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9647A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9647A
CN115299647A CN202110492086.4A CN202110492086A CN115299647A CN 115299647 A CN115299647 A CN 115299647A CN 202110492086 A CN202110492086 A CN 202110492086A CN 115299647 A CN115299647 A CN 115299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ctrodes
electrode
heating assembly
he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20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幸福
方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20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964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1266 priority patent/WO20222333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9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9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该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至少两个电极;其中,发热体用于收容并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至少两个电极间隔设置于发热体上,用于与外部电源连通,以使发热体通电。该加热组件的稳定性较好,且结构较为简单,工艺难度及制造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作为香烟替代品,因其具有使用安全、方便、健康、环保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比如,加热不燃烧电子烟,亦称为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
现有的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其一般包括加热组件,以通过加热组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形成基质;目前,加热组件主要采用陶瓷或经绝缘处理的金属作基底,然后在基底上印刷或镀膜电阻发热线路,并经高温处理后使电阻发热线路固定在基底上而形成;但这种加热组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极易因基板的弯曲形,该电阻发热线路经过高温发热时容易从基底上脱落,稳定性差;而其他加热组件,其一般通过多层结构形成,结构较为复杂,工艺难度及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该加热组件能够解决现有加热组件上的电阻发热线路经过高温发热时,容易从基底上脱落,稳定性差,且结构较为复杂,工艺难度及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至少两个电极;其中,发热体用于收容并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至少两个电极间隔设置于发热体上,用于与外部电源连通,以使发热体通电。
其中,发热体呈管状,且发热体具有第一连接端和与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二连接端;电极沿发热体的周向方向绕设。
其中,发热体为圆柱状,电极呈封闭环状。
其中,电极呈圆环状。
其中,发热体为圆柱状,电极呈非封闭环状。
其中,电极的数量为二,两个电极中的其中一个电极设置在靠近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另一个电极设置在靠近第二连接端的位置。
其中,电极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电极沿发热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至少三个电极限定形成至少两个发热区。
其中,电极的数量至少为五个,至少五个电极沿发热体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且至少五个电极中的两个电极分别设置于发热体的相对的两端。
其中,至少三个或至少五个电极中的其中一个电极呈闭环状,并位于发热体的靠近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其余电极呈具有缺口的环状;加热组件还包括与至少三个电极一一对应设置的电极延伸部,电极延伸部的一端与对应的电极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缺口延伸至发热体的靠近第二连接端的位置。
其中,其余电极的缺口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发热体的轴向方向,缺口的横向尺寸沿远离闭环状的电极的方向逐渐增大,电极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发热体的轴向方向。
其中,二个、至少三个或至少五个电极的每个电极均呈封闭环形。
其中,管状的发热体还具有一底壁,底壁设置在发热体的其中一个端口,以封闭端口。
其中,底壁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通气孔贯穿底壁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
其中,还包括保护层,涂覆在发热体的表面并将电极覆盖。
其中,发热体由导电陶瓷材料制成;导电陶瓷材料的导电率为1*10-4Ω.m至1*10-6Ω.m。
其中,发热体包括主要成分及晶体成分;主要成分为锰、锶、镧、锡、锑、锌、铋中的一种或多种,晶体成分为锰酸镧、锰酸锶镧、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锑、氧化铋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该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加热组件、控制器和电源组件;其中,电源组件与加热组件电连接,用于向加热组件供电,加热组件为上述所涉及的加热组件;控制器与加热组件连接,用于在加热组件通电时控制加热组件发热。
其中,加热组件为上述所涉及的加热组件;控制器控制至少两个发热区依序对相应位置处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
其中,控制器控制每一发热区的发热温度一致;或控制器控制后发热的发热区的发热温度低于先发热的发热区的发热温度。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组件和电子雾化装置,该加热组件通过设置发热体,以收容并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同时,通过在发热体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电极,以通过至少两个电极与外部电源连通,从而使发热体通电;其中,由于该发热体本身能够独立存在,无需依附其它载体而存在,相比于现有丝印在陶瓷基底上的发热体,本申请的发热体不会出现经过高温发热时从陶瓷基底上脱落而导致失效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加热组件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该发热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相比于多层结构形成的发热体,结构较为简单,制作工艺的难度及生产成本均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又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2c,其中,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主视示意图;图2a为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申请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申请又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加热组件20,该加热组件20具体用于收容并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其中,气溶胶形成基质具体可为烟草丝、烟支或膏状烟油等。
具体的,参见图1,加热组件20包括发热体21和至少两个电极22。
其中,发热体21用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该发热体21既可对容置其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支撑,又能够在通电时加热收容于其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其中,由于该发热体21为自支撑结构,即,该发热体21本身能够独立存在,无需依附其它载体而存在,该自支撑结构的发热体21相比于现有将电阻发热元件印刷或镀膜在基底上而形成的加热组件,不会出现经过高温发热时从陶瓷基底上脱落而导致失效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加热组件20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该发热体21是通过外围加热的方式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周向方向同时进行加热,有效提高了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加热均匀性,预设的温度场边界清楚,特别是低压启动便于功率即时控制和设计。
具体的,该发热体21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具体可采用干压或注模成型以制得坯体,然后对成型的坯体进行烧结成型而制得;该一体成型的发热体21相比于多层结构形成的发热体,结构较为简单,制作工艺的难度及生产成本均较低。
具体的,参见图2a,发热体21可呈管状,管状的发热体21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优选地,发热体21可呈圆柱状;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a,发热体21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一贯通孔211,气溶胶形成基质从贯通孔211的一端开口插入发热体21内,以通过发热体21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外围加热;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形成的气溶胶可通过贯通孔211的开口端流出;具体的,贯通孔211可以与气溶胶形成基质(如烟支)的外部轮廓一致;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b,发热体21还具有一底壁212,底壁21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具体实施例中,底壁212可设置在贯通孔211靠近第一连接端或第二连接端的端口,以通过该底壁212封堵贯通孔211的一端端口,进而对容置在贯通孔211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限位;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发热体21实质呈桶状,气溶胶形成基质从桶状的发热体21的开口端插入发热体21内,且加热形成的气溶胶具体通过桶状的发热体21的开口端流出;在又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c,底壁212上还可开设若干通气孔213,通气孔213贯穿底壁212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使加热形成的气溶胶也可同时通过通气孔213从桶状的发热体21内流出;具体的,若干通气孔213可在底壁212上均匀分布。
具体的,发热体21的材质具体可为导电陶瓷,相比于现有的金属材质,该陶瓷材质的发热体21导电效率较高,加热产生的温度较为均匀:且该陶瓷发热体21的功率可在3至4瓦之间调节和设计,导电率可达1*10-4Ω.m至1*10-6Ω.m,抗弯强度大于40MPa,耐火性能高于1200℃;同时该陶瓷发热体21具有全程启动电压的特性。
具体的,该陶瓷发热体21的材料电磁发热波长为中红外波长,有利于雾化烟油并提升口感;另外,该陶瓷发热体21的晶相结构为高温稳定型的氧化物陶瓷,由于氧化物陶瓷耐疲劳性较好,强度较高,密度较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有害重金属挥发及粉尘问题,大大提高了发热体21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采用陶瓷整片发热体21,能够减少最高温度热点面积,消除了疲劳开裂和疲劳电阻增大的风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由于该陶瓷发热材料的高强度及微晶结构所带来的光滑度,该发热体21表面较易清洁、不易粘附;另外,采用陶瓷生产工艺制作陶瓷发热体21,陶瓷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混合、成型及烧结、切割工序,工艺较为简单且方便控制,成本较低,有利于生产化的推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具体的,该导电陶瓷发热体21具体包括主要成分及晶体成分;其中,主要成分用于导电并使导电陶瓷的发热体21形成一定的电阻;主要成分具体可为锰、锶、镧、锡、锑、锌、铋中的一种或多种;晶体成分,即,陶瓷材料的主料,晶体成分具体可为锰酸镧、锰酸锶镧、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锑、氧化铋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发热体21也可以是金属合金制成或铁硅合金制成或者铁硅铝合金制成的陶瓷合金。
其中,至少两个电极22间隔设置于发热体21上,用于与外部电源连通,以使发热体21通电;电极22通过丝印导电浆料的方式印刷于发热体21上,进一步的,电极22可通过焊接外接引线50(见下图6)与外部电源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在发热体21的外周套设金属电极管,以使电极22与外接电源连接,进而使发热体21发热。
具体的,至少两个电极22可沿发热体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一电极22可沿发热体21的周向方向绕设;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绕设在发热体21上的电极22可呈封闭环状;优选地,电极22可呈圆环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22也可呈相对于发热体21的轴向倾斜的椭圆状或其他形状;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极22也可以呈非封闭环状;非封闭环状即具有缺口的环状。
在具体实施例中,可采用涂覆的方式在发热体21上形成电极22,以提高电极22与发热体21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连接至电极22上的外接引线50(见下图6)与发热体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陶瓷具有微孔结构,陶瓷的微孔结构能够使得在涂覆厚度较大的情况下仍然使形成的电极22与发热体21之间的结合力较强,从而大大提高电极22与发热体21之间的结合力。具体的,上述涂覆材料可选用银浆。可以理解也可以通过沉积金属膜的方式形成电极22,例如沉积金、铂、铜等高于1*10-6Ω.m的金属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电极22的数量为二,两个电极22中的其中一个电极22设置在发热体21的靠近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另一个电极22设置在发热体21的靠近第二连接端的位置;当两个电极22通过外接引线50与电源连通时,发热体21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部分开始发热并对收容于其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主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极22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电极22沿发热体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至少三个电极22沿发热体2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且至少三个电极22限定形成至少两个发热区;同时,至少三个电极22中的两个电极22分别设置于发热体21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发热区直接连接,这样能够保证收容在发热体21内的每个位置所对应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均能被较好的加热,从而提高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利用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发热区沿发热体21的长度方向依次开始通电并发热,以依序对相应位置处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从而模仿气溶胶形成基质从一端逐渐燃烧到另一端的过程,并保证用户抽吸口感的一致性。
具体的,各个发热区的发热温度一致,以使各个发热区所对应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能够在同一温度下被加热,从而保证用户的抽吸口感一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后发热的发热区的发热温度也可低于先发热的发热区的发热温度,以避免后发热的发热区的温度过高而导致气溶胶形成基质被烧焦的问题发生;可以理解的是,先发热的发热区在对其所对应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的同时,发热温度也会传导至后发热区所对应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以对后发热的发热区所对应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即,在先发热的发热区对其所对应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部分后发热的发热区所对应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也会被部分加热,因此,在开启后发热的发热区以对其所对应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时,可控制后发热的发热区所对应的发热温度略低于先发热的发热区的发热温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电极22的数量至少为五个,至少五个电极22沿发热体2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且至少五个电极22中的两个电极22分别设置于发热体21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同时,至少五个电极22限定形成至少两个发热区,至少两个发热区的具体特征可参见上述关于电极22的数量至少为三个的实施例中的文字描述,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两个电极22、至少三个电极22和/或至少五个电极22中的每个电极22均呈封闭圆环状,外接引线50直接直接与每一电极22连接以实现二者的连通。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主视示意图;为了方便将外接引线50与电极22连通,在该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0还包括与至少两个、至少三个或至少五个电极22一一对应设置的电极延伸部221,电极延伸部221的一端与对应的电极22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热体21的同一个位置,例如同一个端部;具体的,至少两个、至少三个或至少五个电极22中的其中一个电极22呈封闭环状,并位于发热体21的靠近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其余电极22呈具有缺口的环状,每一电极延伸部221的一端与对应的电极22电连接后,具体通过其余电极22所对应的缺口延伸至发热体21的靠近第二连接端的位置,以将各个电极22均引至第二连接端并与外接引线50连通。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电极延伸部221与电极22可采用同样的方式同时形成,且电极延伸部221的具体材质可与电极22的材质相同,在此不做限定。具体的,每一电极22所对应的电极延伸部221的延伸方向可平行于发热体21的轴向方向,这样不仅方便制作,且节约成本。
具体的,其余电极22的缺口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发热体21的轴向方向,且至少两个、至少三个或至少五个电极22所对应的缺口,其横向尺寸沿远离封闭环状的电极22的方向逐渐增大,以保证各个电极延伸部221均能通过当前缺口延伸至发热体21的靠近第二连接端的位置;其中,缺口的横向尺寸具体是指缺口沿发热体21的周向方向的尺寸。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延伸部221均为直线型且沿着发热体21轴向延伸,呈封闭环状的电极22对应的电极延伸部221设置于缺口的中部,其他电极22的电极延伸部221对称设置于与呈封闭环状的电极22对应的电极延伸部221的相对两侧。例如,五个电极22分别定义为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2、第三电极22、第四电极22、第五电极22,与五个电极22对应的电极延伸部221分别定义为第一电极延伸部221、第二电极延伸部221、第三电极延伸部221、第四电极延伸部221、第五电极延伸部221;第一电极22呈闭环状,与第一电极22对应的第一电极延伸部221设置于缺口的中部,第一电极延伸部221和第三电极延伸部221设置于第一电极延伸部221的第一侧,第二电极延伸部221和第四电极延伸部221设置于第一电极延伸部221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20的主视示意图;提供另一种加热组件20,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20不同的是,该加热组件20还包括保护层23,保护层23涂敷在发热体21的表面并将至少两个电极22覆盖,以对发热体21表面和电极22进行保护,防止发热体21和电极22被腐蚀或污染,影响各自性能;具体的,保护层23可为玻璃釉层。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20,通过设置发热体21,以收容并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同时,通过在发热体21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电极22,以通过至少两个电极22与外部电源连通,从而使发热体21通电;其中,由于该发热体21本身能够独立存在,无需依附其它载体而存在,相比于现有丝印在陶瓷基底上的发热体,本申请的发热体21不会出现经过高温发热时从陶瓷基底上脱落而导致失效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加热组件20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该发热体2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相比于多层结构形成的发热体21,结构较为简单,制作工艺的难度及生产成本均较低。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100,该气溶胶形成装置100可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壳体10内的加热组件20、安装座30、控制器(图未示)和电源组件40。
其中,加热组件20具体可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加热组件20,其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加热组件20的相关描述,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安装座30用于将加热组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具体的,安装座30包括安装主体,安装主体上设置有通孔,加热组件20具体插接在该通孔中以与安装座30安装;在具体实施例中,发热体21的避开电极22的部分位置插接在该通孔内,且安装座30具体可位于发热体21的靠近端部的位置;在具体实施例中,通孔的侧壁上还可设置有避让槽,外接引线50具体通过该避让槽伸入安装座30内以与发热体21上的远离安装座30的电极2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至少两个电极22均被引至第二连接端时,可不设置避让槽。进一步地,安装主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接部,安装座30具体通过卡接部以与气溶胶形成装置100的壳体10固定。
其中,控制器与加热组件20连接,用于在加热组件20通电时控制加热组件20发热;具体的,加热组件20可为上述至少三个或至少五个电极22所对应的加热组件20;控制器控制该加热组件20上的至少两个发热区依序对相应位置处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即控制各个发热区先后开始发热,以模拟气溶胶形成基质从一端雾化至另一端的过程。
在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每一发热区的发热温度一致,以使各个发热区所对应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能够在同一温度下被加热,从而保证用户的抽吸口感一致;或控制器控制后发热的发热区的发热温度低于先发热的发热区的发热温度,以避免后发热的发热区的发热温度过高而导致气溶胶形成基质被烧焦的问题发生。
其中,电源组件40与加热组件20连接,用于向加热组件20供电;且在一实施例中,电源组件40具体可为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通过设置加热组件20,将该加热组件20设置成包括发热体21,以收容并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同时,通过在发热体21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电极22,以通过至少两个电极22与外部电源连通,从而使发热体21通电;其中,由于该发热体21本身能够独立存在,无需依附其它载体而存在,相比于现有丝印在陶瓷基底上的发热体,本申请的发热体21不会出现经过高温发热时从陶瓷基底上脱落而导致失效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加热组件20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该发热体2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相比于多层结构形成的发热体21,结构较为简单,制作工艺的难度及生产成本均较低。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体,用于收容并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
至少两个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发热体上,用于与外部电源连通,以使所述发热体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呈管状且所述发热体具有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电极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方向绕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圆柱状,所述电极呈封闭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呈圆环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圆柱状,所述电极呈非封闭环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数量为二,两个所述电极中的其中一个电极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另一个电极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所述电极沿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至少三个所述电极限定形成至少两个发热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数量至少为五个,至少五个所述电极沿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且至少五个所述电极中的两个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发热体的相对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或至少五个所述电极中的其中一个电极呈闭环状,并位于所述发热体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其余电极呈具有缺口的环状;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与至少三个所述电极一一对应设置的电极延伸部,所述电极延伸部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电极电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缺口延伸至所述发热体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余电极的缺口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发热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缺口的横向尺寸沿远离所述闭环状的电极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电极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发热体的轴向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至少三个或至少五个电极的每个电极均呈封闭环形。
12.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的发热体还具有一底壁,所述底壁设置在所述发热体的其中一个端口,以封闭所述端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穿所述底壁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涂覆在所述发热体的表面并将所述电极覆盖。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由导电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导电陶瓷材料的导电率为1*10-4Ω.m至1*10-6Ω.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主要成分及晶体成分;所述主要成分为锰、锶、镧、锡、锑、锌、铋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晶体成分为锰酸镧、锰酸锶镧、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锑、氧化铋中的一种或多种。
17.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加热组件、控制器和电源组件;其中,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加热组件供电,所述加热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组件连接,用于在所述加热组件通电时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发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为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组件;所述控制器控制至少两个所述发热区依序对相应位置处的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每一所述发热区的发热温度一致;或所述控制器控制后发热的发热区的发热温度低于先发热的发热区的发热温度。
CN202110492086.4A 2021-05-06 2021-05-06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52996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2086.4A CN115299647A (zh) 2021-05-06 2021-05-06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PCT/CN2022/091266 WO2022233328A1 (zh) 2021-05-06 2022-05-06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2086.4A CN115299647A (zh) 2021-05-06 2021-05-06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9647A true CN115299647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53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2086.4A Pending CN115299647A (zh) 2021-05-06 2021-05-06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9647A (zh)
WO (1) WO202223332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925253U (zh) * 2018-09-19 2019-06-04 深圳市子午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远红外分段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CN109077358A (zh) * 2018-09-19 2018-12-25 深圳市子午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远红外分段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CN109846093A (zh) * 2019-02-28 2019-06-07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低温烘烤烟具
CN110384264A (zh) * 2019-07-15 2019-10-2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及低温加热烟具
CN113080520A (zh) * 2019-12-23 2021-07-0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1910544U (zh) * 2019-12-26 2020-11-13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2279892U (zh) * 2020-01-15 2021-01-0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件及低温烘烤烟具
CN212488479U (zh) * 2020-07-24 2021-02-09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33328A1 (zh) 2022-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62149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with coil-less atomizer
EP3932227A1 (en) Low-temperature baking smoking set
CN111374352B (zh) 电子烟发热组件及其便携式小烟雾电子烟雾化器
CN207784280U (zh) 一种发热体
JP2019092500A (ja) 低温加熱式喫煙具の加熱装置及び低温加熱式喫煙具
CN112841726A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JP7404454B2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製品
CN219781579U (zh)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2690503A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115606867A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3908506U (zh) 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CN217609583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JP2023530407A (ja) 発熱部品及びエアロゾル形成装置
CN115299647A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JP7404455B2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製品
CN216983602U (zh) 发热体和气雾生产装置
JP7425125B2 (ja) 霧化本体及び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
CN218605047U (zh)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5119979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组件
CN214547173U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115251471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KR20230015463A (ko) 가열기 어셈블리 및 에어로졸 형성 장치
JP2023529879A (ja) 発熱部品及びエアロゾル形成装置
CN114052300A (zh) 加热器以及含有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8303444U (zh) 发热体组件、气溶胶产生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