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0613A - 光学层叠体、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层叠体、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0613A
CN115210613A CN202180018275.6A CN202180018275A CN115210613A CN 115210613 A CN115210613 A CN 115210613A CN 202180018275 A CN202180018275 A CN 202180018275A CN 115210613 A CN115210613 A CN 115210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bending
film
optical laminat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82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智熙
金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10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0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2Mechan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构成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层叠体,该光学层叠体在弯曲后也不易看到变形。光学层叠体1依次具备前面板2、第1粘合剂层3、圆偏振片4、第2粘合剂层5、以及背面板6。该光学层叠体当在以任意的弯曲轴为中心、以具有前面板的一侧为内侧的方式且以具有前面板的一侧彼此的表面间距离为3.0mm而对置的方式进行弯曲的状态下、在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静置6小时,恢复到弯曲前的状态时,弯曲部的第1粘合剂层与第2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的弯曲前后的变化(ΔT1)、非弯曲部的第1粘合剂层与第2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的弯曲前后的变化(ΔT2)和弯曲前的第1粘合剂层与第2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T0)的关系满足下述式(1)。(|ΔT1-ΔT2|/T0)×100≤3.0…(1)。

Description

光学层叠体、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层叠体、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可折叠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的开发。为了实现即便反复进行图像显示装置的折叠和展开也能够保持显示面的平坦性,不仅需要图像显示元件耐于变形,而且层叠于图像显示元件上的偏振片等膜也需要耐于变形。以往,提出了一种抑制在折叠的弯曲部产生褶皱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91030
发明内容
构成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层叠体容易在弯曲部残留变形,该情况下,反射图像畸变而图像的可视性变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构成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层叠体,该光学层叠体在弯曲后也不易看到变形。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这样的光学层叠体的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层叠体依次具备前面板、第1粘合剂层、圆偏振片、第2粘合剂层、以及背面板,当在以任意的弯曲轴为中心、以具有前面板的一侧为内侧的方式且以具有前面板的一侧彼此的表面间距离为3.0mm而对置的方式进行弯曲的状态下、在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静置6小时,恢复到弯曲前的状态时,弯曲部的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的弯曲前后的变化(ΔT1)、非弯曲部的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的弯曲前后的变化(ΔT2)、以及弯曲前的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T0)的关系满足下述式(1)。
(|ΔT1-ΔT2|/T0)×100≤3.0…(1)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层叠体依次具备前面板、第1粘合剂层、圆偏振片、第2粘合剂层、以及背面板,在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求出的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的应变(%)-应力(kPa)曲线中的从原点到最大应力值的斜率(kPa)的值的合计为0.25~1.8。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上述光学层叠体,且背面板包含图像显示元件。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构成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层叠体,该光学层叠体在弯曲后也不易看到变形。另外,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这样的光学层叠体的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图。(A)为俯视图,(B)为(A)的IB-IB截面图。
图2的(A)、(B)都是对使用动态机械分析装置的拉伸试验进行说明的图。
图3的(A)、(B)都是对光学层叠体的弯曲试验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示出高低差和宽度的求出方法的截面图。
图5的(A)、(B)都是对静态弯曲耐久性试验进行说明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予说明,各图中对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标记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而构成柔性图像显示装置,例如为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显示装置、无机电致发光(无机EL)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场致发光显示装置等。该柔性图像显示装置可以通过具备触控传感器而具有触控面板功能。
<光学层叠体>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如柔性图像显示装置中所看到的那样,假设将平面状的光学层叠体折叠成二部分。如图1中的(A)、(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在俯视时呈矩形,是依次层叠前面板2、第1粘合剂层3、圆偏振片4、第2粘合剂层5、以及背面板6而成的,其整体具有挠性。
光学层叠体1的矩形的大小例如可以一边的长度为10mm~600mm,具有短边和长边时,例如短边的长度为10mm~300mm,长边的长度为50mm~600mm。光学层叠体1的厚度例如为100μm~500μm。
光学层叠体1可以在任意位置弯曲。这里,“弯曲”是指面状的物体折弯。折弯部分的弯曲半径可以为15mm以下,也可以为10mm以下,还可以为5mm以下。弯曲半径例如在0.5mm~5.0mm的范围内。如图1所示,在光学层叠体1的中央部分设定弯曲轴8的情况下,通过以具有前面板2的一侧为内侧面的方式使光学层叠体1弯曲,能够使以弯曲轴8为中心的两翼的具有前面板的一侧以彼此相互大致平行的方式对置(相对)。该对置状态下,具有前面板的一侧彼此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另外,“弯曲”只要是没有特别说明,就包含内表面的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的弯折的形态,且包含内表面的弯曲半径接近零、或者内表面的弯折角为0度的形态。
(弯曲试验)
光学层叠体1优选从弯曲的弯曲状态恢复到平面状态时在弯曲轴8的附近不易形成高低差。具体而言,在以将弯曲轴8作为中心并以具有前面板2的一侧彼此的表面间距离(对置距离)=3.0mm(弯曲半径=1.5mm)对置的方式进行弯曲的状态下在温度60℃、相对湿度(RH)90%的条件下静置6小时。此时,为了容易保持弯曲状态,优选在具有前面板2的一侧彼此之间夹持具有厚度3.0mm的夹具。然后,使光学层叠体1恢复到弯曲前的状态。接着,以具有前面板2的一侧朝上的方式载置于平坦的面上。
接着,在光学层叠体1的弯曲轴8附近的截面形状中,求出最低高度位置与以弯曲轴为中心的其两翼的各自最高高度位置(高低差1、高低差2)的差的平均值,将该值设为“高低差”。另外,将两翼的最高高度位置彼此的水平距离设为“宽度”。此时,“高低差”优选为560μm以下,更优选为5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60μm以下。“宽度”优选为15mm以上,更优选为18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上。“高低差/宽度”(μm/mm)比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3以下。“高低差/宽度”(μm/mm)比可以为10以上,也可以为15以上,还可以为20以上。应予说明,对于该高度位置、宽度的测定,使用Ammon Tech公司的三维测量仪(型号名称:PREMIUM-600C)来测定最表面的高低差1、2和宽度。测定N=5而求出平均值。
<第1粘合剂层、第2粘合剂层>
第1粘合剂层3和第2粘合剂层5可以分别在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求出应变(%)-应力(kPa)曲线,进而可以求出从其原点到最大应力值的斜率(kPa/%)的值。
将粘合剂层供于拉伸试验时,可以绘制横轴取应变、纵轴取应力的应变-应力曲线。一般,随着应变变大,粘合剂层产生的应力也变大,在粘合剂层产生凝聚破坏之前应力达到最大。在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求出的粘合剂层的应变-应力曲线中从原点到最大应力值的斜率G由(最大应力值)/(应力达到最大时的应变)表示。G不仅反映粘合剂层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应力变化,而且还反映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变化,可以作为直到粘合剂层发生凝聚破坏为止的耐久性的指标。G较大时,相对于粘合剂层的应变所产生的应力较大,粘合剂层的凝聚力优异。G较小时,相对于粘合剂层的应变所产生的应力较小,粘合剂层容易变形。另外,G较小时,粘合剂层具有适当的凝聚力,不易在粘合剂层与被覆部件之间产生剥离。G可以按照后述实施例一栏中记载的方法而求出。
第1粘合剂层3的上述斜率(kPa)的值优选为0.1~0.9,更优选为0.1~0.6,进一步优选为0.2~0.5。另外,第2粘合剂层5的上述斜率(kPa)的值优选为0.1~0.9,更优选为0.1~0.6,进一步优选为0.2~0.5。另外,第1粘合剂层3的上述斜率(kPa)的值与第2粘合剂层5的上述斜率(kPa)的值的合计优选为0.25~1.8,更优选为0.3~1.5,进一步优选为0.4~1.0。通过使合计值如上所述,从而使光学层叠体1在弯曲后也不易残留变形。
G可以通过调整构成粘合剂层所使用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包含的基础聚合物的单体的种类和配合量;聚合引发剂、交联剂以及其它添加剂的种类和配合量;活性能量射线、热以及使交联度变化的重要因素等而落入所期望的数值范围。例如粘合剂组合物中包含的基础聚合物含有大量来自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单体的结构单元时,G存在变大的趋势。作为反应性官能团,例如可举出羟基、羧基、氨基、酰胺基和环氧基等。
将光学层叠体1供于上述弯曲试验时,第1粘合剂层3和第2粘合剂层5优选关于弯曲前后的厚度变化而存在以下的关系。将弯曲部(弯曲轴8的部分)的第1粘合剂层3与第2粘合剂层5的合计厚度的弯曲前后的变化设为“ΔT1”、将非弯曲部的第1粘合剂层3与第2粘合剂层5的合计厚度的弯曲前后的变化设为“ΔT2”、将弯曲前的第1粘合剂层3与第2粘合剂层5的合计厚度设为“T0”时,优选它们满足下述式(1)。
(|ΔT1-ΔT2|/T0)×100≤3.0…(1)
这里,在将弯曲后的弯曲部的合计厚度设为“T1”、将弯曲后的非弯曲部的合计厚度设为“T2”、将弯曲前的合计厚度设为“T0”时,ΔT1和ΔT2被定义为ΔT1=T1-T0、ΔT2=T2-T0
这些厚度可以通过利用S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所进行的光学层叠体的截面观察而求出。弯曲前的合计厚度(T0)和弯曲后的非弯曲部的合计厚度(T2)通过采取非弯曲部的进行弯曲试验时贴合于玻璃板的部分的中央部而测定任意3个位置并作为其平均值而算出。弯曲部的厚度可以为俯视时弯曲轴的正下方的位置处的厚度。
上述式(1)的右边的值可以为2.0,也可以为1.5,还可以为1.0。(|ΔT1-ΔT2|/T0)×100的值可以超过0,也可以为0.1以上,还可以为0.5以上。通过第1粘合剂层3与第2粘合剂层5的合计厚度的关系如上所述,从而光学层叠体1在弯曲后也不易残留变形。
第1粘合剂层3和第2粘合剂层5都可以由1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构成,优选由1层构成。第2粘合剂层5在以下叙述的粘合剂组合物的组成和配合成分、厚度等方面,可以与第1粘合剂层3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1粘合剂层3和第2粘合剂层5可以由以(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橡胶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酯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聚乙烯基醚系树脂为主成分(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作为构成第1粘合剂层3和第2粘合剂层5的粘合剂组合物,优选以透明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或热固化型。
作为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的1种或2种以上为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优选使极性单体与基础聚合物共聚。作为极性单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化合物等具有羧基、羟基、酰胺基、氨基、环氧基等的单体。作为构成(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单体,也可以使用具有苯甲酰基的光反应性化合物,可例示韩国公开专利10-2019-0005427中记载为化学式1的化合物。这样的光反应性化合物由于通过追加的光固化进行活化而诱导追加交联,因此能够提高耐久性。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上述基础聚合物,但通常进一步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例示2价以上的金属离子且与羧基之间形成羧酸金属盐的金属离子、在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多胺化合物、在与羧基之间形成酯键的聚环氧化合物或多元醇、在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交联剂优选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具有受到紫外线、电子束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性质,具有能够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前也具有粘合性而密合于膜等被覆物、能够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来调整密合力的性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优选为紫外线固化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除了基础聚合物、交联剂以外,还进一步含有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光敏剂等。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使2种以上的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的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等含有(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等(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可以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包含0.1质量份以上的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包含10质量份以下、5质量份以下或2质量份以下的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举出二苯甲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1-羟基环己基苯酮等。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光聚合引发剂时,其总含量例如可以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为0.01质量份~3.0质量份。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包含用于赋予光散射性的微粒、珠(树脂珠、玻璃珠等)、玻璃纤维、基础聚合物以外的树脂、粘合性赋予剂、填充剂(金属粉、其它无机粉末等)、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染料、颜料、着色剂、消泡剂、防腐蚀剂、光聚合引发剂等添加剂。
第1粘合剂层3和第2粘合剂层5可以通过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有机溶剂稀释液涂布于基材上使其干燥而形成。第1粘合剂层3和第2粘合剂层5也可以使用粘合片而形成,所述粘合片是使用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的。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所形成的粘合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成为具有所期望的固化度的粘合剂层。
第1粘合剂层3和第2粘合剂层5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μm~100μm,更优选为3μm~50μm,也可以为20μm以上。
从提高第1粘合剂层3和第2粘合剂层5的凝聚力的观点考虑,将第1粘合剂层3和第2粘合剂层5设为厚度150μm的基准粘合剂层时,温度25℃时的剪切弹性模量优选为0.01MPa以上,更优选为0.02MPa以上,优选为0.50MPa以下,更优选为0.10MPa以下,也可以为0.08MPa以下。剪切弹性模量可以使用粘弹性测定装置(MCR-301,Anton Paar公司)进行测定。可以将粘合剂层层叠多张以使厚度达到150μm而与玻璃板接合后,以与测量探头粘接的状态在-20℃~100℃的温度区域以频率1.0Hz、变形量1%、升温速度5℃/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定。第1粘合剂层3和第2粘合剂层5的剪切弹性模量在该范围时,光学层叠体1即便弯曲也不会发生凝聚破坏,也不易产生气泡。剪切弹性模量可以通过变更构成粘合剂组合物所包含的基础聚合物的单体的种类和含量、添加剂、交联度等进行调整。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的基本构成如上所述。以往,构成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层叠体容易在弯曲部残留变形,该情况下,反射图像畸变而图像的可视性变差,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在弯曲后不易残留变形。
<其它构成>
以下,对构成光学层叠体1的各部件的更详细构成、材料进行说明。
(前面板)
前面板2只要是能够透过光的板状体,材料和厚度就没有限定,可以仅由1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构成。作为其例子,可举出树脂制的板状体(例如树脂板、树脂片、树脂膜等)、玻璃制的板状体(例如玻璃板、玻璃膜等)、树脂制的板状体与玻璃制的板状体的层叠体。前面板可以为构成显示装置的最表面的层,也可以具有作为视窗膜的功能。
前面板2的厚度可以为10μm~1000μm,优选为20μm~500μm,更优选为30μm~300μm,也可以为30μm~100μm。该厚度可以与后述的起偏器、保护膜等的厚度同样地利用薄膜厚度测定器(型号:数字量规(DZ-501,索尼公司制))进行测定。
前面板2为树脂制的板状体时,树脂制的板状体只要能够透过光,就没有限定。作为树脂,例如可举出由三乙酰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丁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酰纤维素、丁酰纤维素、乙酰丙酰纤维素、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胺酰亚胺等高分子形成的膜。这些高分子可以单独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从提高强度和透明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由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等高分子形成的树脂膜。树脂制的板状体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0μm~1000μm,优选为20μm~500μm,更优选为30μm~300μm,也可以为100μm以下。
前面板2为玻璃制的板状体时,其板状体也可以为超薄型玻璃(Ultra-ThinGlass:UTG)。超薄型玻璃的厚度优选为5~50μm。市售的玻璃板可以通过进行蚀刻而薄型化,可以根据其程度来调整玻璃板的厚度而得到超薄型玻璃。玻璃制的板状体优选进行化学强化。
前面板2可以为在基材膜的至少一个面设置硬涂层而使硬度进一步提高的膜。作为基材膜,可以使用由上述树脂形成的膜。硬涂层可以形成于基材膜的一个面,也可以形成于两个面。能够通过设置硬涂层而制作提高硬度和耐划痕性的树脂膜。硬涂层例如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酰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等。硬涂层可以包含添加剂用于提高硬度。添加剂没有限定,可举出无机系微粒、有机系微粒或它们的混合物。
(圆偏振片)
本实施方式的圆偏振片4可以为圆偏振片(λ/4板),也可以为椭圆偏振片。换言之,本实施方式中的“圆偏振片”为包含圆偏振片和椭圆偏振片的概念。圆偏振片4是具有起偏器的线偏振片与相位差膜层叠而成的。
·线偏振片
线偏振片具备起偏器和层叠于其单面或两面的保护膜。作为线偏振片,可举出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包含将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并使其固化的膜作为起偏器的膜等。作为二色性色素,具体而言,使用碘、二色性有机染料。二色性有机染料包含由C.I.直接红39等双偶氮化合物构成的二色性直接染料、由三偶氮、四偶氮等化合物构成的二色性直接染料。作为将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并使其固化而成的起偏器,可举出将含有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的组合物或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液晶的组合物涂布并使其固化而得到的层等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固化物的起偏器。将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并使其固化而成的起偏器与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拉伸层相比,对弯曲方向没有限制,因而优选。
(1)作为拉伸膜或拉伸层的起偏器
作为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的起偏器通常可以经由如下工序来制造,即,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来吸附该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进行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基于硼酸水溶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起偏器的厚度例如为2μm~40μm。起偏器的厚度可以为5μm以上,可以为20μm以下、15μm以下、进而10μm以下。
聚乙烯醇系树脂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到。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也可以使用乙酸乙烯酯与可与其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作为可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它单体,例如可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砜类、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等。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摩尔%~100摩尔%左右,优选为98摩尔%以上。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被改性,例如,可以使用被醛类改性而得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或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优选为1500~5000。
作为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层的起偏器通常可以经由如下工序来制造,即,将包含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上的工序,对所得到的层叠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经单轴拉伸后的层叠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使其吸附该二色性色素制作起偏器的工序,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膜用硼酸水溶液进行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基于硼酸水溶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作为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层的起偏器可以根据需要将基材膜从起偏器上剥离除去。基材膜的材料和厚度可以与后述的热塑性树脂膜的材料和厚度同样。
作为拉伸膜或拉伸层的起偏器可以以其单面或两面贴合有热塑性树脂膜的形态引入层叠体。该热塑性树脂膜可以作为起偏器用保护膜或相位差膜而发挥功能。热塑性树脂膜例如可以为由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等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等构成的膜。
热塑性树脂膜可以具有相位差,也可以不具有相位差。从薄型化的观点考虑,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通常为300μm以下,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60μm以下。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通常为5μm以上,优选为10μm以上。热塑性树脂膜例如可以使用粘接剂层而贴合于起偏器。
(2)将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并使其固化而成的起偏器
作为将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并使其固化而成的起偏器,可举出将含有具有液晶性的聚合性二色性色素的组合物或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液晶的组合物涂布于基材膜并使其固化而得到的层等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固化物的起偏器。
将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并使其固化而成的起偏器可以根据需要将基材膜从起偏器上剥离除去。基材膜的材料和厚度可以与上述热塑性树脂膜的材料和厚度同样。起偏器可以具备取向膜。取向膜可以被剥离。
将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并使其固化而成的起偏器可以以其单面或两面贴合有热塑性树脂膜的形态引入光学层叠体。作为热塑性树脂膜,可以使用与可在作为拉伸膜或拉伸层的起偏器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膜同样的热塑性树脂膜。热塑性树脂膜例如可以使用粘接剂层而贴合于起偏器。
将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并使其固化而成的起偏器可以在其单面或两面形成罩面(OC)层作为保护层。可举出光固化性树脂、水溶性聚合物等。作为光固化性树脂,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聚氨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等。作为水溶性聚合物,例如,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酰胺系聚合物;聚乙烯醇、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或其酐-乙烯醇共聚物等乙烯醇系聚合物;羧基乙烯基系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类;海藻酸钠;聚环氧乙烷系聚合物等。OC层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可以为5μm以下,另外,也可以为0.05μm以上、0.5μm以上。
将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并使其固化而成的起偏器的厚度通常为10μm以下,优选为0.5μm~8μm,更优选为1μm~5μm。
可以将后述的相位差膜(例如,包含λ/4板作为相位差层的相位差膜)层叠于线偏振片而得到圆偏振片。此时,起偏器的吸收轴与λ/4板的慢轴所成的角度可以为45°±10°。
·相位差膜
相位差膜可以包含1层或2层以上的相位差层。作为相位差层,可以为λ/4板、λ/2板这样的正A板以及正C板。λ/4板可以为逆波长分散性。相位差层包含λ/2板时,从线偏振层侧起依次层叠λ/2板和λ/4板。相位差层包含正C板时,可以从线偏振层侧起依次层叠λ/4板和正C板,也可以从线偏振片侧起依次层叠正C板和λ/4板。
相位差层可以由作为上述的保护膜的材料所例示的树脂材料形成,也可以由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形成。相位差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取向膜、基材膜,也可以具有用于贴合λ/4板与λ/2板的贴合层。贴合层为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可以使用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公知的粘接剂组合物而形成。
相位差膜整体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1μm~50μm。
(背面板)
作为背面板6,可以使用可透过光的板状体、或者通常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构成要素等。作为背面板6中采用的通常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构成要素,例如可举出隔离件、触控传感器面板、有机EL显示元件等。作为显示装置中的构成要素的层叠顺序,例如可举出前面板/圆偏振片/隔离件、前面板/圆偏振片/有机EL显示元件、前面板/圆偏振片/触控传感器面板/有机EL显示元件、前面板/触控传感器面板/圆偏振片/有机EL显示元件等。背面板6优选为触控传感器面板。
[触控传感器面板]
触控传感器面板只要是具有可检测被触摸的位置的传感器(即触控传感器)的面板,就没有限定。触控传感器的检测方式不受限定,可例示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耦合方式、光传感器方式、超声波方式、电磁感应耦合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等触控传感器面板。由于成本低,因而优选使用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耦合方式的触控传感器面板。
作为电阻膜方式的触控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可举出由以下部分构成的部件,即,相互对置配置的一对基板、夹持于这一对基板之间的绝缘性隔离物、作为电阻膜而设置于各基板的内侧的前表面的透明导电膜、以及触摸位置检测电路。
设置有电阻膜方式的触控传感器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触摸前面板的表面时,对置的电阻膜短路,电流流过电阻膜。触摸位置检测电路检测此时的电压的变化,检测被触摸的位置。
作为静电电容耦合方式的触控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可举出由基板、设置于基板整面的位置检测用透明电极、和触摸位置检测电路构成的部件。在设置有静电电容耦合方式的触控传感器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触摸前面板的表面时,透明电极在被触摸的点介由人体的静电电容而接地。触摸位置检测电路检测透明电极的接地,检测被触摸的位置。
触控传感器面板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μm~2000μm,优选为5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5μm~50μm。
触控传感器面板可以为在基材膜上形成了触控传感器的图案的部件。基材膜的例示可以与上述的热塑性树脂膜的说明中的例示相同。另外,触控传感器面板可以介由粘合剂层从基材膜转印至被覆物。触控传感器图案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μm~20μm。
图像显示元件可以带有触控传感器面板。作为触控传感器面板,只要是可检测被触摸的位置的传感器,检测方式就不受限定,可例示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耦合方式、光传感器方式、超声波方式、电磁感应耦合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等触控传感器面板。由于成本低,因而优选使用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耦合方式的触控传感器面板。
(其它粘合剂层)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中,除了第1粘合剂层3和第2粘合剂层5以外,还如用于贴合线偏振片与相位差膜的粘合剂层、以及相位差膜中的作为上述贴合层的粘合剂层那样使用其它粘合剂层。作为用于形成这些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包含(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聚氨酯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有机硅系聚合物、聚乙烯基醚系聚合物、橡胶系聚合物等聚合物作为主成分。这里,“主成分”是指含有粘合剂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的50质量%以上的成分。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热固化型。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具有受到紫外线、电子束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性质,是指具有能够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前也具有粘合性而密合于膜等被覆物、能够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来调整密合力的性质的粘合剂组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优选为紫外线固化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除了基础聚合物、交联剂以外还进一步含有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也有时进一步根据需要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光敏剂等。
粘合剂层可以通过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有机溶剂稀释液涂布于基材上使其干燥而形成。
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优选为3μm~100μm,更优选为5μm~50μm,也可以为20μm以下。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任何限定。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使光学层叠体的俯视形状为具有90°的顶点的矩形,但顶点也可以带有圆角,边也可以具有凹陷。另外,不限于矩形,也可以为圆形以及其它形状。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应予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
<粘合剂层的制造>
向氮气回流并以容易进行温度调节的方式设置有冷却装置的1L的反应器中投入表1所示的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正丁酯(n-BA)、丙烯酸2-丙基庚酯(2-PHA)、丙烯酸(AA)、丙烯酸山嵛酯(C22A)、丙烯酸辛基癸酯(ODA)构成的单体混合物。为了除去氧而将氮气回流1小时后,将溶液保持在60℃。将上述单体混合物均匀混合后,以表1所示的配合量投入光聚合引发剂苯偶酰二甲基缩酮(I-651)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I-184)。一边搅拌一边照射UV灯(10mW),制造丙烯酸系聚合物(聚合物A、聚合物B、聚合物C、聚合物D)。
[表1]
Figure BDA0003827080130000141
所使用的化合物的获取来源如下。
2-EHA: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日本
n-BA: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日本
2-PHA:BASF,德国
AA: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日本
C22A: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日本
ODA:Miwon specialty chemical,韩国
I-651:BASF,德国
I-184:BASF,德国
相对于所得到的各丙烯酸系聚合物100质量份,混合丙烯酸异癸酯(IDA)1.5质量份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I-184)0.05质量份,制备粘合剂组合物。将各粘合剂组合物以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于经硅脱模处理的脱模膜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38μm)上。在其上接合另一脱模膜B(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38μm),进行UV照射,制作由脱模膜A/粘合剂层/脱模膜B构成的粘合片。UV照射的条件为累积光量400mJ/cm2、照度1.8mW/cm2(UVV基准)。表2示出各丙烯酸系聚合物与各粘合剂层的对应关系。另外,表2中一并示出由以下方法求出的“G”。
<从原点到最大应力值的斜率G>
使用粘合剂层A~D,求出在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测定的应变(%)-应力(kPa)曲线中的从原点到最大应力值的斜率(kPa/%)的值(“G”)。使用动态机械分析装置(DMA,Q-800,TAInstruments公司制)对其进行拉伸试验。首先,如图2所示,准备介由粘合剂层将2个聚碳酸酯(PC)棒101、101的端部彼此接合而成的试验片。粘合剂层102的形状是宽度×长度×厚度为6mm×10mm×25μm,PC棒101、101的形状是宽度×长度×厚度为6mm×20mm×1mm。粘合剂层102与PC棒101、101的粘接面积是宽度×长度为6mm×10mm。将试验片的PC棒501的两端部的长度5mm的区域A作为夹具固定部位,在此处安装夹具,固定单个夹具。将另一夹具安装于作为另一夹具固定部位的区域A的部分,在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以100μm/分钟的速度拉伸,制作应变(%)-应力(MPa)曲线。在得到的应变-应力曲线中,算出从原点到应力最大的斜率(“G”)。
[表2]
丙烯酸系聚合物 粘合剂层 G(kPa)
聚合物A 粘合剂层A 0.1
聚合物B 粘合剂层B 0.2
聚合物c 粘合剂层c 0.5
聚合物D 粘合剂层D 1.1
除粘合剂层A~D以外,另行制造粘合剂层E。使用与制造聚合物A~D的装置同样的装置,使丙烯酸丁酯(BA)68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30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1质量份、丙烯酸(AA)1质量份聚合,制造丙烯酸系聚合物(聚合物E)。相对于该聚合物E100质量份,混合作为交联剂的CORONATE L(东曹公司制)3质量份、作为硅烷偶联剂的KBM-403(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0.5质量份,制备粘合剂组合物。利用涂敷器将该粘合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5μm的方式涂布于经脱模处理的脱模膜。将涂布层以100℃干燥1分钟,制造粘合剂层E。然后,将经脱模处理的另一脱模膜贴合于粘合剂层上。然后,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熟化7天,制作具备粘合剂层E的粘合片。
<实施例1>
[线偏振片]
准备三乙酰纤维素(TAC)膜(厚度25μm)作为基材。利用棒涂法将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其上。将涂膜以80℃干燥1分钟。接着,使用上述UV照射装置和线栅对涂膜照射偏振光UV,对涂膜赋予取向性能。曝光量为100mJ/cm2(365nm基准)。线栅使用UIS-27132##(牛尾电机株式会社制)。由此形成取向膜。取向膜的厚度为100nm。利用棒涂法将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二色性色素的起偏器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所形成的取向膜上。将涂膜以100℃加热干燥2分钟后,冷却至室温。使用上述UV照射装置,以累积光量1200mJ/cm2(365nm基准)对涂膜照射紫外线,由此形成起偏器。所得到的起偏器的厚度为3μm。将含有聚乙烯醇和水的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0.5μm的方式涂覆于起偏器上,以温度80℃干燥3分钟而形成保护层(保护膜)。由此,制作具有基材/取向膜/起偏器/保护层的构成的线偏振片。
[前面板]
(聚酰胺酰亚胺膜)
氮气气氛下,向具备搅拌叶片的1L可分离式烧瓶中,加入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TFMB)14.67g(45.8mmol)和水分量调节为200ppm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233.3g,在室温下一边搅拌一边使TFMB溶解于DMAc。接下来,向烧瓶中加入4,4’-氧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OPDA)4.283g(13.8mmol),在室温下搅拌16.5小时。然后,将4,4’-氧基双(苯甲酰氯)(OBBC)1.359g(4.61mmol)和对苯二甲酰氯(TPC)5.609g(27.6mmol)加入到烧瓶中,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接下来,向烧瓶中加入乙酸酐4.937g(48.35mmol)和4-甲基吡啶1.501g(16.12mmol),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后,使用油浴器升温到70℃,进一步搅拌3小时,得到反应液。将得到的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甲醇360g和离子交换水170g而得到聚酰胺酰亚胺的沉淀。将其在甲醇中浸渍12小时,通过过滤进行回收并用甲醇清洗。接下来,在100℃下进行沉淀物的减压干燥,得到厚度40μm的聚酰胺酰亚胺(PAI)树脂。
(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
将多官能丙烯酸酯(Miramer M340,Miwon Specialty Chemical制)30质量份、纳米硅溶胶的丙二醇单甲醚分散体(12nm,固体成分40%)50质量份、乙酸乙酯17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184,Ciba Corporation制)2.7质量份和氟系添加剂(KY1203,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0.3质量份混合,得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
(前面板的制作)
将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覆于聚酰胺酰亚胺膜的一个面,将得到的涂膜以温度80℃干燥5分钟,使用UV照射装置(SPOT CURE SP-7,牛尾电机株式会社制),照射曝光量500mJ/cm2(365nm基准)的UV光而形成硬涂层。以固化后的厚度为10.0μm的方式进行涂覆。由此得到具有硬涂层/聚酰胺酰亚胺膜的构成的前面板。
[光学层叠体]
对前面板的与层叠有硬涂层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以及将以上制作的具备粘合剂层B的粘合片的一个脱模膜剥离而露出的粘合剂层B的面实施电晕处理后,将两者贴合。接下来,对将粘合片的另一个脱模膜剥离而露出的粘合剂层B的面、以及线偏振片的基材(TAC膜)侧的面实施电晕处理后,将两者贴合。然后,对线偏振片的保护层侧的面、以及将以上制作的具备粘合剂层E的粘合片的一个脱模膜剥离而露出的粘合剂层E的面实施电晕处理后,将两者贴合。接着,从粘合剂层E上剥离另一个脱模膜而露出粘合剂层E。由此得到具有前面板/粘合剂层B/基材/取向膜/起偏器/保护层/粘合剂层E的构成的层叠体。
准备由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所得的层构成的λ/4板和由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所得的层构成的正C层介由粘合剂层E层叠而得的相位差膜。将该相位差膜以λ/4板侧成为上述层叠体的保护层侧的方式介由粘合剂层E而层叠于上述层叠体上,制作圆偏振片。λ/4板的慢轴相对于起偏器的吸收轴为45°。
然后,从具备粘合剂层A的另一粘合片上剥离一个脱模膜,使粘合剂层A的面露出。对正C层的面和粘合剂层A的面实施电晕处理后,将两者贴合。接着,从粘合剂层A上剥离另一个脱模膜,层叠有机EL面板的替代品(35μm的聚酰亚胺(PI)膜/粘合剂层A/50μm的PI膜)。由此,得到具有前面板/粘合剂层B/基材/取向膜/起偏器/保护层/粘合剂层E/(λ/4层)/粘合剂层E/正C层/粘合剂层A/有机EL面板的替代品)的构成的实施例1的光学层叠体。
在变更所使用的粘合剂的同时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以下的实施例2~3和比较例1~2的光学层叠体。
<实施例2>
前面板/粘合剂层B/基材/取向膜/起偏器/保护层/粘合剂层E/(λ/4层)/粘合剂层E/正C层/粘合剂层B/有机EL面板的替代品
<实施例3>
前面板/粘合剂层C/基材/取向膜/起偏器/保护层/粘合剂层E/(λ/4层)/粘合剂层E/正C层/粘合剂层C/有机EL面板的替代品
<比较例1>
前面板/粘合剂层A/基材/取向膜/起偏器/保护层/粘合剂层E/(λ/4层)/粘合剂层E/正C层/粘合剂层A/有机EL面板的替代品
<比较例2>
前面板/粘合剂层D/基材/取向膜/起偏器/保护层/粘合剂层E/(λ/4层)/粘合剂层E/正C层/粘合剂层D/有机EL面板的替代品
使用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的光学层叠体而进行以下的各试验。
<弯曲后的情况(弯曲试验)>
将各光学层叠体切出为20mm×110mm的尺寸后,如图3中的(A)所示,使用粘合剂层将厚度2mm的二张玻璃板201、201贴合于有机EL面板的替代品侧。二张玻璃板201、201具有光学层叠体的一半的面积,粘合剂层202、202以厚度25μm从光学层叠体的中心线向两侧离开40mm而贴合。将其载置于平台时,玻璃板201、201彼此在其侧面接触。以使光学层叠体侧为内侧的方式将光学层叠体在中央部分的弯曲轴处折弯(图3中的(B)),使对置的面彼此的距离为3.0mm(使用3.0mm厚的板,1.5R(图3中未图示)),由此准备“玻璃/粘合剂层/光学层叠体(夹持3.0mm厚的板的‘U’字形状)/粘合剂层/玻璃”的测定用样品。在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烘箱内放置6小时后,确认作为折弯部分的弯曲部的形状。比较例2的光学层叠体中,弯曲后在粘合剂层与被覆部件之间产生了剥离。
(高低差、宽度)
打开弯曲的光学层叠体,以前面板侧朝上的方式载置于平台上,使用二维测量仪来测定褶皱的形状。在如图4所示的截面形状中,求出最低高度位置(H1)与以弯曲轴为中心的其两翼的各自最高高度位置(H21,H22)的差的平均值,将该值设为“高低差”({(H21-H1)+(H22-H1)}/2)。另外,将两翼的最高高度位置彼此的水平距离(D)设为“宽度”。然后,求出其“高低差/宽度”比(单位为“μm/mm”)。将结果示于表3。
(可视性)
以如上所述打开光学层叠体的状态,利用荧光灯的反射图像来观察弯曲部的畸变,对表面的平滑性进行目视评价。该观察在暗室(荧光灯熄灭时为0.02勒克斯,点亮时在放置光学层叠体的位置为2000勒克斯。该照度的测定使用“YL-102 Digital LighTMeter”(UNIS公司制)并在室内(荧光灯点亮时约为300勒克斯)进行。评价基准如下。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A:在暗室和室内几乎看不到荧光灯的反射图像畸变。
B:看到了暗室的荧光灯的反射图像畸变,但在室内几乎看不到。
C:在暗室和室内明显看到荧光灯的反射图像畸变。
(厚度变化)
在上述弯曲的前后,观察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变化。即,关于前面板与基材之间的粘合剂层(第1粘合剂层)和正C层与有机EL面板的替代品之间的粘合剂层(第2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通过利用S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所进行的光学层叠体的截面观察而求出:
·弯曲前的合计厚度(T0)、
·弯曲后的弯曲部的合计厚度(T1)、
·弯曲后的非弯曲部的合计厚度(T2),
弯曲部的厚度以光学层叠体的俯视时相当于弯曲轴正下方的位置的厚度为测定对象。这里,由弯曲部的两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的弯曲前后的变化(ΔT1=T1-T0)、非弯曲部的两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的弯曲前后的变化(ΔT2=T2-T0)和弯曲前的合计厚度(T0)而算出“(|ΔT1-ΔT2|/T0)×100”的值。将结果示于表3。
<弯曲耐久性>
使用光学层叠体来进行静态弯曲耐久性试验。如图5所示,准备具备2个工作台301、301的弯曲装置(Science Town公司制,STS-VRT-500),在工作台301、301上放置光学层叠体(图5中的(A))。2个工作台301、301之间的距离(间隙)设定为3mm(1.5R)。该工作台301、301能够以2个工作台之间(间隙)为中心而进行摆动,初期,2个工作台301、301构成同一平面。在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使2个工作台301、301向上方旋转90度而关闭2个工作台301、301(图5中的(B)),以该姿势保持10天。经过10天后,确认是否在粘合剂层中产生了气泡、剥离。评价基准如下。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A:粘合剂内部未产生气泡/剥离。
C:粘合剂内部产生了气泡/剥离。
[表3]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例1 比较例2
(|ΔT<sub>1</sub>-ΔT<sub>2</sub>|/T<sub>o</sub>)×100 1.6 1 0.7 5.2 3.5
G<sub>1</sub>+G<sub>2</sub>(kPa) 0.3 0.4 1.0 0.2 2.2
高低差/宽度(μm/mm) 24.3 25.0 22.0 31.6 35.0
可视性 A A A B C
弯曲耐久性 A A A A C
表3中,将用于贴合前面板与基材的粘合剂层(第1粘合剂层)的G值表示为“G1”,将用于贴合正C层与有机EL面板的替代品的粘合剂层(第2粘合剂层)的G值表示为“G2”。根据这些结果,可知“(|ΔT1-ΔT2|/T0)×100”的值较小的情况下可视性良好。另外,可知两G值(G1,G2)的合计过小时(比较例1)可视性变差,过大时(比较例2)弯曲耐久性变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方式而利用。
符号说明
1…光学层叠体,2…前面板,3…第1粘合剂层,4…圆偏振片,5…第2粘合剂层,6…背面板,8…弯曲轴。

Claims (3)

1.一种光学层叠体,依次具备前面板、第1粘合剂层、圆偏振片、第2粘合剂层、以及背面板,
当在以任意的弯曲轴为中心、以具有所述前面板的一侧为内侧的方式且以具有所述前面板的一侧彼此的表面间距离为3.0mm而对置的方式进行弯曲的状态下、在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静置6小时,恢复到弯曲前的状态时,
弯曲部的所述第1粘合剂层和所述第2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的弯曲前后的变化ΔT1、非弯曲部的所述第1粘合剂层和所述第2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的弯曲前后的变化ΔT2、以及弯曲前的所述第1粘合剂层和所述第2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T0的关系满足下述式(1),
(|ΔT1-ΔT2|/T0)×100≤3.0…(1)。
2.一种光学层叠体,依次具备前面板、第1粘合剂层、圆偏振片、第2粘合剂层、以及背面板,
在温度6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求出的所述第1粘合剂层和所述第2粘合剂层的应变-应力曲线中的从原点到最大应力值的斜率的值的合计为0.25~1.8,应变的单位为%,应力和斜率的单位为kPa。
3.一种柔性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所述背面板包含图像显示元件。
CN202180018275.6A 2020-03-06 2021-01-20 光学层叠体、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2106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9063A JP2021140082A (ja) 2020-03-06 2020-03-06 光学積層体、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039063 2020-03-06
PCT/JP2021/001804 WO2021176870A1 (ja) 2020-03-06 2021-01-20 光学積層体、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0613A true CN115210613A (zh) 2022-10-18

Family

ID=7761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8275.6A Pending CN115210613A (zh) 2020-03-06 2021-01-20 光学层叠体、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40082A (zh)
KR (1) KR20220140715A (zh)
CN (1) CN115210613A (zh)
TW (1) TW202134755A (zh)
WO (1) WO20211768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5662A1 (ko) * 2022-04-08 2023-10-12 한국과학기술원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4798A (zh) * 2014-12-16 2016-06-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光学透明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和包括该组合物的显示装置
JP6142396B1 (ja) * 2016-07-28 2017-06-07 サイデン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粘着シート
US20170349791A1 (en) * 2014-12-23 2017-12-07 Samsung Sdi Co., Ltd. Adhesive composition, adhesive film formed from same, and display member comprising same
CN109564319A (zh) * 2016-08-15 2019-04-0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挠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及挠性图像显示装置
WO2019208168A1 (ja) * 2018-04-24 2019-10-3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391391A (zh) * 2020-03-11 2021-09-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CN115210614A (zh) * 2020-03-06 2022-10-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2420B2 (ja) * 2016-08-15 2021-09-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剤組成物、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JP7348719B2 (ja) 2017-11-10 2023-09-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複合位相差板、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4798A (zh) * 2014-12-16 2016-06-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光学透明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和包括该组合物的显示装置
US20170349791A1 (en) * 2014-12-23 2017-12-07 Samsung Sdi Co., Ltd. Adhesive composition, adhesive film formed from same, and display member comprising same
JP6142396B1 (ja) * 2016-07-28 2017-06-07 サイデン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粘着シート
CN109564319A (zh) * 2016-08-15 2019-04-0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挠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及挠性图像显示装置
WO2019208168A1 (ja) * 2018-04-24 2019-10-3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210614A (zh) * 2020-03-06 2022-10-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CN113391391A (zh) * 2020-03-11 2021-09-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4755A (zh) 2021-09-16
JP2021140082A (ja) 2021-09-16
KR20220140715A (ko) 2022-10-18
WO2021176870A1 (ja)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70676A1 (ja) 積層体、粘着剤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CN113574423B (zh) 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5210613A (zh) 光学层叠体、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CN115210614A (zh) 光学层叠体、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CN113474696A (zh) 层叠体
CN115524771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JP7194042B2 (ja) 積層体
CN115335736A (zh) 层叠体
KR20210032303A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표시장치
JP2021140138A (ja) 光学積層体、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CN113631387B (zh) 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3396345B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WO2021024639A1 (ja) 積層体
WO2020162102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CN115003499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KR20220035843A (ko) 적층체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22047539A (ja) 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5113304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KR20220015963A (ko) 적층체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