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5684A - 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25684A
CN115325684A CN202211108866.5A CN202211108866A CN115325684A CN 115325684 A CN115325684 A CN 115325684A CN 202211108866 A CN202211108866 A CN 202211108866A CN 115325684 A CN115325684 A CN 115325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air conditioner
split air
group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88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25684B (zh
Inventor
常卫峰
鲍洋
黄春
李龙威
姚光森
肖旭东
吉金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088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256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25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5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25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5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开启多联机,进入制冷运行模式;实时获取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计算并判断多联机的系统负荷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A,是,则进入调控模式;所述调控模式包括:根据预设策略筛选并降低部分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A是多联机满足室内机需求的极限负荷。本发明通过在高温制冷状态下,室外机接近能力极限时,筛选并调整部分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降低系统总体的冷媒需求量,从而降低系统负荷,在保证了部分室内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避免了多联机发生保护性停机,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多联机空调系统指的是一台或数台室外机组,连接多台不同或相同型式、容量的室内机组,室外侧采用风冷换热形式、室内侧采用直接蒸发换热形式的单一制冷剂空调系统。多联机系统目前在中小型建筑和部分公共建筑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多联机集一拖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多重健康技术、节能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满足了消费者对舒适性、方便性等方面的要求。
多联机室内机较多,通常只有一部分开启,因此,其设计最佳运行负荷也为部分负荷。当室外气温较高时,室外机运行能力出现衰减,室内机负荷较高,会导致无法完全满足室内机负荷需求,严重时触发保护。
在多联机中,其室内机的控制通常通过调整室内机阀开度来实现,以达到目标过热度,进而控制制冷剂流量。处于开机状态的室内机所处环境温度较高时,换热温差大,换热量大,室内机为达到目标过热度,将不断增大阀开度,增大制冷剂流量,增加室外机负荷。当室外处于高温环境时,开启的室内机较多,且均需要较大的制冷剂流量,若室外机无法满足室内机对制冷剂的需求,则系统整体制冷效果会变差甚至触发保护,影响全体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当室外处于高温环境时,开启的内机较多,且均需要较大的制冷剂流量,若外机无法满足内机对制冷剂的需求,则系统整体制冷效果会变差甚至触发保护,影响全体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所述多联机包括至少一个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室外机与每个室内机与之间均设置有膨胀阀,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开启多联机,进入制冷运行模式;
实时获取当前室外环境温度;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计算并判断多联机的系统负荷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A,是,则进入调控模式;
所述调控模式包括:根据预设策略筛选并降低部分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A是多联机满足室内机需求的极限负荷。
当系统负荷大于第一预设值A时,表明室内机需求过大,已超出室外机极限能力,无法满足全部室内机以预期的制冷状态运行,当室内机无法达到预期的制冷状态时,在常规控制方法下,室内机会增大膨胀阀的开度,以便增加冷媒流量,而此时室外机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无法提供足够的冷媒,因此,膨胀阀开大的室内机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进一步开大膨胀阀,可能导致多联机的停机保护,最终导致所有室内机均无法达成预期的制冷状态,影响全体用户的使用体验。此时,根据预设的策略筛选并降低部分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从而保护部分室内机获取较为充足的冷媒供应,在保证了部分室内机制冷效果的情况下,降低了室外机的负荷,也避免了室外机发生停机保护,在此情况下,所述多联机确保了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另一部分被降低冷媒循环量的空调器无法完成预期的制冷效果,但可以维持运行并进行相应的温度调节,避免了全体用户均无法按照预期目标制冷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调控模式还包括:
将位于建筑进出口位置的室内机添加至地址组C;
将C组室内机的设定温度Tsci调整为修正设定温度Tcit;
Tcit=max(B,Tsci);
其中,B为预设的最佳制冷温度。
将C组室内机的修正设定温度Tcit设置成设定温度Tsci与预设的最佳制冷温度中的最大值,从而尽可能提高其设定温度,使C组室内机更易达到修正设定温度Tcit后停机,从而控制其运行时长,降低多联机的制冷负荷。
进一步的,所述多联机的系统负荷计算方式包括: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内外机高度差、等效管道长度计算室外机实际能力QI,计算公式为:QI=Q×K1×K2;
根据室内进风温度、风档,计算单一室内机能力需求Qn,Qn=Qen×K3;
计算全部室内机的能力需求总和Qz,Qz=Q1+Q2……+Qn;
计算系统负荷Qz/QI;
其中,Q为室外机的额定能力,Qe为室内机额定能力,K1为变工况能力修正系数,K2为高度差及等效管道长度修正系数,K3为室内机能力修正系数,n为室内机的编号,K1、K2、K3通过查表和/或查对照图获取。
通过上述系统负荷的计算,可以明确当前情况下室内机的需求总和与室外机的能力之间的比值关系,以便准确判断室外机是否临近极限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避免多联机超出极限负荷而保护性停机。
进一步的,“筛选并降低部分内机冷媒循环量”包括:
统计当前处于开机状态的室内机,并将其添加至地址组X;
计算X组内室内机所处空间的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
将组内的每个室内机所处空间的室内环境温度Tin与Tiax比较,判断Tin>Tiax,是,则将其添加至X1组,否,则将其添加至X2组;
降低X1组内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
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换热温差大,要实现目标过热度控制,室内机阀相对开度要增大,在多联机系统中,则需要同时提升室外机的运行频率,以提供更多冷媒,若频率无法提升,则需系统冷媒分配调节,将其他室内机的冷媒减少,从而导致整个系统中室内机的运行效率全部变差,引起全部室内机不断增大阀的开度,最终导致室内机保护性停机,影响全部用户使用体验。通过上述设置,X1组被标记为需调节的室内机组,X2组被标记为无需调节的室内机组,将制冷情况较好的X2组内室内机保持当前的控制状态,将当前制冷状态较差的X1组内室内机的冷媒流量降低,一方面保证了X2组内室内机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降低了室内机总的冷媒需求,从而避免室外机发生保护性停机,保障了部分用户的使用体验,至于X1组内的空调器,虽然制冷效果稍差,但仍能保持运行状态,起到一定的温度调节作用,不会因为需求过大而导致多联机停机。
进一步的,“降低X1组内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包括:
计算X组内各个室内机在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下的修正能力Qan,Qan=Qen×K3a;
计算X2组内各个室内机冷媒流量L2n与其修正能力Qan的比值γ,γ=L2n/Qan;
计算X2组内各个室内机γ值的平均值γa;
将γa赋予X1组内的各个室内机,计算X1组内各个室内机所需的冷媒循环量L1n,L1n=γa×Qan;
根据X1组内各个室内机所需的冷媒循环量L1n调节各自膨胀阀的开度P1n;
其中,K3a为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对应的室内机能力修正系数,查表或查对照图获取;1n为X1组内的室内机,2n为X2组内的室内机。
室内机能力修正系数与室内进风温度呈正相关,X1组内各个室内机的室内环境温度均大于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X2组内各个室内机的室内环境温度均小于等于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因此,计算出的X2组内各个室内机的Qan均大于等于其实际需求能力,X1组内各个室内机的Qan均小于其实际需求能力,根据Qan对应计算出的γ参数值在X2组内偏小,在X1组内偏大,因此γa的值小于X1组内任意一个室内机的γ值,将γa赋予X1内的室内机,再进行所需冷媒循环量的计算,获取的L1n值也将较小,从而使得X1组内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减小。该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X1组内冷媒的循环量,使X1组内室内机在具有一定制冷能力的情况下保证X2组内室内机的正常制冷,同时避免室内机超出负荷运行导致保护性停机,保证了部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将其添加至地址组X”还包括:
判断当前室内机的开机运行时间和/或设定变化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是,则将其添加至地址组X;否,则等当前室内机的开机运行时间和/或设定变化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将其添加至地址组X。
室内机开机运行或调整设定时,短时间内运行参数不稳定,容易导致误判,因此,等室内机开机运行或调整设定第一预设时间后,再进行筛选,可以避免出现误判,从而实现室内机的准确调控,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多联机回油期间,膨胀阀按照回油控制,回油结束后,膨胀阀恢复回油前的阀步。
通过上述步骤,使得所述调控模式不会影响多联机的回油,从而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回油结束后恢复之前的阀步也可以保证调控模式的正常运行,避免室内机出现保护性停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至少用于检测室外机的室外环境温度和每个室内机的室内环境温度;
计算模块,至少用于计算多联机的系统负荷;
判断模块,至少用于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之间大小的判断,以及多联机的系统负荷与第一预设值A之间大小的判断。
通过上述模块之间的协作,实现了多联机高温制冷时的冷媒控制,避免了出现多联机系统负荷超出极限的情况发生,当系统负荷处于极限状态时,降低部分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保证另一部分室内机的冷媒需求,从而实现了在高温制冷时,当室内机的冷媒需求超出系统供应能力的情况下,保证一部分室内机的正常运行,且另一部分室内机可以起到一定的制冷作用,避免了多联机超出极限负荷而保护性停机的现象,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联机,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
所述多联机与上述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通过在高温制冷状态下,室外机接近能力极限时,筛选并调整部分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降低系统总体的冷媒需求量,从而降低系统负荷,在保证了部分室内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避免了多联机发生保护性停机,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简单有效,可以避免多联机在高温环境运行时发生保护性停机,还能保证部分室内机的正常制冷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位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中判断是否进入调控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中进入调控模式后对当前稳定运行的内机进行分组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中分组完成后冷媒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某一型号多联机中内外机高度差、管道长度与修正系数K2关系的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用于多联机,如图1所示,所述多联机包括至少一个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室外机与每个室内机与之间均设置有膨胀阀,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开启多联机,进入制冷运行模式;
实时获取当前室外环境温度;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计算并判断多联机的系统负荷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A,是,则进入调控模式;
所述调控模式包括:根据预设策略筛选并降低部分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A是多联机满足室内机需求的极限负荷。
应当理解,当系统负荷大于第一预设值A时,表明室内机需求过大,已超出室外机极限能力,无法满足全部室内机以预期的制冷状态运行,当室内机无法达到预期的制冷状态时,在常规控制方法下,室内机会增大膨胀阀的开度,以便增加冷媒流量,而此时室外机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无法提供足够的冷媒,因此,膨胀阀开大的室内机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进一步开大膨胀阀,可能导致多联机的停机保护,最终导致所有室内机均无法达成预期的制冷状态,影响全体用户的使用体验。此时,根据预设的策略筛选并降低部分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从而保护部分室内机获取较为充足的冷媒供应,在保证了部分室内机制冷效果的情况下,降低了室外机的负荷,也避免了室外机发生停机保护,在此情况下,所述多联机确保了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另一部分被降低冷媒循环量的空调器无法完成预期的制冷效果,但可以维持运行并进行相应的温度调节,避免了全体用户均无法按照预期目标制冷的问题。在其中部分可选的实施例中,检测多联机的系统负荷包括但不仅限于,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内外机高度差、等效管道长度、室内进风温度等参数确定所述多联机的系统负荷。可选的,系统负荷是指,当前处于开机状态的室内机的能力需求总和在室外机当前能力中的百分比。需要说明的是,当多联机的系统负荷小于等于A时,表明室外机可以为当前处于开机状态的室内机提供所需的冷媒,因此,按照常规的控制方法即可。可选的,第一预设温度在34℃及以上,A的取值在0.85-0.9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为35℃,A=0.9。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调控模式还包括:
将位于建筑进出口位置的室内机添加至地址组C;
将C组室内机的设定温度Tsci调整为修正设定温度Tcit;
Tcit=max(B,Tsci);
其中,B为预设的最佳制冷温度。
所述建筑进出口位置包括大厅、楼层进门位置等,由于C组内的室内机处于内外部的交界位置,散热量较大,又需要适当调整与外界的温差,避免温差过大引起人体不适,将其设置成设定温度与预设的最佳制冷温度中的最大值,从而尽可能提高其设定温度,使C组室内机更易达到修正设定温度Tcit后停机,从而控制其运行时长,降低多联机的制冷负荷。在部分可选的实施例中,B的取值在26~28℃,优选的,B=2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多联机的系统负荷计算方式包括: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内外机高度差、等效管道长度计算室外机实际能力QI,计算公式为:QI=Q×K1×K2;
根据室内进风温度、风档,计算单一室内机能力需求Qn,Qn=Qen×K3;
计算全部室内机的能力需求总和Qz,Qz=Q1+Q2……+Qn;
计算系统负荷Qz/QI;
其中,Q为室外机的额定能力,Qe为室内机额定能力,K1为变工况能力修正系数,K2为高度差及等效管道长度修正系数,K3为室内机能力修正系数,n为室内机的编号,K1与室外环境温度相关,K2与内外机高度差和等效管道长度相关,K3与室内进风温度和风档相关,K1、K2、K3通过查表和/或查对照图获取。
需要说明的是,室内机能力需求总和计算中Q1为编号1的室内机的能力需求,Q2为编号2的室内机的能力需求……以此类推,获得全部室内机的能力需求,其中额定能力也即额定功率,因此,Q和室内机的Qe为固定值,只是根据不同室内机编号,其对应的Qen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内外机高度差是指,室外机高度减去每一个室内机高度产生的多个差值中,绝对值最大的一个。等效管道长度是指,多联机中弯头、存油弯加连接管的总长度。一般情况下,当所述多联机装配完毕后,所述高度差及等效管道长度为固定值,可通过施工人员将其输入多联机控制系统中,以便进行相应的K2取值的查询,图4显示了某一型号多联机内外机高度差和等效管道长度与K2取值的对照关系,在多联机安装完毕后,可以根据其实际的高度差和等效管道长度确定K2的取值。应当理解,图4中给出的对照图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其也可以表格的方式预存在多联机的控制系统中,图4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条件,不同型号的多联机的对照图和/或对照表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表1为某一型号多联机室外机变工况能力修正系数K1与室外干球温度的对应关系。
表1不同室外干球温度与室外机能力修正系数的对应关系表
室外干球温度℃ 25 30 35 40 43
能力系数K1 1.1 1.05 1 0.95 0.91
在空调器制冷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表1确定室外机的能力修正系数,从而计算其在当前温度下的实际能力QI,以便更准确地掌握所述多联机的运行状态,从而指定对应的控制操作,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应当理解,表1给出的对照表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其也可以对照图的方式预存在多联机的控制系统中,表1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条件,不同型号的多联机的室外机能力修正系数对照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表2为某一型号多联机室内进风温度和风档与室内机能力修正系数K3的对应关系。
表2室内进风温度和风档与室内机能力修正系数的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3842401630000091
Figure BDA0003842401630000101
在空调器制冷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表2确定室内机的能力修正系数,从而计算其在当前条件下能力需求,以便更准确地掌握所述多联机中各个室内机的运行状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控制操作,保证多联机的正常运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应当理解,表2给出的对照表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其也可以对照图的方式预存在多联机的控制系统中,表2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条件,不同型号的多联机的室内机能力修正系数对照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筛选并降低部分内机冷媒循环量”包括:
统计当前处于开机状态的室内机1、室内机2……室内机n,并将其添加至地址组X;
计算X组内室内机所处空间的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
将组内的每个室内机所处空间的室内环境温度Tin与Tiax比较,判断Tin>Tiax,是,则将其添加至X1组,否,则将其添加至X2组;
降低X1组内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
应当理解,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换热温差大,要实现目标过热度控制,室内机阀相对开度要增大,在多联机系统中,则需要同时提升室外机的运行频率,以提供更多冷媒,若频率无法提升,则需系统冷媒分配调节,将其他室内机的冷媒减少,从而导致整个系统中室内机的运行效率全部变差,引起全部室内机不断增大阀的开度,最终导致室内机保护性停机,影响全部用户使用体验。通过上述设置,X1组被标记为需调节的室内机组,X2组被标记为无需调节的室内机组,将制冷情况较好的X2组内室内机保持当前的控制状态,将当前制冷状态较差的X1组内室内机的冷媒流量降低,一方面保证了X2组内室内机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降低了室内机总的冷媒需求,从而避免室外机发生保护性停机,保障了部分用户的使用体验,至于X1组内的空调器,虽然制冷效果稍差,但仍能保持运行状态,起到一定的温度调节作用,不会因为需求过大而导致多联机停机。在本实施例中,各室内机所处的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进风温度相等。
作为其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降低X1组内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包括:
计算X组内各个室内机在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下的修正能力Qan,Qan=Qen×K3a;
计算X2组内各个室内机冷媒流量L2n与其修正能力Qan的比值γ,γ=L2n/Qan;
计算X2组内各个室内机γ值的平均值γa;
将γa赋予X1组内的各个室内机,计算X1组内各个室内机所需的冷媒循环量L1n,L1n=γa×Qan;
根据X1组内各个室内机所需的冷媒循环量L1n调节各自膨胀阀的开度P1n;
其中,K3a为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对应的室内机能力修正系数,查表或查对照图获取;1n为X1组内的室内机,2n为X2组内的室内机。
从表2中可知,室内机能力修正系数与室内进风温度呈正相关,X1组内各个室内机的室内环境温度均大于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X2组内各个室内机的室内环境温度均小于等于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因此,本实施例中计算出的X2组内各个室内机的Qan均大于等于其实际需求能力,X1组内各个室内机的Qan均小于其实际需求能力,根据Qan对应计算出的γ参数值在X2组内偏小,在X1组内偏大,因此γa的值小于X1组内任意一个室内机的γ值,将γa赋予X1内的室内机,再进行所需冷媒循环量的计算,获取的L1n值也将较小,从而使得X1组内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减小。该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X1组内冷媒的循环量,使X1组内室内机在具有一定制冷能力的情况下保证X2组内室内机的正常制冷,同时避免室内机超出负荷运行导致保护性停机,保证了部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γ为中间参数,无实际意义,其用于帮助确定X1组内室内机调整后的冷媒流量。K3a可通过查询表2获取,不同点在于,其室内进风温度对应的是X组内的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其风档可参考当前对应室内机的风档,例如,计算编号为1的室内机时,其K3a的获取方式为:室内进风温度=tiax,风档采用该室内机现有的风档,对应查询表2获取K3a的值参与计算。L1n为X1组内编号为n的室内机的流量,L2n为X2组内编号为n的室内机的流量,P1n为X1组内编号为n的室内机膨胀阀的开度,需要说明的是,n为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统一编号,每个室内机对应一个编号,因此L1n与L2n中的n取值不会相同,所述多联机在每次开机后赋予编号或者在装机完成后赋予编号。应当理解,在X2组内根据膨胀阀的开度确定冷媒循环量,以及在X1组内根据冷媒循环量确定膨胀阀开度均可以采用查表的方式获得。由于不同容量、不同类型的室内机使用的电子膨胀阀会有一定的区别,如厂家、型号、口径等,导致流量与开度的对应关系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将电子膨胀阀厂家、型号、口径等信息预先综合并编号列表,获得不同阀的代号βn,根据βn查询阀在开度P时的流量L,或根据所需要的流量L,查询阀对应的开度P。表3为某一型号多联机中阀的代号及其流量L与开度P的对照表。
表3电子膨胀阀代号、流量与开度对照表
Figure BDA0003842401630000121
Figure BDA0003842401630000131
在室内机冷媒循环量调节过程中,可根据表3查询当前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代号对应的流量L和开度P的对照关系,从而完成高温制冷状态下X1组内室内机冷媒循环量的调整,从而避免室外机发生保护性停机,保证部分室内机的正常运行。
较佳的,“将其添加至地址组X”还包括:
判断当前室内机的开机运行时间和/或设定变化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是,则将其添加至地址组X;否,则等当前室内机的开机运行时间和/或设定变化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将其添加至地址组X。
室内机开机运行或调整设定时,短时间内运行参数不稳定,容易导致误判,因此,等室内机开机运行或调整设定第一预设时间后,再进行筛选,可以避免出现误判,从而实现室内机的准确调控,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在部分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取值在25-35分钟,优选的,第一预设时间为30分钟。应当理解,当室内机的风档和/或设定温度等调整后,该室内机退出调控模式,调整完成后重新判断是否进入调控模式。
在本实施例,所述多联机回油期间,膨胀阀按照回油控制,回油结束后,膨胀阀恢复回油前的阀步。
应当理解,多联机回油期间的膨胀阀开度控制方法不属于本发明改进的内容,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加以限定和赘述。通过上述步骤,使得所述调控模式不会影响多联机的回油,从而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回油结束后恢复之前的阀步也可以保证调控模式的正常运行,避免室内机出现保护性停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需要查表和/或对照图确定的参数,其对应的表格及对照图都预先存储在多联机的控制系统中,通过相关参数的查询获取。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装置,所述多联机制冷控制装置用于实现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
所述多联机制冷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至少用于检测室外机的室外环境温度和每个室内机的室内环境温度;
计算模块,至少用于计算多联机的系统负荷;
判断模块,至少用于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之间大小的判断,以及多联机的系统负荷与第一预设值A之间大小的判断。
通过上述模块之间的协作,实现了多联机高温制冷时的冷媒控制,避免了出现多联机系统负荷超出极限的情况发生,当系统负荷处于极限状态时,降低部分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保证另一部分室内机的冷媒需求,从而实现了在高温制冷时,当室内机的冷媒需求超出系统供应能力的情况下,保证一部分室内机的正常运行,且另一部分室内机可以起到一定的制冷作用,避免了多联机超出极限负荷而保护性停机的现象,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联机,所述多联机包括实施例2所述的多联机制冷控制装置。
对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多联机而言,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
所述多联机与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包括至少一个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室外机与每个室内机与之间均设置有膨胀阀,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开启多联机,进入制冷运行模式;
实时获取当前室外环境温度;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计算并判断多联机的系统负荷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A,是,则进入调控模式;
所述调控模式包括:根据预设策略筛选并降低部分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A是多联机满足室内机需求的极限负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模式还包括:
将位于建筑进出口位置的室内机添加至地址组C;
将C组室内机的设定温度Tsci调整为修正设定温度Tcit;
Tcit=max(B,Tsci);
其中,B为预设的最佳制冷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的系统负荷计算方式包括: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内外机高度差、等效管道长度计算室外机实际能力QI,计算公式为:QI=Q×K1×K2;
根据室内进风温度、风档,计算单一室内机能力需求Qn,Qn=Qen×K3;
计算全部室内机的能力需求总和Qz,Qz=Q1+Q2……+Qn;
计算系统负荷Qz/QI;
其中,Q为室外机的额定能力,Qe为室内机额定能力,K1为变工况能力修正系数,K2为高度差及等效管道长度修正系数,K3为室内机能力修正系数,n为室内机的编号,K1、K2、K3通过查表和/或查对照图获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筛选并降低部分内机冷媒循环量”包括:
统计当前处于开机状态的室内机,并将其添加至地址组X;
计算X组内室内机所处空间的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
将组内的每个室内机所处空间的室内环境温度Tin与Tiax比较,判断Tin>Tiax,是,则将其添加至X1组,否,则将其添加至X2组;
降低X1组内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降低X1组内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包括:
计算X组内各个室内机在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下的修正能力Qan,
Qan=Qen×K3a;
计算X2组内各个室内机冷媒流量L2n与其修正能力Qan的比值γ,
γ=L2n/Qan;
计算X2组内各个室内机γ值的平均值γa;
将γa赋予X1组内的各个室内机,计算X1组内各个室内机所需的冷媒循环量L1n,L1n=γa×Qan;
根据X1组内各个室内机所需的冷媒循环量L1n调节各自膨胀阀的开度P1n;
其中,K3a为平均室内环境温度Tiax对应的室内机能力修正系数,查表或查对照图获取;1n为X1组内的室内机,2n为X2组内的室内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其添加至地址组X”还包括:
判断当前室内机的开机运行时间和/或设定变化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是,则将其添加至地址组X;否,则等当前室内机的开机运行时间和/或设定变化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将其添加至地址组X。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回油期间,膨胀阀按照回油控制,回油结束后,膨胀阀恢复回油前的阀步。
8.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至少用于检测室外机的室外环境温度和每个室内机的室内环境温度;
计算模块,至少用于计算多联机的系统负荷;
判断模块,至少用于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之间大小的判断,以及多联机的系统负荷与第一预设值A之间大小的判断。
9.一种多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
CN202211108866.5A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325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8866.5A CN115325684B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8866.5A CN115325684B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5684A true CN115325684A (zh) 2022-11-11
CN115325684B CN115325684B (zh) 2023-04-14

Family

ID=8393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8866.5A Active CN115325684B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2568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0322A (ja) * 2000-03-27 2001-10-02 Seiko Instruments Inc 熱負荷情報を用いたモード切換型冷凍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20180017271A1 (en) * 2015-03-31 2018-01-18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Multi-online system
CN107655180A (zh) * 2017-11-15 2018-02-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和多联机式空调器系统
CN110749039A (zh) * 2019-10-17 2020-0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多联机系统
CN111076352A (zh) * 2019-12-30 2020-04-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WO2021233343A1 (zh) * 2020-08-28 2021-11-2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0322A (ja) * 2000-03-27 2001-10-02 Seiko Instruments Inc 熱負荷情報を用いたモード切換型冷凍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20180017271A1 (en) * 2015-03-31 2018-01-18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Multi-online system
CN107655180A (zh) * 2017-11-15 2018-02-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和多联机式空调器系统
CN110749039A (zh) * 2019-10-17 2020-0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多联机系统
CN111076352A (zh) * 2019-12-30 2020-04-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WO2021233343A1 (zh) * 2020-08-28 2021-11-2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5684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7141B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9114729A (zh)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3007872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10186227B (zh) 空调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
US5966947A (en) Method of returning refrigerator oil of air conditioner
CN110567048B (zh) 多联机制热运行中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137678B (zh) 一种地暖多联机系统及其变频控制方法
CN107477798B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冷媒的方法和装置、空调
CN105485865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1059727A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频率控制方法
CN114353276B (zh) 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531862B (zh) 变频氟泵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06895623A (zh) 空调器及其排气温度控制方法
CN115307280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CN113587384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3865059A (zh) 多联机空调器制热运行控制方法
CN115325684B (zh) 一种多联机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49461A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膨胀阀开度的控制方法
CN113483447B (zh) 一种多联变频空调器压缩机频率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2902486A (zh) 恒温恒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80370B (zh) 一种空调器及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12728655B (zh) 室外机电控温升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797520B (zh) 一种空调及ahu机组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10762784B (zh) 一种空调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80259207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