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0281B - 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0281B
CN115220281B CN202210416602.XA CN202210416602A CN115220281B CN 115220281 B CN115220281 B CN 115220281B CN 202210416602 A CN202210416602 A CN 202210416602A CN 115220281 B CN115220281 B CN 1152202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body
rotation axis
fixed body
side leg
optic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166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20281A (zh
Inventor
笠原章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220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0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20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0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使能够使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旋转移动的光学单元小型化。光学单元(1)具备:可动体(14),其具备光学模块(12);固定体(16);以及万向架机构(20),其将与光学模块的光轴方向(D1)交叉并且相互交叉的两个旋转轴方向作为第一旋转轴(L1)及第二旋转轴(L2),将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旋转,万向架机构(20)具有:固定体侧脚部(21),其在沿着第一旋转轴(L1)的方向上与固定体连接;以及可动体侧脚部(22),其在沿着第二旋转轴的方向上与可动体连接,在万向架机构(20)中,从沿着第一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可动体(14)的中央部侧比可动体的端部侧向外侧突出,成为凸状。

Description

光学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各种光学单元,其具备: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固定体;以及将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可旋转地支撑的万向架机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光学单元,其具备: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固定体;以及相对于固定体可旋转地支撑可动体的万向架机构,万向架机构具有:在沿着第一轴线的方向上与可动体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用延伸设置部;以及在沿着第二轴线的方向上与固定体连接的第二支撑部用延伸设置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9/221038A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能够使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旋转移动的以往的光学单元中,为了抑制伴随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旋转移动而产生的可动体与固定体的干涉,光学单元存在大型化的倾向。专利文献1的光学单元具备万向架机构,该万向架机构具有:在沿着第一轴线的方向上与可动体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用延伸设置部;以及在沿着第二轴线的方向上与固定体连接的第二支撑部用延伸设置部。通过采用具有这种万向架机构的结构,在以往的光学单元中能够实现小型化。然而,需要使光学单元进一步小型化。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能够使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旋转移动的光学单元小型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可动体,其具备光学模块;固定体;以及万向架机构,其将与所述光学模块的光轴方向交叉并且相互交叉的两个旋转轴方向作为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将所述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所述万向架机构具有:固定体侧脚部,其在沿着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方向上与所述固定体连接;以及可动体侧脚部,其在沿着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方向上与所述可动体连接,在所述万向架机构中,从沿着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可动体的中央部侧比所述可动体的端部侧更向外侧突出,成为凸状。
在万向架机构具有在沿着第一旋转轴的方向上与固定体连接的固定体侧脚部和在沿着第二旋转轴的方向上与可动体连接的可动体侧脚部的结构的情况下,当可动体以第一旋转轴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旋转而倾斜时,可动体侧脚部容易向外侧突出,由于该突出,光学单元有可能大型化。但是,根据本方式,从沿着第一旋转轴的方向观察,与可动体的端部侧相比,万向架机构的可动体的中央部侧朝向外侧突出,成为凸状。因此,即使在可动体以第一旋转轴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旋转而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可动体侧脚部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使光学单元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固定体具有开口面,该开口面设有供所述光学模块的一部分沿所述光轴方向突出的开口部,在所述可动体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旋转轴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最大限度地旋转的情况下,所述万向架机构的成为凸状的部分与所述开口面平行。当可动体以第一旋转轴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旋转时,可动体与可动体侧脚部一起相对于固定体倾斜,但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极力抑制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未倾斜时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的突出,并且在通过可动体以第一旋转轴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旋转而使可动体与可动体侧脚部一起相对于固定体倾斜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可动体侧脚部向外侧突出,并且能够增大可动体以第一旋转轴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旋转的旋转移动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可动体侧脚部及所述固定体侧脚部中较长一方的宽度比所述可动体侧脚部及所述固定体侧脚部中较短一方的宽度宽。在具有脚部的万向架机构中,该脚部为了支撑可动体及固定体并且构成旋转轴,需要采用能够施加规定预压的结构。一般而言,脚部越长,越难以施加规定预压,但脚部越粗,越容易施加规定预压,因此,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在可动体侧脚部及固定体侧脚部双方中施加规定预压。
另外,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构成为:所述万向架机构具有凹状区域,该凹状区域通过从沿着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可动体的中央部侧比所述可动体的端部侧更向内侧凹陷而成为凹状,所述凹状区域从沿着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到达所述第一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可动体的端部的外侧。当可动体以第二旋转轴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旋转时,在固定体侧脚部维持姿势的状态下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倾斜,但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可动体以第二旋转轴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旋转而在固定体侧脚部维持姿势的状态下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倾斜,由于通过形成凹状区域而使可动体的端部方向上的空间变宽,因此也能够抑制可动体与万向架机构碰撞或可动体的可动区域变窄。
另外,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可动体具备旋转支撑机构,该旋转支撑机构以所述光学模块的光轴方向的旋转轴为第三旋转轴,将所述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通过这样具备第三旋转轴,能够使光学模块在大范围内移动。另外,如上所述,从沿着第一旋转轴的方向观察,万向架机构的可动体的中央部侧比可动体的端部侧更向外侧突出,成为凸状。因此,即使在可动体以第一旋转轴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旋转而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可动体侧脚部向外侧突出,能够使光学单元小型化。
发明效果
能够使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旋转移动的本发明的光学单元能够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智能手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与图4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中从第一轴线方向观察的、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未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中从第二轴线方向观察的、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未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中从第一轴线方向观察的、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以第一轴线为旋转轴最大限度地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中从第二轴线方向观察的、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以第一轴线为旋转轴最大限度地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中从第一轴线方向观察的、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以第二轴线为旋转轴最大限度地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中从第二轴线方向观察的、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以第二轴线为旋转轴最大限度地倾斜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图中,X轴、Y轴及Z轴分别是正交的方向,将朝+X方向及-X方向观察的图设为侧视图,将朝+Y方向观察的图设为俯视图,将朝-Y方向观察的图设为仰视图,将朝+Z方向观察的图设为后视图,将朝-Z方向观察的图设为主视图。并且,+Y方向与来自外部的光束的入射方向D1对应。
<具有光学单元的装置的概况>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1进行说明。图1是作为具备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的装置(光学设备)的一例的智能手机100的概略立体图。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能够在智能手机100中理想地使用。这是因为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能够构成为薄型,能够将智能手机100的Y轴方向上的厚度构成得较薄。但是,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不限于用于智能手机100,也可以用于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各种装置,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智能手机100具备使光束入射的玻璃罩101。在智能手机100的玻璃罩101的内部具备光学单元1。智能手机100构成为能够经由玻璃罩101从外部向入射方向D1入射光束,并基于入射光束来拍摄被摄体像。
<光学单元的整体结构的概况>
使用图2至图5,对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的构成的概况进行说明。光学单元1具备:可动体14,其具备透镜12a等光学模块12;以及固定体16,其以能够在以X轴方向为旋转轴(摆动轴)的方向(俯仰方向)、以Z轴方向为旋转轴(摆动轴)的方向(偏转方向)、以Y轴方向为旋转轴(摆动轴)的方向(滚动方向)上位移的状态进行保持。另外,光学单元1具备在俯仰方向、偏转方向及滚动方向上驱动可动体14的驱动机构18(驱动机构18A、驱动机构18B及驱动机构18C)。而且,光学单元1具备将可动体14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6在偏转方向及俯仰方向上旋转(摆动)的万向架机构20。另外,在可动体14上设有旋转支撑机构80,该旋转支撑机构80将可动体14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6沿滚动方向旋转(摆动)。
<关于可动体>
另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如图4及图5等所示,可动体14具备光学模块12、保持架13、旋转支撑机构80、第一支撑部60和第二支撑部70。光学模块12的柔性印刷基板51与未图示的摄像元件连接。保持架13保持光学模块12,并且设置有构成驱动机构18A的磁铁24A、构成驱动机构18B的磁铁24B以及构成驱动机构18C的磁铁24C。第一支撑部60具有设置在第一轴线L1(参照图2)的两端的脚部61以及设置在第二轴线L2(参照图2)的两端的脚部62各两根。第二支撑部70具有形成与磁铁24A、磁铁24B及磁铁24C对应的磁轭的磁轭形成部71以及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72。另外,磁轭形成部71及突出部72起到通过与脚部61及脚部62接触来限制由旋转支撑机构80引起的第一支撑部60和第二支撑部70的旋转量的旋转限制部的作用。
保持架13构成为矩形框状的部件,该部件以包围光学模块12的除了设置透镜12a的前表面(被摄体侧的面)和相反侧的后表面之外的剩余的四个面的方式设置。本实施例的保持架13作为一例而构成为能够装卸光学模块12。但是,光学模块12和保持架13也可以一体地构成。在保持架13中,利用与固定体16相对的三个面,在它们的外表面安装有俯仰、偏转及滚动修正用的磁铁24A、磁铁24B及磁铁24C。
第一支撑部60在脚部62上固定有固定部92,脚部62通过固定部92相对于万向架机构20的可动体侧脚部22固定。具体而言,在固定部92处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凸部92a,并且在可动体侧脚部22处设置有供凸部92a嵌合的凹部22a。并且,通过构成为可动体侧脚部22以朝向凸部92a按压凹部22a的方式施加力,从而可动体侧脚部22以第二轴线L2为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相对于脚部62可旋转地固定。即,通过凸部92a与凹部22a嵌合,第一支撑部60被万向架机构20支撑,由此第一支撑部60能够相对于万向架机构20以第二轴线L2为旋转轴旋转。
另外,第一支撑部60通过开口部63固定旋转支撑机构80的下侧壳体82。另一方面,第二支撑部70通过开口部73固定旋转支撑机构80的上侧壳体81,并且被固定在磁轭形成部71与保持架13的磁铁24A、磁铁24B及磁铁24C接触的位置。在此,旋转支撑机构80具有均为环状的构成部件的上侧壳体81、下侧壳体82、设置在上侧壳体81与下侧壳体82之间的中间部83。在中间部83的内部配置有多个未图示的轴承,上侧壳体81和下侧壳体82构成为能够以Y轴方向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另外,在第一支撑部60的脚部61及脚部62处设有磁铁25,设于中间部83内部的未图示的磁性体被磁铁25吸引,由此决定上侧壳体81与下侧壳体82的相对基准位置。
如上所述,上侧壳体81固定于第二支撑部70,下侧壳体82固定于第一支撑部60。并且,第二支撑部70固定在构成可动体14的保持架13上,第一支撑部60固定在万向架机构20上。另外,万向架机构20具备固定体侧脚部21,固定体侧脚部21经由固定部91固定于固定体16。即,可动体14构成为:通过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部60和第二支撑部70的旋转支撑机构80,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6以Y轴方向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固定体>
固定体16在与磁铁24A相对的位置具有线圈32A,在与磁铁24B相对的位置具有线圈32B,在与磁铁24C相对的位置具有线圈32C。另外,在图4及图5中,为了容易理解各个磁铁与各个线圈的位置关系而将各个线圈示出在离开固定体16的位置,但实际上各个线圈与柔性印刷基板51连接并且固定在固定体16上。
<关于驱动机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可动体14配置在固定体16内的状态下,磁铁24A与线圈32A、磁铁24B与线圈32B、磁铁24C与线圈32C分别成为相对状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磁铁24A和线圈32A的对、磁铁24B和线圈32B的对、磁铁24C和线圈32C的对分别构成驱动机构18。通过驱动机构18,进行可动体14的俯仰、偏转及滚动的修正。在此,由磁铁24A及线圈32A构成驱动机构18A,由磁铁24B及线圈32B构成驱动机构18B,由磁铁24C及线圈32C构成驱动机构18C。
另外,俯仰、偏转和滚动的修正如下进行。当光学单元1发生俯仰方向、偏转方向以及滚动方向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方向的抖动时,通过作为磁传感器的未图示的霍尔元件来检测抖动,并基于其结果来驱动驱动机构18A、驱动机构18B以及驱动机构18C。或者,也可以使用抖动检测传感器(陀螺仪)等来检测光学单元1的抖动。驱动机构18A、驱动机构18B以及驱动机构18C发挥作用以修正该抖动。即,在线圈32A、线圈32B及线圈32C中流过电流,以使可动体14向抵消光学单元1的抖动的方向运动,由此来修正抖动。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具备使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以俯仰的轴向、偏转的轴向及滚动的轴向为旋转轴进行旋转的驱动机构18A、驱动机构18B及驱动机构18C。但是,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作为驱动机构18仅具备驱动机构18A及驱动机构18B的结构。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旋转”包括不需要旋转360°而在旋转方向上摆动的情况。
<关于万向架机构>
本实施例的万向架机构20是通过弯折金属制平板材料而形成的兼具弹性的万向架机构。具体而言,如图2至图5所示,万向架机构20作为一例通过具备设于被摄体侧的万向架框架部23、从万向架框架部23的四角部沿光轴方向弯曲90°而形成的固定体侧脚部21以及可动体侧脚部22而构成。另外,关于固定体侧脚部21和可动体侧脚部22,其全部也可以不是板状,也可以仅将其一部分形成为板状而发挥弹性。另外,也可以将固定体侧脚部21和可动体侧脚部22中的一方做成板状以外的其他形状(例如杆形状等)。另外,本实施例的万向架机构20是将俯仰方向及偏转方向这两个方向作为旋转轴的方向而将可动体14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仅将俯仰方向和偏转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作为旋转轴的方向而将可动体14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万向架机构20如图4及图5所示,在固定体侧脚部21处设有作为向内侧凹陷的凹曲面的凹部21a,在可动体侧脚部22处设有作为向内侧凹陷的凹曲面的凹部22a。并且,固定体侧脚部21构成为以凹部21a朝向外侧扩展的方式施加力,可动体侧脚部22构成为以凹部22a朝向外侧扩展的方式施加力。
另外,在固定体16的与凹部21a相对的位置设有固定部91,该固定部91安装有向内侧突出并且嵌入凹部21a的球面状的凸部91a(参照图4及图5)。另外,在第一支撑部60的脚部62的与凹部22a相对的位置设有固定部92,该固定部92安装有向内侧突出并且嵌入凹部22a的球面状的凸部92a(参照图4及图5)。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通过将凸部91a配置在凹部21a内并将凹部21a按压于凸部91a,从而以第一轴线L1(参照图2)为旋转轴(第一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可旋转地支撑万向架机构20。另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通过将凸部92a配置在凹部22a内并将凹部22a按压于凸部92a,从而以第二轴线L2(参照图2)为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相对于万向架机构20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支撑部60。
并且,如上所述,第一支撑部60经由旋转支撑机构80、第二支撑部70及保持架13支撑于光学模块12。即,本实施例的万向架机构20使万向架机构20支撑为能够以第一轴线L1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并且使构成可动体14的旋转支撑机构80、第二支撑部70、保持架13及光学模块12支撑为能够以第二轴线L2为旋转轴相对于万向架机构20旋转。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构成为具有这样的万向架机构20,由此构成为将可动体14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6以与光轴方向(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全部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并且,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构成为:通过对驱动机构18进行驱动,能够以俯仰方向及偏转方向为旋转轴使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
以下,参照图6至图11,对万向架机构20的形状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具备:具备光学模块12的可动体14;固定体16;以及将与光学模块12的光轴方向交叉且相互交叉的两个旋转轴方向作为第一旋转轴(第一轴线L1)及第二旋转轴(第二轴线L2),将可动体14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的万向架机构20。而且,万向架机构20具有:在沿着第一旋转轴(第一轴线L1)的方向上与固定体16连接的固定体侧脚部21;以及在沿着第二旋转轴(第二轴线L2)的方向上与可动体14连接的可动体侧脚部22。
比较图6和图8以及图7和图9可知,当可动体14以第一轴线L1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倾斜时,固定体侧脚部21相对于固定体16不倾斜,但可动体侧脚部22与可动体14一起相对于固定体16倾斜。另一方面,比较图6和图10以及图7和图11可知,即使可动体14以第二轴线L2为旋转轴而相对于固定体16倾斜,固定体侧脚部21也不会相对于固定体16倾斜,可动体侧脚部22也不会相对于固定体16倾斜。即,在可动体14以第一轴线L1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倾斜的情况下,通过减小Y轴方向上的光学单元1的厚度的变化(万向架部23及可动体侧脚部22相对于固定体16的突出方向的变化),能够使光学单元1小型化。
在此,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可动体侧脚部22在如图6、图8及图10那样从沿着第一旋转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在-Y方向上成为凸状。换言之,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可动体侧脚部22在如图6、图8及图10那样从沿着第一旋转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可动体14的中央部侧(万向架框架部23的中央部分)比可动体14的端部侧(万向架机构20的可动体侧脚部22的形成部分)更向外侧(-Y方向侧)突出,成为凸状。
在万向架机构20具有在沿着第一轴线L1的方向上与固定体16连接的固定体侧脚部21和在沿着第二轴线L2的方向上与可动体14连接的可动体侧脚部22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当可动体14以第一轴线L1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而倾斜时,可动体侧脚部22容易向外侧(-Y方向侧)突出,由于该突出,光学单元1有可能大型化。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如图6、图8及图10所示,从沿着第一轴线L1的方向观察,万向架机构20从万向架框架部23到可动体侧脚部22,可动体14的中央部侧比可动体14的端部侧更向外侧(-Y方向侧)突出,成为凸状。因此,如图8所示,即使在可动体14以第一轴线L1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而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可动体侧脚部22向外侧突出。因此,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能够实现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如图2至图5等所示,固定体16具有开口面16a,该开口面16a设置有光学模块12的一部分沿光轴方向突出的开口部15。并且,如图8所示,在可动体14以第一轴线L1为旋转轴方向相对于固定体16最大限度地旋转的情况下,万向架机构20的成为凸状的凸状部分R1与开口面16a平行。如上所述,当可动体14以第一轴线L1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时,可动体14与可动体侧脚部22一起相对于固定体16倾斜。但是,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通过可动体14以第一轴线L1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而使可动体14与可动体侧脚部22一起相对于固定体16倾斜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可动体侧脚部22向外侧突出,并且能够增大可动体14以第一轴线L1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的旋转移动量。另外,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凸状部分R1向-Y方向侧的突出量过大,也能够极力抑制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未倾斜时的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的突出。另外,这里的“平行”是指,即使与严格意义上的平行不同,只要大致平行就包括在内。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如图2及图3等所示,固定体侧脚部21具有比可动体侧脚部22粗的部分。另外,如图2所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固定体侧脚部21比可动体侧脚部22长。即,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可动体侧脚部22及固定体侧脚部21中较长的一方与可动体侧脚部22及固定体侧脚部21中较短的一方相比,具有宽度较粗的部分。在具有可动体侧脚部22及固定体侧脚部21那样的脚部的万向架机构20中,该脚部为了支撑可动体14及固定体16并且构成旋转轴而需要采用能够施加规定预压的结构。通常,脚部越长,越难以施加规定预压,但脚部越粗,越容易施加规定预压。因此,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能够在可动体侧脚部22及固定体侧脚部21双方中施加规定预压。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如图11所示,从沿着第二轴线L2的方向观察,万向架机构20具有凹状区域R2,该凹状区域R2通过使可动体14的中央部侧(万向架框架部23的中央部分)比可动体14的端部侧(万向架机构20的固定体侧脚部21的形成部分)更向内侧(+Y方向)凹陷而成为凹状。并且,凹状区域R2构成为:从沿着第二轴线L2的方向观察,到达第一轴线L1方向上的可动体14的端部14a的外侧。另外,此处的“到达第一轴线L1方向上的可动体14的端部14a的外侧”是指,在可动体14以第二轴线L2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最大限度地倾斜的情况下,凹状区域R2位于可动体14的最靠近万向架框架部23的部分的表面上的端部即端部14a的第一轴线L1的外侧。
当可动体14以第二轴线L2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时,如图11所示,在固定体侧脚部21维持姿势的状态下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倾斜。因此,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可动体14以第二轴线L2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而在固定体侧脚部21维持姿势的状态下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倾斜,由于通过形成凹状区域R2而使可动体14的端部14a方向上的空间在-Y方向上变宽,因此也能够抑制可动体14与万向架机构20碰撞或可动体14的可动区域变窄。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可动体14具备旋转支撑机构80。即,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在可动体14中具备旋转支撑机构80,该旋转支撑机构80以光学模块12的光轴方向(Y轴方向)的旋转轴为第三旋转轴,将可动体14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通过这样具备第三旋转轴,能够使光学模块12在大范围内移动。
另外,通过在可动体14中具备旋转支撑机构80,光轴方向上的可动体14的厚度增加,因此一般光学单元1容易大型化。但是,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从沿着第一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可动体14的中央部侧比可动体14的端部侧更向外侧突出,成为凸状。因此,即使在可动体14以第一轴线L1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而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可动体侧脚部22向外侧突出,能够使光学单元1小型化。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发明内容栏中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适当地进行替换或组合。另外,只要上述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被说明为必须的特征,就可以适当地删除。
附图标记
1…光学单元;12…光学模块;12a…透镜;13…保持架;14…可动体;14a…端部;15…开口部;16…固定体;16a…开口面;18…驱动机构;18A…驱动机构;18B…驱动机构;18C…驱动机构;20…万向架机构;21…固定体侧脚部;21a…凹部;22…可动体侧脚部;22a…凹部;23…万向架框架部;24A…磁铁;24B…磁铁;24C…磁铁;25…磁铁;32A…线圈;32B…线圈;32C…线圈;41…固定体侧支撑部;41a…凸曲面;42…可动体侧支撑部;42a…凸曲面;51…柔性印刷基板;60…第一支撑部;61…脚部;62…脚部;63…开口部;70…第二支撑部;71…磁轭形成部;72…突出部;73…开口部;80…旋转支撑机构;81…上侧壳体;82…下侧壳体;83…中间部;91…固定部;91a…凸部;92…固定部;92a…凸部;100…智能手机;101…玻璃罩;D1…入射方向(光轴方向);L1…第一轴线(第一旋转轴);L2…第二轴线(第二旋转轴);R1…凸状部分;R2…凹状区域。

Claims (5)

1.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可动体,该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
固定体;以及
万向架机构,该万向架机构以与所述光学模块的光轴方向交叉且相互交叉的两个旋转轴方向为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将所述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
所述万向架机构具有:设于被摄体侧的万向架框架部、从所述万向架框架部的四角部沿光轴方向弯曲90°而形成的固定体侧脚部以及可动体侧脚部,所述固定体侧脚部在沿着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方向上与所述固定体连接,所述可动体侧脚部在沿着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方向上与所述可动体连接,
在所述万向架机构中,从沿着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万向架框架部的中央部分比所述万向架机构的所述可动体侧脚部的形成部分更向外侧突出,成为凸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体具有开口面,该开口面设置有供所述光学模块的一部分沿所述光轴方向突出的开口部,
在所述可动体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旋转轴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最大限度地旋转的情况下,所述万向架机构的成为凸状的部分与所述开口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侧脚部及所述固定体侧脚部中较长一方的宽度比所述可动体侧脚部及所述固定体侧脚部中较短一方的宽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架机构具有凹状区域,该凹状区域通过从沿着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万向架框架部的中央部分比所述万向架机构的所述固定体侧脚部的形成部分更向内侧凹陷而成为凹状,
从沿着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凹状区域到达所述第一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可动体的端部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备旋转支撑机构,该旋转支撑机构以所述光学模块的光轴方向的旋转轴为第三旋转轴,将所述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
CN202210416602.XA 2021-04-20 2022-04-20 光学单元 Active CN1152202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71079 2021-04-20
JP2021071079A JP2022165652A (ja) 2021-04-20 2021-04-20 光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0281A CN115220281A (zh) 2022-10-21
CN115220281B true CN115220281B (zh) 2023-12-15

Family

ID=83606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6602.XA Active CN115220281B (zh) 2021-04-20 2022-04-20 光学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65652A (zh)
CN (1) CN11522028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33685A (ja) * 2015-11-27 2016-03-1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駆動装置、カメラ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2016224262A (ja) * 2015-05-29 2016-12-2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1752068A (zh) * 2019-03-28 2020-10-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105988A (zh) * 2018-05-15 2020-12-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CN112327559A (zh) * 2019-07-16 2021-02-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24262A (ja) * 2015-05-29 2016-12-2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2016033685A (ja) * 2015-11-27 2016-03-1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駆動装置、カメラ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CN112105988A (zh) * 2018-05-15 2020-12-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CN111752068A (zh) * 2019-03-28 2020-10-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327559A (zh) * 2019-07-16 2021-02-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0281A (zh) 2022-10-21
JP2022165652A (ja)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60402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869771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8873563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869367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光学单元
US8730595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an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CN111258083B (zh)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TW201820015A (zh) 光學單元
CN111258148B (zh) 光学单元
CN113933949B (zh) 光学单元
US11119391B2 (en) Optical unit
CN115220281B (zh) 光学单元
JP2023067974A (ja) 光学ユニット
CN114384660B (zh) 光学单元
WO2022004008A1 (ja) 光学ユニット
JP7213121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CN115220278B (zh) 光学单元和光学设备
CN114428383B (zh) 光学单元
JP7481984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CN115016194B (zh) 光学单元
CN115494678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22122227A (ja) 光学ユニット
JP2023000841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5220278A (zh) 光学单元和光学设备
JP2024077064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3103036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