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8145A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8145A
CN115268145A CN202210995273.9A CN202210995273A CN115268145A CN 115268145 A CN115268145 A CN 115268145A CN 202210995273 A CN202210995273 A CN 202210995273A CN 115268145 A CN115268145 A CN 115268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insulating layer
layer
substrat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52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8145B (zh
Inventor
胡伟
薛锐
税守坚
王春雷
杨润洲
吴永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52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81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8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8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8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8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5Insulat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空白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绝缘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配向层;所述绝缘层上开设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空白区并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凹槽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绝缘层,所述配向层覆盖所述凹槽底部的所述衬底基板。本申请通过在位于空白区的绝缘层上开设凹槽,凹槽贯穿绝缘层,可有效规避配向层和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提升显示面板的信赖性品质。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的外观需求的提高,窄边框的显示装置逐渐成为主流产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提升显示面板的信赖性品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空白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绝缘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配向层;
所述绝缘层上开设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空白区并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凹槽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绝缘层,所述配向层覆盖所述凹槽底部的所述衬底基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间隔分布。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连续围绕所述显示区。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多个部段,多个所述部段围绕所述显示区间隔分布。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阵列基板对盒设置的对置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的封框胶,所述封框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封框胶至少覆盖所述凹槽沿远离所述显示区方向分布的部分区域。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阵列基板对盒设置的对置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的封框胶,所述封框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封框胶至少覆盖部分数量的凹槽和/或所述凹槽沿远离所述显示区方向分布的部分区域。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框胶覆盖全部所述凹槽;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切割线,所述切割线围绕所述凹槽设置,所述封框胶的外边缘与所述切割线不对齐。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框胶覆盖全部所述凹槽;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切割线,所述切割线围绕所述凹槽设置,所述封框胶的外边缘与所述切割线对齐。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走线区;
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金属走线层、第二金属走线层和导电层,第一金属走线层、第二金属走线层和导电层均位于走线区;
第一金属走线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和所述衬底基板;
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
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孔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连接,所述导电层通过第二转接孔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转接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
所述凹槽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配向层覆盖所述导电层、第二绝缘层以及所述凹槽底部的所述衬底基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显示区,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源极和漏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相对设置。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空白区,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上开设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空白区并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凹槽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绝缘层;
在所述绝缘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配向层,所述配向层覆盖所述凹槽底部的所述衬底基板。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绝缘层上开设凹槽,凹槽位于非显示区的空白区,且凹槽围绕显示区设置,凹槽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绝缘层,配向层覆盖凹槽底部的衬底基板,这样,使得配向层与绝缘层之间的接触界面在凹槽处断开,改变配向层与绝缘层的水汽侵入路径,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配向层与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本申请不仅增加配向层与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曲折度,而且还增加配向层与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长度,从而增大水汽到达转接孔的难度,进而可规避配向层和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提升显示面板的信赖性品质。另外,通过实验知道,配向层与衬底基板之间的粘附力优于配向层与绝缘层之间的粘附力,可进一步增大水汽到达转接孔的难度,进一步规避配向层和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信赖性品质。综上可知,本申请通过在位于空白区的绝缘层上开设凹槽,凹槽贯穿绝缘层,可有效规避配向层和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提升显示面板的信赖性品质。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相关技术中LCD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的第一种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的第二种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的第三种剖视图;
图6为图2中的A-A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面板)面板10`边框封框设计中,阵列基板110`与对置基板120`之间通过封框胶130`经过対盒和固化工艺层叠在一起,形成单体Cell(在玻璃基板上所有被分割称为块状态的部分)。LCD面板外围边框内具有不同金属走线层,在LCD面板的外围边框开设转接孔,转接孔内覆盖ITO(氧化铟锡),这样可方便不同金属走线层之间的连接,同时可节省掩膜版(Mask)数量。
然而,随着用户对窄边框产品的不断追求,配向层PI113`不可避免的向Panel(面板)边缘扩散,导致封框胶130`与对置基板120`、阵列基板110`上的配向层PI113`直接粘结在一起,并且配向层PI113`的扩散范围会超出封框胶130`外边缘。发明人通过大量信赖性评价发现,阵列基板110`的配向层PI113`和与之相邻的绝缘层112`的接触界面是相关技术中LCD产品的最主要的水汽浸入路径,导致信赖性评价过程中面板外围边框内转接孔处易发生腐蚀问题,严重制约panel的信赖性品质。
为提升显示面板的信赖性品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2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101以及围绕显示区101的非显示区102,非显示区102包括空白区103;显示面板10还包括阵列基板110,阵列基板110包括衬底基板111、设置在衬底基板111上的绝缘层112以及设置在绝缘层112的背离衬底基板111的一侧的配向层113;绝缘层112上开设凹槽114,凹槽114位于空白区103并围绕显示区101设置,凹槽114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贯穿绝缘层112,配向层113覆盖凹槽114底部的衬底基板111。
需要说明的是,非显示区102还包括走线区104,走线区104可理解为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区102中具有金属走线层的区域,也就是在非显示区102内,绝缘层112内具有金属走线层的区域,在走线区104内,绝缘层112上开设转接孔,转接孔内覆盖ITO,可方便走线区104内的不同金属走线层之间的连接;空白区103也就是在非显示区102内,绝缘层112内没有金属走线膜层的区域,空白区103一般位于走线区104的两侧,且靠近显示面板10的边缘的区域多为空白区103。
显示面板10还包括与阵列基板110对盒设置的对置基板120,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110和对置基板120之间的封框胶130,封框胶130位于非显示区102,对置基板120为彩膜基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绝缘层112上开设凹槽114,凹槽114位于非显示区102的空白区103,且凹槽114围绕显示区101设置,凹槽114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贯穿绝缘层112,配向层113覆盖凹槽114底部的衬底基板111,这样,使得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之间的接触界面在凹槽114处断开,改变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的水汽侵入路径,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本申请不仅增加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曲折度,而且还增加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长度,从而增大水汽到达转接孔的难度,进而可规避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另外,通过实验知道,配向层113与衬底基板111之间的粘附力优于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之间的粘附力,可进一步增大水汽到达转接孔的难度,进一步规避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综上可知,本申请通过在位于空白区103的绝缘层112上开设凹槽,凹槽贯穿绝缘层,可有效规避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14为多个,多个凹槽114沿远离显示区101的方向间隔分布。这样,配向层113可覆盖多个凹槽114底部的衬底基板111,在非显示区102内且沿远离显示区101的方向将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接触界面间隔断开,可进一步增加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曲折度,进一步增加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长度,同时,配向层113与衬底基板111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进一步增大水汽到达转接孔的难度,进而更进一步地规避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更进一步地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14连续围绕显示区101。这样,凹槽114在显示面板10上呈环形凹槽,配向层113覆盖环形凹槽底部的衬底基板111,可在非显示区102内且围绕显示区101的方向将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接触界面断开,可有效规避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凹槽114包括多个部段(图中未示出),多个部段围绕显示区101间隔分布。显示面板10可为矩形,显示面板10可包括数据信号输出侧(DP,data pad)、数据信号输出侧对侧(DPO,data pad opposite)、栅极信号输出左侧(GPL,gatepad left)和栅极信号输出右侧(GPR,gate pad left),DP侧的布线较多且需从DP侧的边缘引出,因此,DP侧的凹槽无法连续设置。为此,凹槽114可采用分段设置,也就是说,凹槽114可包括围绕显示区101间隔分布的多个部段,这样,不仅可有效规避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还可满足显示面板10的布线需求。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10还包括与阵列基板110对盒设置的对置基板120,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110和对置基板120之间的封框胶130,封框胶130位于非显示区102,封框胶130至少覆盖凹槽114沿远离显示区101方向分布的部分区域。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凹槽114可为一个,封框胶130至少覆盖凹槽114沿远离显示区101方向分布的部分区域,配向层113覆盖凹槽114底部的衬底基板111,因此,封框胶130至少覆盖凹槽114底部的部分配向层113,可减小水汽从配向层113的背离衬底基板111的一侧侵入到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接触界面的可能性,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另外,显示面板10的阵列基板110和对置基板120固定在一起后,还需进行切割裁切工艺,显示面板10上的切割线140位于非显示区102,切割线140一般围绕凹槽114设置,封框胶130至少覆盖凹槽114沿远离显示区101方向分布的部分区域,因此,封框胶130不与切割线140对齐,也就是说,显示面板10采用非带胶切割方案进行切割,从而可有效规避切割裂片应力通过封框胶30传导到配向层113与凹槽114底部的衬底基板111之间的界面,另外,应力一般为横向应力,而凹槽114的侧壁与横向应力大体垂直,使得应力到达凹槽114处无法继续传导,进一步规避切割裂片应力传导到配向层113与凹槽114底部的衬底基板111之间的界面,从而有效避免配向层113与衬底基板111之间的界面发生分离peeling、出现微损伤,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显示面板10还包括与阵列基板110对盒设置的对置基板120,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110和对置基板120之间的封框胶130,封框胶130位于非显示区102,封框胶130至少覆盖部分数量的凹槽114和/或凹槽114沿远离显示区101方向分布的部分区域。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凹槽114可为多个,封框胶130至少覆盖部分数量的凹槽114和/或凹槽114沿远离显示区101方向分布的部分区域,配向层113覆盖凹槽114底部的衬底基板111,因此,封框胶130至少覆盖部分数量的凹槽114底部的配向层113和/或凹槽114底部的部分配向层113,可进一步减小水汽从配向层113的背离衬底基板111的一侧侵入到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接触界面的可能性,从而可有效地规避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另外,显示面板10的阵列基板110和对置基板120固定在一起后,还需进行切割裁切工艺,显示面板10上的切割线140位于非显示区102,切割线140一般围绕凹槽114设置,封框胶130至少覆盖凹槽114沿远离显示区101方向分布的部分区域,因此,封框胶130不与切割线140对齐,也就是说,显示面板10采用非带胶切割方案进行切割,可有效规避切割裂片应力传导到配向层113与凹槽114底部的衬底基板111之间的界面,避免配向层113与衬底基板111之间的界面发生分离peeling、出现微损伤,更进一步地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封框胶130覆盖全部凹槽114,显示面板110还包括切割线140,切割线140围绕凹槽114设置,封框胶130的外边缘与切割线140不对齐。封框胶130覆盖全部凹槽114,可进一步减小水汽从配向层113的背离衬底基板111的一侧侵入到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接触界面的可能性,可进一步规避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另外,封框胶130的外边缘与切割线140不对齐,显示面板10采用非带胶切割方案进行切割,可有效规避切割裂片应力传导到配向层113与凹槽114底部的衬底基板111之间的界面,避免配向层113与衬底基板111之间的界面发生分离peeling、出现微损伤,更进一步地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封框胶130覆盖全部凹槽114;显示面板10还包括切割线140,切割线140围绕凹槽114设置,封框胶130的外边缘与切割线140对齐。封框胶130覆盖全部凹槽114,封框胶130的外边缘与切割线140对齐,因此,封框胶130覆盖全部凹槽114底部的配向层113以及凹槽114与切割线140之间的配向层113,可进一步减小水汽从配向层113的背离衬底基板111的一侧侵入到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接触界面的可能性,可进一步地规避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另外,在窄边框的显示面板10中,若封框胶130的外边缘不与切割线140对齐,则封框胶130与阵列基板110、对置基板120的接触面积很小,不利于阵列基板110和对置基板120的固定,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封框胶130的外边缘与切割线140对齐,可利于显示面板10的窄边框设计。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非显示区102还包括走线区104,绝缘层112包括第一绝缘层1121和第二绝缘层1122,阵列基板110还包括第一金属走线层115、第二金属走线层116和导电层117,第一金属走线层115、第二金属走线层116和导电层117均位于走线区104;第一金属走线层115设置在衬底基板111上,第一绝缘层1121覆盖第一金属走线层115和衬底基板111;第二金属走线层116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121的背离衬底基板111的一侧,第二绝缘层1122覆盖第一绝缘层1121和第二金属走线层116;导电层117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122的背离衬底基板111的一侧,导电层117通过第一转接孔150与第一金属走线层115连接,导电层117通过第二转接孔160与第二金属走线层116连接,第一转接孔150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绝缘层1121和第二绝缘层1122,第二转接孔160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绝缘层1122;凹槽114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绝缘层1121和第二绝缘层1122,配向层113覆盖导电层117、第二绝缘层1122以及凹槽114底部的衬底基板111。导电层117可为氧化铟锡ITO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转接孔150、第二转接孔160以及导电层117,可方便显示面板10的走线区104内的不同金属走线层之间的连接,节省掩膜版的数量。另外,空白区103一般位于走线区104的两侧,且靠近显示面板10的边缘的区域多为空白区103,凹槽114位于空白区103,凹槽114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绝缘层1121和第二绝缘层1122,配向层113覆盖导电层117、第二绝缘层1122以及凹槽114底部的衬底基板111。可使得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之间的接触界面在凹槽114处断开,改变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的水汽侵入路径,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本申请不仅增加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曲折度,而且还增加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长度,从而增大水汽到达第一转接孔150和第二转接孔160的难度,进而可有效规避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另外,通过实验知道,配向层113与衬底基板111之间的粘附力优于配向层113与绝缘层112之间的粘附力,可进一步增大水汽到达第一转接孔150和第二转接孔160的难度,进一步规避配向层113和绝缘层112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的信赖性品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阵列基板110还包括薄膜晶体管118,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一电极170和第二电极180,薄膜晶体管118设置在衬底基板111上且位于显示区101,薄膜晶体管118包括栅极1181、有源层1182、源极1183和漏极1184,第一电极170与漏极1183连接,第二电极180和第一电极170相对设置。
薄膜晶体管118可为底栅型,栅极1181设置在衬底基板111上,栅极1181和衬底基板上111上覆盖栅极绝缘层1185,有源层1182设置在栅极绝缘层1185的背离衬底基板111的一侧,源极1183和漏极1184位于有源层1182的两侧,并与有源层1182接触,第一电极170设置栅极绝缘层1185的背离衬底基板111的一侧,并与漏极1184连接,在有源层1182、源极1183、漏极1184和第一电极170上覆盖钝化层1186,第二电极180可设置在钝化层1186的背离衬底基板111的一侧,配向层113覆盖第二电极180和钝化层1187上。第一金属走线层115可与栅极1181同层设置,第二金属走线层116与源极1182、漏极1183同层设置,导电层117可与第二电极180同层设置,第一绝缘层1121与栅极绝缘层1185同层设置,第二绝缘层1122与钝化层1187同层设置。
应理解的是,薄膜晶体管118也可为顶栅型,栅极1181设置在有源层1182的远离衬底基板111的一侧;第一电极170可为像素电极,第二电极180可为公共电极,第二电极180也可设置在第一电极170的下方,或者,第一电极170设置在阵列基板110上,第二电极180可设置在对置基板120上,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液晶层(图中未示出),液晶层设置在阵列基板110和对置基板120之间,且位于显示区101。
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空白区,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一衬底基板;
S2、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开设凹槽,凹槽位于空白区并围绕显示区设置,凹槽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绝缘层;
S3、在绝缘层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的配向层,配向层覆盖凹槽底部的衬底基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在绝缘层上开设凹槽,凹槽位于非显示区的空白区,且凹槽围绕显示区设置,凹槽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绝缘层,配向层覆盖凹槽底部的衬底基板,这样,使得配向层与绝缘层之间的接触界面在凹槽处断开,改变配向层与绝缘层的水汽侵入路径,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配向层与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本申请不仅增加配向层与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曲折度,而且还增加配向层与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长度,从而增大水汽到达转接孔的难度,进而可规避配向层和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提升制得的显示面板的信赖性品质。另外,通过实验知道,配向层与衬底基板之间的粘附力优于配向层与绝缘层之间的粘附力,可进一步增大水汽到达转接孔的难度,进一步规避配向层和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制得的显示面板的信赖性品质。综上可知,由本申请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的显示面板,通过在位于空白区的绝缘层上开设凹槽,凹槽贯穿绝缘层,可有效规避配向层和绝缘层之间的水汽侵入路径的影响,提升显示面板的信赖性品质。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显示面板10。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电视机、画屏、广告屏、电子纸等。
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显示面板10,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显示面板10所具有的全部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101)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101)的非显示区(102),非显示区(102)包括空白区(103);
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阵列基板(110),所述阵列基板(110)包括衬底基板(111)、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1)上的绝缘层(112)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层(112)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11)的一侧的配向层(113);
所述绝缘层(112)上开设凹槽(114),所述凹槽(114)位于所述空白区(103)并围绕所述显示区(101)设置,所述凹槽(114)沿所述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绝缘层(112),所述配向层(113)覆盖所述凹槽(114)底部的所述衬底基板(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114)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114)沿远离所述显示区(101)的方向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114)连续围绕所述显示区(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114)包括多个部段,多个所述部段围绕所述显示区(101)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与所述阵列基板(110)对盒设置的对置基板(120),以及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110)和对置基板(120)之间的封框胶(130),所述封框胶(130)位于所述非显示区(102),所述封框胶(130)至少覆盖所述凹槽(114)沿远离所述显示区(101)方向分布的部分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与所述阵列基板(110)对盒设置的对置基板(120),以及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110)和对置基板(130)之间的封框胶(130),所述封框胶(130)位于所述非显示区(102),所述封框胶(130)至少覆盖部分数量的凹槽(114)和/或所述凹槽(114)沿远离所述显示区(101)方向分布的部分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框胶(130)覆盖全部所述凹槽(114);
所述显示面板(130)还包括切割线(140),所述切割线(140)围绕所述凹槽(114)设置,所述封框胶(130)的外边缘与所述切割线(140)不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框胶(130)覆盖全部所述凹槽(114);
所述显示面板(130)还包括切割线(140),所述切割线(140)围绕所述凹槽(114)设置,所述封框胶(130)的外边缘与所述切割线(140)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显示区(102)还包括走线区(104);
所述绝缘层(112)包括第一绝缘层(1121)和第二绝缘层(1122);
所述阵列基板(110)还包括第一金属走线层(115)、第二金属走线层(116)和导电层(117),第一金属走线层(115)、第二金属走线层(116)和导电层(117)均位于走线区(104);
第一金属走线层(115)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1)上,所述第一绝缘层(1121)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115)和所述衬底基板(111);
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116)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121)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11)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1122)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1121)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116);
所述导电层(117)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22)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11)的一侧,所述导电层(117)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孔(150)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115)连接,所述导电层(117)通过第二转接孔(160)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116)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孔(150)沿所述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1121)和所述第二绝缘层(1122),所述第二转接孔(160)沿所述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1122);
所述凹槽(114)沿所述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1121)和所述第二绝缘层(1122),所述配向层(113)覆盖所述导电层(117)、第二绝缘层(1122)以及所述凹槽(114)底部的所述衬底基板(1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一电极(170)和第二电极(180);
所述阵列基板(110)还包括薄膜晶体管(118),所述薄膜晶体管(118)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1)上且位于显示区(101),所述薄膜晶体管(118)包括栅极(1181)、有源层(1182)、源极(1183)和漏极(1184),所述第一电极(170)与所述漏极(1184)连接,所述第二电极(180)和第一电极(170)相对设置。
11.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空白区,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上开设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空白区并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凹槽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绝缘层;
在所述绝缘层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配向层,所述配向层覆盖所述凹槽底部的所述衬底基板。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
CN202210995273.9A 2022-08-18 2022-08-18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268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5273.9A CN115268145B (zh) 2022-08-18 2022-08-18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5273.9A CN115268145B (zh) 2022-08-18 2022-08-18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8145A true CN115268145A (zh) 2022-11-01
CN115268145B CN115268145B (zh) 2023-11-03

Family

ID=83753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5273.9A Active CN115268145B (zh) 2022-08-18 2022-08-18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814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5687A (zh) * 2009-11-03 2011-07-27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7479235A (zh) * 2017-08-29 2017-12-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8999706U (zh) * 2018-08-27 2019-06-1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90214597A1 (en) * 2017-03-22 2019-07-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ckage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258125A (zh) * 2020-02-20 2020-06-09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068450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4594625A (zh) * 2022-02-23 2022-06-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5687A (zh) * 2009-11-03 2011-07-27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US20190214597A1 (en) * 2017-03-22 2019-07-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ckage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479235A (zh) * 2017-08-29 2017-12-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8999706U (zh) * 2018-08-27 2019-06-1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258125A (zh) * 2020-02-20 2020-06-09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068450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4594625A (zh) * 2022-02-23 2022-06-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8145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6317B (zh)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US878681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8009255B2 (en)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 mark located outside of a sealant and a flattening film including a sealing exposing portion
US7817227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38686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053530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20000048089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23007933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30178567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80012915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0085551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65204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832270B1 (ko)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625040B2 (en) Array substrate for use in display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70236624A1 (en) Contact pad for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12173621A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US6400438B1 (en) Glass board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panels
US11990482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26814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1140020B1 (ko) 정전기 방지를 위한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24327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1025399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4545689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070088044A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70075819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