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2347A - 按键结构和腕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和腕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2347A
CN115312347A CN202211025881.3A CN202211025881A CN115312347A CN 115312347 A CN115312347 A CN 115312347A CN 202211025881 A CN202211025881 A CN 202211025881A CN 115312347 A CN115312347 A CN 115312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state
limiting
key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58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飞雁
白卫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58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23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2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23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64Protective enclosures, baffle plates, or screens for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01H13/18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 H01H13/186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wherein the pushbutton is rectilinearly actuated by a lever pivoting on the housing of the switch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按键结构和腕戴设备,其中腕戴设备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侧的心电图传感器;按键结构包括轴套、导电按键以及导电弹片,轴套穿设于外壳,轴套设有轴孔和第一限位部;导电按键包括活动穿设于轴孔内的杆部和显露于外壳的外侧的帽部,导电按键设有第二限位部;导电弹片设于容腔内,并与心电图传感器电连接;其中,按键结构具有与导电弹片相脱离的第一状态,以及与导电弹片相接触的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下的帽部与外壳之间的间距大于所第一状态下的帽部与外壳之间的间距;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抵接限位,并阻碍帽部靠近外壳移动。本发明提出的按键结构能够提升心电图数据获取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和腕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和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腕戴设备在当下已经得到市场的广泛推崇,智能腕戴设备的用户数量也在稳步增长,为迎合市场发展趋势和用户穿戴需求,腕戴设备中与用户运动健康相关的功能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和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智能腕戴设备配备了心电图检测功能。心电图检测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智能腕戴设备内的心电图传感器同时获取用户右手手指和左手手腕的电位信息(当智能腕戴设备佩戴于用户左腕时),依据用户左手臂和右手臂的电位信息差异来获得用户的心电图数据。
在相关技术中,智能腕戴设备内的心电图传感器一方面通过智能腕戴设备底部的检测电极获取用户左手手臂的电位信息,该心电图传感器另一方面还通过与用户手指接触的金属按键获取用户右手手指的电位信息。因为金属按键外露的部分的体积较小,用户的手指与金属按键接触时非常容易接触到智能腕戴设备的金属外壳,这将导致心电图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导致心电图检测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和腕戴设备,旨在提升腕戴设备获取的心电图数据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按键结构,应用于腕戴设备,所述腕戴设备包括具有容腔的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容腔内的心电图传感器,所述外壳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通孔,所述按键结构包括:
轴套,所述轴套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轴套设有轴孔和第一限位部;
导电按键,所述导电按键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轴孔内的杆部和显露于所述外壳的外侧的帽部,所述导电按键设有第二限位部;以及
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设于所述容腔内,并与所述心电图传感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按键结构具有与所述导电弹片相脱离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导电弹片相接触的第二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帽部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距大于所第一状态下的所述帽部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距;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限位,并阻碍所述帽部靠近所述外壳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轴套、所述杆部以及所述帽部围合形成空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与所述轴套连接的连接段和与所述连接段连接的限位段,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杆部的外周壁,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相对立设置的两个第一导向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限位段与一所述第一导向面抵接限位;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段与另一所述第一导向面抵接限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段包括形变段和止回段;
所述形变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段和所述止回段,所述形变段朝向所述杆部延伸设置,所述止回段朝向背离所述杆部的方向延伸设置;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形变段背向所述止回段的一侧与一所述第一导向面抵接限位;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止回段背向所述形变段的一侧与另一所述第一导向面抵接限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环绕所述轴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与所述连接段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段;
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下,一所述限位段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不同的第一导向面抵接限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按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杆部远离所述帽部的一端的导电帽;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导电帽与所述导电弹片脱离;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导电帽与所述导电弹片接触,并与所述通孔的周缘抵接限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帽的外壁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导电弹片设置的避位口,所述避位口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导向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导电弹片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避位口内;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导电弹片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或所述避位口的周缘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绝缘垫片;
所述通孔的周缘设有与所述通孔和所述容腔连通的限位槽,所述绝缘垫片容纳并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绝缘垫片设有开孔,所述杆部穿过所述开孔;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导电帽与所述绝缘垫片抵接限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杆部的外壁设有环槽,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环槽内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轴孔的内壁滑动抵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腕戴设备,所述腕戴设备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容腔和与所述容腔连通的通孔;
腕带部,所述腕带部与所述外壳连接,并用于实现所述外壳的佩戴固定;上述的按键结构,所述轴套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以及
心电图传感器,所述心电图传感器设于所述容腔内,并用于与所述导电按键配合实现心电图检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腕戴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容腔内的按压传感器和旋转传感器;
所述按压传感器位于所述杆部背向所述帽部的一侧,并用于检测所述导电按键的按压操作;
所述旋转传感器位于所述杆部背向所述导电弹片的一侧,并用于检测所述导电按键的旋转操作。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腕戴设备的外壳上穿设轴套,在轴套内穿设可沿轴套的轴孔移动的导电按键,使导电按键的杆部位于轴孔内,导电按键的帽部位于外壳的外侧,并在轴套上设置第一限位部,在导电按键上设置与第一限位部对应的第二限位部。在不使用腕戴设备的心电图检测功能时,导电按键处于第一状态,导电按键的杆部与腕戴设备内的导电弹片相脱离,导电按键不能通过导电弹片与腕戴设备内的心电图传感器导通;在需要使用腕戴设备的心电图检测功能时,用户可拨动导电按键的帽部,使帽部朝向背离外壳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杆部沿轴孔移动,此时杆部直接或间接与导电弹片接触并导通,导电按键进入第二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下,用户的手指与帽部接触时,腕戴设备内的心电图传感器可以通过导电按键和导电弹片获取用户手指传导过来的生物电信号,并进一步得到相应的心电图检测结果。导电按键在用户的拨动操作下沿轴套的轴孔移动,使导电按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因为第二状态是导电按键在第一状态下朝向背离外壳的方向移动得到,在第二状态下导电按键的帽部与外壳之间的间距要大于第一状态下帽与外壳之间的间距,因此导电按键在第二状态下实现心电图检测功能时,导电按键的帽部与腕戴设备的外壳之间的间距更大,导电按键的帽部与腕戴设备的外壳之间有足够宽的间隔空间,这就能够有效地规避用户将手指放在帽部上检测时接触到腕戴设备的外壳,而导致检测不准确甚至失败的问题。此外,在第二状态时,轴套上的第一限位部还与导电按键上的第二限位部抵接限位,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阻碍帽部朝向靠近外壳的方向移动,这就允许用户在进行心电图检测时其手指可以对帽部施加一定的按压力,让用户的手指得以保持与帽部相贴紧的状态,而不会导致导电按键回缩移动,如此有利于提升腕戴设备进行心电图检测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按键结构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按键结构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图4为图1中第一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导电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导电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外壳 222 帽部
1a 通孔 223 第二限位部
1b 限位槽 2231 第一导向面
2 按键结构 224 导电帽
21 轴套 224a 避位口
21a 轴孔 2241 第二导向面
211 第一限位部 23 导电弹片
2111 连接段 24 绝缘垫片
2112 限位段 24a 开孔
2113 形变段 25 密封圈
2114 止回段 2a 空腔
22 导电按键 3 按压传感器
221 杆部 4 旋转传感器
221a 环槽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的含义相同,均表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且/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按键结构2,结合图1至图3所示,该按键结构2应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腕戴设备,该腕戴设备包括具有容腔的外壳1以及设于容腔内的心电图传感器,外壳1设有与容腔连通的通孔1a;该按键结构2包括轴套21、导电按键22以及导电弹片23,轴套21穿设于通孔1a内,轴套21设有轴孔21a和第一限位部211;导电按键22包括活动穿设于轴孔21a内的杆部221和显露于外壳1的外侧的帽部222,导电按键22设有第二限位部223;导电弹片23设于容腔内,并与心电图传感器电连接;其中,按键结构2具有与导电弹片23相脱离的第一状态,以及与导电弹片23相接触的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下的帽部222与外壳1之间的间距大于所第一状态下的帽部222与外壳1之间的间距;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限位部211与第二限位部223抵接限位,并阻碍帽部222靠近外壳1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本腕戴设备具有心电图检测功能,腕戴设备的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外壳1内侧的心电图传感器电连接的电极,在用户将腕戴设备佩戴于左手手腕时,该电极与用户左手手腕皮肤接触。在进行心电图检测时,用户的右手手指接触导电按键22的帽部222,心电图传感器通过上述的电极以及导电按键22的杆部221、帽部222获取用户左手手臂和右手手指的电位信息,依据该二者电位信息的差异来获得用户的心电图数据。
轴套21穿设于腕戴设备的外壳1的通孔1a内,并可通过螺接、粘接等方式与外壳1密封连接,以避免外界的灰尘或水汽通过轴套21与通孔1a内壁之间的空间进入腕戴设备内。同时轴套21还将导电按键22的帽部222和杆部221与外壳1绝缘隔离,以避免导电按键22与金属外壳1接触而导致通过导电按键22进行心电图检测时检测结果不准确或检测失效的问题。轴套21的一端穿设于通孔1a内,另一端伸出通孔1a且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帽部222与外壳1之间,并将帽部222和外壳1隔开,避免帽部222与外壳1接触。轴套21内开设有轴孔21a,该轴孔21a可沿通孔1a的延伸方向设置,使轴孔21a与通孔1a具有较高的同轴度,以降低绝缘外壳1、轴套21以及导电按键22的加工和组装难度,提升绝缘外壳1、轴套21以及导电按键22的装配效率。轴套21的材质可为聚碳酸酯、聚氯乙烯树脂等绝缘材质。
导电按键22的杆部221穿设于轴套21的轴孔21a内,并可沿轴孔21a移动,比如杆部221与轴孔21a的内壁间隙配合;导电按键22的帽部222位于轴孔21a和外壳1的外侧,帽部222与杆部221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导电按键22可采用两种不同材料通过双色注塑成型工艺制作。示例性地,导电按键22背向轴套21和外壳1设置的外壁,以及与该外壁连接的杆芯的材质为导电材质;而导电按键22面向轴套21和外壳1设置的内壁材质为绝缘材质;导电按键22的外壁和杆芯能够将用户手指上的电信号传递给心电图传感器,同时利用导电按键22的内壁的绝缘特性,能够实现导弹按键与外壳1和轴套21之间的绝缘隔离。
第一限位部211设于轴套21靠近帽部222的一端,第二限位部223设于导电按键22的杆部221或帽部222,并用于与第一限位部211限位配合。作为一示例性地,第一限位部211为设于轴套21上的弹性卡扣,该弹性卡扣具有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或V字形的限位端,第二限位部223为设于导电按键22杆部221的外周壁的V形槽;在上述第一状态时弹性卡扣的限位端与V形槽脱离;在上述第二状态时,弹性卡扣的限位端滑入V形槽内并与V形槽卡接配合;用户通过向外拉动或向内推动导电按键22,使弹性卡扣的限位端与V形槽卡接或脱离,来实现上述按键结构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作为另一示例性地,导电按键22的帽部222设有上述的弹性卡扣,轴套21设有上述的V形槽,同理可以借助弹性卡扣和V形槽的配合,通过向外拉动或向内推动导电按键22,实现按键结构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可理解地,因为在第一状态下导电按键22与导电弹片23相脱离,因此导电按键22与心电图传感器不导通,此时腕戴设备相应地处于非心电图检测状态;在第二状态下导电按键22与导电弹片23接触,导电按键22通过导电弹片23与心电图传感器导通,此时腕戴设备相应地处于心电图检测状态。
导电弹片23可通过软排线与心电图传感器连接,导电弹片23可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于本腕戴设备的电路模块上,比如固定在电路板上。导电弹片23可设置于导电按键22的周侧,比如位于导电按键22的上方或下方。借助于导电弹片23可形变的特性,导电弹片23在导电按键22移动时能够与导电按键22位于容腔内的一端抵紧,如此能够保证在进行心电图检测时,导电按键22能够通过导电弹片23可靠地与心电图传感器相导通。
本实施例通过在腕戴设备的外壳1上穿设轴套21,在轴套21内穿设可沿轴套21的轴孔21a移动的导电按键22,使导电按键22的杆部221位于轴孔21a内,导电按键22的帽部222位于外壳1的外侧,并在轴套21上设置第一限位部211,在导电按键22上设置与第一限位部211对应的第二限位部223。在不使用腕戴设备的心电图检测功能时,导电按键22处于第一状态,导电按键22的杆部221与腕戴设备内的导电弹片23相脱离,导电按键22不能通过导电弹片23与腕戴设备内的心电图传感器导通;在需要使用腕戴设备的心电图检测功能时,用户可拨动导电按键22的帽部222,使帽部222朝向背离外壳1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杆部221沿轴孔21a移动,此时杆部221直接或间接与导电弹片23接触并导通,导电按键22进入第二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下,用户的手指与帽部222接触时,腕戴设备内的心电图传感器可以通过导电按键22和导电弹片23获取用户手指传导过来的生物电信号,并进一步得到相应的心电图检测结果。导电按键22在用户的拨动操作下沿轴套21的轴孔21a移动,使导电按键2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因为第二状态是导电按键22在第一状态下朝向背离外壳1的方向移动得到,在第二状态下导电按键22的帽部222与外壳1之间的间距要大于第一状态下帽与外壳1之间的间距,因此导电按键22在第二状态下实现心电图检测功能时,导电按键22的帽部222与腕戴设备的外壳1之间的间距更大,导电按键22的帽部222与腕戴设备的外壳1之间有足够宽的间隔空间,这就能够有效地规避用户将手指放在帽部222上检测时接触到腕戴设备的外壳1,而导致检测不准确甚至失败的问题。此外,在第二状态时,轴套21上的第一限位部211还与导电按键22上的第二限位部223抵接限位,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23配合阻碍帽部222朝向靠近外壳1的方向移动,这就允许用户在进行心电图检测时其手指可以对帽部222施加一定的按压力,让用户的手指得以保持与帽部222相贴紧的状态,而不会导致导电按键22回缩移动,如此有利于提升腕戴设备进行心电图检测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以及图4所示,上述轴套21、杆部221以及帽部222围合形成空腔2a,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23位于空腔2a内;第一限位部211包括与轴套21连接的连接段2111和与连接段2111连接的限位段2112,第二限位部223设于杆部221的外周壁,第二限位部223具有相对立设置的两个第一导向面2231;在第一状态下,限位段2112与一第一导向面2231抵接限位;在第二状态下,限位段2112与另一第一导向面2231抵接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轴套21面向帽部222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帽部222面向轴套21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形成上述空腔2a;或者,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仅保留一个,而移除另一个,比如仅在轴套21上设置第一凹槽,此时帽部222与第一凹槽的内壁围合形成上述空腔2a;空腔2a位于外壳1的外侧。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23设置在空腔2a内,利用轴套21和帽部222围合形成的空腔2a空间对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23进行隔离保护,能够避免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23损伤或受外界水汽的侵蚀,有利于延长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23的使用寿命。
第一限位部211的连接段2111和限位段211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与轴套21连接。限位段2112与连接段2111可呈夹角设置,比如45度夹角。限位段2112远离连接段2111的一端可为直线延伸设置的直段,也可以为弯折设置的弯折段,此处不做限定。
第二限位部223为设于杆部221的凸起或凹槽,第二限位部223为凸起时,其截面形状可为三角形,第二限位部223外表面上相对立的两个侧面均为斜面,该两个斜面即为上述的第一导向面2231和第二导向面2241;第二限位部223为凹槽时,其可为梯形槽,第二限位部223具有相对立设置的两个倾斜侧壁,该两个倾斜侧壁的壁面即为上述的第一导向面2231和第二导向面2241。其中,第二限位部223为凸起时,结合图1、图2、图5以及图6所示,在第一状态时,限位段2112面向连接段2111的一侧与第二限位部223的一第一导向面2231抵接(如图1所示);在第二状态时,限位段2112背向连接段2111的一侧与第二限位部223的另一第一导向面2231抵接(如图2所示);第二限位部223为凹槽时,在第一状态下,限位段2112面向连接段2111的一侧与第二限位部223上靠近通孔1a的第一导向面2231抵接;在第二状态时,限位段2112背向连接段2111的一侧与第二限位部223上远离通孔1a的第一导向面2231抵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二限位部223上设置第一导向面2231和第二导向面2241,利用第一导向面2231与第二导向面2241对第一限位部211的限位段2112的导向及限位配合,能够提升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23配合的紧密性和可靠性,使本按键结构2稳定可靠地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第一导向面2231和第二导向面2241除上述的斜面之外还可以是弧形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以及图4所示,上述限位段2112包括形变段2113和止回段2114;形变段2113的两端分别连接连接段2111和止回段2114,形变段2113朝向杆部221延伸设置,止回段2114朝向背离杆部221的方向延伸设置;在第一状态下,形变段2113背向止回段2114的一侧与一第一导向面2231抵接限位;在第二状态下,止回段2114背向形变段2113的一侧与另一第一导向面2231抵接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段2111、形变段2113以及止回段2114可为一体成型结构,形变段2113和止回段2114按照上述朝向延伸设置,使形变段2113和止回段2114的延伸方向呈夹角,此时形变段2113和止回段2114配合形成U字形或V字形结构。如此,在第二状态下,止回段2114与第二限位部223上面向通孔1a的第一导向面2231抵接限位,使止回段2114抵持在该第一导向面2231上,给导电按键22的杆部221沿轴孔21a向通腔内回缩移动施加阻力,有效地避免心电图检测时用户的手指碰触到导电按键22的帽部222时,帽部222容易出现位移,用户的手指不能与帽部222贴紧,而导致心电图的检测结果不准确或检测失效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形变段2113的长度大于止回段2114的长度,以使形变部更易于产生弹性形变,止回段2114更不易产生弹性形变;止回段2114与形变段2113内的连接处为折弯结构,其结构刚性同样较强。如此,第一限位部211通过第一形变部的弹性形变能够使导电按键22沿轴孔21a移动时,止回部能够沿第二限位部223的第一导向面2231和第二导向面2241滑动,来实现本按键结构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此外,止回段2114以及止回段2114与形变部的连接处的更强刚性也有利于实现导电按键22在第二状态下的可靠固定,保证用户的手指能够贴紧导电按键22的帽部222来进行心电图检测,从而提升采用本按键结构2的腕戴设备进行心电图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以及图4所示,上述连接段2111环绕轴孔21a设置,第一限位部211包括与连接段2111连接的至少两个限位段211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一限位段2112分别与第二限位部223的不同的第一导向面2231抵接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段2111可为环形结构,轴套21面向帽部222的一端可设置有凹槽,轴孔21a贯穿该凹槽的底壁,连接段2111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于凹槽的底壁,且连接段2111环设于通孔1a的外周,不遮挡通孔1a。
至少两个限位段2112设于连接部背向通孔1a的一侧,各限位段2112可与连接段2111一体成型。当限位段2112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限位段2112可对称设置于连接段2111;当限位段211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限位段2112可环绕通孔1a设置。每一限位段2112均可采用上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即每一限位段2112均包括上述的形变段2113和止回段2114。
本实施例通过在连接段2111上设置至少两个限位段2112,各限位段2112与杆部221上的同一第二限位部223限位配合,使本按键结构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能够更稳定、可靠地维持住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从而提升本按键结构2使用时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述导电按键22还包括套设于杆部221远离帽部222的一端的导电帽224;在第一状态下,导电帽224与导电弹片23脱离;在第二状态下,导电帽224与导电弹片23接触,并与通孔1a的周缘抵接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帽224可通过螺接等方式套设于杆部221伸入容腔内的一端,在第二状态下,导电帽224一方面将杆部221上的电信号传递给导电弹片23和心电图传感器,实现相应的心电图检测功能;导电帽224另一方面与通孔1a的周缘限位配合,防止导电按键22的杆部221向外壳1的外侧移动时滑脱于轴孔21a,以保证本按键结构2使用时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以及图6所示,上述导电帽224的外壁设有开口朝向导电弹片23设置的避位口224a,避位口224a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导向面2241;在第一状态下,导电弹片23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避位口224a内;在第二状态下,导电弹片23与第二导向面2241或避位口224a的周缘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弹片23位于导电帽224的一侧,比如位于导电帽224的上方或下方。导电帽224上的避位口224a的开口朝向导弹弹片设置,在第一状态下,导电弹片23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该避位口224a内,且不与避位口224a的侧壁接触,此时导电帽224与导电弹片23相脱离,导电按键22与导电弹片23处于非导通状态;在第二状态下,因为导电按键22朝向背离容腔的方向移动,避位口224a与导电弹片23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避位口224a的第二导向面2241逐渐与导电弹片23靠近并接触,此时导电按键22与导电弹片23处于接触并导通的状态。本实施例通过在导电帽224上设置避位口224a来容置导电弹片23,并与导电弹片23接触或脱离配合,有利于实现导电帽224和导电弹片23的紧凑布置,缩减本按键结构2的体积,并可以降低导电帽224的物料成本。其中为便于避位口224a的加工,避位口224a也可沿导电帽224的外周壁的周向环形延伸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述按键结构2还包括绝缘垫片24;通孔1a的周缘设有与通孔1a和容腔连通的限位槽1b,绝缘垫片24容纳并限位于限位槽1b内,绝缘垫片24设有开孔24a,杆部221穿过开孔24a;在第二状态下,导电帽224与绝缘垫片24抵接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b设于容腔靠近通孔1a的侧壁上,限位槽1b用于容纳和限位绝缘垫片24。绝缘垫片24对应轴套21的轴孔21a开设有开孔24a,导电按键22的杆部221穿过该开孔24a与导电帽224连接,绝缘垫片24用于实现导电帽224与外壳1之间的绝缘隔离。本实施例通过通孔1a的周缘设置绝缘垫片24,使导电按键22在沿轴孔21a移动使按键结构2进入第二状态时,导电帽224被绝缘垫片24隔离而不会与外壳1接触,如此避免了导电帽224与金属的外壳1导通,而导致通过导电按键22进行心电图检测时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使采用本按键结构2的腕戴设备能够更准确地实现心电图检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以及图5所示,上述杆部221的外壁设有环槽221a,按键结构2还包括设于环槽221a内的密封圈25,密封圈25与轴孔21a的内壁滑动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5用于实现导电按键22的杆部221与轴套2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配合,以避免外界的灰尘或水汽通过杆部221和轴套2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进入容腔内,影响本腕戴设备内的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以此提升采用本按键结构2的腕戴设备工作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腕戴设备,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腕戴设备包括外壳1、腕带部、心电图传感器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2,外壳1设有容腔和与容腔连通的通孔1a;腕带部与外壳1连接,并用于实现外壳1的佩戴固定,比如腕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时,腕带部为表带;轴套21穿设于通孔1a内,心电图传感器设于容腔内,并用于与导电按键22配合实现心电图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腕戴设备具有心电图检测功能,腕戴设备的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外壳1内侧的心电图传感器电连接的电极,在用户将腕戴设备佩戴于左手手腕时,该电极与用户左手手腕皮肤接触。在进行心电图检测时,用户的右手手指接触导电按键22的帽部222,心电图传感器通过上述的电极以及导电按键22的杆部221、帽部222获取用户左手手臂和右手手指的电位信息,依据该二者电位信息的差异来获得用户的心电图数据。本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2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腕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腕戴设备还包括设于容腔内的按压传感器3和旋转传感器4;按压传感器3位于杆部221背向帽部222的一侧,并用于检测导电按键22的按压操作;旋转传感器4位于杆部221背向导电弹片23的一侧,并用于检测导电按键22的旋转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导电按键22被按压时,导电按键22沿轴孔21a向容腔内移动,导电按键22的杆部221接触按压传感器3,按压传感器3被触发并向腕戴设备内用于数据处理的控制芯片发送相应的电信号,控制芯片依据该电信号控制腕戴设备的显示屏显示相应的图像信息。在导电按键22被转动时,旋转传感器4检测导电按键22的杆部221的角位移,并向上述控制芯片发送相应的电信号,控制芯片依据该电信号控制腕戴设备的显示屏显示相应的图像信息;以此实现本腕戴设备的实体按键的操作交互功能。其中按压传感器3可为接触式传感器,旋转传感器4可为角度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结构,应用于腕戴设备,所述腕戴设备包括具有容腔的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容腔内的心电图传感器,所述外壳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包括:
轴套,所述轴套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轴套设有轴孔和第一限位部;
导电按键,所述导电按键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轴孔内的杆部和显露于所述外壳的外侧的帽部,所述导电按键设有第二限位部;以及
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设于所述容腔内,并与所述心电图传感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按键结构具有与所述导电弹片相脱离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导电弹片相接触的第二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帽部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距大于所第一状态下的所述帽部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距;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限位,并阻碍所述帽部靠近所述外壳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所述杆部以及所述帽部围合形成空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与所述轴套连接的连接段和与所述连接段连接的限位段,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杆部的外周壁,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相对立设置的两个第一导向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限位段与一所述第一导向面抵接限位;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段与另一所述第一导向面抵接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包括形变段和止回段;
所述形变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段和所述止回段,所述形变段朝向所述杆部延伸设置,所述止回段朝向背离所述杆部的方向延伸设置;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形变段背向所述止回段的一侧与一所述第一导向面抵接限位;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止回段背向所述形变段的一侧与另一所述第一导向面抵接限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环绕所述轴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与所述连接段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段;
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下,一所述限位段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不同的第一导向面抵接限位。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按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杆部远离所述帽部的一端的导电帽;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导电帽与所述导电弹片脱离;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导电帽与所述导电弹片接触,并与所述通孔的周缘抵接限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帽的外壁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导电弹片设置的避位口,所述避位口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导向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导电弹片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避位口内;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导电弹片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或所述避位口的周缘接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绝缘垫片;
所述通孔的周缘设有与所述通孔和所述容腔连通的限位槽,所述绝缘垫片容纳并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绝缘垫片设有开孔,所述杆部穿过所述开孔;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导电帽与所述绝缘垫片抵接限位。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的外壁设有环槽,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环槽内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轴孔的内壁滑动抵接。
9.一种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戴设备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容腔和与所述容腔连通的通孔;
腕带部,所述腕带部与所述外壳连接,并用于实现所述外壳的佩戴固定;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所述轴套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以及
心电图传感器,所述心电图传感器设于所述容腔内,并用于与所述导电按键配合实现心电图检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戴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容腔内的按压传感器和旋转传感器;
所述按压传感器位于所述杆部背向所述帽部的一侧,并用于检测所述导电按键的按压操作;
所述旋转传感器位于所述杆部背向所述导电弹片的一侧,并用于检测所述导电按键的旋转操作。
CN202211025881.3A 2022-08-25 2022-08-25 按键结构和腕戴设备 Pending CN1153123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5881.3A CN115312347A (zh) 2022-08-25 2022-08-25 按键结构和腕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5881.3A CN115312347A (zh) 2022-08-25 2022-08-25 按键结构和腕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2347A true CN115312347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65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5881.3A Pending CN115312347A (zh) 2022-08-25 2022-08-25 按键结构和腕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234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70192A1 (en) Wearable Device
CN114093702B (zh) 按键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US1174766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with elastomeric member
CN114220688B (zh) 按键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CN212783169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125763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11973174B (zh)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CN212342511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11583135U (zh) 智能穿戴类设备
CN106887738B (zh) 连接器组件
WO2022037174A1 (zh) 电子设备
KR20210003410A (ko) 도전성 연결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0967966B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115312347A (zh) 按键结构和腕戴设备
CN113940670A (zh) 高可靠性分析物检测器件
CN218215081U (zh) 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WO2021098589A1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CN115696793A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6749670U (zh) 可穿戴设备的按键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CN217484727U (zh) 智能手表
CN215582118U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115087260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9089278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7285787U (zh) 一种在体血糖监测装置
US2023021042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