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8730B - 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8730B
CN115208730B CN202210768236.4A CN202210768236A CN115208730B CN 115208730 B CN115208730 B CN 115208730B CN 202210768236 A CN202210768236 A CN 202210768236A CN 115208730 B CN115208730 B CN 1152087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ymbol
frequency
code element
demod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82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8730A (zh
Inventor
成徽
沈卫康
欧阳孟可
石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7682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87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8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8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8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8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42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the information being in digital fo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3Details of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e.g. BER, FER or 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通过采用两条相近频率的正弦波叠加形成载波信号,同时解调时采用差分的方式,提高解调性能,同时通过采用两条相近频率的正弦波叠加形成载波信号,这两条正弦波与信号在信道中受到的干扰频率相似,进而使信号能够具有一定的抗噪性能,进而减小信号的误码率;同时临频差分调制技术相比于OFDM不会造成较大的峰值平均功率比,降低设计接收端自动增益电路的复杂度,降低成本,且不易造成非线性失真,并且临频差分调制技术运用于低压侧,够提升对用户侧信息全面、及时、精细的感知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的解调方法,具体是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NFDM)解调的方法,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用户端,相比于其他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凭借自身覆盖范围广、传输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势,可以成为智能电网重要通信方式之一。
但是现有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低压电力线载波调制技术按照窄带和宽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相移键控(PSK)和频移键控(FSK)为主的窄带PLC调制技术。另一类是以扩频和多载波(OFDM)为主的宽带PLC调制技术。
其中PSK调制方法是通过改变正弦波的相位来定义码元,用该调制方法完成的载波通信系统传输效率高,速率快,且技术容易实现,但携带信息的载波由于改变了相位,容易受到信道中噪声的干扰,抗噪性差;而FSK调制方法是通过改变正弦波的频率来定义码元,该调制方法原理简单,但同样存在抗噪性差的问题,且传输速率不及PSK调制方法;而对于OFDM技术而言,虽然OFDM技术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较强的抗码间干扰能力,以及能适应多径效应的传输环境,但是在进行信号传输时,容易受到频率偏差的影响,且OFDM技术通过多个子信道叠加形成调制信号,会导致较大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进而会导致信号误码率较高;由于一般的功率放大器的动态范围都是有限的,所以峰均比较大的信号极易进入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区域,导致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造成明显的频谱扩展干扰以及带内信号畸变,导致整个系统性能严重下降。
因此,亟需一种误码率低的信号调制方法,是目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接收形式为“0”码元的基带信号和“1”码元的基带信号;
然后再选择频率在预定区域内的两条幅值不同的正弦波;
两条正弦波的频率分别为fc1和fc2
当码元信号为“0”时,此时可将fc1和fc2带入相应的两条正弦波表达式中,进而能够得到两条表达“0”码元信号的波形表达式;
当码元信号为“1”时,此时可将fc1和fc2带入相应的两条正弦波表达式,进而能够得到两条表达“1”码元信号的波形表达式;
步骤2:将上述用于表达“0”码元信号的两条码元信号正弦波相加,进而能够得到“0”码元信号的载波信号表达式;
将用于表达“1”码元信号的两条码元信号正弦波相加,进而能够得到“1”码元信号的载波信号表达式;
然后分别将“0”码元信号的载波信号和“1”码元信号的载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进而形成调制信号,然后再将其耦合到低压电力线中;
步骤3:在接受端使用频率为fc1振幅为C所对应的正弦波减去频率为fc2振幅也为C所对应的正弦波,然后进而形成解调信号;
在接受端使用的两条正弦波的振幅数值相同;
步骤4:将上述解调信号和载波信号相干积分,然后将积分后的数值与相应的数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辨别结果判断输出的信号为“0”码元信号或者为“1”码元信号,然后根据判断结果输出基带信号。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步骤1中频率fc1和fc2由分析信道的衰减特性选择,包括如下步骤:
1.1、分析低压电力线拓扑结构和线路规格,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为直线传输,节点连接不同类型的分支线路和各种复杂类型的负载;
1.2、使用传输线理论对不同规格的线路形基础线路模型,然后用基础线路模型组成不同长度、不同负载、不同分支拓扑结构的线路模型;
1.3、对上述模型进行仿真,比较幅频特性曲线,选择衰减较小且衰减曲线平缓的频率作为调制信号频率;
其中电力线规格为1.5mm2、2.5mm2、4mm2、6mm2和10mm2
分支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和树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码元信号为“0”时,频率为fc1的正弦波幅值为A0,频率为fc2的正弦波幅值为B0
当码元信号为“1”时,频率为fc1的正弦波幅值为B1,频率为fc2的正弦波幅值为A1
当第一周期为“1”码元信号,当第二周期为“0”码元信号,码元信号对应的波形表达式如下:
其中
g1(t)为频率fc1所对应的“1”码元信号波形表达式;
f1(t)为频率fc2所对应的“1”码元信号波形表达式;
g0(t)为频率fc1所对应的“0”码元信号波形表达式;
f0(t)为频率fc2所对应的“0”码元信号波形表达式;
T为一个码元的持续时间,其值为fc1和fc2的最小公共周期时间;
t为T中的时间自变量;
其中A1=A0>B1=B0
在码元持续时间T内g0(t)和f0(t)的叠加即为“0”码元的调制波形;在码元持续时间T内g1(t)和f1(t)叠加即为“1”码元的调制波形。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不考虑噪声情况下,步骤二中的对于“1”码元的载波信号表达式为:
Y1(t)=A1sin2πfc1t+B1sin2πfc2t (2);
其中Y1(t)为码元“1”的载波信号表达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不考虑噪声情况下,步骤三中的对于“1”码元的解调信号表达式为:
H(t)=Csin2πfc1t-Csin2πfc2t (3);
其中H(t)为码元“1”的解调信号表达式;
C为接收端所使用的正弦波幅值。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步骤四中的解调信号和载波信号相干积分表达式为:
ω1=2πfc1,ω2=2πfc2
由于三角函数具有正交性,由式(4)可得到:
由于A1>B1,可得Y>0,同理,对于“0”码元来说,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Y<0;
因此解调之后根据Y来判断输出码元:
其中Y为解调信号和载波信号相干积分;K为非负整数,dt为时间t的变量;ω1为时间t内频率fc1变化的相角弧度值;ω2为时间t内频率fc2变化的相角弧度值。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为了降低误码率,进而在对载波频率进行选择时,先在接收到的信号中,选择两个码元信号,其中一个为“0”码元信号,另一个为“1”码元信号,然后再选择两频率相近,且幅值不同的正弦波,并与上述码元信号相加;两正弦波的频率分别为fc1和fc2;然后将两条正弦波相加后,进而形成载波信号,然后将相加后的信号先放大进而形成调制信号,然后再将其耦合到低压电力线中;接着将接收到的频率为fc1和fc2,但幅值相同的正弦波相减,进而形成解调信号;最后将上述解调信号和载波信号相干积分,根据积分值判别“0”和“1”码元,然后输出基带信号;通过采用两条相近频率的正弦波叠加形成载波信号,同时解调时采用差分的方式,提高解调性能,同时通过采用两条相近频率的正弦波叠加形成载波信号,这两条正弦波与信号在信道中受到的干扰频率相似,进而使信号能够具有一定的抗噪性能,进而减小信号的误码率;同时相对于OFDM不会造成较大的峰值平均功率比,降低设计接收端自动增益电路的复杂度,并且不易造成信号的非线性失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调制解调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低压侧线路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分支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中信道模型的基础线路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不同主路长度的幅频特性图。
图6是本发明中NFDM的原理仿真图。
图7是本发明中对比不同调制方式的误码率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经过申请人的研究分析,出现这一问题(载波信号抗噪性,进而导致信号误码率过高)的原因在于现有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低压电力线载波调制技术按照窄带和宽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相移键控(PSK)和频移键控(FSK)为主的窄带PLC调制技术。另一类是以扩频和多载波(OFDM)为主的宽带PLC调制技术。其中PSK调制方法是通过改变正弦波的相位来定义码元,用该调制方法完成的载波通信系统传输效率高,速率快,且技术容易实现,但携带信息的载波由于改变了相位,容易受到信道中噪声的干扰,抗噪性差;而FSK调制方法是通过改变正弦波的频率来定义码元,该调制方法原理简单,但同样存在抗噪性差的问题,且传输速率不及PSK调制方法;而对于OFDM技术而言,虽然OFDM技术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较强的抗码间干扰能力,以及能适应多径效应的传输环境,但是在进行信号传输时,容易受到频率偏差的影响,且OFDM技术通过多个子信道叠加形成调制信号,会导致较大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进而会导致信号误码率较高;由于一般的功率放大器的动态范围都是有限的,所以峰均比较大的信号极易进入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区域,导致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造成明显的频谱扩展干扰以及带内信号畸变,导致整个系统性能严重下降,本发明为了降低误码率,进而在对载波频率进行选择时,先在接收到的信号中,选择两个码元信号,其中一个为“0”码元信号,另一个为“1”码元信号,然后再选择两频率相近,且幅值不同的正弦波,并与上述码元信号相加;两正弦波的频率分别为fc1和fc2;然后将两条正弦波相加后,进而形成载波信号,然后将相加后的信号先放大进而形成调制信号,然后再将其耦合到低压电力线中;接着将接收到的频率为fc1和fc2,但幅值相同的正弦波相减,进而形成解调信号;最后将上述解调信号和载波信号相干积分,根据积分值判别“0”和“1”码元,然后输出基带信号;通过采用两条相近频率的正弦波叠加形成载波信号,同时解调时采用差分的方式,提高解调性能,同时通过采用两条相近频率的正弦波叠加形成载波信号,这两条正弦波与信号在信道中受到的干扰频率相似,进而使信号能够具有一定的抗噪性能,进而减小信号的误码率。
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形式为“0”码元的基带信号和“1”码元的基带信号,为码元选择两条频率相近,且幅值不同的正弦波,然后将两条正弦波相加;
两条正弦波的频率分别为fc1和fc2
步骤2:将用于表达“0”码元信号的两条码元信号正弦波相加,进而能够得到“0”码元信号的载波信号表达式;
将用于表达“1”码元信号的两条码元信号正弦波相加,进而能够得到“1”码元信号的载波信号表达式;
然后分别将“0”码元信号的载波信号和“1”码元信号的载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进而形成调制信号,然后再将其耦合到低压电力线中;
步骤3:在接收端使用频率为fc1和fc2,但幅值相同的正弦波相减,进而形成解调信号;
步骤4:将上述解调信号和载波信号相干积分,根据积分值判别“0”和“1”码元,然后输出基带信号;
步骤1中频率fc1和fc2由分析信道的衰减特性选择,包括如下步骤:
1.1、分析低压电力线拓扑结构和线路规格,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为直线传输,节点连接不同类型的分支线路和各种复杂类型的负载;
1.2、使用传输线理论对不同规格的线路形基础线路模型,然后用基础线路模型组成不同长度、不同负载、不同分支拓扑结构的线路模型;
1.3、对上述模型进行仿真,比较幅频特性曲线,选择衰减较小且衰减曲线平缓的频率作为调制信号频率;
当码元信号为“0”时,频率为fc1的正弦波幅值为A0,频率为fc2的正弦波幅值为B0
当码元信号为“1”时,频率为fc1的正弦波幅值为B1,频率为fc2的正弦波幅值为A1
当第一周期为“1”码元信号时,当第二周期为“0”码元信号时,码元信号对应的波形表达式如下:
其中
g1(t)为频率fc1所对应的“1”码元信号波形表达式;
f1(t)为频率fc2所对应的“1”码元信号波形表达式;
g0(t)为频率fc1所对应的“0”码元信号波形表达式;
f0(t)为频率fc2所对应的“0”码元信号波形表达式;
T为一个码元的持续时间,其值为fc1和fc2的最小公共周期时间;
t为T中的时间自变量;
其中A1=A0>B1=B0
在码元持续时间T内g0(t)和f0(t)的叠加即为“0”码元的调制波形;在码元持续时间T内g1(t)和f1(t)叠加即为“1”码元的调制波形;
在不考虑噪声情况下,步骤二中的对于“1”码元的载波信号表达式为:
Y1(t)=A1sin2πfc1t-B1sin2πfc2t (2);
其中Y1(t)为码元“1”的载波信号表达式;
在不考虑噪声情况下,步骤三中的对于“1”码元的解调信号表达式为:
H(t)=Csin2πfc1t-Csin2πfc2t (3);
其中H(t)为码元“1”的解调信号表达式;
C为接收端所使用的正弦波幅值;
步骤四中的解调信号和载波信号相干积分表达式为:
ω1=2πfc1,ω2=2πfc2
由于三角函数具有正交性,由式(4)可得到:
由于A1>B1,可得Y>0,同理,对于“0”码元来说,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Y<0;
因此解调之后根据Y来判断输出码元:
其中Y为解调信号和载波信号相干积分;K为非负整数,dt为时间t的变量;ω1为时间t内频率fc1变化的相角弧度值;ω2为时间t内频率fc2变化的相角弧度值;
通过采用两条相近频率的正弦波叠加形成载波信号,同时解调时采用差分的方式,提高解调性能,同时通过采用两条相近频率的正弦波叠加形成载波信号,这两条正弦波与信号在信道中受到的干扰频率相似,进而使信号能够具有一定的抗噪性能,进而减小信号的误码率;同时临频差分调制技术相比于OFDM不会造成较大的峰值平均功率比,降低设计接收端自动增益电路的复杂度,降低成本,且不易造成非线性失真,并且临频差分调制技术运用于低压侧,够提升对用户侧信息全面、及时、精细的感知能力。
如图2所示,低压侧线路包括阻抗ZG、阻抗ZL、阻抗Z1、阻抗Z2、阻抗Z3以及输入端U;阻抗ZG的一端与输入端U的一端连接,阻抗ZG的另一端分别与阻抗ZL、阻抗Z1、阻抗Z2和阻抗Z3的一端连接,阻抗ZL、阻抗Z1、阻抗Z2和阻抗Z3的另一端与输入端U的另一端连接。
如图4所示,信道模型线路图包括电阻R,电感线圈L和电容C,所述电阻R一端与电感线圈L一端连接,电感线圈L的另一端与电容C一端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图5对上述模型进行仿真,比较幅频特性曲线,选择衰减较小且衰减曲线平缓的频率作为调制信号频率。根据对信道幅频特性的研究,选择曲线较为平缓,衰减较低的50khz作为载波频率,以减小信道对调制信号的影响。因此,fc1采用在50khz,fc2采用相近的48khz。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图7为对本发明中NFDM技术的误码率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临频差分调制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比于其他调制方式,信噪比在-5db时误码率已经低至10-4,也就是说可以采用更小功率的发射装置,减少成本;图7中的2ASK为幅移键控又称为振幅键控;属于一种相对简单的调制方式,为现有技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发明中采用信息序列控制数字选择开关,以达到输出对应码元的载波信号的效果,即在一个码元周期内,输出相对应的码元波形,该调制器可以避免由于采样查表带来的存储空间不断增大问题,同时数字开关电路的采用可以提高传输码率。
为了提升信号传输速率和降低自动增益电路设计的复杂度,进而本发明中可通过调整fc1和fc2以及幅值A1、A2、B1、B2的数值来实现,可通过调整fc1和fc2的频段调整传输速率,当传输速率需求高时,提高频率使传输码元的周期变短,提高速率;当线路衰减大时,可增大A,B幅值,提高调制信号经过信号后的大小,进而降低自动增益电路设计的复杂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形式为“0”码元的基带信号和“1”码元的基带信号,为码元选择两条频率相近,且幅值不同的正弦波,然后将两条正弦波相加;
两条正弦波的频率分别为f c1f c2
步骤2:将用于表达“0”码元信号的两条码元信号正弦波相加,进而能够得到“0”码元信号的载波信号表达式;
将用于表达“1”码元信号的两条码元信号正弦波相加,进而能够得到“1”码元信号的载波信号表达式;
然后分别将“0”码元信号的载波信号和“1”码元信号的载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进而形成调制信号,然后再将其耦合到低压电力线中;
步骤3:在接收端使用频率为f c1f c2,但幅值相同的正弦波相减,进而形成解调信号;
步骤4:将上述解调信号和载波信号相干积分,根据积分值判别“0”和“1”码元,然后输出基带信号;
其中步骤1中频率f c1f c2由分析信道的衰减特性选择,包括如下步骤:
1.1、分析低压电力线拓扑结构和线路规格,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为直线传输,节点连接不同类型的分支线路和各种复杂类型的负载;
1.2、使用传输线理论对不同规格的线路形基础线路模型,然后用基础线路模型组成不同长度、不同负载、不同分支拓扑结构的线路模型;
1.3、对上述线路模型进行仿真,比较幅频特性曲线,选择衰减较小且衰减曲线平缓的频率作为调制信号频率;
当码元信号为“0”时,频率为f c1的正弦波幅值为A0,频率为f c2的正弦波幅值为B0
当码元信号为“1”时,频率为f c1的正弦波幅值为B1,频率为f c2的正弦波幅值为A1
当第一周期为“1”码元信号时,当第二周期为“0”码元信号时,码元信号对应的波形表达式如下:
其中
g 1(t)为频率f c1所对应的“1”码元信号波形表达式;
f 1(t)为频率f c2所对应的“1”码元信号波形表达式;
g 0(t)为频率f c1所对应的“0”码元信号波形表达式;
f 0(t)为频率f c2所对应的“0”码元信号波形表达式;
T为一个码元的持续时间,其值为f c1f c2的最小公共周期时间;
t为T中的时间自变量;
其中A1=A0>B1=B0
在码元持续时间T内g 0(t)和f 0(t)的叠加即为“0”码元的调制波形;在码元持续时间T内g 1(t)和f 1(t)叠加即为“1”码元的调制波形;
在不考虑噪声情况下,步骤二中的对于“1”码元的载波信号表达式为:
其中Y 1 (t)为码元“1” 的载波信号表达式;
步骤四中的解调信号和载波信号相干积分表达式为:
ω1=2πf c1,ω2= 2πf c2
由于三角函数具有正交性,由式(4)可得到:
由于A1>B1,可得>0,同理,对于“0”码元来说,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0;
因此解调之后根据来判断输出码元:
其中Y为解调信号和载波信号相干积分;K为非负整数,dt为时间t的变量;ω1为时间t内频率f c1变化的相角弧度值;ω2为时间t内频率f c2变化的相角弧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其特征是:在不考虑噪声情况下,步骤三中的对于“1”码元的解调信号表达式为:
其中H(t)为码元“1”的解调信号表达式;
C为接收端所使用的正弦波幅值。
CN202210768236.4A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 Active CN1152087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236.4A CN115208730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236.4A CN115208730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8730A CN115208730A (zh) 2022-10-18
CN115208730B true CN115208730B (zh) 2023-08-18

Family

ID=83578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8236.4A Active CN115208730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873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98139A1 (fr) * 2003-04-30 2004-11-11 Dequn Liang Procede d'emission multi-modulation
CN1588932A (zh) * 2004-09-20 2005-03-02 东南大学 等幅的高频带利用率的信息调制与解调方法
WO2005025166A1 (fr) * 2003-09-08 2005-03-17 Southeast University Procede de modulation et de demodulation d'informations pour une utilisation elevee d'une bande de frequence
WO2009038034A1 (ja) * 2007-09-20 2009-03-26 Nec Corporation 受信装置と方法
CN101710888A (zh) * 2008-12-31 2010-05-19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等幅等周期调制载波技术的复合信号传输通信方法
CN102932298A (zh) * 2012-11-19 2013-02-13 苏州东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同一窄带滤波器的双载波absk通信系统
CN103095340A (zh) * 2012-12-12 2013-05-08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低压电力线载波互联互通装置
CN103338173A (zh) * 2013-06-04 2013-10-02 深圳市力同亚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恢复码元的方法、装置
CN105099977A (zh) * 2014-05-23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bpsk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9347523A (zh) * 2018-11-23 2019-02-15 东北电力大学 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基于bfsk车载电力线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US10785086B1 (en) * 2019-07-10 2020-09-22 Eagle Technology, Llc Detection of phase rotation modu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82253A1 (en) * 2010-07-12 2012-04-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ilot Structure for Coherent Modulation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98139A1 (fr) * 2003-04-30 2004-11-11 Dequn Liang Procede d'emission multi-modulation
WO2005025166A1 (fr) * 2003-09-08 2005-03-17 Southeast University Procede de modulation et de demodulation d'informations pour une utilisation elevee d'une bande de frequence
CN1588932A (zh) * 2004-09-20 2005-03-02 东南大学 等幅的高频带利用率的信息调制与解调方法
WO2009038034A1 (ja) * 2007-09-20 2009-03-26 Nec Corporation 受信装置と方法
CN101710888A (zh) * 2008-12-31 2010-05-19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等幅等周期调制载波技术的复合信号传输通信方法
CN102932298A (zh) * 2012-11-19 2013-02-13 苏州东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同一窄带滤波器的双载波absk通信系统
CN103095340A (zh) * 2012-12-12 2013-05-08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低压电力线载波互联互通装置
CN103338173A (zh) * 2013-06-04 2013-10-02 深圳市力同亚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恢复码元的方法、装置
CN105099977A (zh) * 2014-05-23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bpsk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9347523A (zh) * 2018-11-23 2019-02-15 东北电力大学 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基于bfsk车载电力线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US10785086B1 (en) * 2019-07-10 2020-09-22 Eagle Technology, Llc Detection of phase rotation modul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单载波QDPSK解调算法;吴志敏;龙鹏飞;肖大光;;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8730A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6830B (zh) 基于分布式实现的ofdm信号峰平比抑制方法
Deng et al. Recursive clipping and filtering with bounded distortion for PAPR reduction
CN106027444B (zh) 一种子载波调制ofdm系统的峰均比抑制方法
CN107222293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Gautier et al. Efficient wavelet packet modul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771652A (zh) 基于幅值比例因子的限幅预留子载波降低papr的方法及系统
CN105553909B (zh) 一种迭代限幅滤波降低ofdm信号峰均比的方法
CN102263724A (zh) 一种适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双向传输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4954311B (zh) 基于ofdm调制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前导信号生成方法
CN101986634B (zh) 基于重叠变换算法的时频扩展抗干扰方法、装置与系统
Barazideh et al.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adaptive analog nonlinear filtering for impulsive noise mitigation
CN115208730B (zh) 一种对码元信号进行临频差分调制解调的方法
CN107317784A (zh) 一种多带并行滤波混合载波传输方法
CN104618290A (zh) 基于限幅噪声比预留子载波的宽带ofdm信号峰均比抑制方法
CN202309702U (zh) 基于信道认知技术的电力线通信设备
Nikopour et al. On the performance of OFDM systems over a Cartesian clipping channel: a theoretical approach
CN103209155A (zh) 一种低峰均比电力线ofdm调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87738A (zh) 一种基于正交导频序列的水声ofdm通信系统选择性映射峰均比抑制算法
Zheng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ary DCSK system over narrow band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CN112187318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脉冲噪声削减方法
CN103248600B (zh) 一种ofdm系统中多信号表示的峰值抑制方法
CN104363195B (zh) 基于顺序搜索的载波注入峰均比抑制方法
Liu et al. Design of narrow-band high speed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d on G3-PLC in smart grid
CN103414673B (zh) 一种电力线ofdm调制方法及装置
Deepa et al. A joint clipping and logarithmic based companding for the reduction of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in OFDM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