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4531A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4531A
CN115334531A CN202110506696.5A CN202110506696A CN115334531A CN 115334531 A CN115334531 A CN 115334531A CN 202110506696 A CN202110506696 A CN 202110506696A CN 115334531 A CN115334531 A CN 115334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time unit
random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66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容慧
余政
金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66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45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0548 priority patent/WO202223759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4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45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息,获取第一下行信息的配置信息,根据承载该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该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监测该第一下行信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和装置能够减少第一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的时延,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业务类型在不断增加,不同业务类型对应的应用场景不同。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为第五代(thefifth generation, 5G)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定义了三大类应用场景:第一类为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第二类为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第三类为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
典型的eMBB业务有:超高清视频、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eMBB业务的特点为传输数据量大、传输速率较高。典型的URLLC业务有:工业制造或生产流程中的无线控制、无人驾驶的运动控制以及远程修理、远程手术等触觉交互类应用,URLLC业务的特点为高可靠性、低延时,传输数据量较少并且具 有突发性。典型的mMTC业务有: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智慧城市等,mMTC业务的特 点是联网设备数量巨大、传输数据量较小、数据对传输时延不敏感,mMTC终端的需求为 低成本和超长待机时间。
上述不同业务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不同,如何更好地同时支持多种不同业务的数据 传输需求,是当前5G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用以提高系统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 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发送第一 上行信息,该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下行信息的配置信息,根据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 一个时间单元和该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监测该第一下行信息。
其中,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 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 元,所述K=1,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第N+Q个时间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下行信息,N 为正整数,Q大于等于1;或者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 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 述K=0,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第N+Q个时间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下行信息,N为正整 数,Q大于等于1;或者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 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 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大于1;或者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 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 元,所述K大于等于1。
由于终端设备在频率调谐时,不能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在频率调谐之后,存在错过 接收下行信息的问题。因此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 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有效时间单元上监测下行信息,从而可以避免因频率调谐引起的错过接 收下行信息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该第一下行信息为循环 冗余校验被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加扰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RA-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者该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消息3,该第一 下行信息为循环冗余校验被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C-RNTI加扰的第二DCI和/或竞 争解决消息。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有 效时间单元上监测随机接入前导或消息3的响应消息,避免终端设备因频率调谐引起的错 过接收下行信息的问题,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示例性的,N为预定义的;或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的;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
示例性的,K为预定义的;或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的;或者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
若N是预定义的,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N值确定无效时间单元个数,节省了信令开销,从而避免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理解不一致的问题。若N是 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的,可以节省信令开销,同时可根据预设规则涉及的参数动态调整N的 取值,进一步合理的利用时域资源。若N是信令指示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网络中的实际 情况,如负载、业务等特性,动态地从网络整体资源分配方面考虑N的取值。
若K是预定义的,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K值确定第一时间段在时域上的位置,尽量避免该第一时间段包括因频率调谐造成的无效时间单元,节省了信令开销,从而避免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理解不一致的问题。若K是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的,可以节省信令开销,同时可根据预设规则涉及的参数动态调整K的取值,进一步合理 的利用时域资源。若K是信令指示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如负载、业务 等特性),从网络整体资源分配方面灵活的设置K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承载 该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或该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 N。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第二预设规则包括: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或承 载该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K。
基于上述方案,第一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N,即确定第一时间段中的无 效时间单元(不能用于下行信息传输的时间单元),从而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有效时间单 元上监测第一下行信息,避免错过接收第一下行信息的时机,以及提高通信效率。第一终 端设备可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K,即可以使得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有效时间单 元,从而在第一时间段内监测第一下行信息时不会造成错过接收第一下行信息的时机,造 成随机接入的延时,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当K大于1,该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发送该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其中,该第一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不用于第二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该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低于该第二终端设备。
应理解,上述方案中,随机接入前导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即 网络设备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后可判断发起随机接入的终端设备的类型。若第一终端设备 确定的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有效时间单元时,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 随机接入前导所依据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是不同的。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K=1,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发送该第一随 机接入前导;其中,该第二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随机接 入,该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低于该第二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3,该第 一消息3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
应理解,上述方案中,消息3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即网络设备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后不能判断发起随机接入的终端设备的类型。此时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所依据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可以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该K=1;该终端设备根 据关系式N=max{频率调谐的时间-第一时间间隔,0}确定N,该第一时间间隔为承载该第 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该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K=0,该第一消息3包括该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 信息,若该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消息3配置信息发送第一 消息3,该第一消息3配置信息不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3,该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低于该第二终端设备。
应理解,上述方案中,消息3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即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3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3不同,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不能依据相同的配置信息发送消息3,上述方案中的第二消息3为第二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的消息3。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 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第一 上行信息,确定第一下行信息的配置信息,根据承载该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和该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该网络设备在该第一时间段内发送该第一下行信息。
其中,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 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 元,所述K=1,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第N+Q个时间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下行信息,N 为正整数,Q大于等于1;或者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 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 述K=0,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第N+Q个时间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下行信息,N为正整 数,Q大于等于1;或者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 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 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大于1;或者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 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 元,所述K大于等于1。
由于终端设备在频率调谐时,不能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在频率调谐之后,存在错过 接收下行信息的问题。因此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网络设备可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 在第一时间段的有效时间单元上发送下行信息,从而可以避免因频率调谐引起的错过接收 下行信息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该第一下行信息为循环 冗余校验被RA-RNTI加扰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RA-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者该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消息3,该第一下行信息为循环冗余校验被 TC-RNTI加扰的第二DCI和/或竞争解决消息。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有 效时间单元上监测随机接入前导或消息3的响应消息,避免终端设备因频率调谐引起的错 过接收下行信息的问题,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示例性的,N为预定义的,或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的。
示例性的,该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N。
示例性的,K为预定义的,或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的。
示例性的,该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K。
若N是预定义的,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N值确定无效时间单元个数,节省了信令开销,从而避免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理解不一致的问题。若N是 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的,可以节省信令开销,同时可根据预设规则涉及的参数动态调整N的 取值,进一步合理的利用时域资源。若N是信令指示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网络中的实际 情况,如负载、业务等特性,动态地从网络整体资源分配方面考虑N的取值。
若K是预定义的,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K值确定第一时间段在时域上的位置,尽量避免该第一时间段包括因频率调谐造成的无效时间单元,节省了信令开销,从而避免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理解不一致的问题。若K是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的,可以节省信令开销,同时可根据预设规则涉及的参数动态调整K的取值,进一步合理 的利用时域资源。若K是信令指示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网络中的实际情况,如负载、业 务等特性,动态地从网络整体资源分配方面考虑K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承载 该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或该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 该N。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第二预设规则包括: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或承 载该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该K。
基于上述方案,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N,即确定第一时间段中的无效时 间单元(不能用于下行信息传输的时间单元),从而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有效时间单元上 发送第一下行信息,避免错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下行信息的时机,以及提高通信效率。 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K,即可以使得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有效时间 单元,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监测第一下行信息时不会造成错过接收第一下行 信息的时机,造成第一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的延时,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K大于1,该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信道 配置,该第一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用于该第一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且该第一随机接入信道 配置不用于第二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该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低于该第二终端设备。
应理解,上述方案中,随机接入前导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即 网络设备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后可判断发起随机接入的终端设备的类型。此时网络设备为 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配置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K=1,该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信道配置, 该第二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该第一终端设备 的能力低于该第二终端设备,该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3,该第一消息3包括第一终端设 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
应理解,上述方案中,消息3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即网络设备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后,不能判断发起随机接入的终端设备的类型。此时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配置相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该K=1,该网络设备根 据关系式N=max{频率调谐的时间-第一时间间隔,0}确定N,该第一时间间隔为承载该第 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位时间单元和该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K=0,该第一消息3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 息,若该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3配置信 息,该第一消息3配置信息不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3,该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低于该第二终端设备。
应理解,上述方案中,消息3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即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3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3不同。因此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配置的消息3配置信息不同。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 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 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 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与处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二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 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 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 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与处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 或者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 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 或者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 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并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 面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 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 面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 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 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 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100中的一种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在初始接入阶段的上下行频域资源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不同上下行消息的频域资源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初始接入阶段的流程交互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下行信息的时间单元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8-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下行信息的时间单元位置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110,网络设备12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130,示例的,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 网络设备相连,网络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网络设备 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网络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网络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 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例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 1中未示出。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 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 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 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 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 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 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 端等。
其中,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 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 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 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 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 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用于实现终端设备功能的装置,也可以是 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中。本申 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但 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 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 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 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 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 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简称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 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 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 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 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 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 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 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 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 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功能的装置,也可以是 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 外,手持或车载;或者部署在水面上;或者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 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 终端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 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 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未来演进的通信系统,车到其它设备(vehicle-to-X V2X),其中 V2X可以包括车到互联网(vehicle to network,V2N)、车到车(vehicle to vehicle,V2V)、 车到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车到行人(vehicle topedestrian,V2P)等、 车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vehicle,LTE-V)、车联网、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 术(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 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等。
图2(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100中的一种通信网络架构,后续提供的实施 例均可适用于该架构。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后续以UE为例进行说明)的源网络设备(或称为,工作网络设备,或服务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为UE的目标网络设备(或 称为,备用网络设备),即切换后为UE提供服务的网络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 “故障”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出现故障,和/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再为某个或多个UE提供服 务,简称为故障。本申请中所述的“切换”,是指为UE提供服务的网络设备发生切换,并 不限于“小区切换”。为方便描述,以网络设备为基站为例进行描述。所述“切换”可以指, 由于为UE提供服务的基站发生变化而造成的切换。例如,当UE的源基站发生故障时, 由备用基站为UE提供服务。又例如,UE从源基站切换到与另一个基站通信的过程中, 由切换后的目标基站为UE提供服务。UE切换前与切换后的接入的小区可以变化,也可 以不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备用网络设备是相对的概念,例如,相对于一个UE,基站 2是基站1的备用网络设备,而相对于另一个UE,基站1是基站2的备用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两个不同的设备,例如,第一网络设备 和第二网络设备是两个不同的基站。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是 同一个设备中的两套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可以是硬件模块,或软件模块,或者硬件模 块与软件模块。例如,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位于同一个基站中,是该基 站中的两个不同的功能模块。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 于UE来说不是透明的。UE在与相应的网络设备交互时,能够知道究竟是在与哪个网络设备交互。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于UE来说是透 明的。UE能够与网络设备通信,但并不知道是在与这两个网络设备中的哪个网络设备交 互。或者说,对于UE来说,可能认为只有一个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 网络设备对于UE来说可以不是透明的,也可以是透明的。在后续描述中,第一网络设备、 第二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以UE为例)可以分别为图2中的(a)中所示网络架构 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以及UE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所对应的附图中,用虚 线表示的步骤,是可选的步骤,在后文中不多赘述。
图2(b)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100中的另一种通信网络架构。如图2(b) 所示,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new core,CN)和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 其中RAN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包括基带装置和射频装置。基带装置可以由一个 或多个节点实现,射频装置可以从基带装置拉远独立实现,也可以集成基带装置中,或者 部分拉远部分集成在基带装置中。RAN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U)和分布单 元(DU),多个DU可以由一个CU集中控制。CU和DU可以根据其具备的无线网络的 协议层功能进行划分,例如PDCP层及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PDCP以下的协议 层,例如RLC层和MAC层等的功能设置在DU。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协议层的划分仅仅 是一种举例,还可以在其它协议层划分。射频装置可以拉远,不放在DU中,也可以集成 在DU中,或者部分拉远部分集成在DU中,本申请不作任何限制。
图2(c)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100中的另一种通信网络架构。相对于图2(b) 所示的架构,还可以将CU的控制面(CP)和用户面(UP)分离,分成不同实体来实现, 分别为控制面CU实体(CU-CP实体)和用户面CU实体(CU-UP实体)。在该网络架构 中,CU产生的信令可以通过DU发送给UE,或者UE产生的信令可以通过DU发送给 CU。DU可以不对该信令进行解析而直接通过协议层封装而透传给UE或CU。在该网络 架构中,将CU划分为作为RAN侧的网络设备,此外,也可以将CU划分作为CN侧的 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区别可能包括如下至少一 项:
1、带宽能力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载波带宽不大于50MHz,例如为50MHz、40MHz、20MHz、15MHz、10MHz或者5MHz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终端设备的载波带宽 大于50MHz。
2、收发天线数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支持2收1发(2个接收天线和1个 发送天线),或者1收1发(1个接收天线和1个发送天线)。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支持4 收2发(4个接收天线和2个发送天线)。可以理解的是,在实现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的 条件下,由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收发天线个数少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收发天线个数,因此第一 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能实现的最大覆盖范围小于第二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 的数据传输所能实现的最大覆盖范围。
3、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可以为4分贝毫瓦(dBm)~20dBm中的一个值。第二终端设备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可以为23dBm或者26dBm。
4、协议版本不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NR版本17(release-17,Rel-17)或者NRRel-17 以后版本中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NR版本15(release-15,Rel-15)或 NR版本16(release-16,Rel-16)中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NR传统(NRlegacy)终端设备。
5、载波聚合能力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不支持载波聚合,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支持载波聚合。又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都可以支持载波聚合,但是第一终端设备同时支持的载波聚合的最大个数小于第二终端设备同时支持的载波聚合的最大个数,例如第一终端设备最多同时支持2个载波的聚合,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最多同时支持5个载波或者32个载波的聚合。
6、双工能力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半双工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FDD)。第二终端设备支持全双工FDD。
7、数据的处理时间能力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数据与发送对该下行数 据的反馈之间的最小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数据与发送对该下行数据的反馈之 间的最小时延;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与接收对该上行数据的反馈之间的最 小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与接收对该上行数据的反馈之间的最小时延。
8、处理能力(ability/capability)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基带处理能力低于第 二终端设备的基带处理能力。其中,基带处理能力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进行 数据传输时支持的最大MIMO层数,终端设备支持的HARQ进程数目,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传输块大小(transmission block size,TBS)。
9、上行和/或下行的传输峰值速率不同。传输峰值速率是指终端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例 如每秒)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上行峰值速率可以低于第二 终端设备支持的上行峰值速率,和/或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下行峰值速率可以低于第二终 端设备支持的下行峰值速率。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峰值速率小于或等于50Mbps, 下行峰值速率小于或等于150Mbps,第二终端设备的上行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50Mbps, 下行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150Mbps。又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峰值速率或下行为百 Mbps量级,第二终端设备的上行峰值速率或下行峰值速率为Gbps量级。
10、缓存(buffer)大小不同。缓存buffer可以理解为层2(Layer 2,L2)缓存总大小,其定义为终端设备对于所有无线承载,在无线链接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发送窗和接收以及重排序窗中缓存的字节数与在数据包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重排序窗中缓存的字节数之和。或者,缓存buffer也可以理解为混合自 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处理所能使用的软信道比特总数。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NR系统中的REDCAP终端设备,或 者,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低能力终端设备、降低能力终端设备、REDCAP UE、Reduced Capacity UE、mMTC UE等。NR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设备,例如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传统能力或/正常能力/高能力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传统终端设备 或者Legacy UE,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具有上述区别特征。
当然,以上只是示例,REDCAP终端设备与传统终端设备之间还可能存在其他区别,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目前,相比于第二终端设备,由于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带宽较窄,如20Mhz,基站在调度时的可选资源范围小,可获取的频域分集增益小;由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天线数较少,接收信号无法获得空间分集增益,需要考虑覆盖增强,或考虑频率调谐导致的性能损失,需要进行重复传输以提高传输性能;并且,由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处理速度慢,基站在调度时需要考虑更大的时延以保证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完成数据的处理。例如,可以通过PUCCH进行重复传输来增强覆盖,然而,当前尚不存在指示PUCCH的重复传输的相关信息。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下行信号传输,也可以适用于上行信号传输,还可以适用 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信号传输。对于下行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无 线接入网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终端设备。对于上行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网络设备。对于D2D的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 设备也是终端设备。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做限定。即传输可以为发送,或 为接收。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 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 备之间可以通过6G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 同时使用6G以下的频谱和6G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 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ITU为5G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定义了三大类应用场景eMBB,URLLC,mMTC 中的。目前,5G标准对于mMTC业务中的终端设备称为低能力终端设备(reduced capability,REDCAP),即低复杂度或能力降低的终端设备,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称之为第一终端设备。低能力终端设备相对于其他终端设备(传统终端 设备,例如eMBB,URLLC业务中的终端设备,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40,在本申请实 施例中称之为第二终端设备)而言复杂度低一些,例如带宽更窄、功耗更低、天线数更少 等。低能力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轻量版(NR light,NRL)终端设备。
网络设备在系统消息中,例如系统消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为终端设 备配置初始上行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和初始下行BWP。初始接入阶段第二终端设备的初始上行BWP生效,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BWP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0(control resource set#0)内,初始下行BWP还保持在CORESET#0直到第二终端设备进 入连接态。即初始接入阶段的接入阶段,第二终端设备在CORESET#0进行下行传输,在 初始上行BWP进行上行传输。目前协议要求初始上行BWP和初始下行BWP的中心频点 (图中圆点)一致,初始下行BWP包括CORESET#0,如图3所示。
由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带宽限制。例如,RedCap UE只能在小于等于20MHz的带宽内进行信息传输。并且,协议为了兼容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初始接入阶段,第一 终端设备也在CORESET#0下行传输。而且CORESET#0是根据系统的同步信号位置确定 的,可能在载波的中间。由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带宽窄,为了避免第一终端设备在上行传输 时造成系统频域资源的碎片化,影响第二终端设备的连续资源分配,因此第一终端设备的 初始上行BWP可能分配在载波的边缘。此时,会出现第一终端设备的CORESET#0和初 始上行BWP在不同的20MHz带宽内,如图4所示。在此场景下,第一终端设备需要上行 发送和下行接收之间,或者在下行接收和上行发送之间进行频率调谐。例如,Msg1到Msg2 之间进行频率调谐,或Msg3到Msg4之间进行频率调谐等。应理解第一终端设备在进行 频率调谐时,不能进行信息的收发,会导致传输中断。
收发两端在通信时,射频(radio frequency,RF)器件会工作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 该频率范围为带宽。射频器件工作的中心频率可以确定其工作的频率资源位置。频率调谐 为调整收发两端的接收或发送信号的中心频率。由于频率调谐时需要射频器件如锁相环 (phase-locked loops,PLL)的操作,所以在频率调谐过程中收发两端无法进行信息的收 发。即,在频率调谐过程中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无法进行通信。频率调谐的时间可以为 140μs等。在NR系统中,140μs对应到不同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下的时间单元数不同,分别为2个时间单元(子载波间隔为15kHz)、4个时间单元(子载波 间隔为30kHz)、8个时间单元(子载波间隔为60kHz)。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初始接入阶段的流程交互图。图5所示的随机接入方法包 括:
步骤S51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对应的,网络设备接收该随机接入前导。
终端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例如终端设备根据广播消息,随机从若干个前导码(preamble)序列中选取一个,在预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ACH occasion,RO)资 源中发送该preamble序列。
示例的,多个终端设备在相同的RO资源中发送随机接入前导,随机接入前导也称之 为随机接入请求,多个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preamble序列区分。
示例的,多个终端设备也有可能选择相同的preamble序列,这个过程为竞争接入过程。
步骤S52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该随机接入响应。
如果网络设备成功接收到了preamble序列并且允许该终端设备接入,则在预配置的随 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消息的时间窗口(window)内,网络设备向终 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例如RAR消息。对应的,终端设备在该段时间内接收该RAR消息。RAR包括RAR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该DCI为用于RAR 消息的调度信息,RAR DCI为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tempory identity,RA-RNTI)加扰的DCI。
示例的,RAR还包括RAR消息,例如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a access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RAR消息为RA-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RAR消息为承载了第一上行信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 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
具体的,终端设备在RAR的时间窗口内,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上监听DCI,该DCI为用于调度RAR的MAC消息,该MAC消 息在PDSCH上传输。终端设备根据DCI的调度信息等接收MAC RAR,从而获取接入信 息。
应理解,终端设备在步骤S510发送随机接入序列时,每个随机接入序列有对应的标 识(ID)。一个RAR消息中可包括给多个终端设备反馈的子PDU(subPDU),一个PDU 包括至少一个subPDU。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标识信息确定该PDU是否 是自己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另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也叫做Msg2。
步骤S53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对应的,网络设备接收该Msg3。
Msg3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用于步骤S540的竞争解决。
步骤S54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sg4,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该msg4。
由于步骤S510中,不同的终端设备选择相同的preamble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即不 同终端设备之间选择的前导码索引(preamble index)冲突,则网络设备在步骤S540中发 送的Msg4指示接入成功的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该Msg4消息的终端设备接入失败。
如果网络设备在发送Msg2和Msg4时不考虑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调谐的时间,第一终端设备会错过接收Msg2和Msg4的时机。例如,图6所示,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调谐 的时间为4个时间单元(符号n+1至n+4)。第一终端设备在符号n+5才能调谐完成,开 始正常接收。如果网络设备没有识别出该终端设备是第一终端设备或未考虑第一终端设备 的频率调谐的时间,仍然在符号n+1后的第一个CORESET(符号n+3和n+4)上发送RAR 和/或DCI,此时,由于第一终端设备还没有完成频率调谐,无法接收信息,因此该场景 下第一终端设备会错过时域符号n+3和n+4上的RAR和/或DCI的接收。再例如,终端设 备在发送Msg3之后,MAC层会启动定时器(ra-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终端设备 在定时器启动后监测PDCCH,准备接收Msg4,直至定时器到期或收到Msg4为止。定时 器的时间长度为网络设备提前配置的。同上,如果第一终端设备会在发送Msg3后进行频 率调谐,此时定时器已经启动,网络设备认为第一终端设备已经开始检测Msg4的DCI和 /或Msg4,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可能会在频率调谐的过程中错过接收Msg4的时机。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方法包括:
步骤S71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息,对应的,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上行信息。
步骤S720,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下行信息的配置信息,对应的,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下行信息的配置信息。
应注意,本申请对步骤S710和S720的先后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可以是步骤S710在前,也可以是步骤S720在前。
示例地,该配置信息为第一时间段所占时间单元的长度,或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 元的位置,或第一时间段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的位置,或时间单元的子载波间隔。或者当 第一下行信息为RAR时,该配置信息为RAR窗(ra-ResponseWindow)的配置信息(包 括时长、起始时间单元位置),或当第一下行信息为Msg4时,该配置信息为随机接入竞 争解决计时器(ra-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的配置信息(包括时长、起始时间单元位置)。
应理解,时间单元的长度可以是时间单元的个数,也可以是时间单元占用的绝对时间。 如10个时隙。时间单元的长度可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如,RAR窗的高层配置参数为ra-ResponseWindow。
步骤S730,终端设备根据承载该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的位置和该配置 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对应的,网络设备根据承载该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的 位置和该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
示例地,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时间段的长度,终端设备可根据承载该第一上行信息的 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该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和该第一时间段所占的 时间单元数目。
步骤S740,终端设备在该第一时间段内监测该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网络设备在该第一时间段内发送该第一下行信息。
其中,监测可以理解为检测/接收/监听,本申请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一种可实施的方 式,该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该第一下行信息为循环冗余校验被RA-RNTI加扰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RA-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该第一 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该K个 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1,且该第一 时间段中的第N+Q个时间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下行信息,N为正整数,Q大于等于1。
示例的,上述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间段可以为RAR窗,或Msg2窗,第一时间 段用于监测RAR,和/或监测第一DCI。其中,第一DCI为调度RAR的下行控制信息。
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该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消息3,该第一下行信息为循环冗余校 验被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emporary 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yidentity,TC-RNTI) 加扰的第二DCI和/或竞争解决消息。该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 的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一消息3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 K=0,且该第一时间段的第N+Q个时间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下行信息,N为正整数,Q 大于等于1。
示例的,上述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间段可以为随机接入竞争解决计时器,终端 设备在该第一时间段内监测Msg4,和/或监测第二DCI。其中,第二DCI为调度Msg4的 下行控制信息。
示例的,N为预定义的,或N为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或N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
应理解,N可以等于0,但N不总是等于0。例如,某些配置信息情况下,N大于0。 但在现有协议中,N始终等于0。
应理解,第一时间段内的前N个符号不用于监测第一下行信息,或终端设备不期望在 第一时间段内的前N个时间单元监测第一下行信息。N为无效时间单元数目,无效时间单元为网络设备不能用于信息传输的时间单元,或为终端设备不能用于信息传输的时间单元,或为终端设备不期望进行信息传输的时间单元。也就是说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当 K=1时或当K=0时,网络设备在该第一时间段的第N个时间单元后的时间单元发送该第 一下行信息。对应的,终端设备在该第一时间段的第N个时间单元后的时间单元监测该第 一下行信息。
示例的,当N为预定义时,N可根据子载波间隔确定。
示例地,N为频率调谐的时间对应的时间单元数目。例如,当频率调谐的时间为140μs 时(频率调谐的时间可以是预定义的,或是终端设备上报的,或是网络设备指示的。频率调谐的时间可以为70μs,140μs,或280μs,本申请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不同子载波间 隔对应的N的取值不同。具体地,当子载波间隔参数μ=0时,N=2;或,当子载波间隔 参数μ=1时,N=4;或,当子载波间隔参数μ=2时,N=8;或,当子载波间隔参数μ=3 时,N=16。
示例的,当N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时,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721,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N。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系统消息, 或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系统消息块,或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系统消息块1(SIB1)。
下面通过举例介绍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根据N确定第一时间段,并在第一时间段内发 送或监测第一下行信息的方式。
示例地,如图6所示,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时,假 设符号n为承载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符号,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符号n或者 符号n+1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即符号n+3,第一时间段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为符号n+M,M根据第一时间段的长度确定(后文中的M类似)。第一时间段 内不能用于传输下行信息的的无效时间单元数目N=3(无效时间单元为符号n+3至n+5, 其中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确定的无效时间单元为符号n+3和符号n+4),网络设备或终端 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第N个时间单元后的可用的时间单元(即符号n+6至n+M)发送或 监测Msg2,第一时间段的第N个时间单元为符号n+4,考虑到符号n+5上无信息传输, 因此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第N+1个时间单元后的时间单元,即符号n+6 以及符号n+6之后的有效符号传输Msg2。假设符号n承载Msg3,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 单元为符号n+1,第一时间段内的无效时间单元数目N=4(无效时间单元为符号n+1至n+4, 其中符号n+1至n+4皆为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确定的无效时间单元)。网络设备或终端设 备在第一时间段的第N个时间单元后的有效符号发送或监测Msg4和/或调度Msg4的DCI。
应理解,有效符号为可用于传输第一下行信息(例如Msg2和Msg4)的符号,可以 为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也可以为搜索空间占用的符号。
还应理解,图6中对承载Msg2和Msg4的时间单元的起始位置和数目仅为举例,应注意承载随机接入前导和Msg3的时间单元在时域上的位置是不同的,图6中的符号n仅 为示例。并且监测Msg2的第一时间段和监测Msg4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 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示例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N。
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承载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 时间单元或该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N。
示例的,N可根据终端设备频率调谐的时间,或N可根据终端设备频率调谐的时间和 子载波间隔确定。应理解不同子载波间隔下,相同的频率调谐的时间对应的N不同。
例如,频率调谐的时间为140μs,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无效时间单元数目N=2。频率调谐的时间为140μs,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无效时间单元数目N=4。
以下通过举例说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承载第一 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确定N。
例如,承载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为符号n。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和子载 波间隔确定频率调谐的时间占j个时间单元(图8中符号n+1至n+4)。符号n之后1个时 间单元为符号n+1。第n+1符号之后的最早的CORESET的初始时间单元为符号n+m,m >1。第n+j符号之后最早的CORESET的初始时间单元符号n+6的计算公式为n+m+a*p, p为CORESET的周期(相邻CORESET的初始时间单元的时间间隔),a为符号n+1之 后最早的CORESET与符号n+j之后最早的CORESET之间的周期个数(即符号n+m与符 号n+6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周期的a倍),CORESET的时间单元长度为q,其中j/m/p/a/q 均为整数。在此例中,在第一时间段内,第n+j符号之后最早的CORESET的初始时间单 元之前的时间单元皆为无效时间单元。如图8所示,其中m=3,j=4,a=1,p=3,q=2,第 一时间段内的N=3。
再例如,如图8所示,承载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为符号n,频率调谐的时间占4个时间单元。按照现有协议,符号n后的5个符号皆为无效时间单元(符号n+1 用于准备RAR和/或DCI传输,符号n+2至n+5用于频率调谐),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无效 时间单元数目N=3;或者考虑到频率调谐的时间和准备RAR和/或DCI传输可以同时进行 (即符号n+1至n+4用于频率调谐),此时在符号n后的第6个符号,即符号n+6可开始 监测RAR和/或DCI,在第一时间段内的N=3(在第一时间段内用于频率调谐的无效时间 单元数目为2,即符号n+3和n+4,符号n+5不用于传输下行信息)。
应理解,如果监测RAR和/或DCI的CORESET和无效时间单元重合,该CORESET 包括的时间单元也为无效时间单元。或,无效时间单元之后的第一个CORESET的起始时 间单元之前的时间单元也为无效时间单元。
再例如,N是根据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在第n+j符号之前的最后一个CORESET 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n+e确定,j为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确定的无效时间单元数目,N为 第一时间段内的无效时间单元数目。N是根据e和j+1中的最大值确定的。如图8所示, 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符号n+3)在符号n+4之前的最后一个CORESET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为符号n+4,e=4,j+1=5,因此根据e和j+1中的最大值确定的第一时间段内 N=3。
应理解,控制资源集合是周期性的资源集合,上述举例中关于控制资源集合的周期, 占用的时间单元长度和起始位置仅为示例,用于频率调谐的时间单元数目也仅为示例,本 申请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示例的,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当第一上行信 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且K=1时,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其中,该第二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
应理解,上述方式网络设备可根据Msg3中包括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确定终端设 备的类型。
示例的,当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且K=1时,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确定N的取值。例如,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根据关系式N=max{频率调谐的时间-第一时间 间隔,0}确定N。或,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根据关系式N=max{频率调谐的时间+1-第一时 间间隔,0}确定N。该第一时间间隔为承载该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第 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第一起始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若频率调谐的时间大于 第一时间间隔,则第一时间段内有N个时间单元为无效时间单元。若频率调谐的时间小于 或等于第一时间间隔,则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无效时间单元或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间单元均为 有效时间单元。
示例的,当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且K=1时,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确定N的取值。例如,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根据关系式N=max{频率调谐的时间-第二时间 间隔,0}确定N。或,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根据关系式N=max{频率调谐的时间+1-第二时 间间隔,0}确定N。该第二时间间隔为承载该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第 二起始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第二起始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 时间单元之后(K+频率调谐的时间)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若频率调谐的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间隔,则第一时间段内有N个符号为无效时间单元。若频率调谐的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间隔,则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无效时间单元或第一时间段内均为有效时间单元。示例的,当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消息3,K=0,且第一消息3包括 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若该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根 据第一消息3配置信息发送第一消息3,该第一消息3配置信息不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 第二消息3。
应理解,上述第一消息3为第一终端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 Msg 3,第二消息3为第二终端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Msg3, 此处第一消息3配置信息指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发送Msg3 的配置信息,该第一消息3配置信息不能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Msg 3。
示例的,当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消息3,K=0,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确 定N。如,N=频率调谐的时间。
示例的,第一种情况:第一上行信息为随机接入前导,该随机接入前导中包括终端设 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网络设备可根据随机接入前导中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 判断发起随机接入的是第一终端设备还是第二终端设备时,如果确定发起随机接入的终端 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并且确定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 下行信息为相同的DCI和/或在相同的PDU中。第二种情况:第一上行信息为随机接入前 导,该随机接入前导中不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终端设备在消息3中 上报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这两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的长 度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相同,且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 元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例如图8所示的符号n+3)相同。第一 时间段或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 间单元,该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一随机接入前导或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 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1。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或第二时间段中的第N+Q个时间单元 发送第一下行信息或第二下行信息,N为正整数,Q大于等于1。如图9所示,第一时间段内的无效时间单元数目N=2,网络设备在符号n+6至符号n+M中的有效符号上发送第 一下行信息,其中,符号n+M为第一时间段或第二时间段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T为第 一时间段或第二时间段的长度。N的具体确定参考上文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对于第一终端设备,第一时间段内的有效长度为T-N。有效长度为可用于接收下行信 息的时间单元个数。
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并在第一时间段中的第N+Q个时间单元监测第一下行信息(例如Msg 2),如图9所示,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中的符号n+6 至符号n+M上监测第一下行信息。
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无需考虑频率调谐的时间,确定第二时间段,并在第二时间段 的初始时间单元开始监测第一下行信息(例如Msg 2),如图9所示,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段中的符号n+3至符号n+M上监测第一下行信息。
应理解,上述第一时间段为第一终端设备监测第一下行信息的时间段,第二时间段为 第二终端设备监测第一下行信息的时间段。第一下行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接收的下行信息。第一下行信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被RA-RNTI加扰的 DCI和RA-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的,当第一上行信息为随机接入前导,该随机接入前导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 息和/或能力信息。网络设备可根据随机接入前导判断发起随机接入的是第一终端设备还 是第二终端设备时,如果网络设备确定发起随机接入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 终端设备,并且确定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息为不同的DCI和/或 在相同的PDU中。
在此场景下,对于第一终端设备,可确定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 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该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 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1。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中的N+Q个时间单元发送第一下行信息(例如Msg 2),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中的符号n+6至符 号n+M中的有效符号上发送第一下行信息。N为正整数,Q大于等于1。对应的,第一终 端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并在第一时间段中的第N+Q个时间单元监测第一下行信息(例 如Msg 2)。如图9所示,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中的符号n+6至符号n+M上监测 第一下行信息。N的具体确定参考上文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对于第二终端设备,可确定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 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该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二上行信息(例如,第二终端设备 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1。网络设备在第二时间 段中的起始时间单元开始在有效符号上发送该第二下行信息(例如Msg 2)。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在第二时间段中的符号n+3至符号n+M中的有效符号上发送第二下行信息。对 应的,第二终端设备无需考虑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调谐的时间,确定第二时间段,并在第 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开始监测第二下行信息(例如Msg 2)。如图9所示,第二终端 设备在第二时间段中的符号n+3至符号n+M上监测第二下行信息。
示例的,当第一上行信息为消息3时,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第二终端 设备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相同。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和第二终端设 备的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相同。第一时间段或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为K个 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一消息3或第二消息3(第二终端 设备发送的Msg 3)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0。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中的N+Q个时间单元发送第一下行信息(例如Msg 4),N为正整数,Q大于等于1。N 的具体确定参考上文描述,在此不做赘述。如图10所示,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中的符 号n+5至符号n+M中的有效符号上发送第一下行信息。网络设备在第二时间段中的有效 时间单元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下行信息(例如Msg 4),如图10所示,网络设备在 第二时间段中的符号n+1至符号n+M中的有效符号上发送第二下行信息。
该方案中,第一下行信息和第二下行信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被TC-RNTI加扰的DCI或竞争解决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对应的,对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因需考虑频率调谐的时间,第一终端设 备在第一时间段中的第N+Q个时间单元监测第一下行信息(例如Msg 4),如图9所示, 第一终端设备在符号n+1开启定时器,在符号n+5至符号n+M监测第一下行信息,直至 定时器最后一个,若直至定时器最后一个还没有接收到该第一下行信息,则随机接入失败。
对应的,对于第二终端设备,无需考虑频率调谐的时间,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段 的起始时间单元开始开启定时器,并监测或接收第二下行信息(例如Msg4),如图10所示,第二终端设备在符号n+1开启定时器,在符号n+1至符号n+M监测第二下行信息, 直至定时器最后一个,若直至定时器最后一个还没有接收到该第二下行信息,则随机接入 失败。
又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所述第一下行信息为 循环冗余校验被RA-RNTI加扰的第一DCI和/或RA-RNTI加扰的PDSCH,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所述K个 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为大 于1的整数。
示例的,上述又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第一时间段可以为RAR窗,或Msg2窗,第 一时间段用于监测RAR,和/或监测第一DCI。其中,第一DCI为调度RAR的下行控制 信息。
再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消息3,所述第一下行信息为循环冗 余校验被TC-RNTI加扰的第二DCI和/或竞争解决消息,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消息3的最后一个 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示例的,上述再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第一时间段可以为随机接入竞争解决计时器, 该第一时间段用于监测Msg4,和/或监测第二DCI。其中,第二DCI为调度Msg4的下行 控制信息。
示例的,K为预定义的;或K为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或者K为第二指示信息指 示的。第二预设规则包括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或承载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 个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K。例如,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系统消息,或第二指示信息 为系统消息块,或第二指示信息为系统消息块1(SIB1)。
示例地,该还包括步骤S722,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K。
示例地,如图11所示,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时,假设符号n承载第一随机接入前导或第一消息3,用于频率调谐的时间单元为符号n+1~ 符号n+4。则当符号n承载第一随机接入前导时,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符号n之 后的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如在图11中K=5,第一时 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符号n+6。当符号n承载第一消息3时,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 间单元是承载所述第一消息3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 如在图11中K=4,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符号n+5。
示例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承载第一上行信息 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该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无效时间单元数 目,根据无效时间单元数目确定K。
具体地,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确定无效时间单元数 目的方式可参考上文,在此不做赘述。
示例的,当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K为大于1的整数时,该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该第一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不用于第二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
应理解,对于上述又一种和再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和第二 终端设备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不同,该第二时间段用于第二终端设备监测随机接入过程中 的下行信息。
示例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 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不同,则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用于接收下行信息的 时间段的长度不同,若该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可通 过以下方法:
示例的,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时间段的长度,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时间段的长 度确定第一时间段的长度。
或者,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71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时间段的长度,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的长度。例如,第一时间段的长度=第二时间段的长度-频率调谐的时间。或,第一时间段的长度=第二时间段的长度-N。其中,N可以根据前述方式确定,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的,上述第一时间段为第一终端设备监测第一下行信息的时间段,第二时间段为 第二终端设备监测第二下行信息的时间段。第一下行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 中接收的下行信息,第二下行信息为第二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接收的下行信息。第 一下行信息和第二下行信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被RA-RNTI加扰的DCI、RA-RNTI加扰的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循环冗余校验被TC-RNTI加扰的DCI或竞争解决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的,在步骤S720中,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的第一下行信息的配置信息还可以指示 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小于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一种示例,对于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可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的长 度为T1小于第二时间段的长度T2(T1、T2表示时间单元的数目),如图12所示,承载 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单元为符号n,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确定K=5,即 确定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符号n+6,第一时间段的长度为T1。
或者,如图13所示,承载第一消息3的时间单元为符号n,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确定K=4,即确定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符号n+5,第一时间段的长度为T1。
示例的,第一种情况:第一上行信息为随机接入前导,该随机接入前导中包括终端设 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当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中的标识信息和/或能 力信息判断发起随机接入的是第一终端设备还是第二终端设备时,如果该网络设备确定发 起随机接入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并且确定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 和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息(例如Msg2)为相同的DCI和/或在相同的PDU中。第二种 情况:第一上行信息为随机接入前导,该随机接入前导中不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 或能力信息,终端设备在消息3中上报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这两种情况 下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时间段长度不同,且第一终端 设备的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不同。第 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时间段的最后一个 时间单元相同。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 始时间单元,该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 K大于1,K的具体确定参考上文描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 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该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 个时间单元之后时间单元,K=1。如图12所示第一时间段的长度为T1,起始时间单元为符号n+6,第二时间段的长度为T2,起始时间单元为符号n+3,T1<T2。
此场景下,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Msg2的时机相同,即网络 设备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息需考虑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调谐的时间。因此网络设 备在第二时间段中的第N+Q个时间单元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息,N和Q的具体取值可参考上文描述,在此不做赘述。如图12所示,网络设备在符号n+6至符号n+M中的 有效符号上发送第一下行信息或第二下行信息。
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图12所示的符号n+6)开始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息。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并在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图12所示的符号n+6)开始监测第一下行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二时间段, 并在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图12所示的符号n+3)开始监测第二下行信息。
示例的,第一上行信息为随机接入前导,该随机接入前导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和/或能力信息。当网络设备根据随机接入前导判断发起随机接入的是第一终端设备还是 第二终端设备时,如果确定发起随机接入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 并且确定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Msg2在不同的PDU中。
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一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 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该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大于1,K的具体确定参考上文描 述。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开始发送第一下行信息(例如Msg2),如图 12所示,网络设备在符号n+6至符号n+M中的有效符号上发送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 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图12所示的符号n+6)开始监测或接收该 第一下行信息(例如Msg2)。
对于第二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承载第 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最早的CORESET的起始时间 单元。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下行信息时无需考虑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调谐的 时间,即网络设备在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开始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下行信息 (例如Msg2)。如图12所示,网络设备在符号n+3至符号n+M中的有效符号上发送第二下行信息。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二时间段,从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图 12所示的符号n+3)开始监测或接收第二下行信息(例如Msg2),直至第二时间段的最 后一个时间单元。
示例的,当第一上行信息为消息3时,对于第一终端设备,第一时间段(定时器)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一消息3的 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K的具体确定可参考上文, 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开始发送第一下行信息(例如Msg4),如图13所 示,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中的符号n+5至符号n+M中的有效符号上发送第一下行信息。 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图13所示符号n+5)开始开启定 时器,并监测或接收该第一下行信息(例如Msg4)直至定时器结束,若直至定时器结束 还没有接收到该第一下行信息,则随机接入失败。
对于第二终端设备,无需考虑频率调谐的无效时间单元,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 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二消息3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0。网络设备在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后的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二下行信息(例如Msg4),如图13所示,网络设备在第二时间段中的符号n+1至符号 n+M中的有效符号上发送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 单元(图13所示符号n+1)开始开启定时器,并监测或接收该第二下行信息(例如Msg4) 直至定时器结束,若直至定时器结束还没有接收到该第二下行信息,则随机接入失败。
应理解,上述第一上行信息为随机接入前导或消息3场景下,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小于 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可选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还可以考虑根据不同的场景采用不同的实施方式。
例如,场景1:当第一终端设备通过随机接入前导进行终端设备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 息的上报时,根据前文所述的又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和再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确定第一时间 段。即,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不相同,第一终 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 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 K大于1;或者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 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大于等于1。
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 的起始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 时间单元,K=1,或者,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 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0。具 体地,可参考前文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场景2:当第一终端设备通过Msg3进行终端设备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的上报时,根 据前文所述的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和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确定第一时间段。即,第一终端设 备的第一时间段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相同,且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 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相同。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 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 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1,或者,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 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 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0。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N+Q个时间单元向第一终端设 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N+Q个时间单元监测 下行信息,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开始监测下行信息。具体地,可参 考前文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应理解,图5和图7所示的方法中步骤的执行顺序依方法的内在逻辑和具体实施情况 而定,图中所示的顺序仅为一种举例,本申请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的方式确定第一时间段(该第一时间段用于接收Msg2或Msg4)时,网络设备需要考虑第一终端设备的频率调谐而不能在第一时间段的前N个时 间单元发送第一下行信息(Msg2或Msg4),导致资源浪费。或网络设备需要重新选择可 用的时域资源(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间段的时长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时间段的时 长),造成第二终端设备调度的时延增加。因而,网络设备可根据网络中的实际情况选择 使用哪种方式确定第一时间段。
方式1:例如,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则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 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该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该第一随 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1,且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 第N+Q个时间单元发送该第一下行信息。或者,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消息3,该第一时 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该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一消息3 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时间单元,K=0,且网络设备在该第一时间段的第N+Q个时间 单元监测该第一下行信息。
方式2:例如,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该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该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为大于1的整数。或者,第一上行信息 为第一消息3,该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 间单元为承载该第一消息3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方式3:例如,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该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 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该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该第一随 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1,且网络设备在该第一时间段的时 间单元发送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终端设备在该第一时间段的所有时间单元监测该第一 下行信息。或者,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消息3,该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该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第一消息3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K=0,且网络设备在该第一时间段的时间单元发送第一下行信息,对应的,终端设 备在该第一时间段的所有时间单元监测第一下行信息。
应理解,方式3为现有协议规定。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网络设备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采用哪种方式确定第一时 间段:时间信息、网络中的负载情况、网络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比例、终端 设备的时延要求。
例如,网络设备根据时间信息确定采用哪种方式确定第一时间段。具体地,网络设备 在第一时间范围内按照方式1确定第一时间段,网络设备在第二时间范围内按照方式3确 定第一时间段。应理解,第一时间范围或第二时间范围包括至少一个时间单位。该时间单 位可以为时隙,子帧,帧,超帧,秒,分钟,小时或天中的任一种。该例中网络设备可根 据网络中负载、流量随时间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式。
例如,网络设备根据网络中的负载情况确定采用哪种方式确定第一时间段。具体地, 当网络中负载较大,资源拥塞时,网络设备按照方式3确定第一时间段,从而使一部分第 一终端设备接入失败。或者,当网络中负载较小,资源空闲较多时,网络设备按照方式1确定第一时间段。此方法虽然影响了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时延,但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都能接入网络。
例如,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比例确定采用哪种方式确定第一 时间段。当网络中第一终端设备较多时,网络设备按照方式1确定第一时间段。从而更好 的使网络中数量更多的第一终端设备能够接入网络。或者,当网络中第二终端设备较多时, 网络设备按照方式3确定第一时间段。从而更好的兼顾网络中数量更多的第二终端设备, 避免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延时。
例如,网络设备根据UE的时延要求确定采用哪种方式确定第一时间段。具体地,若终端设备的时延要求高,或终端设备为低时延UE,网络设备按照方式3确定第一时间段。 或者,终端设备的时延要求低,或终端设备为对时延不敏感的UE,网络设备按照方式2 确定第一时间段。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网络设备在配置第一上行信息的时域资源和第一控制资 源集合时,使得承载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 元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频率调谐的时间。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可以为检测或监测第一下行 信息的搜索空间的资源。
示例的,终端设备不期望承载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 的起始时间单元之间间隔小于频率调谐的时间。终端设备可通过发送信息告知网络设备, 从而网络设备在配置第一上行信息的时域资源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时,使得承载第一上行 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频 率调谐的时间。
例如,频率调谐的时间为所占的时间单元为4个符号,承载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 时间单元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之间间隔为4个符号或大于4个符号。这样, 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按照方式3确定第一时间段,不会造成因为频率调谐而无法接收下行信 号的问题。
示例的,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上行信息的资源配置不同。第一终端设备和 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监测第一下行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第一上行信息 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早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第二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
需注意的是,图5和图7中示意的执行主体仅为示例,该执行主体也可以是支持该执 行主体实现图5和图7所示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上文结合附图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实施例,下面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实施 例。可以理解,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装置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对应,因此,未描述的部 分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 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 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 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 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 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 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 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 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 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 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 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 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图14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装置800可 以是图1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图2(a),2(b),或2(c)中的终端设备,用于实现上述 方法实施例中对于终端设备的方法。所述通信装置也可以是图2(a)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或 第二网络设备,或图2(b),图2(c)中的RAN中的网络设备,如CU,DU,CU-CP,或CU-UP, 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方法。具体的功能可以 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通信装置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1。处理器801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一定的控制功能。所述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包括: 基带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应用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图像信号处理器, 数字信号处理器,视频编解码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等。所述 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所述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 装置800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和/或处理数据。不同的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 可以是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例如,集成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上。
可选的,通信装置800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802,用以存储指令8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通信装置8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8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通信装置800可以包括指令803(有时也可以称为代码或程序),所述指令803可以在所述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8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 处理器801中可以存储数据。
可选的,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805以及天线806。所述收发器8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收发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用于通过天线806实现通信 装置800的收发功能。
可选的,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部件:无线通信模块,音频模块,外部存储器接口,内部存储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电源管理模块,天线,扬声器,麦克风,输入输出模块,传感器模块,马达,摄像头,或显示屏 等等。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80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部件,或者某些部 件集成,或者某些部件拆分。这些部件可以是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801和收发器805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 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 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或电子设备等上。实现本文描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设备(例如,独立的集成 电路,手机等),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中的一部分(例如,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具 体可以参照前述关于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为描述方便,称为UE)可用于前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以实现图1,图2(a),2(b),2(c),图5,和/或 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UE功能的相应的手段(means)、单元和/或电路。例如,终 端设备,包括收发模块,用以支持终端设备实现收发功能,和,处理模块,用以支持终端 设备对信号进行处理。
图15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设备900可适用于图1,图2(a),2(b),或2(c)所示的系统中。为了便于说明,图15仅示出了终端设备900的主要部件。如图15所示,终端设备900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 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900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存储 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 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 显示屏,麦克风,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以终端设备900为手机为例,当终端设备900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 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 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基带 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 设备900时,控制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 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5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9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 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900进行 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5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 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 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终端设备900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 制式,终端设备900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900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900的收发单元 910,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900的处理单元920。如图15所示,终端设备900包括收发单元910和处理单元9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 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9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 元9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9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 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 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用于前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网 络设备包括用以实现图2(a),2(b),或2(c),图5,和/或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功能的手段(means)、单元和/或电路。例如,网络设备包 括收发模块,用以支持终端设备实现收发功能,和,处理模块,用以支持网络设备对信号 进行处理。所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是相对于某个或某些 UE而言,相对于其他一些UE,第一网课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的作用可以互换。
图16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网络设 备20可适用于图1,图2(a),2(b),或2(c)所示的系统中。网络设备20例如为图1所 示的网络设备120。网络设备20可以相对于某个或某些UE而言,作为第一网络设备具备 第一网路设备的功能,也可以相对于某个或某些UE而言,作为第二网络设备具备第二网 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包括:基带装置201,射频装置202、天线203。在上行方向 上,射频装置202通过天线203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 基带装置201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201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 送给射频装置202,射频装置202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203发送给终端 设备。
基带装置201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2011,存储单元2012和接口2013。其中处理单元2011用于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存储单元2012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或数据。接口2013用于与射频装置202交互信息,该接口包括接口电路,用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在一种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 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存储单元2012与处理单元2011可以位于同一个芯片中, 即片内存储元件。或者存储单元2012与处理单元2011也可以为与处理元件2011处于不 同芯片上,即片外存储元件。所述存储单元2012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 器或存储元件的统称。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 分或全部步骤。例如实现图2(a),图5,和/或图7中网络设备的相应的功能。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以支持同一种制式的无线接入技术,也可以支持不同种制式的无线接入制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 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 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 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 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 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 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 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 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 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 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 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 (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 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紧凑型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通用串行总线闪存盘(universal serial bus flashdisk)、移 动硬盘、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 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另外, 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 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 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或直接内存 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 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下行信息的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监测所述第一下行信息;
其中,
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1,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第N+Q个时间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下行信息,N为正整数,Q大于等于1;或者
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0,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第N+Q个时间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下行信息,N为正整数,Q大于等于1;或者
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大于1;或者
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大于等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所述第一下行信息为循环冗余校验被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加扰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RA-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者
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消息3,所述第一下行信息为循环冗余校验被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C-RNTI加扰的第二DCI和/或竞争解决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
预定义的;或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的;或者
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为:
预定义的;或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的;或者
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或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N;和/或
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或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K。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大于1,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
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不用于第二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低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1,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
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低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3,所述第一消息3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所述K=1;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关系式N=max{频率调谐的时间-第一时间间隔,0}确定所述N,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承载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0,所述第一消息3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消息3配置信息发送第一消息3,所述第一消息3配置信息不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3,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低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上行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下行信息的配置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发送所述第一下行信息;
其中,
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1,所述第一时间段中的第N+Q个时间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下行信息,N为正整数,Q大于等于1;或者
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0,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第N+Q个时间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下行信息,N为正整数,Q大于等于1;或者
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后的第一个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大于1;或者
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为K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个时间单元为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之后的时间单元,所述K大于等于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所述第一下行信息为循环冗余校验被RA-RNTI加扰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RA-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者
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消息3,所述第一下行信息为循环冗余校验被TC-RNTI加扰的第二DCI和/或竞争解决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
预定义的;或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的;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N。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为:
预定义的;或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的;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K。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或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N;和/或
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
根据频率调谐的时间、子载波间隔或承载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K。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大于1,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且所述第一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不用于第二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低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1,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低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3,所述第一消息3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1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所述K=1;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关系式N=max{频率调谐的时间-第一时间间隔,0}确定所述N,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承载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最后一位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0,所述第一消息3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能力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3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消息3配置信息不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3,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低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使得如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06696.5A 2021-05-10 2021-05-10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53345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6696.5A CN115334531A (zh) 2021-05-10 2021-05-10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CT/CN2022/090548 WO2022237597A1 (zh) 2021-05-10 2022-04-29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6696.5A CN115334531A (zh) 2021-05-10 2021-05-10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4531A true CN115334531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12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6696.5A Pending CN115334531A (zh) 2021-05-10 2021-05-10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4531A (zh)
WO (1) WO20222375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7016A1 (en) * 2017-11-16 2019-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ndow length of random access response in new radio
CN111586879B (zh) * 2019-02-15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5052368B (zh) * 2019-09-30 2023-1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221423A1 (en) * 2020-09-29 2023-08-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andom access methods and termin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37597A1 (zh) 2022-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24534B1 (en) Coordination between prose bsr and cellular bsr
KR20170094204A (ko) 단일의 라디오 사용자 장비를 통한 듀얼 액티브 접속들
WO202117989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332891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20881A (zh) 5g nr快速低功率模式
US2022003056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pdcch monitoring period
WO202115933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 of reduced capability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2219415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391883B (zh) 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647126A (zh) 一种非连续接收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2649A (zh) 监听控制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334531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905447A (zh) 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071667A (zh) 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WO202312482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71968A1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4032208A1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JP7495505B2 (ja) 無線通信において、低減した能力のデバイスをサポート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WO2021227052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098720A1 (en) Termin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ndwidth Part Out-of-Sync Detection and Recovery
EP431939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24018809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15460675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530160A (zh) 终端设备切换搜索空间集分组sssg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678278A (zh) 一种传输指示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