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2673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2673A
CN115312673A CN202210910732.9A CN202210910732A CN115312673A CN 115312673 A CN115312673 A CN 115312673A CN 202210910732 A CN202210910732 A CN 202210910732A CN 115312673 A CN115312673 A CN 115312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
light
refractive index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07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维
王彦强
高涛
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107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26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2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2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41Sensing with light passing through the fin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功能层、封装层与色阻层。像素功能层内排布有多个子像素,相邻的子像素之间设有第一透光孔。封装层设置在像素功能层的一侧。在沿逐渐接近封装层的方向上,第一透光孔的宽度逐渐增大。封装层包括覆盖子像素并填充在第一透光孔内的第一子封装层与设置在第一子封装层远离像素功能层的一侧的第二子封装层,第二子封装层包括高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第一子封装层的折射率,且至少填充在第一透光孔内。色阻层设置在封装层远离像素功能层的一侧,色阻层包括黑矩阵,黑矩阵的内部或者相邻的黑矩阵之间设置有第二透光孔,第二透光孔覆盖第一透光孔的至少部分区域。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轻便、响应速度快、色域宽、视角广、功耗低、可卷曲等众多优点。并且,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也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屏下应用。
近年来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屏下应用中,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以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但是,指纹识别传感器的精度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全部或部分不足。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像素功能层,所述像素功能层内排布有多个子像素,相邻的所述子像素之间设有第一透光孔;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像素功能层的一侧;在沿逐渐接近所述封装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子封装层与第二子封装层,所述第一子封装层覆盖所述子像素并填充在所述第一透光孔内,所述第二子封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封装层远离所述像素功能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子封装层包括高折射率层,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一子封装层的折射率,所述高折射率层至少填充在所述第一透光孔内;
色阻层,所述色阻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像素功能层的一侧,所述色阻层包括色阻与黑矩阵,所述色阻覆盖所述子像素的发光区域,所述黑矩阵的内部或者相邻的所述黑矩阵之间设置有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覆盖所述第一透光孔的至少部分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还包括第三子封装层,所述第三子封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封装层远离所述第一子封装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子封装层与第三子封装层的材质均为无机材质,所述所述第二子封装层的至少部分材质为有机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封装层仅包括所述高折射率层,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质为有机材质,所述高折射率层覆盖所述子像素并填满所述第一透光孔,所述高折射率层远离所述第一子封装层的表面为平坦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封装层还包括有机材料层,所述高折射率层填满所述第一透光孔,所述有机材料层设置在所述高折射率层远离所述第一子封装层的一侧并覆盖所述子像素,所述有机材料层远离所述第一子封装层的表面为平坦面,且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有机材料层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折射率层远离所述第一子封装层的表面为外凸的弧形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功能层包括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内开设有像素开口;
所述子像素包括有机发光材料层,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填充在所述像素开口内;
所述高折射率层的至少部分填充在所述所述像素开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在所述像素开口内的高折射率层与填充在所述第一透光孔的高折射率层存在间隔,材质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在所述像素开口内的高折射率层邻近所述第三子封装层的表面为外凸的弧形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料的折射率高于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功能层包括发光层与驱动电路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所述发光层包括像素限定层和有机发光材料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内开设有像素开口,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填充在所述像素开口内;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栅极氧化层、有源层与层间介质层,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设置有平坦化层;
所述第一透光孔穿透所述像素限定层、所述平坦化层和所述层间介质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和指纹识别传感器,所述衬底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像素功能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正面,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衬底的背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显示面板。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设置在逐渐接近所述封装层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加的第一透光孔、对应第一透光孔设置的第二透光孔以及折射率高于第一子封装层的折射率的第二子封装层,可以将在手指处反射下来的光汇聚起来,并由传感器接收,即相当于提升了手指处的反射光的出光率,从而,可以提升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的光强,以提高传感器接收到的指纹纹路的清晰度,进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精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10,包括:指纹识别区100与显示区200。指纹识别区100与显示区200相邻,且显示区200包围指纹识别区100。其中,显示区200用于显示图像,指纹识别区100在用于显示图像的同时,还可以用于执行指纹识别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示出的仅是一种指纹识别区100与显示区200的相对位置,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此,指纹识别区100与显示区200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使指纹识别区100与显示区200执行显示功能,且指纹识别区100可以执行指纹识别功能的相对位置。
图2示出的是指纹识别区100的俯视图,图3示出的是指纹识别区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与图3所示,该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11、像素功能层12、封装层13、第一透光孔14、色阻层15、传感器20与玻璃盖板21。其中,像素功能层12位于衬底11上,像素功能层12内排布有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包括用于发出红色光的子像素12r,用于发出绿色光的子像素12g与用于发出蓝色光的子像素12b。相邻的子像素之间设有第一透光孔14。封装层13位于像素功能层12的一侧。色阻层15位于封装层13远离像素功能层12的一侧。玻璃盖板21位于色阻层15远离封装层13的一侧,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0的结构。传感器20位于衬底11远离像素功能层12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3中的第一透光孔14的引线所引到的位置是第二子封装层132,但可以想到的是,引线所指的就是位于相邻的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透光孔14。并且,在逐渐接近封装层13的第一方向Z上,第一透光孔14的宽度逐渐增大。具体的,图3中示出了第一透光孔14最为靠近衬底11的第一宽度141与第一透光孔14较为远离衬底11的第二宽度142,可以看到,第二宽度142宽于第一宽度141。
封装层13包括第一子封装层131、第二子封装层132与第三子封装层133。其中,第一子封装层131覆盖子像素并填充在第一透光孔14内。第二子封装层132设置在第一子封装层131远离像素功能层12的一侧,包括高折射率层1321,高折射率层1321的折射率高于第一子封装层131的折射率,高折射率层1321至少填充在第一透光孔14内。同时,第一子封装层131与第三子封装层133的材料可以为无机材料,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式形成,第二子封装层132的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并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子封装层132内全部为高折射率层1321,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第二子封装层132内部分为高折射率层1321。
色阻层15包括色阻151、黑矩阵152、第二透光孔153与色阻平坦层154。其中,色阻平坦层154覆盖色阻151、黑矩阵152与第二透光孔153,色阻平坦层154用于填充色阻151、黑矩阵152与第二透光孔153远离衬底11一侧的不平坦部分,以确保色阻层15远离衬底11一侧的平坦度。色阻151包括红色色阻151r、绿色色阻151g与蓝色色阻151b,三种色阻151呈阵列排布。具体的,在第二方向X上,三种色阻151按照红色色阻151r、绿色色阻151g与蓝色色阻151b的顺序依次循环排列。在第三方向Y上,每一种色阻151单独顺序排列。同时,黑矩阵152的内部或者相邻的黑矩阵152之间设置有第二透光孔153,即在第二方向X与第三方向Y上,相邻的色阻151之间设有第二透光孔153。黑矩阵152用于吸收子像素发出的未通过色阻151的光,以避免相邻的子像素发出的光互相串扰,引发色偏等显示问题。色阻151覆盖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并且,不同颜色的色阻151与用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子像素对应设置。具体的,红色色阻151r与用于发出红色光的子像素12r对应设置,绿色色阻151g与用于发出绿色光的子像素12g对应设置,蓝色色阻151b与用于发出蓝色光的子像素12b对应设置。第二透光孔153覆盖第一透光孔14的至少部分区域,即第二透光孔153与第一透光孔14对应设置。而根据各种颜色的色阻151与第二透光孔153整体的排列方式,可以想到子像素与第一透光孔14整体的排列方式。
用于发出红色光的子像素12r包括:发光层121、驱动电路层122与平坦化层123。发光层121位于驱动电路层122与封装层13之间,发光层121与驱动电路层122之间设置有平坦化层123。
发光层121包括:像素限定层1211、有机发光材料层1212、支柱1214、阴极1215与阳极1216。像素限定层1211内开设有像素开口1213,有机发光材料层1212填充在像素开口1213内。同时,用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子像素内的有机发光材料层1212也不同。用于发出红色光的子像素12r内的像素开口1213填充红色有机发光材料层1212r,用于发出绿色光的子像素12g内的像素开口1213填充绿色有机发光材料层1212g,用于发出蓝色光的子像素12b内的像素开口1213填充蓝色有机发光材料层1212b。阴极1215位于像素限定层1211远离衬底11的一侧,在阴极1215与像素限定层1211之间设有支柱1214。阳极1216位于像素限定层1211与平坦化层123之间,并且,有机发光材料层1212在衬底11上的投影位于阳极1216在衬底11上的投影之内。
驱动电路层122包括栅极氧化层1221、有源层1222、层间介质层1223、源漏极层1224、栅极1225、阻隔层1226与缓冲层1227。层间介质层1223位于平坦化层123靠近衬底11的一侧。层间介质层1223与平坦化层123之间设有源漏极层1224。阳极1216的部分穿透平坦化层123与源漏极层1224的源极或者漏极电连接。平坦化层123填充源漏极层1224远离衬底11一侧的表面,以确保阳极1216靠近衬底11一侧的平坦度。层间介质层1223远离平坦化层123的一侧设有两层栅极氧化层1221,两层栅极氧化层1221之间设有栅极1225。阻隔层1226位于两层栅极氧化层1221远离层间介质层1223的一侧,阻隔层1226用于阻隔氧气与水汽进入显示面板10。阻隔层1226与其中一层栅极氧化层1221之间设有有源层1222,有源层1222包括源区(图中未示出)、漏区(图中未示出)与沟道区(图中未示出)。沟道区位于源区与漏区之间,沟道区在衬底11上的投影位于栅极1225在衬底上的投影之内。源漏极层1224的源极通过过孔穿透层间介质层1223与两层栅极氧化层1221与有源层1222的源区电连接,源漏极层1224的漏极通过过孔穿透层间介质层1223与两层栅极氧化层1221与有源层1222的漏区电连接。缓冲层1227位于阻隔层1226与衬底11之间。
第一透光孔14位于相邻的子像素之间,且穿透像素限定层1211、平坦化层123和层间介质层1223。同时,第一透光孔14的宽度最小处在衬底11上的投影位于显示面板10内的走线在衬底11上的投影之外。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以上是以用于发出红色光的子像素12r为示例进行介绍,但用于发出绿色光的子像素12g与用于发出蓝色光的子像素12b在结构上与用于发出红色光的子像素12r相同,其介绍可以互相参照。
如图3所示的光线51的光路,子像素发出的光线51通过色阻151后传播至手指50处。光线51在手指50处发生反射后,又通过第二透光孔153进入封装层13,并进入第一透光孔14。由于第二子封装层132的折射率高于第一子封装层131的折射率,因此,光线51在第一透光孔14侧壁的第二子封装层132与第一子封装层131的交界处产生全反射,向与第一方向Z相反的一侧继续传播。又由于在与第一方向Z相反的方向上,第一透光孔14的宽度逐渐减小,因此,向下传播的光线51会逐渐汇聚,并以极小的入射角通过位于第一透光孔14底部的第一子封装层131。并最终通过衬底11后到达传感器20。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光线51的光路仅是示例性的,实际光线51在传播至第一透光孔14底部的第一子封装层131时的入射角极小,因此,光线51不会在传播至第一透光孔14底部的第一子封装层131时发生全反射的现象。
根据以上对指纹识别区100的光路的分析,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方向Z上宽度逐渐增加的第一透光孔14、对应第一透光孔14设置的第二透光孔153以及折射率高于第一子封装层131的折射率的第二子封装层132,可以将在手指50处反射下来的光汇聚起来,并由传感器20接收,即相当于提升了手指50处的反射光的出光率,从而,可以提升传感器20接收到的光的光强,以提高传感器20接收到的指纹纹路的清晰度,进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10的指纹识别精度。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指纹识别区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封装层132包括:高折射率层1321与有机材料层1322。高折射率层1321填满第一透光孔14,有机材料层1322设置在高折射率层1321远离第一子封装层131的一侧并覆盖子像素,有机材料层1322远离第一子封装层131的表面为平坦面。
如图4所示的另一种光线51的光路,子像素发出的光线51通过填充在像素开口1213内的高折射率层1321与有机材料层1322的交界处时发生折射,使得出射角度较大的光线51在折射后同样可以传播至色阻151。光线51通过色阻151后传播至手指50处,并在手指50处发生反射。在手指50处发生反射后,光线51又通过第二透光孔153进入封装层13,在有机材料层1322与高折射率层1321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由于高折射率层1321的折射率高于有机材料层1322的折射率,使得以较大角度入射至封装层13的光线51同样可以在发生折射后进入第一透光孔14。又由于第二子封装层132的折射率高于第一子封装层131的折射率,因此,光线51在第一透光孔14侧壁的第二子封装层132与第一子封装层131的交界处产生全反射,向与第一方向Z相反的一侧继续传播。而由于在与第一方向Z相反的方向上,第一透光孔14的宽度逐渐减小,因此,向下传播的光线51会逐渐汇聚,并以极小的入射角通过位于第一透光孔14底部的第一子封装层131。并最终通过衬底11后到达传感器20。
根据以上对指纹识别区100的光路的分析,通过第一方向Z上宽度逐渐增加的第一透光孔14、对应第一透光孔14设置的第二透光孔153以及折射率高于第一子封装层131的折射率的第二子封装层132,可以将在手指50处反射下来的光汇聚起来,并由传感器20接收,即相当于提升了手指50处的反射光的出光率,从而,可以提升传感器20接收到的光的光强,以提高传感器20接收到的指纹纹路的清晰度,进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10的指纹识别精度。并且,通过设置高折射率层1321与有机材料层1322,可以将原本无法通过色阻而需要被黑矩阵吸收的光线51折射后通过色阻,也可以将原本无法进入第一透光孔14的光线51折射后进入第一透光孔14,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传感器20接收到的光的光强,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20接收到的指纹纹路的清晰度,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的指纹识别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高折射率层1321同时填满所述第一透光孔14,并且填充在像素开口1213内,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此,例如,高折射率层1321仅填满所述第一透光孔14,或者,高折射率层1321仅填充在像素开口1213内,均可以进一步提升传感器20接收到的光的光强,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20接收到的指纹纹路的清晰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的指纹识别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高折射率层1321远离第一子封装层131的表面为外凸的弧形面。这样设置,可以缩小从发光层121出射的出射角更大的光线传播至填充在像素开口1213内的高折射率层1321与有机材料层1322的交界处的入射角,可以进一步使原本无法通过色阻而需要被黑矩阵吸收的光线51折射后通过色阻。同理,也可以进一步将原本无法进入第一透光孔14的光线51折射后进入第一透光孔14,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传感器20接收到的光的光强,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20接收到的指纹纹路的清晰度,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的指纹识别精度。
同时,远离第一子封装层131的表面为外凸的弧形面的高折射率层1321可以填满所述第一透光孔14,或者,仅填充在像素开口1213内,也同样可以进一步使原本无法通过色阻而需要被黑矩阵吸收的光线51折射后通过色阻,或者,可以进一步将原本无法进入第一透光孔14的光线51折射后进入第一透光孔14,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传感器20接收到的光的光强,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20接收到的指纹纹路的清晰度,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的指纹识别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在像素开口1213内的高折射率层1321与填充在第一透光孔14的高折射率层1321材质相同。由于材质相同,且所处的高度相同或接近,使得它们可同步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高折射率层1321的材料的折射率高于1.8。由于第一子封装层131与有机材料层1322采用的材料的折射率一般在1.3至1.5之间,高折射率层1321的材料的折射率高于1.8可以确保光线51传播至填充在像素开口1213内的高折射率层1321与有机材料层1322的交界处,有机材料层1322与高折射率层1321的交界处以及第一透光孔14侧壁的第二子封装层132与第一子封装层131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可互为补充。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素功能层,所述像素功能层内排布有多个子像素,相邻的所述子像素之间设有第一透光孔;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像素功能层的一侧;在沿逐渐接近所述封装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子封装层与第二子封装层,所述第一子封装层覆盖所述子像素并填充在所述第一透光孔内,所述第二子封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封装层远离所述像素功能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子封装层包括高折射率层,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一子封装层的折射率,所述高折射率层至少填充在所述第一透光孔内;
色阻层,所述色阻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像素功能层的一侧,所述色阻层包括色阻与黑矩阵,所述色阻覆盖所述子像素的发光区域,所述黑矩阵的内部或者相邻的所述黑矩阵之间设置有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覆盖所述第一透光孔的至少部分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还包括第三子封装层,所述第三子封装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封装层远离所述第一子封装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子封装层与第三子封装层的材质均为无机材质,所述所述第二子封装层的至少部分材质为有机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封装层仅包括所述高折射率层,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质为有机材质,所述高折射率层覆盖所述子像素并填满所述第一透光孔,所述高折射率层远离所述第一子封装层的表面为平坦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封装层还包括有机材料层,所述高折射率层填满所述第一透光孔,所述有机材料层设置在所述高折射率层远离所述第一子封装层的一侧并覆盖所述子像素,所述有机材料层远离所述第一子封装层的表面为平坦面,且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有机材料层的折射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远离所述第一子封装层的表面为外凸的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功能层包括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内开设有像素开口;
所述子像素包括有机发光材料层,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填充在所述像素开口内;
所述高折射率层的至少部分填充在所述所述像素开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填充在所述像素开口内的高折射率层与填充在所述第一透光孔的高折射率层存在间隔,材质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填充在所述像素开口内的高折射率层邻近所述第三子封装层的表面为外凸的弧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料的折射率高于1.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功能层包括发光层与驱动电路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所述发光层包括像素限定层和有机发光材料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内开设有像素开口,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填充在所述像素开口内;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栅极氧化层、有源层与层间介质层,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设置有平坦化层;
所述第一透光孔穿透所述像素限定层、所述平坦化层和所述层间介质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和指纹识别传感器,所述衬底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像素功能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正面,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衬底的背面。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910732.9A 2022-07-29 2022-07-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3126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0732.9A CN115312673A (zh) 2022-07-29 2022-07-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0732.9A CN115312673A (zh) 2022-07-29 2022-07-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2673A true CN115312673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58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0732.9A Pending CN115312673A (zh) 2022-07-29 2022-07-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26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3784A (zh) * 2023-02-28 2023-04-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3784A (zh) * 2023-02-28 2023-04-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6033784B (zh) * 2023-02-28 2024-03-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35599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US1033935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572718B1 (ko) 컬러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220262865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450838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20552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042689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717269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753258B1 (ko) 상면 발광형 디스플레이
CN1102990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205549A1 (zh)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31712B (zh) 显示面板
CN11203849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8648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80035987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WO2023246492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系统
CN11531267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7848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3643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94215B (zh) 透明显示基板及透明显示装置
CN114141837A (zh) 一种oled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CN111146263A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960196B (zh) 指纹识别结构和显示面板
CN11309726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42071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