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4798A - 配线器具和配线器具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配线器具和配线器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4798A
CN115244798A CN202180018990.XA CN202180018990A CN115244798A CN 115244798 A CN115244798 A CN 115244798A CN 202180018990 A CN202180018990 A CN 202180018990A CN 115244798 A CN115244798 A CN 115244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ion
wiring
unit
wiring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89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村庸
山本慧
笹田基弘
山口义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44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47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Abstract

配线器具(20)具备:转换电路,其将自电源线向配线器具(20)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第1端子,其用于输出交流电力;第2端子,其用于输出直流电力;以及第1壳体。第1壳体具有连接面(22e),该连接面(22e)设有用于将功能单元(30)电连接于第1端子的第1连接部以及用于将功能单元电连接于第2端子的第2连接部,该第1壳体以连接面(22e)朝向室内侧的方式安装于建材(50)。在从室内侧观察时,连接面(22e)位于比建材(50)的室内侧的面(50a)靠里的位置。

Description

配线器具和配线器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器具和具备该配线器具的配线器具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配线器具,该配线器具具备:第1连接部,其与来自外部电源的电线电连接;以及第2连接部,其与设于来自电气设备的电线的插入插头装卸自如地连接。该配线器具例如具备:温度测定部,其安装于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中的1个部位以上;以及切断部,其将第1连接部与第2连接部之间电切断。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配线器具中,当基于由温度测定部检测出的温度而判断为异常时,使切断部断开触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83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对现有的配线器具赋予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切断部的功能,需要将现有的配线器具更换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配线器具。通常,配线器具的更换需要电工的资格等,花费工夫。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变更功能(换言之为标准)的配线器具和具备该配线器具的配线器具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配线器具是安装于建材的配线器具,其中,该配线器具具备:转换电路,其将自电源线向所述配线器具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第1端子,其用于输出所述交流电力;第2端子,其用于输出所述直流电力;以及第1壳体,其收纳所述转换电路、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所述第1壳体具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设有用于将功能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的第1连接部以及用于将所述功能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的第2连接部,所述第1壳体以所述连接面朝向室内侧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建材,在从所述室内侧观察时,所述连接面位于比所述建材的所述室内侧的面靠里的位置。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配线器具系统具备:所述配线器具;以及所述功能单元,其装卸自如地连接于所述配线器具,所述功能单元具备:第2壳体,其具有与所述连接面相对的主面,向以所述连接面为底面的凹部插入;以及设于所述主面的第1连接端子和设于所述主面的第2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1连接端子借助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所述第2连接端子借助所述第2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实现能够容易地变更功能的配线器具和具备该配线器具的配线器具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安装于建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在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中将功能单元自配线器具卸下时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从正面侧观察用于使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作为交流插座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从后表面侧观察用于使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作为交流插座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从正面侧观察用于使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作为直流插座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从后表面侧观察用于使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作为直流插座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从正面侧观察用于使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作为综合插座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是从后表面侧观察用于使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作为综合插座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12是从正面侧观察用于使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作为显示装置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从后表面侧观察用于使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作为显示装置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用于使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作为显示装置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表示用于使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作为触摸开关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配线器具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通用或具体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为一例,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另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记载于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能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另外,各图是示意图,不一定严格进行图示。另外,有时在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几乎”或“大致”的表达也有包含制造误差、尺寸公差等的意思。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的附图中有时示出坐标轴。Z轴方向说明为铅垂方向。有时将Z轴+侧表达为上侧(上方)并将Z轴-侧表达为下侧(下方)。另外,X轴方向和Y轴方向是在与Z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例如水平面)上相互正交的方向。有时将Y轴+侧表达为前侧(前方)并将Y轴-侧表达为后侧(后方)。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俯视是指从Y轴方向观察的情况。
(实施方式)
[配线器具系统的概要]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安装于建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在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中将功能单元自配线器具卸下时的立体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配线器具系统10具备配线器具20和功能单元30。通过将功能单元连接于配线器具20从而将配线器具系统10用作具有与功能单元对应的功能的装置(换言之为设备)。
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配线器具系统10通过将功能单元30连接于配线器具20而作为交流插座发挥功能。另外,配线器具系统10能够通过将后述的功能单元30a~30d中的任一者选择性地连接于配线器具20从而作为具有除交流插座以外的功能的装置来使用。
配线器具20被电气技工等埋入设置于住宅等建筑物的建材50(例如为墙体材料,但也可以是天花板材料等)。配线器具20在内部具有转换电路24,该转换电路24将自电源线向配线器具20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另外,配线器具20具备:第1端子25a~25c,其用于将自电源线供给的交流电力直接输出;第2端子,其用于输出利用转换电路24得到的直流电力;以及第3端子,其用于输出配线器具20自信号线得到的信号。利用这3种端子,配线器具20具有向功能单元提供直流电力、交流电力和信号这3种资源的能力。
例如,在将功能单元30连接于配线器具20时,配线器具20向功能单元30供给交流电力,由此,该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交流插座发挥功能。另外,在将后述的功能单元30a连接于配线器具20时,配线器具20向功能单元30供给直流电力,由此,该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插座(即直流插座)发挥功能。
在此,向配线器具20连接功能单元30的连接方法被简化。例如,使用者仅通过以功能单元30的第1连接端子进入连接部的方式将功能单元30压入配线器具20、或者在压入后进行转动,就能够容易地将功能单元30连接于配线器具20。另外,对于后述的功能单元30a等而言,仅通过以功能单元30a的第2连接端子进入连接部的方式向配线器具20压入,就能够容易地将功能单元30连接于配线器具20。这样,功能单元的更换也能够由不具有电工等资格的一般使用者进行。
另外,在配线器具系统10中,配线器具20的连接面22e位于比建材50的室内侧的面50a靠里的位置。功能单元的设计者能够利用通过使连接面22e位于里侧而得到的空间来设计功能单元。即,根据配线器具20的连接面22e位于比建材50的室内侧的面50a靠里的位置的结构,能够提高功能单元的设计自由度。例如,能够使功能单元的第2壳体(后述)配置于比建材50的室内侧的面50a靠里的位置,能够使功能单元整体中的配置于比室内侧的面50a靠室内侧的位置的部分的体积减少。
另外,例如,在配线器具20中,配线器具20的连接面22e位于比建材的室内侧的面50a靠里的位置,因此与连接面22e位于比室内侧的面50a靠室内侧的位置或者位于与室内侧的面50a相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护连接面22e免受因物理性的接触而引起的破损、污垢的附着等。
[配线器具的结构]
接下来,对配线器具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的(a)是配线器具20的主视图,图3的(b)是配线器具20的俯视图。图4是配线器具2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配线器具20的示意剖视图。
配线器具20安装于配线盒60(图示于图4。也被称为开关盒等),该配线盒60设置于在建材50设置的凹部。配线盒60是前方开口的长方体状的箱,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
具体而言,配线器具20具备第1壳体21、转换电路24、第1端子25a~25c、连接器26和端子收纳部27。
第1壳体21对转换电路24、第1端子25a~25c、连接器26和端子收纳部27进行收纳。第1壳体21是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第1壳体21包括前侧壳体22和后侧壳体23。
前侧壳体22自前方将转换电路24、第1端子25a~25c、连接器26和端子收纳部27覆盖,后侧壳体23自后方将上述构成要素覆盖。通过将设于前侧壳体22的4个部位的开口22g向设于后侧壳体23的外侧面的4个部位的突起23g嵌入从而将前侧壳体22和后侧壳体23卡合。此外,突起和开口的关系也可以相反,也可以在前侧壳体22设置突起并在后侧壳体23设置开口。
前侧壳体22具有连接面22e,该连接面22e设有用于将功能单元30电连接于第1端子25a~25c的第1连接部22a~22c、以及用于将功能单元30电连接于第2端子的第2连接部22d。配线器具20(换言之为第1壳体21)以连接面22e朝向室内侧的方式借助配线盒60安装于建材50。
第1连接部22a~22c是设于连接面22e的开口,功能单元30的第1连接端子32a~32c(后述)插入于第1连接部22a~22c。第1连接部22a~22c例如等节距地配置于以安装功能单元30时的转动的轴线的位置为中心的圆周上。此外,第1连接部22a~22c并非必须为开口,第1连接部22a~22c是用于将功能单元30电连接于第1端子25a~25c的构造即可。
第2连接部22d是设于连接面22e的开口,例如,连接器26自第2连接部22d向外部暴露。此外,第2连接部22d并非必须为开口,第2连接部22d是用于将后述的功能单元30a等电连接于连接器26的构造即可。
另外,在前侧壳体22的前表面设有以连接面22e为底面的凹部22f。凹部22f为扁平圆柱状,供功能单元30的第2壳体31插入。
在后侧壳体23的上部后方侧设有配线连接部23a(特别是参照图3的(b))。配线连接部23a是包括供配线连接的端子的连接构造。在配线连接部23a连接自建筑物侧(建材50等)引出的一对交流电源线、接地线和信号线,上述配线借助配线连接部23a电连接于构成转换电路24的电路基板24a。
转换电路24是将自一对交流电源线向配线器具20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AC-DC转换电路。转换电路24通过在俯视形状为大致矩形的电路基板24a安装电路部件24b来实现。此外,在电路基板24a还设有用于将自上述交流电源线得到的交流电力向连接器26输送的配线图案、以及用于将自上述信号线得到的信号向连接器26输送的配线图案。电路基板24a例如以部件安装面朝向后方并且焊接面朝向前方的方式配置。在电路基板24a的焊接面设有连接器26和端子收纳部27。
连接器26是用于将自转换电路24得到的直流电力以及自信号线得到的信号向功能单元30输出的连接构造。即,连接器26包括:第2端子26a,其用于将自电源线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并进行输出;以及第3端子26b,其用于输出配线器具20自信号线得到的信号。第2端子26a和第3端子26b例如由铜等金属材料形成。连接器26例如是根据USB(Universal Serial Bus)标准的连接器,但既可以是根据其他标准的连接器,也可以是配线器具系统10的专用连接器。
端子收纳部27是用于收纳第1端子25a~25c的构造体。端子收纳部27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在端子收纳部27形成有3个凹部,收纳于3个凹部的第1端子25a~25c等节距地保持于以安装功能单元30时的转动的轴线的位置为中心的圆周上。其结果是,在俯视时,第1连接部22a~22c的配置和第1端子25a~25c的配置重叠。
第1端子25a~25c分别由铜等金属材料形成。第1端子25a~25c中的两个借助配线连接部23a电连接于一对交流电源线。由此,第1端子25a~25c中的两个能够借助电连接于该第1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向功能单元30输出交流电力。另外,第1端子25a~25c中的1个借助配线连接部23a连接于接地线。由此,第1端子25a~25c中的1个能够借助电连接于该第1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而对功能单元30赋予接地电位。此外,配线器具20的第1端子25a~25c也可以以与功能单元30的第1连接端子抵接的方式连接。
另外,配线器具20的连接面22e位于比建材50的室内侧的面50a靠里的位置。以下,参照图5对连接面22e的位置进行说明。此外,图5所示的位置关系为一例,并非必须。
在将配线器具20安装于配线盒60的状态下,自建材50的室内侧的面50a至配线器具20的最前表面的距离y1比自建材50的室内侧的面50a至配线盒60的最前表面的距离y2短。即,配线器具20位于比配线盒60稍靠前方(室内侧)的位置。
另外,自建材50的室内侧的面50a至配线器具20的连接面22e的距离y3比上述距离y2长,并且比自建材50的室内侧的面50a至配线盒60的最后表面的距离y4短。即,在图5的剖视图中,连接面22e位于配线盒60内。
[功能单元的结构]
接下来,对功能单元3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从正面侧观察功能单元30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从后表面侧(换言之为背面侧)观察功能单元30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功能单元30具备第2壳体31、第1连接端子32a~32c和罩33。
第2壳体31例如为圆柱状的壳体。第2壳体31具有与配线器具20的连接面22e相对的主面31a。在主面31a设有用于使功能单元30自配线器具20接收交流电力的供给的第1连接端子32a~32c。第1连接端子32a~32c电连接于第1端子25a~25c。第1连接端子32a~32c例如等节距地配置于以安装功能单元30时的转动的轴线的位置为中心的圆周上。第1连接端子32a~32c分别由铜等金属材料形成。另外,各个第1连接端子32a~32c的顶端呈字母L形地弯折(换言之为呈字母L形地弯曲)。
在第2壳体31的内部收纳有用于将自配线器具20经由第1连接端子32a~32c而得到的交流电力向设于罩33的交流供给部34输出的各种端子等。
在第2壳体31的与主面31a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配置有罩33。罩33为矩形板状,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在罩33设有用于将自配线器具20经由第1连接端子32a~32c而得到的交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交流供给部34(更详细而言是插头的插入口)。在将功能单元30安装于配线器具20时,由于罩33而自室内侧观察不到配线器具20。换言之,在从室内侧观察时,配线器具20被罩33覆盖。罩33例如与建材50的室内侧的面50a接触。
功能单元30装卸自如地连接于配线器具20。以下,对功能单元30连接于配线器具20的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配线器具20的设于第1壳体21的第1连接部22a~22c分别包括宽幅部。若将第1连接端子32a插入于第1连接部22a的宽幅部,将第1连接端子32b插入于第1连接部22b的宽幅部,将第1连接端子32c插入于第1连接部22c的宽幅部,则将功能单元30的第2壳体31插入于配线器具20的凹部22f。在该状态下,在功能单元30顺时针转动至终端时,第1连接端子32a~32c电连接于第1端子25a~25c。
另外,在将第1连接端子32a~32c电连接于第1端子25a~25c的状态下,第1连接端子32a~32c的剖面字母L形的顶端部钩挂于第1连接部22a~22c的周边部,因此仅通过将功能单元30向前方拉拽无法将功能单元30自配线器具20卸下。在作为交流插座发挥功能的配线器具系统10中,前提是能够相对于交流供给部34反复插拔负载(电源插头等)。第1连接端子32a~32c的顶端部为字母L形的结构作为将负载自交流供给部34拔出时的功能单元30的防脱机构是有用的。
此外,在将功能单元30和配线器具20的连接解除时,将功能单元30逆时针转动至终端并拔出即可。
这样,通过将功能单元30连接于配线器具20而实现的配线器具系统10能够作为交流插座发挥功能。
[功能单元的另一例1]
配线器具系统10也能够通过将其他功能单元连接于配线器具20而作为交流插座以外的装置发挥功能。配线器具系统10例如也能够作为直流插座(例如USB插座或USB端口)发挥功能。图8是从正面侧观察用于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直流插座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从后表面侧观察用于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直流插座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8和图9所示,功能单元30a具备第2壳体31、连接器36和罩33a。
第2壳体31是圆柱状的壳体。在第2壳体31的主面31a设有用于使功能单元30自配线器具20接收直流电力的供给的连接器36。连接器36电连接于连接器26。连接器36包括第2连接端子36a和第3连接端子36b。
在第2壳体31的内部收纳有用于将自配线器具20经由连接器36(更详细而言是第2连接端子36a)而得到的直流电力向设于罩33a的直流供给部37输出的各种端子等。
在第2壳体31的与主面31a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配置有罩33a。罩33a为矩形板状,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在罩33a设有直流供给部37(更详细而言是USB装置的插入口),该直流供给部37用于将自配线器具20经由连接器36而得到的直流电力向负载供给。此外,在图8中,在罩33a设有两个直流供给部37,但至少设有1个即可。在将功能单元30安装于配线器具20时,由于罩33a而自室内侧观察不到配线器具20。换言之,在从室内侧观察时,配线器具20被罩33a覆盖。
功能单元30a装卸自如地连接于配线器具20。具体而言,功能单元30a以使连接器36和连接器26良好地连结的方式向配线器具20被压入而连接于配线器具20。在该状态下,连接器36的第2连接端子36a电连接于连接器26的第2端子26a,连接器36的第3连接端子36b电连接于连接器26的第3端子26b。此外,在将功能单元30a和配线器具20的连接解除时,将功能单元30a向室内侧拔出即可。
这样,通过将功能单元30a连接于配线器具20而实现的配线器具系统10能够作为直流插座发挥功能。由于不需要在功能单元30a设置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转换电路,因此能够提高功能单元30a的设计的自由度并且实现作为直流插座的功能。
[功能单元的另一例2]
配线器具系统10也能够作为交流插座和直流插座这两者发挥功能(以下也记载为作为综合插座发挥功能)。图10是从正面侧观察用于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综合插座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图11是从后表面侧观察用于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综合插座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功能单元30b具备第2壳体31、连接器36、第1连接端子38a~38c和罩33b。
第2壳体31为圆柱状的壳体。在第2壳体31的主面31a设有用于使功能单元30自配线器具20接收交流电力的供给的第1连接端子38a~38c。对于第1连接端子38a~38c而言,除了顶端不弯折这一点之外具有与第1连接部22a~22c相同的结构。另外,在主面31a还设有用于使功能单元30自配线器具20接收直流电力的供给的连接器36。
在第2壳体31的内部收纳有用于将自配线器具20经由第1连接端子38a~38c而得到的交流电力向交流供给部34输出的各种端子、以及用于将自配线器具20经由连接器36而得到的直流电力向直流供给部37输出的各种端子等。
在第2壳体31的与主面31a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配置有罩33b。罩33b为矩形板状,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在罩33b设有用于将自配线器具20经由第1连接端子38a~38c而得到的交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交流供给部34、以及用于将自配线器具20经由连接器36(更详细而言是第2连接端子36a)而得到的直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直流供给部37。在将功能单元30安装于配线器具20时,自室内侧观察不到配线器具20。换言之,在从室内侧观察时,配线器具20被罩33b覆盖。
功能单元30b装卸自如地连接于配线器具20。具体而言,功能单元30b以对连接器36和连接器26、第1连接端子32a~32c和第1端子25a~25c进行电连接的方式向配线器具20被压入从而连接于配线器具20。此外,在功能单元30b中,第1连接端子38a~38c配置为即使功能单元30b不转动也能仅通过压入来电连接于第1端子25a~25c。在将功能单元30b和配线器具20的连接解除时,将功能单元30b向室内侧拔出即可。
这样,通过将功能单元30b连接于配线器具20而实现的配线器具系统10能够作为综合插座发挥功能。由于不需要在功能单元30b设置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转换电路,因此能够提高功能单元30b的设计的自由度并且实现作为综合插座的功能。
[功能单元的另一例3]
配线器具系统10也能够作为显示装置发挥功能。图12是从正面侧观察用于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显示装置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图13是从后表面侧观察用于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显示装置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而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图14是表示用于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显示装置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2~图14所示,功能单元30c具备第2壳体31、连接器36和罩33c。
在第2壳体31的内部设有显示控制部39。显示控制部39使用自配线器具20经由连接器36(更详细而言是第2连接端子36a)而得到的直流电力,进行在显示部40显示图像的控制。显示控制部39例如由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来实现。
显示部40设于罩33c,使用自配线器具20经由连接器36(更详细而言是第2连接端子36a)而得到的直流电力来显示图像。显示部40由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面板或液晶面板等显示面板来实现。
由显示部40显示的图像没有特别限定。显示部40例如显示预先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图像。另外,显示部40也可以借助连接器36所包括的第3连接端子36b以及第3端子26b而与设有配线器具系统10的建筑物内的其他装置进行通信,并基于该通信来显示图像。显示部40例如也可以显示其他装置的耗电量等。
这样,通过将功能单元30c连接于配线器具20而实现的配线器具系统10能够作为显示装置发挥功能。在使用来自配线器具20的直流电力来显示图像的情况下,不需要在功能单元30c设置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转换电路,因此能够提高功能单元30c的设计的自由度并且实现作为显示装置的功能。
另外,也可以将用于将自配线器具20得到的交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交流供给部、或用于将自配线器具20得到的直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直流供给部与显示部40一起设于功能单元30c的罩33c。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显示与交流供给部或直流供给部所连接的其他装置的消耗电力等装置的动作状态相关的信息。
[功能单元的另一例4]
配线器具系统10也能够作为照明装置等装置的触摸开关发挥功能。图15是表示用于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触摸开关发挥功能的功能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功能单元30d的外观与功能单元30c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在功能单元30d所具备的罩设有检测部41。检测部41使用自配线器具20经由连接器36(更详细而言是第2连接端子36a)而得到的直流电力来检测使用者的操作。具体而言,检测部41由触摸面板或硬件开关来实现。
另外,在功能单元30d所具备的第2壳体的内部设有无线通信电路42。无线通信电路42使用自配线器具20经由连接器36(更详细而言是第2连接端子36a)而得到的直流电力来与控制对象的装置进行通信。具体而言,无线通信电路42基于由检测部41检测出的操作来发送用于对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在控制对象的装置为照明装置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电路42例如每当由触摸屏检测到使用者的轻击操作时向照明装置发送控制信号。其结果是,每当使用者进行轻击操作时,切换照明装置的点亮和熄灭。
这样,通过将功能单元30d连接于配线器具20而实现的配线器具系统10能够作为触摸开关发挥功能。在使用来自配线器具20的直流电力而与控制对象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不需要在功能单元30d设置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转换电路,因此能够提高功能单元30d的设计的自由度并且实现作为触摸开关的功能。
此外,功能单元30d也可以还具备显示控制部39和显示部40。在该情况下,功能单元30d所具备的显示部40能够显示按钮(被操作区域)的图像、以及装置的控制状态(例如照明装置的点亮状态)等。
另外,也可以将用于将自配线器具20得到的交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交流供给部、或用于将自配线器具20得到的直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直流供给部与作为触摸开关的功能一起设于功能单元30d的罩。
[变形例]
以下,对变形例的配线器具系统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配线器具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6所示,变形例的配线器具系统110具备配线器具120和功能单元130。
首先,对配线器具120进行说明。配线器具120具备通信部121、电力控制部122、转换电路123、第1端子124、第2端子125和第3端子126。第1端子124例如为与第1端子25a~25c相同的结构。第2端子125例如为与第2端子26a相同的结构,第3端子126例如为与第3端子26b相同的结构。此外,在配线器具120中,第3端子126无需借助配线连接部连接于信号线。
另外,虽未图示,但配线器具120具备第1壳体,该第1壳体收纳通信部121、电力控制部122及转换电路123、第1端子124、第2端子125及第3端子126。该第1壳体例如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壳体21相同的结构。
通信部121借助第3端子126自功能单元130接收表示功能单元130(功能部134)进行动作所需的电力的电压振幅的电压信息。具体而言,通信部121为通信电路。
电力控制部122基于由通信部121接收到的电压信息对自转换电路123输出的电力的电压振幅进行控制。具体而言,电力控制部122使转换电路123输出具有电压信息所表示的电压振幅的电力。电力控制部122例如由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来实现。
转换电路123将具有由电力控制部122指示的电压振幅的电力向第2端子125输出。转换电路123包括:AC-DC转换电路,其将自交流电源线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以及多个DC-DC转换电路,该多个DC-DC转换电路将自该AC-DC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力转换为具有互不相同的电压振幅的直流电力。转换电路123根据电力控制部122的指示自多个DC-DC转换电路中的1个选择性地输出电力。
接下来,对功能单元130进行说明。功能单元130具备第2连接端子131、第3连接端子132、通信部133和功能部134。第2连接端子131例如为与第2连接端子36a相同的结构,第3连接端子132例如为与第3连接端子36b相同的结构。
在通过将第3连接端子132与第3端子126连接来建立通信部133与通信部121的通信时,通信部133以此为触发将电压信息向通信部121发送。具体而言,通信部133为通信电路。此外,通信部133既可以利用自配线器具120供给的直流电力进行动作,也可以独立于配线器具120地利用蓄电池进行动作。
通信部133发送了电压信息的结果是,功能部134使用经由第2连接端子36a而得到的直流电力进行动作。功能部134例如为上述的显示部或检测部等。
以上已说明的配线器具系统110能够适应地自配线器具120向功能单元130供给适合于功能单元30的动作的直流电力。此外,电压信息的收发也可以不使用第3连接端子132和第3端子126地进行。例如,电压信息的收发也可以通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等近距离无线通信来进行。
[效果等]
如以上已说明的那样,配线器具20是安装于建材50的配线器具。配线器具20具备:转换电路24,其将自电源线向配线器具20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第1端子25a~25c,其用于输出交流电力;第2端子26a,其用于输出直流电力;以及第1壳体21,其收纳转换电路24、第1端子25a~25c、以及第2端子26a。第1壳体21具有连接面22e,该连接面22e设有用于将功能单元电连接于第1端子25a~25c的第1连接部22a~22c以及用于将功能单元电连接于第2端子26a的第2连接部22d,该第1壳体21以连接面22e朝向室内侧的方式安装于建材50。在从室内侧观察时,连接面22e位于比建材50的室内侧的面50a靠里的位置。
这样的配线器具20能够通过更换功能单元而容易地进行功能的变更。另外,功能单元的设计者能够利用通过使配线器具20的连接面22e位于比建材50的室内侧的面50a靠里的位置而得到的空间来设计功能单元。即,根据配线器具20的连接面位于比建材的室内侧的面靠里的位置的结构,能够提高功能单元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例如,配线器具20还具备用于对配线器具20自信号线得到的信号进行输出的第3端子26b。在第1壳体21的连接面22e设有用于将功能单元连接于第3端子的第3连接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连接部22d兼用作第3连接部,但也可以独立于第2连接部地设置第3连接部。
在这样的配线器具20中,通过预先将信号线与其他装置连接,能够容易地实现其他装置和功能单元的通信。
另外,配线器具系统10具备配线器具20、以及装卸自如地连接于配线器具20的功能单元。功能单元具备:第2壳体31,其具有与连接面22e相对的主面31a,向以连接面22e为底面的凹部22f插入;以及设于主面31a的第1连接端子32a~32c和设于主面31a的第2连接端子36a中的至少一者,该第1连接端子32a~32c借助第1连接部22a连接于第1端子25a~25c,该第2连接端子36a借助第2连接部22d连接于第2端子26a。
这样的配线器具系统10能够通过更换功能单元而容易地进行功能的变更。
另外,例如,功能单元还具备配置于主面31a的相反侧的罩(罩33、33a~33c等),在从室内侧观察时,配线器具20被罩覆盖。
在这样的配线器具系统10中,能够利用罩来保护配线器具20,并且能够实现配线器具系统10的外形美观度的提高。
另外,例如,功能单元30具备第1连接端子32a~32c。在罩33设有交流供给部34,该交流供给部34用于将经由第1连接端子32a~32c而得到的交流电力向负载供给。
这样的功能单元30能够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交流插座发挥功能。
另外,例如,功能单元30a具备第2连接端子36a。在罩33a设有直流供给部37,该直流供给部37用于将经由第2连接端子36a而得到的直流电力向负载供给。
这样的功能单元30a能够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直流插座发挥功能。
另外,例如,功能单元30b具备第1连接端子32a~32c以及第2连接端子36a这两者。在罩33b设有用于将经由第1连接端子32a~32c而得到的交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交流供给部34、以及用于将经由第2连接端子36a而得到的直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直流供给部37。
这样的功能单元30b能够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综合插座发挥功能。
另外,例如,功能单元30c具备:第2连接端子36a;以及显示部40,其设于罩33c,使用经由第2连接端子36a而得到的直流电力来显示图像。
这样的功能单元30c能够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显示装置发挥功能。
另外,例如,功能单元30d具备:第2连接端子36a;检测部41,其设于功能单元30d所具备的罩,使用经由第2连接端子36a而得到的直流电力来检测使用者的操作;以及无线通信电路42,其使用经由第2连接端子36a而得到的直流电力来进行动作,基于由检测部41检测出的操作,发送用于对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
这样的功能单元30d能够使配线器具系统10作为触摸开关发挥功能。
另外,例如,配线器具20是安装于建材的配线器具,其中,该配线器具20具备:连接面,其设有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第1端子,其向连接于第1连接部的连接端子输出交流电力;以及第2端子,其向连接于第2连接部的连接端子输出直流电力,连接面位于比建材的室内侧的面靠里的位置。
在这样的配线器具20中,根据配线器具20的连接面位于比建材的室内侧的面靠里的位置的结构,与连接面位于比室内侧的面靠室内侧的位置或者位于与室内侧的面相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护连接面。
另外,例如,配线器具系统10具备上述的配线器具以及连接于配线器具的功能单元,功能单元具有与第1端子和第2端子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的连接端子。
在这样的配线器具系统10中,根据配线器具20的连接面位于比建材的室内侧的面靠里的位置的结构,能够提高功能单元的设计自由度。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线器具具备接地端子(3个第1端子中的1个),但也可以省略接地端子。另外,配线器具具备用于对配线器具自信号线得到的信号进行输出的第3端子,但配线器具也可以不具备第3端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线器具具备转换电路并且功能单元不具备转换电路,但功能单元也可以还具备DC-DC转换电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单元所具备的功能是一例。作为其他功能,例如能例示扬声器功能和照明功能等。此外,具有照明功能的功能单元既可以具有荧光灯等来作为发光元件并使用经由第1连接端子而得到的交流电力进行发光,也可以具有LED(LightEmitting Diode)等来作为发光元件并使用经由第2连接端子而得到的直流电力进行发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功能单元牢固地固定于建材或配线器具,也可以还使用螺钉或粘接带等固定构件。
此外,对各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方式、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任意地进行组合而实现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本发明也可以作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多种功能单元(功能单元30、30a~30d、130)中的一者来实现。另外,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多种功能单元(功能单元30、30a~30d、130)中的两个以上进行组合而实现的功能单元、以及具备该功能单元的配线系统也包含于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配线器具系统;20、120、配线器具;21、第1壳体;22a~22c、第1连接部;22d、第2连接部(第3连接部);22e、连接面;22f、凹部;24、123、转换电路;25a~25c、124、第1端子;26a、125、第2端子;26b、126、第3端子;30、30a~30d、130、功能单元;31、第2壳体;31a、主面;32a~32c、38a~38c、第1连接端子;33、33a~33c、罩;34、交流供给部;36a、131、第2连接端子;36b、132、第3连接端子;37、直流供给部;40、显示部;41、检测部;42、无线通信电路;50、建材;50a、面;60、配线盒。

Claims (11)

1.一种配线器具,其是安装于建材的配线器具,其中,
所述配线器具具备:
转换电路,其将自电源线向所述配线器具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
第1端子,其用于输出所述交流电力;
第2端子,其用于输出所述直流电力;以及
第1壳体,其收纳所述转换电路、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
所述第1壳体具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设有用于将功能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的第1连接部以及用于将所述功能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的第2连接部,所述第1壳体以所述连接面朝向室内侧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建材,
在从所述室内侧观察时,所述连接面位于比所述建材的所述室内侧的面靠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器具,其中,
所述配线器具还具备用于对所述配线器具自信号线得到的信号进行输出的第3端子,
在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连接面设有用于将所述功能单元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的第3连接部。
3.一种配线器具系统,其中,
所述配线器具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器具;以及
所述功能单元,其装卸自如地连接于所述配线器具,
所述功能单元具备:
第2壳体,其具有与所述连接面相对的主面,向以所述连接面为底面的凹部插入;以及
设于所述主面的第1连接端子和设于所述主面的第2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1连接端子借助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所述第2连接端子借助所述第2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线器具系统,其中,
所述功能单元还具备配置于所述主面的相反侧的罩,
在从所述室内侧观察时,所述配线器具被所述罩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器具系统,其中,
所述功能单元具备所述第1连接端子,
在所述罩设有用于将经由所述第1连接端子而得到的所述交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交流供给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器具系统,其中,
所述功能单元具备所述第2连接端子,
在所述罩设有用于将经由所述第2连接端子而得到的所述直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直流供给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器具系统,其中,
所述功能单元具备所述第1连接端子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这两者,
在所述罩设有用于将经由所述第1连接端子而得到的所述交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交流供给部以及用于将经由所述第2连接端子而得到的所述直流电力向负载供给的直流供给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器具系统,其中,
所述功能单元具备:
所述第2连接端子;以及
显示部,其设于所述罩,使用经由所述第2连接端子而得到的所述直流电力来显示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器具系统,其中,
所述功能单元具备:
所述第2连接端子;
检测部,其设于所述罩,使用经由所述第2连接端子而得到的所述直流电力来检测使用者的操作;以及
无线通信电路,其使用经由所述第2连接端子而得到的所述直流电力进行动作,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操作,发送用于对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
10.一种配线器具,其是安装于建材的配线器具,其中,
所述配线器具具备:
连接面,其设有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
第1端子,其向连接于所述第1连接部的连接端子输出交流电力;以及
第2端子,其向连接于所述第2连接部的连接端子输出直流电力,
所述连接面位于比所述建材的室内侧的面靠里的位置。
11.一种配线器具系统,其中,
所述配线器具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线器具;以及
功能单元,其连接于所述配线器具,
所述功能单元具有与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的连接端子。
CN202180018990.XA 2020-03-18 2021-03-08 配线器具和配线器具系统 Pending CN1152447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8321 2020-03-18
JP2020048321 2020-03-18
PCT/JP2021/009074 WO2021187204A1 (ja) 2020-03-18 2021-03-08 配線器具、及び、配線器具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4798A true CN115244798A (zh) 2022-10-25

Family

ID=77771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8990.XA Pending CN115244798A (zh) 2020-03-18 2021-03-08 配线器具和配线器具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7373819B2 (zh)
CN (1) CN115244798A (zh)
WO (1) WO202118720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9663A (ja) * 2005-05-12 2006-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力線通信用配線器具
JP4826534B2 (ja) * 2007-04-23 2011-11-3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システム
JP2009158301A (ja) * 2007-12-26 2009-07-16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引掛シーリング
JP5792651B2 (ja) 2012-02-03 2015-10-14 株式会社 アトリエ・天工人 電子情報表示装置、操作用ハンドル、化粧プレート、配線装置、および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5008041A (ja) * 2013-06-24 2015-01-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直流コンセント及び該直流コンセントに用いられる電力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78379A (ja) 2023-12-14
WO2021187204A1 (ja) 2021-09-23
JP7373819B2 (ja) 2023-11-06
JPWO2021187204A1 (zh) 2021-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8558B (zh) 蓄电池收纳装置
US9028122B2 (en) Ligh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3099243A (ja) モジュール化の壁コンセント
WO2006126645A1 (ja) 電子部品用ソケット
KR20110065406A (ko) 고체 조명 시스템
TW201901630A (zh) 信號燈監視器
JP4803054B2 (ja) 非常用照明器具
JP2010033816A (ja) センサ脱着式照明器具
TW201112529A (en) Power device with lighted outlets
CN115244798A (zh) 配线器具和配线器具系统
JP2000221218A (ja) 電力検知ユニット、コネクター、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電力使用状態管理システム
JP5155605B2 (ja) 配線システム
JP4441862B2 (ja) 誘導灯装置
WO2021090590A1 (ja) Usbコンセント
TWI581293B (zh) 開關裝置
JP3211383U (ja) Usb電力供給装置
CN106488337B (zh) 操作终端器
CN219809867U (zh) 照明控制装置
JP7063795B2 (ja) 光照射器用電源装置及び光照射システム
JP2014183712A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9110709A (ja) 電源装置
CN219739114U (zh) 带外部接口的替铅电池包
WO2021090591A1 (ja) Usbコンセント
JP5385547B2 (ja) 通話装置
JP2021077524A (ja) Usbコンセ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