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5560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5560A
CN115295560A CN202210938431.7A CN202210938431A CN115295560A CN 115295560 A CN115295560 A CN 115295560A CN 202210938431 A CN202210938431 A CN 202210938431A CN 115295560 A CN115295560 A CN 115295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layer
virtual
functional lay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84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嘉翔
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384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55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5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5560A/zh
Priority to US18/103,700 priority patent/US20230178007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1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2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 H01L27/122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with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not belonging to the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e.g. InGaZnO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hape of the interlayer dielectric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04Matrix technologies
    • G09G2300/0408Integration of the drivers onto the display substra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86Details of a shift registers arranged for use in a driving circui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包括像素单元;第一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位于第二区,且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为第一区的像素单元提供第一驱动信号;功能组件,功能组件包括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以及位于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之间的预设介质层;功能孔,功能孔贯穿预设介质层并用于连接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虚拟孔,虚拟孔贯穿预设介质层,虚拟孔不用于连接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其中,至少一个虚拟孔位于第二区且位于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背离第一区的一侧。本发明中,在第二区设置虚拟孔,可以降低第二区和第一区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差异。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中,晶体管是不可或缺的元件,用于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触控等功能。
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有源层中含氢,有源层的氢会影响晶体管稳定性。因此在显示面板制造过程中,通常会对有源层进行去氢处理。
然而,现有显示面板中晶体管内有源层的去氢效果较差,影响晶体管稳定性,进而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显示面板中晶体管内有源层去氢效果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包括像素单元;
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二区,且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区的像素单元提供第一驱动信号;
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之间的预设介质层;
功能孔,所述功能孔贯穿所述预设介质层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功能层;
虚拟孔,所述虚拟孔贯穿所述预设介质层,所述虚拟孔不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功能层;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虚拟孔位于所述第二区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背离所述第一区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中,显示面板包括功能孔和虚拟孔,功能孔和虚拟孔均可作为有源层的去氢通道;功能孔连接功能组件中的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功能孔在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之间起信号传输作用;虚拟孔不连接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虚拟孔在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之间不传输信号。在第二区设置虚拟孔,可以给第二区增加有源层去氢通道,降低第二区和第一区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差异;在第二区中远离第一区一侧设置至少一个虚拟孔,可以平衡第二区中靠近第一区一侧和远离第一区一侧的有源层去氢差异。从而使第一区、第二区靠近第一区一侧以及第二区远离第一区一侧的有源层去氢差异尽可能一致,提高晶体管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移位寄存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的剖视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任意一种显示面板的情况,例如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等,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第一区11包括像素单元13;第一驱动电路14,第一驱动电路14位于第二区12,且第一驱动电路14包括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OUT,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OUT为第一区11的像素单元13提供第一驱动信号;功能组件15,功能组件15包括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以及位于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之间的预设介质层18;功能孔19,功能孔19贯穿预设介质层18并用于连接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虚拟孔20,虚拟孔20贯穿预设介质层18,虚拟孔20不用于连接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其中,至少一个虚拟孔20位于第二区12且位于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OUT背离第一区1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第一区11包括像素单元13,第二区12包括第一驱动电路14。第二区12设置的第一驱动电路14用于驱动第一区11的像素单元13进行显示,具体的,第一驱动电路14通过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OUT为像素单元13提供第一驱动信号。可选显示面板的第一区11为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且第二区12为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内像素单元13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单元,也可以是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单元,还可以是其他类型像素单元,不具体限制;非显示区内第一驱动电路14可以是发光控制电路,也可以是栅极驱动电路等,不限于此。若第一驱动电路14为发光控制电路,则第一驱动信号为发光控制信号,第二区12的第一驱动电路14通过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OUT为第一区11的像素单元13提供发光控制信号以驱动像素单元13进行显示;但第一驱动电路不限制为发光控制电路,还可以是驱动像素单元工作的其他电路结构,相应的第一驱动信号发生变化。
如图1所示,可选第一区11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13,第一区11中像素单元13的排布方式还可以是其他排布方式,不限于阵列排布方式。第一驱动电路14包括n个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OUT,依序标记为OUT(1)~OUT(n),n取值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一个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OUT对应电连接第一区11中一行或相邻多行像素单元13。例如,OUT(1)对应电连接第一区11中第一行的像素单元13,第一驱动电路14通过OUT(1)为第一行的各像素单元13提供第一驱动信号;OUT(n)对应电连接第一区11中最后一行的像素单元13,第一驱动电路14通过OUT(n)为最后一行的各像素单元13提供第一驱动信号。可以理解,第一驱动电路14中OUT给第一区11中像素单元13提供信号,所以第一驱动电路14中OUT朝向第一区11,与第一驱动电路14中其他器件或结构相比,OUT更靠近第一区11。
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组件15,功能组件15包括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以及位于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之间的预设介质层18。可以理解,显示面板中功能组件15为显示面板的显示、触控等工作发挥作用,功能组件15为多膜层堆叠结构,具体包括多个功能层以及位于相邻功能层之间的介质层。像素单元13包括功能器件如晶体管,该晶体管为像素单元13的显示工作发挥作用。晶体管包括源漏极、栅极和有源层,源漏极所在的源漏极金属层即为功能组件15中的一功能层,栅极所在的栅极金属层即为功能组件15中的另一功能层,有源层所在的有源膜层即为功能组件15中的又一功能层,形成在源漏极和栅极之间的绝缘层即为功能组件15中的一介质层,形成在栅极和有源层之间的绝缘层即为功能组件15中的另一介质层,但功能组件15的功能层和介质层不限于以上示例。第一驱动电路14包括功能器件如晶体管,该晶体管为第一驱动电路14的驱动工作发挥作用,第一驱动电路14中晶体管的各膜层也属于功能组件15的功能层和介质层。可选像素单元13中晶体管的源漏极和第一驱动电路14中晶体管的源漏极位于同一源漏极金属层,像素单元13中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驱动电路14中晶体管的栅极位于同一栅极金属层。功能组件15构成多个功能器件,为显示面板的工作发挥作用。
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孔19,功能孔19贯穿预设介质层18并用于连接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功能孔19在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之间起信号传输作用,第一功能层16的信号通过功能孔19传输至第二功能层17,或者,第二功能层17的信号通过功能孔19传输至第一功能层16。如图2所示,晶体管包括源漏极、栅极和有源层,源漏极和有源层通过过孔连接;可选第一功能层16为有源层,第二功能层17为源漏极,源漏极和有源层之间的一绝缘层为预设介质层18,连接源漏极和有源层的过孔为功能孔19,则该功能孔19贯穿预设介质层18且连接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可以理解,图2所示第一功能层16、第二功能层17和功能孔19仅是一种示例,本发明中第一功能层不限于有源层,第二功能层不限于源漏极,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还可以是显示面板中通过功能孔连接的其他功能层,不限于此;例如,像素单元包括参考电压端,可选第一功能层为参考电压线,第二功能层为像素单元的参考电压端,功能孔为连接参考电压线和参考电压端的过孔。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中功能孔不仅限于过孔,还可以包括为显示面板的工作发挥作用的其他孔结构,例如挖槽、凹槽等等。
显示面板中功能孔19不仅用于信号传输,还能够作为有源层的去氢通道。在形成功能孔19后,对有源层进行去氢处理,则有源层中的氢可以通过功能孔19发散掉。显然,区域内功能孔19的数量越多,排布越密集,该区域内有源层的去氢效果越好。
显示面板还包括虚拟孔20,虚拟孔20贯穿预设介质层18,且不用于连接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虚拟孔20不具备信号传输作用。如图2所示,虚拟孔20贯穿预设介质层18,虚拟孔20没有连接第一功能层16也没有连接第二功能层17,所以虚拟孔20不能在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之间传输信号。显示面板中虚拟孔20与功能孔19完全不同,功能孔19连接两个功能层以传输信号,为显示面板的工作发挥作用;而虚拟孔20不连接两个功能层,也不为功能层传输信号,所以不对显示面板的工作起作用。基于此,不具体限制虚拟孔20的位置,可以在显示面板的第一区11设置虚拟孔20,也可以在显示面板的第二区12设置虚拟孔20,在不影响显示面板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在显示面板的任意空余区域设置虚拟孔20,例如虚拟孔20设置在相邻功能器件之间,或者,虚拟孔20设置在功能器件附近,或者,虚拟孔20设置在功能器件内部等。
在显示面板中设置虚拟孔20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工作,还可以作为有源层的去氢通道,提高其所在区域的有源层的去氢效果,进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显示面板中无论第一区11还是第二区12,均包含数量众多的晶体管,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有源层内含氢,若有源层内氢含量过高,会影响晶体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影响显示效果。虚拟孔20设置在邻近晶体管的有源层的区域,可以承担一定的去氢作用,那么虚拟孔20形成后对有源层进行去氢处理,可以降低晶体管中有源层的氢含量,需要说明的是,去氢时虚拟孔20未被填充,便于有源层中氢发散。具体的,虚拟孔20形成后,晶体管的有源层与虚拟孔20之间的膜层减薄,此时进行去氢操作,有源层中的氢可以游离到虚拟孔20中再散发掉,降低了有源层中氢含量,提高了晶体管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晶体管中有源层去氢效果差,会影响晶体管稳定性,则晶体管长时间工作后,会发生阈值电压Vth偏移。本发明中,增加虚拟孔以提升晶体管中有源层的去氢效果,可以提升晶体管稳定性,从而解决晶体管阈值电压偏移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至少一个虚拟孔20位于第二区12。第一区11中功能孔19分布密集,数量众多,通过功能孔19对有源层进行去氢处理,则第一区11的有源层的去氢效果好。与第一区11相比,第二区12中功能孔19的数量相对较少,使第二区12的去氢效果差于第一区11的去氢效果。基于此,在第二区12设置至少一个虚拟孔20,增加第二区12中有源层去氢通道数量,可以提升第二区12的去氢效果,降低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去氢效果差异。
至少一个虚拟孔20位于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OUT背离第一区11的一侧。第一驱动电路14中OUT给第一区11中像素单元13提供信号,所以第一驱动电路14中OUT朝向第一区11,相应的第一驱动电路14中靠近OUT的区域的功能孔19多且第一驱动电路14中远离OUT的区域的功能孔19少,导致第二区12中靠近第一区11的区域的功能孔去氢效果优于第二区12中远离第一区11的区域的功能孔去氢效果。基于此,在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OUT背离第一区11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虚拟孔20,可以在远离第一区11一侧增加去氢通道,以此提升第二区12中远离第一区11一侧的去氢效果,减小第二区12中靠近第一区11一侧和远离第一区12一侧的去氢效果差异。
最终,通过设置虚拟孔20,使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去氢效果尽可能一致,则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有源层的氢含量基本均一,可以提高晶体管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显示效果。
本发明中,显示面板包括功能孔和虚拟孔,功能孔和虚拟孔均可作为有源层的去氢通道;功能孔连接功能组件中的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功能孔在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之间起信号传输作用;虚拟孔不连接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虚拟孔在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之间不传输信号。在第二区设置虚拟孔,可以给第二区增加有源层去氢通道,降低第二区和第一区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差异;在第二区中远离第一区一侧设置至少一个虚拟孔,可以平衡第二区中靠近第一区一侧和远离第一区一侧的有源层去氢差异。从而使第一区、第二区靠近第一区一侧以及第二区远离第一区一侧的有源层去氢差异尽可能一致,提高晶体管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显示效果。
可选虚拟孔与第一功能层不连接,且虚拟孔与第二功能层不连接;或者,虚拟孔与第一功能层连接,且虚拟孔与第二功能层不连接;或者,虚拟孔与第一功能层不连接,且虚拟孔与第二功能层连接。
如图2所示,可选虚拟孔20不与第一功能层16连接,且虚拟孔20也不与第二功能层17连接,虚拟孔20贯穿预设介质层18。虚拟孔20不具备信号传输作用,不为功能层传输信号,也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在显示面板中设置虚拟孔20还可以提高有源层的去氢效果,可以降低晶体管中有源层的氢含量,提高晶体管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图2所示制作过程是,分别形成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第二功能层17和第一功能层16之间存在预设介质层18;再形成贯穿预设介质层18的虚拟孔20,该虚拟孔20不接触第一功能层16,也不接触第二功能层17;再在虚拟孔20上形成介质层,那么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之间存在其他膜层材料,且虚拟孔20与第二功能层17之间存在介质层材料。以此实现虚拟孔20不与第一功能层16连接,且不与第二功能层17连接。可以理解,虚拟孔20的位置不同,其制作过程不同,不限于以上制作步骤。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可选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不连接,且虚拟孔20与第二功能层17连接,虚拟孔20贯穿预设介质层18。图3所示制作过程是,分别形成第一功能层16和预设介质层18;再形成贯穿预设介质层18的虚拟孔20,该虚拟孔20不接触第一功能层16,且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之间存在其他膜层材料,则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不连接;再在虚拟孔20上形成第二功能层17,那么虚拟孔20中填充有第二功能层17的材料,虚拟孔20与第二功能层17连接。以此实现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不连接,且与第二功能层17连接。可以理解,虚拟孔20的位置不同,其制作过程不同,不限于以上制作步骤。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可选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连接,且虚拟孔20与第二功能层17不连接,虚拟孔20贯穿第一介质层181,该第一介质层181为预设介质层。图4所示制作过程是,分别形成第一功能层16和第一介质层181;再形成贯穿第一介质层181的虚拟孔20,该虚拟孔20接触第一功能层16,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之间不存在其他膜层材料,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连接;再在虚拟孔20上形成第二介质层182,那么虚拟孔20中填充有第二介质层182的材料;再在第二介质层182上形成第二功能层17,则虚拟孔20与第二功能层17之间存在第二介质层182的材料,虚拟孔20与第二功能层17不连接。以此实现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连接,且与第二功能层17不连接。可以理解,虚拟孔20的位置不同,其制作过程不同,不限于以上制作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功能孔后,对有源层进行去氢处理使有源层的氢通过功能孔发散掉,再填充功能孔;形成虚拟孔后,对有源层进行去氢处理使有源层的氢游离到虚拟孔中并发散掉,再填充虚拟孔。若虚拟孔和功能孔采用一道制程同时制作,则仅需执行一次去氢工序;若虚拟孔和功能孔分时制作,两者之间间隔至少一个膜层,则需要在虚拟孔形成后执行一次去氢工序,且在功能孔形成后执行一次去氢工序。
如上所述,虚拟孔20并未将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连接,所以虚拟孔20在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之间不传输信号,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在显示面板中设置虚拟孔20可以增加有源层去氢通道数量,以此提高有源层的去氢效果,降低晶体管中有源层的氢含量,提高晶体管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功能孔中填充第一填充部,虚拟孔中填充第二填充部;其中,第一填充部的材料与第二填充部的材料不同。功能孔连接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并在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之间起信号传输作用,所以功能孔中填充的第一填充部的材料应为导电材料以实现信号传输作用。
如图2所示,形成第一功能层16、预设介质层18和功能孔19后,功能孔19延伸至第一功能层16的表面,使功能孔19与第一功能层16之间不存在其他膜层材料,则功能孔19与第一功能层16连接;给功能孔19内填充第一填充部21,则第一填充部21与第一功能层16直接接触;再形成覆盖第一填充部21的第二功能层17,则第二功能层17通过第一填充部21连接第一功能层16。以此实现功能孔19连接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可以理解,第一填充部21与第二功能层17可以采用两道工序分时制作,第一填充部21的材料可以与第二功能层17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
继续参考图2,形成虚拟孔20后,给虚拟孔20内填充第二填充部22,可选第二填充部22为绝缘材料,第一填充部21的材料与第二填充部22的材料不同。则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之间绝缘设置,使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不连接,虚拟孔20与第二功能层17之间绝缘设置,使虚拟孔20与第二功能层17不连接。以此实现虚拟孔20不连接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
可选第一填充部的材料与第一功能层或者第二功能层的材料相同;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膜层,第一膜层位于第一功能层背离第二功能层的一侧,或者,第一膜层位于第二功能层背离第一功能层的一侧;其中,第二填充部的材料与第一膜层的材料相同。
如图2所示,可选第一填充部21的材料与第二功能层17的材料相同,那么可以采用一道制程同时形成第一填充部21和第二功能层17,减少工序,降低成本。具体的,形成功能孔19后,再形成第二功能层17,第二功能层17覆盖功能孔19以在功能孔19内填充形成第一填充部21,则第二功能层17通过第一填充部21连接第一功能层16,第一填充部21的材料与第二功能层17的材料相同。以此实现功能孔19连接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显示面板的制作步骤的不同,功能孔中第一填充部的材料也可以与第一功能层的材料相同,不具体示例。
继续参考图2,可选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膜层23,第一膜层23位于第二功能层17背离第一功能层16的一侧。形成虚拟孔20之后,给虚拟孔20内填充第二填充部22,再形成覆盖第二填充部22的第一膜层23,则虚拟孔20与第二功能层17之间绝缘设置。可以理解,第二填充部22与第一膜层23可以采用两道工序分时制作,第二填充部22的材料可以与第一膜层23的材料相同。第二填充部22的材料和第一膜层23的材料均为绝缘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选第二填充部22与第一膜层23可以采用一道工序同时制作;具体的,形成虚拟孔20之后,再形成第一膜层23,第一膜层23覆盖虚拟孔20以在虚拟孔20内填充形成第二填充部22,可选第一膜层23为绝缘层,以使虚拟孔20与第二功能层17不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显示面板的制作步骤的不同,第一膜层还可以位于第一功能层背离第二功能层的一侧;或者,第二填充部的材料与第一膜层的材料可以为不同的绝缘材料。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选第一膜层位于第二功能层面向第一功能层的一侧;第二填充部的材料与第一膜层的材料相同。如图4所示,第一膜层为第二介质层182,第二介质层182位于第二功能层17面向第一功能层16的一侧。可选采用一道制程同时形成第二介质层182和第二填充部。具体的,形成虚拟孔20后再形成第二介质层182,第二介质层182覆盖虚拟孔20以在虚拟孔20内形成第二填充部;再在第二介质层182上形成第二功能层17,第二功能层17与虚拟孔20通过第二介质层182绝缘。以此实现虚拟孔20不在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之间传输信号。
可以理解,以上仅是虚拟孔的部分示例,在保证虚拟孔不在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之间传输信号的前提下,还可以在其他不同膜层位置设置虚拟孔,不限于以上图示。
可选功能孔中填充第一填充部,虚拟孔中填充第二填充部;其中,第一填充部的材料与第二填充部的材料相同,且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第一填充部用于传递信号,第二填充部不用于传递信号。
如图3所示,形成第一功能层16、预设介质层18和功能孔19后,功能孔19延伸至第一功能层16的表面,使功能孔19与第一功能层16连接;给功能孔19内填充第一填充部21并形成覆盖第一填充部21的第二功能层17,则第二功能层17通过第一填充部21连接第一功能层16,第一填充部21用于传递信号。以此实现功能孔19连接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可以理解,第一填充部21的材料为导电材料,那么第一填充部21与第二功能层17可以采用两道工序分时制作或采用一道工序同时制作。
继续参考图3,形成虚拟孔20后,给虚拟孔20内填充第二填充部24,可选第二填充部24的材料与第一填充部21的材料相同,即第二填充部24的材料为导电材料,那么第二填充部24与第一功能层16之间间隔有至少一个介质层可使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不连接,第二填充部24不用于传递信号。在第二填充部24上形成第二功能层17。可以理解,第二填充部24的材料为导电材料,那么第二填充部24与第二功能层17可以采用两道工序分时制作或采用一道工序同时制作。
可选的功能孔19和虚拟孔20采用同一道工序制作,其中功能孔19延伸至第一功能层16的表面,虚拟孔20不接触第一功能层16,则功能孔19与第一功能层16连接,而虚拟孔20与第一功能层16不连接;相应的第一填充部21、第二填充部24和第二功能层17可以采用一道工序同时制作,减少工序,即第二功能层17覆盖功能孔19和虚拟孔20以形成第一填充部21和第二填充部24。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选第二填充部与第一功能层之间间隔有至少一个介质层使虚拟孔与第一功能层不连接,和/或,第二填充部与第二功能层之间间隔有至少一个介质层使虚拟孔与第二功能层不连接,第二填充部不用于传递信号,在此不具体示例。
可选显示面板还包括虚拟功能层,虚拟功能层与第一功能层或者第二功能层位于同一层,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虚拟功能层不用于传输信号;虚拟孔与虚拟功能层连接。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可选显示面板还包括虚拟功能层25,虚拟功能层25与第二功能层17位于同一层,具体的,虚拟功能层25与第二功能层17不连接且不与其他任意功能层连接,那么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虚拟功能层25不起第二功能层17的作用,不用于传输信号,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虚拟孔20与虚拟功能层25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显示面板的设计,还可选虚拟功能层与第一功能层位于同一层,不具体示例。
可选虚拟孔20中填充第二填充部26,第二填充部26的材料与虚拟功能层25的材料相同。具体的,可选的第二功能层17、第二填充部26与虚拟功能层25采用同一道工序制作,形成虚拟孔20后,再同时形成第二功能层17和虚拟功能层25,虚拟功能层25覆盖虚拟孔20以在虚拟孔20中填充形成第二填充部26。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第二功能层、第二填充部与虚拟功能层采用不同工序分时制作,那么第二填充部的材料与虚拟功能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功能层与虚拟功能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虚拟孔的孔径等于或者大于功能孔的孔径。功能孔在显示面板内分布密集,且功能孔连接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所以密集分布的大量功能孔可以对有源层进行较为彻底的氢去除处理。而随着窄边框的需求,第二区的区域面积越来越小,无法布置大量的虚拟孔,虚拟孔的分布密度远小于功能孔,但虚拟孔的孔径越大,越有利于有源层的氢通过虚拟孔发散,可以提升有源层的去氢效果。基于此,为了平衡第一区和第二区的有源层去氢差异,可以增加虚拟孔的孔径。如图2所示,虚拟孔20的孔径等于或者大于功能孔19的孔径,可以提升第二区12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减小第二区12和第一区11的有源层去氢差异。
可选显示面板包括预设晶体管,预设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栅极、源极和/或漏极,其中,第一功能层为有源层,第二功能层为源极或者漏极,预设介质层为位于有源层与源极或者漏极之间的膜层。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内设计有大量的晶体管,第一区11内的晶体管主要用于显示,第二区12内的晶体管主要用于驱动像素单元13进行显示,可选第一功能层16为有源层,第二功能层17为源极或者漏极,第一功能层16和第二功能层17通过功能孔19连接,预设介质层18为位于有源层与源极或者漏极之间的一膜层,示例性的预设介质层18为位于源极面向有源层一侧的介质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层不限于有源层,第二功能层不限于源极或者漏极;或者,还可选预设介质层为栅极绝缘层或其他介质层,在此不具体示例。可以理解,显示面板内还包括用于执行其他功能的晶体管,例如执行触控功能的晶体管等。
可选预设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有源层、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或第一漏极,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二有源层、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或第二漏极;第一有源层包含硅,第二有源层包含氧化物半导体;其中,第一功能层为第一有源层,第二功能层为第一源极或者第一漏极;或者,第一功能层为第二有源层,第二功能层为第二源极或者第二漏极。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晶体管27包括第一有源层28、第一栅极29、第一源极和/或第一漏极30,第一有源层28包含硅,可选第一晶体管27为低温多晶硅晶体管,但不限于此。第二晶体管31包括第二有源层32、第二栅极33、第二源极和/或第二漏极34,第二有源层32包含氧化物半导体,可选第二晶体管31为氧化铟镓锌晶体管,但不限于此。可选第一功能层为第一有源层28,第二功能层为第一源极或者第一漏极30,虚拟孔35不连接第一有源层28和第一源极/漏极30,虚拟孔35靠近第一有源层28,则第一晶体管27中第一有源层28的氢可游离到虚拟孔35中并发散掉。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与图6的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可选第一功能层为第二有源层32,第二功能层为第二源极或者第二漏极34,虚拟孔36不连接第二有源层32和第二源极/漏极34,虚拟孔36靠近第二有源层32,则第二晶体管31中第二有源层32的氢可游离到虚拟孔36中并发散掉。
可选功能孔包含第一功能孔和第二功能孔,虚拟孔包括第一虚拟孔和第二虚拟孔;其中,第一功能孔对应的第一功能层为第一有源层,第一功能孔对应的第二功能层为第一源极或者第一漏极,第一功能孔与第一虚拟孔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第二功能孔对应的第一功能层为第二有源层,第二功能孔对应的第二功能层为第二源极或者第二漏极,第二功能孔与第二虚拟孔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可选功能孔包含第一功能孔191,第一功能孔191对应的第一功能层为第一有源层28,第一功能孔191对应的第二功能层为第一源极或者第一漏极30,即第一功能孔191连接第一晶体管27中第一有源层28和第一源极或者第一漏极30。虚拟孔包括第一虚拟孔37,第一功能孔191与第一虚拟孔37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第一虚拟孔37不连接第一有源层28和第一源极/漏极30,第一虚拟孔37靠近第一晶体管27的第一有源层28,第一晶体管27中第一有源层28的氢游离到第一虚拟孔37中并发散掉。
功能孔还包含第二功能孔192,第二功能孔192对应的第一功能层为第二有源层32,第二功能孔192对应的第二功能层为第二源极或者第二漏极34,即第二功能孔192连接第二晶体管31中第二有源层32和第二源极或者第二漏极34。虚拟孔还包括第二虚拟孔38,第二功能孔192与第二虚拟孔38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第二虚拟孔38不连接第二有源层32和第二源极或者第二漏极34,第二虚拟孔38靠近第二晶体管31的第二有源层32,第二晶体管31中第二有源层32的氢游离到第二虚拟孔38中并发散掉。
如上所述,显示面板中给第一晶体管27和第二晶体管31分别设置对应的虚拟孔,可以使第一晶体管27中第一有源层28的氢通过第一虚拟孔37发散,且使第二晶体管31中第二有源层32的氢通过第二虚拟孔38发散,可以降低第二区12中有源层氢含量,提升有源层去氢效果。另外,第一功能孔191与第一虚拟孔37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可以采用同一工序制成,降低成本;第二功能孔192与第二虚拟孔38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可以采用同一工序制成,降低成本。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可选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一移位寄存器40;其中,在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40对应的区域内,第一虚拟孔37的数量小于第二虚拟孔38的数量。
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一晶体管27中第一有源层28的氢通过第一虚拟孔37发散,第一晶体管27的第一有源层28含硅,可选第一晶体管27为低温多晶硅晶体管。第二晶体管31中第二有源层32的氢通过第二虚拟孔38发散,第二晶体管31的第二有源层32含氧化物半导体,可选第二晶体管31为氧化铟镓锌晶体管。含氧化物半导体的有源层对氢更加敏感,那么有源层是相同氢含量时,第二晶体管31的稳定性比第一晶体管27差,因此含氧化物半导体的有源层对去氢要求更高。基于此,设计第二虚拟孔38的数量多于第一虚拟孔37的数量,那么通过数量多的第二虚拟孔38可以提升对含氧化物半导体的第二有源层32的去氢效果,使去氢更彻底,以此可以平衡第一有源层28和第二有源层32的去氢差异。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第一虚拟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虚拟孔的数量。其原因在于,一些显示面板中低温多晶硅晶体管的数量多于氧化铟镓锌晶体管的数量,那么显示面板中第一有源层的数量和面积均大于第二有源层的数量和面积,因此第一晶体管即低温多晶硅晶体管对第一有源层去氢的需求更大,通过设计第一虚拟孔的数量更多,可以提升对面积更大的第一有源层的去氢效果,以此可以平衡第一有源层和第二有源层的去氢差异。
可选显示面板包括预设晶体管和第一连接电极,预设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栅极、源极和/或漏极;其中,第一功能层为第一连接电极,第二功能层为栅极,预设介质层为第一连接电极与栅极之间的膜层,第一连接电极用于为栅极输入或者输出信号。
显示面板中存在大量晶体管,部分晶体管的栅极通常需要和其他一个或多个节点电连接;例如,像素单元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会与复位晶体管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还可能与电容连接。若节点走线与晶体管的栅极位于同一层,那么会导致晶体管的栅极所在膜层的走线密集,信号线之间容易发生干扰等,影响显示。基于此,设计节点走线与晶体管的栅极位于不同层,两者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电极连接,节点走线与晶体管的栅极位于不同层,那么可以降低同一功能层中走线数量,改善走线密集导致的信号线干扰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如图2所示,可选第一功能层为第一连接电极41,第二功能层为栅极42,预设介质层为第一连接电极41与栅极42之间的膜层,第一连接电极41用于为栅极42输入或者输出信号。
可选预设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有源层、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或第一漏极,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二有源层、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或第二漏极;第一连接电极包括第一子连接电极和第二子连接电极;第一有源层包含硅,第二有源层包含氧化物半导体;其中,第一功能层为第一子连接电极,第二功能层为第一栅极,第一子连接电极用于为第一栅极输入或者输出信号;或者,第一功能层为第二子连接电极,第二功能层为第二栅极,第二子连接电极用于为第二栅极输入或者输出信号。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预设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27和第二晶体管31,第一晶体管27包括第一有源层28、第一栅极29、第一源极和/或第一漏极30,第二晶体管31包括第二有源层32、第二栅极33、第二源极和/或第二漏极34。可选第一晶体管27为有源层含硅的低温多晶硅晶体管LTPS-TFT,第二晶体管31为有源层含氧化物半导体的氧化铟镓锌晶体管IGZO-TFT。
第一连接电极包括第一子连接电极411和第二子连接电极412。第一晶体管27中,第一功能层为第一子连接电极411且第二功能层为第一栅极29,第一子连接电极411和第一栅极29之间通过功能孔431连接,第一子连接电极411为第一栅极29输入或者输出信号。第二晶体管31中,第一功能层为第二子连接电极412,第二功能层为第二栅极33,第二子连接电极412和第二栅极33之间通过功能孔432连接,第二子连接电极412为第二栅极33输入或者输出信号。
如图10所示,可选功能孔包含第三功能孔431和第四功能孔432,虚拟孔包括第三虚拟孔441和第四虚拟孔442;其中,第三功能孔431对应的第一功能层为第一子连接电极411,第三功能孔431对应的第二功能层为第一栅极29,第三功能孔431与第三虚拟孔441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第四功能孔432对应的第一功能层为第二子连接电极412,第四功能孔432对应的第二功能层为第二栅极33,第四功能孔432与第四虚拟孔442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
对于第一晶体管27,第三功能孔431与第三虚拟孔441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可以采用同一工序制成,降低成本。第三虚拟孔441不连接第一子连接电极411和第一栅极29,第三虚拟孔441靠近第一晶体管27的第一有源层28,第一晶体管27中第一有源层28的氢可以游离到第三虚拟孔441中并发散掉。
对于第二晶体管31,第四功能孔432与第四虚拟孔442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可以采用同一工序制成,降低成本。第四虚拟孔442不连接第二子连接电极412和第二栅极33,则第四虚拟孔442靠近第二晶体管31的第二有源层32,第二晶体管31中第二有源层32的氢可以游离到第四虚拟孔442中并发散掉。
如上所述,显示面板中给第一晶体管27和第二晶体管31分别设置对应的虚拟孔,可以减薄有源层到孔的距离,有利于有源层的氢游离到孔中发散掉。基于此,可使第一晶体管27中第一有源层28的氢可以游离到第三虚拟孔441中并发散掉;且可使第二晶体管31中第二有源层32的氢可以游离到第四虚拟孔442中并发散掉。降低第二区12中有源层氢含量,提升有源层去氢效果。
可选显示面板包括预设电容和第二连接电极,预设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第二连接电极与第一极板或者第二极板连接,用于为预设电容输入或者输出信号;其中,第一功能层为第二连接电极,第二功能层为第一极板或者第二极板。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可选预设电容45包括第一极板452和第二极板33,第二连接电极451与第二极板33连接,第一功能层为第二连接电极451,第二功能层为第二极板33。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选第二连接电极与第一极板连接,第一功能层为第二连接电极,第二功能层为第一极板。
功能孔432连接第二连接电极451与第二极板33。可选虚拟孔453与功能孔432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则两者可以采用同一工序制作,降低成本。显示面板中设置虚拟孔453,可以减薄有源层到孔的距离,有利于有源层的氢游离到孔中发散掉,降低第二区12中有源层氢含量,提升有源层去氢效果。
可选第一驱动电路包括靠近第一区的第一区域和远离第一区的第二区域,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位于第一区域;其中,第二区域中虚拟孔的密度大于第一区域中虚拟孔的密度;和/或,第二区域中虚拟孔的孔径大于第一区域中虚拟孔的孔径。可选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区,第三区位于第二区远离第一区的一侧;其中,第三区包括虚拟孔。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第一驱动电路14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141和第二区域142,第一区域141靠近第一区11,第二区域142远离第一区11,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OUT靠近第一区11,则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OUT位于第一区域141。显示面板的版图设计中,沿第一区域141指向第二区域142的方向上,晶体管的数量逐渐减少,相应的,功能孔的数量逐渐减少,所以第二区域142中有源层去氢效果弱于第一区域141中有源层去氢效果,第二区域142中有源层的去氢需求更大。
基于此,可以设计第二区域142中虚拟孔144的密度大于第一区域141中虚拟孔143的密度,以此提升第二区域142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平衡第二区域142和第一区域141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尽可能一致。或者,可以设计第二区域142中虚拟孔144的孔径大于第一区域141中虚拟孔143的孔径,以此提升第二区域142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平衡第二区域142和第一区域141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尽可能一致。或者,可以设计第二区域142中虚拟孔144的孔径和密度均大于第一区域141中虚拟孔143的孔径和密度,以此提升第二区域142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平衡第二区域142和第一区域141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尽可能一致。
如图12所述,可选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区145,第三区145位于第二区12远离第一区11的一侧,第三区145是第二区12中第一驱动电路14之外的边框区域。给第三区145中设置虚拟孔146,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二区12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平衡第二区12和第一区11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尽可能一致。
可选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一移位寄存器,第一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的面积大于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的面积;其中,与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之间的间距小于R0的虚拟孔的数量为N1,与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之间的间距小于R0的虚拟孔的数量为N2,N1>N2;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与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之间的间距为D0;其中,R0≤D0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移位寄存器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3所示,第一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461的面积大于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462的面积。以有源层461为中心形成半径为R0的虚拟圆463,且以有源层462为中心形成半径为R0的虚拟圆464,虚拟圆463和虚拟圆464的圆心间距为D0,R0≤D0。在虚拟圆463内,虚拟孔465的数量为N1,在虚拟圆464内,虚拟孔466的数量为N2,N1>N2
可以理解,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461的面积大于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462的面积,所以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461的去氢需求大于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462的去氢需求。可以在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461附近增加虚拟孔465数量,且大于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462附近虚拟孔466数量,可以平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去氢差异,使第一移位寄存器内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尽可能一致。
可选第一驱动电路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一移位寄存器;显示面板在第二方向上包括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在第一维度上第一移位寄存器中的晶体管的有源层的总宽度大于在第二维度上第一移位寄存器中的晶体管的有源层的总宽度,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其中,第一维度上虚拟孔的数量大于第二维度上虚拟孔的数量;或者,第一维度上虚拟孔的孔径大于第二维度上虚拟孔的孔径。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第一移位寄存器40在级联的第一方向X上具有一定尺寸,且在垂直于级联的方向X上第二方向Y上也具有一定尺寸。在横向的第二方向Y上,第一移位寄存器40中晶体管横向连接,根据布局不同,第一移位寄存器40中可能存在在不同横向区域内分布的晶体管数量可能不同,使得不同横向区域的有源层宽度不同。具体的,第一移位寄存器40在第二方向Y上包括第一维度Y1和第二维度Y2,一个维度对应一个横向区域。在第一维度Y1上第一移位寄存器40中的晶体管的有源层401的总宽度大于在第二维度Y2上第一移位寄存器40中的晶体管的有源层402的总宽度,那么在第一维度Y1上第一移位寄存器40中有源层401的去氢需求大于第二维度Y2的去氢需求。
基于此,可以在第一维度Y1上第一移位寄存器40中增加虚拟孔403的数量,且大于第二维度Y2上第一移位寄存器40中虚拟孔404的数量,由此可以平衡第一移位寄存器40内不同横向区域的有源层去氢效果,使第一移位寄存器40内不同横向区域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尽可能一致。
或者,可以在第一维度Y1上第一移位寄存器40中增大虚拟孔403的孔径,且大于第二维度Y2上第一移位寄存器40中虚拟孔404的孔径,由此可以平衡第一移位寄存器40内不同横向区域的有源层去氢效果,使第一移位寄存器40内不同横向区域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尽可能一致。
可选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位于第二区,且位于第一驱动电路朝向第一区的一侧;其中,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一移位寄存器,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二移位寄存器。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驱动电路14和第二驱动电路47,第二驱动电路47位于第二区12,且位于第一驱动电路14朝向第一区11的一侧,即第二驱动电路47靠近第一区11,第一驱动电路14远离第一区11。第一驱动电路14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一移位寄存器,第二驱动电路47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可选第一驱动电路14为发光控制电路,用于给第一区11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第二驱动电路47为扫描驱动电路,用于给第一区11提供扫描驱动信号(如scan信号)。
如图15所示,可选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虚拟孔20的数量为M1,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虚拟孔20的数量为M2;其中,M1>M2≥0。
第一驱动电路14远离第一区11,且第二驱动电路47靠近第一区11。显示面板的版图设计中,靠近第一区11的区域内晶体管的数量较多,而远离第一区11的区域内晶体管的数量减少。相应的,远离第一区11的第一驱动电路14内功能孔数量少于靠近第一区11的第二驱动电路47内功能孔数量。所以,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内有源层去氢效果弱于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内有源层去氢效果,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内有源层的去氢需求更大。
基于此,可以设计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内虚拟孔20的数量大于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内虚拟孔20的数量,以此提升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内有源层去氢效果,平衡第一驱动电路14和第二驱动电路47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尽可能一致。
可选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虚拟孔20的孔径大于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虚拟孔20的孔径。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内有源层去氢效果,平衡第一驱动电路14和第二驱动电路47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尽可能一致。
可选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驱动电路48,第三驱动电路48位于第二区12,且位于第二驱动电路47朝向第一区11的一侧;其中,第三驱动电路48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三移位寄存器。
如图15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驱动电路48,与第二驱动电路47相比,第三驱动电路48更靠近靠近第一区11,第三驱动电路48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三移位寄存器。可选第一驱动电路14为发光控制电路,用于给第一区11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第二驱动电路47为第一扫描驱动电路,用于给第一区11提供第一扫描驱动信号(如scan-N信号);第三驱动电路48为第二扫描驱动电路,用于给第一区11提供第二扫描驱动信号(如scan-P信号)。
如图15所示,可选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虚拟孔20的数量为M1,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虚拟孔20的数量为M2,第三驱动电路48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虚拟孔20的数量为M3;其中,M1>M2≥M3≥0。
第一驱动电路14远离第一区11,第二驱动电路47靠近第一区11,与第二驱动电路47相比,第三驱动电路48更靠近靠近第一区11。显示面板的版图设计中,靠近第一区11的区域内晶体管的数量较多,而远离第一区11的区域内晶体管的数量减少。所以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内功能孔数量少于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内功能孔数量,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内功能孔数量少于第三驱动电路48对应的区域内功能孔数量。因此,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内有源层去氢需求大于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内有源层去氢需求,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内有源层去氢需求大于第三驱动电路48对应的区域内有源层去氢需求。
基于此,可以设计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内虚拟孔20的数量大于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内虚拟孔20的数量,和/或,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内虚拟孔20的数量大于第三驱动电路48对应的区域内虚拟孔20的数量。以此平衡第一驱动电路14、第二驱动电路47和第三驱动电路48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尽可能一致。
可选第一驱动电路14、第二驱动电路47和第三驱动电路48满足以下至少一种情况:1)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虚拟孔20的孔径大于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虚拟孔20的孔径;2)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虚拟孔20的孔径大于第三驱动电路对应48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虚拟孔20的孔径;3)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虚拟孔20的孔径大于第三驱动电路48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虚拟孔20的孔径。
如上所述,可选第一驱动电路14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虚拟孔20的孔径大于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虚拟孔20的孔径;和/或,第二驱动电路47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虚拟孔20的孔径大于第三驱动电路48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虚拟孔20的孔径。可以进一步平衡第一驱动电路14、第二驱动电路47和第三驱动电路48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尽可能一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面板。可选该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者micro LED显示面板,但不限于此。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可选该显示装置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1中。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提供了显示面板的部分示例,显示面板还包括其他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本发明中,增加虚拟孔可以平衡第一区和第二区的有源层去氢效果差异,提升晶体管稳定性,解决晶体管阈值电压偏移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包括像素单元;
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二区,且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区的像素单元提供第一驱动信号;
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之间的预设介质层;
功能孔,所述功能孔贯穿所述预设介质层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功能层;
虚拟孔,所述虚拟孔贯穿所述预设介质层,所述虚拟孔不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功能层;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虚拟孔位于所述第二区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背离所述第一区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孔与所述第一功能层不连接,且所述虚拟孔与所述第二功能层不连接;
或者,所述虚拟孔与所述第一功能层连接,且所述虚拟孔与所述第二功能层不连接;
或者,所述虚拟孔与所述第一功能层不连接,且所述虚拟孔与所述第二功能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孔中填充第一填充部,所述虚拟孔中填充第二填充部;
其中,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材料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功能层或者所述第二功能层的材料相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层背离所述第二功能层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膜层位于所述第二功能层背离所述第一功能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膜层的材料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孔中填充第一填充部,所述虚拟孔中填充第二填充部;
其中,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材料相同,且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所述第一填充部用于传递信号,所述第二填充部不用于传递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虚拟功能层,所述虚拟功能层与所述第一功能层或者所述第二功能层位于同一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所述虚拟功能层不用于传输信号;
所述虚拟孔与所述虚拟功能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孔中填充第二填充部,所述第二填充部的材料与所述虚拟功能层的材料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孔的孔径等于或者大于所述功能孔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预设晶体管,所述预设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栅极、源极和/或漏极,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层为所述有源层,所述第二功能层为所述源极或者所述漏极,所述预设介质层为位于所述有源层与所述源极或者所述漏极之间的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有源层、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或第一漏极,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二有源层、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或第二漏极;
所述第一有源层包含硅,所述第二有源层包含氧化物半导体;
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层为所述第一有源层,所述第二功能层为所述第一源极或者所述第一漏极;或者,所述第一功能层为所述第二有源层,所述第二功能层为所述第二源极或者所述第二漏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孔包含第一功能孔和第二功能孔,所述虚拟孔包括第一虚拟孔和第二虚拟孔;
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孔对应的所述第一功能层为所述第一有源层,所述第一功能孔对应的所述第二功能层为所述第一源极或者所述第一漏极,所述第一功能孔与所述第一虚拟孔贯穿相同的所述预设介质层;
所述第二功能孔对应的所述第一功能层为所述第二有源层,所述第二功能孔对应的所述第二功能层为所述第二源极或者所述第二漏极,所述第二功能孔与所述第二虚拟孔贯穿相同的所述预设介质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一移位寄存器;
其中,在一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对应的区域内,所述第一虚拟孔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虚拟孔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预设晶体管和第一连接电极,所述预设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栅极、源极和/或漏极;
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层为所述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二功能层为所述栅极,所述预设介质层为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与所述栅极之间的膜层,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用于为所述栅极输入或者输出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有源层、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或第一漏极,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二有源层、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或第二漏极;
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包括第一子连接电极和第二子连接电极;
所述第一有源层包含硅,所述第二有源层包含氧化物半导体;
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层为所述第一子连接电极,所述第二功能层为所述第一栅极,所述第一子连接电极用于为所述第一栅极输入或者输出信号;
或者,所述第一功能层为所述第二子连接电极,所述第二功能层为所述第二栅极,所述第二子连接电极用于为所述第二栅极输入或者输出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孔包含第三功能孔和第四功能孔,所述虚拟孔包括第三虚拟孔和第四虚拟孔;
其中,所述第三功能孔对应的所述第一功能层为所述第一子连接电极,所述第三功能孔对应的所述第二功能层为所述第一栅极,所述第三功能孔与所述第三虚拟孔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
所述第四功能孔对应的所述第一功能层为所述第二子连接电极,所述第四功能孔对应的所述第二功能层为所述第二栅极,所述第四功能孔与所述第四虚拟孔贯穿相同的预设介质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预设电容和第二连接电极,所述预设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与所述第一极板或者所述第二极板连接,用于为所述预设电容输入或者输出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层为所述第二连接电极,所述第二功能层为所述第一极板或者所述第二极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区的第一区域和远离所述第一区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一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虚拟孔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虚拟孔的密度;
和/或,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虚拟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虚拟孔的孔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区,所述第三区位于所述第二区远离所述第一区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三区包括所述虚拟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一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的面积;
其中,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之间的间距小于R0的所述虚拟孔的数量为N1,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之间的间距小于R0的所述虚拟孔的数量为N2,N1>N2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有源层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之间的间距为D0
其中,R0≤D0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一移位寄存器;
所述显示面板在第二方向上包括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在所述第一维度上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中的晶体管的有源层的总宽度大于在所述第二维度上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中的晶体管的有源层的总宽度,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维度上所述虚拟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维度上所述虚拟孔的数量;或者,所述第一维度上所述虚拟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维度上所述虚拟孔的孔径。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二区,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朝向所述第一区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一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二移位寄存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所述虚拟孔的数量为M1,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所述虚拟孔的数量为M2
其中,M1>M2≥0。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所述虚拟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所述虚拟孔的孔径。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驱动电路,所述第三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二区,且位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朝向所述第一区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级联的多级第三移位寄存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所述虚拟孔的数量为M1,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所述虚拟孔的数量为M2,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所述虚拟孔的数量为M3
其中,M1>M2≥M3≥0。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三驱动电路满足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1)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所述虚拟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所述虚拟孔的孔径;
2)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所述虚拟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所述虚拟孔的孔径;
3)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所述虚拟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对应的区域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所述虚拟孔的孔径。
2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6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938431.7A 2022-08-05 2022-08-0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2955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8431.7A CN115295560A (zh) 2022-08-05 2022-08-0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8/103,700 US20230178007A1 (en) 2022-08-05 2023-01-31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8431.7A CN115295560A (zh) 2022-08-05 2022-08-0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5560A true CN115295560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28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8431.7A Pending CN115295560A (zh) 2022-08-05 2022-08-0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78007A1 (zh)
CN (1) CN11529556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24368A (ko) * 2019-08-23 2021-03-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042197A (ko) * 2019-10-08 2021-04-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11417689B2 (en) * 2020-07-16 2022-08-1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KR20220069199A (ko) * 2020-11-19 2022-05-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78007A1 (en) 2023-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15245B2 (ja) ピクセルアイランドを含む装置、ピクセルアイランドを含む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JP7476265B2 (ja) 開口部に適応するデータ線を有するディスプレイ
CN107170764B (zh)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99719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源和数据路由结构
CN11392094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993562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1508975A (zh) 具有硅顶栅薄膜晶体管和半导体氧化物顶栅薄膜晶体管的显示器
CN11093151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756180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47895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182000A1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12687190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EP3790051A1 (en) Demultiplexer, array substrate comprising demultiplexer,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83022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7410152B2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488334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5330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440698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529493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248489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97241B (zh)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1529556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31197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76047B (zh) 触控电极结构、触控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1175493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