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07182A - 一种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07182A
CN115307182A CN202210888734.2A CN202210888734A CN115307182A CN 115307182 A CN115307182 A CN 115307182A CN 202210888734 A CN202210888734 A CN 202210888734A CN 115307182 A CN115307182 A CN 115307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hole
gas
inner ring
mix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87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873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071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07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071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 F24C3/08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on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48Nozzles
    • F23D14/58Nozz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arrangement of the outlet or outlets from the nozzle, e.g. of annular configu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62Mixing devices; Mixing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炉头,其中心处设有贯穿布置的通气通道;火盖,盖设在炉头的顶部,火盖与炉头围合形成内环混气腔,火盖上设置有贯穿火盖的中心孔,中心孔与通气通道相连通,内环混气腔间隔地设置于中心孔和通气通道的外周;供气组件,与内环混气腔连通,供气组件用于将可燃气体导入内环混气腔内;其中,火盖设置有连通内环混气腔以及中心孔的第一火孔,内环混气腔中的可燃气体能够通过第一火孔导入到中心孔内燃烧。因此,内环混气腔中的可燃气体能够通过第一火孔进入到中心孔中进行燃烧,进而使得中心孔火焰能够垂直加热锅底,进而提高热效率并可以减小火盖直径。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其大众化程度无人不知。气源讲,燃气灶主要分为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按灶眼讲,分为单灶、双灶和多眼灶。
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灶设置有侧出火孔,燃气从侧出火孔中导出燃烧,导致不能垂直加热锅底,使得现有燃气灶的热效率较低、火盖直径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燃气灶,能够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并减小火盖的直径。
具体地,该燃气灶包括:炉头,其中心处设有贯穿布置的通气通道;火盖,盖设在炉头的顶部,火盖与炉头围合形成内环混气腔,火盖上设置有贯穿火盖的中心孔,中心孔与通气通道相连通,内环混气腔间隔地设置于中心孔和通气通道的外周;供气组件,与内环混气腔连通,供气组件用于将可燃气体导入内环混气腔内;其中,火盖设置有连通内环混气腔以及中心孔的第一火孔,内环混气腔中的可燃气体能够通过第一火孔导入到中心孔内燃烧。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火孔的延伸方向与中心孔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夹角,第一火孔与中心孔连通的第一端口高于第一火孔与内环混气腔连通的第二端口。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中心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稳焰缝,第一稳焰缝位于第一火孔与中心孔之间,第一稳焰缝的第一端连通第一火孔,第一稳焰缝的第二端连通中心孔,第一火孔中的可燃气体能够通过第一稳焰缝导入到中心孔内燃烧。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火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火孔呈环形排布于中心孔的内壁,第一稳焰缝呈环形设置,第一稳焰缝与每一第一火孔连通。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火盖包括:第一火盖,第一火盖盖设在炉头的顶部;第二火盖,第二火盖盖设在第一火盖上,第一火盖、第二火盖与炉头形成内环混气腔,第一火孔和中心孔均设置于第二火盖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火盖包括盘状部以及凸起部,盘状部盖设在第一火盖上,凸起部由盘状部的中心向下延伸布置,且凸起部的下端与通气通道的周壁上下相接;中心孔依次贯穿盘状部与凸起部的中心,第一火孔与内环混气腔连通的一端设置于凸起部。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火盖呈环形设置,第一火盖的周侧设置有第二火孔,第二火孔连通内环混气腔与外界,内环混气腔的可燃气体能够通过第二火孔导入到外界进行燃烧。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火孔与外界连通的一端低于第一火孔与通气通道连通的一端,第二火孔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中心孔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夹角,且第二火孔与外界连通的一端高于第二火孔与内环混气腔连通的一端。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火盖与炉头之间配合形成外环混气腔,外环混气腔绕内环混气腔设置,且外环混气腔与内环混气腔相互分隔;第一火盖设置有第三火孔以及第二稳焰缝,第三火孔的一端与外环混气腔连通,第三火孔的另一端与第二稳焰缝连通,第二稳焰缝与外界连通,外环混气腔中的可燃气体通过第三火孔与第二稳焰缝导入到外界进行燃烧。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稳焰缝水平设置,第二稳焰缝低于第二火孔与外界连通的一端,第二稳焰缝处的火焰与第二火孔处的火焰汇合。
本申请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的火盖与炉头配合形成内环混气腔,火盖设置有中心孔,且火盖上设置有连通内环混气腔与中心孔的第一火孔。在供气组件向内环混气腔中通入可燃气体时,内环混气腔中的可燃气体能够从第一火孔导入到中心孔中,进而使得可燃气体在中心孔中燃烧,实现对锅底进行垂直加热。由于燃气灶能够直接对锅底进行垂直加热,因此能够提高燃气灶的加热效率,也能够在燃气灶相同功率下减小火盖的直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的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燃气灶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燃气灶的燃烧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燃烧系统的仰视图。
图5是图3中的燃烧系统的燃气器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燃烧器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燃烧器的炉头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燃烧器的炉头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的燃烧器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燃烧器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11是图6中的第一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第一火盖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图13是图6中的第二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第二火盖沿剖面线C-C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燃气灶;11、底座;111、安装腔;112、支撑架;12、盖板;131、主通气管;132、比例阀体;133、第一开关阀体;134、第二开关阀体;135、分通气管;1351、第一分通气管;1352、第二分通气管;14、炉头;141、通气通道;142、第一环形槽;143、第二环形槽;15、火盖;151、第一火盖;1511、水平抵靠面;1512、竖直抵靠面;1513、第二火孔;1514、第三火孔;1515、第二稳焰缝;152、第二火盖;1521、第一火孔;1522、第一稳焰缝;1523、盘状部;1523、凸起部;153、中心孔;16、供气组件;161、喷嘴;162,活动风门片;163、固定风门片;164、引射管;171、内环混气腔;172、外环混气腔;K1、内环进气口;K2、外环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提供一种燃气灶10,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10的一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燃气灶10去除盖板12后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以及图2,燃气灶10包括底座11以及盖板12,盖板12盖设在底座11的顶部,底座11与盖板12形成一安装腔111,燃气灶10的燃烧系统可以设置在安装腔111中。盖板12开设有一通孔,燃气灶10的燃烧系统的部分结构从通孔伸出以凸起设置在盖板12上,例如用于发出火焰的火盖凸起设置在盖板12上。通孔处设置有支撑架112,支撑架112环绕火盖等组件设置,锅具能够支撑在支撑架112上进而被加热。
图3是图1中的燃气灶10的燃烧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燃烧系统的仰视图,图5是图3中的燃烧系统的燃气器的一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3-图5,燃烧系统包括主通气管131、比例阀体132、第一开关阀体133、第二开关阀体134以及分通气管135。
具体地,主通气管131与外界气源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外界气源通过主通气管131向燃烧系统供气。第一开关阀体133用于控制总气路的通断,第二开关阀体134以及比例阀体132通过分通气管135与燃烧系统的燃烧器连通,第二开关阀体134与比例阀体132用于控制燃烧器不同火路的通断。
更具体地,分通气管135包括第一分通气管1351以及第二分通气管1352,燃烧器的火路分为外环火路以及内环火路。第二分通气管1352连通比例阀体132与燃烧器的外环火路,第一分通气管1351连通第二开关阀体134与燃烧气的内环火路。由此,可以通过比例阀体132控制外环火路的通断,可以通过第二开关阀体134控制内环火路的通断。
其中,燃烧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具有一控制端口136,比例阀体132、第一开关阀体133以及第二开关阀体134均通过控制端口136与控制器连接,进而通过控制器实现对阀体的控制。
图6是图5中的燃烧器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燃烧器的炉头14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的燃烧器的炉头14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6,燃烧器包括炉头14、火盖15以及供气组件16。应理解,图5中虽然展示出了支撑架112,但支撑架112并不是燃烧器的一部分。
具体地,结合图7以及图8,炉头14的中心处设有贯穿布置的通气通道141,即通气通道141贯穿炉头14的顶部以及底部。在燃气灶10工作时,外界空气可以从炉头14的底部进入到通气通道141中。
图9是图5中的燃烧器的侧视图,图10是图9中的燃烧器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结合5、图6以及图9、图10,火盖15盖设在炉头14的顶部,火盖15与炉头14围合形成内环混气腔171。
具体地,火盖15可以具有盘状结构,进而通过盘状结构盖设在炉头14的顶部。火盖15可以可拆卸地盖合在炉头14上,进而便于对火盖15进行拆卸清洗、维修等。火盖15与炉头14之间配合形成的内环混气腔171除火孔以及气孔外,为一个密闭的腔体,进而能够防止燃气泄露。
结合图5-图10,火盖15上设置有贯穿火盖15的中心孔153,中心孔153与通气通道141相连通,内环混气腔171间隔地设置于中心孔153和通气通道141的外周。
具体地,中心孔153的直径可以和通气通道141的直径大小相等,中心孔153与通气通道141之间无缝连通,此时中心孔153可以视为通气通道141的结构延续。内环混气腔171与中心孔153和通气通道141之间通过一结构层间隔开来,进而实现内环混气腔171与中心孔153和通气通道141之间的间隔设置。
具体到图10中的内环混气腔171的设置方式,内环混气腔171可以环绕中心孔151与通气通道141设置。
结合上述内容以及图7、图9,炉头14设置有内环进气口K1,可燃气体通过内环进气口K1进入到内环混气腔171中,进而通过内环混气腔171为燃气灶10的内环火路提供可燃气体。
请结合图5-图7,供气组件16与内环混气腔171连通,供气组件16用于将可燃气体导入内环混气腔171内。
具体地,供气组件16包括喷嘴161、活动风门片162、固定风门片163以及引射管164。喷嘴161一端连接分通气管135,喷嘴161的另一段通过活动风门片162以及固定风门片163连接引射管164。固定风门片163固定设置在引射管164的一端,固定风门片16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活动风门片16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活动风门片162可以相对于固定风门片163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相对或者错开。通过调节活动风门片162,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是否相对以及相对程度,能够调节喷嘴161通入到引射管164中的燃气的流量,进而调整火焰的大小。
更具体地,喷嘴161的数量为两个,引射管164的数量也为两个,一个喷嘴161分别与一个分通气管165和一个引射管164连通,另一个喷嘴161分别与另一个分通气管165和一个引射管164连通。此时,活动风门片162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对应与不同的引射管164,进而实现对进入到不同的引射管164的燃气的流量进行控制。
结合上述内环进气口K1的设置,此时一个引射管164与内环进气口K1连通,进而通过引射管164将可燃气体导入到内环混气腔171中,并通过活动风门片162控制进入到内环混气腔171中的的可燃气体的流量大小。
结合图10,火盖15设置有连通内环混气腔171以及中心孔153的第一火孔1521,内环混气腔171中的可燃气体能够通过第一火孔1521导入到通中心孔153内燃烧。
具体地,第一火孔1521设置在中心孔153的内壁,也同时设置在中心孔153的内壁,该内壁为使得中心孔153与第一火孔1521间隔开来的内壁,进而通过第一火孔1521实现内环混气腔171与中心孔153之间的连通。
应理解,中心孔153位于火盖15的中心,进而使得中心孔153正对于与被加热锅体的底部中间位置。在可燃气体从第一火孔1521导出到中心孔153进行燃烧时,可燃气体燃烧形成的火焰从中心孔153的上端直接对锅底的中心部进行加热。
因此,通过中心孔153将内环混气腔171中的可燃气体导入到中心孔153中进行燃烧,进而通过中心孔153上端的火焰直接对锅底进行加热,能够提高燃气灶10的加热效率。由于提高了燃气灶的加热效率,因此火盖15在单位面积下能够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因此,在需要相同加热效果的情况下,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10能够将火盖15直径设置为更小,进而满足火盖15小型化的需求。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火孔1521的延伸方向与中心孔153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夹角,第一火孔1521与中心孔153连通的第一端口高于第一火孔1521与内环混气腔171连通的第二端口。
其中,在燃气灶10正常使用时,中心孔153的延伸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第一火孔1521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一火孔1521与中心孔153连通的第一端口为第一火孔的1521的出气孔,第一火孔1521与内环混气腔171连通的第二端口为第一火孔1521的进气孔,内环混气腔171中的可燃气体从进气孔导入并从出气孔导出。
在第一端口设置为高于第二端口的设置方式中,第一火孔1521可以设置为直筒形火孔,使得可燃气体朝向中心孔153的上端导出,进而使得火焰朝向中心孔153的上端导出以良好地对锅底加热。此时,第一火孔1521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是45°-60°,进而保证最好的加热效果。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火孔1521与中心孔153连通的第一端口靠近中心孔153的上端口设置,以使得从第一端口导出的可燃气体形成的火焰能够从中心孔153的上端口导出,进而良好地加热锅底。
继续结合图10,中心孔153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稳焰缝1522,第一稳焰缝1522位于第一火孔1521与中心孔153之间。第一稳焰缝1521的第一端连通第一火孔1521,第一稳焰缝1522的第二端连通中心孔153,第一火孔1521中的可燃气体能够通过第一稳焰缝1522导入到中心孔153内燃烧。
结合上述第一火孔1521倾斜设置的实施方式,倾斜的第一火孔1521与中心孔153在水平方向之间具有用于间隔第一火孔1521与中心孔153的中心孔内壁。此时,第一稳焰缝1522就设置在用于间隔第一火孔1521与中心孔153的中心孔内壁。
由于第一稳焰缝1522连通第一火孔1521与中心孔153,使得内环混气腔171进入到第一火孔1521的可燃气体一部分从第一火孔1521与中心孔153连通的第一端口导出到中心孔153,内环混气腔171中的另一部分可燃气体从第一稳焰缝1522导出到中心孔153。此时,在第一火孔1521的第一端口以及第一稳焰缝1522处均会形成火焰,第一稳焰缝1522处的火焰能够对第一火孔1521的第一端口处的火焰起到稳焰作用,进而防止第一火孔1521的第一端口处的火焰产生离焰现象。
对于第一火孔1521的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火孔15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火孔1521呈环形排布于中心孔153的内壁。多个第一火孔1521沿着中心孔153的周向间隔设置,此时第一火孔1521的第一端口在中心孔的153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第一火孔1521还可以同时在中心孔153的深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进而保证中心孔153导出的火焰足够大。
对应于上述第一火孔1521的设置方式,第一稳焰缝1522可以对应地呈环形设置,第一稳焰缝1522与每一第一火孔1521连通。此时,第一稳焰缝1522呈环形地设置在第一火孔1521的周壁,由于第一稳焰缝1522与每一个第一火孔1521均连通,因此第一火孔1521的第一端口导出的可燃气体均从第一稳焰缝1522导入到中心孔153中,进而在第一稳焰缝1522处形成火焰。
结合第一火孔1521在中心孔153的深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实施方式,第一稳焰缝1522也可以在中心孔153的深度方向设置为多个,进而使得一个第一稳焰缝1522与同一深度的第一火孔1521连通。
对于第一稳焰缝1522的倾斜角度的设置方式,第一稳焰缝1522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第一稳焰缝1522也可以与水平方向呈一定的夹角设置。在呈夹角设置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稳焰缝1522与中心孔153连通的一端相对于第一稳焰缝1522与第一火孔1521连通的一端靠近中心孔153的上端口设置,此时第一稳焰缝1522的火焰朝向中心孔153的上端口。
图11是图6中的第一火盖151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第一火盖151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图13是图6中的第二火盖152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的第二火盖152沿剖面线C-C的剖视图。
结合图6,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火盖包括第一火盖151以及第二火盖152,第一火盖151盖设在炉头14的顶部,第二火盖152盖设在第一火盖151上。其中,第一火盖151、第二火盖152与炉头14形成内环混气腔171,第一火孔1521和中心孔153均设置于第二火盖152上。
结合图6以及图10,具体地,炉头14的顶部呈环形设置,第一火盖151与第二火盖152也对应地呈环形设置。炉头14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42以及第二环形槽143,第一环形槽142环绕通气通道141设置且与通气通道141间隔开,第二环形槽143环绕第一环形槽142设置且与第一环形槽141间隔开。第一火盖151盖设在第一环形槽142以及第二环形槽143上,第二火盖152盖设在第一火盖151上,进而使得第一环形槽142与第一火盖151、第二火盖152之间配合形成内环混气腔171。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火盖151与炉头14之间配合形成外环混气腔172,具体为第二环形槽143与第一火盖151之间配合形成外环混气腔172。外环混气腔172绕内环混气腔171设置,且外环混气腔172与内环混气腔171相互分隔。
结合图11以及图12,第一火盖151具有水平抵靠面1511以及竖直抵靠面1512,水平抵靠面1511抵靠在第二环形槽143的上部,竖直抵靠面1512抵靠在第一环形槽142与第二环形槽143之间的间隔壁上。此时,水平抵靠面1511实现对第二环形槽143进行封盖,进而使得水平抵靠面1511与第二环形槽143之间形成外环混气腔172。
结合图7,炉头14还包括外环进气口K2,外环进气口K2与外环混气腔172连通,外环进气口K2还与一个引射管184连通,进而使得一个引射管184通过外环进气口K2将可燃气体导入到外环混气腔172中。
结合图10-图12,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火盖151的周侧设置有第二火孔1513,第二火孔1513连通内环混气腔171与外界,内环混气腔171的可燃气体能够通过第二火孔1513导入到外界进行燃烧。
具体地,第二火孔15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火孔1513可以沿第一火盖151的周侧以及轴向进行间隔排布,进而保证第二火孔1513排布的全面性,保证加热的全面性、有效性。
其中,第二火孔1513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中心孔153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夹角,即第二火孔1513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第二火孔1513与外界连通的一端高于第二火孔1513与内环混气腔171连通的一端,进而使得第二火孔1513处的火焰向上,以对锅底进行良好加热。其中,第二火孔151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水平面呈30°到45度的夹角。
应理解,内环混气腔171中的可燃气体大部分从第二火孔1513导出到外界进行燃烧,而小部分从第一火孔1521以及第一稳焰缝1522导入到中心孔153燃烧。
更具体地,第二火孔1513与外界连通的一端低于第一火孔1521与中心孔连通的一端。第二火孔1513导出较多可燃气体,火焰较大,第一火孔1521导出较少的可燃气体,火焰相对较小。因此,将第二火孔1513设置于较低的位置,进而保证第一火孔1521与第二火孔1513处的火焰保持高度一致。
第一火盖151设置有第三火孔1514以及第二稳焰缝1515,第三火孔1514的一端与外环混气腔172连通,第三火孔1514的另一端与第二稳焰缝1515连通,第二稳焰缝1515与外界连通,外环混气腔172中的可燃气体通过第三火孔1514与第二稳焰缝1515导入到外界进行燃烧。
具体地,第三火孔151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第二稳焰缝1515可以水平设置,或者向上倾斜设置。第二稳焰缝1515低于第二火孔1513与外界连通的一端,即第二稳焰缝1515位于第二火孔1513的下方,且第二稳焰缝1515位于第三火孔1514的上端,此时第二稳焰缝155处的火焰与第二火孔1513处的火焰汇合。
具体地,第三火孔15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火孔1514沿着第一火盖15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第二稳焰缝1515与每一个第三火孔1514均连通,进而使得所有的第三火孔1514中的可燃气体均从第二稳焰缝1515导出。此时,第二稳焰缝1515导出的可燃气体燃烧形成的火焰与第二火孔1513处的火焰进行汇合,能够对第二火孔1513处的火焰起到稳焰作用,进而防止离焰现象的产生。
应理解,外环混气腔172中的可燃气体仅仅从第三火孔1514以及第二稳焰缝1515导出到外界进行燃烧,进而形成燃气灶10的外环火。内环混气腔171中的可燃气体能够从第二火孔1513导入到外界进行燃烧,也可以从第一火孔1521以及第一稳焰缝1522导入到中心孔153中进行燃烧。此时,第二火孔1513处以及中心孔153处形成燃气灶10的内环火。
请结合图13以及图14,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火盖152包括盘状部1523以及凸起部1524,凸起部1524由盘状部1523的中心向下延伸布置。盘状部1523与凸起部1524一体成型,盘装部1523呈圆盘状设置,凸起部1524相对于盘状部1523凸起设置,中心孔153依次贯穿盘状部1523与凸起部1524的中心。
盘状部1523盖设在第一火盖151上,进而与第二环形槽143、第一火盖151形成内环混气腔171。凸起部1524的下端与通气通道141的周壁上下相接,进而实现中心孔153与通气通道141之间的连通。
结合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内容,第一火孔1521可以设置于凸起部1524,可以是第一火孔1521部分或全部设置于凸起部1524。如图14所示,第一火孔1521与中心孔153连通的一端可以位于盘状部1523,而第一火孔1521与内环混气腔171连通的一端可以位于凸起部1524。当然,第一火孔1521与中心孔153连通的一端也可以位于凸起部1524。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头,其中心处设有贯穿布置的通气通道;
火盖,盖设在所述炉头的顶部,所述火盖与所述炉头围合形成内环混气腔,所述火盖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火盖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与所述通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内环混气腔间隔地设置于所述中心孔和所述通气通道的外周;
供气组件,与所述内环混气腔连通,所述供气组件用于将可燃气体导入所述内环混气腔内;
其中,所述火盖设置有连通所述内环混气腔以及所述中心孔的第一火孔,所述内环混气腔中的可燃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火孔导入到所述中心孔内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火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心孔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夹角,所述第一火孔与所述中心孔连通的第一端口高于所述第一火孔与所述内环混气腔连通的第二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稳焰缝,所述第一稳焰缝位于所述第一火孔与所述中心孔之间,所述第一稳焰缝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火孔,所述第一稳焰缝的第二端连通所述中心孔,所述第一火孔中的可燃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稳焰缝导入到所述中心孔内燃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火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火孔呈环形排布于所述中心孔的内壁,所述第一稳焰缝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一稳焰缝与每一所述第一火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
第一火盖,所述第一火盖盖设在所述炉头的顶部;
第二火盖,所述第二火盖盖设在所述第一火盖上,所述第一火盖、所述第二火盖与所述炉头形成所述内环混气腔,所述第一火孔和所述中心孔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火盖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火盖包括盘状部以及凸起部,所述盘状部盖设在所述第一火盖上,所述凸起部由所述盘状部的中心向下延伸布置,且所述凸起部的下端与所述通气通道的周壁上下相接;
所述中心孔依次贯穿所述盘状部与所述凸起部的中心,所述第一火孔与所述内环混气腔连通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凸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火盖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一火盖的周侧设置有第二火孔,所述第二火孔连通所述内环混气腔与外界,所述内环混气腔的可燃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火孔导入到外界进行燃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火孔与外界连通的一端低于所述第一火孔与所述中心孔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二火孔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中心孔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夹角,且所述第二火孔与所述外界连通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火孔与所述内环混气腔连通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火盖与所述炉头之间配合形成外环混气腔,所述外环混气腔绕所述内环混气腔设置,且所述外环混气腔与所述内环混气腔相互分隔;
所述第一火盖设置有第三火孔以及第二稳焰缝,所述第三火孔的一端与所述外环混气腔连通,所述第三火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稳焰缝连通,所述第二稳焰缝与外界连通,所述外环混气腔中的可燃气体通过所述第三火孔与所述第二稳焰缝导入到外界进行燃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稳焰缝水平设置,所述第二稳焰缝低于所述第二火孔与外界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二稳焰缝处的火焰与所述第二火孔处的火焰汇合。
CN202210888734.2A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燃气灶 Pending CN1153071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8734.2A CN115307182A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8734.2A CN115307182A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07182A true CN115307182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58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8734.2A Pending CN115307182A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071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22354B1 (en) Stacked dual gas burner
RU2498157C2 (ru) Система горелок бытовой газовой плиты
US8302593B2 (en) Gas burner assembly including inner and outer burner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same
US20070218414A1 (en) Gas burner
JP2006505761A (ja) 調理器用ガスバーナー
WO2014127726A1 (zh) 鼓风式全预混集成灶
JPH09505880A (ja) 拡張ターンダウンを有する大気ガスバーナ
US11359818B2 (en) Gas burner
CN109416174B (zh) 燃气燃烧器和家用烹饪器具
JP2011220653A (ja) ガスコンロ用バーナ、及びガスコンロ
JPH09303719A (ja) ガス調理器のバーナ
CN112161268A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0260319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11256126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128749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15307182A (zh) 一种燃气灶
CN111121034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RU2295090C2 (ru) Газовая горелка с раздельным питанием корон пламени
US4779606A (en) Gas burner
CN217685155U (zh) 一种燃气灶
US11774090B2 (en) Double-stacked gas burner
CN110848688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5336313U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1256125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6114030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