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6285B -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6285B
CN115286285B CN202211219211.5A CN202211219211A CN115286285B CN 115286285 B CN115286285 B CN 115286285B CN 202211219211 A CN202211219211 A CN 202211219211A CN 115286285 B CN115286285 B CN 115286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dium
water reducing
preparation
reducing agent
hyperbran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92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86285A (zh
Inventor
卢金帅
王超
马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ongshe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ongshe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ongshe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ongshe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192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6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86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6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86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6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on to a macromolecule having groups capable of inducing the formation of new polymer chains bound exclusively at one or both ends of the starting macromolecule
    • C08F293/00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on to a macromolecule having groups capable of inducing the formation of new polymer chains bound exclusively at one or both ends of the starting macromolecule using free radical "living" or "controlled" polymerisation, e.g. using a complex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03/00Function or property of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2103/30Water reducers, plasticisers, air-entrainers, flow improvers
    • C04B2103/302Water reduc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减水剂领域。所述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制备超支化共聚物、制备分散液、制备改性剂、混料。所述混料的方法为,将预定量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SAF、改性剂、木质素磺酸钠、葡萄糖酸钠、氨基三甲叉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无水柠檬酸、六偏磷酸钠,混合均匀制得。本发明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在35℃温度环境下,添加量为1wt%条件下,减水率好,能够有效消除混凝土拌合物可能出现的坍落度突然增大、泌水等现象,且能够有效消除缓凝型减水剂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改善混凝土的强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减水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中规定,混凝土结构物中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的部位所用的混凝土,即为大体积混凝土。同时,日本JASS5中规定,结构断面积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的差值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美国则将其定义为:任何现浇混凝土,只要有可能产生温度影响的混凝土,均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1)混凝土结构物体积较大,在一个块体中需要浇筑大量的混凝土;(2)大体积混凝土常处于潮湿或与水接触的环境条件下,因此要求除一定的强度性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渗性,以及一定的抗冲击或耐浸蚀等性能;(3)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热不易较快散失,其内部温升较高,在与外部环境温差较大时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同时,目前在大型建筑施工过程中,为提高混凝土质量及质量稳定性,减少水泥用量,通常会选择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是将混凝土制备中的原料选择、混凝土配比设置、外加剂选用、混凝土拌制等过程,从施工现场集中到搅拌站内统一大规模预制。但是在商品混凝土的大规模预制过程中,由于其具有前述的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加之混凝土体的导热系数低,浇筑时混凝土内部蓄热可使温度高达30-40℃。由此,为降低水泥用量,抑制混凝土温升,通常采用外加减水剂的方式进行。
减水剂能够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拌合用水量。其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成分包括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减水剂加入至混凝土拌合物中后,对水泥颗粒有一定的分散作用,从而能够减少拌和用水量,或减少水泥用量。
但是,混凝土减水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有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以及混凝土黏性大、流动性不佳,卸料困难等问题。为克服上述缺陷,通常采用向减水剂中添加缓凝成分复配的方式,以获取满足工程需要的缓凝型减水剂。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目前现有的缓凝型减水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有效适应不同原料组成的混凝土,混凝土拌和物在超过30℃环境温度条件下,可能出现坍落度突然增大、泌水等现象,其稳定性不理想,无法在获得超过25%减水率的同时,有效保持理想、稳定的混凝土坍落度、泌水率。进一步的,发明人还发现,由于混凝土中缓凝型减水剂的影响,虽然有利于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但是会损害混凝土的前期强度,特别是3-7d的强度指标,严重时可能影响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适应不同原料组成的混凝土,克服混凝土拌和物在超过30℃环境温度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坍落度突然增大、泌水等现象,稳定性好;能够在获得超过25%减水率的同时,保持理想、稳定的混凝土坍落度、泌水率;以及改善混凝土的前期强度性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制备超支化共聚物、制备分散液、制备改性剂、混料。
所述制备超支化共聚物的方法为,将2-(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酰氯投入至5-8倍体积的丙酮中,搅拌均匀制得第一液体;搅拌条件下,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升温至45-55℃,保温10-20min,制得第二液体;然后在搅拌条件下,以0.1-0.3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一液体滴加至第二液体中;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2-5h;然后滴加氨水至无沉淀生成,滤出沉淀物,采用3-5倍体积的丙酮淋洗沉淀物一次后,真空干燥至重量无变化,制得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然后将预定量的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丙烯酰氧丙氧基磷酸钠、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溴化铵、硫酸亚铁、双氧水投入至去离子水中,在50-55℃温度条件下,保温2-4h后,冷却至室温,经浓缩、干燥,制得超支化共聚物。
所述制备超支化共聚物中,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数均分子量为500-600;
所述制备超支化共聚物中,2-(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酰氯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重量份比值为1:3-5;
所述制备超支化共聚物中,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丙烯酰氧丙氧基磷酸钠、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溴化铵、硫酸亚铁、双氧水、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2-3:15-20:5-6:0.5-0.7:5-6:65-70。
所述制备分散液的方法为,将预定量的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投入至球磨机内,球磨均匀后,投入至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30-50min,制得分散液。
所述制备分散液中,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8-10:2-3:3-5:0.1-0.2:1000-1200;
所述制备分散液中,钠基蒙脱土的粒径为70-100μm;凹凸棒土的粒径为50-80μm;碳纤维的直径为10-15μm,长径比为15-20:1。
所述制备分散液中,球磨的球料比为8-10:1,球磨转速400-500rpm,球磨时间20-40min;
所述制备分散液中,超声分散的频率为40-45kHz,超声功率为500-600W。
所述制备改性剂的方法为,将预定量的超支化共聚物投入至分散液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5-65℃,保温1.5-3h后,滤出固体物,并置于真空环境下,60-70℃干燥至重量无变化,制得改性剂;
所述制备改性剂中,所述超支化共聚物和钠基蒙脱土的重量份比值为0.25-0.35:1。
所述混料的方法为,将预定量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SAF、改性剂、木质素磺酸钠、葡萄糖酸钠、氨基三甲叉膦酸 、十二烷基硫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无水柠檬酸、六偏磷酸钠投入至混料机内,在35-40℃温度条件下,混合均匀,制得缓凝型复合减水剂。
所述混料中,所述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SAF、改性剂、木质素磺酸钠、葡萄糖酸钠、氨基三甲叉膦 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无水柠檬酸、六偏磷酸钠的重量份比值为30-40:8-10:12-15:12-15:8-10:5-7:5-7:1-2:2-3:10-12。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采用前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通过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进行处理后,再采用特定的超支化共聚物对其进行处理,并添加至缓凝型复合减水剂中,实现对混凝土及其拌合物的稳定、增强作用;同时,所述缓凝型复合减水剂有效提高混凝土中水泥颗粒的分散性,有效增大水化前期(特别是3d、7d)中水泥颗粒的反应面积,使混凝土中水化产物增多,进而有效消除减水剂对于混凝土强度的不利影响;在35℃温度环境下,缓凝型复合减水剂添加量为1wt%条件下,减水率为26.9-28.1%,且能够有效消除混凝土拌合物可能出现的坍落度突然增大、泌水等现象,体系稳定性好,无泌水、离析问题发生,坍落度为151-159mm,泌水率为14.8-15.2%。
(2)本发明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能够实现良好的缓凝效果,经试验,混凝土初凝时间为14.7-15.6h,终凝时间为31.2-32.7h,缓凝时间差为16.5-17.1h。
(3)本发明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能够有效消除缓凝型减水剂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的3d抗压强度为50.9-51.8MPa,7d抗压强度为66.5-67.4MPa,28d抗压强度为88.2-89.8MPa,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进度及质量。
(4)本发明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原料组成的混凝土,适用范围广,能够适用于混凝土的大规模预制,以及混凝土的现场拌和。
附图说明
图1为制得的超支化共聚物的结构通式。
图1中,m为2-4,n为5-10,p为8-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1、制备超支化共聚物
将2-(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酰氯投入至5倍体积的丙酮中,搅拌均匀制得第一液体;搅拌条件下,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升温至45℃,保温10min,制得第二液体;然后在搅拌条件下,以0.1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一液体滴加至第二液体中;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2h;然后滴加氨水至无沉淀生成,滤出沉淀物,采用3倍体积的丙酮淋洗沉淀物一次后,真空干燥至重量无变化,制得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然后将预定量的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丙烯酰氧丙氧基磷酸钠、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溴化铵、硫酸亚铁、双氧水投入至去离子水中,在50℃温度条件下,保温4h后,冷却至室温,经浓缩、干燥,制得超支化共聚物。
其中,所述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数均分子量为500。
所述2-(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酰氯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重量份比值为1:3。
所述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丙烯酰氧丙氧基磷酸钠、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溴化铵、硫酸亚铁、双氧水、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2:15:5:0.5:5:65。
2、制备分散液
将预定量的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投入至球磨机内,球磨均匀后,投入至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30min,制得分散液。
其中,所述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8:2:3:0.1:1000。
所述钠基蒙脱土的粒径为70μm;凹凸棒土的粒径为50μm;碳纤维的直径为10μm,长径比为15:1。
所述球磨的球料比为8:1,球磨转速400rpm,球磨时间20min。
所述超声分散的频率为40kHz,超声功率为500W。
3、制备改性剂
将预定量的超支化共聚物投入至分散液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5℃,保温3h后,滤出固体物,并置于真空环境下,60℃干燥至重量无变化,制得改性剂。
其中,所述超支化共聚物和钠基蒙脱土的重量份比值为0.25:1。
4、混料
将预定量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SAF)、改性剂、木质素磺酸钠、葡萄糖酸钠、氨基三甲叉膦 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无水柠檬酸、六偏磷酸钠投入至混料机内,在35℃温度条件下,混合均匀,制得缓凝型复合减水剂。
所述缓凝型复合减水剂中,按重量份,亚甲基二萘磺酸钠30份、仲烷基磺酸钠8份、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12份、改性剂12份、木质素磺酸钠8份、葡萄糖酸钠5份、氨基三甲叉膦酸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份、无水柠檬酸2份、六偏磷酸钠10份。
实施例2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1、制备超支化共聚物
将2-(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酰氯投入至7倍体积的丙酮中,搅拌均匀制得第一液体;搅拌条件下,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升温至50℃,保温15min,制得第二液体;然后在搅拌条件下,以0.2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一液体滴加至第二液体中;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4h;然后滴加氨水至无沉淀生成,滤出沉淀物,采用4倍体积的丙酮淋洗沉淀物一次后,真空干燥至重量无变化,制得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然后将预定量的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丙烯酰氧丙氧基磷酸钠、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溴化铵、硫酸亚铁、双氧水投入至去离子水中,在52℃温度条件下,保温3h后,冷却至室温,经浓缩、干燥,制得超支化共聚物。
其中,所述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数均分子量为550。
所述2-(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酰氯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重量份比值为1:4。
所述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丙烯酰氧丙氧基磷酸钠、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溴化铵、硫酸亚铁、双氧水、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2.5:17:5.5:0.6:5.5:68。
2、制备分散液
将预定量的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投入至球磨机内,球磨均匀后,投入至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40min,制得分散液。
其中,所述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9:2.5:4:0.15:1100。
所述钠基蒙脱土的粒径为80μm;凹凸棒土的粒径为60μm;碳纤维的直径为12μm,长径比为18:1。
所述球磨的球料比为9:1,球磨转速450rpm,球磨时间30min。
所述超声分散的频率为42kHz,超声功率为550W。
3、制备改性剂
将预定量的超支化共聚物投入至分散液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60℃,保温2h后,滤出固体物,并置于真空环境下,65℃干燥至重量无变化,制得改性剂。
其中,所述超支化共聚物和钠基蒙脱土的重量份比值为0.3:1。
4、混料
将预定量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SAF)、改性剂、木质素磺酸钠、葡萄糖酸钠、氨基三甲叉膦 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无水柠檬酸、六偏磷酸钠投入至混料机内,在38℃温度条件下,混合均匀,制得缓凝型复合减水剂。
所述缓凝型复合减水剂中,按重量份,亚甲基二萘磺酸钠35份、仲烷基磺酸钠9份、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13份、改性剂14份、木质素磺酸钠9份、葡萄糖酸钠6份、氨基三甲叉膦酸6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份、无水柠檬酸2.5份、六偏磷酸钠11份。
实施例3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1、制备超支化共聚物
将2-(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酰氯投入至8倍体积的丙酮中,搅拌均匀制得第一液体;搅拌条件下,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升温至55℃,保温20min,制得第二液体;然后在搅拌条件下,以0.3mL/min的滴加速率,将第一液体滴加至第二液体中;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5h;然后滴加氨水至无沉淀生成,滤出沉淀物,采用5倍体积的丙酮淋洗沉淀物一次后,真空干燥至重量无变化,制得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然后将预定量的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丙烯酰氧丙氧基磷酸钠、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溴化铵、硫酸亚铁、双氧水投入至去离子水中,在55℃温度条件下,保温2h后,冷却至室温,经浓缩、干燥,制得超支化共聚物。
其中,所述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数均分子量为600。
所述2-(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酰氯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重量份比值为1:5。
所述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丙烯酰氧丙氧基磷酸钠、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溴化铵、硫酸亚铁、双氧水、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3:20:6:0.7:6:70。
2、制备分散液
将预定量的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投入至球磨机内,球磨均匀后,投入至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50min,制得分散液。
其中,所述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0:3:5:0.2:1200。
所述钠基蒙脱土的粒径为100μm;凹凸棒土的粒径为80μm;碳纤维的直径为15μm,长径比为20:1。
所述球磨的球料比为10:1,球磨转速500rpm,球磨时间40min。
所述超声分散的频率为45kHz,超声功率为600W。
3、制备改性剂
将预定量的超支化共聚物投入至分散液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65℃,保温1.5h后,滤出固体物,并置于真空环境下,70℃干燥至重量无变化,制得改性剂。
其中,所述超支化共聚物和钠基蒙脱土的重量份比值为0.35:1。
4、混料
将预定量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SAF)、改性剂、木质素磺酸钠、葡萄糖酸钠、氨基三甲叉膦 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无水柠檬酸、六偏磷酸钠投入至混料机内,在40℃温度条件下,混合均匀,制得缓凝型复合减水剂。
所述缓凝型复合减水剂中,按重量份,亚甲基二萘磺酸钠40份、仲烷基磺酸钠10份、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15份、改性剂15份、木质素磺酸钠10份、葡萄糖酸钠7份、氨基三甲叉膦 酸7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份、无水柠檬酸3份、六偏磷酸钠12份。
对比例1
采用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其不同在于:省略制备分散液、制备改性剂步骤,省略混料步骤中的改性剂;将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超支化共聚物作为原料,直接用于混料步骤中。
所述缓凝型复合减水剂中,按重量份,各原料的投入量为,亚甲基二萘磺酸钠35份、仲烷基磺酸钠9份、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13份、钠基蒙脱土7份、凹凸棒土2份、碳纤维3份、超支化共聚物2份、木质素磺酸钠9份、葡萄糖酸钠6份、氨基三甲叉膦 酸6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份、无水柠檬酸2.5份、六偏磷酸钠11份。
对比例2
采用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其不同在于:采用亚甲基二萘磺酸钠替代仲烷基磺酸钠;采用羟基乙叉二膦酸替代氨基三甲叉膦酸;采用木质素磺酸钠替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所述缓凝型复合减水剂中,按重量份,各原料的投入量为,亚甲基二萘磺酸钠44份、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13份、改性剂14份、木质素磺酸钠10.5份、葡萄糖酸钠6份、羟基乙叉二膦酸6份、无水柠檬酸2.5份、六偏磷酸钠11份。
对比例3
采用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其不同在于:省略制备超支化共聚物步骤,采用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替代超支化共聚物,用于制备改性剂步骤中。
对实施例1-3、对比例1-3制得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相关性能进行试验。具体的,采用中联P·O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模数为2.8的细沙;粒径为10-20mm的碎石;以及实施例1-3、对比例1-2制得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作为试验材料;水泥:细沙:碎石:减水剂的重量比值按300:800:1000:21的重量份比值(即缓凝型减水剂添加量为1wt%),在35℃温度条件下,进行相关性能试验。
其中,针对减水率、泌水率、缓凝时间的检测方法参照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中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针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坍落度的检测方法参照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中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
具体结果如下:
Figure 857495DEST_PATH_IMAGE001
通过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相关试验数据可以看出,省略制备分散液、制备改性剂步骤,省略混料步骤中的改性剂;将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超支化共聚物作为原料,直接用于缓凝型复合减水剂中。由于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未经球磨处理,以及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改性处理,同时超支化共聚物也未通过分散、保温制剂,各组分无法对混凝土实现充分的稳定、增强作用,整个体系的稳定性一般,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时,减水剂对混凝土的减税效果下降,泌水率上升。
通过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相关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设置特定的仲烷基磺酸钠、氨基三甲叉膦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于缓凝型复合减水剂中,前述各组分与混凝型复合减水剂中的其他组分协同作用,在充分发挥复合减水剂对混凝土的减水、缓凝、稳定、增强作用的同时,改善体系稳定性,消除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对于混凝土强度的不利影响,改善混凝土抗压强度。
通过对比例3与实施例2的相关试验数据可以看出,采用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水溶液作为超支化共聚物后,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制得的改性剂无法对混凝土及其拌合物实现预期的稳定、增强作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较大,坍落度出现突然的增大,体系稳定性差。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制备超支化共聚物、制备分散液、制备改性剂、混料;
所述制备超支化共聚物的方法为,将2-(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酰氯投入至5-8倍体积的丙酮中,搅拌均匀制得第一液体;搅拌条件下,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升温至45-55℃,保温一定时间,制得第二液体;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将第一液体滴加至第二液体中;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温2-5h;然后滴加氨水至无沉淀生成,滤出沉淀物,采用丙酮淋洗沉淀物一次后,真空干燥至重量无变化,制得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然后将预定量的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丙烯酰氧丙氧基磷酸钠、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溴化铵、硫酸亚铁、双氧水投入至去离子水中,在50-55℃温度条件下,保温2-4h后,冷却至室温,经浓缩、干燥,制得超支化共聚物;
所述制备分散液的方法为,将预定量的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球磨均匀后,投入至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制得分散液;
所述制备改性剂的方法为,将预定量的超支化共聚物投入至分散液中,经保温、过滤、干燥,制得改性剂;
所述混料的方法为,将预定量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SAF、改性剂、木质素磺酸钠、葡萄糖酸钠、氨基三甲叉膦 酸 、十二烷基硫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无水柠檬酸、六偏磷酸钠混合均匀,制得缓凝型复合减水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钠基蒙脱土、凹凸棒土、碳纤维、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8-10:2-3:3-5:0.1-0.2:1000-1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钠基蒙脱土的粒径为70-100μm;所述凹凸棒土的粒径为50-80μm;所述碳纤维的直径为10-15μm,长径比为15-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改性剂的方法为,将预定量的超支化共聚物投入至分散液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5-65℃,保温1.5-3h后,滤出固体物,并置于真空环境下,60-70℃干燥至重量无变化,制得改性剂;
所述超支化共聚物和钠基蒙脱土的重量份比值为0.25-0.3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中,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改性剂、木质素磺酸钠、葡萄糖酸钠、氨基三甲叉膦酸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无水柠檬酸、六偏磷酸钠的重量份比值为30-40:8-10:12-15:12-15:8-10:5-7:5-7:1-2:2-3:10-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超支化共聚物中,第一液体的滴加速率为0.1-0.3mL/min;
所述2-(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酰氯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重量份比值为1: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凝型复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超支化共聚物中,超支化大分子RAFT试剂、丙烯酰氧丙氧基磷酸钠、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溴化铵、硫酸亚铁、双氧水、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2-3:15-20:5-6:0.5-0.7:5-6:65-70。
8.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CN202211219211.5A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286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9211.5A CN115286285B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9211.5A CN115286285B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6285A CN115286285A (zh) 2022-11-04
CN115286285B true CN115286285B (zh) 2022-12-06

Family

ID=83834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9211.5A Active CN115286285B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8628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03134833A (ru) * 2003-12-02 2005-05-10 Анатолий Иванович Вовк (RU) Замедляющий схватывание суперпластификатор и комплексная добавка на его основе
CN106082759A (zh) * 2016-06-21 2016-11-09 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坍聚羧酸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8440A (zh) * 2015-12-29 2017-07-07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醚酰胺、由该聚醚酰胺制得的减水剂及制备方法
CN110746540A (zh) * 2019-10-25 2020-02-04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分散超支化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12457490A (zh) * 2020-10-22 2021-03-09 上海抚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超支化单体、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03134833A (ru) * 2003-12-02 2005-05-10 Анатолий Иванович Вовк (RU) Замедляющий схватывание суперпластификатор и комплексная добавка на его основе
CN106928440A (zh) * 2015-12-29 2017-07-07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醚酰胺、由该聚醚酰胺制得的减水剂及制备方法
CN106082759A (zh) * 2016-06-21 2016-11-09 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坍聚羧酸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46540A (zh) * 2019-10-25 2020-02-04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分散超支化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12457490A (zh) * 2020-10-22 2021-03-09 上海抚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超支化单体、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小坍落度混凝土用超支化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研究;杨茂乾等;《山东化工》;20200908;第49卷(第17期);第51-52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6285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7460B (zh) 一种土壤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4538B (zh)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工艺、应用方法
CN110818310A (zh)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79629A (zh) 一种高保坍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05060A (zh) 一种工业废渣多元复合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4088504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high strength cement conglomerates
CN110194608B (zh) 一种混凝土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CN112552928A (zh) 环保型土壤固化剂
CN115286286A (zh) 一种混凝土用高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20125B (zh) 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15286285B (zh) 一种缓凝型复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36773A (zh) 一种复合型混凝土缓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74129A (zh) 一种节能可再生高强度抗震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20890B (zh) 一种降黏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60834B (zh) 超分散、高抗泥、高稳泡、低收缩、增强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用液体调节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594469A (zh) 一种低干燥收缩的3d打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68695A (zh) 一种降粘分散型混凝土制造方法
CN113429134A (zh) 一种调整化学激发胶凝材料体系流动性与凝结时间的方法
CN112708025A (zh) 一种抗离析中间体、自密实混凝土抗离析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8072A (zh) 一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04242B (zh) 一种增强型膨胀抗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945690B (zh) 一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CN117164274B (zh) 大体积混凝土用减水剂、制备方法以及混凝土
CN113087438B (zh) 一种高性能复配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24153B (zh) 一种液态水泥增效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