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4986B - 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4986B
CN115234986B CN202210934561.3A CN202210934561A CN115234986B CN 115234986 B CN115234986 B CN 115234986B CN 202210934561 A CN202210934561 A CN 202210934561A CN 115234986 B CN115234986 B CN 115234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ifugal impeller
chamber
indoor
air
duc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45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34986A (zh
Inventor
王小舟
卜昌波
孟祥澳
骆海
曹姚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345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349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34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4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34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4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8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air supply means, e.g. fan casings, internal dampers or ducts
    • F24F1/0284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air supply means, e.g. fan casings, internal dampers or ducts with horizontally arranged fan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9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out or mutual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e.g. of compressors or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当中,窗式空调器的室内腔室当中设置了离心叶轮,用于牵引室内气流和室外新风。其中,由于离心叶轮的一端朝向隔板,而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室内腔室和室外腔室的新风注入孔,所以当离心叶轮转动时,新风能够直接受到离心叶轮的吸入作用。新风由室外腔室通过新风注入孔流动至室内腔室当中,在与室内气流混合后,由室内出风口最终输出至室内环境。相较于现有技术,风道结构所输出的新风体量更为理想,加深了用户对窗式空调器所输出新风的感知,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当中公开了一些能够将室外新风引入至室内环境当中的窗式空调器。但是在这些技术方案当中,新风主要是在输出风道内快速流动的气流牵引作用下,进入至输出风道当中,而最终输出至室内环境。输出风道内气流对新风的牵引作用并不理想,这导致新风的风量较低,用户对窗式空调器所输出新风的感知较弱。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其能够提升向室内环境所输出的新风风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包括:
壳体,限定有内腔并设置有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以及室内出风口;
隔板,设置于所述内腔中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室内腔室和室外腔室,所述室内腔室分别与所述室内进风口、室内出风口连通,所述室外腔室与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所述隔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室内腔室和所述室外腔室的注入孔;
离心叶轮,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室内腔室中,所述离心叶轮轴向的一端朝向所述隔板,以使所述离心叶轮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室外腔室的气流通过所述注入孔向所述室内腔室流动。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叶轮沿其轴向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与所述注入孔至少部分重叠,或者所述离心叶轮沿其轴向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至所述注入孔的垂直间距小于30cm。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注入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注入孔在所述隔板上围绕所述离心叶轮的轴线间隔排布。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至少存在两个所述注入孔至所述离心叶轮轴线的垂直间距不一致。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
活动挡板,活动连接在所述隔板上,所述活动挡板被配置成能够相对所述隔板活动,以改变所述注入孔由所述活动挡板所覆盖的面积。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挡板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
内齿条,固定连接在所述隔板上并沿所述活动挡板转动轴线的周向延伸;
其中,所述活动挡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内齿条相啮合的外齿条。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包括:
连接筒,一端形成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形成有所述注入孔,所述内齿条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筒上,所述活动挡板设置于所述连接筒内,并且所述活动挡板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连接筒的轴线彼此重合。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叶轮包括:
多个叶片,围绕所述离心叶轮的轴线依次间隔排布;
移动板,设置于各所述叶片的内侧,并将各所述叶片所围合出的空间分隔为沿所述离心叶轮轴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移动板被配置成能够相对所述叶片沿所述离心叶轮的轴向往复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离心叶轮轴向上的尺寸。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叶轮还包括:
支撑架,分别与各所述叶片固定连接;
移动结构,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移动结构而与所述移动板连接,所述移动结构被配置成:能够带动所述移动板相对所述支撑架沿所述离心叶轮的轴向往复移动。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结构包括:
第一螺纹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第二螺纹结构,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上,所述第一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相互配合。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结构包括:
驱动件,具有输出轴:
传动件,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支撑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离心叶轮围绕自身轴线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主体和连接在所述主体上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为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风道结构。
本申请所提供的窗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主要通过在室内腔室当中设置了离心叶轮,用于牵引室内气流和室外新风。其中,由于离心叶轮的一端朝向隔板,而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室内腔室和室外腔室的新风注入孔,所以当离心叶轮转动时,新风能够直接受到离心叶轮的吸入作用。新风由室外腔室通过新风注入孔流动至室内腔室当中,在与室内气流混合后,由室内出风口最终输出至室内环境。相较于现有技术,风道结构所输出的新风体量更为理想,加深了用户对窗式空调器所输出新风的感知,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风道结构于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风道结构于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风道结构沿离心叶轮轴向视角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风道结构隔板背向于离心叶轮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风道结构中活动挡板的位移示意图;
图7和图8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风道结构中移动板的位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室内进风口,120-室外进风口,130-室内腔室,140-室外腔室;200-隔板,210-注入孔,220-连接筒,230-底板;300-离心叶轮,310-叶片,320-移动板,330-第一腔室,340-第二腔室,350-支撑架;410-活动挡板,420-内齿条,430-旋钮;510-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厚度”、“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独特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不会对已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实施例的主体是一种窗式空调器,其包括主体和连接在主体上的风道结构。这里主体即指窗式空调器除风道结构之外的局部结构或者全部结构。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所提供风道结构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带有箭头的虚线用于表征气流的流动路径。可以获知,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当中,上述风道结构具体包括:
壳体100,限定有内腔并设置有室内进风口110、室外进风口120以及室内出风口;
隔板200,设置于内腔中并将内腔分隔为室内腔室130和室外腔室140,室内腔室130分别与室内进风口110、室内出风口连通,室外腔室140与室外进风口120连通,隔板200上形成有连通室内腔室130和室外腔室140的注入孔210;
离心叶轮300,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室内腔室130中,离心叶轮300一端朝向隔板200,以使离心叶轮300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室外腔室140的气流通过注入孔210向室内腔室130流动。
其中,壳体100即指窗式空调器的外部壳体部件或者内部壳体部件,其界定出用于容置窗式空调器零部件的内腔。而隔板200则用于分隔内腔,从而将内腔的空间分隔两个腔室。一个是通过室内进风口110、室内出风口而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腔室130,另一个则是通过室外进风口120而与室外环境连通的室外内腔。室内腔室130所连通的室内进风口110主要用于接收回风,即室内气流。而室内腔室130所连通的室内出风口则用于输出经过窗式空调器调节后的空调风。室外进风口120则用于供室外新风进入至室外腔室140当中。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室内腔室130和室外腔室140通过隔板200而分隔,两者通过注入孔210而彼此连通,但这并不应当理解为室内腔室130、室外腔室140结构上的限制,室内腔室130和室外腔室140除注入孔210附近,还可能存在其它彼此连通的区域。
离心叶轮300设置于室内腔室130当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离心叶轮300在围绕自身轴线转动时,离心叶轮300轴向两端会形成负压,以分别牵引、吸入气流。离心叶轮300的叶片310对气流进行增压后,气流会沿离心叶轮300径向送出,从而被输送至室内出风口处。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当中,由于离心叶轮300轴向的一端朝向隔板200,而隔板200上设置有连通室内腔室130和室外腔室140的新风注入孔210,所以当离心叶轮300转动时,新风能够直接受到离心叶轮300的吸入作用,由室外腔室140通过新风注入孔210而流动至室内腔室130。新风和室内气流在室内腔室130当中混合后,在离心叶轮300的作用下,最终由室内出风口而被输出至室内环境。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处于室外腔室140当中的新风可以直接受到离心叶轮300一端的牵引作用,所以风道结构所输出的新风体量更为理想,加深用户对窗式空调器所输出新风的感知,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注入孔210即指连通室内腔室130和室外腔室140的通孔结构。连接孔的截面可以被配置成圆形或方形或其他任意形状,本申请对此不做特别限定。另外,可以理解,对于离心叶轮300而言,其与注入孔210的之间应当具有合理的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提升通过注入孔210流动至室内腔室130当中的新风体量。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离心叶轮300沿其轴向在隔板200上的投影与注入孔210至少部分重叠,以使得离心叶轮300一端处所形成负压能够更为理想地作用于注入孔210处的新风,促进新风由注入孔210朝室外腔室140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离心叶轮300与注入孔210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制于此。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注入孔210的数量为多个。离心叶轮300沿其轴向在隔板200上的投影与一部分注入孔210部分重叠。离心叶轮300沿其轴向在隔板200上的投影与一部分注入孔210之间的垂直间距小于30cm,例如25cm。此时,离心叶轮300依然能够对各注入孔210处的新风形成有效的牵引。这里,上述垂直间距具体是指投影边缘至注入孔210边缘的垂直间距。
正如前文当中所描述的,在本实施例中,隔板200上所设置的注入孔210的数量为多个。将注入孔210设置为多个,可以有效增大室内腔室130和室外腔室140连通处的节流面积,进而降低室外腔室140当中的新风在进入至室内腔室130时的压力损失。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仅设置单一注入孔210,则该注入孔210在被杂物封堵后,新风即无法通过注入孔210进入室内腔室130。将注入孔210的数量配置成多个,则能够有效降低上述情况发生的风险。
进一步的,在不影响实施目的的前提下,实施人员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而对应选择上述多个注入孔210于隔板200上的排布方式。多个注入孔210可以沿一直线方向依次排布在隔板200之上,也可以是无规则地排布在隔板200之上。
在部分布置情形下,离心叶轮300径向上的某一侧外并不会存在有注入孔210,这会影响窗式空调器所输出新风的效果。详细地说,离心叶轮300的某一叶片310在其一次转动周期当中,会存在一段较长的行程并没有牵引或者有效牵引注入孔210处的新风。这影响了新风的体量,同时也影响了窗式空调器所输出空调风中新风的均匀性。
对应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多个注入孔210围绕离心叶轮300的轴线间隔布置,以期望离心叶轮300的任一叶片310在其一次转动周期当中,叶片310的大部分行程均能够对注入孔210处的新风形成牵引或有效牵引。
值得一提地,如果将多个注入孔210至离心叶轮300轴线的间距设置成一致,则多个注入孔210可能会发生相互竞争,影响新风风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少存在两个注入孔210至离心叶轮300轴线的垂直间距D1、D2被配置成不一致,以使得各个注入孔210大致呈沿离心叶轮300的径向逐个远离离心叶轮300的形态,新风风量更大。这里,上述垂直间距具体是指轴线至注入孔210边缘的垂直间距。
更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隔板200上注入孔210的数目具体为三个,三个注入孔210呈非对称三角形顶点排布。
室外环境具有多变的特性。在室内外温度差较大时,将室外环境的新风导入室内环境,会快速改变室内环境的温度,此时,用户更希望将新风缓缓地引入至室内环境。而在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较差时,用户希望将更多体量的新风快速引入至室内环境。也即,用户具有调节新风风量、室内气流和新风比例的需求。
对应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5,风道结构包括活动挡板410,如图5和图6,活动连接在隔板200上,活动挡板410被配置成能够相对隔板200活动,以改变注入孔210由活动挡板410所覆盖的面积。当活动挡板410活动而改变注入孔210由活动挡板410所覆盖的面积时,注入孔210的通流面积会发生变化。当注入孔210的通流面积减小时,注入孔210的节流效应增强,通过注入孔210的新风体量减少。当注入孔210的通流面积增大时,注入孔210的节流效应减弱,通过注入孔210的新风体量增大。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改变注入孔210由活动挡板410所覆盖面积的方式,来调整新风风量,以及室内腔室130当中的新风和室内气流比例。
其中,活动挡板410与隔板200之间可以是滑动连接、转动连接或者其它任意的活动连接。但是将活动挡板410和隔板200设置成滑动连接,比较难保障活动挡板410能够相对隔板200稳定地处于期望位置。当窗式空调器因运行而出现振动时,活动挡板410可能会相对隔板200而出现非预期的滑动,进而影响新风风量、新风和室内气流混合比例。
对应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挡板410与隔板200转动连接,风道结构还包括内齿条420,内齿条420固定连接在隔板200上并沿活动挡板410转动轴线的周向延伸;其中,活动挡板410上形成有与内齿条420相啮合的外齿条。在内齿条420和外齿条的啮合作用下,只有活动挡板410在被输入以一定大小的驱动力时,活动挡板410上的内齿条420才能够相对外齿条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活动挡板410能够较为稳定地处于期望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示意,图5和图6中仅示意出了内齿条420的一部分。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活动挡板410在其转动周期或摆动周期当中,活动挡板410上的外齿条均与内齿条420啮合,内齿条420可以呈完整的圈状,也可以呈弧条状。
更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隔板200上还包括数量与注入孔210相一致的连接筒。如图5所示,连接筒的一端形成有底板230,底板230上形成有注入孔210,内齿条420固定连接在连接筒上,活动挡板410设置于连接筒内,并且活动挡板410的转动轴线与连接筒的轴线彼此重合。其中,通过连接筒来布置活动挡板410,虽然使得风道更为狭长,但是能够有效避免窗式空调器当中异物侵入至注入孔210处。
关于活动挡板410的驱动方式,其可以是由窗式空调器当中的自动驱动部件所驱动,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挡板410设置有旋钮430,用于方便用户手动驱动活动挡板410相对隔板200转动。
除了上文所描述的活动挡板410之外,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窗式空调器还对离心叶轮300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使得离心叶轮300自身也能够调整新风风量、新风和室内气流混合比例。
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离心叶轮300具体包括多个叶片310,多个叶片310围绕离心叶轮300的轴线依次间隔排布,多个叶片310即围合出一处于各叶片310内侧的空间。正如前文当中所描述的,当离心叶轮300转动时,离心叶轮300会于各叶片310内侧空间的两端处形成负压,进而牵引室内气流或者新风。请参见图1、图7和图8,离心叶轮300还包括移动板320,移动板320设置于各所述叶片310的内侧,并将各所述叶片310所围合出的空间分隔为沿所述离心叶轮300轴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腔室330和第二腔室340,移动板320被配置成能够相对叶片310沿离心叶轮300的轴向往复移动,以调整第一腔室330和第二腔室340在离心叶轮300轴向上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腔室330比第二腔室340更靠近隔板200,第一腔室330主要用于引入新风,而第二腔室340朝向室内进风口110,对应用于引入室内气流。第一腔室330和第二腔室340在离心叶轮300轴向上的尺寸可以影响第一腔室330和第二腔室340自身的体积。在离心叶轮300的工作过程当中,第一腔室330和第二腔室340的体积越大,则其牵引新风或者室内气流的能力就越强。
因此,用户在面对需要新风风量、新风和室内气流混合比例的场景时,即可调整移动板320相对叶片310的位置,改变第一腔室330和第二腔室340的体积,以达到调整新风风量、新风和室内气流混合比例的目的。
例如,在室内外温度差较大时,用户更希望将新风缓缓地引入至室内环境,以避免室内环境的温度出现显著变化。此时,移动板320即可在用户或者窗式空调器所设置自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发生移动。移动板320的移动得第一腔室330在离心叶轮300轴向上的尺寸减小,第一腔室330对应的体积也减小,其对新风的牵引能力下降。对应的,由于移动板320的移动,第二腔室340在离心叶轮300轴向上的尺寸增大,第二腔室340对应的体积也增大,其对室内气流的牵引能力上升。此时,窗式空调器所输出空调风中室内气流的含量上升而新风的含量下降。室内环境的温度并不会因引入了新风而出现显著变化。
又例如,在室内空气质量较差时,用户希望引入更多的新风以改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此时,移动板320即可在用户或者窗式空调器所设置自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发生移动。移动板320的移动得第二腔室340在离心叶轮300轴向上的尺寸减小,第二腔室340对应的体积也减小,其对室内气流的牵引能力下降。对应的,由于移动板320的移动,第一腔室330在离心叶轮300轴向上的尺寸增大,第一腔室330对应的体积也增大,其对新风的牵引能力上升。此时,窗式空调器所输出空调风中室内气流的含量下降而新风的含量上升。窗式空调器能够快速地提升室内环境空气质量。
值得一提地,由于移动板320能够离心叶轮300轴向上相对叶片310连续地移动,所以第一腔室330和第二腔室340的体积比可以随移动板320的移动而发生连续变化,而不是阶梯性的变化。这有利于实现新风和室内气流混合比例的无级的、自由的调整,从而向用户提供更多可供选择地新风和室内气流混合比例,满足用户于各种场景之下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叶片310上界定出第一腔室330的部位和叶片310上界定出第二腔室340的部位呈一致形状。也即,叶片310上界定出第一腔室330的部位延伸方向、厚度和叶片310上界定出第二腔室340的部位延伸方向、厚度均保持一致。当然,在不影响实施目的的前提下,实施人员可以合理选择叶片310的摆动角度等其他结构参数,本申请对此不做特别限定。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板320与各叶片310的内缘相接,以使得第一腔室330和第二腔室340通过移动板320而在各叶片310内侧隔断或者大致隔断。但是这并不应当理解为对移动板320结构上的限制,在另一实施例中,移动板320与各叶片310的内缘形成有间隙,从而使得第一腔室330和第二腔室340呈现为连通或大致连通的形状。
关于离心叶轮300的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离心叶轮300包括支撑架350,分别与各叶片310固定连接;同时,离心叶轮300还包括移动结构,支撑架350通过移动结构而与移动板320连接,移动结构被配置成:能够带动移动板320相对支撑架350沿离心叶轮300的轴向往复移动。
其中,支撑架350主要起到骨架的作用,其能够支撑起各叶片310,并传递由驱动件510所输入的扭矩。在本实施例中,前文当中所描述的移动板320通过移动结构而连接在支撑架350之上。可以理解的,移动结构可以由沿离心叶轮300的轴向延伸的滑动孔和滑动杆所构成,支撑架350和移动板320通过滑动孔、滑动杆连接,即可使得移动板320能够沿离心叶轮300的轴向往复滑动。但是以滑动副作为移动结构,支撑架350和移动板320可能会出现非预期的相对滑动,这会影响新风和室内气流的混合比例。
对应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移动结构包括第一螺纹结构,第一螺纹结构设置于支撑架350上;移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螺纹结构,第二螺纹结构设置于移动板320上,第一螺纹结构与第二螺纹结构相互配合。这里第一螺纹结构即指外螺纹结构或者内螺纹结构,而第二螺纹结构即指外螺纹结构或者内螺纹结构,两者之间螺纹配合。螺纹结构具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锁止住支撑架350和移动板320在离心叶轮300轴向上的位置,移动板320在意外受到沿离心叶轮300轴向的外力时,并不会相对支撑架350移动,从而有效降低了支撑架350和移动板320出现非预期的相对移动的风险。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离心叶轮300是在电机等驱动件510的驱动下围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详细地,驱动件510具有输出轴。同时,风道结构包括传动件,输出轴通过传动件与支撑架350传动连接,以驱动离心叶轮300围绕自身轴线转动。离心叶轮300和驱动件510分别设置于隔板200的两侧,也即驱动件510处于室外腔室140当中。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为一端与离心叶轮300上的支撑架350固定连接的传动杆,传动杆的另一端与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隔板200上设置有供传动杆所穿过的穿孔。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传动杆为一体结构的传动轴。
而在另一实施例中,传动杆包括沿离心叶轮300至隔板200的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第一轴套与离心叶轮300固定连接,而第二轴套则与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同时,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轴套套接在第二轴套上,以使得两者能够在离心叶轮300至隔板200的方向上相向移动,或者相背移动,从而调整离心叶轮300至隔板200、隔板200上注入孔210的间距。
可以理解地,离心叶轮300至隔板200的间距越小,则其对注入孔210处新风的牵引效果更强;离心叶轮300至隔板200的间距越大,则其对注入孔210处新风的牵引效果更弱。所以上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还能够起到调整新风风量、新风和室内气流混合比例的作用。
此外,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道结构并不限制用于窗式空调器,其还可以挂式空调器,或者柜式空调器以及其他任意的空气调节装置。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安装方式,具体是依次安装上述驱动件510、隔板200和离心叶轮300。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数字允许有±%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针对本申请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作为参考,但与本申请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申请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申请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申请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申请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申请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窗式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限定有内腔并设置有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以及室内出风口;
隔板,设置于所述内腔中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室内腔室和室外腔室,所述室内腔室分别与所述室内进风口、室内出风口连通,所述室外腔室与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所述隔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室内腔室和所述室外腔室的注入孔;
离心叶轮,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室内腔室中,所述离心叶轮轴向的一端朝向所述隔板,以使所述离心叶轮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室外腔室的气流通过所述注入孔向所述室内腔室流动;
所述离心叶轮包括:
多个叶片,围绕所述离心叶轮的轴线依次间隔排布;
移动板,设置于各所述叶片的内侧,并将各所述叶片所围合出的空间分隔为沿所述离心叶轮轴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移动板被配置成能够相对所述叶片沿所述离心叶轮的轴向往复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离心叶轮轴向上的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叶轮沿其轴向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与所述注入孔至少部分重叠,或者所述离心叶轮沿其轴向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至所述注入孔的垂直间距小于3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注入孔在所述隔板上围绕所述离心叶轮的轴线间隔排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存在两个所述注入孔至所述离心叶轮轴线的垂直间距不一致。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
活动挡板,活动连接在所述隔板上,所述活动挡板被配置成能够相对所述隔板活动,以改变所述注入孔由所述活动挡板所覆盖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挡板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
内齿条,固定连接在所述隔板上并沿所述活动挡板转动轴线的周向延伸;
其中,所述活动挡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内齿条相啮合的外齿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
连接筒,一端形成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形成有所述注入孔,所述内齿条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筒上,所述活动挡板设置于所述连接筒内,并且所述活动挡板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连接筒的轴线彼此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叶轮还包括:
支撑架,分别与各所述叶片固定连接;
移动结构,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移动结构而与所述移动板连接,所述移动结构被配置成:能够带动所述移动板相对所述支撑架沿所述离心叶轮的轴向往复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包括:
第一螺纹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第二螺纹结构,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上,所述第一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相互配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
驱动件,具有输出轴:
传动件,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支撑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离心叶轮围绕自身轴线转动。
11.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主体和连接在所述主体上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
CN202210934561.3A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Active CN115234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4561.3A CN115234986B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4561.3A CN115234986B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4986A CN115234986A (zh) 2022-10-25
CN115234986B true CN115234986B (zh) 2023-08-01

Family

ID=83678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4561.3A Active CN115234986B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3498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495797U (zh) * 2016-12-15 2017-09-15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混流式风机
CN207395282U (zh) * 2017-07-19 2018-05-22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及冷柜
CN107461829A (zh) * 2017-08-08 2017-1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CN110375428A (zh) * 2018-04-13 2019-10-25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节流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11904292B (zh) * 2019-05-10 2022-05-1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内胆结构
CN113294354B (zh) * 2020-02-24 2022-09-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贯流风扇、空调器
CN212003641U (zh) * 2020-03-30 2020-11-24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
CN215370322U (zh) * 2021-07-14 2021-12-31 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自动化风量控制装置
CN216691564U (zh) * 2021-12-30 2022-06-07 绍兴杭特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灵活调节风量的离心风机
CN217109804U (zh) * 2022-01-14 2022-08-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4986A (zh)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40205A1 (zh) 空调设备出风结构及空调设备
CN106196286B (zh) 柜式空调及混风方法
CN115234986B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CN110454883A (zh) 一种风量可调的智能空气净化设备及调节方法
CN205026895U (zh) 风阀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CN106642359A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百叶片、百叶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06123262A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222642U (zh) 空调柜机
CN21083226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186699U (zh) 一种收拢式折扇结构通风口装置
CN2101188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954758A (zh) 出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210748A (zh) 一种收拢式折扇结构通风口装置
CN110848953A (zh) 双贯流空调导板及双贯流空调室内机
CN218033381U (zh) 一种离心叶轮、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
CN212299188U (zh) 风管机和空调系统
CN21046322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8920311U (zh)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分体挂壁式空调器
CN106052066B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08778284U (zh) 风扇
CN209263272U (zh) 一种可调速开关的出风结构
CN219713641U (zh) 风管组件及新风空调
CN209042543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567361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71327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