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6075A - 一种电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6075A
CN115296075A CN202211069401.3A CN202211069401A CN115296075A CN 115296075 A CN115296075 A CN 115296075A CN 202211069401 A CN202211069401 A CN 202211069401A CN 115296075 A CN115296075 A CN 115296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n
clamping strip
section
clamping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694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小刚
舒显毅
夏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694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60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6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60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插针;所述绝缘壳体的内部,开设有至少两条用作穿装对应插针的插针穿装孔;每一条插针穿装孔具有连通成型的定位穿孔段和围罩型腔段,所述定位穿孔段连通插接配合端,所述围罩型腔段的后侧区域和底部区域分别为敞口结构;所述插针经对应插针穿装孔的围罩型腔段穿装进绝缘壳体内、并定位,插针的前端延伸进插接配合端内、后端经对应围罩型腔段底部的敞口结构与线路结构连接,所述插针的弯折过渡区域由构成围罩型腔段的围罩壳包围。本发明具有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成型成本低、耐压性能高、安全性能好,成型品质可靠等特点,有效满足于以提升额定电压来提高电源连接器功率的技术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具体是一种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源连接器的功率需求不断增加,提升额定电压的技术措施成为了一种经济、有效地适配途径。
然而,以提升额定电压的方式提高电源连接器的功率,必然会影响电源连接器的耐压性能。这是因为,当前电源连接器的插针之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较小,耐压性相对较低,当提升额定电压、通载较大电流时,容易引发安全风险。解决此技术问题的有效技术措施是,在电源连接器的相邻插针之间的绝缘壳体上设置挡墙,以增大相邻插针之间爬电距离的方式来提高耐压性能,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名称为“一种模块电源连接器”(公开号CN 208401159 U,公开日2019年01月18日)等技术。
由于电源连接器的插针为L型弯折结构,为了使绝缘壳体内所成型的插针穿装孔能够穿装L型插针,以及使绝缘壳体满足于注塑工艺技术要求,包括公开号CN 208401159 U技术在内的现有电源连接器,将绝缘壳体以绝缘体部分和绝缘压板部分分体组合而成。具体的:
-绝缘体部分的前部区域为插接配合型腔,绝缘体部分的后部区域为房檐式外伸结构;
-绝缘体部分的前、后区域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作穿装对应插针的通孔;
-绝缘压板部分的主体结构以L型成型,绝缘压板部分以组合结构连接于绝缘体部分的后部区域,将绝缘体部分的后部房檐式外伸结构补齐;
对应于绝缘体部分的各插针穿装通孔,绝缘压板部分的底侧开设有多个用作穿装对应插针的通孔;
-在绝缘体部分与绝缘压板部分分体状态之下,插针的弯折处前部区域,经绝缘体部分的对应通孔延伸进插接配合型腔内,绝缘压板部分通过对应的通孔套装在插针的弯折处后部区域,绝缘压板部分以组合结构连接于绝缘体部分的后部区域,形成对L型插针在绝缘壳体内的穿装。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现有电源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分体成型结构,不仅存在装配效率低、成型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而且,分体接触件(包括绝缘体部分、绝缘压板部分)之间的连接固定性较差,整体性不足,结构强度不高,受力后易变形;更甚的是,此种分体成型结构需要对应的设计多个模具结构,且各模具结构的设计之间存在高精密配合的技术要求,如此导致模具开发成本高昂,进一步大幅增加了电源连接器的成型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以提升额定电压来提高电源连接器功率的特殊性,以及针对上述电源连接器的插针为L型弯折结构和绝缘壳体注塑工艺的技术要求,提供一种既能够可靠地提高耐压性能,又能简化成型结构,具有整体性好、结构强度高、成型成本低等特点的电源连接器。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插针;
所述绝缘壳体具有插接配合端和线路连接端;
所述插针呈L型弯折结构;
所述绝缘壳体的内部,在插接配合端和线路连接端之间,开设有至少两条用作穿装对应插针的插针穿装孔;
且,每一条插针穿装孔具有连通成型的定位穿孔段和围罩型腔段,所述定位穿孔段连通所述插接配合端的插接配合结构,所述围罩型腔段的后侧区域和底部区域分别为敞口结构;
所述插针经对应插针穿装孔的围罩型腔段穿装进所述绝缘壳体内、并定位,所述插针的前端延伸进所述插接配合端的插接配合结构内,所述插针的后端经对应围罩型腔段底部的敞口结构,与所述线路连接端的线路结构连接,所述插针的弯折过渡区域由构成所述围罩型腔段的围罩壳包围。
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以提升额定电压来提高电源连接器功率的特殊性,以及电源连接器的插针为L型弯折结构和绝缘壳体注塑工艺的技术要求,在绝缘壳体前、后区域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插针穿装的定位穿孔段,在隔板后部区域通过一体成型的围罩壳,形成对应于定位穿孔段、且后部和底部分别为敞口结构的围罩型腔段,从而由贯通的定位穿孔段和围罩型腔段构成插针穿装孔。该插针穿装孔的围罩型腔段后部敞口结构,能够使L型插针的前部顺利穿装并经定位穿孔段进入绝缘壳体前部区域的插接配合结构(即插接配合型腔)内;在插针穿装孔内穿装到位的插针后部区域,经由围罩型腔段底部敞口结构从绝缘壳体底侧向下延伸,同时,由围罩壳对绝缘壳体后部区域排布的插针部分形成顶侧及左、右侧的环向包围。
因此,上述技术措施通过绝缘壳体上一体成型的特定围罩型腔段与定位穿孔段的配合,有效满足于L型弯折结构的插针穿装及绝缘壳体注塑工艺的技术要求,避免了绝缘壳体分体组装成型,形成结构简单、整体性好、结构强度高的整体式绝缘壳体。
以上述结构的绝缘壳体成型的电源连接器,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有利于降低电源连接器的成型成本。同时,上述绝缘壳体的成型结构所需设计的模具结构少,模具开发投入少,这又从另一角度大幅降低了电源连接器的成型成本。
上述技术措施,由围罩壳对绝缘壳体后部区域排布的插针部分形成了环向包围,起到增加爬电距离、增大电气间隙之优异技术效果,此技术效果远胜于公开号CN208401159 U技术中在相邻通孔之间设置凸起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可靠地提高了耐压性能,能够安全地通载较大电流,安全性能好,有效满足于以提升额定电压来提高电源连接器功率的技术要求。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插针与所述定位穿孔段的配合处,具有外凸成型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定位穿孔段的孔径;
所述插针在所述绝缘壳体上的对应插针穿装孔内穿装到位之后,所述定位凸台前侧的定位平面与所述定位穿孔段所在隔板的后侧表面之间,以抵接结构配合。
上述技术措施使得插针在对应插针穿装孔内的穿装定位技术效果好,有效避免了过度穿装、以及穿装不到位的现象发生,所成型的电源连接器质量高。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壳体的顶侧板体上,对应于各插针穿装孔的围罩型腔段前部区域处,分别开设有卡条穿装孔;
所述卡条穿装孔内,嵌装有能够对对应插针穿装孔内所穿装的插针进行夹持定位的卡条;
所述卡条在所述卡条穿装孔内嵌装到位之后,处在穿装到位的所述插针的定位凸台处,且所述卡条与所述定位凸台后侧的压配平面之间,以抵接结构配合。
上述技术措施,通过绝缘壳体上嵌入的卡条,对对应插针穿装孔内所穿装到位的插针形成夹持定位,在卡条与插针上的定位凸台、以及上述定位凸台与绝缘壳体内的隔板配合之下,插针在绝缘壳体内的组装配合稳固性高,不存在松动、脱落的技术问题。
再进一步的,所述卡条主要由压紧部,以及在所述压紧部两侧处凸起成型的夹臂部构成,两侧夹臂部与中间压紧部之间围成能够嵌入所述插针的内凹型腔;
所述内凹型腔两侧夹臂部之间的最大距离,匹配于所述插针上的对应夹持部位的外径;
所述卡条在所述卡条穿装孔内嵌装到位之后,通过内凹型腔嵌入对应插针穿装孔内所穿装的插针。
上述技术措施的卡条结构,针对于插针和卡条的排布方向,能够更为有效地适应于上述插针上的定位凸台结构,使嵌装于绝缘壳体上的卡条,在插针的定位凸台处对插针形成“抱箍”式夹持定位,夹持定位效果好。
又进一步的,所述卡条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处外凸成型的、能够在所述卡条嵌装到位之后,与所述卡条穿装孔的孔壁之间形成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的卡紧凸台;该技术措施通过卡条与绝缘壳体之间的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有效增强了卡条与绝缘壳体之间、以及卡条与插针之间的配合固定,接触件之间的固定性好。或者,所述卡条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处外凸和/或弹性回折成型的、能够在所述卡条嵌装到位之后,钩挂于所述卡条穿装孔底端处的卡扣;该技术措施的卡条,能够以较小的力就能实现在绝缘壳体上的对应穿装孔内穿装。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卡条与所述插针的夹持配合结构之间,具有至少一处能够连通所述卡条前侧空间和后侧空间的配合间隙;
所述插针穿装孔的围罩型腔段前部区域,灌装有至少凝固于所述卡条前侧处、以及所述卡条与所述插针配合间隙之间的灌胶层。
上述技术措施基于卡条与插针之间夹持配合处的间隙,实现向卡条前、后侧区域的灌胶密封,由灌胶层对卡条前、后侧区域的浸灌及粘接,大幅提高了电源连接器的密封性,防水性好,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绝缘壳体与插针、卡条之间的配合固定性,所成型的电源连接器质量高。
在上述技术措施中,卡条与插针之间夹持配合处的间隙,一方面承担了灌胶通流的任务;二方面能够使卡条与凝固此处的灌胶层形成可靠地嵌合,有利于提高灌胶层粘接的整体性;三方面灌胶能够在卡条与插针的夹持配合间隙内形成充分浸入,有利于提高卡条与插针之间夹持配合间隙处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卡条至少在前侧表面,开设有能够使灌胶层嵌入的灌胶沟槽;
所述卡条与所述插针之间的夹持配合间隙,与所述灌胶沟槽连通。
上述技术措施,能够使卡条与凝固此处的灌胶层形成可靠地嵌合,有利于提高灌胶层粘接的整体性。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插针在对应插针穿装孔内穿装到位之后,所述插针的外壁与所述插针穿装孔的定位穿孔段孔壁之间,以过渡结构或过盈结构配合。该技术措施能够进一步可靠增强插针与绝缘壳体之间的配合固定;同时,在上述灌胶过程中,插针与定位穿孔段之间的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形成了对非灌胶区域-即插接配合型腔处的封堵,有效避免灌胶浸入插接配合型腔内,影响所成型电源连接器的质量。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围罩型腔段主要由空间较大的上半段和空间较小的下半段构成;
所述插针在所述绝缘壳体的对应插针穿装孔内穿装到位之后,所述围罩型腔段的上半段与所述插针的弯折处前部区域形成间隙配合,所述围罩型腔段的下半段与所述插针的弯折处后部区域的内侧及两侧形成接触配合。
上述技术措施,一方面不影响插针从围罩型腔段后部处向前穿装,使向前穿装过程轻松、容易;二方面穿装到位插针后部区域嵌入围罩型腔段的下半段内,使围罩型腔段对穿装到位的插针形成一定的夹持定位,增强插针与绝缘壳体之间的配合固定;三方面插针与围罩型腔段的接触配合,使得上述灌胶不会从插针内侧处外渗,在插针内侧处对灌胶形成封堵。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绝缘壳体的底侧板体上,对应于所述围罩型腔段底部敞口结构的外缘处,具有以内凹台阶结构成型的隔热层装配槽。该技术措施用作在围罩型腔段底部敞口结构的外缘处焊接隔热层,从而形成隔热断差,提高所成型电源连接器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绝缘壳体的底侧板体上,开设有间距排布的至少两个定位卡槽;
所述定位卡槽内嵌装有定位爪的上半段,所述定位爪的下半段从所述绝缘壳体的底侧板体上向外延伸出。
上述技术措施,通过绝缘壳体底侧板体上外伸的定位爪,能够在波峰焊机上实现可靠地预固定,以限制其在波峰焊过程中的窜动,保证焊接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以提升额定电压来提高电源连接器功率的特殊性,以及电源连接器的插针为L型弯折结构和绝缘壳体注塑工艺的技术要求,通过绝缘壳体上一体成型的特定结构围罩型腔段,与定位穿孔段之间的配合关系,有效满足于L型弯折结构的插针穿装及绝缘壳体注塑工艺的技术要求,避免了绝缘壳体分体组装成型,形成结构简单、整体性好、结构强度高的整体式绝缘壳体。
本发明与包括公开号CN 208401159 U技术在内的现有技术相较而言,具有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的特点;同时,模具开发投入少,有利于大幅降低成型成本,经济性好。
本发明的围罩壳对绝缘壳体后部区域排布的插针部分形成了环向包围,起到增加爬电距离、增大电气间隙之优异技术效果,相较于包括公开号CN 208401159 U技术在内的现有技术相较而言,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更大,耐压性能高,安全性能好,有效满足于以提升额定电压来提高电源连接器功率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绝缘壳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卡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卡条与插针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爆炸分解图。
图9为图1所示结构在灌胶状态之后的A-A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所用卡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卡条与插针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用卡条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翻转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卡条与插针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绝缘壳体;11—插针穿装孔;111—定位穿孔段;112—围罩型腔段;12—围罩壳;13—卡条穿装孔;14—定位卡槽;15—插接配合型腔;16—隔热层装配槽;17—隔板;
2—插针;21—定位凸台;211—定位平面;212—压配平面;22—过盈配合点位;
3—卡条;31—夹臂部;32—压紧部;33—灌胶沟槽;34—压配台面;35—卡扣;36—卡紧凸台;
4—定位爪;
5—灌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具体是一种电源连接器,更为确切的说,是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插头端结构,其在产业应用中,与电源连接器的插座端结构以插接配合使用。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主体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实施例2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0和图11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实施例3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2、图13和图14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附图。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发明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包括绝缘壳体1和插针2。
其中,插针2为断面呈圆型的金属结构,其沿着长度为L型弯折结构。
插针2为多根,在本实施例中为四根。插针2的具体数量根据产业应用技术要求而定,但至少为两根,这样才有在下述绝缘壳体1上设置增大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结构的必要。
绝缘壳体1为注塑成型结构,其具有插接配合端和线路连接端。
绝缘壳体1的插接配合端用作与插座端结构以插接配合,通常为内凹型腔结构,即插接配合型腔15。
绝缘壳体1的线路连接端用作连接PCB板,当然也有可能连接其它线路结构。
具体的,绝缘壳体1的内部,按前、后端的顺序,由隔板17将绝缘壳体1的内部划分为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隔板17的前部区域即为插接配合型腔15的成型区域。隔板17的后部区域即为下述插针2的弯折转向排布区域,以及增大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结构的成型区域。
上述绝缘壳体1的内部,在前部的插接配合端与后部的线路连接端之间,开设有四条用作穿装对应插针2的插针穿装孔11,这些插针穿装孔11沿着绝缘壳体1的宽度方向基本均匀的间距排布。
绝缘壳体1内的每一条插针穿装孔11,具有连通成型的定位穿孔段111和围罩型腔段112。
定位穿孔段111成型在绝缘壳体1内部的隔板17上,定位穿孔段111将绝缘壳体1前部区域的插接配合型腔15连通。
围罩型腔段112由绝缘壳体1内部的隔板后侧表面外凸成型的围罩壳12围成,围罩壳12的向外的后凸长度基本对齐于绝缘壳体1的顶侧半体后沿。围罩壳12从对应定位穿孔段111的顶侧及两侧连续成型,围成后侧区域和底部区域分别为敞口结构的围罩型腔段112(当然,前侧区域与所围的对应定位穿孔段111连通)。
从绝缘壳体1的后部视角观察,围罩壳12在对应定位穿孔段111外周所围的围罩型腔段112呈圆拱门洞状。
为了便于下述插针2在对应插针穿装孔11内穿装,以及对穿装到位的插针2形成良好的固定,上述组成插针穿装孔11的围罩型腔段112主要由空间较大的上半段和空间较小的下半段构成。
上半段围罩型腔段的孔径大于上述定位穿孔段111的孔径,亦大于所要穿装的插针2的外径,更为确切的说,是大于所要穿装插针2上的定位凸台21外径。
下半段围罩型腔段由于水平截面呈U型,因而其左右两侧之间宽度匹配于所要穿装的插针2的外径,两侧之间的过渡处为匹配插针2内侧轮廓的弧面结构。
在上述绝缘壳体1的底侧板体上,对应于各围罩型腔段112的底部敞口结构的外缘处,分别具有以内凹台阶结构成型的隔热层装配槽16。各隔热层装配槽16用作焊接隔热层结构。各隔热层装配槽16的平面轮廓对应于围罩型腔段112的底部敞口结构轮廓,呈U型状。
上述绝缘壳体1的顶侧板体上,对应于各插针穿装孔11的围罩型腔段112前部区域处,即绝缘壳体1内的隔板17后侧处,分别开设有卡条穿装孔13。该卡条穿装孔13连通外部与围罩型腔段112前部区域,用作嵌装卡条3。
卡条3主要由压紧部32,以及在压紧部32两侧处凸起成型的夹臂部31构成,两侧夹臂部31与中间压紧部32之间围成能够嵌入插针2对应夹持部位的内凹型腔。
卡条3的内凹型腔两侧夹臂部31之间的最大距离,匹配于插针2上的对应夹持部位的外径。作为优选考虑,卡条3的两侧夹臂部31从压紧部32底沿向下延伸长度,至少能够对应于插针2的夹持部位的半径,以便对插针2的夹持部位从两侧形成稳定的夹持限位。
为了使卡条3的内凹型腔能够有一定张开弹性卡入对应插针2,以及使卡条3与对应插针2的夹持部之间形成连通两侧的间隙,在压紧部32与两侧夹臂部31的根部之间开设有通孔结构的沟槽-即灌胶沟槽33。
上述卡条3的环周外轮廓结构,基本匹配于上述绝缘壳体1顶侧半体上的对应卡条穿装孔13,只是在厚度方向上略小,预留装配间隙。
在卡条3厚度方向一侧的压紧部32底沿处,以外凸的弹性回折结构成型有卡扣35。由于上述卡条穿装孔13在绝缘壳体1顶侧板体上的成型位置,靠近于绝缘壳体1内部的隔板17,而卡条3上的卡扣35是以倒钩方式实现卡条3在卡条穿装孔13内限位的。因此,卡扣35成型于卡条3后侧表面的压紧部35底沿处。
为了使卡条3能够在对应卡条穿装孔13内顺利插入,卡扣35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即其外侧表面为有利于插入导向的斜面结构。
上述卡条3的作用是对穿装在绝缘壳体1内的对应插针2进行夹持定位,为了保证夹持定位效果,需要配合绝缘壳体1内的隔板17对下述插针2上的定位凸台21进行前、后侧夹持。因而,在上述卡条3的两侧夹臂部31的前侧内缘处,分别以内凹台阶结构成型有压配台面34,两侧压配台面34之间的最大间隙能够以紧配合嵌入下述插针2上的定位凸台21外缘。
插针2的弯折处前侧区域,具有径向外凸成型的定位凸台21。该定位凸台21的外径,大于上述对应插针穿装孔11内的定位穿孔段11孔径;由于定位凸台21需要配合定位穿孔段11对插针2进行穿装定位,因此,定位凸台21至插针1前端及后端的成型位置,应对应于设计要求的尺寸。
插针2的定位凸台21前侧环周表面,作为与对应定位穿孔段11外周的隔板17后侧表面配合的面,其为定位平面211。
插针2的定位凸台21后侧环周表面,作为与对应卡条3上的压配台面34配合的面,其为压配平面212。
插针2在对应插针穿装孔11内穿装时,在基本穿装到位的情况下,插针2需要与对应插针穿装孔11内的定位穿孔段111之间形成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因此,结合上述定位凸台21的成型结构,在定位凸台21前侧的插针2外壁上具有过盈配合点位22。
上述插针2经对应插针穿装孔11的围罩型腔段112后端,向前穿装进上述绝缘壳体1内,穿过对应插针穿装孔11的定位穿孔段111进入插接配合型腔15内,直至插针2弯折处的后部区域持续嵌入围罩型腔段112的下半段、定位凸台21持续靠近绝缘壳体1内的隔板17。
插针2在绝缘壳体1的对应插针穿装孔11内穿装到位之后,形成如下配合结构:
-插针2的前端进入绝缘壳体1的插接配合型腔15内,并满足设计要求的延伸长度;
-插针2外壁的过盈配合点位22,与定位穿孔段111的孔壁之间,以过盈结构(或者过渡结构)配合,配合处基本呈严丝合缝;
-插针2上的定位凸台21处在绝缘壳体1内的隔板17后侧,定位凸台21前侧的定位平面211与隔板17后侧表面,基本形成面接触配合;
-插针2的弯折过渡区域处在围罩型腔段112内,由构成围罩型腔段112的围罩壳12从两侧及顶侧连续包围;
-插针2的弯折处及弯折处前部区域,与围罩型腔段112的上半段内壁之间基本以间隙配合;
-插针2弯折处后部区域,嵌入围罩型腔段112的下半段内,插针2弯折处后部区域的内侧及两侧,与围罩型腔段112的下半段轮廓呈环壁连续的接触配合;
-插针2的后端从绝缘壳体1的底侧板体底面向下延伸出,即插针2的后端经围罩型腔段112底部的敞口结构在绝缘壳体1底部下延,用作连接线路结构-例如PCB板等。
通过上述插针2在绝缘壳体1内的穿装结构,插针2在绝缘壳体1内基本实现了初步的穿装定位。
卡条3经绝缘壳体1顶侧板体上的对应卡条穿装孔13嵌入。
卡条3在对应卡条穿装孔13内嵌装到位之后,形成如下配合结构:
-压紧部32底沿处的卡扣35,弹出并钩挂于卡条穿装孔13底端处的围罩型腔段112壁面上;
-卡条3通过两侧夹臂部31和压紧部32所构成的内凹型腔嵌入对应插针2,两侧夹臂部31夹紧在对应插针2的左、右两侧,压紧部32压紧在对应插针2的顶侧;
-卡条3前侧的压配台面34处在定位凸台21的外周和压配平面212上,压配台面34与压配平面212之间基本形成面接触配合;
-卡条3与插针2的夹持配合结构之间,即插针2外周的卡条3内凹型腔,具有多处能够连通卡条3前侧空间和后侧空间的配合间隙。
如此,插针2的定位凸台21,与隔板17的后侧表面及卡条3的前侧压配台面34之间,形成过渡结构(或者过盈结构)配合,对插针2形成可靠、稳固的夹持限位。
其它插针2在绝缘壳体1内的对应插针穿装孔11内如是穿装排布,不在赘述。
插针2按上述结构在绝缘壳体1的对应插针穿装孔11内穿装到位并卡紧之后,通过插针穿装孔11的对应围罩型腔段112进行灌胶,胶料液体经插针2与卡条3之间的配合间隙向前流动进入围罩型腔段112的前部区域,因定位凸台21与隔板17之间的面接触配合、以及插针2与定位穿孔段111之间的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胶料液体在卡条3前侧区域堆积,并经插针2与卡条3之间的配合间隙向卡条3后侧堆积,直至满足密封、防水的设计要求,凝固后的胶料液体在卡条3前、后侧及卡条3与插针2的配合间隙处形成灌胶层5。
为了提高卡条3与灌胶层5之间的结合力,在卡条3的前侧表面和/或后侧表面开设有能够使灌胶层5嵌入的灌胶沟槽33,当然,最好使卡条3与插针2之间的夹持配合间隙与灌胶沟槽33连通。
按上述结构成型的电源连接器半成品,需要通过波峰焊工艺进行下一工序处理。为了限制其在波峰焊过程中的窜动,保证焊接质量,在上述绝缘壳体1的底侧板体上,沿着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开设有间距排布的两个定位卡槽14。每个定位卡槽14内可拆卸的嵌装有定位爪4的上半段,定位爪4的下半段从绝缘壳体1的底侧板体上向外延伸出,用作在波峰焊机上进行预固定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围罩壳12的上半段轮廓为匹配于所穿装插针2圆型轮廓的弧形结构,当然该弧形结构相较于其它棱角结构-例如矩形等强度更高、更有利于成型。
在上述结构中,绝缘壳体1后部区域的各围罩壳12为相对独立的存在,即相邻插针穿装孔的围罩壳独立成型,相邻围罩壳之间、以及围罩壳与上方绝缘壳体的顶侧板体之间,以镂空间隙配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大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二方面能够使绝缘壳体的成型结构保持较好的壁厚均匀性,有利于绝缘壳体的注塑成型,防止过厚引起的注塑变形现象发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卡条3上的弹性卡扣由卡紧凸台36代替。
如此,要求卡紧凸台36顶侧至卡条3另一侧之间的厚度,匹配于绝缘壳体上的对应卡条穿装孔的宽度,卡条3在对应卡条穿装孔内嵌装到位之后,在卡紧凸台36的顶紧作用之下,卡条3与卡条穿装孔的孔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
为了使卡条3能够在对应卡条穿装孔13内顺利插入,卡紧凸台36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即其外侧表面为有利于插入导向的斜面结构。
当然,为了使卡条3上的内凹型腔更为吻合对应插针2的外轮廓,可以将卡条3的压紧部32与两侧夹臂部31之间的通孔结构灌胶沟槽33,改为非连通卡条3前、后两侧的盲孔结构,压紧部32与两侧夹臂部31之间形成连续连接,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U型结构(或C型结构)内凹型腔。
在卡条3与插针2之间的夹持配合结构中,可以形成至少一个连通卡条3内侧的间隙,卡条3的内凹型腔不一定非是与插针2形成环壁的面接触配合。如果卡条3的内凹型腔与插针2之间形成环壁的面接触配合,则有必要在卡条单独开设连通内侧的通孔结构,以便灌胶时胶料液体流动。
此外,若绝缘壳体上的卡条穿装孔的成型位置,处在所穿装插针的定位凸台后侧处,从卡条穿装孔内嵌装到位的卡条的前侧表面,正好处在定位凸台后侧的压配平面上,形成面接触的抵接限位配合,这也就无需在卡条上开设台阶结构的压配台面。
如此,插针的定位凸台,与隔板的后侧表面及卡条的前侧表面之间,形成过渡结构(或者过盈结构)配合,对插针形成可靠、稳固的夹持限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卡条3的压紧部32与两侧的夹臂部31之间,无沟槽结构,即压紧部32与对应侧夹臂部31之间平整过渡。
为了使压紧部32与所嵌装的插针2之间形成稳定配合,压紧部32靠近两侧夹臂部31的端部处具有向下弯折倒角成型的凸肩部,两侧夹臂部31与中间压紧部32之间围成能够嵌入插针2对应夹持部位的U型结构内凹型腔。
作为优选考虑,卡条3的两侧夹臂部31从压紧部32底沿处向下延伸的长度,基本对应于插针2的夹持部位的直径,这样既能有利于两侧夹臂部31对插针2的夹持部位进行稳定的夹持限位,亦能有利于增强两侧夹臂部31之间的弹性张力。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2或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取消灌胶层结构,即无需灌胶。
当然,取消灌胶以后的密封、防水功能显然会随之消除。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2或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围罩型腔的上半段与下半段,基本以等宽结构成型,宽度略大于插针外周的定位凸台外径;
插针穿装到位之后,插针弯折处后部区域的内侧与围罩型腔的下半段轮廓内侧之间形成接触配合,插针弯折处后部区域的左、右两侧与围罩型腔的下半段轮廓左、右两侧之间对应形成间隙配合。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2或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围罩型腔的下半段两侧腔壁之间的宽度,略大于所要穿装的插针的外径;
围罩型腔的下半段内侧腔壁的深度,略大于所要穿装的插针在穿装到位之后的弯折处后部区域内侧的位置;
插针穿装到位之后,插针弯折处后部区域的内侧及两侧,与围罩型腔的下半段轮廓的内侧及两侧之间对应形成间隙配合。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2或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围罩型腔的下半段轮廓的水平截面,基本呈平底结构的U型状,其左、右两侧之间宽度匹配于所要穿装的插针的外径,其内侧深度匹配于所要穿装的插针在穿装到位之后的弯折处后部区域内侧的位置;
插针穿装到位之后,插针弯折处后部区域的内侧及两侧,与围罩型腔的下半段轮廓的内侧及两侧之间对应形成接触配合,两侧与内侧之间的过渡处形成间隙配合。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例如对应于设计要求,绝缘壳体上的插针穿装孔为八条,与之对应的插针为八根等;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1)和插针(2);
所述绝缘壳体(1)具有插接配合端和线路连接端;
所述插针(2)呈L型弯折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壳体(1)的内部,在插接配合端和线路连接端之间,开设有至少两条用作穿装对应插针(2)的插针穿装孔(11);
且,每一条插针穿装孔(11)具有连通成型的定位穿孔段(111)和围罩型腔段(112),所述定位穿孔段(111)连通所述插接配合端的插接配合结构,所述围罩型腔段(112)的后侧区域和底部区域分别为敞口结构;
所述插针(2)经对应插针穿装孔(11)的围罩型腔段(112)穿装进所述绝缘壳体(1)内、并定位,所述插针(2)的前端延伸进所述插接配合端的插接配合结构内,所述插针(2)的后端经对应围罩型腔段(112)底部的敞口结构,与所述线路连接端的线路结构连接,所述插针(2)的弯折过渡区域由构成所述围罩型腔段(112)的围罩壳(12)包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针(2)与所述定位穿孔段(111)的配合处,具有外凸成型的定位凸台(21),所述定位凸台(21)的外径大于所述定位穿孔段(11)的孔径;
所述插针(2)在所述绝缘壳体(1)上的对应插针穿装孔(11)内穿装到位之后,所述定位凸台(21)前侧的定位平面(211)与所述定位穿孔段(11)所在隔板(17)的后侧表面之间,以抵接结构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壳体(1)的顶侧板体上,对应于各插针穿装孔(11)的围罩型腔段(112)前部区域处,分别开设有卡条穿装孔(13);
所述卡条穿装孔(13)内,嵌装有能够对对应插针穿装孔(11)内所穿装的插针(2)进行夹持定位的卡条(3);
所述卡条(3)在所述卡条穿装孔(13)内嵌装到位之后,处在穿装到位的所述插针(2)的定位凸台(21)处,且所述卡条(3)与所述定位凸台(21)后侧的压配平面(212)之间,以抵接结构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条(3)主要由压紧部(32),以及在所述压紧部(32)两侧处凸起成型的夹臂部(31)构成,两侧夹臂部(31)与中间压紧部(32)之间围成能够嵌入所述插针(2)的内凹型腔;
所述内凹型腔两侧夹臂部(31)之间的最大距离,匹配于所述插针(2)上的对应夹持部位的外径;
所述卡条(3)在所述卡条穿装孔(13)内嵌装到位之后,通过内凹型腔嵌入对应插针穿装孔(11)内所穿装的插针(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条(3)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处外凸成型的、能够在所述卡条(3)嵌装到位之后,与所述卡条穿装孔(13)的孔壁之间形成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的卡紧凸台(36);
或者,所述卡条(3)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处外凸和/或弹性回折成型的、能够在所述卡条(3)嵌装到位之后,钩挂于所述卡条穿装孔(13)底端处的卡扣(35)。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条(3)与所述插针(2)的夹持配合结构之间,具有至少一处能够连通所述卡条(3)前侧空间和后侧空间的配合间隙;
所述插针穿装孔(11)的围罩型腔段(112)前部区域,灌装有至少凝固于所述卡条(3)前侧处、以及所述卡条(3)与所述插针(2)配合间隙之间的灌胶层(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条(3)至少在前侧表面,开设有能够使灌胶层(5)嵌入的灌胶沟槽(33);
所述卡条(3)与所述插针(2)之间的夹持配合间隙,与所述灌胶沟槽(3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针(2)在对应插针穿装孔(11)内穿装到位之后,所述插针(2)的外壁与所述插针穿装孔(11)的定位穿孔段(111)孔壁之间,以过渡结构或过盈结构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罩型腔段(112)主要由空间较大的上半段和空间较小的下半段构成;
所述插针(2)在所述绝缘壳体(1)的对应插针穿装孔(11)内穿装到位之后,所述围罩型腔段(112)的上半段与所述插针(2)的弯折处前部区域形成间隙配合,所述围罩型腔段(112)的下半段与所述插针(2)的弯折处后部区域的内侧及两侧形成接触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壳体(1)的底侧板体上,对应于所述围罩型腔段(112)底部敞口结构的外缘处,具有以内凹台阶结构成型的隔热层装配槽(16)。
CN202211069401.3A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电源连接器 Pending CN1152960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9401.3A CN115296075A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电源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9401.3A CN115296075A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电源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6075A true CN115296075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31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69401.3A Pending CN115296075A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电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60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02401B1 (en) Battery connector
CN100585961C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7651381B2 (en) Contact terminal and electric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US737781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377436C (zh) 信号传输模块
CN102801008B (zh) 线缆连接器
CN218498458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01029158Y (zh) 电连接器
CN115296075A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02633669U (zh) 电连接器
CN212485659U (zh) 电连接器
CN211907745U (zh) Usb接口结构及电子产品
CN212583797U (zh) 电子水泵和具有该电子水泵的车辆
CN114188761A (zh) 电连接器
CN219372381U (zh) 光伏接线盒
CN213184691U (zh) 具有遮蔽壳体的电连接器
CN212587739U (zh) 一种pcb插座
CN220605045U (zh)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CN213184692U (zh) 线端连接器
CN218472310U (zh) 一种板端转接器
CN214625603U (zh) 全屏蔽车载hsd连接器
CN217788950U (zh) 一种连接器的屏蔽罩结构
CN212107953U (zh) Led管灯
CN216698842U (zh) 一种led灯带连接器
CN219304000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第一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