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51180A - 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51180A
CN115251180A CN202210731490.7A CN202210731490A CN115251180A CN 115251180 A CN115251180 A CN 115251180A CN 202210731490 A CN202210731490 A CN 202210731490A CN 115251180 A CN115251180 A CN 115251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eaves
oolong tea
arc plate
magnetic
g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14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7314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511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51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51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属于茶叶加工领域,通过对传统的乌龙茶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将传统摇青筒摇青时茶叶之间的相互碰撞过程变换为由多个主动碰撞球所进行的对茶叶的主动碰撞过程,利用磁吸弧板的磁吸力使得主动碰撞球不动,茶叶先行抛出,而后再利用磁斥弧板的磁斥力在茶叶完全抛出之后,将主动碰撞球主动加速抛出,让主动碰撞球去追赶在落下过程中的茶叶,并与之发生碰撞,相较于多片质量尺寸大小均类似茶叶在下落过程中较小概率的相互碰撞事件,通过主动碰撞球的主动碰撞能够有效缩减摇青时间,并在缩减工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之后,仍取得良好的茶叶香气析出效果,符合规模化生产理念。

Description

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荈,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茶叶按照种类可以划分为绿茶、黄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其中乌龙茶因其独特浓郁香气而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做青、炒青、做形、干燥,做青由摇青和晾青两个过程交替、重复组成,在摇青过程中,要使做青叶相互碰撞,叶边缘细胞组织受损伤而产生酶促褐变,促使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聚合、缩合,产生有色物质和促进芳香化合物的形成。同时,增进输导组织的输水能力,加速梗脉中水分向叶肉细胞渗透,叶片恢复膨胀状态(称为还青,又叫还阳)。摇青时间3~5min,后转入晾青过程。晾青又称静置、等青、摊青。经过一段时间的晾青,叶片又呈萎凋状态,称退青。再次进行摇青,然后晾青,通过5~7次的摇青和晾青,绿色减退,叶边缘红色加深,呈朱砂红,叶脉透明,叶形呈汤匙状,外观硬挺,手感柔软,散发出浓郁花香,因此,摇青质量对于乌龙茶能否散发浓郁香气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规模化生产,目前多采用摇青筒对乌龙茶叶做摇青处理,但当前市面上的摇青筒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却存在如下的问题,由于摇青筒的工作方式为,通过摇青筒自身的转动带动储放于其内底部的多片茶叶上升至高出,从高出同时落下,并在落下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以此来达到摇青的效果,但由于每片茶叶的质量,尺寸一般来说均是相近的,因此每片茶叶的下降速率也应该均是相近的,所以,采用简单的转动升高下落的方式所达到的每片茶叶之间的相互碰撞效果并不好,进而对摇青质量产生影响,影响乌龙茶的香气析出。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通过对传统的乌龙茶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将传统摇青筒摇青时茶叶之间的相互碰撞过程变换为由多个主动碰撞球所进行的对茶叶的主动碰撞过程,在由摇青筒本体转动而将茶叶和主动碰撞球混合物上升至最高点后,利用磁吸弧板的磁吸力使得主动碰撞球不动,茶叶先行抛出,而后再利用磁斥弧板的磁斥力在茶叶完全抛出之后,将主动碰撞球主动加速抛出,让主动碰撞球去追赶在落下过程中的茶叶,并与之发生碰撞,相较于多片质量尺寸大小均类似茶叶在下落过程中较小概率的相互碰撞事件,通过主动碰撞球的主动碰撞能够有效缩减摇青时间,并在缩减工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之后,仍取得良好的茶叶香气析出效果,符合规模化生产理念。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萎凋:将采摘的乌龙茶青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适度促进茶叶鲜叶酶的活性,让茶叶的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茶叶萎蔫,散失茶叶本身所拥有的青草气味,呈暗绿色泽;
S2.摇青:a.混合:将萎凋好的乌龙茶青与主动碰撞球混合,共同放置于摇青筒本体内;
b.磁引导:通过摇青筒本体的转动带动放置于摇青筒本体内底部的乌龙茶青上升,在乌龙茶青到达最高处时,受重力影响而落下,而主动碰撞球则受磁吸弧板的磁力吸引,并不会随乌龙茶青同步下落;
c.弹出碰撞:没有同步下落的主动碰撞球在随着摇青筒本体转动至磁斥弧板处时,受到磁斥弧板的磁性排斥力作用,被瞬间弹出,与在下落过程中的乌龙茶青相互碰撞,乌龙茶青表面叶边缘细胞组织受损伤而产生酶促褐变,产生香气;
d.重吸附:弹出的主动碰撞球在与乌龙茶青碰撞完成之后,被抛至磁吸弧板处重吸附,如此,进行新一轮的摇青动作;
S3.晾青:将摇青完成后的乌龙茶青放入指定容器中静置,使得叶片又呈萎凋状态,再重复进行多次由摇青和晾青所组成的做青步骤;
S4.炒青:将做青完成的乌龙茶青放置在炒青机中炒青,利用高温破坏茶叶中的茶酵素,以免鲜叶继续变红,稳定成型后保证乌龙茶的品质;
S5.揉捻:将炒青完成后的乌龙茶青反复搓揉,使叶片形成乌龙茶所主要的形态,如球形或者条索伸展形,同时,揉捻过程中挤出茶汁,与茶叶表面相互渗透,冲泡后的乌龙茶茶汤更加浓郁;
S6.干燥:将揉捻完成的乌龙茶青放到烘焙装置内干燥,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还可以消除茶叶的苦涩味,增加乌龙茶的甘甜醇厚。
所述步骤S1中摇青筒本体的内端壁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环绕分布的自适应围板,所述摇青筒本体的外断壁上环绕分布有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且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相互之间首尾对接,所述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后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子部分活动贯穿盖板并与摇青筒本体的后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摇青筒本体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步骤S2中的主动碰撞球包括中空碰撞气囊和磁引块,所述磁引块嵌合于中空碰撞气囊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摇青筒本体的内端壁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环绕分布的自适应围板,所述摇青筒本体的外断壁上环绕分布有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且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相互之间首尾对接,所述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后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子部分活动贯穿盖板并与摇青筒本体的后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摇青筒本体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步骤S2中的主动碰撞球包括中空碰撞气囊和磁引块,所述磁引块嵌合于中空碰撞气囊内,为了使存储于摇青筒本体内的茶叶可以通过摇青筒本体的转动而顺利上升,在摇青筒本体内通过环绕分布的自适应围板而分隔出多个间隔空间,茶叶则是在与主动碰撞球混合在一起之后,一份份的存放于这些间隔空间当中的,随着摇青筒本体的转动,一份份茶叶与主动碰撞球混合物被相继升起,当茶叶被升至最高点时,受重力作用先行下落,而此时主动碰撞球内填充的磁引块受到磁吸弧板吸引,不会随着茶叶同步下落,待主动碰撞球越过摇青筒本体的转动最高点之后,来到磁斥弧板附近位置处,主动碰撞球内填充的磁引块受到磁斥弧板排斥力而主动加速抛出,与落下的茶叶发生碰撞,使茶叶香气析出,而抛出的主动碰撞球则会重新落至摇青筒本体的内底部,被磁吸弧板重新吸附,进行新一轮的上述碰撞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对茶叶的高效高质量碰撞效果,进而实现高质量的香气析出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碰撞气囊为双层结构,并在夹层和内层均充气,通过中空碰撞气囊与茶叶接触时的弹性形变来降低中空碰撞气囊与茶叶发生硬性接触,致使茶叶碰撞折损,降低茶叶品质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磁引块嵌合于中空碰撞气囊的内部一侧,以使得磁斥弧板在对主动碰撞球排斥抛出过程中,由于磁引块的另一极与磁斥弧板存在着一定的间隔距离,所以主动碰撞球的抛出效果要大于磁斥弧板对主动碰撞球的反向吸附效果,进而使得主动碰撞球可以被顺利加速抛出,与茶叶碰撞,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碰撞气囊的外端壁固定分布有多个纤维条,在主动碰撞球与下落的茶叶中的穿梭碰撞过程中,其上分布的纤维条能够在茶叶下落过程中,对其内掺杂的杂质吸附去除,进一步增加茶叶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磁吸弧板的外端壁上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引导弧块,在主动碰撞球被磁吸弧板吸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某些片茶叶被夹合在主动碰撞球和摇青筒本体之间而无法落下的情况,通过磁吸弧板上分布的多个磁引导弧块所产生的强引力,引导主动碰撞球向靠近磁引导弧块方向上移动,并在移动之后,失去对茶叶的夹合效果,致使被夹合的茶叶能够随同其它片茶叶一并下落,与主动碰撞球接触碰撞,使得每一片在摇青工艺过程中均能够取得大概率的碰撞效果,进一步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自适应围板内均固定安装有智能水平仪,通过智能水平仪来实时监测自适应围板的在随摇青筒本体转动时的倾斜角度,当自适应围板转动至茶叶欲排除高度时,该信息被智能水平仪捕捉到,并通过其对自适应围板进行调控,使得自适应围板缩短,以使得在利用该装置进行摇青作业时,每个相邻的自适应围板之间的间隔空间中存储的每一份茶叶量能够更多,同时,在茶叶转动上升至落下高度后,自适应围板缩短则可以使得该份茶叶顺利下落,如此,结合着主动碰撞球的主动碰撞,使得该摇青装置中每次的摇青茶叶量更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弧板和磁吸弧板的外端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对安装孔,一对所述安装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电动倾斜装置,所述摇青筒本体的外端壁中部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安装有分隔环,一对所述电动倾斜装置的支撑柱部分均与分隔环固定连接,一对所述电动倾斜装置的外端壁下侧均安装有支撑架,通过分隔环、电动倾斜装置和支撑架对摇青筒本体、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的共同支撑效果,使得摇青筒本体在工作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稳定的水平转动效果,而当摇青作业完成时,通过电动倾斜装置的转动带动摇青筒本体倾斜,方便对存放于其中的茶叶取出放置摇青。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环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滚轮,且多个滚轮的外端壁一侧均与环槽滚动接触,另一侧均与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的外端壁滚动接触,利用滚轮在摇青筒本体与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之间的转动,使得摇青筒本体能够独立于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在电机驱动下转动,实现对茶叶和主动碰撞球在不同时间点的抛出动作,进一步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磁吸弧板、对接弧板的外端壁匹配开设有多个投料孔,内外对应的多对所述投料孔内均固定安装有投料嘴,多个所述投料孔内均安装有电动开合门,投料嘴在摇青筒本体转动状态下,往摇青筒本体内投放茶叶和主动碰撞球的混合物,使得每个相邻的自适应围板间隔空间内储放的茶叶和主动碰撞球的混合物相对均匀,且只有当茶叶投放完毕之后,才关闭电控开合门,并启动磁吸弧板、磁引导弧块和磁斥弧板,进行摇青作业,使得每个自适应围板间隔空间内储放的茶叶均可以取得充分的碰撞效果,进一步提高茶叶摇青质量。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对传统的乌龙茶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将传统摇青筒摇青时茶叶之间的相互碰撞过程变换为由多个主动碰撞球所进行的对茶叶的主动碰撞过程,在由摇青筒本体转动而将茶叶和主动碰撞球混合物上升至最高点后,利用磁吸弧板的磁吸力使得主动碰撞球不动,茶叶先行抛出,而后再利用磁斥弧板的磁斥力在茶叶完全抛出之后,将主动碰撞球主动加速抛出,让主动碰撞球去追赶在落下过程中的茶叶,并与之发生碰撞,相较于多片质量尺寸大小均类似茶叶在下落过程中较小概率的相互碰撞事件,通过主动碰撞球的主动碰撞能够有效缩减摇青时间,并在缩减工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之后,仍取得良好的茶叶香气析出效果,符合规模化生产理念。
(2)中空碰撞气囊为双层结构,并在夹层和内层均充气,通过中空碰撞气囊与茶叶接触时的弹性形变来降低中空碰撞气囊与茶叶发生硬性接触,致使茶叶碰撞折损,降低茶叶品质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3)磁引块嵌合于中空碰撞气囊的内部一侧,以使得磁斥弧板在对主动碰撞球排斥抛出过程中,由于磁引块的另一极与磁斥弧板存在着一定的间隔距离,所以主动碰撞球的抛出效果要大于磁斥弧板对主动碰撞球的反向吸附效果,进而使得主动碰撞球可以被顺利加速抛出,与茶叶碰撞,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4)中空碰撞气囊的外端壁固定分布有多个纤维条,在主动碰撞球与下落的茶叶中的穿梭碰撞过程中,其上分布的纤维条能够在茶叶下落过程中,对其内掺杂的杂质吸附去除,进一步增加茶叶品质。
(5)磁吸弧板的外端壁上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引导弧块,在主动碰撞球被磁吸弧板吸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某些片茶叶被夹合在主动碰撞球和摇青筒本体之间而无法落下的情况,通过磁吸弧板上分布的多个磁引导弧块所产生的强引力,引导主动碰撞球向靠近磁引导弧块方向上移动,并在移动之后,失去对茶叶的夹合效果,致使被夹合的茶叶能够随同其它片茶叶一并下落,与主动碰撞球接触碰撞,使得每一片在摇青工艺过程中均能够取得大概率的碰撞效果,进一步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6)多个自适应围板内均固定安装有智能水平仪,通过智能水平仪来实时监测自适应围板的在随摇青筒本体转动时的倾斜角度,当自适应围板转动至茶叶欲排除高度时,该信息被智能水平仪捕捉到,并通过其对自适应围板进行调控,使得自适应围板缩短,以使得在利用该装置进行摇青作业时,每个相邻的自适应围板之间的间隔空间中存储的每一份茶叶量能够更多,同时,在茶叶转动上升至落下高度后,自适应围板缩短则可以使得该份茶叶顺利下落,如此,结合着主动碰撞球的主动碰撞,使得该摇青装置中每次的摇青茶叶量更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7)通过分隔环、电动倾斜装置和支撑架对摇青筒本体、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的共同支撑效果,使得摇青筒本体在工作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稳定的水平转动效果,而当摇青作业完成时,通过电动倾斜装置的转动带动摇青筒本体倾斜,方便对存放于其中的茶叶取出放置摇青。
(8)分隔环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滚轮,且多个滚轮的外端壁一侧均与环槽滚动接触,另一侧均与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的外端壁滚动接触,利用滚轮在摇青筒本体与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之间的转动,使得摇青筒本体能够独立于对接弧板、磁吸弧板和磁斥弧板,在电机驱动下转动,实现对茶叶和主动碰撞球在不同时间点的抛出动作,进一步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9)磁吸弧板、对接弧板的外端壁匹配开设有多个投料孔,内外对应的多对投料孔内均固定安装有投料嘴,多个投料孔内均安装有电动开合门,投料嘴在摇青筒本体转动状态下,往摇青筒本体内投放茶叶和主动碰撞球的混合物,使得每个相邻的自适应围板间隔空间内储放的茶叶和主动碰撞球的混合物相对均匀,且只有当茶叶投放完毕之后,才关闭电控开合门,并启动磁吸弧板、磁引导弧块和磁斥弧板,进行摇青作业,使得每个自适应围板间隔空间内储放的茶叶均可以取得充分的碰撞效果,进一步提高茶叶摇青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在去除投料嘴部分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摇青筒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摇青筒本体前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摇青筒本体内茶叶和主动碰撞球碰撞过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主动碰撞球在原始、吸引、抛出过程中姿态变化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主动碰撞球受到磁引块吸引后移动过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自适应围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摇青筒本体;101、自适应围板;1011、智能水平仪;102、分隔环;201、对接弧板;202、磁吸弧板;2021、磁引导弧块;203、磁斥弧板;3、电动倾斜装置;4、支撑架;5、盖板;6、主动碰撞球;601、中空碰撞气囊;602、磁引块;603、纤维条;7、投料孔;8、投料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9,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萎凋:将采摘的乌龙茶青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适度促进茶叶鲜叶酶的活性,让茶叶的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茶叶萎蔫,散失茶叶本身所拥有的青草气味,呈暗绿色泽;
S2.摇青:a.混合:将萎凋好的乌龙茶青与主动碰撞球6混合,共同放置于摇青筒本体1内;
b.磁引导:通过摇青筒本体1的转动带动放置于摇青筒本体1内底部的乌龙茶青上升,在乌龙茶青到达最高处时,受重力影响而落下,而主动碰撞球6则受磁吸弧板202的磁力吸引,并不会随乌龙茶青同步下落;
c.弹出碰撞:没有同步下落的主动碰撞球6在随着摇青筒本体1转动至磁斥弧板203处时,受到磁斥弧板203的磁性排斥力作用,被瞬间弹出,与在下落过程中的乌龙茶青相互碰撞,乌龙茶青表面叶边缘细胞组织受损伤而产生酶促褐变,产生香气;
d.重吸附:弹出的主动碰撞球6在与乌龙茶青碰撞完成之后,被抛至磁吸弧板202处重吸附,如此,进行新一轮的摇青动作;
S3.晾青:将摇青完成后的乌龙茶青放入指定容器中静置,使得叶片又呈萎凋状态,再重复进行多次由摇青和晾青所组成的做青步骤;
S4.炒青:将做青完成的乌龙茶青放置在炒青机中炒青,利用高温破坏茶叶中的茶酵素,以免鲜叶继续变红,稳定成型后保证乌龙茶的品质;
S5.揉捻:将炒青完成后的乌龙茶青反复搓揉,使叶片形成乌龙茶所主要的形态,如球形或者条索伸展形,同时,揉捻过程中挤出茶汁,与茶叶表面相互渗透,冲泡后的乌龙茶茶汤更加浓郁;
S6.干燥:将揉捻完成的乌龙茶青放到烘焙装置内干燥,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还可以消除茶叶的苦涩味,增加乌龙茶的甘甜醇厚。
步骤S1中摇青筒本体1的内端壁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环绕分布的自适应围板101,摇青筒本体1的外断壁上环绕分布有对接弧板201、磁吸弧板202和磁斥弧板203,且对接弧板201、磁吸弧板202和磁斥弧板203相互之间首尾对接,对接弧板201、磁吸弧板202和磁斥弧板203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盖板5,盖板5的后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转子部分活动贯穿盖板5并与摇青筒本体1的后端相固定连接,摇青筒本体1通过电机驱动,步骤S2中的主动碰撞球6包括中空碰撞气囊601和磁引块602,磁引块602嵌合于中空碰撞气囊601内,为了使存储于摇青筒本体1内的茶叶可以通过摇青筒本体1的转动而顺利上升,在摇青筒本体1内通过环绕分布的自适应围板101而分隔出多个间隔空间,茶叶则是在与主动碰撞球6混合在一起之后,一份份的存放于这些间隔空间当中的,随着摇青筒本体1的转动,一份份茶叶与主动碰撞球6混合物被相继升起,当茶叶被升至最高点时,受重力作用先行下落,而此时主动碰撞球6内填充的磁引块602受到磁吸弧板202吸引,不会随着茶叶同步下落,待主动碰撞球6越过摇青筒本体1的转动最高点之后,来到磁斥弧板203附近位置处,主动碰撞球6内填充的磁引块602受到磁斥弧板203排斥力而主动加速抛出,与落下的茶叶发生碰撞,使茶叶香气析出,而抛出的主动碰撞球6则会重新落至摇青筒本体1的内底部,被磁吸弧板202重新吸附,进行新一轮的上述碰撞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对茶叶的高效高质量碰撞效果,进而实现高质量的香气析出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传统的乌龙茶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将传统摇青筒摇青时茶叶之间的相互碰撞过程变换为由多个主动碰撞球6所进行的对茶叶的主动碰撞过程,在由摇青筒本体1转动而将茶叶和主动碰撞球6混合物上升至最高点后,利用磁吸弧板202的磁吸力使得主动碰撞球6不动,茶叶先行抛出,而后再利用磁斥弧板203的磁斥力在茶叶完全抛出之后,将主动碰撞球6主动加速抛出,让主动碰撞球6去追赶在落下过程中的茶叶,并与之发生碰撞,相较于多片质量尺寸大小均类似茶叶在下落过程中较小概率的相互碰撞事件,通过主动碰撞球6的主动碰撞能够有效缩减摇青时间,并在缩减工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之后,仍取得良好的茶叶香气析出效果,符合规模化生产理念。
请参阅图8,中空碰撞气囊601为双层结构,并在夹层和内层均充气,通过中空碰撞气囊601与茶叶接触时的弹性形变来降低中空碰撞气囊601与茶叶发生硬性接触,致使茶叶碰撞折损,降低茶叶品质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磁引块602嵌合于中空碰撞气囊601的内部一侧,以使得磁斥弧板203在对主动碰撞球6排斥抛出过程中,由于磁引块602的另一极与磁斥弧板203存在着一定的间隔距离,所以主动碰撞球6的抛出效果要大于磁斥弧板203对主动碰撞球6的反向吸附效果,进而使得主动碰撞球6可以被顺利加速抛出,与茶叶碰撞,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中空碰撞气囊601的外端壁固定分布有多个纤维条603,在主动碰撞球6与下落的茶叶中的穿梭碰撞过程中,其上分布的纤维条603能够在茶叶下落过程中,对其内掺杂的杂质吸附去除,进一步增加茶叶品质。
请参阅图3和图9,磁吸弧板202的外端壁上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引导弧块2021,在主动碰撞球6被磁吸弧板202吸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某些片茶叶被夹合在主动碰撞球6和摇青筒本体1之间而无法落下的情况,通过磁吸弧板202上分布的多个磁引导弧块2021所产生的强引力,引导主动碰撞球6向靠近磁引导弧块2021方向上移动,并在移动之后,失去对茶叶的夹合效果,致使被夹合的茶叶能够随同其它片茶叶一并下落,与主动碰撞球6接触碰撞,使得每一片在摇青工艺过程中均能够取得大概率的碰撞效果,进一步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请参阅图10,多个自适应围板101内均固定安装有智能水平仪1011,通过智能水平仪1011来实时监测自适应围板101的在随摇青筒本体1转动时的倾斜角度,当自适应围板101转动至茶叶欲排除高度时,该信息被智能水平仪1011捕捉到,并通过其对自适应围板101进行调控,使得自适应围板101缩短,以使得在利用该装置进行摇青作业时,每个相邻的自适应围板101之间的间隔空间中存储的每一份茶叶量能够更多,同时,在茶叶转动上升至落下高度后,自适应围板101缩短则可以使得该份茶叶顺利下落,如此,结合着主动碰撞球6的主动碰撞,使得该摇青装置中每次的摇青茶叶量更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3-5,对接弧板201和磁吸弧板202的外端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对安装孔,一对安装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电动倾斜装置3,摇青筒本体1的外端壁中部开设有环槽,环槽内安装有分隔环102,一对电动倾斜装置3的支撑柱部分均与分隔环102固定连接,一对电动倾斜装置3的外端壁下侧均安装有支撑架4,通过分隔环102、电动倾斜装置3和支撑架4对摇青筒本体1、对接弧板201、磁吸弧板202和磁斥弧板203的共同支撑效果,使得摇青筒本体1在工作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稳定的水平转动效果,而当摇青作业完成时,通过电动倾斜装置3的转动带动摇青筒本体1倾斜,方便对存放于其中的茶叶取出放置摇青。
分隔环102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滚轮,且多个滚轮的外端壁一侧均与环槽滚动接触,另一侧均与对接弧板201、磁吸弧板202和磁斥弧板203的外端壁滚动接触,利用滚轮在摇青筒本体1与对接弧板201、磁吸弧板202和磁斥弧板203之间的转动,使得摇青筒本体1能够独立于对接弧板201、磁吸弧板202和磁斥弧板203,在电机驱动下转动,实现对茶叶和主动碰撞球6在不同时间点的抛出动作,进一步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请参阅图2-3,磁吸弧板202、对接弧板201的外端壁匹配开设有多个投料孔7,内外对应的多对投料孔7内均固定安装有投料嘴8,多个投料孔7内均安装有电动开合门,投料嘴8在摇青筒本体1转动状态下,往摇青筒本体1内投放茶叶和主动碰撞球6的混合物,使得每个相邻的自适应围板101间隔空间内储放的茶叶和主动碰撞球6的混合物相对均匀,且只有当茶叶投放完毕之后,才关闭电控开合门,并启动磁吸弧板202、磁引导弧块2021和磁斥弧板203,进行摇青作业,使得每个自适应围板101间隔空间内储放的茶叶均可以取得充分的碰撞效果,进一步提高茶叶摇青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萎凋:将采摘的乌龙茶青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适度促进茶叶鲜叶酶的活性,让茶叶的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茶叶萎蔫;
S2.摇青:a.混合:将萎凋好的乌龙茶青与主动碰撞球(6)混合,共同放置于摇青筒本体(1)内;
b.磁引导:通过摇青筒本体(1)的转动带动放置于摇青筒本体(1)内底部的乌龙茶青上升,在乌龙茶青到达最高处时,受重力影响而落下,而主动碰撞球(6)则受磁吸弧板(202)的磁力吸引,并不会随乌龙茶青同步下落;
c.弹出碰撞:没有同步下落的主动碰撞球(6)在随着摇青筒本体(1)转动至磁斥弧板(203)处时,受到磁斥弧板(203)的磁性排斥力作用,被瞬间弹出,与在下落过程中的乌龙茶青相互碰撞,乌龙茶青表面叶边缘细胞组织受损伤而产生酶促褐变;
d.重吸附:弹出的主动碰撞球(6)在与乌龙茶青碰撞完成之后,被抛至磁吸弧板(202)处重吸附,如此,进行新一轮的摇青动作;
S3.晾青:将摇青完成后的乌龙茶青放入指定容器中静置,使得叶片又呈萎凋状态,再重复进行多次由摇青和晾青所组成的做青步骤;
S4.炒青:将做青完成的乌龙茶青放置在炒青机中炒青,利用高温破坏茶叶中的茶酵素,以免鲜叶继续变红,稳定成型后保证乌龙茶的品质;
S5.揉捻:将炒青完成后的乌龙茶青反复搓揉,使叶片形成乌龙茶所主要的形态,如球形或者条索伸展形,同时,揉捻过程中挤出茶汁,与茶叶表面相互渗透,冲泡后的乌龙茶茶汤更加浓郁;
S6.干燥:将揉捻完成的乌龙茶青放到烘焙装置内干燥,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还可以消除茶叶的苦涩味,增加乌龙茶的甘甜醇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摇青筒本体(1)的内端壁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环绕分布的自适应围板(101),所述摇青筒本体(1)的外断壁上环绕分布有对接弧板(201)、磁吸弧板(202)和磁斥弧板(203),且对接弧板(201)、磁吸弧板(202)和磁斥弧板(203)相互之间首尾对接,所述对接弧板(201)、磁吸弧板(202)和磁斥弧板(203)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盖板(5),所述盖板(5)的后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子部分活动贯穿盖板(5)并与摇青筒本体(1)的后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摇青筒本体(1)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步骤S2中的主动碰撞球(6)包括中空碰撞气囊(601)和磁引块(602),所述磁引块(602)嵌合于中空碰撞气囊(6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碰撞气囊(601)为双层结构,并在夹层和内层均充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引块(602)嵌合于中空碰撞气囊(601)的内部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碰撞气囊(601)的外端壁固定分布有多个纤维条(6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弧板(202)的外端壁上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引导弧块(20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自适应围板(101)内均固定安装有智能水平仪(10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弧板(201)和磁吸弧板(202)的外端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对安装孔,一对所述安装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电动倾斜装置(3),所述摇青筒本体(1)的外端壁中部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安装有分隔环(102),一对所述电动倾斜装置(3)的支撑柱部分均与分隔环(102)固定连接,一对所述电动倾斜装置(3)的外端壁下侧均安装有支撑架(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环(102)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滚轮,且多个滚轮的外端壁一侧均与环槽滚动接触,另一侧均与对接弧板(201)、磁吸弧板(202)和磁斥弧板(203)的外端壁滚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弧板(202)、对接弧板(201)的外端壁匹配开设有多个投料孔(7),内外对应的多对所述投料孔(7)内均固定安装有投料嘴(8),多个所述投料孔(7)内均安装有电动开合门。
CN202210731490.7A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 Pending CN1152511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1490.7A CN115251180A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1490.7A CN115251180A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1180A true CN115251180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60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1490.7A Pending CN115251180A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5118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32238U (zh) * 2014-08-04 2014-12-24 福建清雅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乌龙茶摇青设备
CN106937682A (zh) * 2017-05-17 2017-07-11 张松波 高香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CN206314506U (zh) * 2016-09-27 2017-07-11 福建省麒麟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摇青机
CN107996759A (zh) * 2017-12-19 2018-05-08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天麻乌龙茶及其加工方法
CN211861686U (zh) * 2019-11-28 2020-11-06 高进忠 一种静磁场摇青机
CN114376017A (zh) * 2022-01-27 2022-04-22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利用静磁场辅助加工乌龙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32238U (zh) * 2014-08-04 2014-12-24 福建清雅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乌龙茶摇青设备
CN206314506U (zh) * 2016-09-27 2017-07-11 福建省麒麟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摇青机
CN106937682A (zh) * 2017-05-17 2017-07-11 张松波 高香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CN107996759A (zh) * 2017-12-19 2018-05-08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天麻乌龙茶及其加工方法
CN211861686U (zh) * 2019-11-28 2020-11-06 高进忠 一种静磁场摇青机
CN114376017A (zh) * 2022-01-27 2022-04-22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利用静磁场辅助加工乌龙茶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13727B (zh) 一种筛板损失小、能自动清洁筛板的茶叶筛分机
CN115251180A (zh) 一种高芳香度乌龙茶加工工艺
CN106540438A (zh) 锻炼用平衡迷宫球
CN113877795A (zh) 一种卤料香料智能筛选设备
CN103960434A (zh) 茉莉花茶清洁生产工艺
CN208549860U (zh) 一种透气茶球
CN107467253B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0260619B (zh) 一种中药材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01445778U (zh) 用于球类互动游戏的遥控玩具船
CN215653815U (zh) 弹跳玩具
CN110547342A (zh) 一种摇青机翻转卸料机构
CN213789877U (zh) 一种乒乓球训练桌
CN115067400A (zh) 用于针形茶制备的揉捻装置
CN209500792U (zh) 一种旋转对战玩具
CN101890229A (zh) 组合式桌上篮球游戏装置
CN113099854A (zh) 一种密闭式大豆脱粒机气力清选循环装置
CN211635169U (zh) 一种便于单人训练的乒乓球自动发射装置
CN103238687A (zh) 一种云雾茶的制备方法
CN201423161Y (zh) 组合式桌上篮球游戏装置
CN114052092A (zh) 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CN215123941U (zh) 一种茶叶智能摇青加工机器人
CN109303685A (zh) 一种妇产科可拆卸式熏蒸器
CN208407704U (zh) 咖啡颗粒分离装置及咖啡包
CN214335871U (zh) 一种击球对战游艺装置
Roberts ses 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