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1083B - 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及提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及提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1083B
CN115261083B CN202210873476.0A CN202210873476A CN115261083B CN 115261083 B CN115261083 B CN 115261083B CN 202210873476 A CN202210873476 A CN 202210873476A CN 115261083 B CN115261083 B CN 115261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ate
drain hole
oil drain
primary cool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34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1083A (zh
Inventor
李景民
黄巧芳
周凌云
黄家儒
廖才武
姜涛
谢紫峰
欧阳书山
林惠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GIS S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GIS S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IS S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GIS S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734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1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1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1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1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1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KPURIFYING OR MODIFY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 C10K1/00Purifying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 C10K1/001Purifying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working-up the condens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7/00Separation of liquid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by thermal diffusion
    • B01D17/02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 B01D17/0208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7/00Separation of liquid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by thermal diffusion
    • B01D17/02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 B01D17/0208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17/0214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with removal of one of the ph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1/00Working-up tar
    • C10C1/02Removal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KPURIFYING OR MODIFY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 C10K1/00Purifying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 C10K1/002Removal of contamin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KPURIFYING OR MODIFY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 C10K1/00Purifying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 C10K1/04Purifying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by cooling to condense non-gaseous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KPURIFYING OR MODIFY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 C10K1/00Purifying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 C10K1/04Purifying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by cooling to condense non-gaseous materials
    • C10K1/046Reducing the tar cont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9/00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F28B9/08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collecting and remov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GCLEANING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S OF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CONDUITS, e.g. WATER TUBES OR BOILERS
    • F28G9/00Cleaning by flushing or washing, e.g. with chemical solv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Extraction Or Liquid Replac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焦炉煤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及提取方法,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用于提取冷凝液以对初冷器进行冲洗,包括液体容置槽和冷凝液槽。其中,液体容置槽内盛装混合油液,混合油液按密度排列由上向下依次为氨水层、轻质焦油层和焦油层,液体容置槽的侧壁对应氨水层、轻质焦油层和焦油层处分别开设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冷凝液槽能够分别与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连通,冷凝液槽还与初冷器连通。该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能够保证冷凝液中的轻质焦油含量稳定,以便于冷凝液对初冷器进行冲洗,有效清除初冷器管壁上的杂质。

Description

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及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炉煤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及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回收净化炼焦煤气过程中,从焦炉炭化室经上升管逸出的荒煤气首先经桥管进入集气管,荒煤气和焦油氨水混合物经气液分离器后,荒煤气进入初冷器继续冷却。气液分离器后的荒煤气中携带大量煤粉、萘和焦油蒸气,初冷器的作用是将荒煤气从约82℃冷却到约22℃,并除去荒煤气中大部分的萘,降低后续设备阻力,为进一步回收化学产品提供有利条件。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初冷器100’普遍采用横管间接初冷器100’,通常为上、下两段式结构,用工业循环水和低温水对荒煤气进行分段冷却。荒煤气经初冷器100’冷却的过程中,荒煤气中的焦油和萘析出,附着在管道外壁,使初冷器100’阻力增加,进而降低了初冷器100’的冷却效果,并增加了系统的负荷。为了保证初冷器100’的冷却及除萘效果,在初冷器100’的上、下段安装有冷凝液喷洒管,通过冷凝液泵500’连续喷洒轻质焦油,以清除管壁上的焦油、萘等杂质。
冷凝液中能溶解萘的主要成分为轻质焦油,目前普遍通过作业人员手动开关阀门300’的方法,将氨水澄清槽200’中的轻质焦油提取到冷凝液槽400’中,进而使用冷凝液泵500’进行喷洒。但是,人工提取轻质焦油易出现误差,若油层波动,会将氨水或焦油冲兑到冷凝液中,当冷凝液中氨水含量过高时,洗萘效果变差,多余的萘仍会在温度降低后析出并附着在管壁上,造成初冷器100’阻力增大;当冷凝液中焦油含量高时,焦油冷凝挂壁也会增加初冷器100’的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其能够保证冷凝液中的轻质焦油含量稳定,以便于冷凝液对初冷器进行冲洗,有效清除初冷器管壁上的杂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用于提取冷凝液以对初冷器进行冲洗,包括:
液体容置槽,所述液体容置槽内盛装混合油液,所述混合油液按密度排列由上向下依次为氨水层、轻质焦油层和焦油层,所述液体容置槽的侧壁对应所述氨水层、所述轻质焦油层和所述焦油层处分别开设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
冷凝液槽,所述冷凝液槽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油孔、所述第二排油孔和所述第三排油孔连通,所述冷凝液槽还与所述初冷器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油孔与所述冷凝液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排油孔与所述冷凝液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三排油孔与所述冷凝液槽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关阀。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密度检测件,所述第一密度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冷凝液槽的冷凝液出口,用于检测所述冷凝液槽内的冷凝液的密度,所述第一密度检测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和所述第三开关阀电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度检测件、所述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和所述第三开关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密度检测件的检测信号,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和所述第三开关阀的开闭,进而控制所述冷凝液槽与所述氨水层、所述轻质焦油层和所述焦油层之间的通断,以调节所述冷凝液槽中冷凝液的密度。
可选地,还包括密度检测组件,所述密度检测组件包括第二密度检测件、第三密度检测件和第四密度检测件,所述第二密度检测件位于所述氨水层中,所述第三密度检测件位于所述轻质焦油层中,所述第四密度检测件位于所述焦油层中。
可选地,还包括乳化装置,所述乳化装置连接于所述冷凝液槽的冷凝液出口与所述初冷器之间,用于对所述冷凝液进行乳化。
可选地,所述乳化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和混合管,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分别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混合管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混合管的入口朝向所述进液口,所述混合管的管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出液孔。
可选地,所述乳化装置还包括锥形管,所述锥形管连接于所述进液口,所述锥形管的直径沿远离所述进液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锥形管的出口朝向所述混合管的入口。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方法,其能够提取出轻质焦油含量稳定的冷凝液,以有效清除初冷器管壁上的杂质,防止初冷器阻力增大,保证初冷器的冷却效果,降低系统的负荷。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方法,采用上述的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初冷器冷凝液提取方法包括:
S100、将混合油液放入液体容置槽,等待油液静置分层,所述混合油液按密度排列由上向下依次为氨水层、轻质焦油层和焦油层;
S200、在所述液体容置槽的侧壁对应所述氨水层、所述轻质焦油层和所述焦油层处分别开设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
S300、将冷凝液槽的冷凝液进口分别与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连通,将所述冷凝液槽的冷凝液出口与初冷器连通;
S400、获取所述冷凝液出口处的实际液体密度值;
S500、比较所述实际液体密度值与预设密度值,控制所述冷凝液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油孔、所述第二排油孔和所述第三排油孔的连通与断开。
可选地,所述预设密度值为1.01~1.05g/cm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用于提取冷凝液以对初冷器进行冲洗,包括液体容置槽和冷凝液槽。其中,液体容置槽内盛装混合油液,混合油液按密度排列由上向下依次为氨水层、轻质焦油层和焦油层。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氨水、轻质焦油和焦油三者的密度不同,混合油液在液体容置槽内静置一段时间即会出现分层,氨水密度最小,位于最上层,焦油密度最低,位于最下层,轻质焦油位于氨水和焦油之间。在液体容置槽的侧壁对应氨水层、轻质焦油层和焦油层处分别开设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冷凝液槽能够分别与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连通。也就是说,冷凝液槽能够分别连通至氨水层、轻质焦油层和焦油层,以便于液体容置槽中的液体能够通过三个排油孔分别进入冷凝液槽中,并与冷凝液槽中的液体混合后形成冷凝液。冷凝液槽还与初冷器连通,以使冷凝液进入初冷器进行喷洒,清除初冷器管壁上的杂质。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对冷凝液槽中冷凝液的密度进行监控,来判断冷凝液中轻质焦油的含量是否达到要求。若冷凝液中轻质焦油的含量不达标或超标,则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冷凝液槽与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对冷凝液中缺少的成分进行补充,直至其中的轻质焦油含量维持在标准范围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乳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00’、初冷器;200’、氨水澄清槽;300’、阀门;400’、冷凝液槽;500’、冷凝液泵;
图2-图3中:
100、初冷器;
1、液体容置槽;11、氨水层;12、轻质焦油层;13、焦油层;
2、冷凝液槽;
31、第一开关阀;32、第二开关阀;33、第三开关阀;
4、密度检测组件;41、第一密度检测件;42、第二密度检测件;43、第三密度检测件;44、第四密度检测件;
5、泵送装置;
6、控制器;
7、乳化装置;71、壳体;72、混合管;73、锥形管;74、入口法兰;75、出口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用于提取冷凝液以对初冷器进行冲洗,其能够保证冷凝液中的轻质焦油含量稳定,以便于冷凝液对初冷器进行冲洗,有效清除初冷器管壁上的杂质。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包括液体容置槽1和冷凝液槽2。
其中,液体容置槽1内盛装混合油液,混合油液按密度排列由上向下依次为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氨水、轻质焦油和焦油三者的密度不同,混合油液在液体容置槽1内静置一段时间即会出现分层,氨水密度最小,位于最上层,焦油密度最低,位于最下层,轻质焦油位于氨水和焦油之间。在液体容置槽1的侧壁对应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处分别开设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的位置,第一排油孔开设在液体容置槽1侧壁上2.1米高度处,第二排油孔开设在液体容置槽1侧壁上1.9米高度处,第三排油孔开设在液体容置槽1侧壁上1.7米高度处。冷凝液槽2能够分别与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连通。也就是说,冷凝液槽2能够分别连通至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以便于液体容置槽1中的液体能够通过三个排油孔分别进入冷凝液槽2中,并与冷凝液槽2中的液体混合后形成冷凝液。
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对冷凝液槽2中冷凝液的密度进行监控,来判断冷凝液中轻质焦油的含量是否达到要求。若冷凝液中轻质焦油的含量不达标或超标,则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冷凝液槽2与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对冷凝液中缺少的液体成分进行补充,直至其中的轻质焦油含量维持在标准范围内。冷凝液槽2还与初冷器100连通,使冷凝液进入初冷器100进行喷洒,以有效清除初冷器100管壁上的杂质。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排油孔与冷凝液槽2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阀31,第二排油孔与冷凝液槽2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阀32,第三排油孔与冷凝液槽2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关阀33。通过第一开关阀31、第二开关阀32和第三开关阀33,能够控制冷凝液槽2分别与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的连通与断开,进而便于作业人员根据冷凝液中缺少的液体成分进行针对性补充,以保证冷凝液中轻质焦油的含量维持在标准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冷凝液的密度在1.01~1.05g/cm3之间时,其中的轻质焦油含量为10%~30%,此为经过计算得出的冷凝液中轻质焦油含量的最佳范围。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阀31、第二开关阀32和第三开关阀33可选为现有技术中的单向阀或电磁阀等,能够分别控制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与冷凝液槽2之间连接管路的通断即可。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2,该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还包括密度检测组件4,密度检测组件4包括第一密度检测件41、第二密度检测件42、第三密度检测件43和第四密度检测件44。第一密度检测件41设置于冷凝液槽2的冷凝液出口,用于检测冷凝液槽2内的冷凝液的密度。第二密度检测件42位于氨水层11中,第三密度检测件43位于轻质焦油层12中,第四密度检测件44位于焦油层13中,第二密度检测件42、第三密度检测件43和第四密度检测件44分别用来检测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中液体的密度。示例性地,第一密度检测件41、第二密度检测件42、第三密度检测件43和第四密度检测件44均可选为现有技术中的在线密度计,使用方便,便于观察读数。
具体地,第一密度检测件41分别与第一开关阀31、第二开关阀32和第三开关阀33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观察第一密度检测件41的读数,来分别控制第一开关阀31、第二开关阀32和第三开关阀33的开闭。当第一密度检测件41的读数在1.01~1.05g/cm3之间时,第一开关阀31和第三开关阀33可均处于关闭状态,仅通过调节第二开关阀32来控制轻质焦油层12中的轻质焦油流入冷凝液槽2中的量来维持冷凝液中轻质焦油含量。当第一密度检测件41的读数低于下限1.01g/cm3时,可辅助开启第三开关阀33,使焦油层13中的焦油流入冷凝液槽2,帮助冷凝液的密度升高。当第一密度检测件41的读数高于上限1.05g/cm3时,可辅助开启第一开关阀31,使氨水层11中的氨水流入冷凝液槽2,促使冷凝液的密度降低。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2,该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还包括控制器6。控制器6分别与第一密度检测件41、第一开关阀31、第二开关阀32和第三开关阀33电连接。控制器6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来自第一密度检测件41的检测信号,分别控制第一开关阀31、第二开关阀32和第三开关阀33的开闭,进而控制冷凝液槽2与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之间的通断,以调节冷凝液槽2中冷凝液的密度。也就是说,第一密度检测件41将其检测到的冷凝液的密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6,控制器6根据冷凝液的密度与标准范围(1.01~1.05g/cm3)进行对比,控制第一开关阀31、第二开关阀32和第三开关阀33的开启与关闭,进而实现对冷凝液密度的调节。当控制器6接收到的冷凝液的密度值在1.01~1.05g/cm3之间时,控制器6控制第一开关阀31与第三开关阀33关闭,仅通过调节第二开关阀32来控制轻质焦油层12中的轻质焦油流入冷凝液槽2中的量来维持冷凝液中轻质焦油含量。当控制器6接收到的冷凝液的密度值低于下限1.01g/cm3时,控制器6控制第三开关阀33开启,使焦油层13中的焦油流入冷凝液槽2,帮助冷凝液的密度升高。当控制器6接收到的冷凝液的密度值高于上限1.05g/cm3时,控制器6控制第一开关阀31开启,使氨水层11中的氨水流入冷凝液槽2,促使冷凝液的密度降低。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6可选为现有技术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如图2所示,该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还包括泵送装置5。该泵送装置5连接于冷凝液槽2的冷凝液出口与初冷器100之间,用于将冷凝液泵送至初冷器100内的冷凝液喷洒管处,以进行冷凝液的喷洒,进而清除管壁上的污垢与杂质。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该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还包括乳化装置7。该乳化装置7连接于泵送装置5与初冷器100之间,用于对冷凝液进行乳化,乳化后的冷凝液在喷洒到初冷器100内,对管壁上的污垢和杂质的清洁效果更好。
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乳化装置7包括中空的壳体71和混合管72,壳体71上开设有分别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混合管72连接于壳体71内,混合管72的入口朝向进液口,混合管72的管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出液孔。也就是说,乳化装置7的进液口与泵送装置5连通,流经进液口处的冷凝液已经具有一定的流速与压力。冷凝液流向混合管72内,在混合管72内进行充分的混合和乳化后,经混合管72管壁上的出液孔流出,最后通过乳化装置7的出液口流向初冷器100并进行喷洒。
再为具体地,为了提升混合管72的混合和乳化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出液孔设置有两组,两组出液孔沿混合管72的轴向间隔交替开设于混合管72的管壁。其中一组出液孔包括多个第一出液孔,多个第一出液孔沿混合管72的周向间隔开设于混合管72的管壁;另一组出液孔包括多个第二出液孔,多个第二出液孔沿混合管72的周向间隔开设于混合管72的管壁;每组中的任一第一出液孔和任一第二出液孔均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3,乳化装置7还包括锥形管73,锥形管73连接于进液口,锥形管73的直径沿远离进液口的方向逐渐减小,锥形管73的出口朝向混合管72的入口。可以理解的是,泵送装置5泵送至乳化装置7进液口的冷凝液需先流经锥形管73,才能够流入混合管72。锥形管73的直径沿远离进液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也就是说,锥形管73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则从锥形管73的出口处流出的冷凝液的流速大于流入锥形管73的冷凝液的流速,锥形管73对冷凝液起到加速的作用。锥形管73出口处形成射流的效果,冷凝液加速喷射入混合管72内,有利于提高混合管72内冷凝液的混合和乳化效果。
可选地,如图3所示,乳化装置7的进液口通过入口法兰74与连接泵送装置5的管道连接,乳化装置7的出液口通过出口法兰75与连接初冷器100的管道连接。法兰连接拆卸方便,连接强度高,且密封性能好,其适用于各种通经和压力的管道的连接,适用性高。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方法,采用上述的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其能够提取出轻质焦油含量稳定的冷凝液,以有效清除初冷器管壁上的杂质,防止初冷器阻力增大,保证初冷器的冷却效果,降低系统的负荷。
该初冷器冷凝液提取方法包括:
S100、将混合油液放入液体容置槽1,等待油液静置分层,混合油液按密度排列由上向下依次为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
S200、在液体容置槽1的侧壁对应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处分别开设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
S300、将冷凝液槽2的冷凝液进口分别与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连通,将冷凝液槽2的冷凝液出口与初冷器100连通;
S400、获取冷凝液出口处的实际液体密度值;
S500、比较实际液体密度值与预设密度值,控制冷凝液进口分别与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的连通与断开。
可选地,预设密度值为1.01~1.05g/cm3。
具体地,作业人员首先利用液体容置槽1中氨水和焦油为互不相溶介质且密度不同的特性,依靠重力将混合油液分层。然后,通过人工插管取样法确定油层分布情况,确定在高度1.7m、1.9m、2.1m处分别开设三个排油孔(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三个排油孔分别对应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接着,安装三台自动控制阀门(第一开关阀31、第二开关阀32和第三开关阀33),并分别在油液对应高度加装在线密度计(第二密度检测件42、第三密度检测件43和第四密度检测件44),同时在冷凝液槽2出液口处也加装一个在线密度计(第一密度检测件41)。利用各在线密度计测量相应高度油层密度,传输到控制器6,控制器6根据冷凝液槽出口处的在线密度计(第一密度检测件41)的显示值,控制不同位置的阀门的开启与关闭。当控制器6接收到的冷凝液的密度值在1.01~1.05g/cm3之间时,控制器6控制第一开关阀31与第三开关阀33关闭,仅通过调节第二开关阀32来控制轻质焦油层12中的轻质焦油流入冷凝液槽2中的量来维持冷凝液中轻质焦油含量。当控制器6接收到的冷凝液的密度值低于下限1.01g/cm3时,控制器6控制第三开关阀33开启,使焦油层13中的焦油流入冷凝液槽2,帮助冷凝液的密度升高。当控制器6接收到的冷凝液的密度值高于上限1.05g/cm3时,控制器6控制第一开关阀31开启,使氨水层11中的氨水流入冷凝液槽2,促使冷凝液的密度降低。该初冷器冷凝液提取方法能够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控制精度高,同时降低现场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流程简单及生产操作容易。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其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乳化装置7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壳体71,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混合管72相连,驱动件的输出端能够驱动混合管72绕自身轴线旋转。当混合管72旋转时,混合管72内的冷凝液的混合更加充分,且产生的气泡更多,冷凝液的乳化效果更好。示例性地,该驱动件可选为电机,输出功率大,易于操作控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用于提取冷凝液以对初冷器(100)进行冲洗,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体容置槽(1),所述液体容置槽(1)内盛装混合油液,所述混合油液按密度排列由上向下依次为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所述液体容置槽(1)的侧壁对应所述氨水层(11)、所述轻质焦油层(12)和所述焦油层(13)处分别开设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
冷凝液槽(2),所述冷凝液槽(2)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油孔、所述第二排油孔和所述第三排油孔连通,所述冷凝液槽(2)还与所述初冷器(100)连通;
还包括乳化装置(7),所述乳化装置(7)连接于所述冷凝液槽(2)的冷凝液出口与所述初冷器(100)之间,用于对所述冷凝液进行乳化;所述乳化装置(7)包括中空的壳体(71)和混合管(72),所述壳体(71)上开设有分别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混合管(72)连接于所述壳体(71)内,所述混合管(72)的入口朝向所述进液口,所述混合管(72)的管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出液孔;所述乳化装置(7)还包括锥形管(73),所述锥形管(73)连接于所述进液口,所述锥形管(73)的直径沿远离所述进液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锥形管(73)的出口朝向所述混合管(72)的入口;
所述第一排油孔与所述冷凝液槽(2)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阀(31),所述第二排油孔与所述冷凝液槽(2)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阀(32),所述第三排油孔与所述冷凝液槽(2)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关阀(33);
还包括第一密度检测件(41),所述第一密度检测件(41)设置于所述冷凝液槽(2)的冷凝液出口,用于检测所述冷凝液槽(2)内的冷凝液的密度,所述第一密度检测件(41)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阀(31)、所述第二开关阀(32)和所述第三开关阀(33)电连接;
还包括控制器(6),所述控制器(6)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度检测件(41)、所述第一开关阀(31)、所述第二开关阀(32)和所述第三开关阀(33)电连接,所述控制器(6)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密度检测件(41)的检测信号,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阀(31)、所述第二开关阀(32)和所述第三开关阀(33)的开闭,进而控制所述冷凝液槽(2)与所述氨水层(11)、所述轻质焦油层(12)和所述焦油层(13)之间的通断,以调节所述冷凝液槽(2)中冷凝液的密度;
还包括密度检测组件(4),所述密度检测组件(4)包括第二密度检测件(42)、第三密度检测件(43)和第四密度检测件(44),所述第二密度检测件(42)位于所述氨水层(11)中,所述第三密度检测件(43)位于所述轻质焦油层(12)中,所述第四密度检测件(44)位于所述焦油层(13)中。
2.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初冷器冷凝液提取方法包括:
S100、将混合油液放入液体容置槽(1),等待油液静置分层,所述混合油液按密度排列由上向下依次为氨水层(11)、轻质焦油层(12)和焦油层(13);
S200、在所述液体容置槽(1)的侧壁对应所述氨水层(11)、所述轻质焦油层(12)和所述焦油层(13)处分别开设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
S300、将冷凝液槽(2)的冷凝液进口分别与第一排油孔、第二排油孔和第三排油孔连通,将所述冷凝液槽(2)的冷凝液出口与初冷器(100)连通;
S400、获取所述冷凝液出口处的实际液体密度值;
S500、比较所述实际液体密度值与预设密度值,控制所述冷凝液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油孔、所述第二排油孔和所述第三排油孔的连通与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初冷器冷凝液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密度值为1.01~1.05g/cm3
CN202210873476.0A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及提取方法 Active CN115261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3476.0A CN115261083B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及提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3476.0A CN115261083B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及提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1083A CN115261083A (zh) 2022-11-01
CN115261083B true CN115261083B (zh) 2024-01-09

Family

ID=83769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3476.0A Active CN115261083B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及提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108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04755U (zh) * 1987-11-10 1988-07-13 湖南省能源研究所 燃油掺水乳化混合器
JPH09291293A (ja) * 1996-04-26 1997-11-11 Nippon Steel Corp コークス炉から発生したガス洗浄排液中のエマルジョン処理方法
CN2416100Y (zh) * 2000-02-22 2001-01-24 张志强 高效柴油乳化切割机
KR20040093272A (ko) * 2003-04-22 2004-11-05 (주)파이어버드 대기오염물질 저감용 버너시스템
KR20130070869A (ko) * 2011-12-20 2013-06-28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코크스 오븐 가스 처리용 냉각기의 고착물 제거장치 및 제거방법
CN208959706U (zh) * 2018-09-21 2019-06-11 江西蒙山乳业有限公司 一种酸奶乳化装置
CN114181743A (zh) * 2021-11-04 2022-03-15 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焦炉煤气净化装置
CN114479958A (zh) * 2022-02-18 2022-05-13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气净化初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04755U (zh) * 1987-11-10 1988-07-13 湖南省能源研究所 燃油掺水乳化混合器
JPH09291293A (ja) * 1996-04-26 1997-11-11 Nippon Steel Corp コークス炉から発生したガス洗浄排液中のエマルジョン処理方法
CN2416100Y (zh) * 2000-02-22 2001-01-24 张志强 高效柴油乳化切割机
KR20040093272A (ko) * 2003-04-22 2004-11-05 (주)파이어버드 대기오염물질 저감용 버너시스템
KR20130070869A (ko) * 2011-12-20 2013-06-28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코크스 오븐 가스 처리용 냉각기의 고착물 제거장치 및 제거방법
CN208959706U (zh) * 2018-09-21 2019-06-11 江西蒙山乳业有限公司 一种酸奶乳化装置
CN114181743A (zh) * 2021-11-04 2022-03-15 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焦炉煤气净化装置
CN114479958A (zh) * 2022-02-18 2022-05-13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气净化初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1083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5936B (zh) 一种固定床蒽醌法双氧水装置的安全联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766700B (zh) 油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5261083B (zh) 一种初冷器冷凝液提取系统及提取方法
CN106837293A (zh) 倾斜管式h型水下原油在线分离方法
CN201547069U (zh) 一种利用液压油箱对液压油进行除水的装置
CN216662540U (zh) 一种用于水性涂料清洗废液处理的药剂浓缩回用装置
RU2496559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улавливания паров нефти 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CN109763960A (zh) 一种换热式油气分离装置
CN213590041U (zh) 一种从流体中分离蜡的装置
CN109899269A (zh) 余热回收装置
CN209130369U (zh) 一种输油管道收发球筒自动排气装置
CN205477578U (zh) 超稠油吞吐开发采出液蒸汽回收装置
CN109631616B (zh) 低温液体蒸汽加热器及加热方法
CN220989664U (zh) 一种油水分离系统
CN105950210A (zh) 一种两室分离缓冲罐密闭原油脱水装置及其脱水方法
CN217872948U (zh) 一种汽轮机滤油系统
CN208762466U (zh) 一种离心式脱水除尘净油装置
CN218409575U (zh) 一种荒煤气管线凝水回收装置
CN111871005B (zh) 环丁砜和导热油的分离装置
CN219842181U (zh) 一种硫酸取样槽及硫酸生产系统
CN214345381U (zh) 一种裂解转化装置的气液分离装置
CN215855910U (zh) 用于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的膜除氧系统
CN216745051U (zh) 一种变频离心冷水机组用立式油分离器
CN215610441U (zh) 一种二氧化碳除杂系统
RU2309785C2 (ru) Вакуумная станц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