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7727A - 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27727A CN115327727A CN202211048973.3A CN202211048973A CN115327727A CN 115327727 A CN115327727 A CN 115327727A CN 202211048973 A CN202211048973 A CN 202211048973A CN 115327727 A CN115327727 A CN 1153277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bbin
- recess
- disposed
- housing
- mov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透镜移动装置,该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盖构件;壳体,布置在盖构件中;线筒,线筒布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沿与光轴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第一线圈,布置在线筒上;第一磁体,联接到壳体以与第一线圈相对;上弹性构件,联接到线筒的上部和壳体的上部;第二线圈,布置在壳体下方以与第一磁体相对;电路板,布置在壳体下方并且电连接至第二线圈;以及支承构件,连接至上弹性构件并且电连接至电路板,其中,线筒包括:突出部,从线筒的侧表面突出;以及第一凹部,形成在线筒的上表面中,其中,线筒的第一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突出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0月24日、发明名称为“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的第201711001250.7号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0月24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申请第10-2016-0138204号以及于2016年10月24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申请第10-2016-0138205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透镜移动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了配备有用于拍摄对象并将拍摄的对象存储为图像或动画的摄像机模块的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通常,摄像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图像传感器模块和用于调整透镜和图像传感器模块之间的距离的透镜移动装置。
便携式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配备有超小型摄像机模块。透镜移动装置能够调整图像传感器(未示出)和透镜之间的距离以设置透镜的焦距(自动聚焦)。
例如,图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设置在透镜移动装置下方的板上,以便在光轴方向上与透镜相对。
此外,由于拍摄对象时用户的手的抖动,摄像机模块可能会细微地抖动。已经开发了具有用于校正由于用户的手抖动引起的图像或动画的失真的光学图像稳定(OIS)功能的透镜移动装置。
发明内容
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该透镜移动装置具有能够防止部件在其组装期间变形或损坏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盖构件;壳体,该壳体布置在盖构件中;布置在壳体中的线筒,线筒在其内周表面设置有螺纹,线筒被构造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设置在线筒的外周表面上的第一线圈;第一磁体,其与壳体联接以与第一线圈相对;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设置在线筒的上表面处,上弹性构件联接到线筒和壳体;下弹性构件,该下弹性构件设置在线筒的下表面处,下弹性构件联接到线筒和壳体;电路构件,其包括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布置在壳体下面以与第一磁体相对;电路板,该电路板布置在电路构件的下侧处,电路板连接到电路构件;连接到上弹性构件的多个支承构件;以及布置在电路板下面的基部,基部联接到盖构件,其中,所述线筒的上表面包括与上弹性构件联接的突起以及与突起隔开的凹部,其中,线筒的凹部包括布置成关于光轴对称的两个凹部,并且其中,盖构件包括布置在与线筒的凹部对应的位置处的凹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线筒,该线筒被构造成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设置在线筒的外周表面上;壳体,在壳体中设置有线筒;联接到壳体的第一磁体;设置在线筒的上侧处的上弹性构件,上弹性构件联接到线筒和壳体;设置在线筒的下侧处的下弹性构件,下弹性构件联接到线筒和壳体;电路构件,其包括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布置在壳体的下侧以与第一磁体相对;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布置在电路构件的下侧处,印刷电路板连接到电路构件;以及基部,该基部布置在印刷电路板的下侧处,其中,线筒在线筒的与透镜镜筒结合的部分处设置有用于增加所施用的粘合剂的面积的边缘区域。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摄像机模块包括透镜、图像传感器和透镜移动装置,其中,图像传感器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与透镜相对。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便携式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摄像机模块以及控制器,该显示面板包括根据电信号而改变颜色的多个像素,该摄像机模块用于将通过透镜引入的图像转换为电信号,该控制器用于控制显示面板和摄像机模块的操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盖构件;壳体,布置在盖构件中;线筒,线筒布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沿与光轴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第一线圈,布置在线筒上;第一磁体,联接到壳体以与第一线圈相对;上弹性构件,联接到线筒的上部和壳体的上部;第二线圈,布置在壳体下方以与第一磁体相对;电路板,布置在壳体下方并且电连接至第二线圈;以及支承构件,连接至上弹性构件并且电连接至电路板,其中,线筒包括:突出部,从线筒的侧表面突出;以及第一凹部,形成在线筒的上表面中,其中,线筒的第一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突出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盖构件,包括上板和形成在盖构件的上板处的贯通部分;线筒,布置在盖构件中,并且被构造成沿与光轴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其中,线筒包括:上表面,设置在盖构件的上板之下;以及第一凹部,形成在线筒的上表面中,其中,盖构件包括形成在上板中的第二凹部,以及其中,第二凹部被布置成在第一方向上面对线筒的第一凹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盖构件,包括上板和形成在盖构件的上板处的贯通部分;线筒,布置在盖构件中,并且被构造成沿与光轴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其中,线筒包括:上表面,设置在盖构件的上板之下;以及第一凹部,形成在线筒的上表面中,以及其中,盖构件包括第二凹部,第二凹部从上板的由贯通部分限定的内周凹入并且被构造成暴露线筒的第一凹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壳体;线筒,布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沿与光轴平行的方向移动;第一线圈,布置在线筒上;第一磁体,布置在壳体上;上弹性构件,布置在线筒上并且联接到线筒和壳体;第二线圈,布置在壳体之下以与第一磁体相对;电路板,布置在第二线圈下方;以及支承构件,连接至上弹性构件,其中,线筒包括形成在线筒的内周表面的上部上的倾斜表面以及形成在倾斜表面中的多个凹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模块,包括:透镜;上述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透镜相对。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设备,包括上述摄像机模块。
附图说明
可以参照以下附图对布局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图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线筒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截面图;
图6是图5的正视图;
图7是图5的部分立体截面图;
图8A是图7的正视图;
图8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凹部的放大图;
图9A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9B是除了移除了盖构件之外与图9A相同的图;
图9C是示出图9B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10是图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11A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1B是与图11A不同的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线筒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线筒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施用延伸区域的线筒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图14的部分A的放大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17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19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施用延伸区域的线筒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图19的部分C的放大图;
图21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施用延伸区域的线筒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图21的部分D的放大图;
图2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设备的立体图;以及
图24是图23所示的便携式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即使其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也是如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并入本文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在可能使本公开的主题相当不清楚的情况下将被省略。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为了易于描述,附图中的一些特征被夸大、缩小或简化,并且附图及其元件不总是以固有的比例显示。
作为参考,在各个附图中,可以使用直角坐标系(x,y,z)。在附图中,x轴和y轴表示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并且,为了方便,光轴(z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一方向,并且x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二方向,并且y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三方向。
图1是图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立体图。
应用于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电脑的移动设备中的小型摄像机模块的自动聚焦装置是将对象的图像自动聚焦在图像传感器(未示出)的表面上的装置。自动聚焦装置可以进行各种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多个透镜的光学模块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执行自动聚焦操作。
如图2所示,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移动单元和固定单元。移动单元可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移动单元可以包括线筒1110和第一线圈1120。固定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磁体1130、壳体1140、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
线筒1110可以安装在壳体1140中,以沿光轴方向或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设置在第一磁体1130中的第一线圈1120可以设置在线筒1110的外周表面上。线筒1110可以安装在壳体1140中,以通过第一磁体1130和第一线圈11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第一线圈1120可以设置在线筒1110的外周表面上,以与第一磁体1130电磁相互作用。
此外,线筒1110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便在由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弹性支承的同时执行自动聚焦功能。
线筒1110可以包括透镜镜筒LB2(参见图8A),在该透镜镜筒中安装有至少一个透镜。透镜镜筒LB2可以以各种方式联接在线筒1110内。
例如,可以在线筒1110的内周表面形成内螺纹,并且可以在透镜镜筒LB2的外周表面形成与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使得透镜镜筒LB2通过螺纹接合联接到线筒1110。
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在线筒1110的内周表面上不形成螺纹,在这种情况下,透镜镜筒LB2可以使用除螺纹接合以外的方法直接固定至线筒1110的内部。
替代性地,可以在没有透镜镜筒LB2的情况下将一个或更多个透镜与线筒1110一体地形成。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线筒1110和透镜镜筒LB2通过螺纹接合而联接。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线筒1110的内周表面上形成螺纹,使得透镜镜筒LB2通过螺纹接合而联接到线筒1110。
可以将一个透镜联接到透镜镜筒LB2,或者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透镜以构成光学系统。
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和/或电流的量来控制自动聚焦功能。线筒1110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便执行自动聚焦功能。
例如,当提供正向电流时,线筒1110可以从其初始位置向上移动。当提供反向电流时,线筒1110可以从其初始位置向下移动。替代性地,可以调节一个方向上的电流的量,以增加或减少线筒1110从其初始位置沿该方向的移动距离。
线筒1110可以分别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提供有多个上支承突起和多个下支承突起。上支承突起可以形成为圆柱形或棱柱形。上支承突起可以联接并固定到上弹性构件1150,以便引导上弹性构件1150。
下支承突起可以以与上支承突起相同的方式形成为圆柱形或棱柱形。下支承突起可以联接并固定到下弹性构件1160,以导引下弹性构件1160。
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设置在线筒1110的上侧,并且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设置在线筒1110的下侧。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分别联接到线筒1110和壳体1140。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设置有与上支承突起相对应的通孔和/或凹部,并且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设置有与下支承突起相对应的通孔和/或凹部。
支承突起可以通过热熔接或使用诸如环氧树脂的粘合剂构件固定地联接到通孔和/或凹部。
壳体1140可以形成为用于支承第一磁体1130的中空柱的形状。壳体1140可以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形状,并且可以设置在盖构件1300中。第一磁体1130可以联接至壳体1140的侧表面。
此外,如上所述,由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引导以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线筒1110可以安装在壳体1140中。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1130可以具有条形,并且可以联接到或设置在壳体1140的侧面。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1130可以具有梯形形状,并且可以联接到或设置在壳体1140的角部。
同时,可以设置单个第一磁体1130,或者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第一磁体1130。此外,多个第一磁体可以沿第一方向布置以具有多层结构。
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弹性地支承线筒1110沿第一方向的向上移动和/或向下移动。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中的每一个可以例如为板簧。
如图2所示,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分为两部分。因此,可以向上部弹性构件1150的划分部分提供具有不同极性和不同功率的电流,或者可以通过上弹性构件1150的划分部分传递。
在修改实施方式中,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分为两部分,并且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具有单一的构型。
同时,上弹性构件1150、下弹性构件1160、线筒1110以及壳体1140可以经由热熔接和/或使用粘合剂进行结合来组装。此时,可以进行热熔接,然后可以进行使用粘合剂的结合。
在线筒1110和印刷电路板1250的下侧可以设置基部1210,并且基部1210可以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形状。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位于基部1210上。基部1210可以在其面对印刷电路板1250的形成端子表面1253的部分的表面上设置有支承凹部,该支承凹部的尺寸对应于印刷电路板1250的形成有端子表面1253的部分的尺寸。此外,基部1210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下侧,以联接到盖构件1300。
支承凹部可以从基部1210的外周表面向内形成预定深度,以便防止印刷电路板1250的形成有端子表面1253的部分向外突出或者以便调节印刷电路板1250的形成有端子表面1253的部分的突出的程度。
在壳体1140的角部可以设置有支承构件1220。支承构件1220的上侧可以联接并连接到上弹性构件1150,并且支承构件1220的下侧可以联接到基部1210并且联接到包括印刷电路板1250和电路构件1231的板。支承构件1220可以支承线筒1110和壳体1140,使得线筒1110和壳体1140可以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另外,支承构件1220可以连接至第一线圈1120。
支承构件1220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角部处,以弹性地支承壳体1140。可以设置多个支承构件1220。在该实施方式中,四个支承构件1220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相应角部。支承构件1220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使得线筒1110和壳体1140可以在x-y平面中移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六个支承构件,使得在两个角中的每一个处设置两个支承构件,并且在剩余的两个角中的每一个处设置一个支承构件。根据情况,可以提供总共七个或更多个的支承构件。
另外,支承构件1220可以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150。例如,支承构件1220可以连接到上弹性构件1150的形成有通孔的部分。
此外,由于支承构件1220与上弹性构件1150可分离地形成,所以支承构件1220可以通过导电粘合剂、钎焊或熔接连接到上弹性构件1150。因此,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经由支承构件1220将电流提供至第一线圈1120。
支承构件的下部可以插入到形成在包括电路构件1231和印刷电路板1250的板的通孔中,并且可以通过钎焊而联接到板。也就是说,支承构件1220的下部可以插入并钎焊到形成在电路构件1231和/或印刷电路板1250中的通孔中,由此支承构件1220可以连接到板。
替代性地,在电路构件1231和/或印刷电路板1250中可以不形成通孔,并且支承构件1220可以钎焊到电路构件1231的对应部分。
在图2中,作为实施方式示出了线性支承构件1220。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支承构件1220可以形成为片构件的形状。
第二线圈1230可以通过与第一磁体1130的电磁相互作用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壳体1140,并且支承构件1220可以弹性变形,由此可以执行光学图像稳定。
在此,除了x轴方向和y轴方向之外,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可以包括基本上接近x轴方向(或第一方向)和y轴方向(或第二方向)的方向。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1140可以平行于x轴和y轴移动。此外,当壳体1140在由支承构件1220支承的同时移动时,壳体1140可以相对于x轴和y轴稍微倾斜的状态移动。
因此,必需将第一磁体1130安装至对应于第二线圈1230的位置。
第二线圈1230被布置成与固定至壳体1140的第一磁体1130相对。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1230可以布置在第一磁体1130的外侧。替代性地,第二线圈1230可以布置在第一磁体1130的下侧,以与第一磁体1130间隔开预定距离。替代性地,第二线圈1230可以布置在壳体1140的下侧,以与第一磁体1130相对。
在该实施方式中,四个线圈1230可以布置在壳体1231的四个侧面。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为第二方向提供仅一个第二线圈,并且可以为第三方向提供仅一个第二线圈。替代性地,可以提供多于四个第二线圈。
替代性地,可以为第二方向在第一侧设置一个第二线圈,可以为第二方向在第二侧设置两个第二线圈,可以为第三方向在第三侧设置一个第二线圈,以及可以为第三方向在第四侧设置两个第二线圈。也就是说,可以设置总共六个第二线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侧和第四侧可以彼此相邻,并且第二侧和第三侧可以彼此相邻。
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电路构件1231上形成与第二线圈1230的形状相对应的电路图案。替代性地,可以在电路构件1231上布置单独的第二线圈。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在电路构件1231上直接形成与第二线圈1230的形状相对应的电路图案。
替代性地,为了形成第二线圈1230,将线缠绕成环形的形状。替代性地,第二线圈1230可以形成为可以连接到印刷电路板1250的FP线圈的形状。
包括第二线圈1230的电路构件1231可以安装或设置在布置在基部1210的上侧的印刷电路板1250的上表面。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二线圈1230可以变为紧密接触基部1210或者可以与基部1210间隔开预定距离。第二线圈1230可以形成在单独的板上,该板可以堆叠在印刷电路板1250上并且连接至印刷电路板1250。
板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和基部1210之间,并且该板可以包括电路构件1231和印刷电路板1250。电路构件1231和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彼此连接。
电路构件1231可以设置有被布置成与第一磁体1130相对的第二线圈1230。电路构件1231可以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250的上侧。
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设置在电路构件1231的下侧,可以连接到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可以联接到基部1210的上表面。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在其与支承构件1220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支承构件1220插入该通孔中。替代性地,也可以不形成通孔,并且可以将印刷电路板连接或结合到支承构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支承构件1220联接到电路构件1231时,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在其与支承构件1220相对应的角部处设置有用于易于支承件1220与电路构件1231之间的联接例如钎焊的退出部分。
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联接到基部1210的上表面,可以设置在电路构件1231的下侧,并且可以连接到电路构件1231。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设置有端子表面1253,该端子表面1253设置在基部1210的侧表面处并且其上设置有端子1251。在该实施方式中,印刷电路板1250具有两个弯曲的端子表面1253。
在端子表面1253上可以设置多个端子1251,以便将电流从外部电源提供给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230。形成在端子表面1253上的端子1251的数量可以根据要控制的部件的种类而改变。另外,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具有一个端子表面1253。替代性地,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端子表面1253。
盖构件1300可以形成为具有角的盒的形状。盖构件1300可以接纳移动单元、第二线圈1230以及印刷电路板1250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且可以联接到基部1210。盖构件1300保护接纳在其中的移动单元、第二线圈1230和印刷电路板1250,以保护其免受损伤。
此外,盖构件1300可以防止由接纳在盖构件1300中的第一磁体1130、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230产生的电磁场泄漏到外部以聚集电磁场。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和图4对线筒1110和壳体1140的结构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图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线筒1110的立体图。
线筒1110可以包括突起1113和第三突出部1111。突起1113是联接到形成在上弹性构件1150中的通孔内的部分。突起1113可以形成为圆柱形形状或各种其他形状中的任一形状。突起1113可以引导上弹性构件1150,使得上弹性构件1150联接至线筒1110。突起1113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是例如0.2mm至0.3mm。
第三突出部1111可以形成在线筒1110的上表面上。当施加外部冲击时,第三突出部1111的上表面可以与盖构件1300的下表面抵触(collide),以防止塑性变形超出弹簧的弹性极限。
在线筒1110的初始位置被设定成线筒1110不能再进一步向下移动的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控制线筒1110的自动聚焦。也就是说,当供应至第一线圈1120的电流量增加时,线筒1110向上移动,而当供应至第一线圈1120的电流量减少时线筒1110向下移动至线筒1110的初始位置,由此可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
然而,在线筒1110的初始位置被设定成提供线筒1110能够向下移动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控制线筒1110的自动聚焦。也就是说,线筒1110可以沿第一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由此可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
例如,当供应正向电流时,线筒1110可以向上移动。当供应反向电流时,线筒1110可以向下移动。
图4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壳体1140的立体图。壳体1140可以支承磁体1130,并且可以在其中接纳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线筒1110。
壳体1140通常可以形成为中空柱的形状。例如,壳体1140可以具有多棱形中空部分(例如,四棱形或八棱形中空部分)或圆形中空部分。
壳体1140可以包括第二上支承突起1143和第四突出部1144。第二上支承突起1143是联接至形成在上弹性构件1150中的通孔内的部分。
第二上支承突起1143可以形成为圆柱形形状或各种其他形状中的任一形状。第二上支承突起1143可以引导上弹性构件1150,使得上弹性构件1150联接至壳体1140。
第四突出部1144可以形成在壳体1140的上表面上。第四突出部1144可以用于止挡盖构件1300和壳体1140。也就是说,当施加外部冲击时,第四突出部1144的上表面可以与盖构件1300的下表面抵触,以防止盖构件1300和壳体1140彼此直接抵触。
线筒1110可以具有多个突出区域,所述多个突出区域中的每个突出区域各自从其侧表面突出并且具有预定宽度。在下文中,突出区域中的每个突出区域的预定宽度将被称作第一宽度W11(参见图3)。如将在下面描述的,突出区域可以是第一止动部1112。
壳体1140可以在壳体1140的与线筒1110的突出区域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凹入区域。在下文中,凹入区域将被称作第三凹入部1148。
壳体1140中的与线筒1110相对的每个第三凹入部1148的表面可以具有与线筒1110的突出区域中的对应的一个突出区域相对应的形状。图3中所示的线筒1110的第一宽度W11和图4中所示的壳体1140中的每个第三凹入部1148的第二宽度W22中的每一个均具有预定公差。在此,第二宽度W22是每个第三凹入部1148的预定宽度。
由于第三凹入部1148设置成与线筒1110的第一宽度W11对应,因此可以防止线筒1110相对于壳体1140旋转。因此,即使在向线筒1110施加用于使线筒1110绕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轴线旋转的力时,壳体1140中的第三凹入部1148也可以防止线筒1110旋转。
另外,壳体1140可以在壳体1140的角部处设置有第二通孔1147。支承构件1220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穿过第二通孔1147,以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150。
在该实施方式中,四个支承构件1220设置在壳体1140的相应角部处。因此,数目与支承构件1220的数目相等的多个第二通孔1147即四个第二通孔1147也可以设置在与支承构件1220对应的位置处。当然,当支承构件1220的数目改变时,可以改变第二通孔1147的数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1220所延伸穿过的凹入部可以形成在壳体1140的角部中,而不是形成在第二通孔1147中。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凹入部的数目可以根据支承构件1220的数目而改变。
同时,壳体1140可以在壳体1140的每个角部的下表面处设置有下支承突起(未示出)以与下弹性构件1160联接。下支承突起可以设置在与上支承突起对应的位置处,同时下支承突起具有与上支承突起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壳体1140可以设置有从壳体1140的相应侧部突出的多个第三止动部1149。第三止动部1149可以用于在壳体1140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时防止壳体1140与盖构件1300抵触。
图5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剖视图。图6是图5的正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中所示,线筒1110可以设置有凹部1700。
当对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部件进行组装时,组装装置可以联接到凹部1700中,以容易地执行组装操作。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尽管未示出,但凹部也可以形成在壳体1140中。组装装置可以联接到以与凹部1700在线筒1110中形成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形成在壳体1140中的凹部中。
由于凹部形成在壳体1140或线筒1110中,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组装透镜移动装置的操作,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在组装操作期间可能对透镜移动装置造成的损坏。
例如,当透镜镜筒LB2联接至线筒1110时,用于防止线筒1110相对于透镜镜筒LB2旋转的防旋转装置10可以联接到凹部1700中。
在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中,透镜镜筒LB2可以通过螺纹接合联接至线筒1110。也就是说,线筒1110可以在线筒1110的内周表面中设置有透镜镜筒LB2与其接合的螺纹SC,并且透镜镜筒LB2可以在透镜线筒LB2的外周表面中设置有与形成在线筒1110中的螺纹SC接合的螺纹。
透镜镜筒LB2可以被旋转以将透镜镜筒LB2联接至线筒1110中的螺纹SC。此时,线筒1110可能由于透镜镜筒LB2与线筒111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旋转。
当线筒1110旋转时,力可以被施加至安装有线筒1110的壳体1140与线筒1110之间的连接部。力可能在线筒1110与壳体1140之间的连接部处造成线筒1110和壳体1140的磨损或甚至线筒1110和壳体1140的损坏。
另外,当线筒1110旋转时,壳体1140也可能旋转。当线筒1110和壳体1140旋转时,与壳体1140联接的上弹性构件1150、下弹性构件1160和支承构件1120可能会发生变形,这可能导致上弹性构件1150、下弹性构件1160和支承构件1120的损坏或塑性变形。因此,透镜移动装置可能是有缺陷的。
因此,当透镜镜筒LB2被旋转以通过螺纹接合联接至线筒1110时,需要防止线筒1110的旋转,以防止线筒1110、壳体1140、上弹性构件1150、下弹性构件1160和支承构件1120的磨损、损坏或变形。
为了防止在联接透镜镜筒LB2时线筒1110旋转,可以使用防旋转装置10。防旋转装置10可以是例如设置在用于组装透镜移动装置的外部装置处的夹具(jig)。
当透镜镜筒LB2在防旋转装置10保持线筒1110的状态下联接至线筒1110时,防旋转装置10防止线筒1110旋转。因此,即使在透镜镜筒LB2被旋转以通过螺纹接合联接至线筒1110时,也可以防止线筒1110旋转。
因此,需要将线筒1110构造成具有下述结构:在该结构中,防旋转装置10联接至线筒1110以保持线筒1110,并且在该结构中,防旋转装置10在透镜线筒LB2联接之后容易与线筒1110分开。
防旋转装置10以可分开的方式联接至线筒1110的结构是形成在线筒1110中的凹部1700。也就是说,当透镜镜筒LB2被旋转以联接至线筒1110时,防旋转装置10可以联接到凹部1700中,由此可以防止线筒1110旋转。
如图5和图6中所示,凹部1700可以从线筒1110的上表面向内形成。同时,也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凹部1700。
在设置一个凹部1700并且透镜镜筒LB2在一个防旋转装置10联接到凹部1700中的状态下联接至线筒1110的情况下,线筒1110可以绕凹部1700旋转。
因此,为了更稳定且更可靠地防止线筒1110旋转,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凹部1700,并且两个或更多个防旋转装置10可以联接至凹部1700中以保持线筒1110。
同时,凹部1700可以设置成相对于线筒1110的中心对称。为了最可靠且最稳定地防止线筒1110旋转,可以以相对于线筒1110的中心对称的方式保持线筒1110。
因此,为了使防旋转装置10以相对于线筒1110的中心对称的方式保持线筒1110,凹部1700可以设置成相对于线筒1110的中心对称。
另外,可以在线筒1110的上表面中形成相对于线筒1110的中心对称的两个凹部1700。
在形成三个或更多个凹部1700的情况下,线筒1110中的由凹部1700形成的空的空间的数目可能会增加,从而使得线筒1110的机械强度降低,由此线筒1110可能因外部冲击而容易损坏。
另外,由于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是超小型装置,因此可能难以确保在线筒1110中形成大量凹部1700所需的空间。
另外,当透镜镜筒LB2在盖构件1300被组装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中之后被联接时,盖构件1300必须在盖构件1300的与凹部1700对应的部分处设置有退出(escape)部或者防旋转装置10所插入穿过的通孔。
在这种情况下,盖构件1300的暴露区域的尺寸可能由于形成通孔或退出部而增加。
异物可以通过暴露区域被引入透镜移动装置中,并且所引入的异物可能会使透镜移动装置的性能降低。因此,可以合理地使形成在盖构件1300中的通孔或退出部的数目最小化。
出于上述原因,需要可靠且稳定地防止线筒1110旋转并且使凹部1700的数目最小化,这可以在凹部的数目为2时得到满足。
由于以上原因,所述两个凹部1700可以设置成相对于线筒1110的中心对称。
在该实施方式中,凹部1700形成在线筒1110中,并且防旋转装置10联接到凹部1700中。因此,当透镜镜筒LB2被旋转以联接至线筒1110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透镜镜筒LB2与线筒1110之间的摩擦引起的线筒1110的旋转。
由于防止了线筒1110的旋转,因此能够大大地降低由于透镜镜筒LB2与线筒1110之间的摩擦而在透镜镜筒LB2与线筒1110之间的连接部处造成的线筒1110和壳体1140的磨损或者线筒1110和壳体1140的损坏。
由于防止了线筒1110的旋转,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与线筒1110和壳体1140联接的上弹性构件1150、下弹性构件1160和支承构件1220的变形。
同时,凹部可以在壳体1140中形成为具有与形成在线筒1110中的凹部1700的结构类似的结构。例如,在壳体1140中可以形成两个凹部,并且凹部可以设置成相对于壳体1140的中心对称。
然而,当以在组装装置与形成在壳体1140中的凹部分开之后壳体1140接纳在盖构件1300中的顺序进行组装操作时,可能不需要提供用于使壳体1140中的组装装置脱离(separate)的单独的退出部或退出凹部。
图7是图5的立体局部剖视图。图8A是图7的正视图。如图7和图8A中所示,可以设置多个凹部1700,并且凹部1700可以设置在与壳体1140的设置有支承构件1220的角部对应的位置处。
当线筒1110和壳体1140旋转时,设置在壳体1140的角部处的支承构件可能会发生塑性变形。
因此,当透镜镜筒LB2通过螺纹接合联接至线筒1110时,需要更加可靠地防止支承构件1220由于线筒1110的旋转而发生塑性变形。
当线筒1110和壳体1140旋转时,具有最小旋转角度的部分是其中联接有防旋转装置10的凹部1700。
因此,在凹部1700设置成与支承构件1220相邻的情况下,由于旋转角度较小,即使线筒1110和壳体1140旋转,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支承构件1220塑性变形。
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支承构件1220塑性变形,凹部1700可以设置在与壳体1140的角部对应的位置处。
换句话说,壳体1140通常可以具有四边形形状,并且凹部1700可以沿着连接壳体1140的角部的对角线而设置。
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凹部1700可以设置在与连接壳体1140的角部的对角线间隔开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凹部1700可以设置在线筒1110的径向方向上与对角线相邻的位置处。
在上述结构中,支承构件1220和防旋转装置10可以设置成彼此相邻,并且可以通过防旋转装置10使线筒1110和壳体1140的旋转最小化,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支承构件1220塑性变形。
将参照图8A对透镜镜筒LB2的联接进行描述。首先,将安装有线筒1110的壳体1140布置在透镜移动装置组装装置(未示出)的工作台上。
此时,可以在组装盖构件1300之后执行透镜镜筒LB2的联接,或者可以在透镜镜筒LB2的联接完成之后组装盖构件1300。
接下来,将防旋转装置10的端部插入到凹部1700中以保持线筒1110。此时,在与线筒1110间隔开的状态下将防旋转装置10插入到凹部1700中以联接至线筒1110。
当然,防旋转装置10用于防止线筒1110旋转。
接下来,将透镜镜筒LB2联接至形成在线筒1110的内周表面中的螺纹SC。此时,旋转透镜镜筒LB2以联接至线筒1110中的螺纹SC。
此时,防旋转装置1可以防止由于透镜镜筒LB2与线筒1110之间的摩擦而导致的线筒1110的旋转。
在完成透镜镜筒LB2与线筒1110之间的通过螺纹接合进行的联接之后,将防旋转装置10与凹部1700和线筒1110分开。因此,如图8A中所示,防旋转装置10可以构造成向上移动和向下移动。
图8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凹部1700的放大截面图。线筒1110可以包括第二止动部1141。第二止动部1141可以从壳体1140的侧表面突出,以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止动部1112中的对应的一个止动部的下表面相对,由此防止线筒1110沿第一方向过度地向下移动。也就是说,当第一止动部1112的下表面和第二止动部1141的上表面彼此接触时,线筒1110不再向下移动。
同时,第一止动部1112的下表面和第二止动部1141的上表面可以在线筒的初始位置处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一距离g1。在此,初始位置可以是在电流不被供应至第一线圈1120的状态下线筒111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凹部1700的深度h1可以大于下述值:该值是通过将第一距离g1相加至线筒1110由于联接至线筒1110的透镜镜筒LB2的重量而在第一方向上的下沉(droop)量来得到。换句话说,凹部1700的深度h1可以等于或大于线筒1110的向下行程长度。
在图8B中,示出了不考虑联接至线筒1110的透镜镜筒LB2的重量的结构。也就是说,在组装透镜镜筒LB2之前,第一距离g1可以是例如50μm至100μm。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距离g1也可以是例如50μm至100μm,即使在组装透镜镜筒LB2之后,也是如此。
以下等式可以是有效的:组装透镜镜筒LB2之前的第一距离g1=组装透镜镜筒LB2之后的第一距离g1'+线筒由于透镜镜筒的重量而产生的下沉量。
另外,作为第三突出部1111的上表面与盖构件1300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的第二距离g2可以是例如约250μm。
然而,在将透镜镜筒LB2组装到透镜移动装置之后,线筒1110可能由于透镜镜筒LB2的重量而沿第一方向向下下沉。因此,考虑线筒的下沉量来设定凹部1700的深度h1。线筒的下沉量可以是例如30μm至50μm。也就是说,可以考虑线筒的下沉量来设置组装透镜镜筒LB2之前线筒1110在镜筒移动装置中的位置,使得第一距离g1'因在组装透镜镜筒LB2之后线筒的下沉量而是50μm至100μm。
因此,凹部1700的深度h1可以大于第一距离g1或g1',使得防旋转装置10被插入到凹部1700中以稳定地保持线筒1110。
同时,凹部1700可以是圆形的,并且凹部1700的直径可以是例如0.3mm至0.6mm。替代性地,凹部1700的直径可以大于0.6mm。
另外,凹部1700可以形成为多边形,比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在这种情况下,多边形的每个边的长度可以是0.3mm至0.6mm或大于0.6mm。
凹部1700的深度h1可以例如等于或大于0.3mm。凹部1700的深度h1可以等于或大于凹部1700的直径的50%。另外,凹部1700的深度h1可以大于凹部1700的直径。凹部1700的上部直径D2可以大于凹部1700的下部直径D1。在该结构中,防旋转装置10可以容易地插入到凹部1700中以及与凹部1700容易地分开。
另外,如图8B中所示,凹部的直径可以从凹部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大。在该结构中,防旋转装置10可以容易地插入到凹部1700中以及与凹部1700容易地分开。
图9A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平面图。盖构件1300可以在接纳线筒1110的同时覆盖线筒1100。如图9A中所示,在与凹部1700对应的位置处可以形成退出凹部1340。
具体地,盖构件可以设置有与线筒1110的内周对应的贯通部分1330,并且贯通部分1330可以凹入以形成退出凹部1340。
参照图7,线筒1110构造成相对于壳体1140沿第一方向移动。因此,为了使线筒1110沿第一方向平稳地移动,可以适当地减小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线筒1110的截面面积。
因此,如图9A中所示,退出凹部1340可以设置成与形成在盖构件1300的中心的贯通部分1330相邻,并且防旋转装置10所插入穿过的退出凹部1340可以在贯通部分1330中形成在与x-y平面中的凹部1700对应的位置处。也就是说,退出凹部1340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与凹部1700重叠。
在图9A中,退出凹部1340设置成相对于连接凹部1700的对角线对称,该对角线是连接壳体1140的角部的对角线中的一个对角线。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退出凹部1340可以以非对称的方式设置。
同时,异物可能通过包括退出凹部的贯通部分1330而被引入到透镜移动装置中。为了防止异物的引入,例如,可以向贯通部分1330施用粘合剂。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透镜移动装置的前面可以设置用于防止异物引入的覆盖件(未示出)。
图9B是除了从其去除盖构件1300以外与图9A相同的视图。如图9B中所示,线筒1110可以包括从线筒1110的侧表面突出的第一止动部1112。第一止动部1112可以包括突出区域,该突出区域与壳体1140接触以防止线筒1110相对于壳体1140旋转。在此,第一止动部1112可以被称作第一突出部分。
突出区域可以是第一止动部1112,并且凹部1700可以形成在第一止动部1112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中。另外,凹部17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止动部1112或突出区域中。
壳体1140可以具有凹入区域,该凹入区域形成在壳体1140的与第一止动部1112对应的位置处,同时具有与第一止动部111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第一止动部1112可以设置在凹入区域中,以防止线筒1110相对于壳体1140旋转。
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止动部1112或多个突出区域。第一止动部1112可以设置成相对于线筒1110的中心对称。凹部1700可以形成在第一止动部1112或突出区域中的至少一些第一止动部1112或突出区域中。在第一止动部1112或突出区域中的每个第一止动部1112或突出区域中可以形成一个凹部1700。凹部1700中的至少一些凹部可以设置在第一止动部1112或突出区域中。
在图9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止动部1112可以设置成相对于线筒1110的中心对称,并且两个凹部1700也可以设置成相对于线筒1110的中心对称。
凹部1700可以通过使线筒1110的上表面凹入而形成。凹部1700可以形成在线筒1110的形成有第一止动部1112的区域以及线筒1110的除了形成有第一止动部1112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止动部1112较大的情况下,凹部1700可以仅形成在第一止动部1112的上表面中。
凹部1700可以设置在具有足够空间的位置比如壳体1140的角部处。因此,第一止动部1112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角部处。
线筒可以包括设置成在圆周方向上与第一止动部1112间隔开的1-1突出部分1112-1,并且第一止动部1112的上表面可以高于1-1突出部分1112-1的上表面。1-1突出部分1112-1可以是止动部,这可以防止线筒1110与第一止动部1112一起相对于壳体1140旋转。
如图9B中所示,第一止动部1112或突出区域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对应角部处,并且1-1突出部分1112-1可以设置在壳体的相应侧部处。
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包括:联接至壳体1140的外框架1150-1;联接至线筒110的内框架1150-2;以及将外框架1150-1与内框架1150-2互连的连接部分1150-3。
连接部分1150-3可以设置在1-1突出部分1112-1的上侧。由于连接部分1150-3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连接部分1150-3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足够的空间。因此,1-1突出部分1112-1的上表面可以低于第一止动部1112的上表面或突出区域的上表面,使得在1-1突出部分1112-1的上方限定设置有连接部分1150-3的空间。因此,第一止动部1112的上表面或突出区域的上表面可以高于1-1突出部1112-1的上表面。
同时,如图9B中所示,凹部1700可以暴露于外部,使得防旋转装置10可以被插入到凹部1700中以及与凹部1700分开,并且防旋转装置10可以设置成不阻碍防旋转装置10沿第一方向的运动。
因此,外框架1150-1、内框架1150-2和连接部分1150-3可以不沿凹部1700的第一方向设置。例如,如图9B中所示,凹部1700可以设置成:由垂直于第一方向的x-y平面中的外框架1150-1、内框架1150-2和连接部分1150-3包围,并且在第一方向上不与外框架1150-1、内框架1150-2和连接部分1150-3重叠。凹部1700可以设置在内框架1150-2与连接部分1150-3之间。替代性地,连接部分1150-3和/或外框架1150-1可以布置在凹部1700在径向方向上偏离线筒110的开口的中心的外侧。
线筒可以在线筒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突起1113,上弹性构件联接至所述多个突起1113。突起1113和凹部1700中的一些突出部和凹部可以设置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x-y平面中的同一四分之一的表面中。
在xyz坐标系即三维直角坐标系中,z轴可以是光轴。
例如,参考图9B,凹部1700和突起1113可以设置在与第一方向即z轴垂直的x-y平面中的第一四分之一表面①和第三四分之一表面③中,但在第二四分之一表面②和第四四分之一表面④中可以不设置凹部1700。
图9C是示出了图9B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视图。在下文中,将省略对与上述结构相同的结构的描述。如图9C中所示,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位移感测单元1800和第三磁体1900。
位移感测单元1800可以安装至线筒和壳体以感测线筒沿第一方向的位移。位移感测单元1800可以包括第二磁体1810、位置传感器1820和传感器板1830。
第二磁体1810可以布置在线筒1110的侧表面处,以在线筒111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能够与线筒1110一起移动。
位置传感器1820可以在壳体处布置成与第二磁体1810相对。位置传感器1820可以感测由于第二磁体181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而引起的磁场变化,以测量线筒1110沿第一方向的位移。位置传感器1820可以是例如霍尔传感器。
传感器板1830可以布置在壳体1140处,并且位置传感器1820可以安装在传感器板1830上。位置传感器1820可以通过传感器板1830接收外部电流,并且可以将所感测的信号传送至外部控制器。
第三磁体1900可以在线筒1110处布置成相对于线筒1110的中心与第二磁体1810对称。
当第二磁体1810布置在线筒1110的一侧处时,由于第二磁体1810的重量,线筒可能不能沿第一方向平稳地移动。可以保持第三磁体1900与第二磁体1810之间的负载平衡,使得线筒能够沿第一方向平稳地移动。同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用于摄像机模块。例如,摄像机模块可以用于移动设备比如移动电话中。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未示出)以及联接至线筒1110的透镜镜筒LB2。透镜镜筒LB2可以包括用于将图像传送至图像传感器的至少一个透镜。
另外,摄像机模块还可以包括红外截止滤光器(未示出)。红外截止滤光器用于防止红外光入射在图像传感器上。
在这种情况下,红外截止滤光器可以在图2中所示的基部1210处设置在基部1210的与图像传感器对应的位置处。红外截止滤光器可以联接至保持构件(未示出)。另外,保持构件可以支承基部1210的下侧部。
基部1210可以设置有与印刷电路板1250电导通的单独的端子构件,或者端子可以使用表面电极来一体地形成。此外,在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单独的板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单独的端子构件。
同时,基部1210可以用作用于保护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沿着基部1210的侧部向下形成突出部,然而,这不是必需的。尽管没有示出,但是也可以在基部1210下方设置单独的传感器保持件。
图10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1A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适用于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电脑(PC)之类的移动设备中的小型摄像机模块的自动聚焦装置是将物体的图像自动聚焦在图像传感器(未示出)的表面上的装置。自动聚焦装置可以多样化地被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多个透镜的光学模块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执行自动聚焦操作。
如图11A中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移动单元和固定单元。移动单元可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移动单元可以包括线筒110和第一线圈120。固定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磁体130、壳体140、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
线筒110可以安装在壳体140中以沿第一方向移动。布置在第一磁体130中的第一线圈120可以设置在线筒110的外周表面上。线筒110可以安装在壳体140中,以通过第一磁体130与第一线圈1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第一线圈120可以设置在线筒110的外周表面上以与第一磁体130电磁地相互作用。
另外,线筒110可以在由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弹性支承的同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
线筒110可以包括透镜镜筒LB(参见图16),在透镜镜筒LB中安装有至少一个透镜。透镜镜筒LB可以以各种方式联接在线筒110中。
例如,可以在线筒110的内周表面中形成内螺纹,并且可以在透镜镜筒LB的外周表面中形成与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使得透镜镜筒LB通过螺纹接合联接至线筒110。
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在线筒110的内周表面中不形成螺纹,在这种情况下,透镜镜筒LB可以使用除螺纹接合以外的方法直接固定至线筒110的内部。替代性地,在没有透镜镜筒LB的情况下,一个或更多个透镜可以与线筒110一体地形成。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透镜镜筒LB和线筒110使用粘合剂联接。
一个透镜可以联接至透镜镜筒LB,或者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透镜以构成光学系统。
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和/或电流量来控制自动聚焦功能。线筒110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
例如,当供应正向电流时,线筒110可以从其初始位置向上移动。当供应反向电流时,线筒110可以从其初始位置向下移动。替代性地,可以调整电流在一个方向上的量,以增大或减小线筒110从其初始位置沿该方向的移动距离。
线筒110可以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上支承突起和多个下支承突起。上支承突起可以形成为圆柱形形状或棱柱形状。上支承突起可以联接并固定至上弹性构件150以引导上弹性构件150。
下支承突起可以以与上支承突起相同的方式形成为圆柱形形状或棱柱形状。下支承突起可以联接并固定至下弹性构件160以引导下弹性构件160。
上弹性构件150可以设置在线筒110的上侧处,并且下弹性构件160可以设置在线筒110的下侧处。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分别联接至线筒110和壳体140。上弹性构件150可以设置有与上支承突起相对应的通孔和/或凹部,并且下弹性构件160可以设置有与下支承突起相对应的通孔和/或凹部。
支承突起可以通过热熔合或者使用粘合构件比如环氧树脂固定地联接至通孔和/或凹部。
壳体140可以形成为用于支承第一磁体130的中空柱的形状。壳体140可以具有大致四边形形状,并且可以布置在盖构件300中。第一磁体130可以联接至壳体140的侧表面。
另外,如上所述,由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引导以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线筒110可以安装在壳体140中。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130可以具有条形,并且可以联接至壳体140的侧部或布置在壳体140的侧部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130可以具有梯形形状,并且可以联接至壳体140的角部或布置在壳体140的角部处。
同时,可以设置单个第一磁体130,或者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第一磁体130。另外,多个第一磁体可以沿第一方向布置成具有多层状结构。
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弹性支承线筒110沿第一方向的向上运动和/或向下运动。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中的每一者可以是例如板簧。
如图11A中所示,上弹性构件150可以被划分成两部分。因此,具有不同极性和不同功率的电流可以被供应至上弹性构件150的所划分的部分,或者可以通过上弹性构件150的所划分的部分被传送。
在一个改型中,下弹性构件160可以被划分成两部分,而上弹性构件150可以具有单个结构。
同时,上弹性构件150、下弹性构件160、线筒110和壳体140可以通过热熔合和/或通过使用粘合剂进行的结合来组装。此时,可以执行热熔合,然后可以执行使用粘合剂进行的结合。
基部210可以布置在线筒110和印刷电路板250的下侧处,并且可以具有大致四边形形状。印刷电路板250可以位于基部210上。基部210可以在其面向印刷电路板250的形成有端子表面253的部分的表面中设置有具有与印刷电路板250的形成有端子表面253的部分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的支承凹部。另外,基部210可以布置在壳体140的下侧处以联接至盖构件300。
支承凹部可以从基部210的外周表面以预定深度向内形成,以防止印刷电路板250的形成有端子表面253的部分向外突出,或者以调整印刷电路板250的形成有端子表面253的部分的突出程度。
在壳体140的角部处可以设置支承构件220。支承构件220的上侧部可以联接并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而支承构件220的下侧部可以联接至基部210并且联接至包括印刷电路板250和电路构件231的板。支承构件220可以支承线筒110和壳体140,使得线筒110和壳体140可以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另外,支承构件1220可以连接至第一线圈1120。
支承构件220可以布置在壳体140的角部处,以弹性支承壳体140。可以设置多个支承构件220。在该实施方式中,四个支承构件220可以布置在壳体140的相应角部处。支承构件220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使得线筒110和壳体140可以在x-y平面中移动。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六个支承构件,使得在两个角部中的每个角部处均布置两个支承构件,并且在其余的两个角部中的每个角部均处布置一个支承构件。根据情况,可以设置总共七个或更多个支承构件。
另外,支承构件220可以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例如,支承构件220可以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的形成有通孔的部分。
另外,由于支承构件220与上弹性构件150单独地形成,因此支承构件220可以通过导电粘合剂、钎焊或者熔接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因此,上弹性构件150可以将电流经由支承构件220供应至第一线圈120。
支承构件的下部可以插入到形成在包括电路构件231和印刷电路板250的板中的通孔中并且可以通过钎焊联接至该板。也就是说,支承构件220的下部可以插入到形成在电路构件231和/或印刷电路板250中的通孔中并钎焊至形成在电路构件231和/或印刷电路板250中的通孔,由此支承构件220可以连接至该板。
替代性地,在电路构件231和/或印刷电路板250中没有形成通孔,并且支承构件220可以钎焊至电路构件231的对应部分。
在图11A中,示出了线性支承构件220作为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支承构件220可以形成为片状构件的形状。
第二线圈230可以通过与第一磁体130的电磁相互作用而使壳体140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并且支承构件220可以弹性变形,由此可以执行光学图像稳定化。
因此,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可以包括除了x轴方向和y轴方向以外的基本上接近x轴方向(或第一方向)和y轴方向(或第二方向)的方向。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140可以平行于x轴和y轴移动。另外,当壳体140在由支承构件220支承的同时移动时,壳体140可以在相对于x轴和y轴稍微倾斜的状态下移动。
因此,需要将第一磁体130安装至与第二线圈230相对应的位置。
第二线圈230可以被布置成与固定至壳体140的第一磁体130相对。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230可以布置在第一磁体130的外侧。替代性地,第二线圈230可以在第一磁体130的下侧处布置成与第一磁体130间隔开预定距离。替代性地,第二线圈230可以在壳体140的下侧处布置成与第一磁体130相对。
在该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二线圈230可以布置在电路构件231的四侧处。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针对第二方向设置仅一个第二线圈,并且可以针对第三方向设置仅一个第二线圈。替代性地,可以设置多于四个第二线圈。
替代性地,可以在针对第二方向的第一侧处设置一个第二线圈,可以在针对第二方向的第二侧处设置两个第二线圈,可以在针对第三方向的第三侧处设置一个第二线圈,并且可以在针对第三方向的第四侧处设置两个第二线圈。也就是说,可以设置总共六个第二线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侧和第四侧可以彼此相邻,并且第二侧和第三侧可以彼此相邻。
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电路构件231上形成与第二线圈230的形状相对应的电路图案。替代性地,可以在电路构件231上设置单独的第二线圈。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在电路构件231上直接形成与第二线圈230的形状相对应的电路图案。
替代性地,将导线缠绕成环的形状以形成第二线圈230。替代性地,第二线圈230可以形成为FP线圈的形状,第二线圈230可以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
包括第二线圈230的电路构件231可以安装或布置在印刷电路板250的上表面处,印刷电路板250布置在基部210的上侧处。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二线圈230可以与基部210紧密接触,或者可以与基部210间隔开预定距离。第二线圈230可以形成在单独的板上,该板能够堆叠在印刷电路板250上并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
板可以布置在壳体140与基部210之间,并且板可以包括电路构件231和印刷电路板250。印刷电路构件231和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彼此连接。
电路构件231可以设置有布置成与第一磁体130相对的第二线圈230。电路构件231可以设置在印刷电路板250的上侧处。
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布置在电路构件231的下侧处,可以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中的至少一者,并且可以联接至基部210的上表面。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在其与支承构件220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支承构件220插入该通孔中。替代性地,可以不形成通孔,而印刷电路板可以连接或结合至支承构件。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支承构件220联接至电路构件231时,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在其与支承构件220相对应的角部处设置有退出部以容易进行支承构件220与电路构件231之间的联接、比如钎焊。
印刷电路板250可以联接至基部210的上表面,可以布置在电路构件231的下侧处,并且可以连接至电路构件231。印刷电路板250可以设置有端子表面253,该端子表面253布置在基部210的侧表面处,并且在端子表面253上布置有端子251。在该实施方式中,印刷电路板250具有两个弯曲的端子表面253。
多个端子251可以布置在端子表面253上,以将来自外部电源的电流供应至第一线圈120和第二线圈230。形成在端子表面253上的端子251的数目可以根据待被控制的部件的种类而改变。另外,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具有一个端子表面253。替代性地,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端子表面253。
盖构件300可以形成为具有角部的盒的形状。盖构件300可以接纳印刷电路板250的一部分或全部、移动单元和第二线圈230,并且盖构件300可以联接至基部210。盖构件300保护接纳在其中的移动单元、第二线圈230和印刷电路板250以防止移动单元、第二线圈230和印刷电路板250损坏。
另外,盖构件300可以防止由接纳在其中的第一磁体130、第一线圈120和第二线圈230产生的电磁场泄漏到外部,以使电磁场聚集。
图11B是示出了根据与图11A不同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与图11A相比,根据图11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不包括支承构件220、第二线圈230和电路构件231。
因此,根据图11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不执行光学图像稳定化功能,但可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已经参照图11A描述了透镜移动装置的除了支承构件220、第二线圈230和电路构件231以外的其他结构,从而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2和图13对线筒110和壳体140的结构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图12是示出了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线筒1110的立体图。
线筒110可以包括突起113和第三突出部111。突起113是联接到形成在上弹性构件150中的通孔中的部分。突起113可以形成为圆柱形或其他各种形状中的任一形状。突起113可以引导上弹性构件150,使得上弹性构件150联接至线筒110。
第三突出部111可以形成在线筒110的上表面上。当施加外部冲击时,第三突出部111的上表面可以与盖构件300的下表面抵触,以防止塑性变形超出弹簧的弹性极限。
在线筒110的初始位置被设定成线筒110不能再进一步向下移动的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控制线筒110的自动聚焦。也就是说,当供应至第一线圈120的电流量增加时,线筒110向上移动,而当供应至第一线圈120的电流量减少时,线筒110向下移动至其初始位置,由此可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
然而,在线筒110的初始位置被设定成提供线筒110能够向下移动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控制线筒110的自动聚焦。也就是说,线筒110可以沿第一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由此可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
例如,当供应正向电流时,线筒110可以向上移动。当供应反向电流时,线筒110可以向下移动。
图13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壳体140的立体图。壳体140可以支承磁体130,并且可以在壳体140中接纳有第一线筒110,该第一线筒110沿第一方向移动。
壳体140可以大致形成为呈中空柱的形状。例如,壳体140可以具有多棱形中空部(例如,四棱形或八棱形中空部)或筒形中空部。
壳体140可以包括第二上支承突起143和第四突出部144。第二上支承突起143是联接到形成于上弹性构件150中的通孔中的部分。第二上支承突起143可以形成为圆柱形形状或各种其他任意形状。第二上支承突起143可以导引上弹性构件150,使得上弹性构件150联接至壳体140。
第四突出部144可以形成在壳体140的上表面上。第四突出部144可以用于使盖构件300和壳体140停止。即,当施加外部冲击时,第四突出部144的上表面可以与盖构件300的下表面碰撞,以防止盖构件300和壳体140直接地彼此碰撞。
壳体140可以在其与线筒110的形成第一宽度W1处的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凹入部148。
在壳体140的第三凹入部148的与线筒110相对的表面可以具有与第一宽度W1配合的形状,其中,该第一宽度W1是线筒110的突出部。图12中所示的线筒110的第一宽度W1和图13中所示的壳体140中的第三凹入部148的第二宽度W2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预定的容差。
由于第三凹入部148布置成使得与线筒110的第一宽度W11配合,可以防止线筒110相对于壳体140旋转。因此,即使当对线筒110施加用于使线筒110绕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轴线旋转的力时,在壳体140中的第三凹入部148可以防止线筒110的旋转。
此外,壳体140可以在其角部中设置有第二凹入部147。支承构件220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通过第二凹入部147,使得与上弹性构件150连接。
在壳体140的每个角部处可以设置有一对第二凹入部147。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220可以布置成延伸穿过形成在壳体140的一个角部中的第二凹入部147之一。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40的每个角部处可以设置有单个第二凹入部147。例如,参照图15,第二凹入部147可以形成在壳体140的每个角部的支承构件220延伸穿过的左上侧,而不形成在壳体140的角部的右下侧。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凹入部147的替代,可以在壳体140的每个角部中形成有支承构件延伸穿过的通孔。在壳体的每个角部中可以以与第二凹入部147相同的方式形成单个通孔或一对通孔。
同时,壳体140可以在其角部的下表面处设置有用于与下弹性构件160联接的下支承突起(未示出)。下支承突起可以设置在与上支承突起对应的位置处、同时具有与上支承突起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壳体140可以设置有从其各个侧部突出的多个第三止动部149。第三止动部149可以用于当壳体140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时防止壳体140与盖构件300碰撞。
图14是线筒110的立体图,其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施用延伸区域。图15是图14的部分A的放大图。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施用延伸区域可以形成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中的线筒110处。
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中,可以设置有透镜镜筒LB,并且透镜镜筒LB可以使用粘合剂联接至线筒110。
施用延伸区域可以用于使施用至线筒110的透镜镜筒LB与线筒110联接的区域的粘合剂的面积增大。该施用延伸区域可以形成在线筒的边缘处,由此施用延伸区域可以被称为边缘区域。
参照图18,如下将描述结合部BD,粘合剂被施用至结合部BD,该结合部BD可以形成在线筒110的内周的上部与透镜镜筒LB的外周之间。线筒110和透镜镜筒LB可以通过结合部BD联接至彼此。
将线筒110和透镜镜筒LB彼此联接的粘合剂可能在粘合剂硬化之后当施加外部冲击时从透镜镜筒LB剥离。
例如,当对该硬化的粘合剂施加外部冲击时,粘合剂会破裂。当连续地使用透镜移动装置时,外部冲击会连续地并且不间断地施加至硬化的粘合剂。
在粘合剂中产生的裂纹可能由于连续的和不间断的外部冲击而增大。最后,粘合剂可能由于裂缝而从线筒110和透镜镜筒LB的粘合剂区域剥离。
当粘合剂剥离时,已经剥离的粘合剂的片可能被引入到透镜移动装置的各个部件中,使得透镜移动装置可能损坏。
在最坏的情况下,由于粘合剂的剥离,透镜镜筒LB会与线筒110分离,因此透镜移动装置可能被损坏到透镜移动装置不能操作的程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使粘合剂具有足够的粘合力来抵抗剥离,即使当施加连续的和不间断的外部冲击时亦是如此。
在该实施方式中,施用延伸区域可以形成在线筒110处以增大将线筒110与透镜镜筒LB联接的粘合剂的相对于线筒110的粘合力。如上文描述的,施用延伸区域可以用于增大被施用的粘合剂的面积。
当使用相同的粘合剂时,粘合剂的粘合力以与被施用的粘合剂的面积成比例的方式增大。因此,施用延伸区域可以被形成为例如倾斜表面710。
即,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施用延伸区域可以包括倾斜表面710,该倾斜表面710形成在线筒110的内周表面的上部上,以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倾斜表面710可以大体上沿着线筒110的内周形成为呈环形。
此外,如图14中所示的,倾斜表面710可以布置成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x-y平面中环绕透镜镜筒LB。
如果没有设置倾斜表面710,大多数粘合剂被施用至线筒110的内周的上端部,即上平面表面720。由于在线筒110的内周表面与透镜镜筒LB之间限定的间隙非常小,所以粘合剂难以通过间隙流到线筒110的内周表面。
因此,大多数粘合剂被施用至线筒110的上平面表面720和透镜镜筒LB的外周表面,其中,线筒110的上平面表面720与透镜镜筒LB的外周表面彼此垂直,因此,在粘合剂被硬化之后,粘合剂至线筒110和透镜镜筒LB的联接力可能较低。
在形成有倾斜表面710的情况下,如在该实施方式中,粘合剂被施用至线筒110的上平面表面720和倾斜表面710。此外,粘合剂还可以应用于透镜镜筒LB的与倾斜表面710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对应的外周表面。
由于倾斜表面710形成在线筒110处,因此,粘合剂可以被施用至线筒110的上平面表面720、倾斜表面710、以及透镜镜筒LB的与倾斜表面710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对应的外周表面。因此,与没有形成倾斜表面710的情况相比,可以极大地增大被施用的粘合剂的面积。
由于被施用的粘合剂的面积增大,粘合剂与线筒110和透镜镜筒LB的粘合力极大地增大,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粘合剂的由于外部冲击的剥离。
同时,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的,施用延伸区域可以包括多个凹部711,所述多个凹部711通过使倾斜表面710的一部分凹入而形成。
每个凹部711的一部分可以形成在线筒110的倾斜表面710中,并且每个凹部711的剩余部分可以形成在线筒110的上平面表面720中,由此,凹部711可以形成在线筒110的倾斜表面710和上平面表面720上方。
当粘合剂被施用至上平面表面720和倾斜表面710时,粘合剂可以被引入到凹部711中,由此被施用至线筒110的粘合剂的面积可以增大。由于被施用至线筒110的粘合剂的面积由于凹部711而增大,因此粘合剂相对于线筒110的联接力会增大。
凹部711可以布置成相对于线筒110的中心对称,并且可以以预定的间隔设置。考虑到透镜移动装置的总体结构和尺寸以及粘合剂所需的联接力,可以适当地选择每个凹部711的尺寸以及凹部711之间的距离。
图16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平面图。图17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截面图。图18是示出了图17的部分B的放大图。
参照图16,在透镜镜筒LB被插入到线筒110的内周中的情况下,倾斜表面710、上平面表面720以及凹部711可以布置成环绕透镜镜筒LB。
粘合剂被施用且硬化到倾斜表面710、上平面表面720、以及凹部711,并且被施用且硬化到透镜镜筒LB的与凹部711对应的外周表面,由此透镜镜筒LB被联接至线筒110。
由于粘合剂被施用和硬化至透镜镜筒LB和线筒110,如图18中所示的,可以形成结合部BD,其中,透镜镜筒LB通过结合部BD联接至线筒110。
例如,可以使用紫外光固化粘合剂、环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粘合剂作为形成该结合部BD的粘合剂。
结合部BD的一侧可以结合到倾斜表面710、上平面表面720以及线筒110的凹部711,并且结合部BD的另一侧可以结合到粘合剂的外周表面。
特别地,由于倾斜表面710形成在线筒110处,结合部BD可以容易地结合到透镜镜筒LB的与倾斜表面710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对应的外周表面。
也就是说,倾斜表面710使施用有粘合剂的区域延伸到透镜镜筒LB的外周表面上以及线筒110上,因此由粘合剂形成的在透镜镜筒LB的外周表面上的结合部BD的粘合面积会增大。
由于结合部BD在透镜镜筒LB的外周表面上的粘合面积增大,结合部BD相对于透镜镜筒LB的联接力会显著地增大。
图19是线筒110的立体图,其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施用延伸区域。图20是示出了图19的部分C的放大图。
如图19和图20中所示,施用延伸区域可以包括多个凸台712,每个凸台的一部分从倾斜表面710突出。
例如,凸台712的每个凸台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倾斜表面710上,并且凸台712的每个凸台的剩余部分可以位于线筒110的上平面表面720上,由此,凸台712可以形成在线筒110的倾斜表面710和上平面表面720上。
凸台712可以以与凹部711相同的方式增大所施用的粘合剂的面积。即,当对上平面表面720和倾斜表面710施用粘合剂时,粘合剂可以被施用至凸台712的各表面,由此施用至线筒110的粘合剂的面积会增大。
由于施用至线筒110的粘合剂的面积由于凸台712而增大,粘合剂相对于线筒110的联接力可以增大。
同时,凸台712可以布置成相对于线筒110的中心对称,并且可以以预定的间隔设置。考虑透镜移动装置的总体结构和尺寸以及粘合剂的所需的联接力,可以适当地选择每个凸台712的尺寸和凸台712之间的距离。
图21是线筒110的立体图,其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施用延伸区域。图22是示出了图21的部分D的放大图。
如图21和图22所示,施用延伸区域可以包括形成在倾斜表面710上的阶梯部713。例如,可以在倾斜表面710的侧向方向上设置多个阶梯部713。
阶梯部713可以以与凹部711或凸台712相同的方式增大所施用的粘合剂的面积。
即,当对形成有阶梯部713的倾斜表面710施加粘合剂时,可以对阶梯部713的竖向表面和水平表面施用粘合剂,由此施用至线筒110的粘合剂的面积会增大。
如上文描述的,阶梯部713可以设置在倾斜表面710的侧向方向上。考虑透镜移动装置的总体结构和尺寸以及粘合剂所需的联接力,可以适当地选择阶梯部713的数量和每个阶梯部713的宽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施用延伸区域形成倾斜表面710,并且倾斜表面710可以增大施用至线筒110和透镜镜筒LB的粘合剂的面积。由于所施用的粘合剂的面积增大,用于将线筒110与透镜镜筒LB彼此联接的粘合剂的联接力会增大。
此外,施用延伸区域可以包括凹部711、凸台712、或阶梯部713,这些凹部711、凸台712、或阶梯部713与倾斜表面710一起可以增大所施用的粘合剂的面积。因此,用于将线筒110与透镜镜筒LB彼此联接的粘合剂的联接力会增大。
此外,由于粘合剂的联接力增大,可以防止粘合剂的剥离,即使当对透镜移动装置连续且不间断地施加外部冲击时亦是如此,由此可以防止对透镜移动装置的损坏。
同时,根据上文描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使用于多个领域,例如用于摄像机模块。例如,摄像机模块可以应用于移动设备,比如移动电话。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未示出)和联接至线筒110的透镜镜筒LB。透镜镜筒LB可以包括用于将图像传送至图像传感器的至少一个透镜。
此外,摄像机模块还可以包括红外截止滤光器(未示出)。红外截止滤光器用于防止红外光入射在图像传感器上。
在这种情况下,红外截止滤光器可以设置在如图11A中所示的基部210处、在基部210的与图像传感器对应的位置处。红外截止滤光器可以联接至保持器构件(未示出)。此外,保持器构件可以支承基部210的下侧。
基部210可以设置有用于与印刷电路板250导电的单独的端子构件,或可以使用表面电极而一体地形成端子。而且,在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单独的板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单独的端子构件。
同时,基部210可以用作用于保护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件。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可以沿着基部210的一侧向下形成,然而,这不是必需的。尽管未示出,可以在基部210的下方布置单独的传感器保持件。
图23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设备200A的立体图。图24是图23中所示的便携式设备200A的框图。
参照图23和图24,便携式设备200A(下文称为“设备”)可以包括主体850、无线通信单元710、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720、感测单元740、输入/输出单元750、存储单元760、接口单元770、控制器780以及电源单元790。
该设备的各种类型的电子部件可以安装在限定于主体850的前壳851与后壳852之间的空间中。
无线通信单元7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711、移动通信模块712、无线互联网模块713、近场通信模块714以及位置信息模块715。
A/V输入单元720可以设置成用于输入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720可以包括摄像机721和扩音器722。
摄像机721可以是包括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100的摄像机。
感测单元740可以感测设备200A的目前状态,比如设备200A是否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设备200A的位置、使用者是否已经接触设备200A、设备200A的方位角、或设备200A的加速/减速,并且感测单元740可以产生用于控制设备200A的操作的感测信号。此外,感测单元740可以感测电力是否已经从电源单元790供给,或者外部设备是否已经耦接至接口单元770。
输入/输出单元750可以产生与视觉、听觉或触觉相关的输入或输出。输入/输出单元750可以产生用于控制设备200A的操作的输入数据。此外,输入/输出单元750可以显示由设备200A处理的信息。
输入/输出单元750可以包括按键单元730、显示面板751、声音输出模块752以及触屏面板753。按键单元730可以经由按键输入产生输入数据。
显示面板751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多个像素的颜色根据电信号而改变。
在呼叫信号接收模式、电话交谈模式、录音模式、语音识别模式或广播接收模式下,声音输出模块752可以输出从无线通信单元710接收的音频数据,或可以输出存储在存储单元760中的音频数据。
触屏面板753可以将由使用者触碰该触屏面板753的特定区域上所产生的电容变化转化为电输入信号。
存储单元760可以存储用于控制器780的处理或控制的程序、输入/输出数据以及由摄像机721捕获的图像。
接口单元770可以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数据,可以将电力供给至设备200A的各部件,或可以将数据从设备200A传送至外部设备。控制器780可以控制设备200A的整体操作。
控制器780可以包括用于多媒体重放的多媒体模块782。控制器780可以执行用于识别在触屏面板上执行的作为文字或图像的手写输入或图像输入的图案识别过程。
电源单元790可以在控制器780的控制下对设备200A的各部件供给外部电源或内部电源。
尽管已经参照多个说明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各实施方式,应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想到落入该公开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多个其他改型和实施方式。更特别地,在本公开的内容、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零部件和/或主题组合装置的各装置的各种变型和改型是可能的。除了在零部件和/或装置方面的变型和改型之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替代性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本技术还可以配置如下。
(1)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盖构件;
壳体,所述壳体布置在所述盖构件中;
线筒,所述线筒布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线筒在其内周表面中设置有螺纹,所述线筒被构造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线筒的外周表面上;
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联接到所述壳体以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
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线筒的上表面处,所述上弹性构件联接到所述线筒和所述壳体;
下弹性构件,所述下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线筒的下表面处,所述下弹性构件联接到所述线筒和所述壳体;
电路构件,所述电路构件包括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布置在所述壳体下面以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布置在所述电路构件的下侧处,所述电路板连接至所述电路构件;
多个支承构件,所述多个支承构件连接至所述上弹性构件;以及
基部,所述基部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下面,所述基部联接到所述盖构件,
其中,所述线筒的上表面包括与所述上弹性构件联接的突起以及与所述突起间隔开的凹部,
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凹部包括关于光轴对称布置的两个凹部,以及
其中,所述盖构件包括布置在与所述线筒的所述凹部对应的位置处的凹部。
(2)根据(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当透镜镜筒联接到所述线筒时,用于防止所述线筒旋转的夹具与所述凹部联接。
(3)根据(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凹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线筒的所述突起的尺寸。
(4)根据(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
所述线筒包括从其侧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以及
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分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5)根据(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盖构件的凹部与所述线筒的凹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交叠。
(6)根据(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盖构件包括上板和侧板,所述上板具有开口,所述侧板从所述上板延伸以联接到所述基部,以及
其中,所述盖构件的凹部形成在所述上板的开口的内周表面处。
(7)根据(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线筒的凹部的上直径大于所述线筒的凹部的下直径。
(8)根据(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多个突起,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以及所述线筒的所述两个凹部中的任一个凹部布置在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x-y平面上的同一四分之一表面上。
(9)根据(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还包括:
位移感测单元,所述位移感测单元安装到所述线筒和所述壳体以感测所述线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位移,
其中,所述位移感测单元包括: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布置在所述线筒的侧表面上,以当所述线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时能够与所述线筒一起移动;
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壳体处以与所述第二磁体相对;以及
传感器板,所述传感器板布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板上。
(10)一种摄像机模块,包括:
根据(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
透镜;以及
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透镜相对。
Claims (39)
1.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盖构件;
壳体,所述壳体布置在所述盖构件中;
线筒,所述线筒布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线筒被构造成沿与光轴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筒上;
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联接到所述壳体以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
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联接到所述线筒的上部和所述壳体的上部;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布置在所述壳体下方以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布置在所述壳体下方并且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以及
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连接至所述上弹性构件并且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其中,所述线筒包括:
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线筒的侧表面突出;以及
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线筒的上表面中,
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突出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布置在与所述线筒的所述突出部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凹部,以及
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突出部布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凹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线筒包括布置在其内周表面中的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突出部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四个突出部,
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凹部包括与所述线筒的所述四个突出部对应的四个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线筒的所述四个突出部中的两个突出部的上表面中的两个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四个角部,并且所述线筒的所述四个突出部布置为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四个角部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下方的基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盖构件包括:
具有开口的上板;
退出凹部,所述退出凹部形成在所述上板中并且对应于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
其中,所述盖构件的所述退出凹部被配置为暴露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线筒包括突起,所述突起布置在所述线筒的上表面上并且联接至所述上弹性构件,以及
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具有比所述线筒的所述突起大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被构造成当透镜镜筒联接到所述线筒时联接用于防止所述线筒旋转的夹具,并且其中在所述线筒的内周表面中形成有螺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凹部,并且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两个凹部中的一个布置在与所述盖构件的第一角部相邻的位置处,所述两个凹部中的另一个布置在与所述盖构件的第二角部相邻的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盖构件的所述退出凹部与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在光轴方向上交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布置在所述线筒的侧表面上;以及
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壳体上以与所述第二磁体相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传感器板,所述传感器板布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位置传感器布置在所述传感器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第三磁体,所述第三磁体布置在所述线筒上以关于所述光轴与所述第二磁体对称。
16.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包括上板和形成在所述盖构件的所述上板处的贯通部分;
线筒,所述线筒布置在所述盖构件中,并且被构造成沿与光轴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线筒包括:
上表面,所述上表面设置在所述盖构件的所述上板之下;以及
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线筒的上表面中,
其中,所述盖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上板中的第二凹部,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凹部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面对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凹部从所述上板的通过所述贯通部分形成的内周凹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凹部暴露所述第一凹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布置在所述线筒和所述盖构件之间的第一线圈和第一磁体,
其中所述线筒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布置在所述盖构件上的壳体,
其中,所述线筒布置在所述壳体中,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筒上,并且所述第一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联接到所述线筒的上部和所述壳体的上部;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布置成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以及
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电连接所述上弹性构件和所述电路板。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电路构件,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形成在所述电路构件中。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线筒包括突起,所述突起布置在所述线筒的上表面上并且联接至所述上弹性构件,以及
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线筒的所述突起的直径。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在所述线筒的内周表面中形成有螺纹,以及
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被构造成当透镜镜筒联接到所述线筒时联接用于防止所述线筒旋转的夹具。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凹入部和第二凹入部,并且所述线筒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凹入部中,并且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凹入部中。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上表面包括所述线筒的上表面的第一区域。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包括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上表面上的第一凹部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上表面上的第二凹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盖构件的所述第二凹部包括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
其中,所述第三凹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凹部交叠,并且所述第四凹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凹部交叠。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布置在与所述盖构件的第一角部相邻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凹部布置在与所述盖构件的第二角部相邻的位置处。
3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布置在所述线筒上;
传感器板,所述传感器板布置在所述壳体上;以及
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布置在所述传感器板上。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第三磁体,所述第三磁体布置在所述线筒上以关于所述光轴与所述第二磁体对称。
3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具有圆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
34.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包括上板和形成在所述盖构件的所述上板处的贯通部分;
线筒,所述线筒布置在所述盖构件中,并且被构造成沿与光轴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线筒包括:
上表面,所述上表面设置在所述盖构件的所述上板之下;以及
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线筒的上表面中,以及
其中,所述盖构件包括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从所述上板的由所述贯通部分限定的内周凹入并且所述第二凹部被构造成暴露所述线筒的所述第一凹部。
35.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壳体;
线筒,所述线筒布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沿与光轴平行的方向移动;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筒上;
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
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布置在所述线筒上并且联接到所述线筒和所述壳体;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布置在所述壳体之下以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下方;以及
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连接至所述上弹性构件,
其中,所述线筒包括形成在所述线筒的内周表面的上部上的倾斜表面以及形成在所述倾斜表面中的多个凹部。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凹部彼此间隔开,针对所述多个凹部引入粘合剂。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倾斜表面沿着所述线筒的所述内周表面形成为环形形状。
38.一种摄像机模块,包括:
透镜;
根据权利要求1至3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以及
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透镜相对。
39.一种便携式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摄像机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6-0138204 | 2016-10-24 | ||
KR10-2016-0138205 | 2016-10-24 | ||
KR1020160138204A KR102572853B1 (ko) | 2016-10-24 | 2016-10-24 | 렌즈 구동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휴대용 디바이스 |
KR1020160138205A KR102631963B1 (ko) | 2016-10-24 | 2016-10-24 | 렌즈 구동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휴대용 디바이스 |
CN201711001250.7A CN107976765B (zh) | 2016-10-24 | 2017-10-24 | 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01250.7A Division CN107976765B (zh) | 2016-10-24 | 2017-10-24 | 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27727A true CN115327727A (zh) | 2022-11-11 |
Family
ID=619709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048973.3A Pending CN115327727A (zh) | 2016-10-24 | 2017-10-24 | 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
CN201711001250.7A Active CN107976765B (zh) | 2016-10-24 | 2017-10-24 | 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01250.7A Active CN107976765B (zh) | 2016-10-24 | 2017-10-24 | 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1099351B2 (zh) |
CN (2) | CN115327727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17107B1 (ko) * | 2013-07-12 | 2020-05-29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
US10747015B2 (en) * | 2016-03-17 | 2020-08-18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same |
US11099351B2 (en) * | 2016-10-24 | 2021-08-24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TWI649595B (zh) * | 2017-02-08 | 2019-02-01 | 日商阿爾普士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 透鏡驅動裝置 |
USD891504S1 (en) * | 2018-01-12 | 2020-07-28 | Tdk Taiwan Corp. |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
USD902981S1 (en) * | 2018-01-12 | 2020-11-24 | Tdk Taiwan Corp. |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
USD902982S1 (en) * | 2018-01-12 | 2020-11-24 | Tdk Taiwan Corp. |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
JP7021434B2 (ja) * | 2018-02-05 | 2022-02-17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
CN113985565B (zh) * | 2018-05-11 | 2023-08-15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9656976U (zh) * | 2018-05-11 | 2019-11-19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驱动机构 |
KR20210034205A (ko) * | 2019-09-20 | 2021-03-30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센서 구동 장치 |
KR20210057414A (ko) * | 2019-11-12 | 2021-05-21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
KR20210100430A (ko) * | 2020-02-06 | 2021-08-17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카메라 장치 |
CN212135047U (zh) * | 2020-11-11 | 2020-12-11 |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
KR20220137421A (ko) * | 2021-04-02 | 2022-10-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94581A (ja) | 2004-09-21 | 2006-04-06 | Fujinon Corp | 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CN101038361A (zh) * | 2007-04-27 | 2007-09-19 | 金仁召 | 透镜驱动装置 |
JP4946921B2 (ja) | 2008-03-05 | 2012-06-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TWI490630B (zh) * | 2013-07-22 | 2015-07-01 | Tdk Taiwan Corp | 鏡頭驅動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JP2015118331A (ja) | 2013-12-19 | 2015-06-25 |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US9451167B2 (en) * | 2014-01-28 | 2016-09-20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moving unit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the same |
EP2916153B1 (en) * | 2014-03-05 | 2021-04-07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
JP6433672B2 (ja) * | 2014-03-31 | 2018-12-05 |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回転規制治具 |
US9360653B2 (en) * | 2014-05-09 | 2016-06-07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moving apparatus |
KR102305996B1 (ko) | 2014-08-14 | 2021-09-2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KR102374075B1 (ko) | 2014-10-17 | 2022-03-14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KR102322840B1 (ko) | 2014-11-18 | 2021-11-0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KR102391890B1 (ko) | 2015-02-02 | 2022-04-2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CN105607215B (zh) | 2016-03-23 | 2017-11-10 | 宁波金诚泰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
US11099351B2 (en) * | 2016-10-24 | 2021-08-24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2017
- 2017-10-23 US US15/790,483 patent/US110993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0-24 CN CN202211048973.3A patent/CN115327727A/zh active Pending
- 2017-10-24 CN CN201711001250.7A patent/CN107976765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7-15 US US17/376,945 patent/US11573394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1-05 US US18/150,361 patent/US20230152554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76765A (zh) | 2018-05-01 |
CN107976765B (zh) | 2022-09-20 |
US20180113274A1 (en) | 2018-04-26 |
US20230152554A1 (en) | 2023-05-18 |
US11573394B2 (en) | 2023-02-07 |
US11099351B2 (en) | 2021-08-24 |
US20210341706A1 (en) | 2021-1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76765B (zh) | 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 |
CN109477999B (zh) |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 |
US20240272401A1 (en) | Camera module | |
US10809487B2 (en) | Optical system | |
KR102711448B1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휴대용 디바이스 | |
KR102580308B1 (ko) |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US11693213B2 (en) | Optical system | |
KR102679709B1 (ko) | 렌즈 구동 장치,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 |
KR102700064B1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KR102714151B1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102708603B1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휴대용 디바이스 | |
KR20230056649A (ko) | 카메라 장치 및 광학기기 | |
KR102652995B1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휴대용 디바이스 | |
KR20230066537A (ko) |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디바이스 | |
KR102631963B1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휴대용 디바이스 | |
KR20170052233A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KR20160080263A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KR20240064359A (ko) |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 |
KR20240057273A (ko) |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장치 및 광학기기 | |
KR20240065229A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휴대용 디바이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