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5117A - 治疗方法及治疗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治疗方法及治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5117A
CN115335117A CN202180024208.5A CN202180024208A CN115335117A CN 115335117 A CN115335117 A CN 115335117A CN 202180024208 A CN202180024208 A CN 202180024208A CN 115335117 A CN115335117 A CN 115335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eatment
irradiation
fluorescence
irradi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42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泽田贤志
末原达
大津惠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335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5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61N5/062Photodynamic therapy, i.e. excitation of an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01Apparatus for use inside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71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by measuring fluorescence emis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reproductive systems
    • A61B5/4306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reproductive systems for evaluating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s, e.g. gynaecological evaluations
    • A61B5/4312Breast evaluation or disorder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36Diagnosis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in closed-loop systems or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01Apparatus for use inside the body
    • A61N2005/0612Apparatus for use inside the body using probes penetrating tissue; interstitial pro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3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omprising light transmitting means, e.g. optical fib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确认由光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的程度的同时进行治疗、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系统。对聚集于乳腺癌的肿瘤细胞的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治疗系统(10),具有在基端部与前端部之间具备能够传输光的光纤(27),在前端部具备能够向外部照射光的照射部(25)及能够检测外部光的检测部(26)的光学器械(20),前述光学器械(20)的前端部能够从乳腺管开口部(Bo)插入乳腺管(B)。

Description

治疗方法及治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破坏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及治疗器械。
背景技术
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中,保乳疗法从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life)的观点考虑好处很大。另一方面,目前保乳治疗后的局部复发可为10~20%。因此,保乳疗法中的局部治疗的满意度还不高。
在癌的局部治疗中,作为用于破坏肿瘤细胞等靶细胞的方法,已知使用光反应物质的治疗方法。其中,使用抗体-光敏物质(亲水性酞菁)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聚集于肿瘤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例如,近红外线),能够不破坏正常细胞等非靶细胞而仅特异性地破坏靶细胞。因此,可期待该治疗方法在使副作用最小化的同时得到高治疗效果。并且,作为治疗效果,通过引发经由破坏的细胞的碎片而来的免疫反应,也可期待基于自身的免疫功能的治疗效果。如果能够对乳腺癌患者应用采用了这样的光反应物质的局部治疗,则可期待在保乳的同时得到高的治疗效果。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能够插入至乳腺管以灼烧病变部位的器械。由于该器械不仅破坏病变部位,还破坏正常细胞,因此对生物体的负担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32318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得到光敏物质的高治疗效果,需要对聚集于肿瘤的光敏物质准确地照射激发光。但是,由于光的强度随着所透射的组织的距离增加而急剧衰减,因此将足够强度的光以非侵袭的方式从体表照射到体内的肿瘤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需要在极力抑制侵袭性的同时,对体内的肿瘤准确地照射光的单元。另外,为了使治疗效果最大化,要求能够在治疗中测定聚集于肿瘤的光敏物质的基于激发光的反应充分进行。若能够在治疗中测定由光反应引起的癌细胞的破坏,则能够设定最适的照射时间并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确认由光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的程度的同时进行治疗、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治疗方法为对聚集于乳腺癌的肿瘤细胞的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治疗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向血管内、乳腺管内或淋巴管内施予光敏物质的步骤;从乳腺管开口部向乳腺管内插入具有光纤的光学器械的步骤;向聚集于前述肿瘤细胞的前述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步骤;检测被照射激发光的前述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的步骤,通过插入至前述乳腺管内的光学器械进行前述照射步骤及/或前述检测步骤。
发明的效果
如上述构成的治疗方法能够通过插入至肿瘤细胞的附近的光学器械有效地进行向聚集于乳腺癌的肿瘤细胞的光敏物质的激发光的照射及/或荧光的检测。因此,本治疗方法能够在通过检测荧光确认由激发光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的程度的同时进行治疗,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前述激发光为近红外线,前述光学器械具有能够照射近红外线的照射部及能够检测外部光的检测部,照射前述激发光的步骤可以通过前述照射部进行,检测前述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的步骤可以通过前述检测部进行。因此,本治疗方法能够在确认由近红外线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的程度的同时进行治疗,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前述治疗方法可以具有将由前述检测部检测到的荧光的强度与阈值进行比较的步骤,在前述荧光的强度达到阈值时或达到阈值后,改变能够照射近红外线的照射部的位置,或停止近红外线的照射的步骤。因此,本治疗方法通过将荧光的强度与阈值进行比较而能够在高精度地确认由近红外线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的程度的同时进行治疗。因此,本治疗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前述治疗方法可以具有下述步骤:在照射前述激发光的步骤之前,改变前述照射部的位置,同时检测被照射过近红外线的前述光敏物质所发出的荧光,并确认发出荧光的位置及荧光的强度。因此,本治疗方法能够在正确地掌握乳腺癌的肿瘤细胞的分布后,尽可能不残留且有效地破坏肿瘤细胞。
前述治疗方法可以具有使插入乳腺管的前述光学器械的前端部扩张,将前述照射部及/或前述检测部配置于乳腺管内壁的附近的步骤。由此,能够降低妨碍光的透射的乳腺管内的体液的影响,而有效地进行从照射部向光敏物质照射近红外线及/或检测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
前述治疗方法可以在照射前述激发光的步骤及检测前述荧光的步骤中,使乳房以变薄的方式变形,使前述照射部及/或前述检测部的位置接近前述光敏物质聚集的肿瘤细胞。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从照射部向光敏物质照射近红外线及/或检测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
前述治疗方法可以具有在照射前述激发光的步骤之前,从乳腺管开口部向乳腺管内插入取得断层图像用的导管,而取得包含前述光敏物质聚集的肿瘤细胞的组织的断层图像的步骤。因此,本治疗方法能够在正确地掌握乳腺癌的肿瘤细胞的分布之后,尽可能不残留且有效地破坏肿瘤细胞。
前述治疗方法可以具有将具有与前述光敏物质不同的激发波长并且能够发出与前述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的波长不同的荧光的荧光试剂,向血管内、乳腺管内或淋巴管内施予的步骤,向肿瘤细胞照射前述荧光试剂的激发波长的光,并检测聚集于前述肿瘤细胞的前述荧光试剂所发出的荧光的步骤。由于即使光敏物质发生光反应后不发出荧光,荧光试剂也能够发出荧光,因此施术者能够通过荧光试剂发出的荧光容易地识别由于光敏物质的光反应而肿瘤细胞的破坏。
前述治疗方法中,前述光敏物质可以包含与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结合的抗体-光敏物质。由此,由于光敏物质向肿瘤细胞的聚集性通过与光敏物质结合的抗体而提高,能够更准确地破坏肿瘤细胞。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治疗系统为对聚集于乳腺癌的肿瘤细胞的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治疗系统,前述治疗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光学器械,前述光学器械具备在基端部与前端部之间能够传输光的光纤,在前端部具备能够向外部照射光的照射部及能够检测外部光的检测部;能够将前述光学器械的前端部从乳腺管开口部插入乳腺管。
如上述构成的治疗系统,将光学器械的照射部及检测部配置于乳腺管内的肿瘤细胞附近的位置,能够向聚集于肿瘤细胞的光敏物质有效地照射激发光,并且能够有效地检测聚集于肿瘤细胞的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因此,治疗系统能够通过检测荧光确认由激发光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的程度的同时进行治疗,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前述治疗系统具有与前述光学器械的基端部连接而接受由前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光并进行分析的分析装置,前述分析装置计算从前述检测部接受的荧光的强度,在该荧光的强度成为阈值以下或低于阈值时,输出显示成为阈值以下或低于阈值的阈值达到信号。由此,治疗系统能够向施术者通知荧光的强度成为阈值以下或低于阈值、或停止激发光的照射。
前述光学器械的前端部可以具有能够沿径向扩张及收缩的扩张部,前述照射部及前述检测部配置于前述扩张部。因此,通过使扩张部在乳腺管内扩张,能够将照射部及检测部配置于乳腺管的内壁的附近。因此,能够降低妨碍光的到达的乳腺管内的体液的影响而从前述照射部向聚集于肿瘤细胞的光敏物质有效地照射激发光,并且能够有效地检测聚集于肿瘤细胞的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
前述治疗系统中,前述光敏物质可以包含与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结合的抗体-光敏物质。由此,由于光敏物质向肿瘤细胞的聚集性通过与光敏物质结合的抗体而提高,因此能够更准确地破坏肿瘤细胞。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的平面图。
[图2]为示出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治疗乳腺癌时的体内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3]为示出在显示装置显示的光的强度的图。
[图4]为示出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治疗乳腺癌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5]为示出处理部中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为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的平面图,(A)为使扩张部扩张前的状态,(B)为使扩张部扩张的状态。
[图7]为示出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治疗乳腺癌时的体内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8]为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的变形例的平面图,(A)为使扩张部扩张前的状态,(B)为使扩张部扩张的状态。
[图9]为示出通过第3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治疗乳腺癌时的体内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0]为示出通过第4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治疗乳腺癌时的体内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1]为示出显示装置中显示出光的强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附图的尺寸有时经夸大而与实际的尺寸不同。另外,本说明书及附图中,针对具有实质相同的功能结构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标记从而省略重复说明。本说明书中,将器械的插入生物体管腔的一侧称为“前端侧”,将进行操作的一侧称为“基端侧”。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治疗系统10使用向聚集于靶细胞的细胞膜的光敏物质照射近红外线来破坏靶细胞的光免疫疗法。靶细胞为癌细胞等肿瘤细胞。该治疗方法中,将使仅特异性地聚集于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表面的特有的抗原的抗体、和与该抗体成对的光敏物质结合的抗体-光敏物质作为药剂使用。抗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帕尼单抗(panitumumab)、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HuJ591、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拉帕替尼(lapatinib)、帕博西林(palbociclib)、奥拉帕尼(olaparib)。光敏物质为例如与约700nm波长的近红外线反应的亲水性酞菁(IR700)、与约789~794nm波长的近红外线反应的亲水性酞菁(IR800),但不限定于此。IR700接受约660~740nm波长的近红外线后,保证水溶性的官能团的配体断裂,发生从水溶性向疏水性的结构变化。通过该结构变化导致膜蛋白质被拔出,在细胞膜上出现开孔,水进入细胞内,能够使肿瘤细胞破裂而破坏。此外,IR700接受近红外线并被激发,发出与激发波长的波长不同的荧光。例如,IR700接受689nm波长的近红外线并被激发后,发出700~705nm波长的荧光。IR700通过光反应发出荧光,同时变化结构,当破坏肿瘤细胞并发挥作为药剂的作用后,就不再发出荧光。本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10为通过向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近红外线,检测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的变化,实时测定抗体-光敏物质的光反应对肿瘤细胞的破坏。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实时,并不严格地限定为大致同时进行,而是指将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强度的变化的检测与具有一些时间差的近红外线的照射并行进行、或以数秒以下的短间隔反复照射和检测的宽泛概念。时间差可以为由于通信、计算等产生的时间间隔、设定或计算出的值。需要说明的是,治疗系统10只要能够在治疗中测定抗体-光敏物质的光反应对肿瘤细胞的破坏,则可以不进行实时测定。
如图1及图2所示,治疗系统10具备在乳腺管B内进行光的照射和检测的光学器械20、向光学器械20供给光的光源装置30、分析检测到的光的分析装置40、显示分析结果的显示装置50。
光源装置30具有能够以任意的强度(power)、能量输出任意波长的近红外线的输出部31,将与输出部31相同的光作为参比光来输出的参比光输出部32。输出部31与光学器械20连接。参比光输出部32与分析装置40连接。光源装置30例如以660~740nm波长、例如使1~50Jcm-2能量的光以能够从光学器械20照射的方式向光学器械20输出光。
光学器械20具备插入乳腺管B的轴部21、与光源装置30连接的输入电缆22、与分析装置40连接的输出电缆23、和光环行器24。
输入电缆22的基端部能够与光源装置30的输出部31连接,输入电缆22的前端部与光环行器24连接。输入电缆22具有至少1根传输光的光纤,将从输出部31接受的光向光环行器24传输。
输出电缆23的基端部能够与分析装置40连接,输出电缆23的前端部与光环行器24连接。输出电缆23具有至少1根传输光的光纤,将从光环行器24接受的光向分析装置40传输。
轴部21具备至少1根传输光的光纤27。轴部21的基端部与光环行器24连接。轴部21的前端部具备向外部照射光的照射部25、检测外部光的检测部26。轴部21、输入电缆22及输出电缆23分别可以由1根纤维构成,也可以由捆束的多根纤维构成。
光环行器(optical circulator)24将从输入电缆22接受的光向轴部21传输。另外,光环行器24将从轴部21接受的光向输出电缆23传输。需要说明的是,光学器械20可以不具备光环行器24。例如,可以为轴部21具备多根光纤27,将与轴部21的照射部25连接的光纤27与输入电缆22连接,将与轴部21的检测部26连接的光纤27与输出电缆23连接。
照射部25通过光纤27将从基端侧向前端侧传输的光向外部照射。照射部25可由例如光纤27的被切断的断端露出的结构、表面被膜经剥离的结构、镜头(lens)、漫射体(diffuser)、或镜子等构成。使照射部25以能够向规定的方向以规定的照射角度照射近红外线的方式来适当地设计。需要说明的是,照射部25只要能够向外部照射光,则其结构没有限定。另外,照射部25的照射方向(照射角度的中心所处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照射部25的照射方向可以为轴部21的前端方向、与轴部21的轴心大致垂直的方向。
检测部26将外部光接收至光纤27的内部来检测光。进入光纤27的内部的光向光纤27的基端侧传输。检测部26可由例如光纤27的被切断的断端露出的结构、表面被膜经剥离的结构、镜头、漫射体、或镜子等构成。检测部26可以为与照射部25共通的结构。即,检测部26可以为照射部25。
分析装置40为在治疗中监测近红外线对具有肿瘤细胞的肿瘤C发挥作用的装置。监测可以实时进行,但也可以不实时进行。分析装置40具备接受由光学器械20的检测部26检测到的光的检测光输入部41、从光源装置30的参比光输出部32接受参比光的参比光输入部42。检测光输入部41连接光学器械20的输出电缆23。参比光输入部42连接与光源装置30的参比光输出部32连接的参比光电缆33。
分析装置40能够从光学器械20的输出电缆23接受光并分析各波长的光的强度,从而监测抗体-光敏物质聚集的肿瘤细胞的破坏。
作为硬件的物理结构,分析装置40具备通过将光分成各波长或只选择性地抽出特定波长的滤波器后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转换部43、存储部44、处理部45。存储部44为例如RAM(动态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等半导体存储器元件、或者硬盘、光盘等。存储部44能够根据处理的状况存储或读取后述荧光的阈值T、程序等。
处理部45为例如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MPU(微处理单元,Micro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部45能够将例如RAM作为工作区域执行存储部44中存储的程序来进行演算处理。处理部45监测接受了近红外线的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波长的荧光FL的强度的变化,在荧光FL的强度成为阈值T以下或低于阈值T时,如图1、3所示,通过显示装置50通知施术者。或者,处理部45可以在荧光FL的强度成为阈值T以下或低于阈值T时,通过与分析装置40连接的连接电缆46控制光源装置30,使从光源装置30的输出部31输出的光停止或减少。另外,处理部45计算向参比光输入部42输入的参比光RefL的强度。并且,处理部45根据检测光输入部41输入的光来计算与照射光的波长(与参比光RefL的波长相同)相同的反射光RL的强度、以及具有与参比光RefL及反射光RL的波长不同的荧光FL的强度。处理部45能够将表示计算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显示装置50,并且在后述显示板52显示。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50通过显示用电缆51与分析装置40连接。显示装置50能够通过显示用电缆51从分析装置40接收显示用的信号,并在显示板52上显示用于向施术者通知的信息。显示装置50可以具备用于以声音对施术者进行通知的声音输出部(扬声器)。
接着,参照图5示出的处理部45的流程图,对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10的乳腺癌的治疗方法的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不限定于治疗系统10的结构。
首先,施术者向血管内、乳腺管B内或淋巴管内施予抗体-光敏物质。施术者向血管施予抗体-光敏物质的情况下为静脉施予或动脉施予。施术者静脉施予抗体-光敏物质的情况下,在从施予至经过约12~36小时后,将已知的导丝(guide wire)(图中未示出)插入能够到达配置于图2示出的肿瘤C的附近的乳腺管B的乳腺管开口部Bo。接着,将导丝的基端插入至导管60(例如,微导管)的管腔(lumen),沿导丝将导管60从乳腺管开口部Bo插入至乳腺管B内。然后,施术者从导管60拔出导丝。需要说明的是,在施术者向营养肿瘤细胞的动脉局部施予抗体-光敏物质的情况下,需要等待抗体-光敏物质聚集于靶细胞膜。。认为向作为治疗对象的肿瘤C所存在的器官的营养动脉局部施予抗体-光敏物质的情况下,抗体-光敏物质聚集于靶细胞膜的时间与在静脉施予的情况相比短,例如5~10分钟左右。
接着,施术者从导管60的基端侧向导管60内插入光学器械20的轴部21。光学器械20的前端部从导管60向前端侧突出。接着,施术者例如在超声波透视下确认光学器械20的前端部,同时使其到达目标位置。目标位置所指为肿瘤C的附近、并且是能够向肿瘤C照射近红外线的位置。在目标位置在体表附近的情况下,通过使周围变暗并从光学器械20的前端输出作为标记的光,可以从体表直接观察前端部的位置,也可以用高灵敏度照相机检测并确认。
接着,施术者进行治疗准备、治疗位置及阈值T的设定等确认。为此,施术者操作控制光源装置30的分析装置40,使近红外线从光源装置30输出(步骤S10)。光源装置30从输出部31及参比光输出部32以规定的强度(power)输出例如波长为689nm的近红外线。从参比光输出部32输出的参比光RefL向分析装置40的参比光输入部42输入。另外,从光源装置30的输出部31输出的近红外线,通过输入电缆22、光环行器24及轴部21,从配置于轴部21的前端部的照射部25向肿瘤C照射。配置于轴部21的前端部的检测部26检测来自外部的光。检测部26检测与从照射部25照射的近红外线(照射光)的波长相同的反射光RL、和与接受近红外线而被激发的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照射光(或反射光RL)不同的波长的荧光FL(700~705nm)。由检测部26检测到的光通过轴部21、光环行器24及输出电缆23,向分析装置40的检测光输入部41输入。分析装置40的处理部45接收参比光RefL、反射光RL及荧光FL的信号(步骤S11)。
分析装置40的处理部45实时计算在参比光输入部42接受的参比光RefL的强度、和在检测光输入部41接受的反射光RL及荧光FL的强度(步骤S12)。接着,如图3所示,处理部45使计算的参比光RefL、反射光RL及荧光FL的强度在显示装置50的显示板52上实时显示(步骤S13)。施术者一边观察显示板52一边移动照射部25的位置,从而测定荧光FL的强度及分布。施术者根据测定结果设定阈值T的情况下、改变阈值T的情况下,能够操作分析装置40并输入阈值T(步骤S14)。分析装置40的处理部45将输入的值设为阈值T(步骤S15)。阈值T可以为所设定的规定的绝对值、或相对于参比光RefL的强度的荧光FL的强度的比率、或相对于反射光RL的强度检测到的荧光FL的强度的比率。可以预先设定阈值T,而不是操作时由施术者输入。
施术者测定荧光FL的强度及分布后,确定肿瘤C的治疗步骤(例如,分割为多个治疗部位、阈值T)。接着,施术者将照射部25保持在能够向肿瘤C的进行最初治疗的部位照射近红外线的位置,操作分析装置40,开始治疗(步骤S16)。施术者开始治疗后,处理部45开始照射时间的测量(步骤S17)。
对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近红外线后,抗体-光敏物质发生光反应并发出荧光FL,从而破坏肿瘤细胞。需要说明的是,抗体-光敏物质在破坏肿瘤细胞后,就不再发出荧光FL。因此,通过实时测定所检测的荧光FL的强度的变化,能够确认破坏肿瘤细胞的光反应的进行状态。
如图3所示,同前述,分析装置40的处理部45使计算的参比光RefL、反射光RL及荧光FL的强度在显示装置50的显示板52上实时显示(步骤S13)。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参比光RefL的反射光RL的比率大致一定。因此,可以只测定参比光RefL或反射光RL的一者。处理部45判断所检测到的荧光FL的强度是否低于设定的阈值T(或是否是阈值T以下)(步骤S18)。在处理部45判断荧光FL的强度不低于阈值T(或阈值T以下)的情况下,作为破坏肿瘤细胞的光反应的进行不充分,继续从光源装置30输出近红外线,返回步骤S11。在处理部45判断荧光FL的强度低于阈值T(或阈值T以下)的情况下,判断破坏肿瘤细胞的光反应充分进行。接着,处理部45输出表示荧光FL的强度成为低于阈值T(或阈值T以下)的阈值达到信号,向显示装置40发送阈值达到信号,并且实时在显示板52显示(步骤S19)。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荧光FL的强度成为低于阈值T(或阈值T以下)的理由,考虑进行充分地照射从而光反应进行的情况、体液等异物侵入照射部位从而不能检测荧光RL的情况。因此,施术者或处理部45可以确认照光RefL、反射光RL及荧光FL为一定的关系并开始从光源装置30照射近红外线。然后,在照射近红外线时,在参比光RefL与反射光RL的关系不变而荧光FL减少的情况下,处理部45判断为照射近红外线和光反应稳定地进行。另外,在照射近红外线时,在反射光RL、或反射光RL和荧光FL相对于参比光RefL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处理部45判断为照射状态是由于异物而发生了变化。处理部45能够向显示装置40发送判断结果并在显示板52显示。如此,为了判断正在进行用于光反应的稳定的近红外线的照射,也可以使用反射光RL的检测结果。
接着,处理部45对从近红外线的输出开始的照射时间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最小照射时间以上(或是否超过)进行判断(步骤S20)。最小照射时间是为了保证最低限度的照射量而设定的最低限度的照射时间。因此,处理部45在开始从光源装置30输出近红外线后,至照射时间成为最小照射时间以上(或超过)为止,不会停止照射。
在处理部45判断照射时间未成为最小照射时间以上(或未超过)的情况下,继续从光源装置30输出近红外线,并返回步骤S02。然后,在处理部45判断照射时间成为最小照射时间以上(或超过)的情况下,通过显示装置50实时显示表示满足完成治疗部位的治疗(近红外线的照射)的条件的信息(步骤S21)。由此,最初选择的治疗部位的治疗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不设定最小照射时间。在此情况下,步骤S18中,在处理部45判断荧光FL的强度低于阈值T(或阈值T以下)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S15~S16,而在显示装置50实时显示表示满足停止输出近红外线的条件的信息(步骤S21)。在步骤S21中,可以显示满足停止输出的条件,并且具有暂时停止输出的功能。在暂时停止输出时,停止光源或对至少包括输入电缆22的光路的一部分进行遮光。
接着,施术者在结束所选择的治疗部位的治疗时,能够操作分析装置40来选择治疗肿瘤C的其他部位还是结束肿瘤C的治疗(步骤S22)。施术者移动照射部25并保持在能够向下一个治疗部位照射近红外线的位置。然后,施术者开始新的治疗部位的治疗(步骤S16)。然后,与前述方式相同地,施术者实时测定荧光FL的强度的变化,至满足完成治疗的条件为止,进行近红外线的治疗(步骤S21)。因此,施术者能够依次治疗多个治疗部位。施术者治疗肿瘤C的全部治疗部位,判断没有其他治疗部位后,操作分析装置40,选择是否结束肿瘤C的治疗(步骤S22)。因此,处理部45停止从光源装置30输出近红外线(步骤S23)。像这样,施术者能够交替反复进行照射部25的位置的移动、和通过光反应破坏肿瘤细胞的治疗,从而破坏大范围分布的肿瘤细胞。最后,施术者从乳腺管B拔出光学器械20及导管60,完成手术。需要说明的是,处理部45可以在每次选择的各治疗部位的治疗结束时,停止近红外线的照射,在每次选择的各治疗部位的治疗开始时,开始近红外线的照射。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器械20具备一定程度的刚性,只要能够单独塞入乳腺管B,则在向乳腺管B插入光学器械20时,可以不使用导管60及导丝。例如,可以使光学器械20的前端部在乳腺管B内以向任意的方向的方式弯曲并定型。或者,也可以在光学器械20的前端部突出地形成丝状的突起,以便容易进行乳腺管B中的定向。
另外,如图4所示,在进行治疗时,施术者可以使照射部25及/或检测部26以接近肿瘤C的方式夹住乳房并使其变形。夹住乳房的方向能够通过在治疗前进行的肿瘤C的整体荧光FL的强度及分布的测量结果来判断。
如以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10为对乳腺癌的肿瘤细胞中的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治疗系统10,该治疗系统10具有光学器械20,该光学器械20具备在基端部与前端部之间能够传输光的光纤27、在前端部具备能够向外部照射光的照射部25,以及能够检测外部光的检测部26,并且能够将光学器械20的前端部从乳腺管开口部Bo插入乳腺管B。
如上述构成的治疗系统10,将光学器械20的照射部25及检测部26配置于乳腺管B内的肿瘤细胞附近的位置,能够向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有效地照射近红外线,并且能够有效地检测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FL。因此,治疗系统10能够通过检测荧光FL确认由近红外线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程度的同时进行治疗,从而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治疗系统10具有与光学器械20的基端部连接而接受由检测部26检测到的光并进行分析的分析装置40,分析装置40计算从检测部26接受的荧光FL的强度,在该荧光FL的强度成为阈值T以下或低于阈值T时,输出显示成为阈值T以下或低于阈值T的阈值达到信号。因此,治疗系统10能够通知施术者荧光FL的强度成为阈值T以下或低于阈值T,或停止激发光的照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治疗方法为对聚集于乳腺癌的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具有:向血管内、乳腺管B内或淋巴管内施予抗体-光敏物质的步骤;从乳腺管开口部Bo向乳腺管B内插入具有光纤27的光学器械20的步骤;向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步骤;检测被照射激发光的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FL的步骤,其中,通过插入至乳腺管B内的光学器械20进行照射步骤及/或检测步骤。
如上述构成的治疗方法能够通过插入至肿瘤细胞的附近的光学器械20有效地进行向乳腺癌的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的激发光的照射及/或荧光FL的检测。因此,本治疗方法能够在通过检测荧光FL而实时确认由激发光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的程度的同时进行治疗,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激发光为近红外线,光学器械20具有能照射近红外线的照射部25及能检测外部光的检测部26,其中,照射激发光的步骤可以利用照射部25进行,检测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恶步骤可以利用检测部26进行。由此,本治疗方法能够在确认由近红外线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的程度的同时进行治疗,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治疗方法具有:将由检测部26检测到的荧光FL的强度与阈值T进行比较的步骤;和在荧光FL的强度达到阈值T时或达到阈值后,改变能照射近红外线的照射部25的位置,或停止近红外线的照射的步骤。由此,本治疗方法能够通过将荧光FL的强度与阈值T进行比较从而在高精度地确认由近红外线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程度的同时进行治疗。因此,本治疗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治疗方法具有:在照射激发光的步骤之前,改变照射部25的位置,同时检测照射了近红外线的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FL,确认发出荧光FL的位置及荧光FL的强度的步骤。因此,本治疗方法能够在正确地掌握乳腺癌的肿瘤细胞的分布后,尽可能不残留且有效地破坏肿瘤细胞。
另外,治疗方法可以在照射激发光的步骤及检测荧光FL的步骤中,使乳房以变薄的方式变形,使照射部25及/或检测部26的位置接近抗体-光敏物质聚集的肿瘤细胞。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从照射部25向抗体-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及/或检测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FL。
<第2实施方式>
如图6、7所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治疗系统10,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光学器械20的轴部21的前端部具有能沿径向扩张的扩张部70,并且具有使扩张部70收缩并能够收容的护套(sheath)71。
轴部21在前端部连结能够沿径向(与轴部21的轴心垂直的方向)扩张及收缩的扩张部70。扩张部70由能够传输光的导光体形成网状(mesh)。扩张部70的基端部与轴部21连结,扩张部70的前端部在无外力作用的自然状态下,以具有比轴部21的外径大的外径的方式扩张。即,就扩张部70而言,在自然状态下由于为网状,因此具有间隙,同时使内径及外径以向前端侧扩张的方式形成筒状。扩张部70是以具有间隙的方式编织多根细线材72、且在扩张部70的前端部处多根线材72以不能解开的方式连结而成的。
扩张部70为在扩张时尽可能地不向乳腺管B的内壁施加径向力的结构是优选的。因此,能够降低扩张部70的扩张对乳腺管B的负担。为此,形成扩张部70的材料由例如伸缩性强的橡胶材料、细且柔软的丝状部件形成。
形成扩张部70的多根线材72之中的至少1根可以为从轴部21延伸而来的供给近红外线的光纤27。形成扩张部70的至少一部分的光纤27在光纤27的轴心方向具备至少1个照射部25和检测部26。形成扩张部70的至少一部分的光纤27可以具有在光纤27的轴心方向上排列的多根照射部25、在轴心方向上形成的长的照射部25。另外,形成扩张部70的至少一部分的光纤27可以具有在光纤27的轴心方向排列的多根检测部26、在轴心方向形成的长的检测部26。另外,在光学器械20的基端部(例如,轴部21的基端部),以与扩张部70的照射部25及检测部26的周向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配置有位置标志物73。位置标志物73是为了施术者掌握插入至乳腺管B而施术者看不见的照射部25及检测部26的周向的位置而使用的。
护套71为能够收纳轴部21及扩张部70的圆筒状的部件。如图6(A)所示,护套71通过相对于轴部21及扩张部70向前端方向移动,从而使扩张部70沿径向收缩并将其收纳。如图6(B)所示,护套71从收纳扩张部70的状态通过相对于轴部21及扩张部70向基端方向移动,从而释放扩张部70。因此,扩张部70通过自身的弹力恢复到原来的扩张形状。
在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10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施术者在扩张部70收纳于护套71的状态下,从乳腺管开口部Bo向乳腺管B插入光学器械20。然后,如图6(B)、图7所示,施术者使护套71向基端方向移动,从护套71释放扩张部70。
由此,扩张部70通过自身的恢复力扩张,与乳腺管B的内壁接触,或配置于乳腺管B的内壁的附近。在扩张部70配置有照射部25及检测部26。因此,由于能够在乳腺管B的内壁的附近照射近红外线,因此能够抑制妨碍光的到达的乳腺管B内的体液对光的照射的影响。因此,能够向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有效地照射近红外线。另外,由于能够在乳腺管B的内壁的附近检测光,因此能够抑制妨碍光的到达的乳腺管B内的体液对光的检测造成的影响。因此,能够通过检测部26有效地检测近红外线的反射光RL及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FL。乳腺管B内的体液能够在网状的扩张部70的间隙流动。因此,扩张部70容易不受体液妨碍地扩张而与乳腺管B的内壁接触、或位于乳腺管B的内壁的附近。
另外,施术者能够通过确认光学器械20的基端部的位置标志物73的位置,将照射部25及检测部26的周向的位置朝向希望的方向。
如以上所述,第2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10在光学器械20的前端部具有能够沿径向扩张及收缩的扩张部70,照射部25及检测部26配置于扩张部70。因此,通过使扩张部70在乳腺管B内扩张,能够将照射部25及检测部26配置于乳腺管B的内壁的附近。因此,能够降低妨碍光的到达的乳腺管B内的体液的影响而从照射部25向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有效地照射近红外线,并且能够有效地检测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FL。
另外,第2实施方式中的治疗方法具有:使插入乳腺管B的光学器械20的前端部扩张,而将照射部25及/或检测部26配置于乳腺管B的内壁的附近的步骤。因此,能够降低妨碍光的透射的乳腺管B内的体液的影响,而有效地进行从照射部25向抗体-光敏物质照射近红外线及/或检测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FL。
需要说明的是,扩张部70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扩张部70可以为在作为材料的圆管上通过激光加工等形成从外周面向内周面贯通的多根狭缝状的贯通孔,使前端部以沿径向的外侧扩径的状态来定型而成的所谓自膨胀支架状(self-expandable stent)的部件。在此情况下,具有照射部25和检测部26的光纤27以缠绕于扩张部70的方式固定。另外,扩张部70可以为由非光纤的导光体形成,能够由形成轴部21的光纤27接受近红外线并向外部照射的结构,并且为能够从外部接受光并向光纤27传输光的结构。
另外,如图8所示的变形例,扩张部70可以具备外管73,该外管73收容具备光纤27的轴部21。具备多根线材72的扩张部70的前端部固定于轴部21的前端部,扩张部70的基端部固定于外管73的前端部。扩张部70为与形成轴部21的光纤27连接的导光体、或光纤27的一部分。如图8(B)所示,施术者通过使外管73相对于轴部21向前端方向移动,能够对扩张部70施加轴心方向的压缩力。因此,扩张部70能够向沿径向的外侧扩张。另外,如图8(A)所示,施术者通过使外管73相对于轴部21向基端方向移动,能够使扩张部70沿径向的内侧收缩。
另外,扩张部可以为1根或多根卷成螺旋状(线圈状)的线材、通过流入流体而扩张的球囊(balloon)等。
<第3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治疗系统10,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分别具有具备照射部25的第1光学器械80和具备检测部26的第2光学器械90。
第1光学器械80具有具备:从光源装置30的输出部31接受近红外线的光纤27的第1轴部81,在第1轴部81的前端部配置有照射近红外线的照射部25。第2光学器械90具有具备向分析装置40的检测光输入部41传输光的光纤27的第2轴部91,在第2轴部91的前端部具备检测外部的反射光RL及荧光FL的检测部26。
在使用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治疗系统10的情况下,施术者从乳腺管开口部Bo向乳腺管B插入第1轴部81,将照射部25配置于能够向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近红外线的位置。然后,施术者从乳腺管开口部Bo插入第2轴部91,向与所配置的乳腺管B不同的乳腺管B插入照射部25。接着,施术者将检测部26配置于能够检测来自被近红外线照射的肿瘤细胞的荧光FL的位置。然后,施术者操作控制光源装置30的分析装置40,从照射部25照射近红外线,通过检测部26检测反射光RL及荧光FL。由此,施术者能够实时测定所检测的荧光FL的强度的变化,从而确认破坏肿瘤细胞的光反应的进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第1光学器械80和第2光学器械90不同的其他变形例,可以将具备照射部25的第1光学器械80插入至乳腺管B,将具备检测部26的第2光学器械90配置于体外的乳房等皮肤上。另外,作为又一其他示例,可以将具备检测部26的第2光学器械90插入至乳腺管B,将具备照射部25的第1光学器械80配置于体外的乳房等皮肤上。
<第4实施方式>
如图10所示,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治疗系统10的光学器械100可以为检测反射光并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形成生物体组织的断层图像的OCT导管。光学器械100具有:长条的外管101;扫描部102,其配置于外管101内,为照射光的照射部且同时为检测光的检测部;驱动轴103,其配置于外管101内并旋转驱动扫描部102;对驱动轴103赋予旋转力的驱动源104;光纤105,其配置于驱动轴103的内部而与驱动轴103一起旋转,并且与扫描部102连接;控制部106,其与光纤105连接并生成断层图像。控制部106包括光源装置及分析装置。控制部106控制驱动源104并使驱动轴103及扫描部102旋转。然后,控制部106能够从扫描部102照射光并检测反射光,从而生成围绕光学器械100的全方位的断层图像。因此,施术者能够通过由OCT导管60得到的断层图像来掌握肿瘤C的位置及分布。然后,施术者通过控制部106使从作为照射部的扫描部102输出近红外线,使从作为检测部的扫描部102检测反射光RL及荧光FL。由此,施术者能够利用形成断层图像的OCT导管实时测定抗体-光敏物质的光反应对肿瘤细胞的破坏。此时,既是照射部又是检测部的扫描部102进行旋转,因而以围绕光学器械100的方式全方位地输出近红外线,并且全方位地检测光。因此,光学器械100能够有效地破坏大范围的肿瘤细胞。需要说明的是,扫描部102可以不旋转。另外,就扫描部102而言,通过旋转并向轴心方向移动外管101的内部,从而能够取得沿轴心方向的大范围的三维图像,并且还能够破坏大范围的肿瘤细胞。
为了使能够由扫描部102向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有效地照射近红外线,并且能够通过扫描部102有效地检测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FL,优选外管101紧贴乳腺管B。为此,优选外管101的外径比乳腺管B的内径略粗,或者在插入外管101前预先将探针(probe)插入乳腺管B。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包含肿瘤C的组织的取得断层图像用的导管,可以不是将OCT导管而是将超声波(IVUS)导管插入乳腺管B。超声波导管能够取得比OCT导管位置更深的断层图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超声波导管不能照射并检测光,因此需要与第1~第3实施方式的治疗系统10的光学器械20等并用。在使用超声波的情况下,由于在超声波振子与观察对象之间有空气时无法进行测量,因此使超声波导管紧贴乳腺管B的内壁是优选的。为此,例如可以将粗的探针、用液体充满的球囊配置于超声波导管的表面。
如以上所述,第4实施方式中的治疗方法具有在照射近红外线的步骤之前,从乳腺管开口部Bo向乳腺管内插入取得断层图像用的导管,从而取得包含抗体-光敏物质聚集的肿瘤细胞的组织的断层图像的步骤。因此,本治疗方法能够在正确地掌握乳腺癌的肿瘤细胞的分布后,尽可能不残留且有效地破坏肿瘤细胞。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只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作为治疗方法的其他示例,可以将具有与作为目标的抗体-光敏物质不同的激发波长的荧光试剂(例如,ICG(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一起预先向血管内、乳腺管B内或淋巴管内施予。施予荧光试剂的时机及位置可以与抗体-光敏物质相同,也可以不同。由此,肿瘤细胞种不仅聚集抗体-光敏物质,还聚集荧光试剂。吲哚菁绿例如被774nm波长的光激发而发出805nm波长的荧光FL2。因此,从照射部25照射包括激发抗体-光敏物质的波长(例如,689nm)的近红外线、和激发与抗体-光敏物质不同的荧光试剂的波长(例如,774nm)的光的光。由此,如图11所示,处理部45能够计算参比光RefL(例如,波长689nm)、从照射部25照射的与近红外线的波长相同的反射光RL(例如,波长689nm)、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FL(例如,波长704nm)、及聚集于肿瘤细胞的荧光试剂发出的荧光FL2(例如,波长805nm)的强度,并使其在显示装置50显示。需要说明的是,抗体-光敏物质在接受近红外线并发生光反应而破坏肿瘤细胞后,就不再发出荧光FL。因此,难以通过荧光FL确定肿瘤细胞的部位。与之相对,即使抗体-光敏物质发生光反应,荧光试剂也不产生化学变化,因此能够发出荧光FL2。
另外,作为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不同的其他示例,可以举出只预先施予以5-氨基菊芋糖酸(ALA)、Photofrin(卟吩姆钠)、Laserphyrin为代表的光敏物质,并进行向肿瘤细胞照射激发光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
如以上所述,治疗方法可以具有以下步骤:将具有与抗体-光敏物质不同的激发波长,并且能够发出与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FL不同的波长的荧光FL2的荧光试剂向血管内、乳腺管B内或淋巴管内施予的步骤;对肿瘤细胞照射荧光试剂的激发波长的光,并检测聚集于肿瘤细胞的荧光试剂发出的荧光FL2的步骤。即使抗体-光敏物质发生光反应后就不再发出荧光FL,荧光试剂也发出荧光FL2,因此,关于由抗体-光敏物质的光反应而肿瘤细胞的破坏得以进行的情况,施术者能够通过荧光试剂发出的荧光FL2而容易地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基于在2020年3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059473号而成的,其公开内容以全部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说明
10 治疗系统
20、100 光学器械
25 照射部
26 检测部
27 光纤
30 光源装置
40 分析装置
50 显示装置
70 扩张部
80 第1光学器械(光学器械)
81 第1轴部
90 第2光学器械(光学器械)
91 第2轴部
102 扫描部(照射部、检测部)
105 光纤
106 控制部(光源装置、分析装置)
B 乳腺管
Bo 乳腺管开口部
C 肿瘤
FL 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
FL2 荧光试剂发出的荧光
RefL 参比光
RL 反射光

Claims (13)

1.治疗方法,其为对聚集于乳腺癌的肿瘤细胞的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向血管内、乳腺管内或淋巴管内施予光敏物质的步骤;
从乳腺管开口部向乳腺管内插入具有光纤的光学器械的步骤;
向聚集于所述肿瘤细胞的所述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步骤;
检测被照射激发光的所述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的步骤,
通过插入至所述乳腺管内的光学器械进行所述照射步骤及/或所述检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发光包含近红外线;
所述光学器械具有能够照射近红外线的照射部及能够检测外部光的检测部;
照射所述激发光的步骤通过所述照射部进行;
检测所述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的步骤通过所述检测部进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将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荧光的强度与阈值进行比较的步骤;
在所述荧光的强度达到阈值时或达到阈值后,改变能够照射近红外线的照射部的位置,或停止近红外线的照射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在照射所述激发光的步骤之前,改变所述照射部的位置,同时检测照射了近红外线的所述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确认发出荧光的位置及荧光的强度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使插入乳腺管的所述光学器械的前端部扩张,将所述照射部及/或所述检测部配置于乳腺管内壁的附近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照射所述激发光的步骤及检测所述荧光的步骤中,使乳房以变薄的方式变形,使所述照射部及/或所述检测部的位置接近所述光敏物质聚集的肿瘤细胞。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在照射所述激发光的步骤之前,从乳腺管开口部向乳腺管内插入取得断层图像用的导管,从而取得包含所述光敏物质聚集的肿瘤细胞的组织的断层图像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将具有与所述光敏物质不同的激发波长并且能够发出与所述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的波长不同的荧光的荧光试剂,向血管内、乳腺管内或淋巴管内施予的步骤;
向肿瘤细胞照射所述荧光试剂的激发波长的光,并检测聚集于所述肿瘤细胞的所述荧光试剂所发出的荧光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物质为与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结合的抗体-光敏物质。
10.治疗系统,其为对聚集于乳腺癌的肿瘤细胞的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治疗系统具有光学器械,所述光学器械具备在基端部与前端部之间能够传输光的光纤,在前端部具备能够向外部照射光的照射部及能够检测外部光的检测部,
能够将所述光学器械的前端部从乳腺管开口部插入乳腺管。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系统具有与所述光学器械的基端部连接而接受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光并进行分析的分析装置,所述分析装置计算从所述检测部接受的荧光的强度,在该荧光的强度成为阈值以下或低于阈值时,输出显示成为阈值以下或低于阈值的阈值达到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械的前端部具有能够沿径向扩张及收缩的扩张部,所述照射部及所述检测部配置于所述扩张部。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物质为与聚集于肿瘤细胞的抗体结合的抗体-光敏物质。
CN202180024208.5A 2020-03-30 2021-03-10 治疗方法及治疗系统 Pending CN1153351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9473 2020-03-30
JP2020-059473 2020-03-30
PCT/JP2021/009427 WO2021199975A1 (ja) 2020-03-30 2021-03-10 治療方法および治療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5117A true CN115335117A (zh) 2022-11-11

Family

ID=77929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4208.5A Pending CN115335117A (zh) 2020-03-30 2021-03-10 治疗方法及治疗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8437A1 (zh)
JP (1) JPWO2021199975A1 (zh)
CN (1) CN115335117A (zh)
WO (1) WO20211999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66416A1 (ja) * 2023-02-06 2024-08-15 国立大学法人東海国立大学機構 近赤外光線免疫療法の治療効果の評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3400B2 (ja) * 2007-02-08 2013-01-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光ファイバ装置及びバンドルファイバ
WO2012128326A1 (ja) * 2011-03-23 2012-09-27 国立大学法人筑波大学 光線力学治療用ナノ粒子
CN103781495A (zh) * 2011-07-11 2014-05-07 美国政府(由卫生和人类服务部的部长所代表) 光敏抗体-荧光团缀合物
WO2015160064A1 (ko) * 2014-04-18 2015-10-22 부경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산광형 광섬유를 포함하는 프로브,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응용
JP2019092532A (ja) * 2017-11-17 2019-06-20 学校法人早稲田大学 生体埋め込み型の無線給電型発光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99975A1 (zh) 2021-10-07
US20230008437A1 (en) 2023-01-12
WO2021199975A1 (ja)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73364A1 (en) Combined OCT cathet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bine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diagnosi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JP4723048B2 (ja) 検査装置及び医療制御方法
US20060282136A1 (en) Switched photodynamic therap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1033753B2 (en) Treatment method
JP2010509977A (ja) 解剖構造における組織の生体イメージ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装置、方法、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媒体及び使用
JP2003525074A (ja) 長時間にわたる光力学的療法のリアルタイムでの監視
KR20140022784A (ko) 레이저 치료 장치, 레이저 치료 시스템 및 판별 방법
JP2017512585A (ja) イメージング及び処理デバイス
JP2017506543A (ja) 高線量率小線源療法のための医療器具
CN102791330A (zh) 确定装置和确定方法
US20230008437A1 (en) Treatment Method and Treatment System
CN102933256A (zh) 计算装置和计算方法
JP2006167046A (ja) 癌治療状況評価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癌治療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210379395A1 (en) Treatment Method and Treatment System
US11219783B2 (en) Controlled irradiation of an object
US20230085299A1 (en)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treatment method
JP2022065214A (ja) 治療方法および治療システム
JP2022065215A (ja) 治療方法および治療システム
US12048508B2 (en) Direct in-vivo tumor imaging using optical applicator
JP2019107094A (ja) 光音響ガイド支援システム及び光音響ガイド支援方法
JP2023140728A (ja) 医療デバイス
JP2024017698A (ja) 医療デバイス、医療システム並びに、診断および治療方法
CN116584880A (zh) 基于光学多模态的消化道肿瘤光动力诊疗一体化内窥探头
CN115335118A (zh) 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
JPH04166169A (ja) アテローム除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