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5878A - 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5878A
CN115285878A CN202111460205.4A CN202111460205A CN115285878A CN 115285878 A CN115285878 A CN 115285878A CN 202111460205 A CN202111460205 A CN 202111460205A CN 115285878 A CN115285878 A CN 115285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vehicle
frame body
lifting devic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02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刘青
朱明厚
胡海龙
庄智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602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58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85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58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65Scissor linkages, i.e. X-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8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oper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包括:主框架体;移动框架体,移动框架体用于承载车辆的车轮;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设置在主框架体上,且第一调节机构带动移动框架体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移动框架体上,且第二调节机构向车轮提供沿着第二方向的作用力,使得车轮在移动框架体上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通过移动框架体将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集中在一起并可在实际使用时,移动框架体可相对于主框架体移动,整体结构用钢量少,结构紧凑,且占用空间较小,而且整体结构模块化。

Description

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背景技术
现在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基本上为电能,电动汽车在电能使用完后需要充电,由于现在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充满电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不如燃油汽车直接加油简单快速。因此,为了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在电动汽车的电能快耗尽时更换电池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了便于给电动汽车更换电池,满足电动汽车的换电需求,需要建造换电站,以便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在亏电时,可以通过驶入换电站进行换电。
换电站设置有举升装置,该举升装置可以抬高电动汽车,换电站的换电小车在电动汽车的下方进行换电操作。由于需要对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操作,目前对电动汽车的车轮需要设置轮距调节机构以及轴距调节机构来分别对车轮施加作用力,以实现轮距调节和轴距调节。但是,举升装置的框体、轮距调节机构和轴距调机构并未相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导致举升装置的整体结构占用空间大,且结构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举升装置的框体、轮距调节机构和轴距调机构并未相结合为一个整体,导致举升装置的整体结构占用空间大,且结构繁琐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包括:
主框架体;
移动框架体,所述移动框架体用于承载车辆的车轮;
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上,且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带动所述移动框架体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体上,且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向所述车轮提供沿着第二方向的作用力,使得所述车轮在所述移动框架体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
所述第二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其中,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分别对进行轴距和轮距的调节,使得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能够对不同型号的车辆进行精确定位摆正,适用车型范围更加广泛。通过移动框架体将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集中在一起并可在实际使用时,移动框架体可相对于主框架体移动,前述的结构设计巧妙,整体结构用钢量少,结构紧凑,且占用空间较小,而且整体结构模块化。而且本方案的第一调节机构与第二调节机构可以分别实现更加精确的轴距调节和轮距调节,车辆的摆正效果好。
较佳地,所述移动框架体包括随动体和两个移动体,两个所述移动体和所述随动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且两个所述移动体分别连接于所述随动体的两端,两个所述移动体分别用于承载所述车辆对应处的两个车轮,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随动体上。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随动体上的第二调节机构来同时实现对两个车轮进行轮距的同步调节,稳定性更高。同时,通过两个移动体分别承载车辆的两个车轮,随动体用于安装第二调节机构,将车轮与第二调节机构分开,避免车轮与第二调节机构在实际工况下发生碰撞,安全稳定性更高。
较佳地,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移动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体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移动端连接于所述移动体上并驱动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同步移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两个第一驱动件驱动位于移动框架体两端的两个移动体沿着第一方向同步移动,使移动框架体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轴距调节精度更高。
较佳地,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还包括滑槽与滚轮,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体上,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体上,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滑槽内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滑槽具有导向作用,使得移动框架体沿既定的方向移动而不会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大大提高了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移动框架体在进行轴距调节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滚轮与滑槽的配合,减小移动框架体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较佳地,所述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滑槽上,且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检测机构检测移动体的位移量,能够实时监控第一调节机构进行轴距调节的状态,实现对移动框架体的轴距调节到位进行精确控制。
较佳地,所述检测机构为两个,两个所述检测机构分别用于检测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两个移动体处对应的检测机构分别检测对应的移动体的移动量,并实时进行移动量的比较,避免两个移动体的移动量差距太大导致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发生机械卡滞,从而损坏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结构。
较佳地,所述检测机构为电子尺,所述电子尺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滑槽处,所述电子尺的移动端连接于所述移动体。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电子尺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好,且体积小,安装方便,成本低。
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气缸、液压缸或电推杆。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从而可以根据空间、成本等选择合适的第一驱动件,通过将不同的动力源转化为直线运动输出给移动体,带动移动体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且构造简单,工作可靠。
较佳地,所述移动框架体还包括若干个连接部件,所述随动体和两个所述移动体间隔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处,所述随动体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与相应侧的所述移动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随动体与移动体之间的间隙用于对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遮挡部进行避让,保证了移动框架体沿着第一方向的稳定移动,有效避免发生干涉现象,且结构更加紧凑,使得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在高度方向上具有更小的尺寸。同时,随动体与移动体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使得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安装拆卸、维护更换更加方便。
较佳地,所述随动体靠近所述移动体的位置处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移动体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处开设有贯通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套筒和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紧固螺栓与紧固螺母;
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抵住所述随动体与所述移动体,所述紧固螺栓的尾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套筒、所述第二连接孔并通过所述紧固螺母拧紧。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套筒使随动体与移动体在连接后能够具有用于避让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遮挡部的间隙,同时套筒对紧固螺栓起到防护作用。同时,通过紧固组件来实现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实现移动框架体的组装比较方便。
较佳地,所述主框架体包括位于所述随动体与所述移动体之间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部件穿过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为腰型孔且其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加强板能够提高主框架体的结构强度,使得主框架体的稳定性更高。同时,当进行轴距调节时,移动框架体会沿着第一方向移动,通过该避让孔避让穿设其的连接部件,避免发生干涉现象,结构更加紧凑。
较佳地,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联动机构和两个推动件,所述联动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随动体上,两个所述推动件分别与所述联动机构的两个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随动体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移动端连接于所述联动机构并用于驱动所述联动机构运动带动两个所述推动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两个推动件是通过第二驱动件、联动机构带动同步移动的,不仅能够快速对换电车辆的车轮位置进行调整定位,还能提高轮距调节精度。
较佳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旋转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线性移动机构和第二线性移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旋转件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机构,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两个所述推动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机构或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推动件沿着第二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线性移动机构和第二线性移动机构对两个推动件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两个推动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而不会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大大提高了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进行轮距调节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旋转件能够在只使用一个第二驱动件就可驱动两个推动件同步移动,不仅保证两个推动件移动的同步性,避免出现两个推动件移动不同步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轮距调节精度,而且还保证了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结构紧凑性,降低了成本。
较佳地,每个所述移动体上均设有对车轮进行定位的斜辊定位机构,所述斜辊定位机构包括前斜辊组与后斜辊组;所述前斜辊组与后斜辊组均包括若干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的辊筒,所述辊筒可沿着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前斜辊组与所述后斜辊组内的若干所述辊筒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所述前斜辊组与所述后斜辊组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投影呈V型,所述第一参考平面垂直于水平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推动件位于对应侧的所述前斜辊组与后斜辊组之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车轮的前后两侧抵靠于前斜辊组与后斜辊组,对车轮在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避免车轮前进或后退。同时,前斜辊组与后斜辊组通过若干个辊筒在车辆进行轮距调节时,与车轮接触的辊筒会沿着自身的轴线转动,使车轮沿着第二方向进行轮距调节时更加顺利,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
较佳地,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还包括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体上并带动所述主框架体在高度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举升机构将停靠在移动框架体的车辆向上顶起,使得车辆下方的空间得到增大,便于换电设备进入至车辆的下方并对车辆上的电池包进行更换操作。
一种载车平台,所述载车平台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移动框架体将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集中在一起并可在实际使用时,移动框架体可相对于主框架体移动,前述的结构设计巧妙,整体结构用钢量少,结构紧凑,且占用空间较小;同时整体结构模块化。
一种换电站,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及控制器,所述移动框架体包括两个用于承载所述车辆对应处的两个车轮的移动体,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移动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体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移动端连接于所述移动体上并驱动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同步移动,所述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还包括两个检测机构,两个所述检测机构分别用于检测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
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于两个所述检测机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两个所述检测机构发出的检测值并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分别控制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运动状态。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两个检测机构分别检测对应位置处的移动体的位移量并分别发出相应信号的检测值,控制器用于接收两个检测机构发出的检测值并与其内部的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控制两个移动体的运动状态,防止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机械结构发生卡滞等问题,并最终使移动体移动到目标位置,实现轴距的精确调节。
一种换电站,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载车平台。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通过移动框架体将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集中在一起并可在实际使用时,移动框架体可相对于主框架体移动,前述的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同时整体结构模块化。而且本发明的第一调节机构与第二调节机构可以分别实现更加精确的轴距调节和轮距调节,车辆的摆正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去掉盖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主框架体1
加强板11
避让孔111
移动框架体2
移动体21
随动体22
连接部件23
斜辊定位机构24
前斜辊组241
后斜辊组242
遮挡部25
随动机构251
挡板252
第一调节机构3
第一驱动件31
滑槽32
滚轮33
第二调节机构4
第二驱动件41
联动机构42
推动件43
旋转件421
第一连杆422
第二连杆423
第一线性移动机构424
第二线性移动机构425
检测机构5
举升机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电站的具体实施方式,该换电站包括换电室、充电室、载车平台及换电设备,换电室内设有该载车平台并用于供换电车辆更换电池包,充电室可存储电池及为电池充电提供空间。换电设备可在换电室和充电室之间做往复运动。换电设备用于对换电车辆进行更换电池。该载车平台包括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当换电车辆具有换电需求并被定位在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上时,换电设备驶入换电车辆底部,拆卸电池,将拆卸下的电池送回充电室,安装电池时,换电设备从充电室获取满电电池,并从充电室驶入换电室中对换电车辆进行换电。
前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用于承载换电车辆并用于对换电车辆的车轮进行定位固定,以便于对换电车辆进行换电操作。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包括主框架体1、移动框架体2、第一调节机构3和第二调节机构4,移动框架体2用于承载车辆的车轮,第一调节机构3设置在主框架体1上,且第一调节机构3带动移动框架体2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调节机构4设置在移动框架体2上,且第二调节机构4向车轮提供沿着第二方向的作用力,使得车轮在移动框架体2上沿着第二方向移动,且第一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
当车辆行驶至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上时,车辆的车轮将停放在移动框架体2上,然后通过第一调节机构3带动移动框架体2的移动,从而移动框架体2带动位于其上的车轮也一同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对车辆轴距的调节。第二调节机构4对车轮施加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作用力并推动车轮在移动框架体2上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实现对车辆轮距的调节。最终实现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对不同型号的车辆进行精确定位摆正,适用车型范围更加广泛。
如图2所示,移动框架体2包括随动体22和两个移动体21,两个移动体21和随动体22沿着第二方向排布,且两个移动体21分别连接于随动体22的两端,两个移动体21分别用于承载车辆对应处的两个车轮,第二调节机构4连接于随动体22上,车辆的两个同轴连接的车轮将位于两个移动体21上。
在本实施例中,随动体22和两个移动体21为分体式框体结构,通过第一调节机构3和第二调节机构4使得移动框架体可随着轴距轮距的调节位置移动,实现轴距调节与轮距调节巧妙的结合起来,同时用钢量少,结构紧凑,且占用空间较小,而且整体结构模块化。
具体的,如图1与图4所示,第一调节机构3包括滑槽32、滚轮33及两个第一驱动件31,第一驱动件31与移动体2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驱动件31的固定端连接于主框架体1上,且第一驱动件31的移动端连接于移动体21上并驱动移动体21沿着第一方向同步移动。滑槽32的两端设置于主框架体1上。滚轮33转动设置在移动框架体2上,且该滚轮33可绕着自身的轴线转动,滚轮33位于滑槽32内并可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当第一驱动件31驱动移动体21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滚轮33自身滚动从而在滑槽32中移动,即滑槽32具有导向作用,移动框架体2通过滚轮33在滑槽32内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使得移动框架体2沿既定的方向移动而不会产生偏移错位现象,提高了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轴距调节稳定性,而且通过滚轮33与滑槽32的配合,减小移动框架体2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第一驱动件31驱动位于移动框架体2两端的两个移动体21沿着第一方向同步移动,移动框架体2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滑槽32与主框架体1固定连接,滑槽32为槽钢,滚轮33为锥形轮,滑槽32与滚轮33的形状匹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滑槽32与主框架体1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一驱动件31为液压缸,液压缸的固定端连接于主框架体1上,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连接于移动体21上。当然了,第一驱动件31也可以采用气缸或电推杆等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如图4所示,滑槽32的数量为四个,滑槽32两两为一组分别位于两个移动体21的下方,每组滑槽32的开口方向相对,且同一移动体上对应滑槽32的位置处具有滚轮33,该结构紧凑,使移动体21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更加稳定。
如图1与2所示,第二调节机构4包括第二驱动件41、联动机构42和两个推动件43,联动机构42可转动地连接于随动体22上,两个推动件43分别与联动机构42的两个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件41的固定端设置于随动体22上,第二驱动件41的移动端连接于联动机构42并用于驱动联动机构42运动带动两个推动件43沿着第二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
第二驱动件41作用于在联动机构42上并通过联动机构42带动两个推动件43沿着第二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从而实现从两个同轴车轮的内侧进行轮距调节,即两个推动件43直接抵靠并作用于位于两个移动体21的车轮内侧,实现对车辆轮距的调节。由于两个推动件43是通过第二驱动件41、联动机构42带动同步移动,可以提高轮距调节精度。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41采用气缸。
如图1与2所示,联动机构42包括旋转件421、第一连杆422、第二连杆423、第一线性移动机构424和第二线性移动机构425,第一连杆422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423的第一端分别铰接于旋转件421的两端,第一连杆422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一线性移动机构424,第二连杆423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二线性移动机构425,两个推动件43分别连接于第一线性移动机构424和第二线性移动机构425,第二驱动件41与第一线性移动机构424或第二线性移动机构425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推动件43沿着第二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第一线性移动机构424与第二线性移动机构425均包括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二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及连接板,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通过同一连接板。第一连杆422与第二连杆423的第二端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板的中部铰接,当第一连杆422与第二连杆423转动时,会推动连接板带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同步在其各自对应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运动,进而实现两个推动件43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
具体的,旋转件421的中心与随动体22转动连接,且旋转件421、第一连杆422、第二连杆423、第一线性移动机构424和第二线性移动机构425均相对于该旋转件421的中心中心对称,从而当旋转件421转动时,可以将运动状态一致地传递到两个推动件43处,从而使得两个推动件43能够沿着第二方向同步移动。第一线性移动机构424和第二线性移动机构425都具有导向作用,使得两个推动件43沿着第二方向移动而不会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大大提高了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轮距调节的稳定性。
如图1与图2所示,每个移动体21上均设有对车轮进行定位的斜辊定位机构24,斜辊定位机构24包括前斜辊组241与后斜辊组242,前斜辊组241与后斜辊组242均包括若干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的辊筒,辊筒可沿着自身的轴线转动,前斜辊组241与后斜辊组242内的若干辊筒沿着第二方向排布,前斜辊组241与后斜辊组242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投影呈V型,第一参考平面垂直于水平面且平行于第一方向,推动件43位于对应侧的前斜辊组241与后斜辊组242之间。
移动体21上承载有车辆的车轮,车轮的前后两侧抵靠于前斜辊组241与后斜辊组242,对车轮在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避免车轮前进或后退。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前斜辊组241与后斜辊组242均包括若干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的辊筒,前斜辊组241与后斜辊组242通过若干个辊筒在车辆进行轮距调节时,与车轮接触的辊筒会沿着自身的轴线转动,使车轮沿着第二方向进行轮距调节时更加顺利,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前斜辊组241与后斜辊组242均可以包括滚轮或者滚珠等其他滚动体,以利于车轮的移动。
进一步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还包括举升机构6,举升机构6连接于主框架体1上并带动主框架体1在高度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换电站在对车辆更换电池包的过程中,通过举升机构6将停靠在移动框架体2的车辆向上顶起,使得车辆下方的空间得到增大,便于换电设备进入至车辆的下方并对车辆上的电池包进行更换操作,在更换电池包完成之后,通过举升机构6将停靠在移动框架体2的车辆向下降落,车辆将能够驶出载车平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公开了另一种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与图3所示,实施例2的移动框架体2还包括十个连接部件23,随动体22和两个移动体21间隔设置在主框架体1处,随动体22通过连接部件23与相应侧的移动体2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随动体22与对应侧的移动体21之间用五个连接部件23连接,其中,一个连接部件23位于其他四个连接部件23的下方,该五个连接部件23依次的连线构成三角形,使得随动体22与移动体2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随动体22位于两个移动体21之间并间隔设置,对遮挡部25进行避让,保证了移动框架体2沿着第一方向的稳定移动,有效避免发生干涉现象,且结构更加紧凑,使得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在高度方向上具有更小的尺寸。同时,随动体22与移动体21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安装拆卸维护更换都方便。
主框架体1的上方具有盖板(图中未画出),移动框架体2在主框架体1上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移动体21与盖板之间会存在有间隙。本实施中,一个移动体21沿着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各设有一个遮挡部25,遮挡部25包括随动机构251和挡板252,挡板252在高度方向上位于移动体21与盖板之间,随动机构251的一端连接于移动体21的一侧,随动机构251的另一端连接于挡板252。具体的,随动机构包括联动组件、压簧和水平导轨和导向块,该联动组件包括联动杆及套设在联动杆上的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该联动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以限制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从联动杆内脱出。第一耳板与挡板252连接,第二耳板与移动体21连接,联动杆上套设有压簧,该压簧的两端分别抵住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相互靠近的端面。水平导轨沿着水平方向固定设置在主框架体1的内壁上,导向块与水平导轨配合滑动,挡板252与导向块连接,从而挡板252可以在水平导轨的导向作用下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滑动。移动体21的移动将会通过随动机构251并带动挡板252移动,使得挡板252随着移动体21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遮挡住移动体21与盖板之间的间隙。随动体22与移动体21之间的间隙实现对移动体21侧部的随动机构251进行避让,结构更加紧凑,使得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在高度方向上具有更小的尺寸。
具体的,随动体22靠近移动体21的位置处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连接孔,移动体21对应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处开设有贯通的第二连接孔,连接部件23包括套筒和紧固组件,紧固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紧固螺栓与紧固螺母,套筒的两端分别抵住随动体22与移动体21,紧固螺栓的尾部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套筒、第二连接孔并通过紧固螺母拧紧。在本实施例中,套筒的两端分别抵住随动体22与移动体21,使得随动体22与移动体21之间具有用于避让遮挡部25的间隙,且套筒对紧固螺栓起到防护作用。同时,通过紧固组件来实现可拆卸连接,移动框架体2的组装比较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筒的两端也可以与随动体22和移动体21相互焊接在一起,实现移动框架体2整体模块化,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加强主框架体1的结构强度,主框架体1包括位于随动体22与移动体21之间的加强板11,加强板11上开设有供连接部件23穿过的避让孔111,避让孔111为腰型孔且其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加强板11能够提高主框架体1的结构强度,使得主框架体1的稳定性更高。同时,当进行轴距调节时,移动框架体2会沿着第一方向移动,通过该避让孔111避让穿设其的连接部件23,避免发生干涉现象,结构更加紧凑。本实施例中,该加强板11为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槽钢,且避让孔111开设在槽钢的竖向部分。通过该避让孔111使当移动体沿着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时,连接部件23可以在避让孔111内沿着第一方向移动,避免连接部件23与加强板11发生干涉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四个连接部件23位于加强板11的上方,一个连接部件23穿过避让孔11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3与实施例1或2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检测机构5,检测机构5设置于滑槽32上,且检测机构5用于检测移动体21沿着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移动体21沿着第一方向移动,通过检测机构5来检测移动体21的位移量来用于控制第一驱动件31的启闭。通过检测机构5检测移动体21的位移量,能够实时监控第一调节机构3进行轴距调节的状态,实现对移动框架体2的轴距调节到位的精确控制。
本实施例中,检测机构5为两个,两个检测机构5分别用于检测对应位置处的移动体21沿着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通过两个移动体21处对应的检测机构5分别检测对应的移动体21的移动量,并实时进行移动量的比较,避免两个移动体21的移动量差距太大导致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发生机械卡滞,从而损坏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的结构。
具体的,两个检测机构5分别检测对应位置处的两个移动体21的移动量并实时获取两个移动体21之间的移动差值,以用于控制两个移动体21的移动状态。也就是当两个检测机构5分别检测对应位置处的移动体21时,两个移动体21均沿第一方向移动并相对于主框架体1之间存在着移动距离,移动差值表示两个移动体21的移动距离的差值。判断移动差值是否小于极限差值,若否,控制移动体21沿着第一方向的移动速度,移动过快的移动体21将控制放慢移动速度或者停止移动,或者移动过慢的移动体21将控制加快移动速度,直至移动差值小于或等于适宜差值。若是,两个移动体21则继续沿第一方向移动,直至控制两个移动体21分别移动到位后才停止移动。
其中,换电站能够对进入的车辆进行车辆识别符,以根据车辆识别符来调整对应的轴距尺寸。其中,车辆识别符可以是车牌号,具体可以通过拍摄装置来拍摄车牌照片从而根据车牌照片识别出目标车辆的车辆号。在其他实施例中,车辆号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取,例如人工识别目标车辆的车牌上的车牌号,或目标车辆主动发送车辆识别符至换电站。
其中,换电站或者换电系统对应的存储服务器事先存储车辆识别符所对应的轴距参数,可以根据车辆识别符获取对应的轴距参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目标车辆的车辆识别符可以自动匹配到目标车辆的轴距参数,一方面,提高了轴距参数获取的智能性,另一方面,车辆识别符与轴距参数一一对应,也不易出错。
本实施例中,检测机构5为电子尺,电子尺的固定端连接于滑槽32处,电子尺的移动端连接于移动体21。通过将电子尺的固定端连接于滑槽32处,实现对移动框架体2进行避让,有效避免发生干涉现象,且结构更加紧凑。同时,采用电子尺实现检测精度高,稳定性高,且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设置方便,成本低。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机构5位于主框架体1的下方,使得检测机构5不占用主框架体1内的空间,有效避免发生干涉现象,且安装设置方便。
【实施例4】
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换电站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实施例4相对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的换电站还包括控制器,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还包括两个检测机构5,两个检测机构5分别用于检测对应位置处的移动体21沿着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于两个检测机构5,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两个第一驱动件31,控制器用于接收两个检测机构5发出的检测值并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分别控制两个第一驱动件31的运动状态。
两个检测机构5分别用于检测对应位置处的移动体21沿着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并将实际检测到的移动距离转换成对应的移动数据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接收该移动数据并与控制器内部的目标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移动体21是否移动到位。当移动数据落入至目标数据内时,则确定移动体21移动到位并控制移动体21停止移动;反之则确定移动体21移动不到位。其中,移动数据指的是移动体21到主框架体1之间的距离,目标数据也指的是移动体21到主框架体1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两个检测机构5分别检测对应位置处的两个移动体21的移动量并将两个移动数据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两个移动数据之后并能够实时获取两个移动数据之间的移动差值、以及移动数据并与控制器内部的目标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以用于控制两个移动体21的移动状态。也就是当两个检测机构5分别检测对应位置处的移动体21时,两个移动体21均沿第一方向移动并相对于主框架体1之间存在着移动距离,移动差值表示两个移动体21的移动距离的差值。判断移动差值是否小于极限差值,若否,控制移动体21沿着第一方向的移动速度,移动过快的移动体21将控制放慢移动速度或者停止移动,或者移动过慢的移动体21将控制加快移动速度,直至移动差值小于或等于适宜差值。若是,两个移动体21则继续沿第一方向移动,直至控制两个移动体21分别移动到位后才停止移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框架体;
移动框架体,所述移动框架体用于承载车辆的车轮;
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上,且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带动所述移动框架体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体上,且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向所述车轮提供沿着第二方向的作用力,使得所述车轮在所述移动框架体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
所述第二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架体包括随动体和两个移动体,两个所述移动体和所述随动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且两个所述移动体分别连接于所述随动体的两端,两个所述移动体分别用于承载所述车辆对应处的两个车轮,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随动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移动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体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移动端连接于所述移动体上并驱动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同步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还包括滑槽与滚轮,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体上,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体上,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滑槽内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滑槽上,且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为两个,两个所述检测机构分别用于检测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为电子尺,所述电子尺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滑槽处,所述电子尺的移动端连接于所述移动体。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气缸、液压缸或电推杆。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架体还包括若干个连接部件,所述随动体和两个所述移动体间隔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处,所述随动体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与相应侧的所述移动体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体靠近所述移动体的位置处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移动体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处开设有贯通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套筒和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紧固螺栓与紧固螺母;
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抵住所述随动体与所述移动体,所述紧固螺栓的尾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套筒、所述第二连接孔并通过所述紧固螺母拧紧。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体包括位于所述随动体与所述移动体之间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部件穿过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为腰型孔且其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联动机构和两个推动件,所述联动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随动体上,两个所述推动件分别与所述联动机构的两个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随动体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移动端连接于所述联动机构并用于驱动所述联动机构运动带动两个所述推动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旋转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线性移动机构和第二线性移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旋转件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机构,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两个所述推动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机构或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推动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动体上均设有对车轮进行定位的斜辊定位机构,所述斜辊定位机构包括前斜辊组与后斜辊组;所述前斜辊组与后斜辊组均包括若干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的辊筒,所述辊筒可沿着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前斜辊组与所述后斜辊组内的若干所述辊筒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所述前斜辊组与所述后斜辊组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投影呈V型,所述第一参考平面垂直于水平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推动件位于对应侧的所述前斜辊组与后斜辊组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体上并带动所述主框架体在高度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
16.一种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
17.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及控制器,所述移动框架体包括两个用于承载所述车辆对应处的两个车轮的移动体,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移动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体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移动端连接于所述移动体上并驱动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同步移动,所述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还包括两个检测机构,两个所述检测机构分别用于检测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
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于两个所述检测机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两个所述检测机构发出的检测值并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分别控制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运动状态。
18.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载车平台。
CN202111460205.4A 2021-12-02 2021-12-02 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Pending CN1152858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0205.4A CN115285878A (zh) 2021-12-02 2021-12-02 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0205.4A CN115285878A (zh) 2021-12-02 2021-12-02 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5878A true CN115285878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18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0205.4A Pending CN115285878A (zh) 2021-12-02 2021-12-02 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858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5089A (zh) * 2023-08-30 2023-11-24 华能济宁运河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断路器安装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4426B1 (en) * 1998-03-05 2002-03-12 Daimlerchrysler Ag Device for positioning vehicles standing on their own wheels in a manner which is suitable for automation and for vehicles of different types
CN208602460U (zh) * 2018-03-23 2019-03-1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定位装置
CN210554304U (zh) * 2019-06-27 2020-05-19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升式引导定位车道
CN111559274A (zh) * 2019-02-13 2020-08-21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轮定位装置以及车辆换电平台
CN213948196U (zh) * 2020-07-17 2021-08-13 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仓及具有其的换电站
CN216946028U (zh) * 2021-12-02 2022-07-12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4426B1 (en) * 1998-03-05 2002-03-12 Daimlerchrysler Ag Device for positioning vehicles standing on their own wheels in a manner which is suitable for automation and for vehicles of different types
CN208602460U (zh) * 2018-03-23 2019-03-1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定位装置
CN111559274A (zh) * 2019-02-13 2020-08-21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轮定位装置以及车辆换电平台
CN210554304U (zh) * 2019-06-27 2020-05-19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升式引导定位车道
CN213948196U (zh) * 2020-07-17 2021-08-13 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仓及具有其的换电站
CN216946028U (zh) * 2021-12-02 2022-07-12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5089A (zh) * 2023-08-30 2023-11-24 华能济宁运河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断路器安装设备
CN117105089B (zh) * 2023-08-30 2024-01-19 华能济宁运河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断路器安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46028U (zh) 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CN203011704U (zh) 3d全自动四轮定位仪
CN207636315U (zh) 一种车辆自动定位对中装置
CN115285878A (zh) 换电车辆的框架一体式举升装置、载车平台和换电站
CN109975030A (zh) 车辆自动定位对中装置
CN113665406A (zh) 换电站
CN212604636U (zh) 换电站
CN111823936A (zh) 不同换电车型电动小客车的共享智能快速换电的换电站
CN111204253A (zh) 一种换电装置及换电方法
CN111660866A (zh) 一种车辆侧向换电平台
CN102862552A (zh) 一种汽车定位装置
CN114132213B (zh) 换电站的换电控制方法
CN111636262B (zh) 紧固车
CN209813946U (zh) 车轮定位装置以及车辆换电平台
CN217458659U (zh) 便于调节轮距的多车型举升装置、举升模块和换电站
CN210126515U (zh) 车轮定位装置以及换电站
CN115285884A (zh) 便于调节轴距的多车型举升装置、举升模块和换电站
CN115296081A (zh) 充电接头装置、充电架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CN115285880B (zh) 用于多车型车身校正的举升模块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CN110228382A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车底巡检小车自动充电装置
CN218367461U (zh) 便于减少车辆方向摩擦力的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CN116818370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检测装置
CN217532589U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车轮定位的自动充电系统
CN219467723U (zh) 一种agv小车自动换电池设备
CN220220482U (zh) 用于新能源商用车的agv换电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