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8929A -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制冷循环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制冷循环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8929A
CN115298929A CN202080098786.9A CN202080098786A CN115298929A CN 115298929 A CN115298929 A CN 115298929A CN 202080098786 A CN202080098786 A CN 202080098786A CN 115298929 A CN115298929 A CN 115298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rotor core
core
permanent magne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87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广泽勇二
仁吾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298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89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2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Control Of Multiple Mot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转子(1)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旋转轴、第一转子铁芯(10)、永久磁铁(2)以及第二转子铁芯(20)。第一转子铁芯(10)支承于旋转轴,并具有沿轴向排列的第一铁芯部(10a)及第二铁芯部(10b)。永久磁铁(2)安装于第一转子铁芯(10)。第二转子铁芯(20)配置在第一铁芯部(10a)与第二铁芯部(10b)之间。在沿轴向观察时,第二转子铁芯(20)存在的部分的面积比第一转子铁芯(10)存在的部分的面积大。

Description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制冷循环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制冷循环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转子和定子的电动机正在普及,该转子具有转子铁芯和安装在转子铁芯上的永久磁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由于定子的旋转磁场引起的反磁场而使永久磁铁退磁,永久磁铁含有镝。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59312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镝是一种稀土资源,因此价格高。因此,为了抑制成本,需要减少镝的含量,且有时无法充分地抑制永久磁铁的退磁。期望一种减少镝的含量并且抑制永久磁铁退磁的技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抑制成本,并且抑制永久磁铁的退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转子具有:旋转轴,沿轴向延伸;第一转子铁芯,支承于所述旋转轴,并具有沿所述轴向排列的第一铁芯部和所述第二铁芯部;永久磁铁,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子铁芯;以及第二转子铁芯,配置在所述第一铁芯部与所述第二铁芯部之间,当沿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二转子铁芯存在的部分的面积比所述第一转子铁芯存在的部分的面积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成本,并且抑制永久磁铁的退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一转子铁芯的第一铁芯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二转子铁芯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A)是表示图3所示的第一转子铁芯的磁铁插入孔周边的构造的放大俯视图。(B)是表示图4所示的第二转子铁芯的贯通孔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的轴向长度与永久磁铁的厚度之比(L2/t0)和永久磁铁的每单位体积的有效磁通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永久磁铁中产生的反磁场的强度与永久磁铁中镝的重量比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的贯通孔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的贯通孔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的贯通孔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
图12(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转子的第一转子铁芯的磁铁插入孔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的贯通孔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的贯通孔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转子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转子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压缩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制冷循环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仅是例子,能够对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组合以及对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更。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说明,示出了xyz正交坐标系。z轴是与转子的轴线平行的坐标轴。x轴是与z轴正交的坐标轴。y轴是与x轴和z轴这两者正交的坐标轴。
《实施方式1》
〈电动机〉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电动机100具有转子1和定子5,该转子1具有作为旋转轴的轴3。转子1配置在定子5的内侧。即,电动机100是内转子型的电动机。在转子1与定子5之间形成有气隙G。气隙G例如是0.5mm的空隙。轴3在z轴方向上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z轴方向称为“轴向”。另外,将沿着以轴3的轴线C1为中心的圆的圆周的方向(例如,图1所示的箭头R1)称为“周向”,将与z轴方向正交且通过轴线C1的直线的方向称为“径向”。
〈定子〉
定子5具有定子铁芯50和卷绕在定子铁芯50上的线圈55。定子铁芯50通过利用铆接等将在z轴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固定而形成。电磁钢板的板厚例如是包含在0.1mm~0.7mm的范围内的确定的值。
定子铁芯50具有以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的磁轭51和从磁轭51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52。多个齿52在周向R1上以等角度间隔配置。齿52的径向内侧的末端部隔着气隙G与转子1的外周面相向。在图1中,齿52的个数为9个,但不限于9个,也可以设定为任意的个数。
在多个齿52上分别卷绕有产生旋转磁场的线圈55。线圈55例如通过将磁导线隔着绝缘部54直接卷绕在齿52上的集中卷绕而形成。线圈55的匝数及线径基于所要求的特性(转速及扭矩等)、电压规格、槽的截面积来确定。在此,为了易于绕线,将磁轭51展开成带状,线径1.0mm左右的磁导线在各齿52上卷绕80匝左右。在将磁导线卷绕在各齿52上之后,将带状的磁轭51卷成环状,通过将磁轭51的两端焊接而形成环状的定子5。
〈转子〉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转子1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转子1具有轴3、支承于轴3的第一转子铁芯10和安装于第一转子铁芯10的永久磁铁2。第一转子铁芯10通过热装等与轴3嵌合。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轴3的图示。
第一转子铁芯10具有沿z轴方向排列的第一铁芯部10a及第二铁芯部10b。第一铁芯部10a及第二铁芯部10b为圆筒状。第一铁芯部10a及第二铁芯部10b例如由在z轴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形成。第一铁芯部10a及第二铁芯部10b例如通过利用铆接等将在z轴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固定而形成。构成第一铁芯部10a及第二铁芯部10b的一张电磁钢板的板厚是被包含在0.1mm~0.7mm的范围内的确定的值。在实施方式1中,构成第一铁芯部10a及第二铁芯部10b的一张电磁钢板的板厚例如为0.35mm。
接着,也使用图3,对第一铁芯部10a及第二铁芯部10b的其它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一转子铁芯10的第一铁芯部10a的结构的俯视图。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铁芯部10a的结构与第二铁芯部10b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第一铁芯部10a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铁芯部10a具有供图1所示的轴3插入的第一中空部15。第一铁芯部10a具有在周向R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磁铁插入孔11。磁铁插入孔11的数量与转子1的极数对应。在实施方式1中,转子1的极数为6,因此第一铁芯部10a具有6个磁铁插入孔11。另外,磁铁插入孔11的数量不限于6个,只要是2个以上的偶数即可。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通过磁铁插入孔11的周向R1的中心而沿径向延伸的直线称为“第一中心线M1”。
磁铁插入孔11在z轴方向上贯通第一铁芯部10a。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的磁铁插入孔11的形状例如为直线状。在一个磁铁插入孔11中例如插入有一个永久磁铁2。另外,如后述的图12所示,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的磁铁插入孔11的形状可以是朝向径向内侧凸出的V字形状,也可以是朝向径向外侧凸出的V字形状。另外,也可以在一个磁铁插入孔11中插入两个以上的永久磁铁2。
如图2所示,永久磁铁2具有安装于第一铁芯部10a的多个第一磁铁部2a、和安装于第二铁芯部10b的多个第二磁铁部2b。第一磁铁部2a以及第二磁铁部2b插入磁铁插入孔11中。即,转子1是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内置式永磁)构造。另外,转子1不限于IPM构造,也可以是SPM(Surface Permanent Magnet:表面式永磁)构造。
永久磁铁2例如是稀土类磁铁。在实施方式1中,永久磁铁2是包含钕(Nd)-铁(Fe)-硼(B)的钕稀土类磁铁。钕稀土类磁铁的磁能比铁氧体磁铁等其它的磁铁的磁能高。由此,能够提高电动机100的效率以及输出。永久磁铁2包含镝(Dy)。由此,永久磁铁2的顽磁力提高。另外,关于永久磁铁中的Dy的含有率(以下,也称为“Dy重量比率”)在后面叙述。
转子1具有配置在第一铁芯部10a与第二铁芯部10b之间的第二转子铁芯20。第二转子铁芯20为圆筒状。第二转子铁芯20固定于第一铁芯部10a及第二铁芯部10b。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转子铁芯20通过铆接固定于第一铁芯部10a及第二铁芯部10b。因此,形成了由第一转子铁芯10和第二转子铁芯20构成的转子铁芯本体4。另外,第二转子铁芯20不限于铆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其它的方法固定于第一铁芯部10a及第二铁芯部10b。
第二转子铁芯20由铁等磁性材料形成。第二转子铁芯20例如由电磁钢板形成。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转子铁芯20通过利用铆接等将在z轴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固定而形成。另外,第二转子铁芯20也可以由一张电磁钢板形成。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二转子铁芯20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2及图4所示,第二转子铁芯20具有供图1所示的轴3插入的第二中空部25。第二转子铁芯20具有在z轴方向上贯通第二转子铁芯20的多个贯通孔21。多个贯通孔21在周向R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实施方式1中,贯通孔21的数量与磁铁插入孔11的数量相同,为6个。另外,贯通孔21的数量不限于6个,也可以是其它的值。另外,如后述的图14所示,第二转子铁芯20也可以不具有贯通孔21。
多个贯通孔21在z轴方向上形成于与多个永久磁铁2(即,磁铁插入孔11)分别重叠的区域29。在贯通孔21中未插入永久磁铁2。即,在第二转子铁芯20上未安装永久磁铁2。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通过贯通孔21的周向R1的中心而沿径向延伸的直线称为“第二中心线M2”。
第二转子铁芯20的磁阻比第一转子铁芯10的磁阻小。换言之,第二转子铁芯20的z轴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磁导比第一转子铁芯10的z轴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磁导高。由此,定子5(参照图1)的旋转磁场引起的反磁场的磁通容易向第一转子铁芯10及第二转子铁芯20中磁阻小的第二转子铁芯20流动。因此,抑制了反磁场的磁通向安装于第一转子铁芯10的永久磁铁2流动,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
在实施方式1中,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二转子铁芯20存在的部分的面积比第一转子铁芯10存在的部分的面积大。具体而言,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二转子铁芯20的金属部26的面积比第一转子铁芯10的金属部16的面积大。由此,第二转子铁芯20的磁阻比第一转子铁芯10的磁阻小。在此,第二转子铁芯20的金属部26是在第二转子铁芯20中去除了贯通孔21、第二隔磁磁桥22、第二狭缝23以及第二中空部25而成的部分。另外,第一转子铁芯10的金属部16是去除了磁铁插入孔11、第一隔磁磁桥12、第一狭缝13以及第一中空部15而成的部分。
一般而言,金属材料与空气层相比导磁率高。例如,如实施方式1那样,在第二转子铁芯20由电磁钢板形成的情况下,电磁钢板(例如,硅钢板)的导磁率是空气层的导磁率的4000倍~5000倍。作为磁阻的倒数的磁导与导磁率成比例,因此,通过由电磁钢板形成第二转子铁芯20,能够提高第二转子铁芯20的磁导。
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转子铁芯20的外径与第一转子铁芯10的外径相同。因此,与第二转子铁芯20的外径比第一转子铁芯10的外径大的情况相比,在制造转子铁芯本体4的工序中、对电磁钢板进行冲切加工时,由于电磁钢板容易被保持在挤压环上,因此制造性提高。另外,如后述的图14所示,第二转子铁芯20的外径也可以小于第一转子铁芯10的外径。即,第二转子铁芯20的外径只要在第一转子铁芯10的外径以下即可。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铁芯部10a的z轴方向的长度是与第二铁芯部10b的z轴方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L1。由定子5的旋转磁场引起的反磁场的磁通绕过第一铁芯部10a及第二铁芯部10b而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通过使第一铁芯部10a的z轴方向的长度与第二铁芯部10b的z轴方向的长度相同,在绕过第一铁芯部10a而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的磁通的磁通量与绕过第二铁芯部10b而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的磁通的磁通量之间难以产生偏差。另外,第一铁芯部10a的z轴方向的长度也可以与第二铁芯部10b的z轴方向的长度不同。
图5(A)是表示图3所示的第一铁芯部10a的磁铁插入孔11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图5(B)是表示图4所示的第二转子铁芯20的贯通孔21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
如图5(A)及(B)所示,贯通孔21的径向的长度t2比磁铁插入孔11的径向的长度t1小。因此,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贯通孔21的面积比磁铁插入孔11的面积小。由此,如实施方式1那样,在第二转子铁芯20的外径与第一转子铁芯10的外径相同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二转子铁芯20的金属部26的面积比第一转子铁芯10的金属部16的面积大。因此,能够使第二转子铁芯20的磁导比第一转子铁芯10的磁导高。另外,一般而言,永久磁铁的导磁率是空气层的导磁率的1倍~1.05倍,大致相同。因此,在磁通通过的距离比配置于磁铁插入孔11的永久磁铁2短的贯通孔21(即,空气层)中,磁导变高。因此,容易使定子5的旋转磁场引起的反磁场的磁通的流动集中于第二转子铁芯20。
如图5(A)所示,第一铁芯部10a具有多个第一隔磁磁桥12。多个第一隔磁磁桥12形成于磁铁插入孔11的周向R1的两侧。由于第一隔磁磁桥12与第一铁芯部10a的外周17之间的部分(以下,也称为“薄壁部”)18为薄壁,因此,能够防止在周向R1上相邻的磁极间磁通短路。薄壁部18的厚度例如与构成第一铁芯部10a的一张电磁钢板的板厚相同,为0.35mm。由此,能够确保第一铁芯部10a的强度,并且防止磁通的短路。
第一铁芯部10a具有形成在比磁铁插入孔1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狭缝13a、13b、13c、13d。第一狭缝13a、13b、13c、13d在径向上长。
第一狭缝13a形成于在周向R1上与第一中心线M1重叠的位置。第一狭缝13b、第一狭缝13c以及第一狭缝13d按照从第一狭缝13a沿周向R1远离的顺序形成。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将第一狭缝13a的径向长度设为W11、将第一狭缝13b的径向长度设为W12、将第一狭缝13c的径向长度设为W13、将第一狭缝13d的径向长度设为W14时,W11>W12>W13>W14的关系成立。另外,长度W11、长度W12、长度W13以及长度W14也可以彼此相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区分第一狭缝13a、13b、13c、13d的情况下,将第一狭缝13a、13b、13c、13d统称为“第一狭缝13”。
如图5(B)所示,第二转子铁芯20具有多个第二隔磁磁桥22。多个第二隔磁磁桥22形成于贯通孔21的周向R1的两侧。由于与第二转子铁芯20的外周27之间的部分28为薄壁,因此,能够防止在周向R1上相邻的磁极间磁通短路。第二隔磁磁桥22与第一隔磁磁桥12在z轴方向上连通。
第二转子铁芯20具有形成在比贯通孔2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二狭缝23a、23b、23c、23d。第二狭缝23a形成于在周向R1上与第二中心线M2重叠的位置。第二狭缝23b、第二狭缝23c以及第二狭缝23d按照从第二狭缝23a沿周向R1远离的顺序形成。另外,在将第二狭缝23a的径向长度设为W21、将第二狭缝23b的径向长度设为W22、将第二狭缝23c的径向长度设为W23、将第二狭缝23d的径向长度设为W24时,满足W21>W22>W23>W24的关系。另外,长度W21、长度W22、长度W23以及长度W24也可以彼此相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区分第二狭缝23a、23b、23c、23d的情况下,将第二狭缝23a、23b、23c、23d统称为“第二狭缝23”。
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二狭缝23与第一狭缝13重叠。第二狭缝23的径向的长度比第一狭缝13的径向的长度短。由此,如实施方式1那样,在第二转子铁芯20的外径与第一转子铁芯10的外径相同的情况下,第二转子铁芯20的金属部26的面积比第一转子铁芯10的金属部16的面积大,因此,第二转子铁芯20的磁阻进一步降低。因此,由定子5的旋转磁场引起的反磁场的磁通更容易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安装于第一转子铁芯10的永久磁铁2的退磁。
接着,使用图6,对第二转子铁芯20的z轴方向的长度L2与永久磁铁2的径向的厚度t0的关系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二转子铁芯20的长度L2相对于永久磁铁2的厚度t0之比L2/t0与永久磁铁2的每单位体积(以下,称为“磁铁体积”)的有效磁通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6中,横轴表示比L2/t0,纵轴表示永久磁铁2的每单位体积的有效磁通[%]。
如图6所示,在比L2/t0<1的范围内,每磁铁体积的有效磁通与比L2/t0成比例地增加。换言之,如果第二转子铁芯20的轴向长度L2小于永久磁铁2的厚度t0,则每磁铁体积的有效磁通的变化量大。在比L2/t0≥1的范围内,每磁铁体积的有效磁通的变化饱和。即,如果第二转子铁芯20的轴向长度L2在永久磁铁2的厚度t0以上,则每磁铁体积的有效磁通的变化量小。由此,如果比L2/t0≥1,则能够防止永久磁铁2的磁通流向第二转子铁芯20而产生短路。具体而言,能够防止在z轴方向上相邻的第一磁铁部2a和第二磁铁部2b之间磁通短路。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转子铁芯20的轴向长度L2与永久磁铁2的厚度t0相同。另外,如后述的图15所示,第二转子铁芯20的轴向长度L2也可以比永久磁铁2的厚度t0大。即,第二转子铁芯20的轴向长度L2只要在永久磁铁2的厚度t0以上即可。
〈永久磁铁中的Dy重量比率〉
接着,将与比较例进行比较来说明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的永久磁铁2中的Dy重量比率。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电动机的转子101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比较例的转子101仅具有安装有永久磁铁102的转子铁芯110。即,比较例的转子101在不具有与未安装永久磁铁2的第二转子铁芯20(参照图2)对应的部分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的转子1不同。除了这一点以外,比较例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图1。
在此,在具有IPM构造的转子的电动机中,通过利用弱磁场运转能够使最大转速上升。在弱磁场运转中,在与永久磁铁的磁通相向的朝向上产生定子的磁通,因此,能够使永久磁铁退磁而使电动机的线间电压降低。在与永久磁铁的磁通相向的朝向上产生的定子的磁通被称为“弱磁通”。由此,能够确保用于进一步提高电动机的转速的电压的余量。
弱磁场运转的运转极限是弱磁通的磁通量与永久磁铁的磁通量相等时,即,利用弱磁通抵消了永久磁铁的磁通时。此时,由于来自定子的反磁场最大,因此容易产生永久磁铁的退磁。因此,永久磁铁需要具有抵抗定子的最大反磁场的退磁耐力。
首先,对比较例的转子101的永久磁铁102中的Dy重量比率WD1进行说明。在将永久磁铁102中的磁通量设为φm、将定子5与永久磁铁102之间的磁阻设为R、将永久磁铁102的径向的厚度设为Lm时,在永久磁铁102中产生的最大反磁场Hm由以下的式(1)表示。
Hm=φm·R/Lm (1)
在将转子101与定子5之间的气隙长度设为La、将永久磁铁102的剩余磁通密度设为Br、将真空的导磁率设为μ0时,式(1)的右边由以下的近似式(2)表示。这是因为,对于定子5与永久磁铁102之间的磁阻R,气隙G的磁阻以及永久磁铁102的磁阻的影响是支配性的。
φm·R/Lm≈Br/μ0·(La/(La+Lm)) (2)
为了在永久磁铁102中不产生退磁,永久磁铁102需要具有近似式(2)的右边的值以上的退磁耐力。在此,一般而言,已知若超过拐点地使用永久磁铁,则会引起不可逆退磁。拐点是在J-H退磁曲线的第4象限中磁化的大小的减少急剧变大的拐曲点。在永久磁铁为钕稀土类磁铁的情况下,钕稀土类磁铁的拐点例如为300000A/m。即,在最大反磁场Hm超过300000A/m时,钕稀土类磁铁退磁。
在将拐点设为iHk时,若拐点iHk的大小为式(2)所示的右边的值以上,则不会发生永久磁铁102的退磁。即,在拐点iHk满足以下所示的式(3)时,永久磁铁102不发生退磁。
[数学式1]
Figure BDA0003853373740000111
但是,永久磁铁102的温度越高,拐点iHk的值越小。例如,在钕稀土类磁铁的温度为140℃的情况下,拐点iHk降低至50000A/m~100000A/m左右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永久磁铁102中的Dy重量比率WD1越增加,拐点iHk的值越大。例如,Dy重量比率每增加1%,拐点iHk的值增加20%~30%。
在此,若假设永久磁铁102的最大温度为140℃,永久磁铁102的每1℃温度的拐点iHk的下降率为0.6%,每1%Dy重量比率的拐点iHk的上升率为25%,则拐点iHk与Dy重量比率WD1的关系由以下的式(4)表示。
[数学式2]
iHK=300000×(1-0.6×140)×(1+0.25×WD1) (4)
将式(4)代入式(3)后,计算出以下的式(5)。
[数学式3]
Figure BDA0003853373740000121
这样,在比较例的转子101中,优选永久磁铁102中的Dy重量比率WD1满足式(5)。但是,在计算式(5)时,没有考虑在电动机的运转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瞬间流过定子的电流、或者永久磁铁中的局部的退磁。因此,在具有比较例的转子101的电动机中,根据运转状况等,也有时需要式(5)的右边所示的值以上的Dy重量比率。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中,如上所述,通过使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抑制了安装于第一转子铁芯10的永久磁铁2的退磁。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在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时,能够降低永久磁铁2中的Dy重量比率。具体地说,在将实施方式1的转子1的永久磁铁2中的Dy重量比率设为WD时,Dy重量比率WD只要满足以下的式(6)即可。
[数学式4]
Figure BDA0003853373740000122
图8是表示永久磁铁2中产生的反磁场与永久磁铁2中的Dy重量比率WD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在永久磁铁2中产生的反磁场的强度[A/m],纵轴表示永久磁铁2中的Dy重量比率WD[wt%]。在图8的曲线图中,阴影所示的区域在满足式(6)的范围内。另外,图8所示的直线S1是满足以下的式(7)的直线。
[数学式5]
Figure BDA0003853373740000131
〈实施方式1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转子1,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二转子铁芯20存在的部分(即,金属部26)的面积比第一转子铁芯10存在的部分(即,金属部16)的面积大。由此,第二转子铁芯20的磁导比第一转子铁芯10的磁导高。因此,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集中地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于第一转子铁芯10的永久磁铁2的退磁。即,能够提供退磁特性优异的转子1。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通过使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抑制了安装于第一转子铁芯10的永久磁铁2的退磁。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在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时,能够降低永久磁铁2中的Dy重量比率。因此,能够减少永久磁铁2中的镝的含量,并且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第二转子铁芯20具有在z轴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21。由此,与第二转子铁芯20不具有贯通孔21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的磁通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的金属部26。因此,能够良好地确保从永久磁铁2流向定子5的磁通的磁通量,能够有效地利用永久磁铁2的磁能。因此,能够防止电动机100的效率和输出的降低。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二转子铁芯20的贯通孔21形成于与永久磁铁2重叠的区域。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永久磁铁2的磁通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的金属部26。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第二转子铁芯20的外径与第一转子铁芯10的外径相同。由此,由于第二转子铁芯20与定子5之间的间隙变窄,因此定子5的旋转磁场引起的反磁场的磁通容易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此外,在制造转子铁芯本体4的工序中的电磁钢板的冲切加工时,由于挤压环易于保持电磁钢板(例如,在z轴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因此,制造性提高。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第一铁芯部10a的z轴方向的长度与第二铁芯部10b的z轴方向的长度相同。由此,能够减小绕过第一铁芯部10a而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的磁通的磁通量与绕过第一铁芯部10a而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的磁通的磁通量之间的偏差。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第二转子铁芯20由磁性材料形成。由此,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容易流入第二转子铁芯20。
在转子铁芯中,伴随磁通的时间变化,有时产生铁损。铁损分为磁滞损耗、涡流损耗,涡流损耗与一张电磁钢板的板厚的平方成比例。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第二转子铁芯20由在z轴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形成。由此,能够降低第二转子铁芯20的铁损,能够提高电动机的效率。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第一转子铁芯10及第二转子铁芯20由电磁钢板形成。由此,在电磁钢板的冲切加工时,仅通过进行更换模具的作业,就能够制造构成第一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及构成第二转子铁芯20的电磁钢板。因此,能够提高制造性。另外,若第一转子铁芯10及第二转子铁芯20由相同材料组成的电磁钢板形成,则制造性进一步提高。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120的贯通孔21a、21b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在图9中,对与图5(B)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5(B)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转子在第二转子铁芯20的贯通孔21a、21b的形状及第二狭缝23a、23b、23c、23d的形状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1不同。除了这一点以外,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图1及图5(A)。
如图9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第二转子铁芯120具有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于与永久磁铁2重叠的区域的贯通孔21a、21b。在贯通孔21a与贯通孔21b之间形成有作为金属部的桥部20e。贯通孔21a和贯通孔21b具有隔着桥部20e而相互对称的形状。贯通孔21a和贯通孔21b各自的径向的长度t2例如与磁铁插入孔11的径向的长度t1相同。另外,贯通孔21a和贯通孔21b各自的径向长度t2也可以比磁铁插入孔11的径向长度t1短。
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第二转子铁芯120具有将贯通孔分割为两个的桥部20e,由此,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贯通孔21a的面积与贯通孔21b的面积的合计值比磁铁插入孔11的面积小。因此,能够增加第二转子铁芯120的金属部的面积。由此,能够提高第二转子铁芯120的磁导。因此,能够使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集中地流入第二转子铁芯120,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
另外,在贯通孔21a与第二隔磁磁桥22a之间形成有桥部20d,在贯通孔21b与第二隔磁磁桥22b之间形成有桥部20f。即,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贯通孔21a、21b和第二隔磁磁桥22a、22b不连续。这样,第二转子铁芯120具有将贯通孔21a、21b与第二隔磁磁桥22a、22b之间分割的桥部20d、20f,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转子铁芯120的磁导。因此,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更容易流入第二转子铁芯120,更难以在永久磁铁2中发生退磁。
第二转子铁芯120具有形成在比贯通孔21a、21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二狭缝23a、23b、23c、23d。第二狭缝23的径向的长度W11、W12、W13、W14与图5(A)所示的第一狭缝13a、13b、13c、13d各自的径向的长度相同。
关于上述以外的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120a的贯通孔21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在图10中,对与图5(B)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5(B)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转子在贯通孔21的形状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转子不同。除这一点以外,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图1及图5(A)。
如图10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第二转子铁芯120a的贯通孔21具有形成于径向内侧的端部211的周向两侧的多个凸部21c。凸部21c从贯通孔2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211向径向外侧突出。因此,贯通孔21的径向的最小长度t2是径向内侧的端部211的形成有凸部21c的部分211a与径向外侧的端部212之间的长度。贯通孔21的径向的最小长度t2比图5(A)所示的磁铁插入孔11的径向的长度t1小。因此,能够增加第二转子铁芯120a的金属部的面积。由此,能够提高第二转子铁芯120a的磁导。因此,能够使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集中地流入第二转子铁芯120a,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
关于上述以外的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相同。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120b的贯通孔21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在图11中,对与图5(B)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5(B)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转子在贯通孔21的形状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转子不同。除这一点以外,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图1及图5(A)。
如图11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第二转子铁芯120b的贯通孔21具有形成于径向内侧的端部211的多个台阶部21e、21f、21g。台阶部21e、21f、21g从贯通孔2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211向径向外侧突出。台阶部21e、21f、21g的周向位置分别与第二狭缝23a、23b、23c的周向位置相同。换言之,台阶部21e、21f、21g在径向上与第二狭缝23a、23b、23c相邻。台阶部21e、21f、21g形成在第二狭缝23a、23b、23c的径向内侧。
通过在贯通孔21形成有台阶部21e、21f、21g,贯通孔21的径向的最小长度t2是径向内侧的端部211的形成有台阶部21e(或台阶部21f、21g)的部分211a与径向外侧的端部212之间的长度。由此,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贯通孔21的面积比磁铁插入孔11的面积小。因此,能够增加第二转子铁芯120b的金属部的面积。由此,能够提高第二转子铁芯120b的磁导,能够使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集中地流向第二转子铁芯120b,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
在此,在永久磁铁2中,在周向位置与第一狭缝13a、13b、13c(参照图5(A))重叠的部分容易发生退磁。这是因为,当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在第一狭缝13a、13b、13c各自的周向两侧流动时,磁通量产生偏差,在永久磁铁2中局部地流过较多的反磁场的磁通。
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如上所述,在贯通孔21中,在第二狭缝23a、23b、23c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台阶部21e、21f、21g。由此,贯通孔21的径向的最小长度t2在形成有台阶部21e、21f、21g的位置最小。因此,能够增加第二转子铁芯120b的金属部中的比台阶部21e、21f、21g靠径向内侧的部分的面积。由此,在永久磁铁2中,能够抑制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流入容易产生退磁的部分(即,周向位置与第一狭缝13a、13b、13c重叠的部分)。
关于上述以外的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相同。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
图12(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转子的第一转子铁芯110c的磁铁插入孔11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图12(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120c的贯通孔21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在图12(A)和(B)中,对与图5(A)和(B)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5(A)和(B)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转子在磁铁插入孔11及贯通孔21的形状这些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1不同。除了这些点以外,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图1及图5(A)。
如图12(A)所示,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一转子铁芯110c的磁铁插入孔11为朝向径向内侧凸出的V字形状。磁铁插入孔11具有隔着周向中央部(即,形成V字形状的顶点的部分)11c而位于两侧的第一孔部11a和第二孔部11b。在第一孔部11a及第二孔部11b中分别插入有永久磁铁2。即,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在1个磁铁插入孔11中插入有2个永久磁铁2。
如图12(B)所示,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二转子铁芯120c的贯通孔21与磁铁插入孔11同样,是朝向径向内侧凸出的V字形状。贯通孔21具有隔着周向中央部(即,形成V字形状的顶点的部分)21c而位于两侧的第一贯通部121a以及第二贯通部121b。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一贯通部121a与第一孔部11a重叠,第二贯通部121b与第二孔部11b重叠。第一贯通部121a与第一孔部11a连通,第二贯通部121b与第二孔部11b连通。
第一贯通部121a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即,径向)的长度t2比第一孔部11a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t1小,第二贯通部121b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比第二孔部11b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小。由此,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贯通孔21的面积比磁铁插入孔11的面积小。因此,能够提高第二转子铁芯120c的磁导。因此,能够使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集中地流入第二转子铁芯120c,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
关于上述以外的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120d的贯通孔21周边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在图13中,对与图12(B)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12(B)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转子在第二转子铁芯120d的结构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转子不同。
如图13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中,第二转子铁芯120d具有分割贯通孔21和第二隔磁磁桥22的桥部21d。即,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中,贯通孔21和第二隔磁磁桥22不连续,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不同。第二转子铁芯120d具有桥部21d,由此,第二转子铁芯120d中的金属部的面积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转子铁芯120d的磁导。由此,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容易流入第二转子铁芯120c,因此进一步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
关于上述以外的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相同。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的转子的第二转子铁芯120e的结构的俯视图。在图14中,对与图4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4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的转子在第二转子铁芯120e的结构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1不同。除这一点以外,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图1和图3。
如图14所示,第二转子铁芯120e具有供图1所示的轴3插入的第二中空部25。在第二转子铁芯120e中,除了第二中空部25之外的部分全部是金属部126。即,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中,在第二转子铁芯120e上未形成与图5(B)所示的贯通孔21及第二狭缝23a、23B、23c、23d对应的部分。由此,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二转子铁芯120e存在的部分(即,金属部126)的面积能够比第一转子铁芯10(参照图3)存在的部分的面积更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转子铁芯120e的磁导。由此,来自定子5的反磁场的磁通更容易流入第二转子铁芯120e,更难以产生永久磁铁2的退磁。
《实施方式2》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转子201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5中,对与图2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2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2的转子201在第二转子铁芯220的形状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1不同。除了这一点以外,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图1。
如图15所示,转子201具有配置在第一铁芯部10a与第二铁芯部10b之间的第二转子铁芯220。第二转子铁芯220的外径D2小于第一铁芯部10a(或第二铁芯部10b)的外径D1。由此,在转子201的制造工序中的电磁钢板的冲切加工时,容易通过挤压环保持电磁钢板。因此,能够提高转子201的制造性。
如实施方式2那样,在使第二转子铁芯220的外径D2小于第一铁芯部10a(或第二铁芯部10B)的外径D1的情况下,第二转子铁芯220也可以不具有与图5(B)所示的贯通孔21对应的部分。由此,即使在为了提高制造性而减小第二转子铁芯220的外径D2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的第二转子铁芯220的金属部的面积比第一转子铁芯10的金属部的面积大,能够提高第二转子铁芯220的磁导。因此,能够提高转子201的制造性,并且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的产生。
对于上述以外的点,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3》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转子301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6中,对与图2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2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3的转子301在第二转子铁芯320的形状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1不同。
如图16所示,转子301具有配置在第一铁芯部10a与第二铁芯部10b之间的第二转子铁芯320。第二转子铁芯320的轴向长度L32大于永久磁铁2的径向厚度t0。由此,在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1相比,z轴方向上的第一磁铁部2a与第二磁铁部2b之间的间隔增大,因此在z轴方向上相邻的第一磁铁部2a和第二磁铁部2b之间更难以发生磁通的短路。
对于上述以外的点,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4》
接着,对具备图1所示的电动机100的实施方式4的压缩机400进行说明。图17所表示表示压缩机400的结构的剖视图。压缩机400例如是回转式压缩机。另外,压缩机400不限于回转式压缩机,也可以是涡旋式压缩机等其它的压缩机。
如图17所示,压缩机400具有压缩机构部401、电动机100、密闭容器407和蓄积器410。
压缩机构部401具有缸体402、旋转活塞404、上部框架405以及下部框架406。电动机100驱动压缩机构部401。压缩机构部401和电动机100通过轴3连结。
在缸体402的内部具备缸室403。旋转活塞404嵌合在轴3的偏心轴部上,并在缸室403内旋转。通过旋转活塞404的旋转,制冷剂被压缩。上部框架405固定于缸室403的+z轴侧的端面。下部框架406固定于缸室403的-z轴侧的端面。在上部框架405上安装有上部排出消音器408,在下部框架406上安装有下部排出消音器409。
密闭容器407是圆筒状。在密闭容器407的底部储存有对压缩机构部401的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冷冻机油(未图示)。
在密闭容器407的内侧,通过热装、压入或焊接等方法固定有电动机100的定子5。从固定在密闭容器407上的端子411向定子5的线圈55供给电力。在密闭容器407的上部具备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向外部排出的排出管412。
蓄积器410储存未图示的制冷剂气体。蓄积器410经由吸入管413固定于缸体402。由此,储存于蓄积器410的制冷剂气体经由吸入管413向缸体402供给。
通过从端子411向电动机100供给驱动电流,电动机100的转子1的轴3旋转。通过轴3旋转,旋转活塞404也旋转。并且,与轴3嵌合的旋转活塞404在缸室403内旋转,制冷剂在缸室403内被压缩。在缸室403中被压缩的制冷剂通过上部排出消音器408和下部排出消音器409,进一步通过转子1的风孔(未图示),在密闭容器407内上升。在密闭容器407内上升的制冷剂从排出管412排出,供给到制冷循环装置500的高压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中,通过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效率提高。因此,通过将电动机100应用于压缩机400,能够提高压缩机400的运转效率。
《实施方式5》
接着,对具备图17所示的压缩机400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500进行说明。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500的结构的图。
如图18所示,制冷循环装置500具有压缩机400、四通阀501、冷凝器502、作为减压装置的膨胀阀503、蒸发器504、制冷剂配管505和控制部506。压缩机400、冷凝器502、膨胀阀503和蒸发器504通过制冷剂配管505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510。
接着,对制冷循环装置500的动作进行说明。压缩机400压缩吸入的制冷剂,并将其作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送出。四通阀501是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阀。在图18中,从压缩机400送出的制冷剂流入冷凝器502。冷凝器502进行从压缩机400送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与介质(例如空气)的热交换,并将气体制冷剂作为冷凝了的液体制冷剂送出。膨胀阀503使从冷凝器502送出的液体制冷剂膨胀,并将其作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送出。
蒸发器504进行与从膨胀阀503送出的低温低压的介质(例如空气)的热交换,使液体制冷剂膨胀,作为制冷剂气体送出。从蒸发器504送出的制冷剂气体再次返回压缩机400被压缩。四通阀501和压缩机400的动作由控制部506控制。
上述的实施方式4的压缩机400的运转效率提高。因此,通过将压缩机400应用于制冷循环装置500,能够提高制冷循环装置500的能量效率。
《实施方式6》
接着,对实施方式6的空气调节装置600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空气调节装置600的结构的图。如图19所示,空气调节装置600具有室外机601、室内机602和制冷剂配管603。室外机601和室内机602通过制冷剂配管603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510。空气调节装置600例如能够进行从室内机602吹送冷空气的制冷运转或吹送热空气的制热运转等运转。
室外机601具有室外送风机605、压缩机400、以及收容室外送风机605和压缩机400的壳体606。室外送风机605具有叶轮604和驱动叶轮604的电动机607。叶轮604例如是螺旋桨式风扇。当电动机607驱动叶轮604时,叶轮604旋转,产生气流。由此,室外送风机605能够送风。例如,在空气调节装置600的制冷运转时,将由压缩机400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冷凝器(未图示)中冷凝时释放的热通过室外送风机605的送风释放到室外。
室外机601还具有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四通阀(例如,图18所示的四通阀501)。室外机601的四通阀使从压缩机400送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制冷运转时流到室外机601的热交换器,在制热运转时流到室内机602的热交换器。这样,通过室外机601具有四通阀,空气调节装置600能够具备图18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500。
另外,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500除了空气调节装置600以外,也可以设置于冰箱或冷冻箱等其它的家电设备。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转子、2永久磁铁、3轴、5定子、10第一转子铁芯、10a第一铁芯部、10b第二铁芯部、11磁铁插入孔、13a、13b、13c、13d第一狭缝、20、120、120a、120b、120c、120d、120e、220、320第二转子铁芯、21贯通孔、23a、23b、23c、23d第二狭缝、100电动机、400压缩机、401压缩机构部、500制冷循环装置、502冷凝器、503膨胀阀、504热交换器、600空气调节装置。

Claims (20)

1.一种转子,其中,
该转子具有:
旋转轴,沿轴向延伸;
第一转子铁芯,支承于所述旋转轴,并具有沿所述轴向排列的第一铁芯部和第二铁芯部;
永久磁铁,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子铁芯;以及
第二转子铁芯,配置在所述第一铁芯部与所述第二铁芯部之间,
当沿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二转子铁芯存在的部分的面积比所述第一转子铁芯存在的部分的面积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转子铁芯的磁阻比所述第一转子铁芯的磁阻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当沿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二转子铁芯的外径为所述第一转子铁芯的外径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铁芯部的所述轴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铁芯部的所述轴向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转子铁芯具有插入有所述永久磁铁的磁铁插入孔,
所述第二转子铁芯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形成于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磁铁插入孔重叠的位置,并在所述轴向上贯通所述第二转子铁芯,
所述第二转子铁芯存在的部分的面积是除了所述贯通孔以外的部分的面积,
所述第一转子铁芯存在的部分的面积是除了所述磁铁插入孔以外的部分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中,
当沿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贯通孔的面积比所述磁铁插入孔的面积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贯通孔的与所述轴向正交的径向的长度比所述磁铁插入孔的所述径向的长度短。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转子铁芯具有配置在比所述磁铁插入孔靠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狭缝,
所述第二转子铁芯具有配置在比所述贯通孔靠所述径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二狭缝,
所述第二转子铁芯存在的部分的面积是除了所述第二狭缝以外的部分的面积,
所述第一转子铁芯存在的部分的面积是除了所述第一狭缝以外的部分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其中,
当沿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二狭缝的面积比所述第一狭缝的面积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贯通孔的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在与所述第二狭缝重叠的部分最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转子铁芯的所述轴向的长度为所述永久磁铁的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厚度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转子铁芯由磁性材料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转子铁芯由电磁钢板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转子铁芯和所述第二转子铁芯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永久磁铁为钕稀土类磁铁。
16.一种电动机,其中,
该电动机具有:
定子;以及
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永久磁铁包含镝,
当将所述永久磁铁中的所述镝的重量比率设为WD,将所述永久磁铁的剩余磁通密度设为Br,将真空的导磁率设为μ0,将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隔设为La,将所述永久磁铁的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厚度设为Lm时,
满足
[数学式6]
Figure FDA0003853373730000031
18.一种压缩机,其中,
该压缩机具有:
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动机;以及
压缩机构部,由所述电动机驱动。
19.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该制冷循环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缩机;
冷凝器,对从所述压缩机送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凝;
减压装置,对由所述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
蒸发器,使由所述减压装置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
20.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中,
该空气调节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
CN202080098786.9A 2020-03-27 2020-03-27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制冷循环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Pending CN1152989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4046 WO2021192231A1 (ja) 2020-03-27 2020-03-27 回転子、電動機、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8929A true CN115298929A (zh) 2022-11-04

Family

ID=77889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8786.9A Pending CN115298929A (zh) 2020-03-27 2020-03-27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制冷循环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18265A1 (zh)
EP (1) EP4131729A4 (zh)
JP (1) JP7345633B2 (zh)
CN (1) CN115298929A (zh)
AU (1) AU2020438588B2 (zh)
WO (1) WO2021192231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9076A1 (ja) * 2011-11-07 2013-05-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この回転子を用いた電動機、及びこの電動機を用いた圧縮機、及びこの圧縮機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17108626A (ja) * 2017-02-16 2017-06-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圧縮機、冷凍空調装置
EP3324515A1 (en) * 2015-07-15 2018-05-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or,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or/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WO2020021693A1 (ja) * 2018-07-27 2020-0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2480A (ja) * 2000-09-28 2002-04-12 Fujitsu General Ltd 永久磁石電動機の回転子
JP5268711B2 (ja) * 2009-03-02 2013-08-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及び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気掃除機
WO2014068655A1 (ja) 2012-10-30 2014-05-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9076A1 (ja) * 2011-11-07 2013-05-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この回転子を用いた電動機、及びこの電動機を用いた圧縮機、及びこの圧縮機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EP3324515A1 (en) * 2015-07-15 2018-05-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or,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or/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JP2017108626A (ja) * 2017-02-16 2017-06-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圧縮機、冷凍空調装置
WO2020021693A1 (ja) * 2018-07-27 2020-0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45633B2 (ja) 2023-09-15
AU2020438588A1 (en) 2022-10-06
US20230118265A1 (en) 2023-04-20
WO2021192231A1 (ja) 2021-09-30
JPWO2021192231A1 (zh) 2021-09-30
EP4131729A4 (en) 2023-05-31
AU2020438588B2 (en) 2023-08-31
EP4131729A1 (en) 2023-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2393B (zh)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制冷空调装置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AU2017407862B2 (en) Rotor, Motor, Compressor, Fan,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636144B2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CN109565191B (zh) 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CN108886276B (zh) 电动机、送风机、压缩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WO2019215865A1 (ja) 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11903038B (zh) 电动机、压缩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JP7150181B2 (ja) モータ、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7237178B2 (ja) 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961106B2 (ja) 回転子、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CN115298929A (zh)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制冷循环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JP7471493B2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