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5432A - 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5432A
CN115275432A CN202211047743.5A CN202211047743A CN115275432A CN 115275432 A CN115275432 A CN 115275432A CN 202211047743 A CN202211047743 A CN 202211047743A CN 115275432 A CN115275432 A CN 115275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ystem
air
battery
new energy
energy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77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为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0477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54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5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54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16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in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e.g. cablew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8Cells or batteries combined with indicating means for external visualization of the condition, e.g. by change of colour or of light dens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属于电池系统领域,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可以实现电池系统内部的高效散热,从而降低其发生起火自燃的概率,并在起火时进行主动抽真空抑制,通过设置有抽风泵对多个独立电池常内进行持续供风操作,使得该电池系统可以及时将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向外排出,同时,通过将弹性金属薄板填充在存板腔的内部,并将抽风泵设置为可以向外抽气的双向抽泵,可以在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时对主壳体内部进行抽真空操作,有利于对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点进行抑制,进而有效的降低了该电池系统起火后的损失,有利于保障该电池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新能源汽车通常是指采用清洁电能作为驱动能源的车辆,在不可持续能源日益紧缺(石油)的环境下,采用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可以有效节约石油等不可持续资源的使用量,并且采用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被快速推动。
在当今技术领域中,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产生在电池系统上,其中,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在启用过程中,其处于充放电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这些热量无法快速消散,则会导致热量持续堆积在电池系统内部,对电池系统造成过量的负载,影响其正常工作,并且在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起火自燃状况,现有技术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在起火后通常无法主动去抑制补救,导致起火状态持续进行,从而产生极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中,如何降低其起火自燃的概率,并在起火时进行主动抑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可以实现电池系统内部的高效散热,从而降低其发生起火自燃的概率,并在起火时进行主动抽真空抑制,通过设置有抽风泵对多个独立电池常内进行持续供风操作,使得该电池系统可以及时将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向外排出,同时,通过将弹性金属薄板填充在存板腔的内部,并将抽风泵设置为可以向外抽气的双向抽泵,可以在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时对主壳体内部进行抽真空操作,有利于对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点进行抑制,进而有效的降低了该电池系统起火后的损失,有利于保障该电池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安全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包括主壳体,主壳体的顶部覆盖有盖板,且盖板的边缘位置处环绕穿插有多个螺栓,盖板通过螺栓与主壳体之间固定连接,主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设置的绝缘阻燃板,主壳体的内部通过绝缘阻燃板分隔成多个左右对称设置的独立电池仓,每个独立电池仓的内部均固定放置有电池组,主壳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纵向设置在多个独立电池仓之间的风道总管,且风道总管与多个电池仓相互对应的外端壁上均匀开设有风孔a,主壳体的内部前端固定安装有抽风泵,抽风泵设置为双向抽泵,双向抽泵上设置有两个可以进行进出气切换的端口a和端口b,端口a与风道总管的正面一端之间固定连通有连接管a,端口b连通至主壳体外侧,主壳体的左右两侧外端壁上均匀开设有与多个独立电池仓对应设置的存板腔,多个存板腔贴近于独立电池仓的一侧端壁上均开设有风孔b,存板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与其内部尺寸相适配的弹性金属薄板,存板腔远离独立电池仓一侧的外端壁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方槽,主壳体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多个起火感应传感器。
进一步的,主壳体的顶部边缘位置处环绕布设有密封条,且密封条的顶部凸出于主壳体顶部之上。
进一步的,电池组包括多个自上而下相互堆积的电池板,相邻两个电池板之间开设有左右贯通的气道。
进一步的,电池板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保定架,保定架的内部设置为网格型结构,保定架通过多个相互垂直交叉的铜板构建而成,保定架的内部通过多个铜片的交叉形成均匀分布的正方形小格,多个正方形小格的内部间隔插设有竖直设置的单电池。
进一步的,每个电池板的内部均设置有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保定架,上下对应的两个保定架之间留存有用于气流流通的空隙,电池板的左右两侧外端壁上均开设有通风槽。
进一步的,抽风泵设置为单向抽泵,且单向抽泵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以及用于出风的出风口,主壳体的正面外端壁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进风盒,且进风盒的背面固定连通有连接管b,进风盒的正面开口处固定覆盖有滤板,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为圆盘型结构的固定盘,且固定盘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分别与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通的通孔,固定盘的正面转动连接有旋转盘,且旋转盘上同样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通孔,旋转盘上的两个通孔分别与连接管b和连接管a固定连通,旋转盘的外侧环绕固定有外齿圈,主壳体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驱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与外齿圈相啮合的齿轮。
进一步的,主壳体的内部背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存储罐,且存储罐的内部填充有灭火干粉,存储罐与风道总管的背面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释放组件。
进一步的,释放组件包括固定连通在单电池背面一端与存储罐之间的释放管,释放管贴近于存储罐的端头内部上方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与释放管内部尺寸相适配的阀板,释放管贴近于存储罐的端头处固定安装有用于对阀板转动角度限定的限位框,阀板竖直设置在释放管的内部,释放管的内端壁下方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为L型结构的触发件,触发件的背面一端躺平支撑在阀板的正面底部位置处,触发件的另一端竖直封堵在释放管的内部中间位置处,释放管的顶部开设有与主壳体外侧连通的排气孔,且排气孔设置在处于竖直状态的阀板以及触发件的竖直端之间。
进一步的,触发件的背面躺平的一端中间位置开设有贯通孔,释放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触发件竖直端旋转轨迹相适配的密封适配仓,触发件的竖直端延伸至密封适配仓的内部,并与其内端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盖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接管,排气孔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内插管,外接管位于主壳体内部的一端活动插接在内插管的外侧,外接管位于主壳体外侧的一端设置为向下弯折的弯曲型结构。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竖直固定的绝缘阻燃板将主壳体内部分隔呈多个独立电池仓,可以有效的降低主壳体内部多个电池组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通过设置有抽风泵对多个独立电池常内进行持续供风操作,使得该电池系统可以及时将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向外排出,同时,通过将弹性金属薄板填充在存板腔的内部,并将抽风泵设置为可以向外抽气的双向抽泵,可以在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时对主壳体内部进行抽真空操作,有利于对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点进行抑制,进而有效的降低了该电池系统起火后的损失,有利于保障该电池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安全性。
(2)通过将密封条环绕布设在主壳体的顶部边缘位置处,并设置密封条的顶部凸出在主壳体的顶部之上,借助盖板与主壳体之间连接固定时的挤压,使得密封条形变后可以充分填充在主壳体和盖板之间的缝隙中,有利于保障主壳体与盖板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电池系统起火抽气形成真空阻燃环境的稳定性。
(3)通过将多个电池板相互堆叠设置,并将左右贯通的起到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池板之间,使得自风道总管内部吹出的气流可以直接全面的作用在每个电池板上,有利于保障气流带动电池组内部热量消散、降温的全面稳定性。
(4)通过将多个单电池安装在由多个铜片交叉制成的保定架内部,借助铜片自申的延展性以及弹性形变性能,可以避免单电池膨胀过程中受到挤压,使得铜片在单电池的膨胀变形下同步形变,有利于保障单电池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借助铜片高效的热传导性能,有利于提升单电池上热量向外传递消散的高效性。
(5)通过将两个保定架上下对称设置在电池板的内部,有利于保障多个单电池安装位置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在两个保定架之间留存有用于气流流通的空腔,配合电池板左右两侧外端壁上开设的通风槽,使得气流可以在电池板的内部顺畅流动,进一步保障了单电池启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向外消散的效率。
(6)通过将开设有相互对应的通孔的固定盘和旋转盘转动连接,并借助旋转盘外侧外齿圈与齿轮的啮合,使得可以通过伺服电机对旋转盘的位置进行调整,可以灵活调节旋转盘上通孔与固定盘上通孔的对接状态,使得抽风泵仅需设置为单向抽泵即可完成对主壳体内部送风与抽气操作的灵活转换,有利于保障抽风泵对主壳体内部送风散热以及抽气隔氧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电池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7)通过将填充有灭火干粉的存储罐安装在主壳体的内部背面一端,并将释放组件安装在存储罐和风道总管之间,使得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时,可以将存储罐内部存储的灭火干粉释放出来,通过风道总管蔓延至各个独立电池仓内部,可以辅助抑制主壳体内部起火部位的燃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该电池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8)通过将阀板转动安装在释放管的内部,并将为L型结构的触发件转动连接在其前端对阀板进行支撑,通过触发件前后端之间的变化,可以在该电池系统对主壳体内部进行抽真空操作时,自动触发灭火干粉的喷出,有利于保障灭火干粉在起火时的响应及时性。
(9)通过将贯通孔贯通开设在触发件背面躺平的一端中间位置处,可以避免其在翻转竖起后对灭火干粉向外喷出造成阻挡,同时,通过将与触发件竖直端旋转轨迹相适配的密封适配仓凸出安装在释放管的顶部,有利于保障触发件在翻转过程的前段时间内,仍可以保障释放管内部的封堵密封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电池系统的工作稳定性,通过将进风盒安装在主壳体的正面外端壁上,使得进风盒处于新能源汽车的驾驶舱前段,若存储罐内部的灭火干粉喷出后,部分灭火干粉可以通过进风盒显现在汽车前端,便于及时对驾驶人员进行提醒。
(10)通过将外接管固定连通在盖板上,并将与外接管下端插接连接的内插管固定安装在排气孔上,有利于保障排气孔与主壳体外侧连通顺畅,且可以保障盖板与主壳体之间拆装便捷,同时,通过将外接管设置在主壳体外侧的一端设置为向下弯折的弯曲型结构,可以降低外接异物进入外接管内部的概率,便于保障其通气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拆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面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正面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主壳体内部去除电池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固定盘和旋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主壳体内部向外散热时的俯面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主壳体内部抽真空时的俯面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存储罐释放灭火干粉时释放管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触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主壳体;101、盖板;102、密封条;103、绝缘阻燃板;2、电池组;201、电池板;202、保定架;203、单电池;204、通风槽;3、风道总管;301、风孔a;302、抽风泵;303、连接管a;304、存板腔;305、风孔b;306、弹性金属薄板;4、进风盒;401、连接管b;402、滤板;403、固定盘;404、旋转盘;405、伺服电机;406、齿轮;5、存储罐;501、释放管;502、阀板;503、限位框;504、触发件;505、贯通孔;506、密封适配仓;507、外接管;508、内插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2,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包括主壳体1,主壳体1的顶部覆盖有盖板101,且盖板101的边缘位置处环绕穿插有多个螺栓,盖板101通过螺栓与主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主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设置的绝缘阻燃板103,主壳体1的内部通过绝缘阻燃板103分隔成多个左右对称设置的独立电池仓,每个独立电池仓的内部均固定放置有电池组2,主壳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纵向设置在多个独立电池仓之间的风道总管3,且风道总管3与多个电池仓相互对应的外端壁上均匀开设有风孔a301,主壳体1的内部前端固定安装有抽风泵302,抽风泵302设置为双向抽泵,双向抽泵上设置有两个可以进行进出气切换的端口a和端口b,端口a与风道总管3的正面一端之间固定连通有连接管a303,端口b连通至主壳体1外侧,主壳体1的左右两侧外端壁上均匀开设有与多个独立电池仓对应设置的存板腔304,多个存板腔304贴近于独立电池仓的一侧端壁上均开设有风孔b305,存板腔30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与其内部尺寸相适配的弹性金属薄板306,存板腔304远离独立电池仓一侧的外端壁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方槽,主壳体1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多个起火感应传感器。
该电池系统工作时,通过安装在该设备内部的多个电池组2进行电能存储,常态下,为避免多个电池组2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发出大量的热量,安装在主壳体1正面一端内部的抽风泵302通电启动,此时,抽风泵302通过连接管a303的连通,对风道总管3内部进行吹气操作,气流自风道总管3左右两侧外端壁上开设的多个风孔a301分别进入对应的独立电池仓内部,在气流流动的顶动下,使得弹性金属薄板306的中间部位自开设在外侧的方槽顶出,进而形成可供气流流通的开口,气流在各个独立电池仓内持续向外流动,将该电池系统内部电池组2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携带而出,有效的避免过多热量积存在该电池系统内部导致其燃烧损坏。
当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爆燃时,安装在主壳体1内部的多个起火感应传感器将监测到的信号发送至新能源汽车的承载电脑内部,车载电脑及时控制抽风泵302反向启动工作,此时抽风泵302对风道总管3内部进行气流抽动,气流无法穿过存板腔304自独立电池仓内向外流动,无法通过气流对弹性金属薄板306进行向外顶动操作,借助存板腔304自身弹性形变后的复位特性,使得弹性金属薄板306重新填充至存板腔304的内部,对风孔b305进行封堵,外界气流无法进入主壳体1内部,在抽风泵302的持续抽气作用下,将主壳体1内部各独立电池仓内的气体向外排出,使得该电池系统内部氧含量急速降低,从而对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点的燃烧进行抑制。
通过竖直固定的绝缘阻燃板103将主壳体1内部分隔呈多个独立电池仓,可以有效的降低主壳体1内部多个电池组2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通过设置有抽风泵302对多个独立电池常内进行持续供风操作,使得该电池系统可以及时将电池组2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向外排出,同时,通过将弹性金属薄板306填充在存板腔304的内部,并将抽风泵302设置为可以向外抽气的双向抽泵,可以在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时对主壳体1内部进行抽真空操作,有利于对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点进行抑制,进而有效的降低了该电池系统起火后的损失,有利于保障该电池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安全性。
请参阅图1,主壳体1的顶部边缘位置处环绕布设有密封条102,且密封条102的顶部凸出于主壳体1顶部之上,该电池系统工作时,通过将密封条102环绕布设在主壳体1的顶部边缘位置处,并设置密封条102的顶部凸出在主壳体1的顶部之上,借助盖板101与主壳体1之间连接固定时的挤压,使得密封条102形变后可以充分填充在主壳体1和盖板101之间的缝隙中,有利于保障主壳体1与盖板10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电池系统起火抽气形成真空阻燃环境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5和图7,电池组2包括多个自上而下相互堆积的电池板201,相邻两个电池板201之间开设有左右贯通的气道,该电池系统工作时,通过将多个电池板201相互堆叠设置,并将左右贯通的起到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池板201之间,使得自风道总管3内部吹出的气流可以直接全面的作用在每个电池板201上,有利于保障气流带动电池组2内部热量消散、降温的全面稳定性。
请参阅图7-图9,电池板201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保定架202,保定架202的内部设置为网格型结构,保定架202通过多个相互垂直交叉的铜板构建而成,保定架202的内部通过多个铜片的交叉形成均匀分布的正方形小格,多个正方形小格的内部间隔插设有竖直设置的单电池203,该电池系统工作时,若用于存储电能的单个单电池203充放电过程中发热会产生轻微膨胀,通过将多个单电池203安装在由多个铜片交叉制成的保定架202内部,借助铜片自申的延展性以及弹性形变性能,可以避免单电池203膨胀过程中受到挤压,使得铜片在单电池203的膨胀变形下同步形变,有利于保障单电池203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借助铜片高效的热传导性能,有利于提升单电池203上热量向外传递消散的高效性。
请参阅图7,每个电池板201的内部均设置有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保定架202,上下对应的两个保定架202之间留存有用于气流流通的空隙,电池板201的左右两侧外端壁上均开设有通风槽204,该电池系统工作时,通过将两个保定架202上下对称设置在电池板201的内部,有利于保障多个单电池203安装位置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在两个保定架202之间留存有用于气流流通的空腔,配合电池板201左右两侧外端壁上开设的通风槽204,使得气流可以在电池板201的内部顺畅流动,进一步保障了单电池203启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向外消散的效率。
请参阅图1-图4和图8,抽风泵302设置为单向抽泵,且单向抽泵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以及用于出风的出风口,主壳体1的正面外端壁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进风盒4,且进风盒4的背面固定连通有连接管b401,进风盒4的正面开口处固定覆盖有滤板402,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为圆盘型结构的固定盘403,且固定盘403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分别与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通的通孔,固定盘403的正面转动连接有旋转盘404,且旋转盘404上同样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通孔,旋转盘404上的两个通孔分别与连接管b401和连接管a303固定连通,旋转盘404的外侧环绕固定有外齿圈,主壳体1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05,且伺服电机405的驱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与外齿圈相啮合的齿轮406。
该电池系统工作时,当向主壳体1内部多个独立电池仓内进行吹气操作的过程中,安装在主壳体1正面一端内部的抽风泵302通电启动,此时,外界气流自进风盒4进入连接管b401内部,随后经过固定盘403和旋转盘404上对接的通孔进入抽风泵302内部,经过抽风泵302输送至固定盘403和旋转盘404上对接的另一组通孔输送至连接管a303中,通过连接管a303进入风道总管3的内部,完成气流向独立电池仓内输送的操作,当起火时对主壳体1内部空气外抽时,安装在主壳体1内端壁上的伺服电机405通电启动,带动与其驱动轴固定连接的齿轮406旋转,借助齿轮406与旋转盘404上外齿圈的啮合,带动旋转盘404旋转180°,使得旋转盘404上两个通孔与固定盘403上两个通孔的对接状况进行调换,此时,抽风泵302处于不停机状态下,为单向抽泵设置的抽风泵302的气流进出端连通状况进行调换,完成自主壳体1内部向外抽气的操作。
通过将开设有相互对应的通孔的固定盘403和旋转盘404转动连接,并借助旋转盘404外侧外齿圈与齿轮406的啮合,使得可以通过伺服电机405对旋转盘404的位置进行调整,可以灵活调节旋转盘404上通孔与固定盘403上通孔的对接状态,使得抽风泵302仅需设置为单向抽泵即可完成对主壳体1内部送风与抽气操作的灵活转换,有利于保障抽风泵302对主壳体1内部送风散热以及抽气隔氧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电池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图6和图11,主壳体1的内部背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存储罐5,且存储罐5的内部填充有灭火干粉,存储罐5与风道总管3的背面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释放组件,该电池系统工作时,通过将填充有灭火干粉的存储罐5安装在主壳体1的内部背面一端,并将释放组件安装在存储罐5和风道总管3之间,使得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时,可以将存储罐5内部存储的灭火干粉释放出来,通过风道总管3蔓延至各个独立电池仓内部,可以辅助抑制主壳体1内部起火部位的燃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该电池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4、图11和图12,释放组件包括固定连通在单电池203背面一端与存储罐5之间的释放管501,释放管501贴近于存储罐5的端头内部上方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与释放管501内部尺寸相适配的阀板502,释放管501贴近于存储罐5的端头处固定安装有用于对阀板502转动角度限定的限位框503,阀板502竖直设置在释放管501的内部,释放管501的内端壁下方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为L型结构的触发件504,触发件504的背面一端躺平支撑在阀板502的正面底部位置处,触发件504的另一端竖直封堵在释放管50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释放管501的顶部开设有与主壳体1外侧连通的排气孔,且排气孔设置在处于竖直状态的阀板502以及触发件504的竖直端之间。
该电池系统工作时,当主壳体1内部受抽风泵302正常送风时,此过程中气流自风道总管3进入风孔a301内部,作用在触发件504的竖直端上,由于触发件504为L型结构,且背面一端躺平在风孔a301的底部内端壁上,触发件504的位置保持稳定,而触发件504的背面一端对限位框503的底端正面进行支撑,配合限位框503的限制,使得触发件504状态未改变时阀板502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对存储罐5内部填充的灭火干粉进行封堵,当该电池系统内部起火后,抽风泵302将主壳体1内部的气体向外抽动,由于释放管501顶部开设的排气孔直接与外界大气压连通,使得触发件504的正面的气压远小于其背面气压,受压力差影响,使得触发件504向前翻转,其原先的竖直端向前倾倒躺平,其原先位于背面的躺平端则受翻转影响呈现竖直状态,触发件504转动后失去对阀板502底部的支撑,阀板502可以自由向前翻转开启,此时存储罐5内部存储的灭火干粉瞬时向外喷出,进入主壳体1内部辅助抑制起火点的燃烧,通过将阀板502转动安装在释放管501的内部,并将为L型结构的触发件504转动连接在其前端对阀板502进行支撑,通过触发件504前后端之间的变化,可以在该电池系统对主壳体1内部进行抽真空操作时,自动触发灭火干粉的喷出,有利于保障灭火干粉在起火时的响应及时性。
请参阅图11和图12,触发件504的背面躺平的一端中间位置开设有贯通孔505,释放管5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触发件504竖直端旋转轨迹相适配的密封适配仓506,触发件504的竖直端延伸至密封适配仓506的内部,并与其内端壁紧密贴合,该电池系统工作时,通过将贯通孔505贯通开设在触发件504背面躺平的一端中间位置处,可以避免其在翻转竖起后对灭火干粉向外喷出造成阻挡,同时,通过将与触发件504竖直端旋转轨迹相适配的密封适配仓506凸出安装在释放管501的顶部,有利于保障触发件504在翻转过程的前段时间内,仍可以保障释放管501内部的封堵密封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电池系统的工作稳定性,通过将进风盒4安装在主壳体1的正面外端壁上,使得进风盒4处于新能源汽车的驾驶舱前段,若存储罐5内部的灭火干粉喷出后,部分灭火干粉可以通过进风盒4显现在汽车前端,便于及时对驾驶人员进行提醒。
请参阅图3和图4,盖板1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接管507,排气孔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内插管508,外接管507位于主壳体1内部的一端活动插接在内插管508的外侧,外接管507位于主壳体1外侧的一端设置为向下弯折的弯曲型结构,该电池系统工作时,通过将外接管507固定连通在盖板101上,并将与外接管507下端插接连接的内插管508固定安装在排气孔上,有利于保障排气孔与主壳体1外侧连通顺畅,且可以保障盖板101与主壳体1之间拆装便捷,同时,通过将外接管507设置在主壳体1外侧的一端设置为向下弯折的弯曲型结构,可以降低外接异物进入外接管507内部的概率,便于保障其通气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包括主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的顶部覆盖有盖板(101),且盖板(101)的边缘位置处环绕穿插有多个螺栓,所述盖板(101)通过螺栓与主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主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设置的绝缘阻燃板(103),所述主壳体(1)的内部通过绝缘阻燃板(103)分隔成多个左右对称设置的独立电池仓,每个所述独立电池仓的内部均固定放置有电池组(2),所述主壳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纵向设置在多个独立电池仓之间的风道总管(3),且风道总管(3)与多个电池仓相互对应的外端壁上均匀开设有风孔a(301),所述主壳体(1)的内部前端固定安装有抽风泵(302),所述抽风泵(302)设置为双向抽泵,所述双向抽泵上设置有两个可以进行进出气切换的端口a和端口b,所述端口a与风道总管(3)的正面一端之间固定连通有连接管a(303),所述端口b连通至主壳体(1)外侧,所述主壳体(1)的左右两侧外端壁上均匀开设有与多个独立电池仓对应设置的存板腔(304),多个所述存板腔(304)贴近于独立电池仓的一侧端壁上均开设有风孔b(305),所述存板腔(30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与其内部尺寸相适配的弹性金属薄板(306),所述存板腔(304)远离独立电池仓一侧的外端壁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方槽,所述主壳体(1)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多个起火感应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的顶部边缘位置处环绕布设有密封条(102),且密封条(102)的顶部凸出于主壳体(1)顶部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2)包括多个自上而下相互堆积的电池板(201),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板(201)之间开设有左右贯通的气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板(201)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保定架(202),所述保定架(202)的内部设置为网格型结构,所述保定架(202)通过多个相互垂直交叉的铜板构建而成,所述保定架(202)的内部通过多个铜片的交叉形成均匀分布的正方形小格,多个正方形小格的内部间隔插设有竖直设置的单电池(2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板(201)的内部均设置有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保定架(202),上下对应的两个保定架(202)之间留存有用于气流流通的空隙,所述电池板(201)的左右两侧外端壁上均开设有通风槽(2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泵(302)设置为单向抽泵,且单向抽泵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以及用于出风的出风口,所述主壳体(1)的正面外端壁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进风盒(4),且进风盒(4)的背面固定连通有连接管b(401),所述进风盒(4)的正面开口处固定覆盖有滤板(402),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为圆盘型结构的固定盘(403),且固定盘(403)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分别与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固定盘(403)的正面转动连接有旋转盘(404),且旋转盘(404)上同样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通孔,所述旋转盘(404)上的两个通孔分别与连接管b(401)和连接管a(303)固定连通,所述旋转盘(404)的外侧环绕固定有外齿圈,所述主壳体(1)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05),且伺服电机(405)的驱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与外齿圈相啮合的齿轮(4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的内部背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存储罐(5),且存储罐(5)的内部填充有灭火干粉,所述存储罐(5)与风道总管(3)的背面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释放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组件包括固定连通在单电池(203)背面一端与存储罐(5)之间的释放管(501),所述释放管(501)贴近于存储罐(5)的端头内部上方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与释放管(501)内部尺寸相适配的阀板(502),所述释放管(501)贴近于存储罐(5)的端头处固定安装有用于对阀板(502)转动角度限定的限位框(503),所述阀板(502)竖直设置在释放管(501)的内部,所述释放管(501)的内端壁下方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为L型结构的触发件(504),所述触发件(504)的背面一端躺平支撑在阀板(502)的正面底部位置处,所述触发件(504)的另一端竖直封堵在释放管(50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所述释放管(501)的顶部开设有与主壳体(1)外侧连通的排气孔,且排气孔设置在处于竖直状态的阀板(502)以及触发件(504)的竖直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504)的背面躺平的一端中间位置开设有贯通孔(505),所述释放管(5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触发件(504)竖直端旋转轨迹相适配的密封适配仓(506),所述触发件(504)的竖直端延伸至密封适配仓(506)的内部,并与其内端壁紧密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接管(507),所述排气孔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内插管(508),所述外接管(507)位于主壳体(1)内部的一端活动插接在内插管(508)的外侧,所述外接管(507)位于主壳体(1)外侧的一端设置为向下弯折的弯曲型结构。
CN202211047743.5A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 Pending CN1152754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7743.5A CN115275432A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7743.5A CN115275432A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5432A true CN115275432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55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7743.5A Pending CN115275432A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54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9565A (zh) * 2022-12-20 2023-03-31 珠海科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ack级消防方法及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9565A (zh) * 2022-12-20 2023-03-31 珠海科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ack级消防方法及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4635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hermal runaway gases in a battery system
CN115275432A (zh) 一种具有起火抑制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系统
WO2023151495A1 (zh) 储能系统
CN216720171U (zh) 储能集装箱
CN113572184B (zh) 储能系统的储电模块和储能系统
CN206045226U (zh) 电动车电池自动灭火装置
CN113659229A (zh) 一种电动车用电池模组散热结构
CN111554852B (zh) 一种带防火装置的电动车
WO2024045974A1 (zh) 一种电池组热失控烟气处理系统及电池组
CN217719838U (zh) 一种储能电池集装箱
CN218101601U (zh) 电池包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WO2023113632A2 (en) Battery module and energy storage rack
CN218414921U (zh) 一种防爆泄压储能柜
CN114976466A (zh) 一种具备防爆泄压功能的储能装置
CN216903205U (zh) 一种基于自动隔离热失控区域的储能电池集装箱
CN216805248U (zh) 柴油机组电源车
CN216488384U (zh) 一种定向排气装置、电池及储能预制仓
CN217396286U (zh) 便于散热的充电机舱和换电站
CN216120483U (zh) 一种隔热装置、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5680816U (zh) 无集装箱的储能系统
CN206322736U (zh) 电池包
CN115395172A (zh) 储能设备
CN114870297A (zh) 一种储能电池消防结构
CN220631545U (zh) 一种枪支储存柜
CN217567208U (zh) 一种电池簇防火分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