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2800A - 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2800A
CN115262800A CN202210920978.4A CN202210920978A CN115262800A CN 115262800 A CN115262800 A CN 115262800A CN 202210920978 A CN202210920978 A CN 202210920978A CN 115262800 A CN115262800 A CN 115262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sitioning part
baffle
positioning
wall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09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2800B (zh
Inventor
舒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SC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SC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SC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SC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09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2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2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2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2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2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315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characterised by separable parts
    • E04B1/34321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characterised by separable parts mainly constituted by pa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04G21/16Tools or apparatus
    • E04G21/18Adjusting tools; Templates
    • E04G21/1841Means for positioning building parts o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地面结构、设于地面结构上的墙面结构以及盖设于墙面结构顶部的房顶结构,墙面结构包括若干墙体;若干连接柱,连接柱包括中心柱、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设于中心柱周侧,并能绕中心柱转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具有垂直状态和平行状态,两个墙体端部能分别抵靠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上,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转动至相互垂直时,两个墙体形成墙角;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转动至相互平行时,两个墙体形成长墙面。本发明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设置,将制作墙角和长墙面所需的定位工具结合在一起,形成可以切换形态的定位工具,简单方便,便于运输和装配。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得到了迅速的推广。
装配式建筑的墙面结构由多个墙体连接形成,墙体作为基础单元,可根据建筑要求形成多种结构,比如由两个墙体垂直连接形成的墙角结构,多个墙体依次连接形成的长墙面结构;施工时需要先对两个墙体的位置进行确定,再将两个墙体连接。在制作墙角结构时,需要保证两个墙体相对垂直,制作长墙面结构时,则需要使两个墙体平行或位于同一平面,在此过程中使用的对墙体定位的工具不同;因此在复杂的建筑工程中,至少需要携带两种定位工具,并且需要经常更换定位工具,而定位工具除了确定两个墙体的位置关系外,还要防止墙体在定位时倾倒或偏移,一般的墙体尺寸都比较大,导致定位工具尺寸也比较大,不便于运输和装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设置,将制作墙角和长墙面所需的定位工具结合在一起,形成可以切换形态的定位工具,施工过程中无需更换定位工具,简单方便,便于运输和装配。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地面结构、设于所述地面结构上的墙面结构以及盖设于所述墙面结构顶部的房顶结构,所述墙面结构包括若干墙体;若干连接柱,用于连接所述墙体;所述连接柱包括中心柱、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中心柱固定于所述地面结构上,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设于所述中心柱周侧,并能绕所述中心柱转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能相对转动,具有垂直状态和平行状态,并能在所述垂直状态和所述平行状态之间切换,切换状态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能相对固定;两个所述墙体端部能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上,以确定两个所述墙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转动至相互垂直时,处于所述垂直状态,两个所述墙体相互垂直形成墙角;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转动至相互平行时,处于所述平行状态,两个所述墙体形成长墙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切换形态的定位工具,即连接柱;连接柱在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其上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起到定位作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可以相对转动,当二者垂直时,两个墙体抵靠在对应的定位面上,也为相互垂直的状态,两个墙体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形成墙角;当二者平行时,两个墙体抵靠在对应的定位面上,两个墙体相互平行或处在同一平面上,两个墙体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形成长墙面。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设置,将制作墙角和长墙面所需的定位工具结合在一起,形成可以切换形态的定位工具,施工过程中无需更换定位工具,只需改变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相对位置即可满足定位需求,简单方便,便于运输和装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插接槽和插接板,所述中心柱外周上设有多个插接槽,多个所述插接槽沿所述中心柱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插接槽沿所述中心柱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墙体端部设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沿所述墙体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插接板与所述插接槽匹配并能嵌入所述插接槽中,以实现所述墙体与所述中心柱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四个所述插接槽沿所述中心柱外周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插接槽之间形成直角,相对的两个所述插接槽之间形成平角;当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处于所述垂直状态或所述平行状态时,至少有一对相邻或相对的所述插接槽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以供对应所述墙体上的所述插接板嵌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墙体由多个墙板上下拼接形成,所述墙板端部设有插接部,多个所述插接部上下拼接形成所述插接板;所述墙板顶部设有拼接槽,所述拼接槽沿所述墙板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墙板底部设有拼接板,所述拼接板与所述拼接槽匹配,并能嵌入所述拼接槽中,以实现所述墙板的拼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墙板上可拆卸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能相对于所述墙板转动;当两个所述墙板上下拼接时,其中一个所述墙板上的所述挡板转动并部分伸至另一个所述墙板上,再通过固定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墙板连接固定,以加固两个所述墙板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和所述墙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固定件匹配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位于所述挡板的转动路径上;所述墙板上还设有限位结构,当所述挡板部分伸至另一个所述墙板上时,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挡板继续转动,并使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齐,以供安装所述固定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转轴和限位口,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墙板上,所述限位口设于所述挡板一端;上下拼接的两个所述墙板中,其中一个所述墙板的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所述挡板,当所述挡板上设有所述限位口的端部伸至另一个所述墙板上时,另一个所述墙板上的所述转轴能进入所述限位口,并与所述限位口相抵以限制所述挡板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墙体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墙板匹配并连接于所述墙板上设有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加强板上设有可供容纳所述挡板的让位槽,所述加强板用于保护所述挡板和所述墙板,提高所述墙体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为楔形块,所述让位槽为与所述挡板匹配的楔形槽,所述楔形块用于限制所述加强板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墙板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组装墙体,准备多个墙体;第二步,先将连接柱固定于地面结构上,转动第一定位部或第二定位部,切换至垂直状态或平行状态,再将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中心柱相对固定;第三步,将两个墙体的端部分别抵靠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上;两个墙体均通过连接结构与连接柱连接,两个墙体通过连接柱连接形成墙角或长墙面;第四步,将墙体与地面结构固定连接,并在墙体与墙体、连接柱与墙体、连接柱与地面结构之间进行加固;重复第三步,将多个墙体、墙角和长墙面连接,围成建筑的墙面结构,在墙面结构上安装房顶结构,完成建筑的装配。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墙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墙板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5为墙角的俯视图;
图6为长墙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墙体100,墙板110,插接部111,拼接槽112,拼接板113,第二固定孔114,转轴115,墙面底座120,连接槽121,挡板130,第一固定孔131,限位口132,加强板140,让位槽141;
连接柱200,中心柱210,插接槽211,第一定位部220,滑动部221,第二定位孔222,定位面223,定位柱224,第二定位部230,连接底座240,滑槽241,第一定位孔2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地面结构、设于地面结构上的墙面结构以及盖设于墙面结构顶部的房顶结构,墙面结构包括若干墙体100和若干连接柱200。
地面结构为建筑的底面基础,地面结构可以为底板或底座,底板或底座铺设于土地上,可通过插地杆等结构深扎入土地中,将地面结构固定,形成稳固的地基。墙面结构围成建筑的主体框架结构,起到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房顶结构选用普通房顶设计,盖设于墙面结构上,起到保护与遮挡的作用。
墙面结构由若干墙体100连接而成,在本实施例中,墙体100与墙体100之间通过连接柱200相连。连接柱200包括中心柱210、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中心柱210固定于地面结构上,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设于中心柱210周侧,并能绕中心柱210转动。
第一定位部220与第二定位部230能相对转动,具有垂直状态和平行状态,并能在垂直状态和平行状态之间切换,切换状态后第一定位部220与第二定位部230能相对固定。
具体地,参照图1,连接柱200整体为圆柱状,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为对称的四分之一圆柱。参照图3,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底部均设有滑动部221,连接柱200底部设有连接底座240(地面结构的一部分),连接底座240上设有与滑动部221匹配的圆环滑槽241,当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设于中心柱210周侧时,滑动部221伸入滑槽241内,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均能沿滑槽241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一定位部220(第二定位部230)能固定于地面结构上,在连接底座240上设有四个第一定位孔242,分别设于第一定位部220(第二定位部230)转动经过的四个区域上,第一定位部220(第二定位部230)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孔242对应的第二定位孔222,第二定位孔222贯穿第一定位部220(第二定位部230);当第一定位部220(第二定位部230)转动到位,即第一定位孔242与第二定位孔222对齐时,可以插入定位柱224,将第一定位部220(第二定位部230)固定于连接底座240上。
第一定位部220与第二定位部230之间的空间为定位区,两个墙体100端部能伸入定位区,并分别抵靠于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上,以确定两个墙体100之间的位置关系。
具体地,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均为四分之一圆柱,因此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除圆周面以外均具有两个平面,这两个平面即为定位面223;当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转动到位时,二者各有一个定位面223用于与墙体100端部相抵,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上的定位面223分别对两个墙体100进行定位。随着第一定位部220与第二定位部230位置的改变,第一定位部220上定位面223和第二定位部230上定位面223之间的角度不断发生变化,使得两个墙体100的相对位置关系、两个墙体100之间的角度随之改变。两个墙体100端部能分别抵靠于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上,以确定两个墙体100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定位部220与第二定位部230转动至相互垂直时,处于垂直状态,两个墙体100相互垂直形成墙角;第一定位部220与第二定位部230转动至相互平行时,处于平行状态,两个墙体100形成长墙面。
墙体100通过第一定位部220、第二定位部230确定位置关系后,通过连接结构与连接柱200连接,两个墙体100不直接相连,而是通过连接柱200实现连接,当其中一个墙体100受到外界影响时,可以减小对另一个墙体100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的墙面结构由多个墙体100连接形成,墙体100作为基础单元,可根据建筑要求形成多种结构,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墙角(两个墙体100构成)和长墙面结构(两个或多个墙体100构成)。施工时需要先对两个墙体100的位置进行确定,再将两个墙体100连接;在制作墙角结构时,需要保证两个墙体100相对垂直,制作长墙面结构时,则需要使两个墙体100平行或位于同一平面。
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制作墙角和长墙面所用的定位工具不同,不便于运输和装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以切换形态的定位工具,即连接柱200;连接柱200在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其上的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起到定位作用,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可以相对转动,二者之间的角度为定位角;参照图2,当第一定位部220与第二定位部230转动至相互垂直时,处于垂直状态,定位角为直角,两个墙体100抵靠在对应的定位面223上,也为相互垂直的状态,两个墙体100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形成墙角;参照图6,当第一定位部220与第二定位部230转动至相互平行时,处于平行状态,定位角为平角,两个墙体100抵靠在对应的定位面223上,两个墙体100相互平行或处在同一平面上,两个墙体100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形成长墙面。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定位部220固定于连接底座240上,通过转动第二定位部230来实现垂直状态和平行状态的切换。
通过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的设置,将制作墙角和长墙面所需的定位工具结合在一起,形成可以切换形态的定位工具,施工过程中无需更换定位工具,只需改变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的相对位置即可满足定位需求,简单方便,便于运输和装配。
参照图4,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中心柱210外周上设有多个插接槽211,多个插接槽211沿中心柱210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插接槽211沿中心柱210的轴线方向延伸;墙体100端部设有插接板,插接板沿墙体100高度方向延伸;插接板与插接槽211匹配并能嵌入插接槽211中,以实现墙体100与中心柱210的连接;实际施工中,当插接板嵌入插接槽211后,还需要对插接板和墙体100、墙体100和连接柱200(中心柱210)的连接进行加固(参照图5,可以通过增设支撑、辅助件、提高板材刚度等方法),防止插接板在插接槽211中断裂。
参照图4,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四个插接槽211沿中心柱210外周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插接槽211之间形成直角,相对的两个插接槽211之间形成平角;当第一定位部220与第二定位部230转动到位(处于垂直状态或平行状态)后,至少有一对相邻或相对的插接槽211处于定位区内(位于第一定位部220与第二定位部230之间),以供对应墙体100上的插接板嵌入。
具体地,第一定位部220固定在图2所示位置,当第二定位部230转动至与第一定位部220垂直时,两个相邻的插接槽211在定位区中露出,将两个墙体100抵靠在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的定位面223上时,插接板刚好对准对应的插接槽211,将插接板嵌入插接槽211中,即可将两个墙体100垂直连接。
参照图5,当第二定位部230转动至与第一定位部220在同一平面上时,三个相邻的插接槽211在定位槽中露出,其中包括至少一对相邻的插接槽211和一对相对的插接槽211,将两个墙体100抵靠在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的定位面223上时,插接板刚好对准对应的插接槽211,将插接板嵌入插接槽211中,即可将两个墙体100同平面连接。
由于墙体100体积大,不便于运输或装配,因此,参照图4,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墙体100由多个墙板110上下拼接形成,墙板110端部设有插接部111,多个插接部111上下拼接形成插接板;墙板110顶部设有拼接槽112,拼接槽112沿墙板110长度方向延伸,墙板110底部设有拼接板113,拼接板113也沿墙板110长度方向延伸,拼接板113与拼接槽112匹配,并能嵌入拼接槽112中,以实现墙板110的拼接。
墙体100安装时,位于最下方的墙板110底部需要连接墙面底座120(地面结构的一部分),墙面底座120和连接底座240相连,墙面底座120和连接底座240上均设有可供拼接板113嵌入的连接槽121。
若墙板110不设置拼接槽112和拼接板113,上下相邻的墙板110直接通过平面连接,则相邻墙板110之间可能会因为密封不到位而产生缝隙,影响墙面结构的防风保温效果;而本实施例中,通过拼接槽112和拼接板113的凹凸配合连接,可以避免连接时产生缝隙,提高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上下相邻的插接部111也可设置拼接槽112和拼接板113,通过同样的方式和墙板110一起拼接。
参照图3至图4,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墙板110上可拆卸连接有挡板130,挡板130能相对于墙板110转动;当两个墙板110上下拼接时,其中一个墙板110上的挡板130转动并部分伸至另一个墙板110上,再通过固定件分别与两个墙板110连接固定,以加固两个墙板110的连接。
墙板110与墙板110在上下方向拼接,为了避免拼接板113断裂,本实施例中,采用挡板130从竖直方向加固两个墙板110之间的连接。参照图4,两个墙板110上下拼接后,仅在其中一个墙板110上安装挡板130,挡板130的长度大于墙板110的长度,当挡板130从水平转向竖直时,挡板130有一端将伸出原墙板110,伸至另一个墙板110上,再将挡板130与上下两个墙板110分别固定,即可加固拼接处的连接。进一步地,沿墙板110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挡板130,使得墙板110各处受力均匀,墙体100整体刚度提高。
参照图4,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挡板130和墙板110上分别设有与固定件匹配的第一固定孔131和第二固定孔114,第二固定孔114位于挡板130的转动路径上;墙板110上还设有限位结构,当挡板130部分伸至另一个墙板110上时,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挡板130继续转动,并使第一固定孔131与第二固定孔114对齐,以供安装固定件。
固定件为螺钉,第一固定孔131和第二固定孔114均为螺纹孔,参照图4,挡板130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131,分别位于挡板130上下两端,当挡板130向下转动至竖直(即转动到位)直且下端伸至另一个墙板110上时,两个第一固定孔131分别对准两个墙板110;墙板110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固定孔114,当挡板130转动到位时,挡板130上端的第一固定孔131与原墙板110上的第二固定孔114对齐,挡板130下端的第一固定孔131与下方墙板110上的第二固定孔114对齐,可以装入螺钉,将挡板130与上下两个墙板110连接固定。
参照图3,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转轴115和限位口132,转轴115设于墙板110上,限位口132设于挡板130一端;上下拼接的两个墙板110中,其中一个墙板110的转轴115上转动连接挡板130,当挡板130上设有限位口132的端部伸至另一个墙板110上时,另一个墙板110上的转轴115能进入限位口132,并与限位口132相抵以限制挡板130转动。
也就是说,在上下相邻两个墙板110中,仅有一个墙板110上的转轴115安装挡板130,另一个墙板110上的转轴115提供限位作用。参照图3,若挡板130设置在上方墙板110上,挡板130向下顺时针转动,则限位口132呈从左至右逐渐收窄的状态,限位口132右侧壁与转轴115轮廓匹配,当挡板130转动至图3所示状态时,限位口132与转轴115相抵,挡板130无法继续顺时针转动,此时挡板130处于竖直状态,第一固定孔131与第二固定孔114均对齐。
下方的挡板130向上顺时针转动,则限位口132呈从右至左逐渐收窄的状态,限位口132左侧壁与转轴115轮廓匹配,当挡板130转动至图3所示状态时,限位口132与转轴115相抵,挡板130无法继续顺时针转动,此时挡板130处于竖直状态,第一固定孔131与第二固定孔114均对齐。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墙体100由上、中、下三个墙板110上下拼接组成,上墙板110和下墙板110上均安装挡板130,上挡板130向下转,与中墙板110上的转轴115的右上圆周面抵接,下挡板130向上转,与中墙板110上的转轴115的左下圆周面抵接。
墙体100分为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的能力,承重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在材料、结构上提高墙体100的强度。
参照图4,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墙体100还包括加强板140,加强板140与墙板110匹配并连接于墙板110上设有挡板130的一侧,加强板140上设有可供容纳挡板130的让位槽141,加强板140用于保护挡板130和墙板110,提高墙体100的强度。
由于挡板130和墙板110的连接需要用到多个固定件(螺钉),墙板110长期处于户外的环境下时,螺钉容易锈蚀,而加强板140可以保护螺钉;此外,当加强板140连接于墙板110一侧时,让位槽141和挡板130配合,可以限制挡板130的自由度,即使螺钉松动脱落,也可以防止挡板130晃动,以免挡板130的加固作用失效。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挡板130为楔形块,具体地,参照图5,从挡板130表面开始远离墙板110的方向上,挡板130的截面呈向外扩口的状态,即挡板130靠近墙板110一面的宽度小于挡板130远离墙板110一面的宽度;让位槽141为与挡板130匹配的楔形槽,当挡板130装入让位槽141后,加强板140无法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墙板110的移动,当挡板130装入让位槽141后,加强板140与墙板110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仅能上下移动实现加强板140与墙板110的连接或拆卸。可以理解的是,楔形块也可以由T型块(截面上一端大、一端小)等结构代替。
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组装墙体100,准备多个墙体100。具体地,先将多个墙板110上下拼接,形成墙体100的主体结构;上下相邻两个墙板110中,在其中一个墙板110上安装挡板130,转动挡板130,使挡板130上设有限位口132的一端转动至另一个墙板110上;限位口132与另一个墙板110上的转轴115相抵,实现挡板130的定位;第一固定孔131和第二固定对齐并装入固定件,实现挡板130与两个墙板110的连接固定;在墙板110上设有挡板130的一侧安装加强板140,将加强板140上的让位槽141对准挡板130后从上至下安装,并将上下相邻的加强板140连接固定,最后形成完整的墙体100。
第二步,先将连接柱200固定于地面结构上,转动第一定位部220或第二定位部230,使定位角变为直角或平角,中心柱210上露出至少两个成直角或平角的插接槽211,再将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通过定位柱224固定于地面结构上。
第三步,将两个墙体100的端部伸入定位区,并分别抵靠于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上;两个墙体100均通过连接结构(插接槽211与插接板)与连接柱200连接,两个墙体100通过连接柱200(中心柱210)连接形成墙角或长墙面;
第四步,将墙体100与地面结构固定连接,并在墙体100与墙体100、连接柱200与墙体100、连接柱200与地面结构之间进行加固参照图5;重复第三步,将多个墙体100、墙角和长墙面连接,围成建筑的墙面结构,在墙面结构上安装房顶结构,完成建筑的装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地面结构、设于所述地面结构上的墙面结构以及盖设于所述墙面结构顶部的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结构包括:
若干墙体(100);
若干连接柱(200),用于连接所述墙体(100);所述连接柱(200)包括中心柱(210)、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所述中心柱(210)固定于所述地面结构上,所述第一定位部(220)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30)设于所述中心柱(210)周侧,并能绕所述中心柱(210)转动;
所述第一定位部(220)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30)能相对转动,具有垂直状态和平行状态,并能在所述垂直状态和所述平行状态之间切换,切换状态后所述第一定位部(220)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30)能相对固定;两个所述墙体(100)端部能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20)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30)上,以确定两个所述墙体(100)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一定位部(220)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30)转动至相互垂直时,处于所述垂直状态,两个所述墙体(100)相互垂直形成墙角;所述第一定位部(220)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30)转动至相互平行时,处于所述平行状态,两个所述墙体(100)形成长墙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210)外周上设有多个插接槽(211),多个所述插接槽(211)沿所述中心柱(210)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插接槽(211)沿所述中心柱(210)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墙体(100)端部设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沿所述墙体(100)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插接板与所述插接槽(211)匹配并能嵌入所述插接槽(211)中,以实现所述墙体(100)与所述中心柱(210)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插接槽(211)沿所述中心柱(210)外周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插接槽(211)之间形成直角,相对的两个所述插接槽(211)之间形成平角;当所述第一定位部(220)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30)处于所述垂直状态或所述平行状态时,至少有一对相邻或相对的所述插接槽(21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20)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30)之间,以供对应所述墙体(100)上的所述插接板嵌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00)由多个墙板(110)上下拼接形成,所述墙板(110)端部设有插接部(111),多个所述插接部(111)上下拼接形成所述插接板;所述墙板(110)顶部设有拼接槽(112),所述拼接槽(112)沿所述墙板(110)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墙板(110)底部设有拼接板(113),所述拼接板(113)与所述拼接槽(112)匹配,并能嵌入所述拼接槽(112)中,以实现所述墙板(110)的拼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110)上可拆卸连接有挡板(130),所述挡板(130)能相对于所述墙板(110)转动;当两个所述墙板(110)上下拼接时,其中一个所述墙板(110)上的所述挡板(130)转动并部分伸至另一个所述墙板(110)上,再通过固定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墙板(110)连接固定,以加固两个所述墙板(110)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30)和所述墙板(110)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固定件匹配的第一固定孔(131)和第二固定孔(114),所述第二固定孔(114)位于所述挡板(130)的转动路径上;所述墙板(110)上还设有限位结构,当所述挡板(130)部分伸至另一个所述墙板(110)上时,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挡板(130)继续转动,并使所述第一固定孔(131)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14)对齐,以供安装所述固定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转轴(115)和限位口(132),所述转轴(115)设于所述墙板(110)上,所述限位口(132)设于所述挡板(130)一端;上下拼接的两个所述墙板(110)中,其中一个所述墙板(110)的所述转轴(115)上转动连接所述挡板(130),当所述挡板(130)上设有所述限位口(132)的端部伸至另一个所述墙板(110)上时,另一个所述墙板(110)上的所述转轴(115)能进入所述限位口(132),并与所述限位口(132)相抵以限制所述挡板(130)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00)还包括加强板(140),所述加强板(140)与所述墙板(110)匹配并连接于所述墙板(110)上设有所述挡板(130)的一侧,所述加强板(140)上设有可供容纳所述挡板(130)的让位槽(141),所述加强板(140)用于保护所述挡板(130)和所述墙板(110),提高所述墙体(100)的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30)为楔形块,所述让位槽(141)为与所述挡板(130)匹配的楔形槽,所述楔形块用于限制所述加强板(14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墙板(110)的移动。
10.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组装墙体(100),准备多个墙体(100);
第二步,先将连接柱(200)固定于地面结构上,转动第一定位部(220)或第二定位部(230),切换至垂直状态或平行状态,再将第一定位部(220)、第二定位部(230)和中心柱(210)相对固定;
第三步,将两个墙体(100)的端部分别抵靠于第一定位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上;两个墙体(100)均通过连接结构与连接柱(200)连接,两个墙体(100)通过连接柱(200)连接形成墙角或长墙面;
第四步,将墙体(100)与地面结构固定连接,并在墙体(100)与墙体(100)、连接柱(200)与墙体(100)、连接柱(200)与地面结构之间进行加固;重复第三步,将多个墙体(100)、墙角和长墙面连接,围成建筑的墙面结构,在墙面结构上安装房顶结构,完成建筑的装配。
CN202210920978.4A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5262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0978.4A CN115262800B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0978.4A CN115262800B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2800A true CN115262800A (zh) 2022-11-01
CN115262800B CN115262800B (zh) 2023-09-26

Family

ID=83747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0978.4A Active CN115262800B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280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75670A (en) * 1982-08-04 1984-10-09 Calvin Shubow Building block modul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JP2013163920A (ja) * 2012-02-10 2013-08-22 Panasonic Corp パネル間連結装置
CN108951888A (zh) * 2018-06-22 2018-12-0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装配式墙体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CN209179212U (zh) * 2018-12-06 2019-07-30 江西宏伟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墙板
CN211665991U (zh) * 2019-10-24 2020-10-13 麻城承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板
CN112942620A (zh) * 2021-02-03 2021-06-1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墙体
CN213868477U (zh) * 2020-11-11 2021-08-03 安徽省浦菲尔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安装的金属幕墙板
CN113550442A (zh) * 2021-07-15 2021-10-26 苏州中孚新型墙体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75670A (en) * 1982-08-04 1984-10-09 Calvin Shubow Building block modul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JP2013163920A (ja) * 2012-02-10 2013-08-22 Panasonic Corp パネル間連結装置
CN108951888A (zh) * 2018-06-22 2018-12-0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装配式墙体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CN209179212U (zh) * 2018-12-06 2019-07-30 江西宏伟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墙板
CN211665991U (zh) * 2019-10-24 2020-10-13 麻城承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板
CN213868477U (zh) * 2020-11-11 2021-08-03 安徽省浦菲尔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安装的金属幕墙板
CN112942620A (zh) * 2021-02-03 2021-06-1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墙体
CN113550442A (zh) * 2021-07-15 2021-10-26 苏州中孚新型墙体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2800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5310B2 (en) Modular building structure
US6691481B2 (en) Corner form for modular insulating concrete form system
WO2006081678A1 (en) Method and implements for erecting walls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wall components
CN111236470A (zh) 一种节能环保装配式墙体及其装配方法
US4797020A (en) Self-locking mortise and tenon joint
CN115262800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EP0683282A1 (en) A Light weight wall structure for use in buildings
WO2019004143A1 (ja) 取付具、及び建物の壁構造
JP4941024B2 (ja) 設置物を載せる組立型基台
CN111576871A (zh) 模板连接结构
CN21432999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施工用支撑装置
CN21317417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防护墙
CN110965665B (zh) 墙体及建筑体
KR200386274Y1 (ko) 펜스
JP6896217B2 (ja) 柱と梁の接合方法および木造建築物の柱と梁の接合方法
CN212376277U (zh) 模板连接结构
JP5528128B2 (ja) 建築構造材の接合構造
CN218116537U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结构
KR102068116B1 (ko) 콘크리트 사용량 절감을 위한 큐브형태의 중공 경량재
JPH10195885A (ja) 住宅用コンクリート基礎及びこれに土台を固定する方法
JP2877794B1 (ja) 根太材とフローリング材との結合金具、フローリング材の敷設方法、及び床構造
CN217642560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电缆桥架
CN219992705U (zh) 一种模组化建筑钢结构
CN215759788U (zh) 新型墙体装配模块
CN216948723U (zh) 一种便于快速临时组装的装配式建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