吸结构,水流绕过过滤结构203由排水口208进入进水口,然后再经过限流板207后,进入溢流池5,这样可以实现过滤结构203堵塞时,水仍然可以正常进行排放,不影响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中,排水口208的流通面积可以看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Figure SMS_18
Figure SMS_19
式中:
Figure SMS_20
—平均排放流量,m3/s;
Figure SMS_21
—水质净化调蓄水位9以下调蓄水量,m3; T—沉淀时间,s,可取12h~24h,
Figure SMS_22
—排水口208的流通面积,m2
Figure SMS_23
—流量系数,可取0.6;
Figure SMS_24
—排水口208因藻类生长造成的堵塞因子;
Figure SMS_25
—排水口208的中心至后沉淀池206的顶沿高度,m,可取0.15~0.3m。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在调蓄池2的高度方向上,水流道202的靠近前沉淀池201的一端高于水流道202靠近后沉淀池206的一端;水流道202的纵坡为1‰~3‰(例如:1‰、1.5‰、1.8‰、2‰、2.5‰或者3‰等),水流道202的规模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可选地使得水流道的过流能力为调蓄池最大进水流量的1%。
本实施例中,水流道202成斜坡设置,有利于水流入后沉淀池206;另外,延长水的路线,有利于水中的颗粒污染物进一步沉淀。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调蓄池2的宽度由靠近进水道1的一侧向靠近出水道3的一侧的方向逐渐增大;水流道202的宽度、后沉淀池206的宽度以及溢流池5的深度均小于调蓄池2的平均宽度。
本实施例中,分隔墙205将底部净化调蓄区分割成前沉淀池201和后池,后池中设置水流道202、后沉淀池206和溢流池5,可以在后池的其余位置设置植被层。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进水道1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地表水进口101和地下水进口102,至少部分地下水进口102与底部净化调蓄区对应连通。
本实施例中,地表积水可以由地表水进口101进入调蓄池2,地表积水和地下水可以相互独立进入调蓄池2,地表水进口101可以确保地表积水快速流入系统,而不受地下管道排水能力的影响,可减少地表积水时间和积水深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前沉淀池201内设有消力墙209,消力墙209正对进水道1的出水方向,在调蓄池2的长度方向上,消力墙209与进水道1之间具有距离。
本实施例中,面向进水道1的进水方向设置消力墙209,消力墙209可以使得水流流速降低,更有利于颗粒污染物沉淀;在水流绕过消力墙209过程汇总,在消力墙209的两侧和后部易形成旋涡,旋涡的外侧速度大,中心速度小,颗粒污染物会在旋涡的这种特性下,随旋涡停留沉淀下来,进一步提高沉淀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后沉淀池206的深度为预留沉泥深度、排水口208的中心至后沉淀池206的顶沿的距离以及七天内水蒸发的深度之和(蒸发深度可以根据当地气象部门获得)。
本实施例中,这样设置可以确保排水口208位于后沉淀池206的水面以下,避免堵塞。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道(1)、调蓄池(2)和出水道(3),在所述调蓄池(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进水道(1)与所述调蓄池(2)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道(3)与所述调蓄池(2)的另一端连通;
在所述调蓄池(2)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调蓄池(2)内由上而下设置有上部调蓄区和底部净化调蓄区,所述上部调蓄区和所述底部净化调蓄区连通,所述出水道(3)包括溢洪道(301)和排水管(302);
所述底部净化调蓄区内设有前沉淀池(201)、水流道(202)、过滤结构(203)、后沉淀池(206)和限流板(207);所述前沉淀池(201)靠近所述进水道(1)设置,所述水流道(202)设置在所述前沉淀池(201)的下游,所述后沉淀池(206)设置在所述水流道(202)的下游;在所述调蓄池(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后沉淀池(206)和所述出水道(3)之间设有所述过滤结构(203)和限流板(207),且所述限流板(207)靠近所述出水道(3)设置;所述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还包设置在所述后沉淀池(206)下游的溢流池(5),所述溢流池(5)的远离所述排水管(30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后沉淀池(206)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过滤结构(203)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处;所述溢流池(5)与所述排水管(302)连通;
在所述调蓄池(2)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后沉淀池(206)的顶沿不高于所述溢流池(5)的池底,所述后沉淀池(206)的远离所述水流道(202)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排水口(208),所述过滤结构(203)位于所述排水口(208)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调蓄区包括顶层调蓄区和中层调蓄区,所述中层调蓄区位于所述顶层调蓄区和所述底部净化调蓄区之间;
在所述调蓄池(2)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溢流池(5)的顶部设有溢流口(501),所述溢流口(501)靠近所述排水管(302)的一侧高于所述溢流口(501)远离所述排水管(302)的一侧,且所述溢流池(5)的总高度低于所述溢洪道(301)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501)覆盖有顶部拦污格栅(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板(207)包括板体(2071)和设置在所述板体(2071)上的多个穿孔(2072);所述限流板(207)固定且覆盖在所述进水口的内侧,所述过滤结构(203)固定且覆盖在所述进水口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蓄池(2)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水流道(202)的靠近所述前沉淀池(201)的一端高于所述水流道(202)靠近所述后沉淀池(206)的一端;所述水流道(202)的纵坡为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池(2)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进水道(1)的一侧向靠近所述出水道(3)的一侧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水流道(202)的宽度、所述后沉淀池(206)的宽度以及所述溢流池(5)的深度均小于所述调蓄池(2)的平均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道(1)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地表水进口(101)和地下水进口(102)。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沉淀池(201)内设有消力墙(209),所述消力墙(209)正对所述进水道(1)的出水方向,在所述调蓄池(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消力墙(209)与所述进水道(1)之间具有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后沉淀池(206)的深度为预留沉泥深度、所述排水口(208)的中心至所述后沉淀池(206)的顶沿的距离以及七天内水蒸发的深度之和。
CN202211124423.5A 2022-09-15 2022-09-15 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 Active CN115337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4423.5A CN115337710B (zh) 2022-09-15 2022-09-15 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4423.5A CN115337710B (zh) 2022-09-15 2022-09-15 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7710A CN115337710A (zh) 2022-11-15
CN115337710B true CN115337710B (zh) 2023-05-23

Family

ID=83955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4423.5A Active CN115337710B (zh) 2022-09-15 2022-09-15 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771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22002A (ko) * 2011-08-24 2013-03-06 에스와이종합건설 주식회사 다중 여과용 침전조
KR20130022717A (ko) * 2011-08-26 2013-03-07 남기윤 제어기능을 갖는 비점 오염물질 처리장치
CN103821218A (zh) * 2014-02-17 2014-05-28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
CN104631610A (zh) * 2015-02-10 2015-05-20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颗粒分离及调蓄系统
CN104878829A (zh) * 2015-06-03 2015-09-02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CN105369885A (zh) * 2015-12-10 2016-03-02 上海化工研究院 一种可清淤倒虹吸式排污管道防爆燃安全阻隔装置
CN106807145A (zh) * 2017-02-28 2017-06-09 沈阳建筑大学 城市道路雨水收集、涵养植被的分流调蓄系统
CN111285546A (zh) * 2020-03-04 2020-06-16 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雨污合流溢流污染的调蓄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12047535A (zh) * 2020-09-28 2020-12-08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及雨水净化方法
CN112854415A (zh) * 2021-03-09 2021-05-28 山西建投晋南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组合式景观预制排水沟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213625948U (zh) * 2020-09-04 2021-07-06 广州市原构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景观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
CN215888504U (zh) * 2021-09-18 2022-02-22 湖北祖德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22002A (ko) * 2011-08-24 2013-03-06 에스와이종합건설 주식회사 다중 여과용 침전조
KR20130022717A (ko) * 2011-08-26 2013-03-07 남기윤 제어기능을 갖는 비점 오염물질 처리장치
CN103821218A (zh) * 2014-02-17 2014-05-28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
CN104631610A (zh) * 2015-02-10 2015-05-20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颗粒分离及调蓄系统
CN104878829A (zh) * 2015-06-03 2015-09-02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CN105369885A (zh) * 2015-12-10 2016-03-02 上海化工研究院 一种可清淤倒虹吸式排污管道防爆燃安全阻隔装置
CN106807145A (zh) * 2017-02-28 2017-06-09 沈阳建筑大学 城市道路雨水收集、涵养植被的分流调蓄系统
CN111285546A (zh) * 2020-03-04 2020-06-16 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雨污合流溢流污染的调蓄净化系统及方法
CN213625948U (zh) * 2020-09-04 2021-07-06 广州市原构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景观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
CN112047535A (zh) * 2020-09-28 2020-12-08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及雨水净化方法
CN112854415A (zh) * 2021-03-09 2021-05-28 山西建投晋南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组合式景观预制排水沟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215888504U (zh) * 2021-09-18 2022-02-22 湖北祖德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7710A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9325B1 (ko) 저류지 전단 설치용 자연형 비점오염저감시설
CN103570149B (zh) 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
CN103821218A (zh) 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
CN103306360A (zh) 用于分流制雨水入河污染物截控的多维生态排水系统
KR101656664B1 (ko) 카트리지 모듈식 침투도랑 전처리조, 이를 이용한 카트리지 모듈식 침투도랑 여과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우수의 여과 방법
CN103408156A (zh) 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方法与系统
WO2022062367A1 (zh) 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KR100681933B1 (ko) 저류지에서의 수질 정화 증대 장치
CN114991253A (zh) 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KR101582931B1 (ko) 비점오염 저감 장치
CN115337710B (zh) 内涝积水分层调蓄净化系统
CN205662974U (zh) 一种山丘区生态型雨水分质集蓄系统
KR101208694B1 (ko) 우수의 여과장치
CN106522354A (zh) 设置有斜板或斜管分离的截流式排水泵站
CN218374256U (zh) 一种用于小区路面雨水分流、净化、回用的处理系统
KR100986644B1 (ko) 빗물 처리시스템
JP4618737B2 (ja) 路面排水処理槽
CN107724512A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降雨初期雨水弃流量的雨水口
CN210713144U (zh) 道路雨水净化系统
KR101352088B1 (ko) 우수 여과 처리 장치
CN108118769B (zh) 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
KR101928854B1 (ko) 비점오염을 정화하는 기능을 갖는 콤팩트형 우수받이
CN105908802B (zh) 一种山丘区生态型雨水分质集蓄系统及构建方法
CN214115140U (zh) 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
CN217439061U (zh) 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