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7916A - 一种干燥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燥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7916A
CN115247916A CN202110450688.3A CN202110450688A CN115247916A CN 115247916 A CN115247916 A CN 115247916A CN 202110450688 A CN202110450688 A CN 202110450688A CN 115247916 A CN115247916 A CN 115247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valve plate
main body
valv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06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06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79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7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79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3Filters

Abstract

一种干燥过滤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阀片组件;所述阀片组件包括主体部件和阀片,所述主体部件与所述阀片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阀口,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阀口;所述阀片包括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所述第一阀片与所述第一阀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阀片与所述第二阀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面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面部,沿所述第一面部的径向方向,位于第二面部且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阀口的点到第一面部所在的平面的距离相对于位于第二面部且相对靠近所述第一阀口的点到所述第一面部所在的平面的距离更远。

Description

一种干燥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燥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或制冷系统中,干燥过滤器一般设置在冷凝器和节流阀之间,用来干燥制冷剂中的水分和过滤制冷剂中的固体杂质,以保持空调和制冷设备的正常工作。
见图1,US4954252公开了一种干燥过滤器,其阀片组件包括支撑板、中间阀片和托架,三者固定连接后可以限定冷媒在干燥过滤器内部的的流通路径。
在该干燥过滤器中,中间阀片在初始状态下未发生形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一种干燥过滤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阀片组件;
所述阀片组件包括主体部件和阀片,所述主体部件与所述阀片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部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阀口,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阀口;
所述阀片包括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所述第一阀片与所述第一阀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阀片与所述第二阀口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面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面部,沿所述第一面部的径向方向,位于第二面部且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阀口的点到第一面部所在的平面的距离相对于位于第二面部且相对靠近所述第一阀口的点到所述第一面部所在的平面的距离更远。
本申请提供的干燥过滤器,第二阀片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在初始状态即存在预紧力,第二阀片在关闭第二阀口的状态下发生了弹性形变,可以减少由于第二阀片在初始状态未发生形变而使得第二阀片不能较好地回复为在干燥过滤器内的初始状态,从而不能较好地关闭第二阀口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双向干燥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干燥过滤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面图;
图4为图2的滤芯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主体部件的结构图;
图6为图2中阀片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图2中阀片的俯视图;
图8为图2中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主体部件、阀片和支撑部件还未铆接前的局剖视图;
图10为图2中过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干燥过滤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阀片组件的剖视图。
图2-图12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筒体、11端盖部件、111锥形段、112第一环段、113翻边部、12筒状部、2进口管、3滤芯、31滤芯孔部、32滤芯抵接部、4阀片组件、41主体部件、41A第一主体部、41B第二主体部、411第一阀口、412第二阀口、413凸包、4131外缘部、4132内缘部、414第一面部、415第二面部、42支撑部件、421抵接部、422插入部、4221通孔部、423支撑部件孔部、43阀片、431第一阀片、432第二阀片、433阀片连接部、434阀片孔部、44挡板、45托架、451托架连接孔部451、452托架孔部452、453托架限位部、454托架套筒部、5过滤部件、51过滤部件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干燥过滤器,冷媒可以双向流动,在滤芯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阀片组件4,滤芯3两侧的阀片组件4的结构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本实施例以两个阀片组件4是相同的举例说明,当然,可以理解,当将干燥过滤器的其中一个阀片组件4设置成本申请的结构,另一个阀片组件4设置为另外的结构,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2-10,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干燥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面图;图4为图2的滤芯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主体部件的结构图;图6为图2中阀片组件的剖视图;图7为图2中阀片的俯视图;
图8为图2中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中主体部件、阀片和支撑部件还未铆接前的局剖视图,图10为图2中过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过滤器,包括筒体1,筒体1内设有滤芯3和阀片组件4。
请参考图3和图4,本申请提供的干燥过滤器包括滤芯3,滤芯3可以由分子筛烧结而成,其可以吸附空调或冰箱系统中的杂质和水分,以使制冷系统平稳的运行。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滤芯3大致呈空心的圆柱形结构,其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的滤芯孔部31。值得说明的是,滤芯孔部31可以设置为贯穿滤芯3两端的形式,也可以设置为不完全贯穿的形式,例如在其两端设置有滤芯孔部31,中心位置仍设置有分子筛,以使两端的滤芯孔部31不相互连通的形式。
请具体参考图6,本申请的阀片组件4包括主体部件41、阀片43以及支撑部件42。
请参考图5,本申请的主体部件41大致呈板状结构,其形状与筒体1的筒状部12(下文提到)相适应,主体部件41包括第一主体部41A和第二主体部41B,在第一主体部41A设置有第一阀口411,第一阀口411呈通孔的形式,其贯穿第一主体部41A的上下表面,在第二主体部41B设置有第二阀口412,第二阀口412呈通孔的形式,其贯穿第二主体部41B的上下表面,第一阀口411大致位于主体部件41的中心位置,第二阀口4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口412的数量为多个),其大致位于第一阀口411的外侧,第二阀口412相对于第一阀口411更加靠近主体部件41的边缘位置。
请具体参考图6、图7,本申请的阀片43大致呈薄片状结构,其包括第一阀片431、第二阀片432以及阀片连接部4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片431和第二阀片432呈圆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正六边形),阀片连接部433与第一阀片431的圆周外缘的部分连接,在第一阀片431受到力的作用时,第一阀片431能够以其与阀片连接部433连接的部分为支点相对阀片连接部433发生偏转;阀片连接部433的部分周向外缘与第二阀片432的圆周外缘的部分连接,在第二阀片432受到力的作用时,第二阀片432能够以其与阀片连接部433连接的部分为支点相对阀片连接部433发偏转。
阀片43为具有弹性功能的金属材料加工而成,当第一阀片431和第二阀片432由受力的状态变成不受力的状态时,在理想的工作状态下,第一阀片431和第二阀片432能够恢复成在双向干燥过滤器内的初始状态。
阀片43与主体部件41固定连接,具体的,阀片43与主体部件41可以采用焊接或者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阀片43与主体部件41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阀片43位于主体部件41更加靠近滤芯3的一侧,此外,第一阀片431与第一阀口411对应设置,第二阀片432与第二阀口412对应设置,即在第一阀口411和第二阀口412关闭的状态下,在干燥过滤器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第一阀口41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阀片43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外(因此第一阀片431能够向外发生偏转而不受到第一阀口411的限制),第二阀口41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二阀片43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
请继续参考图6,在本申请中,第二主体部41B位于第一主体部41A的周向外侧,第一主体部41A包括第一面部414,第一面部414为第一主体部41A相对靠近阀片43的一面,第二主体部41B包括第二面部415,第二面部415为第二主体部41B相对靠近阀片43的一面(第二面部415在空间上并非为平面),第二面部415在第一面部414的周向外侧。
在第一面部414的径向方向,位于第二面部415且相对远离第一阀口411的点到第一面部414所在的平面的距离相对于位于第二面部415且相对靠近第一阀口411的点到第一面部414所在的平面的距离更远。
即第一面部414和第二面部415在空间上并非是平行的,第一面部414和第二面部415在空间上具有夹角,通常可以将该夹角设置为5-15°。
通过以上设置,当阀片43与主体部件41固定连接后,阀片43相对于其自身处在自由状态下的状态发生了一定的形变,第二阀片432与第二主体部41B之间在初始状态即存在预紧力,第二阀片432在关闭和打开第二阀口412的状态下都发生了弹性形变,可以减少由于第二阀片432在初始状态未发生形变而使得第二阀片432不能较好地回复为在干燥过滤器内的初始状态,从而不能较好地关闭第二阀口412的情况。
请参考图8,本申请的干燥过滤器还包括支撑部件42,支撑部件42呈空心结构,其包括抵接部421和插入部422,支撑部件42的纵截面大致呈倒置的"┛┗"型,其插入部422大致呈圆筒状,插入部422设置有通孔部4221,通孔部4221大致由插入部422的内壁区域形成,当然,插入部422也可以大致呈圆台型等其他可以插入滤芯孔部31内的形状,其抵接部421大致为插入部422的上端部区域周向延伸部而形成的结构。
支撑部件42与阀片43、主体部件41固定连接。
请具体参考图3,插入部422的至少部分位于滤芯孔部31内,且插入部422能够与滤芯3相抵,此处的“插入部422能够与滤芯3相抵”指的是:在滤芯3与支撑部件42安装的情况下,插入部422与滤芯3相抵,或者在正常状态下,插入部422与滤芯3没有相抵,当滤芯3受到力发生晃动时,插入部422能够与滤芯3相抵,支撑部件42能够限制滤芯3的进一步晃动,以减少由于滤芯3与支撑部件42或筒体1碰撞而产生的噪音,在支撑部件42与滤芯3配合后,支撑部件42的通孔部4221可以与滤芯孔部31连通,以供冷媒通过,此外,滤芯3的端部与抵接部421相抵,以实现阀片组件4与滤芯3的定位。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阀片431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第一阀片431沿干燥过滤器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通孔部422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因此第一阀片431与抵接部421相对靠近阀片43的一面能够相抵。
此时,当第一阀片431受到外力预将其朝向靠近滤芯3的方向转动时,第一阀片431与抵接部421相对靠近阀片43的一侧能够相抵,以限制第一阀片431进一步向滤芯3方向转动,使得第一阀口411内的空间和通孔部4221内的空间不连通,冷媒无法通过第一阀口411进入通孔部4221内,也无法进入31滤芯孔部31内。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阀口412处于关闭的状态下,第二阀片432沿干燥过滤器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二阀口41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当第二阀片432受到外力使其欲向靠近第二阀口4121的方向转动时,第二阀片432能够与主体部件41相抵,以限制第一阀片431进一步向第二阀口4121偏转。
由于支撑部件42位于阀片43相对靠近滤芯3的一侧,主体部件41位于阀片43相对远离滤芯3的一侧,因此,当冷媒通过该干燥过滤器时,其第一阀片431和第二阀片432中一者能够发生偏转,另一者不能够发生偏转。
请具体参考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滤芯3还设置有滤芯抵接部32,具体的,滤芯抵接部32的截面大致呈斜面状,其从滤芯3的端部朝着滤芯3的侧壁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并且,当第二阀片432在受到冷媒的冲击力较大从而使得第二阀片432的偏转角度较大时,该滤芯抵接部32能够与第二阀片432相抵,第二阀片432与滤芯抵接部32相抵后,第二阀片432的进一步偏转能够被限制,可以防止第二阀片432的偏转角度过大从而造成第二阀片432的弹回复性能下降的问题,此外,在设置滤芯抵接部32后,当第二阀片432开启到一定程度时能够与滤芯抵接部32相抵,因此滤芯抵接部32可以限定第二阀片432的最大开启位置,从而保护第二阀片432,有利于增加阀片组件4的寿命。
请参考图6、图7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主体部件41、阀片43和支撑部件42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具体的,主体部件41设置有由冲压形成的凸包413,阀片43设置有阀片孔部434,阀片孔部434贯穿阀片43的上下表面,支撑部件42设置有支撑部件孔部423,支撑部件孔部423贯穿抵接部421的上下表面,凸包413、阀片孔部434和支撑部件孔部423对应设置,凸包413的高度大于阀片43和抵接部421的厚度之和,使得凸包413在与阀片孔部434和支撑部件孔部423配合后,其部分能够凸出于抵接部421的下表面以实现主体部件41、阀片43和支撑部件42的铆接。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凸包413包括外缘部4131和内缘部4132,外缘部4131大致为主体部件41冲压而形成的凸起的外缘,内缘部4132大致为主体部件41冲压而形成的凹陷内缘,外缘部4131大致呈圆柱形,内缘部4132大致呈圆台型。
在主体部件41在进行冲压操作时,对主体部件41进行冲压操作的冲头的端部大致呈圆台型(其截面大致呈梯形),下模在冲头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圆柱形的凹坑,将主体部件41放置于冲头和下模之间进行冲压操作,可以形成前述凸包413的结构。
将冲头的端部设置成圆台型,其冲头的端部大致呈圆形的平面,相对于冲针的端部为半圆形的结构,其受力面积较大,受到的压强较小,可以提升了冲头的强度,同时也可以实现较为快速地脱料。
例如相比较于冲针的端部为半球形的结构,其冲压形成的凸包413的高度会小于或者等于冲针的半径,在满足凸包413高度要求的情况下,其冲针的半径需要相应较大,此时,凸包413和支撑部件孔部423、阀片孔部434形成的间隙较大,因此铆接强度也有需要改善的空间。
而本申请的干燥过滤器,其凸包413的外缘部4131大致呈圆柱形,在进行铆接操作前,可以将凸包413穿过支撑部件孔部423和阀片孔部434,此时凸包413的外缘部4131和支撑部件孔部423、阀片孔部434的横截面都呈圆形,凸包413与支撑部件孔部423、阀片孔部434的间隙较小,具有较好的铆接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阀片组件4还包括挡板44,挡板44沿干燥过滤器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阀片431沿上述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挡板44与主体部件4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并且,挡板44与主体部件4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的的端部距离与该端部相对的端部更靠近阀片组件4的主体部件41,且挡板44的开启方向与第一阀片431的开启方向大致相同。
通过以上设置,当冷媒的流通方向为打开第二阀口412的方向时,冷媒施加于第一阀片431靠近支撑部件42的力,若冷媒一直施加该力于第一阀片431,第一阀片431容易产生应力疲劳从而产生回复性能下降等问题,在设置挡板44后,由于挡板44与第一阀片431在轴向方向存在重叠区域,此时本应施加于第一阀片431的力部分被挡板44分担,因此可以减少冷媒直接冲击第一阀片431的情况,从而减小冷媒施加于第一阀片431的力,有利于增加阀片组件4的寿命。
此外,当冷媒的流通方向为打开通孔部4221的方向时,冷媒施加第一阀片431朝向远离通孔部4221的方向偏转的力,如若该力较大以使第一阀片431相对阀片连接部433的偏转角度较大时,可能也会产生第一阀片431回复性能下降等问题,在设置挡板44后,当第一阀片431开启到一定程度时能够与挡板44相抵,因此挡板44可以限定第一阀片431的最大开启位置,从而保护第一阀片431,有利于增加阀片组件4的寿命。
请具体参考图2或10,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部件5,该过滤部件5的大致中心位置包括设置有过滤部件孔部51,在产品中,支撑部件的插入部422穿过过滤部件孔部51,过滤部件5位于支撑部件42的抵接部421和滤芯3之间(仅针对过滤部件5、支撑部件42和滤芯3而言)。
通过以上设置,过滤部件5可以进一步过滤冷媒中流经干燥过滤器的杂质,此外,由于过滤部件5相对于支撑部件42为较为柔软的材料,其对滤芯3具有缓冲的作用,可以减小滤芯3和支撑部件42之间的冲击力,减少滤芯3破裂等情况的产生。
参考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件41与筒体1固定连接,具体的,筒体1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接管2,用于和制冷系统内的管路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包括端盖部件11和筒状部12,端盖部件11包括锥形段111,锥形段111的大径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段112,第一环段112的外缘设有翻边部113,翻边部113、锥形段111分别位于第一环段112的轴向两侧;装配状态下,筒状部12的部分伸入至端盖部件11内,主体部件41与第一环部112、筒状部12相抵,翻边部113与筒状部12焊接固定以使主体部件41与筒体1固定连接。
端盖部件11设置有开口,接管2与端盖部件11固定连接,接管2内的空间与该开口连通,冷媒可以从接管2流入筒体内部1或者从筒体1内部流出干燥过滤器。
采用这种方案,由于筒状部12先插入端盖部件11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再进行焊接,焊接操作相对容易,焊接的可靠性也相对较高;而主体部件41与第一环段112进行面接触定位,接触面积较大,更有利于保证主体部件41的可靠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干燥过滤器,主要利用支撑部件42对滤芯3进行固定,支撑部件42的插入部422插入滤芯孔部31,支撑部件42的抵接部421与滤芯3相抵。
以下就该干燥过滤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现以附图3下侧的阀片组件4说明。当冷媒从下侧的接管2流入干燥过滤器时,位于下侧的第二阀片432在受到冷媒压力的作用下被打开,在冷媒压力较大时,第二阀片432能够与滤芯3的滤芯抵接部32相抵,第二阀片432达到最大开启位置,第一阀片431由于受到抵接部421的作用,无法向滤芯3的方向发生偏转,通孔部4221保持关闭状态。
现以附图3上侧的阀片组件4说明。冷媒流入筒体1与滤芯3之间的间隙,位于筒体1与滤芯3之间的间隙之间的冷媒受到压差的作用会从滤芯3的外壁进入滤芯3内分子筛的间隙,在该过程中,滤芯3可以吸附冷媒中的水分,冷媒中的杂质也会由于滤芯3的过滤作用而保存在分子筛的间隙中,第二阀片432受到冷媒的压力使其向主体部件41偏转的力,但是由于受到主体部件41的抵接作用从而无法打开第二阀口412,第二阀口412保持关闭状态,穿过滤芯3从而进入滤芯孔部31的冷媒施加于第一阀片431,第一阀片431受到该力从而朝远离支撑部件42的方向偏转,当冷媒的压力较大时,第一阀片431偏转的角度较大,能够与挡板44相抵,第一阀片431达到最大开启位置。冷媒通过第一阀口411从干燥过滤器流出。
第二实施例
请具体参考图11、图12,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干燥过滤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阀片组件的剖视图。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阀片组件4与滤芯3的定位方式发生了改变,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阀片组件4包括托架45、阀片43和主体部件41,托架45、阀片43和主体部件41固定连接。
具体的,主体部件41设置有由冲压形成的凸包413,阀片43设置有阀片孔部434,托架45设置有托架连接孔部451,凸包413、阀片孔部434和托架连接孔部451对应设置,凸包413的高度大于阀片43和托架连接孔部451的厚度之和,使得凸包413在与阀片孔部434和托架连接孔部451配合后,其部分能够凸出于托架45的下表面以实现主体部件41、阀片43和托架45的铆接。
托架45与主体部件41、阀片43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中支撑部件42与主体部件41、阀片43的连接方式相同。
此外,托架45还包括托架孔部452,在托架45、主体部件41、阀片43固定连接后,托架孔部452位于第一阀口411的相对靠近滤芯3的一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阀片431与托架45相抵的状态下,第一阀片431沿干燥过滤器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托架孔部45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内。
此时,当第一阀片431受到外力使其朝向靠近滤芯3的方向偏转时,第一阀片431与托架45相对靠近阀片43的一侧能够相抵,以限制第一阀片431进一步向滤芯3方向转动,此时,第一阀口411受到第一阀片431的作用,与托架孔部452不连通。若第一阀片431受到外力使其朝向远离滤芯3的方向偏转时,第一阀口411托架孔部452连通,冷媒可以进入滤芯孔部31内,进行干燥和过滤。
此外,托架45还包括托架限位部453,托架限位部453的纵截面大致呈斜面状,其从托架45的端部朝着远离托架45中心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并且,当第二阀片432在受到冷媒的冲击力从而发生偏转运动时,第二阀片432能够发生偏转从而打开第二阀口412,如若冷媒对第二阀片432的冲击力较大使得第二阀片432的偏转角度较大时,该托架限位部453能够与第二阀片432相抵,第二阀片432与托架限位部453相抵后,第二阀片432的进一步偏转被限制,因此托架限位部453可以防止冷媒对第二阀片432的冲击力过大从而造成第二阀片432的弹性回复性能下降的问题,此外,在设置托架限位部453后,当第二阀片432开启到一定程度时能够与托架限位部453相抵,因此托架限位部453可以限定第二阀片432的最大开启位置,从而保护第第二阀片432,有利于增加阀片组件4的寿命。
本实施例的托架45还包括托架套筒部454,滤芯3的一端伸入至托架套筒部454内,滤芯3的侧壁与托架套筒部454相抵,托架套筒部454能限制滤芯3的径向偏移,滤芯3在干燥过滤器内更加稳定。
滤芯3伸入托架套筒部454内的端部与托架45相抵,从而实现滤芯3与托架45的定位,滤芯3的大致端部位置与托架限位部453的内壁相抵,滤芯3的轴向运动能够被托架限位部453限制,从而使得滤芯3在干燥过滤器内更加稳定。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相抵包括直接相抵和间接相抵,本申请所述的固定连接包括直接固定连接和间接固定连接。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内设阀片组件(4);
所述阀片组件(4)包括主体部件(41)和阀片(43),所述主体部件(41)与所述阀片(43)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部件(41)包括第一主体部(41A)和第二主体部(41B),所述第一主体部(41A)包括第一阀口(411),所述第二主体部(41B)包括第二阀口(412);
所述阀片(43)包括第一阀片(431)和第二阀片(432),所述第一阀片(431)与所述第一阀口(411)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阀片(432)与所述第二阀口(412)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主体部(41A)包括第一面部(414),所述第二主体部(41B)包括第二面部(415),沿所述第一面部(414)的径向方向,位于第二面部(415)且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阀口(411)的点到第一面部(414)所在的平面的距离相对于位于第二面部(415)且相对靠近所述第一阀口(414)的点到所述第一面部(414)所在的平面的距离更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3)包括滤芯孔部(31),所述阀片组件(4)包括支撑部件(42),所述主体部件(41)与所述筒体(1)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件(41)与所述支撑部件(42)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部件(42)包括抵接部(421)和插入部(422),至少部分所述插入部(422)位于所述滤芯孔部(31)内,所述插入部(422)与所述滤芯孔部(31)能够相抵,所述抵接部(421)与所述滤芯(3)相抵,所述支撑部件(42)设有通孔部(4221),所述通孔部(4221)内的空间与所述滤芯孔部(31)内的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片(431)沿所述干燥过滤器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通孔部(4221)沿所诉和平面的正投影,所述第一阀片(431)与所述抵接部(421)能够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44),所述挡板(44)与所述主体部件(4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阀片(431)能够与所述挡板(44)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片(432)沿所述干燥过滤器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阀口(41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所述第二阀片(432)能够与所述主体部件(41)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滤芯(3)包括滤芯抵接部(32),所述滤芯抵接部(32)能够与第二阀片(432)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抵接部(32)从滤芯3的端部朝着滤芯3的侧壁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部件(6),所述过滤部件(6)包括过滤部件孔部(61),所述插入部(422)穿设于所述过滤部件孔部(61),所述过滤部件(6)一端与所述抵接部(421)相抵,所述过滤部件(6)另一端与所述滤芯(3)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3)包括滤芯孔部(31),所述阀片组件(4)包括托架(45),所述主体部件(41)与所述筒体(1)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件(41)与所述托架(45)固定连接;
所述托架(45)包括托架孔部(452),所述架孔部(452)能够与所述第一阀口(411)连通;
所述托架(45)包括托架套筒部(454),所述滤芯(3)的一端伸入至托架套筒部(454)内,所述滤芯(3)的侧壁与所述托架套筒部(454)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45)还包括托架限位部(453),所述第二阀片(432)能够与所述托架限位部(453)相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燥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包括第一端盖部件(11)和筒状部(12),所述第一端盖部件(11)包括锥形部(111),所述锥形部(111)的大径端设有沿周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部(112),所述第一环段(112)的外缘设有翻边部(113),所述翻边部(113)、所述锥形部(11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环部(112)的轴向两侧;
装配状态下,所述筒状部(12)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端盖部件(11),所述主体部件41与所述第一环部(112)、所述筒状部(12)相抵,所述翻边部(113)与所述筒状部(12)的焊接固定。
CN202110450688.3A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干燥过滤器 Pending CN1152479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0688.3A CN115247916A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干燥过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0688.3A CN115247916A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干燥过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7916A true CN115247916A (zh) 2022-10-28

Family

ID=83696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0688.3A Pending CN115247916A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干燥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791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5192B1 (en) * 1997-03-20 2001-05-22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Biflow drier with improved filtration
DE202006011682U1 (de) * 2006-06-06 2006-10-19 Seaquist Perfect Dispensing Gmbh Abgabevorrichtung
CN204003367U (zh) * 2014-06-23 2014-12-10 上海光裕汽车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 阀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压缩机
US20150033788A1 (en) * 2012-02-27 2015-02-05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Receiver dry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ceiver dryer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207598952U (zh) * 2017-10-31 2018-07-10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阀组件以及干燥过滤器
CN111075966A (zh) * 2019-12-16 2020-04-28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止回阀、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5192B1 (en) * 1997-03-20 2001-05-22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Biflow drier with improved filtration
DE202006011682U1 (de) * 2006-06-06 2006-10-19 Seaquist Perfect Dispensing Gmbh Abgabevorrichtung
US20150033788A1 (en) * 2012-02-27 2015-02-05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Receiver dry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ceiver dryer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204003367U (zh) * 2014-06-23 2014-12-10 上海光裕汽车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 阀板组件及包含其的压缩机
CN207598952U (zh) * 2017-10-31 2018-07-10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阀组件以及干燥过滤器
CN111075966A (zh) * 2019-12-16 2020-04-28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止回阀、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312852A1 (en) Valve for Use in a Fuel Line of a Motor Vehicle
EP2418406B1 (en) Pressure-operated control valve
US9856786B2 (en) Actuating device
EP3239628B1 (en) Expansion valve
US9759463B2 (en) Receiver dry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ceiver dryer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10778762B (zh) 压力调整阀
EP3258146B1 (en) Check valve
JP5971871B2 (ja) 絞り装置
US20110259968A1 (en) Method of forming throttle passage, expansion valve with throttle passage, and pipe with throttle passage
US9631850B2 (en) Thermal expansion valve with one-way control function
JP6356644B2 (ja)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WO2009104238A1 (ja) 圧力式膨張弁
CN115247916A (zh) 一种干燥过滤器
WO2019181409A1 (ja) パワーエレメント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膨張弁
JP4069548B2 (ja) 制御弁
JP6697976B2 (ja) 膨張弁
CN114576891A (zh) 一种干燥过滤器
KR100994480B1 (ko)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밸브
JP4834391B2 (ja) 膨張弁
US8814140B2 (en) Valve for controlling a fluid
CN212109088U (zh) 贮液器、及具有该贮液器的空调系统
JP5150430B2 (ja) バルブ内蔵コネクタ
JP6694369B2 (ja)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218543187U (zh) 一种气动控制阀门
WO2017064796A1 (ja) 逆止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