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58830A - 筒管准备装置、纱线卷绕系统以及筒管准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筒管准备装置、纱线卷绕系统以及筒管准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58830A
CN115258830A CN202210389405.3A CN202210389405A CN115258830A CN 115258830 A CN115258830 A CN 115258830A CN 202210389405 A CN202210389405 A CN 202210389405A CN 115258830 A CN115258830 A CN 115258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bbin
yarn
conveying
differen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94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村武士
霜宗叙
川元谦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58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588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2Sorting devices for full/empty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6Preparing supply packages
    • B65H67/088Prepositioning the yarn end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supply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筒管准备装置(4),其具备:循环路(L),其对搬运托盘(9)以及喂纱筒管(11A)进行搬运;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其通过检测沿循环路(L)搬运的喂纱筒管(11A)的颜色而将与进行当前处理的筒管不同种类的筒管检测为不同种类筒管;以及控制部(7),其在利用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检测到不同种类筒管混在一起的情况下控制不同种类筒管的搬运以将该不同种类筒管搬运至循环路(L)上的第一滞留位置(P1)。

Description

筒管准备装置、纱线卷绕系统以及筒管准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筒管准备装置、纱线卷绕系统以及筒管准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通过使用具有与纱线的支数相对应的颜色的卷绕管而防止混纱的技术。混纱是指,在卷绕单元中,因混入有不同细纱条件(纱线的支数等)的喂纱筒管而引起误卷绕不同纱种。
在日本特开平2-249871号公报中,在卷绕区域的筒管循环配送路的中途设置有检测喂纱筒管的卷绕管的颜色的颜色传感器、在由该颜色传感器检测的颜色与在卷绕区域处处理的纱种的颜色不同时发出信号的判定机构、以及根据该信号而使该卷绕区域的循环配送路的运转停止的机构。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循环配送路的运转停止,并且使警报灯等点亮,显示检测到混纱的卷绕区域名。操作人员在循环配送路中寻找混入的异色的卷绕管,并将其从托盘抽取并去除。然而,实际上,有在检测到混纱的位置难以抽取异色卷绕管的筒管(不同种类筒管)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需要手动使不同种类筒管移动至容易抽取筒管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进行不同种类筒管的处理的筒管准备装置、纱线卷绕系统以及筒管准备方法。
本发明的筒管准备装置具备:搬运路,其搬运承载有喂纱筒管的搬运托盘;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其通过检测沿搬运路搬运的喂纱筒管的卷绕管的颜色而检测作为在与进行当前处理的喂纱筒管不同颜色的卷绕管卷绕有纱线的喂纱筒管的不同种类筒管;以及控制部,其在利用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不同种类筒管的情况下控制不同种类筒管的搬运以将该不同种类筒管搬运至搬运路上的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
根据该筒管准备装置,利用控制部进行将不同种类筒管搬运至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的控制。由此,即便检测到的时刻的不同种类筒管的位置为操作人员等难以抽取的位置,也将筒管从该位置移动至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因此能够容易抽取筒管。由此,在检测到不同种类筒管时,能够容易地进行不同种类筒管的处理。
也可以筒管准备装置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通知检测到不同种类筒管的主旨,在利用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不同种类筒管的情况下,控制部控制通知部通知检测到不同种类筒管的主旨,并在被输入复位信号之后将该筒管搬运至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按压复位按钮,从而操作人员能够安全且容易地抽取筒管。
也可以筒管准备装置还具备引出单元,该引出单元用于形成在卷绕管卷绕有纱线的喂纱筒管且是向自动络筒机供给的喂纱筒管,搬运路具有循环路,该循环路包括通过引出单元的位置的路径,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被设定于循环路的局部。不同种类筒管被搬运至循环路的局部,因此能够防止该筒管被误供给至自动络筒机。
也可以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是用于使引出单元中的引出处理失败的引出失败筒管滞留的滞留路径。若用于引出失败筒管的滞留路径与不同种类筒管被搬运来的位置相同,则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作业性。在搬运路上,无需另外设置用于不同种类筒管(颜色不同的筒管)的保管区域,从而无论是在成本的观点上还是在装置设计的观点上均有利。
也可以筒管准备装置还具备筒管抽取装置,该筒管抽取装置设置于循环路上并从搬运托盘抽取不同种类筒管,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是利用筒管抽取装置抽取不同种类筒管的位置。由于能够利用筒管抽取装置自动抽取筒管,所以容易去除不同种类筒管(颜色不同的喂纱筒管)。
搬运路具备:第一搬运部,其是准备完毕喂纱筒管的搬运路;多个第二搬运部,其从第一搬运部分岔;以及第三搬运部,其是设置于多个上述第二搬运部的下游侧的使用完毕筒管的搬运路。上述第一搬运部包括将上述喂纱筒管供给至引出单元的第四搬运部。该搬运路还具备:第五搬运部,其在上述第四搬运部处从上述引出单元的下游侧分岔并与上述第三搬运部的下游部分合流;和第六搬运部,其将上述第四搬运部与上述第三搬运部的下游部分连接。筒管准备装置包括第四搬运部、第五搬运部以及第六搬运部。第五搬运部旁通于第四搬运部和第三搬运部,还设置有使上述引出失败筒管滞留的第一滞留位置。该第一滞留位置兼做上述滞留路径。
在搬运路上,无需另外设置用于不同种类筒管(颜色不同的筒管)的保管区域,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无论是在成本的观点上还是在装置设计的观点上均有利。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提供一种具备上述任一种筒管准备装置、和从在筒管准备装置中准备的喂纱筒管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的自动络筒机的纱线卷绕系统。根据该纱线卷绕系统,可靠地去除在筒管准备装置中检测到的不同种类筒管,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不同种类筒管混入至自动络筒机。
本发明的筒管准备方法包括:沿搬运路搬运承载有喂纱筒管的搬运托盘的工序;通过检测沿搬运路搬运的喂纱筒管的卷绕管的颜色而将在与进行当前处理的喂纱筒管不同的纱线的卷绕管卷绕有纱线的喂纱筒管检测为不同种类筒管的工序;以及在检测到不同种类筒管的情况下将该不同种类筒管搬运至搬运路上的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的工序。
根据该筒管准备方法,基于上述理由,能够容易地进行不同种类筒管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进行不同种类筒管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一个实施方式的筒管准备装置的纱线卷绕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纱线卷绕系统所包括的自动络筒机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自动络筒机所包括的络筒机单元的侧视图。
图4的(a)是在图1的自动络筒机中搬运的搬运托盘的立体图。
图4的(b)是安装于搬运托盘的卷绕管的立体图。
图4的(c)是安装于搬运托盘的喂纱筒管的立体图。
图4的(d)是安装于搬运托盘的准备完毕喂纱筒管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筒管准备装置中的引出单元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筒管准备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筒管准备装置的控制部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包括其他实施方式的筒管准备装置的纱线卷绕系统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筒管准备装置所包括的不同种类筒管抽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筒管准备装置的控制部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的纱线卷绕系统1进行说明。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相同元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所示,纱线卷绕系统1具备细纱机2、自动络筒机3以及筒管准备装置4。细纱机2从由粗纱机生成的粗纱生成纱线,并卷绕该纱线而形成喂纱筒管11A(参照图4的(c))。
自动络筒机3是在卷绕管12的上部12b(以后,也称为“卷绕管上部12b”。)形成有作为贮存用的顶包头纱的贮存包头纱15,并且从纱头Y1配置于卷绕管12的内部12c(以后,也称为“卷绕管内部12c”。)的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参照图4的(d))引出纱线Y,并将纱线Y卷绕成卷装P的装置。即,自动络筒机3从在筒管准备装置4中准备并被供给至自动络筒机3的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卷绕纱线Y而形成卷装P。如图1以及图2所示,自动络筒机3具备端架20、多个(例如24个)络筒机单元(纱线卷绕机)30、以及落纱台车45。端架20具有显示器等显示部21、输入键等操作部22、以及控制自动络筒机3的动作的机体控制部23。显示部21显示各络筒机单元30的运转状况等。由操作人员对操作部22进行各络筒机单元30的运转条件的设定等。
机体控制部23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机体控制部23执行自动络筒机3以及筒管准备装置4中的各种控制处理。这种各种控制处理是例如通过将ROM所储存的程序加载在RAM上并利用CPU执行该程序而进行的。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络筒机单元30单向地排列,并且从图4的(d)所示那样的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退绕纱线Y而形成卷装P。如图3所示,络筒机单元30具有卷绕装置31、张力赋予装置32、纱线监控装置33、上纱捕捉装置34、下纱捕捉装置(捕捉部)35、接头装置36以及单元控制部40(参照图2)。
卷绕装置31具有摇架31a和卷筒31b。摇架31a支承卷装P。卷筒31b一边使纱线Y横动一边使卷装P旋转。由此,利用卷绕装置31从放置于规定的位置的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退绕的纱线Y被卷绕于卷装P。张力赋予装置32对在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与卷装P之间移动的纱线Y赋予规定的张力。
纱线监控装置33为了检测纱疵(纱线Y的粗细异常、异物向纱线Y的混入等)而监控移动的纱线Y。在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利用另外设置的切割器切断纱线Y。在切断了纱线Y的情况下,上纱捕捉装置34捕捉纱线Y的靠卷装P侧的纱头并将其引导至接头装置36。在切断了纱线Y的情况等下,下纱捕捉装置35捕捉纱线Y的靠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侧的纱头并将其引导至接头装置36。接头装置36将由上纱捕捉装置34以及下纱捕捉装置35引导的纱头彼此连结。
图2所示的单元控制部40由CPU、ROM、RAM等构成。单元控制部40执行络筒机单元30中的各种控制处理。这种各种控制处理是例如通过将ROM所储存的程序加载在RAM上并利用CPU执行该程序而进行的。
落纱台车45能够沿络筒机单元30的排列方向(单向地)移动,并执行在络筒机单元30中将成为满卷的卷装P拆下的卷装拆卸动作、和安装用于卷绕纱线Y的卷绕管并将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的纱线Y夹设于卷绕管与摇架31a之间的(将喂纱筒管的纱线配置于卷绕管)的导纱动作。
筒管准备装置4将在从上游工序的细纱机2供给的卷绕管12上卷绕有纱线Y的状态下的喂纱筒管11A(参照图4的(c))、上述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参照图4的(d))以及利用络筒机单元30从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引出了一部分或者全部纱线Y的使用完毕筒管13(参照图4的(b))分别以安装于搬运托盘9的状态进行搬运。此外,图4的(b)示出了从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引出了全部纱线Y的状态下的使用完毕筒管13。
如图4的(a)所示,搬运托盘9具有圆板状的基底部91、从基底部91向上侧突出的突出部92、以及从突出部92进一步向上方突出的销93。喂纱筒管11A、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以及使用完毕筒管13分别通过将销93插入卷绕管12的下部12a而以卷绕管12的一个端部朝向上侧的状态安装于搬运托盘9。换言之,搬运托盘9构成为能够以喂纱筒管11A、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以及使用完毕筒管13的轴向成为铅垂方向的直立状态进行载置。
如图1所示,筒管搬运装置5通过对搬运托盘9进行搬运而搬运上述各种筒管。筒管搬运装置5具备:作为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的搬运路的第一搬运部61、从第一搬运部61分岔的多个第二搬运部62、以及设置于多个第二搬运部62的下游侧并作为使用完毕筒管13的搬运路的第三搬运部63。第一搬运部61具有筒管准备装置4所包括的第四搬运部64。第四搬运部64将喂纱筒管11A供给至后述引出单元50。
筒管搬运装置5还具备:在第四搬运部64中从引出单元50的下游侧分岔并与第三搬运部63的下游部分合流的第五搬运部65、和将第四搬运部64(第一搬运部61)与第三搬运部63的下游部分连接的第六搬运部66。筒管准备装置4包括第四搬运部64、第五搬运部65以及第六搬运部66,并且这些搬运路形成筒管准备装置4中的各种筒管的循环路(搬运路)L。第五搬运部65不通过自动络筒机3,而将第一搬运部61(第四搬运部64)和第三搬运部63旁通。第五搬运部65为旁通线。
第一搬运部61(包括第四搬运部64在内)、第二搬运部62以及第三搬运部63由用于沿搬运路对搬运托盘9进行搬运的传送带、传送带驱动装置以及路径规定板等构成。第五搬运部65以及第六搬运部66由用于沿这些搬运路对搬运托盘9进行搬运的圆带(roundbelt)、带驱动装置、带轮以及路径规定板等构成。
第三搬运部63以及第五搬运部65配置为接近供操作人员通行的作业通路。在第五搬运部65设置有作为引出失败筒管的滞留部位的第一滞留位置P1。引出失败筒管是在引出单元50中成为适当的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并损坏的筒管。即,第一滞留位置P1是用于使引出单元50中的引出处理中失败的引出失败筒管滞留的滞留路径。在第三搬运部63设置有作为从自动络筒机3投放的使用完毕筒管13(无纱筒管)的滞留位置的第二滞留位置P2(滞留路径)。操作人员的手能够够到位于第一滞留位置P1以及第二滞留位置P2内的各种筒管。
接着,参照图1、图5以及图6对沿循环路L具备的喂纱筒管11A的引出处理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6所示,筒管准备装置4具备引出单元50,该引出单元50用于在准备喂纱筒管11A基础上,还准备向自动络筒机3供给的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
引出单元50配置为面向第四搬运部64的搬运路。引出单元50具有旋转切割器51、纱线剥离装置52以及引出装置53。旋转切割器51、纱线剥离装置52以及引出装置53沿第四搬运部64的搬运路从上游侧起按照该顺序配置。上述的循环路L通过引出单元50的位置。
旋转切割器51具有马达以及旋转刀刃,切割喂纱筒管11A的包头纱部分而形成纱头Y1。纱线剥离装置52例如具有马达、接触片52a(参照图5)以及连杆机构等,通过使设置于接触片52a的前端的刷子部分与喂纱筒管11A的周面接触而对存在于喂纱筒管11A的周面的纱头Y1给予刺激,从而能够使纱头Y1浮起。在纱线剥离装置52上还并列设置有将上述纱头Y1从喂纱筒管11A的纱层表面剥离的剥离装置(サーチャ装置)。剥离装置通过使纱线剥离刀刃潜入至喂纱筒管11A的周面与存在于其周面上的纱头Y1之间而将上述纱头Y1从喂纱筒管11A的纱层表面剥离。引出装置53将纱头Y1的一部分退绕,形成在卷绕管上部12b形成有贮存包头纱15并且纱头Y1配置于卷绕管内部12c的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
筒管准备装置4具备:通过检测利用筒管搬运装置5沿第四搬运部64搬运的喂纱筒管11A的颜色而检测不同种类筒管的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和检测喂纱筒管11A来到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的检测位置的情况的筒管位置传感器57。此外,在图6中,筒管准备装置4包括筒管搬运装置5,但筒管搬运装置5不仅仅与筒管准备装置4配合,还进行自动络筒机3中的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以及使用完毕筒管13的搬运。筒管准备装置4仅包括筒管搬运装置5中的第四搬运部64、第五搬运部65以及第六搬运部66的部分。
筒管位置传感器57例如具有沿第四搬运部64中的搬运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57A以及第二位置传感器57B。第一位置传感器57A以及第二位置传感器57B分别包括投光部以及受光部,通过检测喂纱筒管11A在搬运方向的前后两部分,而检测喂纱筒管11A的来到(参照图5中由假想线示出的喂纱筒管11A)。
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将与进行当前处理的喂纱筒管11不同种类的喂纱筒管检测为不同种类筒管。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具有颜色传感器56a。颜色传感器56a例如以规定的姿势固定于托架56b,能够向(图5中由假想线示出的)喂纱筒管11A的卷绕管上部12b投射检测光,并读取卷绕管12的颜色。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能够辨别进行当前处理的卷绕管的颜色。“进行当前处理的喂纱筒管”是应向自动络筒机3供给的卷绕有纱线Y的喂纱筒管。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判断读取到的颜色是否为基于应向自动络筒机3供给的纱线Y(细纱条件)而出现的卷绕管的颜色。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将表示判断结果的信号输出至控制部7。
如图6所示,筒管准备装置4具备控制筒管搬运装置5的控制部7。控制部7由CPU、ROM、RAM等构成。控制部7执行筒管准备装置4中的各种控制处理。这种各种控制处理是例如通过将ROM所储存的程序加载在RAM上并利用CPU执行该程序而进行的。
筒管准备装置4具备通知检测到不同种类筒管的主旨的通知部58、和供操作人员操作的操作部59。通知部58例如具有显示器以及扬声器等。通知部58只要为能够向操作人员传递警告(报警)的机构(视觉通知或者听觉通知),就可以为任何设备或者装置。操作部59能够实现与筒管准备装置4的动作有关的操作人员的手动的操作。操作部59例如包括复位按钮59a。复位按钮59a能够通过在警告被发出时或者筒管搬运装置5停止时被按压,而实现筒管搬运装置5的重启(重新运转)。在复位按钮59a被操作人员按下(输入)时,向控制部7输出或者发送复位信号。通知部58以及操作部59也可以例如由设置于筒管准备装置4的侧面的操作面板所具备。
接着,参照图1以及图7对在筒管准备装置4的控制部7中执行的处理(筒管准备方法)进行说明。控制部7控制筒管搬运装置5,搬运包括喂纱筒管11A在内的各种筒管(搬运工序)。如图7所示,筒管位置传感器57检测喂纱筒管11A的来到(步骤S01)。控制部7取得来自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的信号(步骤S02)。
控制部7判断喂纱筒管11A是否为不同种类筒管(步骤S03)。例如,控制部7(或者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存储基于应向自动络筒机3供给的纱线Y(细纱条件)的卷绕管的颜色。控制部7(或者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通过对所存储的适当的颜色与由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读取到的颜色进行比较,而进行有无不同种类筒管的判断(不同种类筒管的判断)。在读取到的喂纱筒管11A的卷绕管的颜色与适当的颜色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7判断为喂纱筒管11A不是不同种类筒管(步骤S03;否)。即,控制部7通过检测沿第四搬运部64的搬运路搬运的喂纱筒管11A的颜色,而检测该喂纱筒管11A为与进行当前处理的喂纱筒管11A相同种类的喂纱筒管(应向自动络筒机3供给的适当的筒管)的情况。控制部7控制引出单元50,对于喂纱筒管11A进行引出动作(步骤S04)。由此,形成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此外,在引出动作失败的情况下,控制部7控制筒管搬运装置5将该喂纱筒管11A向第五搬运部65搬运,并使该喂纱筒管11A滞留于第一滞留位置P1。
在引出动作无问题而成功的情况下,控制部7控制筒管搬运装置5,将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向第二搬运部62搬运。之后,利用自动络筒机3的各络筒机单元30对来自准备完毕喂纱筒管11B的纱线Y进行卷绕。利用控制部7控制筒管搬运装置5,由此利用第三搬运部63将纱线Y的卷绕结束的使用完毕筒管13送回,并使使用完毕筒管13临时滞留于第二滞留位置P2。
在步骤S03中,在喂纱筒管11A的颜色与适当的颜色不同的情况下,控制部7判断为喂纱筒管11A为不同种类筒管(步骤S03;是,不同种类筒管检测工序)。即,控制部7通过检测沿第四搬运部64的搬运路搬运的喂纱筒管11A的颜色,而将与进行当前处理的喂纱筒管11A不同种类的喂纱筒管11A检测为不同种类筒管。控制部7控制通知部58使报警器工作(步骤S06),并且使筒管搬运装置5停止(步骤S07)。可以利用面向供操作人员通行的作业通路的扬声器等发出“产生了混纱”等的声音,也可以单纯地响起蜂鸣器声音并且在能够供操作人员辨识的显示器上显示“产生混纱。请确认”等的信息。
在这种通知的催促下,操作人员确认在引出单元50附近停止的喂纱筒管11A。操作人员在确认到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的位置停止的喂纱筒管11A为不同种类筒管(不适当的颜色不同的在卷绕管上卷绕有纱线的喂纱筒管)的基础上,按下(输入)复位按钮59a。若控制部7被输入复位信号(步骤S08),则将检测到的不同种类筒管向第一滞留位置(滞留路径、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P1搬运(步骤S09;搬运工序)。不同种类筒管滞留于第一滞留位置P1。也有其他引出失败的喂纱筒管11A滞留于第一滞留位置P1的可能性,但操作人员发现不同种类筒管,并抽取该不同种类筒管。第一滞留位置P1位于容易从存在操作人员的作业通路访问的位置,因此极容易进行不同种类筒管的抽取。
此外,在第一滞留位置P1处,即便在因某些人为因素而引起了喂纱筒管11A的弄错的情况下,也在设置于引出单元50附近的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中检测有无不同种类筒管,并根据需要在循环路L中送回。因此,没有向自动络筒机3供给不适当的喂纱筒管11A的担忧。该优点即便是在第二滞留位置P2处因人为因素而引起了喂纱筒管11A的弄错的情况下也相同。在筒管准备装置4中,在循环路L中进行不同种类筒管的检测,并向容易由操作人员抽取的位置搬运不同种类筒管,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筒管准备装置4、纱线卷绕系统1以及筒管准备方法,利用控制部7进行将不同种类筒管搬运至第一滞留位置P1的控制。由此,即便在检测到不同种类筒管的时刻的该不同种类筒管的位置为操作人员等难以抽取的位置,也将不同种类筒管从该位置移动至第一滞留位置P1,因此能够容易抽取不同种类筒管。由此,能够容易进行不同种类筒管的处理。
在利用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检测到不同种类筒管的情况下,控制通知部58通知检测到不同种类筒管的主旨。在控制部7被输入复位信号之后将该不同种类筒管搬运至第一滞留位置P1。操作人员按压复位按钮59a,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安全且容易地抽取不同种类筒管。
第一滞留位置P1被设定于循环路L内。检测到的不同种类筒管被搬运至循环路L内,因此能够防止该筒管被误供给至自动络筒机3。即便在滞留于第一滞留位置P1之后万一无法抽取不同种类筒管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筒管也会再次通过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并反复返回至第一滞留位置P1。
用于引出失败筒管的第一滞留位置P1与不同种类筒管被搬运来的位置相同。由此,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作业性。在循环路L上,无需另外设置用于不同种类筒管(颜色不同的筒管)的保管区域,从而无论是在成本的观点上还是在装置设计的观点上均有利。
由操作人员抽取的不同种类筒管被加入于卷绕有与该不同种类筒管相同种类的纱线的喂纱筒管群。另外,在不存在卷绕有与所抽取的不同种类筒管相同种类的纱线的喂纱筒管群的情况下,去除卷绕于所抽取的不同种类筒管的纱线而形成为仅卷绕管12的状态。利用残纱去除装置执行所卷绕的纱线的去除。作为残纱去除装置,采用设置于与筒管准备装置4相独立的架台(台车)的离线式残纱抽取装置。利用空气配管或电配线对离线式残纱去除装置供给动力,由此能够简单地去除卷绕于不同种类筒管的纱线。具体而言,在残纱去除装置进行残纱处理的情况下,通过操作人员的按钮操作使抽取头下降至不同种类筒管的下端部的高度,并进一步从上侧按压不同种类筒管的前端部而进行固定。而且,残纱去除装置通过使筒管把持装置的缸体动作而使把持爪朝内突出,并利用把持爪把持不同种类筒管中的卷绕管12的下端部。残纱去除装置保持利用固定部件按压不同种类筒管的前端部的状态不变地使抽取头以短距离上升,由此能够将卷绕于不同种类筒管的纱线从卷绕管12分离。残纱去除装置在临时解除了基于把持爪的把持之后,使抽取头再次下降至不同种类筒管的下端部的高度,并利用把持爪再次把持不同种类筒管的下端部,这次使抽取头充分上升。此外,对于残纱去除装置而言,在抽取头上升至不同种类筒管的上端程度的高度之后,固定部件也与抽取头连动地上升。由此,能够使因抽取头第一次上升而分离的纱线爬上朝内突出的把持爪之上而从卷绕管12抽出。
接着,参照图8~图10对其他实施方式的筒管准备装置4A以及纱线卷绕系统1A进行说明。图8所示的筒管抽取装置8A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的筒管准备装置4的不同点在于,在第六搬运部66设置有从搬运托盘9抽取卷绕管12的筒管抽取装置8。
如图9所示,筒管抽取装置8是从载置有不同种类筒管的搬运托盘9抽取并回收不同种类筒管的装置。筒管抽取装置8具备框架70、带轮72以及带轮74、带状体76、驱动部80、夹持部82、第一按压部84以及第二按压部86。
框架70包括基部70a和主体部70b。基部70a以及主体部70b例如由金属形成。基部70a固定于未图示的基底。主体部70b是长尺寸的部件。主体部70b与基部70a连接。主体部70b被设置为其长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带轮72可旋转地设置于框架70。带轮72能够借助旋转轴71而旋转。旋转轴71被轴支承在安装于框架70的基部70a的托架73。
在框架70的主体部70b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支承带轮88。支承带轮88支承带状体76。支承带轮88在带状体76的延伸方向(主体部70b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各支承带轮88与被轴支承于主体部70b的旋转轴89连接。由此,支承带轮88可旋转地设置于主体部70b。在筒管抽取装置8中,若利用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搬运托盘9已到达筒管抽取装置8的情况,则夹持部82被驱动部80驱动而保持不同种类筒管。此外,不同种类筒管因带状体76的移动而被向上方搬运,并在规定位置处被排出至例如回收箱等。
筒管准备装置4A中的处理(筒管准备方法)与图7所示的筒管准备装置4中的处理不同,代替将不同种类筒管向第一滞留位置P1搬运的搬运工序(步骤S09),而利用筒管抽取装置8进行不同种类筒管的抽取(步骤S10)。
根据筒管准备装置4A、纱线卷绕系统1A以及筒管准备方法,能够发挥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能够容易进行不同种类筒管的处理。并且,能够利用筒管抽取装置8自动抽取不同种类筒管,因此容易进行不同种类筒管(在颜色不同的卷绕管卷绕有纱线的喂纱筒管)的去除。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细纱机2向筒管准备装置4搬运喂纱筒管11A,将使用完毕筒管13送回至细纱机2,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也可以设置有面向第六搬运部66的筒管供给装置,并借助筒管供给装置将在前工序中形成的喂纱筒管11A供给至筒管搬运装置5的搬运路上。在第六搬运部66设置有筒管抽取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筒管抽取装置的上游侧配置有辨别装置,该辨别装置辨别是否在卷绕管12卷绕有纱线Y,即辨别搬运托盘9的安装有卷绕管12是否为使用完毕筒管1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到的不同种类筒管被搬运至循环路L内的第一滞留位置P1或者利用筒管抽取装置8抽取不同种类筒管的位置。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也可以被设定于第一滞留位置P1的外部。搬运检测到的不同种类筒管的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也可以被设定于循环路L的外部。例如,用于操作人员的抽取作业的路径以及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也可以与循环路L相独立地设置。
另外,也可以在图10所示的处理流程中,省略步骤S06、S07、S08,全部自动将不同种类筒管搬运至筒管抽取装置8。为了满足该功能,控制部7也可以在搬运托盘9的RF标签9B(参照图4)上写入不同种类筒管的检测的信息。
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56也可以设置于远离引出单元50的位置。

Claims (8)

1.一种筒管准备装置,其具备:
搬运路,其搬运承载有喂纱筒管的搬运托盘;
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其通过检测沿所述搬运路搬运的所述喂纱筒管的卷绕管的颜色而检测作为在与进行当前处理的喂纱筒管不同颜色的卷绕管卷绕有纱线的喂纱筒管的不同种类筒管;以及
控制部,其在利用所述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不同种类筒管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不同种类筒管的搬运以将该不同种类筒管搬运至所述搬运路上的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管准备装置,其中,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还具备通知部,所述通知部通知检测到所述不同种类筒管的主旨,
在利用不同种类筒管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不同种类筒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通知部通知检测到所述不同种类筒管的主旨,并在被输入复位信号之后将该不同种类筒管搬运至所述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管准备装置,其中,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还具备引出单元,所述引出单元用于准备在所述卷绕管卷绕有纱线的喂纱筒管且是向自动络筒机供给的喂纱筒管,
所述搬运路具有循环路,所述循环路包括通过所述引出单元的位置的路径,
所述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被设定于所述循环路的局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管准备装置,其中,
所述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是用于使所述引出单元中的引出处理失败的引出失败筒管滞留的滞留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管准备装置,其中,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还具备筒管抽取装置,所述筒管抽取装置设置于所述循环路上并从所述搬运托盘抽取所述不同种类筒管,
所述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是利用所述筒管抽取装置抽取所述不同种类筒管的位置。
6.一种纱线卷绕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管准备装置;和
自动络筒机,其从在所述筒管准备装置中准备的喂纱筒管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
所述搬运路具备:
第一搬运部,其是准备完毕喂纱筒管的搬运路;
多个第二搬运部,其从所述第一搬运部分岔;以及
第三搬运部,其是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搬运部的下游侧的使用完毕筒管的搬运路,
所述第一搬运部包括将所述喂纱筒管供给至所述引出单元的第四搬运部,
所述搬运路还具备:
第五搬运部,其在所述第四搬运部处从所述引出单元的下游侧分岔并与所述第三搬运部的下游部分合流;和
第六搬运部,其将所述第四搬运部与所述第三搬运部的下游部分连接,
所述第五搬运部将所述第四搬运部和所述第三搬运部旁通,还设置有使所述引出失败筒管滞留的第一滞留位置,该第一滞留位置兼做所述滞留路径,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包括所述第四搬运部、所述第五搬运部以及所述第六搬运部。
7.一种纱线卷绕系统,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筒管准备装置;和
自动络筒机,其从在所述筒管准备装置中准备的喂纱筒管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
8.一种筒管准备方法,其中,包括:
沿搬运路搬运承载有喂纱筒管的搬运托盘的工序;
通过检测沿所述搬运路搬运的所述喂纱筒管的卷绕管的颜色而将在与进行当前处理的喂纱筒管不同颜色的卷绕管卷绕有纱线的所述喂纱筒管检测为不同种类筒管的工序;以及
在检测到所述不同种类筒管的情况下将该不同种类筒管搬运至所述搬运路上的不同种类筒管抽取位置的工序。
CN202210389405.3A 2021-04-30 2022-04-14 筒管准备装置、纱线卷绕系统以及筒管准备方法 Pending CN1152588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77869 2021-04-30
JP2021077869A JP2022171295A (ja) 2021-04-30 2021-04-30 ボビン準備装置、糸巻取システム及びボビン準備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8830A true CN115258830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58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9405.3A Pending CN115258830A (zh) 2021-04-30 2022-04-14 筒管准备装置、纱线卷绕系统以及筒管准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71295A (zh)
CN (1) CN11525883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71295A (ja)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44107A (en) Cop delivery system
US3820730A (en) Automatic doffing apparatus for textile machine having one or more winding units
JP2017172096A (ja) 糸切れとスピンドル欠陥の自動検出方法とそれらを回復するためのロボット
CN106494937B (zh) 纱线卷绕装置、自动络纱机、纤维机械系统及喂纱纱管异常检测方法
JPH055744B2 (zh)
JPH0388680A (ja) 自動式のワインダ
US4987649A (en) Method of automatic conveyance of textile material in recipients
US4613091A (en) Cop transporting system for an automatic winder
JP2016003089A (ja) 自動ワインダ及び糸巻取方法
CN111039075B (zh) 筒管处理装置、纱线卷绕设备及筒管处理方法
CS368490A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matized cleaning of cop tubes from yarn wastes by means of attendance device travelling along textile especially two-for-one twister
US5871168A (en) Winding station of a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cheeses
JP2929502B2 (ja) ワインダの巻成部における糸結合並びにコツプ交換を自動的に行うための装置
JPS5974865A (ja) 紡機におけるケンス管理装置
EP0484601B1 (en) Yarn piecing method for yarn spinning machine
CN111542481B (zh) 纱线卷绕机
JPS629507B2 (zh)
CN115258830A (zh) 筒管准备装置、纱线卷绕系统以及筒管准备方法
JP2015171921A (ja) 繊維機械
JPH03167331A (ja) リング精紡機において糸切れ状態を解消する方法およびこれを行うための手段を備えたリング精紡機
CN111629984B (zh) 纤维机械
CN111747233B (zh) 用于在纺织机工位产生接纱连接的方法以及纺织机工位
JP2016137959A (ja) 糸巻取機
JPH08175763A (ja) ワインダの口出しシステム及び口出し装置
US5058816A (en) Cops preparation 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