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4182A - 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24182A
CN115324182A CN202211125691.9A CN202211125691A CN115324182A CN 115324182 A CN115324182 A CN 115324182A CN 202211125691 A CN202211125691 A CN 202211125691A CN 115324182 A CN115324182 A CN 115324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body
sewage
pipe
drainage pipe
rain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56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豹
朱红
沈佳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gyo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gyo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gyo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gyo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256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241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24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418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2Arrangement of sewer pipe-lines or pipe-line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4Devices for separating liquid or solid substances from sewage, e.g. sand or sludge traps, rakes or g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雨污分流管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井体,设置在地面内且形状为矩形,所述井体水平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水管和雨水排水管,所述井体水平向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污水排水管;电动闸门,数量为两个且安装在井体的内壁上,用于分别控制雨水排水管与污水排水管的通断;雨量计,固设在井体上端且与电动闸门电性连接,用于观测降雨量;过度台,固设在井体内底部一侧拐角处且顶部构造有一端与进水管相接的斜面。本发明设置电动阀门则可以控制雨水排水管的开合,并通过电动阀门的控制对管网进行清理疏通,以实现对管网进行维修保护的目的,避免污水的倒灌确保分流管网对雨水和污水的分流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污分流管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雨污分流就是将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并将污水排入到污水处理厂中进行处理,而雨水则因污染较小,可直接排放到河流当中,减小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雨污分流管网中设立着各类配套设施,如检查井、截留井、污水井、雨水进水口、排污管道等。
其中截流井用在雨污合流系统中,目的是为了将雨污水分离,旱季时因管中只有污水,截流井可以将污水截住,避免其流入河流中,而雨季时将部分雨水与污水截住并流入污水管中,其余雨水溢流通过井中进入到河流中,但是现有的截留井存在以下问题:
1、截留井中不具备垃圾拦截的功能,在对污水管道进行污水输送时,很容易残留大量的杂物与垃圾停留在井内,而后续雨天时,这些垃圾很可能会随同雨水一同流入到河流中,对河流造成污染;
2、现有的截留井一般只能对污水排水管进行封堵,以便于雨水能够溢流到河流当中,但是却不能对雨水排水管进行封堵,在污水量较大时,还是可能会有一部分污水进入到雨水排水管中,并且当暴雨天时河水上涨,可能会发生河水倒灌的现象,很容易使污水倒流,影响城市排水系统;
因此本发明提出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雨污分流管网,包括:
井体,设置在地面内且形状为矩形,所述井体水平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水管和雨水排水管,所述井体水平向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污水排水管;
电动闸门,数量为两个且安装在井体的内壁上,用于分别控制雨水排水管与污水排水管的通断;
雨量计,固设在井体上端且与电动闸门电性连接,用于观测降雨量;
过度台,固设在井体内底部一侧拐角处且顶部构造有一端与进水管相接的斜面,所述斜面倾斜向下朝向井体的内底部设置;
承接台,固设在井体内底部的另一侧拐角处且顶部构造有与雨水排水管相接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倾斜向下朝向雨水排水管设置;
阻隔网,竖直安装在井体内且用于分隔进水管与雨水排水管,所述阻隔网设立在污水排水管与雨水排水管之间;
井盖,包括铰接在井体顶部且位于阻隔网一侧的封盖以及插设安装在井体顶部且位于阻隔网另一侧的漏水盖。
进一步地,所述井体内底部安装有朝向污水排水管设置的螺旋叶,所述井体内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旋叶转动的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井体顶部构造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井体上端固定连接有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的太阳能板。
进一步地,所述承接台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翻转片,所述翻转片靠近承接台顶端拐角处设置,所述转轴两端与承接台之间连接有扭簧,所述承接台内部安装有位于翻转片与承接台顶部拐角之间的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网包括固设在井体内的U型槽框,所述U型槽框设置在雨水排水管与污水排水管之间且与进水管相对设置,所述U型槽框内竖直插设有网框,所述网框顶部构造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井体内构造有位于雨水排水管与污水排水管周侧的凹槽,所述电动闸门包括固设在凹槽内且分别与雨水排水管和污水排水管相连通的框架,所述框架内滑动插设有闸板,所述闸板与框架内顶部之间连接有液压推杆。
进一步地,所述漏水盖设置在承接台的上方且底部构造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一端连接在漏水盖远离雨水排水管的一端且倾斜向下设置。
雨污分流管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需要在地面上通过挖掘机挖设一个坑洞,通过砖石在坑洞内将井体堆砌成型,在堆砌井体时需要预留两个相对的通孔,和一个水平位置低于通孔的安装孔,将进水管和雨水排水管分别穿插在两个通孔内,将污水排水管插入到安装孔内,通过水泥对井体进行连接加固;
S2:井体凝固定型后,将电动闸门固设在井体内的两个凹槽中,并将其中的框架分别与污水排水管和雨水排水管相连通,将雨量计安装在井体的上端且开口朝向空中,并将其与电动闸门中的液压推杆电性连接;
S3:在井体内底部的拐角处通过转块垒砌分别位于进水管和雨水排水管下方的过度台以及承接台,在垒砌过后需要通过水泥将过度台的顶部砌出斜面并将承接台的顶部砌出导流面,将U型槽框通过螺栓竖直固定在与承接台一端相贴合的位置,其位于污水排水管与雨水排水管之间,将网框插设在U型槽框内;
S4:在承接台上开设连接槽,并将传感器封闭在其中,在承接台上表面安装两个相对的连接座,将翻转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连接座上,并通过扭簧与连接座相连接,翻转片朝向承接台顶端拐角处的一面翻转后覆盖在传感器的上方;
S5:将蓄电池放置在安装槽中,并将安装槽通过盖板封闭,将太阳能板倾斜安装在井体的上端并朝向上空设置,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电性连通,蓄电池通过导线与雨量计、两个电动闸门、驱动电机以及传感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井体四个侧壁的设立采用预制构件的形式,通过吊机放置在地面的坑洞中,预制构件的成型采用混凝土模板浇筑,井体内部的凹槽、通孔、安装孔均预设在预制构件中。
进一步地,将进水管、雨水排水管安装在通孔内并将污水排水管安装在安装孔内时,通过泡沫胶将其连接处进行密封,并通过混凝土对凝固后的泡沫胶外部涂抹覆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在井体内设置过度台可以对污水进行引导,使其倾斜朝向井体内底部加速流动,进而可以使污水中携带的垃圾杂物能够快速进入到污水排水管中,避免掉落在死角发生堆积存留,而设置承接台,可以使雨水溢流到其对顶端并越过承接台进入到雨水排水管中,减少垃圾的进入,而设置阻隔网,可以进一步将垃圾进行隔挡,避免井体内底部的垃圾随雨水进入到河流中,保障河流的环境。
2、本发明通过分别在污水排水管和雨水排水管上设置电动阀门,在污水排水管上的电动闸门和承接台的设置可以实现日常的雨污分流作用,而雨水排水管上的电动阀门则可以在污水量较大时进行关闭,避免污水进入河流,而雨量较大时,避免河流水位上涨发生倒灌的情况,从而影响城市排水系统,增加安全性。
3、本发明在承接台上设置导流面,可以使井体通过漏水盖在雨天时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将雨水直接导流到雨水排水管中,避免井体上方被雨水覆盖而影响内部设备的使用,增加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立体结构半剖图;
图3是本发明局部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平面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井体;101、螺旋叶;102、驱动电机;103、安装槽;104、蓄电池;105、太阳能板;106、凹槽;2、进水管;3、雨水排水管;4、污水排水管;5、电动闸门;501、框架;502、闸板;503、液压推杆;6、雨量计;7、过度台;701、斜面;8、承接台;801、导流面;802、转轴;803、翻转片;804、扭簧;805、传感器;9、阻隔网;901、U型槽框;902、网框;903、把手;10、井盖;11、封盖;12、漏水盖;1201、倾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雨污分流管网,包括:井体1,设置在地面内且形状为矩形,井体1水平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水管2和雨水排水管3,井体1水平向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污水排水管4,进水管2、雨水排水管3以及污水排水管4分设置在井体1的其中三个内壁上,其中进水管2与雨水排水管3位于相对侧且处于同一平面内,污水排水管4则设置在另一个内壁上且位于进水管2与雨水排水管3的下方位置;电动闸门5,数量为两个且安装在井体1的内壁上,用于分别控制雨水排水管3与污水排水管4的通断;雨量计6,固设在井体1上端且与电动闸门5电性连接,用于观测降雨量,雨量计6采用现有的双翻斗式不锈钢雨量传感器485型,其开口端向上设置朝向天空,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并测量雨水的降雨量,以便于对电动闸门5传输信号,以此来控制雨水分流操作;过度台7,固设在井体1内底部一侧拐角处且顶部构造有一端与进水管2相接的斜面701,斜面701倾斜向下朝向井体1的内底部设置,过度台7呈倾斜状,可以使污水顺着斜面701不间断流入到井体1的内底部,并进入到污水排水管4当中,可以有效的避免进水管2与井体1内底部产生落差,从而形成死角堆积杂物,方便污水中的垃圾与杂物顺着水流直接流入到污水排水管4当中,防止堆积堵塞,增加安全性;承接台8,固设在井体1内底部的另一侧拐角处且顶部构造有与雨水排水管3相接的导流面801,导流面801倾斜向下朝向雨水排水管3设置,承接台8用于将小流量污水阻隔在下方,避免污水进入到雨水排水管3中对河流造成污染,在雨水天气中,污水排水管4通过电动闸门5关闭,大量的雨水会存积在井体1内部,不断上升的液面与通过承接台8溢流到雨水排水管3中,不影响雨水的流入;阻隔网9,竖直安装在井体1内且用于分隔进水管2与雨水排水管3,阻隔网9用于将污水中的垃圾进行阻隔,避免在雨天时,井体1内的垃圾没有完全被污水排水管4完全排出,而导致随雨水进入到雨水排水管3中,避免对河流造成污染,进一步增加装置的安全性,阻隔网9设立在污水排水管4与雨水排水管3之间,不影响进水管2与污水排水管4之间的正常流通,可以使垃圾正常流入到污水排水管4当中;井盖10,包括铰接在井体1顶部且位于阻隔网9一侧的封盖11以及插设安装在井体1顶部且位于阻隔网9另一侧的漏水盖12,封盖11用于密封井体1,避免外界杂物掉落在井体1内部,而漏水盖12则用于将井体1上方的雨水漏入到承接台8上,并通过承接台8上的导流面801使下落的雨水能够直接进入到雨水排水管3中,加快对雨水的排放,并且可以避免井体1上方雨水堆积,影响设备运行,装置整体运行时,日常污水的排放会从进水管2进入到井体1内,并直接流入到污水排水管4当中,通过承接台8的阻隔可以避免此时的污水进入雨水排水管3当中,当雨水天气时,首先雨量计6会对雨水量进行测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测量,井体1内的污水将被雨水所冲刷掉,此时雨量计6会对电动闸门5发出信号,将污水排水管4的电动闸门5关闭,从而使大量雨水存积在井体1内,然后逐步蔓延至承接台8上,此时阻隔网9可以将其中没有排入到污水排水管4当中的垃圾所拦截,而雨水则顺利进入到雨水排水管3当中朝向河流排放,而当河流的水位逐步上涨至回流状态,电动闸门5可以将雨水排水管3进行关闭,并打开污水排水管4的电动闸门5,避免雨水倒灌导致城市排水产生影响,增加安全性,本装置在雨污分流管网中不仅能起到雨污引导作用,还能够避免垃圾进入到河流中,形成零排效果,提高环保成效,同时能够避免河水倒灌,保障城市排水系统的通畅运行。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井体1内底部安装有朝向污水排水管4设置的螺旋叶101,井体1内底部构造有弧形块,用于半包裹螺旋叶101,使螺旋叶101能够更好的接触垃圾杂物,螺旋叶101的长度方向与污水排水管4的长度方向一致,井体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旋叶101转动的驱动电机102,驱动电机102设置在井体1内壁之中,与污水之间存在防水板进行阻隔,避免电机接触污水,在污水排水管4被电动闸门5关闭之前,驱动电机102会驱动螺旋叶101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井体1内沉积的垃圾快速排向污水排水管4,避免过多的垃圾沉积而影响雨水的排放,并且螺旋叶101还可以起到清理污水排水管4管口堵塞的问题,提高实用性。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井体1顶部构造有安装槽103,安装槽103内设置有蓄电池104,井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蓄电池104电性连接的太阳能板105,设置太阳能板105可以在晴朗天气中持续对太阳能进行转换,以便于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104当中,方便在雨天到来时为装置内部的电器元件提供电能,增加装置的节能效果,节约资源。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承接台8上通过转轴802转动安装有翻转片803,承接台8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座,转轴802转动安装在两个连接座之间,翻转片803靠近承接台8顶端拐角处设置,转轴802两端与承接台8之间连接有扭簧804,扭簧804用于使翻转片803常态下始终保持竖直的状态,承接台8内部安装有位于翻转片803与承接台8顶部拐角之间的传感器805,传感器805采用现有接近式传感器,在日常状态下,雨水溢流到雨水排水管3当中只会带动翻转片803产生朝向雨水排水管3方向的翻转,而当河水倒灌时,河水就会带动翻转片803产生朝向另一侧的翻转,此时翻转片803会朝向传感器805不断接近,传感器805会产生反应并将信号传递给电动闸门5将雨水排水管3进行封闭,避免河水倒灌影响城市排水系统。
如图2-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阻隔网9包括固设在井体1内的U型槽框901,U型槽框901设置在雨水排水管3与污水排水管4之间且与进水管2相对设置,U型槽框901内竖直插设有网框902,网框902顶部构造有把手903,将网框902通过U型槽框901设置为可拆卸安装,在维修人员对井体1内部进行维修时可拆除网框902,增大活动空间,提高便捷性,并且可拆卸安装可以方便对网框902进行清理,防止其上卡住的垃圾使网框902产生堵塞。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井体1内构造有位于雨水排水管3与污水排水管4周侧的凹槽106,电动闸门5包括固设在凹槽106内且分别与雨水排水管3和污水排水管4相连通的框架501,框架501内滑动插设有闸板502,闸板502与框架501内顶部之间连接有液压推杆503,凹槽106的设置可以使电动闸门5整体内嵌到其中,并且可以使框架501能够更好的与雨水排水管3和污水排水管4进行紧密连通,液压推杆503提升能力更强,更有利于对闸板502进行提升,并且液压推杆503相较于电动推杆来说更不容易损坏,可以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漏水盖12设置在承接台8的上方且底部构造有倾斜板1201,倾斜板1201一端连接在漏水盖12远离雨水排水管3的一端且倾斜向下设置,设置倾斜板1201可以将上方流入井体1内的雨水进行导流,使雨水避免砸落到翻转片803的另一侧,保障雨水始终朝向雨水排水管3内流动,避免使翻转片803产生错位信息,增加安全性。
雨污分流管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需要在地面上通过挖掘机挖设一个坑洞,通过砖石在坑洞内将井体1堆砌成型,在堆砌井体1时需要预留两个相对的通孔,和一个水平位置低于通孔的安装孔,将进水管2和雨水排水管3分别穿插在两个通孔内,将污水排水管4插入到安装孔内,通过水泥对井体1进行连接加固;
S2:井体1凝固定型后,将电动闸门5固设在井体1内的两个凹槽106中,并将其中的框架501分别与污水排水管4和雨水排水管3相连通,将雨量计6安装在井体1的上端且开口朝向空中,并将其与电动闸门5中的液压推杆503电性连接;
S3:在井体1内底部的拐角处通过砖块垒砌分别位于进水管2和雨水排水管3下方的过度台7以及承接台8,在垒砌过后需要通过水泥将过度台7的顶部砌出斜面701并将承接台8的顶部砌出导流面801,将U型槽框901通过螺栓竖直固定在与承接台8一端相贴合的位置,其位于污水排水管4与雨水排水管3之间,将网框902插设在U型槽框901内;
S4:在承接台8上开设连接槽,并将传感器805封闭在其中,在承接台8上表面安装两个相对的连接座,将翻转片803通过转轴802转动安装在连接座上,并通过扭簧804与连接座相连接,翻转片803朝向承接台8顶端拐角处的一面翻转后覆盖在传感器805的上方;
S5:将蓄电池104放置在安装槽103中,并将安装槽103通过盖板封闭,将太阳能板105倾斜安装在井体1的上端并朝向上空设置,太阳能板105与蓄电池104电性连通,蓄电池104通过导线与雨量计6、两个电动闸门5、驱动电机102以及传感器805电性连接。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井体1四个侧壁的设立采用预制构件的形式,通过吊机放置在地面的坑洞中,预制构件的成型采用混凝土模板浇筑,井体1内部的凹槽106、通孔、安装孔均预设在预制构件中,通过设置预制构件,可以节省施工流程和施工时间,只需要将四个侧壁的预制构件相互拼接,然后通过水泥进行连接即可,无需长时间的通过转块堆砌,提高施工效率,并且凹槽106、通孔以及安装孔均构造在预制构件上,无需后期修整直接使用,更加便捷。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进水管2、雨水排水管3安装在通孔内并将污水排水管4安装在安装孔内时,通过泡沫胶将其连接处进行密封,并通过混凝土对凝固后的泡沫胶外部涂抹覆盖,泡沫胶可以有效的起到结构支撑效果,然后通过水泥对泡沫胶外侧进行覆盖,可以有效的对空隙进行密封,避免漏水,增加密封性,提高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雨污分流管网,其特征在于,包括:
井体(1),设置在地面内且形状为矩形,所述井体(1)水平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水管(2)和雨水排水管(3),所述井体(1)水平向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污水排水管(4);
电动闸门(5),数量为两个且安装在井体(1)的内壁上,用于分别控制雨水排水管(3)与污水排水管(4)的通断;
雨量计(6),固设在井体(1)上端且与电动闸门(5)电性连接,用于观测降雨量;
过度台(7),固设在井体(1)内底部一侧拐角处且顶部构造有一端与进水管(2)相接的斜面(701),所述斜面(701)倾斜向下朝向井体(1)的内底部设置;
承接台(8),固设在井体(1)内底部的另一侧拐角处且顶部构造有与雨水排水管(3)相接的导流面(801),所述导流面(801)倾斜向下朝向雨水排水管(3)设置;
阻隔网(9),竖直安装在井体(1)内且用于分隔进水管(2)与雨水排水管(3),所述阻隔网(9)设立在污水排水管(4)与雨水排水管(3)之间;
井盖(10),包括铰接在井体(1)顶部且位于阻隔网(9)一侧的封盖(11)以及插设安装在井体(1)顶部且位于阻隔网(9)另一侧的漏水盖(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内底部安装有朝向污水排水管(4)设置的螺旋叶(101),所述井体(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旋叶(101)转动的驱动电机(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顶部构造有安装槽(103),所述安装槽(103)内设置有蓄电池(104),所述井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蓄电池(104)电性连接的太阳能板(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台(8)上通过转轴(802)转动安装有翻转片(803),所述翻转片(803)靠近承接台(8)顶端拐角处设置,所述转轴(802)两端与承接台(8)之间连接有扭簧(804),所述承接台(8)内部安装有位于翻转片(803)与承接台(8)顶部拐角之间的传感器(8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网(9)包括固设在井体(1)内的U型槽框(901),所述U型槽框(901)设置在雨水排水管(3)与污水排水管(4)之间且与进水管(2)相对设置,所述U型槽框(901)内竖直插设有网框(902),所述网框(902)顶部构造有把手(9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内构造有位于雨水排水管(3)与污水排水管(4)周侧的凹槽(106),所述电动闸门(5)包括固设在凹槽(106)内且分别与雨水排水管(3)和污水排水管(4)相连通的框架(501),所述框架(501)内滑动插设有闸板(502),所述闸板(502)与框架(501)内顶部之间连接有液压推杆(5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盖(12)设置在承接台(8)的上方且底部构造有倾斜板(1201),所述倾斜板(1201)一端连接在漏水盖(12)远离雨水排水管(3)的一端且倾斜向下设置。
8.雨污分流管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需要在地面上通过挖掘机挖设一个坑洞,通过砖石在坑洞内将井体(1)堆砌成型,在堆砌井体(1)时需要预留两个相对的通孔,和一个水平位置低于通孔的安装孔,将进水管(2)和雨水排水管(3)分别穿插在两个通孔内,将污水排水管(4)插入到安装孔内,通过水泥对井体(1)进行连接加固;
S2:井体(1)凝固定型后,将电动闸门(5)固设在井体(1)内的两个凹槽(106)中,并将其中的框架(501)分别与污水排水管(4)和雨水排水管(3)相连通,将雨量计(6)安装在井体(1)的上端且开口朝向空中,并将其与电动闸门(5)中的液压推杆(503)电性连接;
S3:在井体(1)内底部的拐角处通过砖块垒砌分别位于进水管(2)和雨水排水管(3)下方的过度台(7)以及承接台(8),在垒砌过后需要通过水泥将过度台(7)的顶部砌出斜面(701)并将承接台(8)的顶部砌出导流面(801),将U型槽框(901)通过螺栓竖直固定在与承接台(8)一端相贴合的位置,其位于污水排水管(4)与雨水排水管(3)之间,将网框(902)插设在U型槽框(901)内;
S4:在承接台(8)上开设连接槽,并将传感器(805)封闭在其中,在承接台(8)上表面安装两个相对的连接座,将翻转片(803)通过转轴(802)转动安装在连接座上,并通过扭簧(804)与连接座相连接,翻转片(803)朝向承接台(8)顶端拐角处的一面翻转后覆盖在传感器(805)的上方;
S5:将蓄电池(104)放置在安装槽(103)中,并将安装槽(103)通过盖板封闭,将太阳能板(105)倾斜安装在井体(1)的上端并朝向上空设置,太阳能板(105)与蓄电池(104)电性连通,蓄电池(104)通过导线与雨量计(6)、两个电动闸门(5)、驱动电机(102)以及传感器(805)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污分流管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井体(1)四个侧壁的设立采用预制构件的形式,通过吊机放置在地面的坑洞中,预制构件的成型采用混凝土模板浇筑,井体(1)内部的凹槽(106)、通孔、安装孔均预设在预制构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污分流管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进水管(2)、雨水排水管(3)安装在通孔内并将污水排水管(4)安装在安装孔内时,通过泡沫胶将其连接处进行密封,并通过混凝土对凝固后的泡沫胶外部涂抹覆盖。
CN202211125691.9A 2022-09-15 2022-09-15 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施工方法 Withdrawn CN1153241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5691.9A CN115324182A (zh) 2022-09-15 2022-09-15 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5691.9A CN115324182A (zh) 2022-09-15 2022-09-15 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4182A true CN115324182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29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5691.9A Withdrawn CN115324182A (zh) 2022-09-15 2022-09-15 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241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95907U (zh) 道路式一体化智能截污井
CN112012306A (zh) 居民小区的污水截流井及其使用方法
CN216475468U (zh) 一种截污干管防倒灌分流井
CN210068238U (zh) 不易堵塞的隧道排水沟
CN211340277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115324182A (zh) 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施工方法
CN216379874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07829142U (zh) 一种截污防洪阀
CN215482414U (zh) 混流管涵截流槽防淤积装置
JP3044509U (ja) 水路のごみ類流入防止用スクリーン
CN212336238U (zh) 居民小区的污水截流井
CN112854403B (zh) 一种防积水市政排水路面
CN107675790A (zh) 一种截污防洪阀
CN212772757U (zh) 智能真空清洗系统
CN109518787B (zh) 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
CN106988400A (zh) 一种挡潮、防堵、检修便捷、可冲砂清淤的干沟式截流系统及方法
CN208009601U (zh) 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检查井
CN220978289U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流井
CN209817046U (zh) 一种用于城市污水管网的格栅式检查井
CN217299248U (zh) 一种雨水分流收集系统
CN218479207U (zh) 地下室外墙结构
CN220364952U (zh) 一种水闸施工用闸门框固定机构
JP3726025B2 (ja) 暗渠用ゲ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217580495U (zh) 一种截污系统
JP7283353B2 (j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