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1485B - 智能床用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床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1485B
CN115281485B CN202211080507.3A CN202211080507A CN115281485B CN 115281485 B CN115281485 B CN 115281485B CN 202211080507 A CN202211080507 A CN 202211080507A CN 115281485 B CN115281485 B CN 1152814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ow
air
pillow body
driving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05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81485A (zh
Inventor
张树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Yueying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Yueying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Yueying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Yueying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805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14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81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1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81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1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86Parts or details for beds, sofas or couches only not fully covered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A47C17/02, A47C17/04, A47C17/38, A47C17/52, A47C17/64, or A47C17/84; Drawers in or under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12Means, e.g. measuring means for adapting chairs, beds or mattresses to the shape or weight of persons
    • A47C31/123Means, e.g. measuring means for adapting chairs, beds or mattresses to the shape or weight of persons for beds or mattr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47G9/1081Pillows comprising a neck support, e.g. a neck ro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4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 A61F5/042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for extension or stretch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7/0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 F04B37/1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special u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床用设备,其主要是由床架、床头、设置于所述床头上的装饰靠垫、设置于所述床头内且用于对用户的颈椎进行护理的枕体、用于连接所述枕体的牵引线,以及与所述牵引线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柜内的复位装置等构成。其中,所述装饰靠垫上至少有部分为未填充的填充区域。所述复位装置用于在所述枕体无外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牵引线使得所述枕体自动复位至所述填充区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床用设备,可以方便用户对颈椎枕的取放。

Description

智能床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床用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床用产品越来越受到广泛的欢迎。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睡眠的舒适性,当用户躺在床上休息时,通常选用颈椎枕等,代理代替传统的头枕进行使用。
并且,用户在使用时,部分颈椎枕在使用时,因占据了床垫上的空间,又与常用的睡枕产生冲突,因此,部分用户在夜间使用时,习惯在使用一段时间的颈椎枕后,需要将颈椎枕移开,重新使用睡枕,这时要么将颈椎枕扔向其他地方,可能造成颈椎枕的损坏或污染,或者放在床被上的其他位置,因此可能造成部分颈椎枕掉落至地上,也会造成相应的损伤或污染。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智能床用设备,以方便用户对颈椎枕的取放,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床用设备,以方便用户对颈椎枕的取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床用设备,包括:床架;床头;
设置于所述床头上的装饰靠垫;其中,所述装饰靠垫上至少有部分为未填充的填充区域;
设置于所述填充区域内的枕体,其中,所述枕体用于对用户的颈椎进行护理;
用于连接所述枕体的牵引线;
与所述牵引线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床头下方的柜体内的复位装置;
其中,所述复位装置用于使得所述枕体自动复位至所述填充区域。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床头且位于所述填充区域后方的挡板;其中,所述挡板上开设有用于穿透牵引线的引线孔;所述填充区域设置于所述装饰靠垫的下方,且邻近所述床架设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复位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卷绕牵引线的转筒、驱动所述转筒转动且与外部的控制装置电连接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固定所述转筒并使得转筒悬空设置的固定支架;用于安装所述固定支架且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底部的基座板;并且,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分别设置于转筒的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转动连接转筒的圆筒部;所述第二支撑板开设有用于透过转筒的转轴的通孔,以及设置于通孔内且转动连接的转轴的轴承套。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基座板上且用于固定驱动电机的电机固定架、用于与所述转轴螺纹连接的驱动杆、与所述驱动杆相连的从动齿轮,以及套设于所述驱动电机上且用于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轮。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套设于转轴上且与转筒相连的转动板,用于连接转动板的弹性复位组件;其中,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转动板内的环形槽、设置于所述环形槽内的弹簧,其中,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内的一固定件相连,而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上的锁紧件相连。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复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床头且位于所述填充区域后方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与所述挡板相连的导向装置固定板、若干个缠绕所述牵引线且设置于所述导向装置固定板上的导向轮,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导向轮之间且可挤压牵引线的张力组件;设置于所述枕体的相对两侧,并用于连接所述牵引线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枕体上的套环、与牵引线相连并用于连接所述套环的锁扣。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张力组件包括:第一压力辊、与所述第一压力辊相配合的第二压力辊、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压力辊和第二压力辊相互压紧且与外部的控制装置和驱动组件电连接的电磁铁,以及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压力辊和第二压力辊彼此分离张开的弹性组件;其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压力辊相连的固定端、用于与导向装置固定板相连的固定座,以及相对两端分别与固定端和固定座相连的拉簧。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枕体为气枕;所述气枕在充气后为筒状体,以形成颈椎枕;并且,所述智能床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床头下方的柜体内且用于对所述气枕进行供气的供气装置;其中,所述供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柜体内的充气泵、用于连通所述充气泵和所述充气部的气体输送管、用于可拆卸连接气枕的连接头,以及与所述充气泵和外部的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器;并且,所述挡板的引线孔还用于穿过所述气体输送管。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牵引线上的保险组件,其中,所述保险组件包括:与所述牵引线相连的磁性件,与所述气枕相连并用于被磁性件吸附的待吸附件;所述磁性件为磁性圆盘,所述待吸附件为用于与磁性圆盘相连的吸盘。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枕体内且与所述驱动组件和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其中,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枕体的压力小于预设的压力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复位信号,以使得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复位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枕体向所述填充区域移动;所述智能床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床头上且用于感应所述枕体且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的感应器;其中,当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枕体后,向驱动组件发送停止驱动的信号,以使得驱动组件停止驱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床用设备,可以方便用户对颈椎枕的取放。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方式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智能床用设备在气枕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智能床用设备在气枕处于填充状态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用户在使用气枕头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张力组件在电磁铁开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张力组件在电磁铁断电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一优选的保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8中B-B面所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优选的保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智能床用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智能床用设备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智能床用设备的填充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枕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枕用于显示开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图15中A-A所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图15中A-A所对应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枕在压缩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0: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枕优选的另一种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21: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枕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2:图17中B-B所对应的一优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图17中B-B所对应的一优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图17中B-B所对应的一优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5:图17中B-B所对应的一优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6:图17中B-B所对应的一优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7: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应的图15中A-A所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应的图15中A-A所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9: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中对应的图15中A-A所对应的剖面在气囊处于充气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0: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中对应的图15中A-A所对应的剖面在气囊处于未充气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1: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中对应的图15中A-A所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2: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中A-A所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挡板2、引线孔21、充气泵5、枕体6、气压传感器616、复位装置7、气体输送管8、牵引线9、床头11、装饰靠垫12、床架16、控制面板18、柜体110、基座板70、固定支架71、第一支撑板711、圆筒部7111、第二支撑板712、转筒72、转轴721、驱动组件73、驱动电机731、电机固定架732、驱动杆733、驱动齿轮734、从动齿轮735、转动板75、弹性复位组件76、环形槽761、弹簧762、固定件763、锁紧件764、导向装置77、导向装置固定板770、导向轮771、导向轮771a、导向轮771b、导向轮771c、张力组件772、第一压力辊7721、第二压力辊7722、弹性组件7723、固定端7723a、拉簧7723b、固定座7723c、电磁铁7724、气囊60、充气部61、气通孔611、膨胀部62、子腔体621、风道622、装饰部63、第一本体631、第二本体632、开口633、弹性体635、风扇64、电磁阀65、连接阀66、连接组件67、套环671、锁扣672、充气管68、子阀门组件69、子阀门691、阀门管692、保险组件91、磁性件911、磁性圆盘911a、凸起部911b、待吸附件912、吸盘912a、套筒部912b、柔性凸点912c、填充区域1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工业滤布为例阐述本发明的构思。
实施方式一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智能床用设备,其主要是由床架16、床头11、设置于所述床头11上的装饰靠垫12、设置于所述床头11内且用于对用户的颈椎进行护理的枕体6、用于连接所述枕体6的牵引线9,以及与所述牵引线9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柜体110内的复位装置7等构成。
其中,所述装饰靠垫12上至少有部分为未填充的填充区域120。所述复位装置7用于在所述枕体6无外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牵引线9使得所述枕体6自动复位至所述填充区域120。
通过该复位装置7可方便用户的操作,同时使得用户在使用枕体6进行颈椎护理,无需手动操作即可自动复位,并避免用户在随意处理枕体时,避免其掉落至地上造成相应的损伤或污染。
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中复位装置7还包括:设置于床头11且位于所述填充区域120后方的挡板2。其中,所述挡板2上开设有用于穿透牵引线9的引线孔21。填充区域120设置于所述装饰靠垫12的下方,且邻近所述床架16设置。通过该结构,可防止枕体6从床头掉落至柜体内。显然,本实施方式中的填充区域120设置于所述装饰靠垫12的上方,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详细地,为了方便复位装置7对牵引线9的驱动,本实施方式中的复位装置7至少包括用于卷绕牵引线9的转筒72、驱动所述转筒72转动且与外部的控制装置电连接的驱动组件73,以及用于固定转筒72并使得转筒72悬空设置的固定支架71等。通过控制装置向驱动组件发送复位信号的方式,可使得驱动组件根据接收的复位信号,驱动转筒72转动,从而使得枕体6朝向填充区域120移动并复位。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智能床用设备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枕体内且与所述驱动组件和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其中,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枕体的压力小于预设的压力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复位信号,以使得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复位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枕体向所述填充区域移动。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智能床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床头上且用于感应所述枕体且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的感应器(图中未示出)。其中,当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枕体后,向驱动组件发送停止驱动的信号,以使得驱动组件停止驱动,从而确保枕体复位至对应的位置后,驱动组件停止驱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仅以感应器为限位开关为例作说明,当枕体复位至初始位置后,触碰限位开关,从而发送停止驱动的信号。显然,本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器也可以为接近式感应开关,当枕体6复位并填充填充区域120后,感应到枕体6的金属器件,从而发送停止驱动的信号,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器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感应器,以实现对枕体6在复位时的感应,并发送停止驱动的信号即可。
此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枕体在复位时,由于受到装饰靠垫的挤压而导致枕体内的压力增大,并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预设的第二压力后,发送停止驱动的信号。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复位装置7还包括:设置于床头11且位于填充区域120后方的导向装置77。其中,上述挡板2上的引线孔22还用于穿透牵引线9。通过该导向装置77,可将牵引线9从柜体110内按照预设的路径延伸至床头11上,以连接枕体6,从而使得枕体6可在复位装置7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朝向填充区域120移动。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复位装置7还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支架71且设置于柜体110的底部的基座板70。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装配需求,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支架71包括:分别设置于转筒72的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板711和第二支撑板712等。其中,第一支撑板711具有转动连接转筒72的圆筒部7111。第二支撑板712开设有用于透过转筒72的转轴721的通孔(图中未标示),以及设置于通孔内且转动连接的转轴721的轴承套。
其中,驱动组件73主要是由驱动电机731、设置于基座板70上且用于固定驱动电机731的电机固定架732、用于与转轴721螺纹连接的驱动杆733、与驱动杆733相连的从动齿轮735,以及套设于驱动电机731上且用于与从动齿轮735相啮合的驱动齿轮734等构成。通过该驱动组件73的驱动,可实现对牵引线9的主动牵引,从而对枕体6的主动复位,避免枕体6因自身重力较大,或者受到其它阻碍物,例如床架上放置的其他的物件的阻挡而无法正常复位。此外,通过该结构,不仅方便了转筒72、驱动组件73和固定支架71之间的装配,而且可保证转筒72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的平稳运转。
此外,为了防止转筒72在转动的过程中,转筒72的转槽(图中未标示)与圆筒部7111上脱离,并且,方便转筒72和第一支撑板711的圆筒部7111之间的定位安装。如图11所示,圆筒部7111还具有贯穿转筒72的定位轴7111a、用于对定位轴7111a的末端进行锁紧的限位件7111b,例如插销等。并且,转筒72上具有与转槽(图中未标示)相连通的定位槽(图中未标示)。
另外,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本实施方式中的转筒72至少有两个,且驱动杆73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转筒72的转轴721螺纹连接,并在螺纹连接后,锁紧连接或焊接为一体。或者,当驱动杆733和转筒72可为塑性材质,彼此螺纹连接后,通过熔融的方式,使得螺纹部连为一体,以防止驱动杆733和转筒72的转轴721在转动过程中,如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时出现分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支架71也优选为两个。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复位装置7还包括:套设于转轴721上且与转筒72相连的转动板75,用于连接转动板75的弹性复位组件76等。其中,所述弹性复位组件76包括:开设于转动板75内的环形槽761、设置于环形槽761内的弹簧762。并且,弹簧762的一端与环形槽761内的一固定件763相连,而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712上的锁紧件764相连。当枕体6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向背离填充区域120的一侧移动,例如朝向床尾的一侧移动时,通过牵引线9带动转筒朝向第一方向转动,并拉升弹簧762,以存储能量,而当枕体6在无外力的作用下释放时,弹簧762在回弹的过程中带动转筒72反向转动,从而可自动拖动枕体6朝向填充区域120移动,进而使得用户无须外力,当不再靠枕或对枕体6施加压力,枕体6即可在弹性复位组件76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可实现枕体6的拿取。并且,通过该弹性复位组件76和驱动组件73的驱动配合,可降低驱动组件73的驱动负担,无须使用大功率的驱动电机731,也就是驱动电机731对牵引线9施加牵引力无须过大,以起到节能,以及提升安全性能的作用。另外,通过弹性复位组件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枕体在复位过程中,因用户的手部触碰或其他物体触碰牵引线而导致驱动电机无法运转,以致于驱动电机损伤的情况产生。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件763和锁紧件764可以为挂钩等锁紧件764。
本实施方式中的导向装置77包括:与挡板2相连的导向装置固定板770、若干个缠绕牵引线9且设置于导向装置固定板770上的导向轮,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导向轮之间且可挤压牵引线9的张力组件772。通过该结构,不仅可对牵引线9起到导向作用,而且可以对牵引线9的牵引力起到控制作用,调节牵引力的大小和速度,以满足不同规格和重量的枕体的复位需求。
并且,导向轮771至少为两个,且均分别位于填充区域120的相对两侧。本实施方式中的导向轮771仅优选三个为例作说明,如图19所示的导向轮771a、导向轮771b以及导向轮771c。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导向装置固定板770可直接或通过相应的连接件,被固定于挡板2的相对两侧。
其中,上述张力组件772可以由第一压力辊7721、与第一压力辊7721相配合的第二压力辊7722、用于使得第一压力辊7721和第二压力辊7722相互压紧且与外部的控制装置和驱动组件电连接的电磁铁7724,以及用于使得第一压力辊7721和第二压力辊7722彼此分离张开的弹性组件7723等构成。
其中,弹性组件7723包括与所述第一压力辊7721相连的固定端7723a、用于与导向装置固定板770相连的固定座7723c,以及相对两端分别与固定端7723a和固定座7723c相连的拉簧7723b等。通过控制电磁铁7724的吸合力大小,也就是电磁铁7724的输入电流的大小,控制第一压力辊7721和第二压力辊7722之间的压合力来调节牵引线的牵引力的大小。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压力辊7721和第二压力辊7722在电磁铁7724用于在通电时,使得相互压紧,而在断电时,通过弹性组件7723的回弹作用,彼此分离,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磁铁7724可在驱动组件启动时,接到控制装置发送的通电信号后通电,以使得牵引线9是缓慢牵引的,以确保牵引线平稳且匀速地牵引枕体6移动至填充区域120,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导向装置77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枕体6的相对两侧,并用于连接所述牵引线9的连接组件67。其中,连接组件67包括:设置于所述充气部61上的套环671、与牵引线9相连并用于连接所述套环671的锁扣672等。锁扣672的结构可采用类似的可打开和封闭的钥匙扣的结构。通过锁扣672和套环671,可方便牵引线9与枕体6之间的连接和拆卸,以便于枕体6的拆卸和清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枕体优选为气枕,其中,所述气枕在充气后为筒状体,以形成颈椎枕。并且,筒状体的直径大小仅以6~7cm为例作说明,以匹配不同的成人的颈椎在良性弯曲后的弯曲空间大小。显然,本实施方式中的筒状体的直径大小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尺寸大小,例如:2~5cm,以便于幼龄用户或青少年等用户的颈椎矫正需求,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颈椎枕采用气枕的方式,可充气方式调整其厚度,以匹配不同年龄或不同体型的用户的使用需求,通用性更强,尤其是适用于家庭中各成员的使用需求。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填充区域120以及对应的颈椎枕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智能床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床头11下方的柜体110中且用于对枕体6进行供气的供气装置等构成。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由于本实施方式采用了在柜体110内设置供气装置,并且在床头11的装饰垫上流出一部分未填充的填充区域120,用于填充枕体6,使得枕体6在不使用时,可当装饰靠垫12使用,而供气装置设置于柜体110内的方式,使得床头11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另外,供气装置也不占用枕体6的内部空间,给予枕体6的足够且快速供气,从而使得枕体6达到用户满意的状态,以提升用户的体验度。此外,在使用时,枕体6也无须单独内置供电装置和设置充气装置,从而可节约枕体6的内部空间,同时便于枕体6的拆卸和清洗。
具体地说,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尤其是睡眠理疗以及颈椎理疗的需求,本实施方式中的填充区域120的形状与枕体6相匹配。其中,本实施方式仅以枕体6为枕体为例作说明,以满足用户的颈椎的护理需求和矫形的作用,如图5所示,尤其是用户在睡觉前,可随时取出枕体进行护理,从而养成良好的矫正习惯,以降低用户颈椎部出现骨质增生或弯曲变形的风险。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智能床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牵引线9上的保险组件91,其中,保险组件91用于受力大于预设的拉力时断裂。
通过该保险组件91可防止用户误操作,例如勒住劲脖或手臂等时,可自动断裂,或者将枕体6拖拽距离较大时,可自行断裂,以起到保护枕体6、用户以及充气泵5和复位装置7的作用,尤其是复位装置7拖动枕体6朝向初始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预设的拉力仅以20N~30N为例作说明,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实际需要设计为其它大小的。
具体地,作为优选的方式,本实施方式中保险组件91可以由与所述牵引线9相连的磁性件911,与所述枕体6相连并用于被磁性件911吸附的待吸附件912等构成。
通过磁性件911和待吸附件912相配合的方式,不仅可方便连接,而且可方便磁性件911和待吸附件912在外力作用下,尤其是枕体6在外力作用下断开后,通过磁力很容易地即可吸合。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为了方便磁性件911和待吸附件912之间的吸附连接,提升连接强度,本实施方式中的磁性件911为磁性圆盘911a,所述待吸附件912为用于与磁性圆盘911a相连的吸盘910a。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待吸附件912可通过一部分牵引线9与锁扣672相连,也可以直接与锁扣672相连,或者为锁扣672的一部分。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保险组件91可不限于磁性件911和待吸附件912相构成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断裂拉力为20N~30N的连接带等或其他断裂结构,例如卡扣结构等。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磁性圆盘911a具有一向外突出的凸起部911b,待吸附件912还可具有用于套设于所述凸起部911b的套筒部912b,以便于磁性件911和待吸附件912之间的定位连接,增加连接强度,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为了进一步磁性件911和待吸附件912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便于拆卸,套筒部912b的内壁还设置有若干个柔性凸点912c,以卡紧所述凸起部911b。通过该结构,可使得磁性件911和待吸附件912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才可以完全卡合或断开,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需求,调整保险组件91的断裂力的大小,例如通过设置或调整套筒部912b内柔性凸点卡点的数量或位置进行调整,而无需更好磁性件911。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枕体6主要是与所述供气装置相连通的充气部61、套设于所述充气部61外部且呈袋状设置的膨胀部62,以及套设于所述膨胀部62外部的装饰部63等构成。其中,所述充气部61用于接收所述供气装置提供的气体,并控制向所述膨胀部62释放的气量,以使得所述膨胀部62达到预设的膨胀度。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气体优选为空气。
通过充气部61、膨胀部62和装饰部63的配合,使得气枕在充气时,可达到预设的膨胀状态,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借助装饰部63的作用,使得气枕在未充气时,也能保持枕头的形态,而不是完全坍塌的状态,以便于其在填充区域时,也可以与装饰靠垫12起到相同的作用,而不会显现的突兀。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9所示,所述充气部61可以由带有气室且可密闭的壳体610,设置于所述壳体610的侧部且与所述供气装置电连接的连接阀66,设置于所述充气部61内且与所述连接阀66连通的充气管68,开设于所述壳体610的周向界面上且用于连通所述膨胀部62的气通孔611等构成。其中,所述充气管68至少有部分从所述侧部朝向另一侧延伸,也就是相对的另一侧部延伸。由于充气部61具有一个带有腔体613且可密闭的壳体610。并且,充气部6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阀66和充气管68,因此,在使用时,可通过充气部61存储气体,然后再通过气通孔611释放至膨胀部62,从而使得膨胀部62可以缓慢膨胀,从而避免其急剧膨胀而导致震动太大,以致于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充气部61的壳体61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中的任意一种,而图15和图16仅以充气部61的壳体61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筒体为例作说明。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充气部6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气部61内且与所述供气装置电连接的气压传感器616等。通过该结构,使得气压传感器检测到充气部61内部的气压达到预设的压力值时,向所述供气装置发送气压停止信号,从而使得供气装置接收到气压停止信号后,停止供气,并关闭所述连接阀66,以避免充气部61内的压力过大而导致膨胀部62破裂的情况产生。其中,预设的压力值仅以0.06~0.08Mpa等为例作说明。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气压传感器616和连接阀可通过单独的电连接线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其电连接线可设置于充气部的内部,或者,以充气管68自身为导体作为阴极管,以充气部61的壳体610为阳极管,实现供电装置与气压传感器的电连接,其中,连接阀通过绝缘的密封件与充气部61的壳体610相连,并且,壳体610自身可为导体或设置相应的导电电路。
举例来说,如图23所示,作为优选的一种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线612可通过嵌入壳体610内部的方式进行隐藏设计,并实现与气压传感器616和连接阀或其他电子器件,与供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另一种方式,如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还通过在壳体的表面设置不同的导电层,例如构成阳极的导电层615a和构成阴极的导电层615b共同构建的电连接线615,实现其与气压传感器616和连接阀或其他电子器件,与供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并且,作为优选的一种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导电层615a和导电层615b分别从壳体610的外侧向内侧延伸,以电连接所述充气部内部的连接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子阀门组件以及风扇。
作为优选的另一种方式,如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还通过在壳体610作为阴极导电体,以构成阴极,而充气管68作为阳极导电体,以形成上述电连接线,导电层615a和构成的导电层615b共同构建的电连接线615,实现其与气压传感器616和连接阀或其他电子器件,与供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另一种方式,如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还通过以充气管68作为阳极导电体,在壳体610设置导电层619作为阴极导电体,以形成上述电连接线,导电层615a和构成的导电层615b共同构建的电连接线615,实现其与气压传感器616和连接阀或其他电子器件,与供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22至图26所示,为了满足实际的设计和安装需求,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装饰部63包括:由柔性透气织物构成的袋体63a,且所述袋体63a用于套设所述膨胀部62。通过该结构,可提升气枕的透气性和舒适性以及平整度。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装饰部63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膨胀部62且被所述袋体63a所套设的柔性缓冲部63b等。其中,该柔性缓冲部63b可采用海绵、乳胶等材质,以在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和透气的作用。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供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柜体110内的充气泵5、用于连通所述充气泵5和所述充气部61的气体输送管8,以及与充气泵5电连接的控制器等。其中,控制器可优选为PCL控制器,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讯连接,例如手机或设置在床头柜或气枕上的控制面板等终端,用户可通过操控终端或控制面板上对应的充气按钮向供气装置的控制器发送对应的气量信号,从而使得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气量信号,使得供气装置释放与气量信号的相匹配的气量气体,或者,通过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气量信号,使得供气装置释放气体,并通过打开连接阀的时间,来控制充入的气体的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调节控制面板18上设置的气量调节按钮,实现气量的调节,例如增加充入的气量或减少充入的气量。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可优选为手机或平板等。控制面板可优选为机械面板,也可以优选为触摸式液晶面板。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面板18设置于气枕的一侧面,且与连接阀66分别设置于气枕的相对两侧,以实现隐藏式设置,同时方便操控。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装饰部63可以由第一本体631和第二本体63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631和所述第二本体632的弹性体635等构成。并且,所述第一本体631和所述第二本体632之间形成有用于通过所述气体输送管8的开口633。
通过该开口633可实现对气体输送管8的隐藏设计,避免气枕在使用时,例如拖动时,气体输送管8对气枕可起到干扰的作用,也就是说,由于该气体输送管8设置于气枕的相对两侧,不会导致用户的颈椎部位于气枕的上方时,以避免因用户的头部压住气枕,影响了其气体的传输以及舒适性。并且,通过该弹性体635可在膨胀部62膨胀时进行伸长,以避免第一本体631和第二本体632因膨胀过大而出现撕裂的情况产生,而在膨胀部收缩时,在弹性体635回弹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本体631和第二本体632恢复至初始形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本体631和第二本体632的长度大小和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为第一本体631的长度大于第二本体632的长度,以使得气枕在置于填充区域120时,第一本体631朝向外侧,其与装饰靠垫12在外观能较好地保持一致,提升用户的视觉美感。此外,还能较好地避免气枕在填充区域120的边缘与装饰靠垫12出现不一致而导致不平整的情况产生。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装饰部的袋体63a,也就是第一本体631和第二本体632上构成袋体63a的织物层和弹性体635均采用与装饰垫层同样的织物纹理,但弹性体635采用的纱线与织物层采用纱线材质不同。其中,弹性体635采用弹性纱线交织而成,而第一本体631和第二本体632采用非弹性纱线,例如棉纱线,涤纶纱线交织而成,其可以采用缝合或织造拼接的方式形成袋体63a。显然,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本体631和第二本体632也看到采用弹性纱线,以便于各子腔体的独立伸缩,并且,弹性体635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本体631和第二本体632的弹性系数。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7所示,所述壳体610的周向界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气通孔611,以形成所述气流通道,以进一步确保供气装置在供气时,使得膨胀部62均匀膨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床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床头11且位于填充区域120后方的挡板2。其中,挡板2上开设有用于穿透气体输送管8的引线孔21。通过该挡板2可避免气枕或其它杂物掉落至柜体110内,不便拿取。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智能床用设备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充气泵5、的隔音箱(图中未标示)等,以通过该隔音箱起到降噪的作用。
实施方式二
如图27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智能床用设备,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充气部61还包括:若干个与所述充气管68相连通且间隔设置的子阀门组件69。其中,所述膨胀部62用于通过各子阀门组件69与所述充气管68相连通,且充气管68上设置有用于使各子阀门组件69通过的通孔以及对应的密封件。各子阀门组件69与供气装置电连接,以及与控制面板或终端电连接。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各子阀门组件69与供气装置电连接,可使得各子阀门组件69从各个区域同步对充气管68进行供气,从而可使得膨胀部62均匀膨胀,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度,尤其是用户的颈椎部在靠着气枕时,由于颠簸而造成用户的不适。
此外,需要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子阀门组件69可通过上述电连接线实现与供电装置以及控制面板的电连接。
实施方式三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智能床用设备,本实施方式是对上述实施方式二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8所示,其改进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部62可以由沿其周向布置且彼此相互独立的若干个子腔体621等构成。
并且,各子腔体621具有分别与所述充气部61相连通的流体通道,且所述流体通道分别为对应的子阀门组件69的内部流道的一部分。通过该结构可实现对膨胀部62的各部分的独立控制,例如可使得两边的部分区域的高度较高,而中间部分的区域的高度较低,从而更加符合人体工学,提供更多的体验,以进一步提升舒适性能。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子腔体621仅以三个为例作说明,例如图13中所示的子腔体621a、子腔体621b以及子腔体621c等,而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方式中各子腔体的数量不限于三个,也可以为其它的,例如四个、五个或其它数量的,在此不再作具体的限定。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子腔体内均设置有气压传感器,具体参考图13中所示的气压传感器616a、气压传感器616b,以及气压传感器616c等。通过各气压传感器616可实现对各子腔体内部气压状态的独立控制,以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此外,通过各子阀门组件69和对应的气压传感器616的配合,使得各子腔体621内可以充满预设的气体,以达到不同的预设的膨胀度,从而提升气枕的舒适性。
另外,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通过操作终端或控制面板,控制各子阀门组件69的打开和关闭时间,从而实现各子腔体621内气量的调节。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气压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子腔体的本体内部,也可以设置在子腔体的本体外部,通过检测本体的膨胀压力来获取膨胀度。
实施方式四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智能床用设备,本实施方式是对上述实施方式三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如图29和图30所示,相邻的两个子腔体621之间开设有风道622。并且,所述智能床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气部61内的气囊60,分别用于连通所述气囊60、所述充气管68以及所述风道622的电磁阀65。
通过该结构设置,可通过打开电磁阀65的两端,并封闭电磁阀65的另一端,以使得气囊60在膨胀时,在充气部61内存储气体,并在需要时,打开电磁阀65的另一端,同时封闭电磁阀65的其他两端,气囊60由于自身的弹性收缩,释放气体,并借助气枕内的风道622释放对应的气流,以避免用户的皮肤贴合气枕而导致局部过热,从而可起到静音且降温的作用,尤其是用户刚使用气枕进行休息或理疗时,表面皮肤过热易出现流汗等,因此,通过该结构,可实现对与气枕相贴合部分的皮肤的快速降温处理,以提升使用时的舒适性。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磁阀65可优选为三通电磁阀65或四通电磁阀65。并且,该电磁阀65可通过操作终端或控制面板,控制电磁阀的通断,以实现对气囊内气体释放量的控制。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通过操作终端或控制面板上的气流按钮,使得电磁阀根据接收到的气流信号,打开电磁阀,从而实现对气囊60内气体的释放。
此外,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式,还可通过操作终端或控制面板上的气流按钮,以持续间断的方式,向电磁阀发送气流信号,从而使得电磁阀根据接收到的气流信号,间断打开,从而分阶段释放气囊60内的气体,并通过气枕内的风道持续且间断地释放气体,不仅可延长气囊60释放气体的时间,并可产生持续且不间断的冷却气流,以提升用户的体验和降温时长。
当控制装置检测到电磁阀65的打开时间超过预设的时长时,向供气装置发送供气信号,并同时向电磁阀65发现储气信号,以使得电磁阀65接收到储气信号后,打开电磁阀65的两端,并封闭电磁阀65的另一端,从而使得气囊60再次存储预设的气体,从而可实现气囊对气体的渊源不断的释放。
此外,需要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磁阀65可通过上述电连接线实现与供电装置以及控制面板的电连接。
实施方式五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智能床用设备,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四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1所示,所述智能床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至少一个且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风扇64,用于电连接风扇64的供电装置。
通过风扇64吹动充气部61内的气体,并借助气枕内的风道622形成对应的气流,以避免用户的皮肤贴合气枕而导致局部过热,从而可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通过可代替风扇64,实现静音降温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风扇64可优选为一个或两个等。
如图23所示,充气管68从气枕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且,充气管68上设置有用于设置风扇64的支架(图中未标示)。
此外,为了方便实现对风扇64的控制,供电装置可以为与充气泵5和风扇64电连接的主控板,或者上述控制面板18,或者与充气泵5和风扇64电连接的供电接口,其中,供电接口可为与外部的插座电连接充电头。
其中,风扇64为微型风扇,其供电电压为类似USB的供电电压,安全性较高。
此外,需要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风扇64可通过上述电连接线实现与供电装置以及控制面板的电连接。
实施方式六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智能床用设备,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五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2所示,所述智能床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至少一个且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风扇64,用于电连接风扇64的供电装置。并且,风道622包括:用于单独与电磁阀65连通的第一通道,以及单独与充气部的腔体613连通的第二通道(图中未标示)。
通过风扇64吹动充气部61内的气体,并借助气枕内的风道622形成对应的气流,同时配合的气囊60释放的气流,融合形成的冷却流体,可弥补风扇64的风力不足造成的缺陷,可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以对用户的皮肤贴合气枕的区域进行快速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风扇64可优选为一个或两个等。
如图32所示,充气管68从气枕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且,充气管68上设置有用于设置风扇64的支架(图中未标示),且该风扇64设置于所述充气管68的末端。
此外,为了方便实现对风扇64的控制,供电装置可以为与充气泵5和风扇64电连接的主控板,或者上述控制面板18,或者与充气泵5和风扇64电连接的供电接口,其中,供电接口可为与外部的插座电连接充电头。其中,风扇64为微型风扇,其供电电压为类似USB的供电电压,安全性较高。
因而,鉴于可应用于所公开的原理的许多可能的实施方案,应认识到,上述实施方案仅是示例,且不应当视为范围上的限制。因此,我们保留本文所公开的主题的所有权利,包括要求保护本文所公开的主题的任意和全部组合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在下面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之内的所有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床用设备,包括:床架;床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床头上的装饰靠垫;其中,所述装饰靠垫上至少有部分为未填充的填充区域;
设置于所述填充区域内的枕体,其中,所述枕体用于对用户的颈椎进行护理;
用于连接所述枕体的牵引线;
与所述牵引线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床头下方的柜体内的复位装置;
其中,所述复位装置用于使得所述枕体自动复位至所述填充区域;
所述复位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卷绕牵引线的转筒、驱动所述转筒转动且与外部的控制装置电连接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固定所述转筒并使得转筒悬空设置的固定支架;用于安装所述固定支架且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底部的基座板;
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套设于转轴上且与转筒相连的转动板,用于连接转动板的弹性复位组件;
设置于床头且位于所述填充区域后方的导向装置;
设置于床头且位于所述填充区域后方的挡板;
其中,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与所述挡板相连的导向装置固定板、若干个缠绕所述牵引线且设置于所述导向装置固定板上的导向轮,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导向轮之间且可挤压牵引线的张力组件;设置于所述枕体的相对两侧,并用于连接所述牵引线的连接组件;
所述张力组件包括:第一压力辊、与所述第一压力辊相配合的第二压力辊、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压力辊和第二压力辊相互压紧且与外部的控制装置和驱动组件电连接的电磁铁,以及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压力辊和第二压力辊彼此分离张开的弹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床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开设有用于穿透牵引线的引线孔;所述填充区域设置于所述装饰靠垫的下方,且邻近所述床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床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分别设置于转筒的相对两侧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转动连接转筒的圆筒部;所述第二支撑板开设有用于透过转筒的转轴的通孔,以及设置于通孔内且转动连接的转轴的轴承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床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基座板上且用于固定驱动电机的电机固定架、用于与所述转轴螺纹连接的驱动杆、与所述驱动杆相连的从动齿轮,以及套设于所述驱动电机上且用于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床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转动板内的环形槽、设置于所述环形槽内的弹簧,其中,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内的一固定件相连,而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上的锁紧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床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复位装置还包括: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枕体上的套环、与牵引线相连并用于连接所述套环的锁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床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压力辊相连的固定端、用于与导向装置固定板相连的固定座,以及相对两端分别与固定端和固定座相连的拉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床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为气枕;所述气枕在充气后为筒状体,以形成颈椎枕;并且,所述智能床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床头下方的柜体内且用于对所述气枕进行供气的供气装置;其中,所述供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柜体内的充气泵、用于连通所述充气泵和所述气枕的气体输送管、用于可拆卸连接气枕的连接头,以及与所述充气泵和外部的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器;并且,所述挡板的引线孔还用于穿过所述气体输送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床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牵引线上的保险组件,其中,所述保险组件包括:与所述牵引线相连的磁性件,与所述气枕相连并用于被磁性件吸附的待吸附件;所述磁性件为磁性圆盘,所述待吸附件为用于与磁性圆盘相连的吸盘。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床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枕体内且与所述驱动组件和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其中,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枕体的压力小于预设的压力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复位信号,以使得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复位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枕体向所述填充区域移动;所述智能床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床头上且用于感应所述枕体且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的感应器;其中,当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枕体后,向驱动组件发送停止驱动的信号,以使得驱动组件停止驱动。
CN202211080507.3A 2022-09-05 2022-09-05 智能床用设备 Active CN115281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0507.3A CN115281485B (zh) 2022-09-05 2022-09-05 智能床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0507.3A CN115281485B (zh) 2022-09-05 2022-09-05 智能床用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1485A CN115281485A (zh) 2022-11-04
CN115281485B true CN115281485B (zh) 2024-04-09

Family

ID=83833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0507.3A Active CN115281485B (zh) 2022-09-05 2022-09-05 智能床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8148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8466Y (zh) * 2001-04-02 2002-01-02 罗禄生 智能化颈椎家用保健康复床
TWM344083U (en) * 2008-04-03 2008-11-11 Chang Chen Intenat Co Improved structure of headboard of bed
CN106038026A (zh) * 2016-07-15 2016-10-26 郑宪纲 可调式颈椎牵引治疗枕
WO2017088335A1 (zh) * 2015-11-27 2017-06-01 刘洋 一种具有远程操控功能的柔软型智能颈椎牵引器
CN110946689A (zh) * 2019-11-27 2020-04-0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一种颈椎牵引床
CN112914326A (zh) * 2021-03-02 2021-06-08 浙江大学 根据人体睡眠姿态进行高度及形态调整的充气保健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8466Y (zh) * 2001-04-02 2002-01-02 罗禄生 智能化颈椎家用保健康复床
TWM344083U (en) * 2008-04-03 2008-11-11 Chang Chen Intenat Co Improved structure of headboard of bed
WO2017088335A1 (zh) * 2015-11-27 2017-06-01 刘洋 一种具有远程操控功能的柔软型智能颈椎牵引器
CN106038026A (zh) * 2016-07-15 2016-10-26 郑宪纲 可调式颈椎牵引治疗枕
CN110946689A (zh) * 2019-11-27 2020-04-0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一种颈椎牵引床
CN112914326A (zh) * 2021-03-02 2021-06-08 浙江大学 根据人体睡眠姿态进行高度及形态调整的充气保健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1485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62459B1 (en) Inflatable device
US5588811A (en) Air bed diaphragm pump
US8832887B2 (en) Anti-snore bed having inflatable members
JP3542774B2 (ja) エアマットレスと制御器とを備えたベッド組立体
US77121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air flow under a patient
US6795989B2 (en) Air assist device for bed linen changing
US20120079660A1 (en) Anti-snoring massage pillow
JP5411761B2 (ja) 複数の空気源マットレス制御システム
JPH10503664A (ja) ポータブルの一体化されたどのようにも調節自在の位置制御システム
AU2011215801A1 (en) Adjustable bed position control
EP3285618B1 (en) Support cushions with active ventilation
WO1993005684A1 (en) Pneumatic support system
KR20200002456U (ko) 다기능 스마트 방석
WO201317364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 bed with a safety stop
CN115281485B (zh) 智能床用设备
US20080033327A1 (en) Vibrating apparatuses configured to support the body of a person, vibrating furniture cover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frameless articles of furniture
CN115381243A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A3163863A1 (en) Controllable beds
JP3064571U (ja) 高さ可変式安眠枕
KR200477913Y1 (ko) 자동조절이 가능한 에어백 베개
KR102296882B1 (ko) 안전성과 편의성을 갖는 모션베드
JP2007307221A (ja) マットレス装置
JP3418998B2 (ja) ローラーマッサージ機
US20240180337A1 (en) Controllable beds
JP2004154422A (ja) マット式マッサージ機及びベ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