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2613B - 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2613B
CN115262613B CN202210974290.4A CN202210974290A CN115262613B CN 115262613 B CN115262613 B CN 115262613B CN 202210974290 A CN202210974290 A CN 202210974290A CN 115262613 B CN115262613 B CN 1152626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foundation
movable fram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42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2613A (zh
Inventor
于志龙
吴秋祺
岳志才
李桂花
邵剑涛
蒋耳龙
徐振红
刘华
潘伟华
李家伟
陈静
封志虎
傅羽
李奋新
陈瑶
白昊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yung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enter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Highway Engineering Bureau of CCCC
Original Assignee
Lianyung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enter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Highway Engineering Bureau of CC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yung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enter,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Highway Engineering Bureau of CCCC filed Critical Lianyung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109742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26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2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2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2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2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10Deep foundations
    • E02D27/12Pile foundations
    • E02D27/14Pile framings, i.e. piles assembled to form the substruc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2Piers; Abutments ; Protecting same against drifting i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8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s or movements in the foundation so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包括桥梁永久结构、支架基础结构和弹簧阻尼减振器。桥梁永久结构包括墩柱、承台和桩基;支架基础结构包括落地支架和钢筋混凝土悬臂,落地支架的下端与悬臂通过预埋钢板进行固定连接,悬臂附着于承台一体式浇筑,实现荷载通过钢筋混凝土悬臂传递到桥梁永久结构,完全依靠承载能力和安全系数更高的桥梁永久结构提供基础支撑反力;弹簧阻尼减振器安装在相邻钢筋混凝土悬臂之间,弹簧阻尼减振器可在偶遇突发水平外力作用时起到耗能和减振的功能,避免较大水平荷载对桥梁永久结构造成损伤,同时也对支架的稳定性提供贡献。

Description

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
背景技术
目前变截面连续梁桥节段悬臂浇筑或拼装的0号块现浇支架所涉及到的主要支架结构有两种:落地支架式以及埋设托架式。所谓落地支架式就是指将0号块荷载传递给从地面或承台自下而上搭设起来的临时墩支架类型,其受力明确和搭设工艺简单,多应用于20米高度以下常规桥墩0号块施工;而高墩施工时,考虑到临时墩支架稳定性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多采用埋设托架式,既通过在桥梁主墩上部预留孔洞或预埋构件后搭设牛腿托架等构件,以形成支撑结构,将0号块荷载传递作用到桥梁主墩的支架类型。对于在深厚淤泥软土地基上搭设0号块落地支架,现有所采用的基础技术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技术模式一:在承台体外另作独立扩大基础,以承担落地支架传递的荷载,此模式施工时需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成本高、周期长,且施工步骤复杂。同时在施工作业期,有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失稳风险和地基整体沉降稳定速率过慢带来的施工控制难题;
技术模式二:以桩基(钢管桩、预制桩、钻孔灌注桩)作为落地支架的基础,此模式下支架结构能够保证给软土地基场地下的支架提供足够承载力和减少沉降,但桩基需要有足够的入土深度才能达到合适的持力层,且0号块施工完成后,桩基基本废弃处理或很难回收,故经济成本较高,施工周期较长。
技术模式三:利用主墩承台本体作为落地支架的基础,既将支架搭设成立于桥墩根部的钢管斜撑,此技术模式对倾斜支撑钢管的安装施工要求较高,受力较为复杂,且受承台本身构造尺寸富余度的限制较大,容易造成应力集中。
相关背景技术专利对比如下:
根据中国专利号CN202111361315.5,该专利涉及一种在淤泥质软基上现浇箱梁所采用的支架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其所发明的装配式基础垫层其实就是装配式扩大基础,该专利将基础垫层设置成多个相互拼接固定的单元预制砼板,在施工现场挖取槽沟的同时,将单元预制砼板拼接固定成基础垫层,相比于利用混凝土浇注基础垫层,减少了混凝土冷却时间,从而降低地基的施工时间,提升了地基的施工速度,该专利的创新是将常规的现浇扩大基础变为了装配式扩大基础。但并未解决深厚淤泥土软基的沉降问题(深厚软基存在很大的压缩沉降量,且沉降固结周期很长,即使采用真空预压或堆载等方式施加荷载加速沉降,也需要半年以上周期才能基本稳定)。其所提及在施工场地挖取槽沟后,采用压平机压平沟槽地面,仅是对基地进行的平整过程,并非解决深厚软基沉降的过程,因此该专利的使用条件,仍然需要依托预先对深厚淤泥软土进行地基深层加固处理,而我方构思的发明,是不需要对深厚淤泥软基进行处理的。
根据中国专利号CN202111422913.9,该专利涉及一种在淤泥地层中搭设现浇大跨度梁支架所采用的螺旋钢管基础施工方法,其发明的将封口螺旋钢管桩本质上还是属于钢管桩基础,该专利将高墩大跨度现浇梁支架中支墩基础由传统的钻孔灌注桩优化为特制的封口钢管螺旋桩,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基础并搭设支架,在施工后破除混凝土基础,拔出螺旋钢管桩,实现周转利用,该专利的创新是将传统的钻孔灌注桩或钢管桩,优化为特制的封口螺旋钢管桩。但依旧是采用额外实施桩基的方式来提供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问题。桩基础在软土地基施工中,根据土质条件需穿透软土层达到持力层,螺旋钢管桩基础施工虽较之于原有方案成本有所降低,但和不做桩基础相比,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该专利所构思的螺旋钢管桩直径和常规打入式钢管桩基本一致,但需要采用特别的专业设备,才能将大直径的螺旋管桩旋入持力层。同时,就周转利用而言,普通打入式钢管桩也具有同样优点,此外封口螺旋钢管桩也不可避免的要考虑钢管的耐腐蚀性问题,因此该专利的使用条件,仍然与传统深厚软土地基条件下搭设支架需要采用桩基础是一个道理,且其施工方法并不具备较大优势。而我方构思的发明,是不需要额外设置桩基础,而是直接利用桥梁既有永久桩基础,承载能力更强且费用更低。
根据中国专利号CN201921001391.3,该专利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钢箱梁0号块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安装有平联及斜撑的钢立柱、钢立柱上安装主横梁,主横梁安装有贯通轨道梁;贯通轨道梁底部下方固定有限位挂锁与塔柱下横梁的外侧面贴紧;钢立柱固定有限位撑与塔柱下横梁的外侧面贴紧;本方案克服了传统支架在滑移偏载作用下抗倾覆能力弱的缺点,提高工效并保证安全和质量。该专利的创新是将落地支架传统的竖直支撑杆优化为斜撑杆体系,且有效依托了桥梁永久结构承台和桩基提供支承反力。但所设置的斜撑杆件受力较为复杂,存在偏压等不利因素,在应对比钢箱梁体量更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0号块荷载时,斜撑杆件存在失稳风险;因此该专利尚存在结构体系复杂、适用范围受限等问题。而我方构思的发明,依然保持了结构更为简单,受力更为明确且承载能力更大的直立式支架体系。
基于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一是通过钢筋混凝土悬臂基础将支架荷载传递到桥梁永久结构,完全依靠承载能力和安全系数更高的桥梁永久结构提供基础支撑反力;二是通过在相邻钢筋混凝土悬臂之间设置弹簧阻尼减振器,可在偶遇突发水平外力作用时起到耗能和减振的功能,避免较大水平荷载对桥梁永久结构造成损伤,同时也对支架的稳定性提供贡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着于承台的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包括桥梁永久结构、支架基础结构、钢筋混凝土悬臂和弹簧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基础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悬臂与弹簧阻尼减振器进行横向固定连接设置;
所述支架基础结构包括落地支架和钢筋混凝土悬臂;
所述落地支架设在支架基础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悬臂上,即所述落地支架的下端与钢筋混凝土悬臂的顶面通过预埋钢板进行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桥梁永久结构包括墩柱、承台和桩基;
所述钢筋混凝土悬臂的根部通过钢筋混凝土一体式浇筑附着于承台两侧,所述承台的上方设有墩柱、下方设有桩基;
所述弹簧阻尼减振器包括导向杆、防护栓、弹簧环、纹路壳架和调节协同部件;
所述导向杆穿过防护栓,且相互之间能自由滑动;所述弹簧环套在导向杆的外围,所述弹簧环的两端分别与防护栓和调节协同部件接触,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调节协同部件、另一端作为自由伸缩端,所述纹路壳架套在调节协同部件的外围。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协同部件包括侧盘架、连接管和内弹簧架;
所述侧盘架设在调节协同部件的两端,所述侧盘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中心位置弹性连接有内弹簧架。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协同部件还包括连杆轴、调节转轴、稳固连板、配合盘、水平向连通轴、中心轴架、第一活动架、限位转动盘、第二活动架和第三活动架;
所述配合盘中心与稳固连板相限位连接,所述稳固连板的侧端活动连接有调节转轴,所述调节转轴的中心活动连接有连杆轴,所述连杆轴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中心轴架,所述稳固连板的另一端位置设有限位转动盘,所述限位转动盘的侧端铰接有第一活动架,所述第一活动架的上端铰接有第三活动架,所述第三活动架的上端铰接有第二活动架,所述第一活动架、限位转动盘、第二活动架、第三活动架设有两个,且中心位置处采用水平向连通轴相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水平向连通轴内设有弹簧,所述水平向连通轴通过弹簧自适应伸缩连接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杆轴采用对称设置,且底部连杆轴上开设有螺纹。
所述连接管、配合盘通过内弹簧架相连接设置,且侧盘架采用对称设置,通过侧盘架与纹路壳架相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配合盘与第一活动架、限位转动盘、第二活动架、第三活动架铰接设置;所述调节转轴采用V字型结构设计,且两侧均采用万向球体进行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架、限位转动盘、第二活动架、第三活动架设有两个,且关于连杆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架、限位转动盘、第二活动架、第三活动架均与稳固连板相限位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转轴带动稳固连板、水平向连通轴、第一活动架、限位转动盘、第二活动架、第三活动架在连杆轴、中心轴架上活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簧阻尼减振器设置在相邻两钢筋混凝土悬臂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簧阻尼减振器的一端通过侧盘架与钢筋混凝土悬臂的预埋钢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阻尼减振器的另一端通过导向杆插入另一钢筋混凝土悬臂上的预留孔中进行活动连接。
一、本发明所构思的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结构,是在深厚淤泥软土地基背景下,不需要对深厚淤泥软基进行深层加固处理、也不需要额外设置桩基础、且能保持受力更为明确的直立式支架体系。此结构通过在承台两侧同步附着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悬臂,将支架传递的上部荷载经承台悬臂支撑传递给承台及其下的永久桩基,对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有着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在钢筋混凝土悬臂之间设置弹簧阻尼减振器,可在偶遇突发水平外力作用时起到耗能和减振的功能,避免较大水平荷载对桥梁永久结构造成损伤,同时也对支架的稳定性提供贡献。
二、本专利所发明的弹簧阻尼减振器具体功效包括:
1、增强支架应对偶发水平荷载的稳定性:支架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施工车辆及其他大型机械的撞击,设置于基础结构上的弹簧阻尼减振器,会吸收并缓建作用在支架的水平力,从而减轻对支架本身的破坏。
2、保护桥梁永久结构:支架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施工车辆及其他大型机械的撞击;或者对设于水中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水下环境需要采用特殊材料制作弹簧阻尼减振器),可能会遭受到船舶及其他漂浮物较大的撞击力。设置了弹簧阻尼减振器的基础结构,首先能通过吸收能量保护钢筋混凝土悬臂本身不易被破坏,同时也减轻通过悬臂传递给承台及桩基的撞击力,有效降低上述情况对桥梁永久结构造成伤害的风险。
3、提高桥梁抗震能力;安装了弹簧阻尼减振器基础结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桥梁结构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对提升桥梁抗震能力有一定的贡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支架基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桥梁永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弹簧阻尼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弹簧阻尼减振器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弹簧阻尼减振器的拆分图;
图8为本发明调节协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调节协同部件的拆分图。
图中:1-支架基础结构、2-弹簧阻尼减振器、3-落地支架、4-钢筋混凝土悬臂、5-承台、6-墩柱、7-导向杆、8-防护栓、9-弹簧环、10-桥梁永久结构、11-纹路壳架、12-调节协同部件、13-侧盘架、14-连接管、15-内弹簧架、16-连杆轴、17-调节转轴、18-稳固连板、19-配合盘、20-水平向连通轴、21-中心轴架、22-第一活动架、23-限位转动盘、24-第二活动架、25-第三活动架。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包括桥梁永久结构10、支架基础结构1、钢筋混凝土悬臂4和弹簧阻尼减振器2,所述支架基础结构1的钢筋混凝土悬臂4与弹簧阻尼减振器2进行横向固定连接设置,钢筋混凝土悬臂4与承台5一体化浇筑;
请参阅图3,支架基础结构1包括落地支架3和钢筋混凝土悬臂4。落地支架3设在支架基础结构1的钢筋混凝土悬臂4上,落地支架3的下端与钢筋混凝土悬臂4顶面通过预埋钢板进行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4,桥梁永久结构10包括墩柱6、承台5和桩基。钢筋混凝土悬臂4的根部通过钢筋混凝土一体式浇筑附着于承台5两侧,承台5的上方设有墩柱6、下方设有桩基;
请参阅图5,弹簧阻尼减振器2包括导向杆7和防护栓8。导向杆7穿过防护栓8,且相互之间能自由滑动;通过导向杆7的设置,方便与钢筋混凝土悬臂4上的预留孔进行活动连接;
请参阅图6,弹簧阻尼减振器2还包括弹簧环9、纹路壳架11。弹簧环9套在导向杆7的外围,且一端与防护栓8接触;
请参阅图7,弹簧阻尼减振器2还包括调节协同部件12。调节协同部件12与导向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纹路壳架11套在调节协同部件12的外围;
请参阅图8,调节协同部件12包括侧盘架13、连接管14和内弹簧架15;侧盘架13设在调节协同部件12的两端,方便与钢筋混凝土悬臂4的侧面预埋钢板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侧盘架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4,连接管14的中心位置弹性连接有内弹簧架15;
请参阅图9,调节协同部件12还包括连杆轴16、调节转轴17、稳固连板18、配合盘19、水平向连通轴20、中心轴架21、第一活动架22、限位转动盘23、第二活动架24和第三活动架25。通过上述零件的设置和结构的配合,实现组合连接工作,方便进行应力的吸收工作;
本实施例根据落地支架立柱的平面位置,预埋承台与钢筋混凝土悬臂顶面连接锚筋和钢板,支架立柱与预埋钢板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要求立柱间设置横向连接,保证落地支架的稳定性。
承台施工基坑开挖时,要同步考虑钢筋混凝土悬臂的施工作业空间。
根据弹簧阻尼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在钢筋混凝土悬臂的一侧预埋套管,形成导向杆的活动孔,另一侧预埋钢板,方便与侧盘架进行固结。待安装弹簧阻尼减振器时,先将导向杆端头插入钢筋混凝土悬臂的预埋套管中;然后调整弹簧阻尼减振器位置,使其侧盘架紧靠相邻钢筋混凝土悬臂侧面的预埋钢板并进行焊接,待其稳定后安装纹路壳架。
工作原理:使用者将支架基础结构1和弹簧阻尼减振器2与桥梁永久结构10进行安装连接,实现了通过钢筋混凝土悬臂基础将支架荷载传递到桥梁永久结构上,完全依靠承载能力和安全系数更高的桥梁永久结构提供基础支撑反力。同时通过在相邻钢筋混凝土悬臂之间设置弹簧阻尼减振器,可在偶遇突发水平外力作用时起到耗能和减振的功能,避免较大水平荷载对桥梁永久结构造成损伤,同时也对支架的稳定性提供贡献。所述导向杆7穿过防护栓8,且相互之间能自由滑动;弹簧环9套在导向杆7的外围,弹簧环9的两端分别与防护栓8和调节协同部件12连接,导向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调节协同部件12、另一端作为自由伸缩端;自由伸缩端插入相邻承台预留孔并可自由伸缩,实现端部支撑和导向作用;调节协同部件12通过连杆轴16、调节转轴17、稳固连板18、配合盘19、横向连通轴20、中心轴架21、第一活动架22、限位转动盘23、第二活动架24和第三活动架25组合连接,连杆轴16、中心轴架21实现中部的支撑,稳固连板18可通过调节转轴17进行固定,实现定位连接工作,第一活动架22、限位转动盘23、第二活动架24和第三活动架25可进行应力的传导,作用在配合盘19上,通过结构的适应性调节,协助进行水平应力吸收的工作,增强连接的稳定性。
使用者将支架基础结构1、弹簧阻尼减振器2进行安装连接,实现整体的组合连接,使用者先通过连杆轴16、中心轴架21实现稳固连板18位置的调节工作,之后将调节协同部件12内置在纹路壳架11内,将调节协同部件12与外界的混凝土以及导向杆7进行连接,弹簧环9套在导向杆7外围与调节协同部件12连接,实现加固连接与应力传递的目的,当有水平应力通过导向杆7向调节协同部件12传递时,会传达至内弹簧架15上,通过侧盘架13、连接管14与支架基础结构1的固定,实现内弹簧架15的压缩变形,完成应力的吸收工作,部分应力可通过第一活动架22、限位转动盘23、第二活动架24、第三活动架25进行吸收,第一活动架22、限位转动盘23、第二活动架24、第三活动架25与稳固连板18进行限位连接,通过配合盘19将应力进行传递,可带动第一活动架22、限位转动盘23、第二活动架24、第三活动架25进行转动调节,实现应力吸收功能,通过内弹簧架15发生变形实现调节协同部件12的协同变形,通过调节协同部件12与弹簧环9的连接,达到使弹簧环9与调节协同部件12协同变形的目的,通过缓冲变形,实现水平应力吸收;通过支架基础结构1、弹簧阻尼减振器2连接,实现整体的固定,且通过弹簧阻尼减振器2的结构吸收水平应力,通过支架基础结构1、弹簧阻尼减振器2的组合设置,便于在软土地基场地搭设主墩0号块落地支架,及水平应力吸收工作,有利于长期稳定的使用,落地支架3与钢筋混凝土悬臂4固定连接、由钢筋混凝土悬臂4与桥梁永久结构10的固结,实现支架荷载传递到桥梁永久结构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包括桥梁永久结构(10)、支架基础结构(1)、钢筋混凝土悬臂(4)和弹簧阻尼减振器(2),所述支架基础结构(1)的钢筋混凝土悬臂(4)与弹簧阻尼减振器(2)进行横向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支架基础结构(1)包括落地支架(3)和钢筋混凝土悬臂(4);所述落地支架(3)设在支架基础结构(1)的钢筋混凝土悬臂上,即所述落地支架(3)的下端与钢筋混凝土悬臂(4)的顶面通过预埋钢板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桥梁永久结构(10)包括墩柱(6)、承台(5)和桩基;所述钢筋混凝土悬臂(4)的根部通过钢筋混凝土一体式浇筑附着于承台(5)两侧,所述承台(5)的上方设有墩柱(6)、下方设有桩基;所述弹簧阻尼减振器(2)包括导向杆(7)、防护栓(8)、弹簧环(9)、纹路壳架(11)和调节协同部件(12);所述导向杆(7)穿过防护栓(8),且相互之间能自由滑动;所述弹簧环(9)套在导向杆(7)的外围,所述弹簧环(9)的两端分别与防护栓(8)和调节协同部件(12)接触,所述导向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调节协同部件(12)、另一端作为自由伸缩端,所述纹路壳架(11)套在调节协同部件(12)的外围;
所述调节协同部件(12)包括侧盘架(13)、连接管(14)和内弹簧架(15);所述侧盘架(13)设在调节协同部件(12)的两端,所述侧盘架(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4),所述连接管(14)的中心位置弹性连接有内弹簧架(15);
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协同部件(12)还包括连杆轴(16)、调节转轴(17)、稳固连板(18)、配合盘(19)、水平向连通轴(20)、中心轴架(21)、第一活动架(22)、限位转动盘(23)、第二活动架(24)和第三活动架(25);
所述配合盘(19)中心与稳固连板(18)相限位连接,所述稳固连板(18)的侧端活动连接有调节转轴(17),所述调节转轴(17)的中心活动连接有连杆轴(16),所述连杆轴(16)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中心轴架(21),所述稳固连板(18)的另一端位置设有限位转动盘(23),所述限位转动盘(23)的侧端铰接有第一活动架(22),所述第一活动架(22)的上端铰接有第三活动架(25),所述第三活动架(25)的上端铰接有第二活动架(24),所述第一活动架(22)、限位转动盘(23)、第二活动架(24)、第三活动架(25)设有两个,且中心位置处采用水平向连通轴(20)相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水平向连通轴(20)内设有弹簧,所述水平向连通轴(20)通过弹簧自适应伸缩连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轴(16)采用对称设置,且底部连杆轴(16)上开设有螺纹;所述连接管(14)、配合盘(19)通过内弹簧架(15)相连接设置,且侧盘架(13)采用对称设置,通过侧盘架(13)与纹路壳架(11)相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盘(19)与第一活动架(22)、限位转动盘(23)、第二活动架(24)、第三活动架(25)相铰接设置;所述调节转轴(17)采用V字型结构设计,且两侧均采用万向球体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架(22)、限位转动盘(23)、第二活动架(24)、第三活动架(25)设有两个,且关于连杆轴(16)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架(22)、限位转动盘(23)、第二活动架(24)、第三活动架(25)均与稳固连板(18)相限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转轴(17)带动稳固连板(18)、水平向连通轴(20)、第一活动架(22)、限位转动盘(23)、第二活动架(24)、第三活动架(25)在连杆轴(16)、中心轴架(21)上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阻尼减振器(2)设置在相邻两钢筋混凝土悬臂(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阻尼减振器(2)的一端通过侧盘架(13)与钢筋混凝土悬臂(4)的预埋钢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阻尼减振器(2)的另一端通过导向杆(7)插入另一钢筋混凝土悬臂(4)上的预留孔中进行活动连接。
CN202210974290.4A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 Active CN1152626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4290.4A CN115262613B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4290.4A CN115262613B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2613A CN115262613A (zh) 2022-11-01
CN115262613B true CN115262613B (zh) 2023-05-16

Family

ID=83751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4290.4A Active CN115262613B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261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1209Y (zh) * 2005-12-23 2007-03-21 郑玉海 双弹簧减振器
US20100080658A1 (en) * 2008-10-01 2010-04-01 Marshall Frederick S System for supporting slab with concrete pier
CN102733318B (zh) * 2012-07-02 2014-08-13 苏州嘉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后锚式悬臂组合支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3669226B (zh) * 2013-12-25 2015-07-01 中建六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跨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箱梁0#块支架施工方法
CN207062786U (zh) * 2017-08-14 2018-03-02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梁悬臂0#块的施工支架
CN211285682U (zh) * 2019-11-18 2020-08-18 中国葛洲坝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深水悬臂式塔吊基础结构
CN114197495B (zh) * 2021-11-15 2022-11-15 同济大学 一种抗滑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2613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2517A (zh) 一种摇摆自复位自立式高耸结构
CN205712546U (zh) 一种摇摆自复位自立式高耸结构
CN113417252A (zh) 一种驳岸加固设施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87742A (zh) 一种悬索桥墩台式预应力锚碇
CN114908739A (zh) 地面光伏电站现浇混凝土桩基础结构及其浇筑装置
CN204491649U (zh) 一种风机桩墩基础
CN115262613B (zh) 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
CN111535333A (zh) 一种复杂复建基坑工程桩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6586578U (zh) 一种地基内支撑结构
CN213653839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抗震装置
CN211143822U (zh) 一种建筑隔震加固的托换结构
CN213390200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建筑工程用桩基结构
CN210658472U (zh)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基结构
CN213625553U (zh) 一种软土地基的建筑桩基结构
CN110671581A (zh) 一种建筑机械减振平台
CN214272116U (zh) 一种现浇桩基结构
CN215405634U (zh) 一种用于水上大跨度现浇梁施工的支撑结构
CN220746953U (zh) 一种基坑支护工程装配式钢内支撑结构
CN220747302U (zh) 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
CN220247173U (zh) 一种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
CN214783985U (zh)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基坑中的基坑支护
CN112663663B (zh) 一种预制型基础承台
CN216339629U (zh)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质的钢管桩、钢管桩围堰
CN219157783U (zh) 一种基坑减震支护结构
CN217629971U (zh) 一种基坑开挖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