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7851B - 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7851B
CN115207851B CN202210350699.9A CN202210350699A CN115207851B CN 115207851 B CN115207851 B CN 115207851B CN 202210350699 A CN202210350699 A CN 202210350699A CN 115207851 B CN115207851 B CN 1152078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box
block
electrical junction
terminal
assemb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06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7851A (zh
Inventor
后藤裕一朗
松本卓真
齐藤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207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7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7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7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6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line-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in the bo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非意图的外力波及到电路连接部件的情况的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1)包括:一个或多个部件安装部(2),其可安装电路连接部件(3);第1部分(10),其安装有与电气接线箱的内部的电路连接的端子(4);以及第2部分(20),其可与第1部分结合,且能够安装与电气接线箱的外部的电线(5)连接的端子。在第1部分向将第2部分与第1部分结合时的第2部分的组装方向上的行进方向对第2部分施力的状态下,第2部分与第1部分在行进方向上抵接,由此,在所述组装方向上的第1部分(10)与第2部分(20)的相对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第1部分(10)与第2部分(20)相互结合并形成部件安装部(2)。

Description

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接线箱、该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电气接线箱的线束。
背景技术
被搭载于车辆等的相关技术的电气接线箱(例如,内置有熔断器、继电器及熔断线等的电力分配箱)介由电线而与各种电器元件连接,进行向各种电器元件的电力供给等。在这种电气接线箱中,一般设置有多个部件安装部(所谓的“腔”),该多个部件安装部用于安装熔断器等。
从提高将与电器元件等连接的电线连接于电气接线箱的操作的操作性等的观点出发,相关技术的电气接线箱之一通过将主体侧块与外部侧块相互结合来构成用于安装熔断器等的腔,该主体侧块容纳与电气接线箱的内部电路连接的音叉端子等,该外部侧块容纳被安装于电线末端的外部端子。换言之,腔能够分割为主体侧块与外部侧块。像这样,通过将预先容纳有外部端子的外部侧块与主体侧块结合来构成腔,从而在现有的腔中安装电线的外部端子的操作(所谓的“后嵌合”)会被减少,将电线连接于电气接线箱的操作的操作性会提高。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349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关于上述现有的电气接线箱,尽管在提高将电线连接于电气接线箱的操作的操作性这点上是有用的,但因为腔被分割为多个块,所以在电气接线箱被实际使用时,在振动等外力因搭载有电气接线箱的车辆等的行驶而波及电气接线箱时,可能会在这些块间发生位置偏移(所谓的“晃动”)。这种块间的位置偏移可能会成为使非意图的外力波及到被安装于腔的熔断器等电路连接部件的原因。从保护熔断器等电路连接部件等的观点出发,期望尽可能地抑制那样的位置偏移。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非意图的外力波及到电路连接部件的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具有下述[1]~[6]的特征。
[1]
一种电气接线箱,其包括部件安装部,该部件安装部被构成为安装电路连接部件;
该电气接线箱包括:
第1部分,其安装有端子,该端子与该电气接线箱的内部电路连接,以及
第2部分,其被构成为与所述第1部分组装,且被构成为可安装端子,该端子与该电气接线箱的外部电线连接;
在将该第2部分组装于该第1部分时的该第2部分相对于所述第1部分移动的组装方向上的所述第2部分的行进方向上,该第1部分对该第2部分施力的状态下,该第2部分在所述行进方向上与该第1部分抵接,由此,在所述组装方向上的该第1部分与该第2部分的相对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相互结合而形成所述部件安装部。
[2]
在如上述[1]所述的电气接线箱中,其中,
所述第1部分具有第1突起,该第1突起在所述第2部分被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时,向所述第2部分突出,并具有第1突出面,
所述第2部分具有第2突起,该第2突起在所述第2部分被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时,向所述第1部分突出,并具有第2突出面;
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被构成为:
在将该第2部分组装于该第1部分时,通过在所述第2突起沿所述行进方向越过所述第1突起后,将所述第1突出面与所述第2突出面压合,从而该第1部分对该第2部分向所述行进方向施力。
[3]
在上述[1]或上述[2]所述的电气接线箱中,其中,
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具有基于凸条部和凹条部的引导结构,
该凸条部在所述第2部分被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时从该第1部分及该第2部分中的一者向另一者突出且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该凹条部由所述另一者凹陷并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而成,以在所述第2部分被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时容纳所述凸条部;
在该凸条部被容纳于该凹条部的状态下,所述凸条部与所述凹条部沿与所述组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相互卡合,所述交叉的方向上的该凸条部与该凹条部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4]
在上述[1]~上述[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中,其中,
所述电路连接部件为熔断器、继电器及熔断线中的至少一个。
[5]
一种上述[1]~上述[4]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1工序,其将在电线上连接有端子的带端子的电线的所述端子安装于所述第2部分,以及
第2工序,其在所述第1工序后,将所述第2部分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
[6]
一种线束,其包括如上述[1]~上述[4]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电线,该电线被构成为对所述电气接线箱与外部负载进行连接;
所述电线具有端子,该端子被构成为:被连接于该电线,且被安装于所述第2部分;
通过将所述第1部分与安装有所述端子的所述第2部分相互组装,从而形成所述部件安装部。
根据上述[1]的构成的电气接线箱,在第1部分与第2部分被结合时,在第1部对第2部分向组装方向的行进方向施力的状态下,第2部分与第1部分在行进方向上抵接,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因此,即使在振动等外力波及到电气接线箱的情况下,也会抑制第1部分与第2部分在组装方向上位置偏移(即,发生晃动)的情况。因此,在通过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结合而形成的部件安装部安装有熔断器等电路连接部件时,能够抑制因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位置偏移导致的非意图的外力波及到电路连接部件的情况。
根据上述[2]的构成的电气接线箱,在将第2部分结合于第1部分时,在第2部分所具有的第2突起越过第1部分所具有的第1突起后,彼此的突出面会相互压合,由此第1部分会对第2部分向行进方向施力。即,第1突起和第2突起会构成在组装方向上自然地彼此推开的结构。由此,与在第1部件及第2部件之外再设置弹簧等施力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施力。
根据上述[3]的构成的电气接线箱,在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结合时,结合操作的操作性会因凸条部和凹条部的引导结构(所谓的“轨结构”)而提高。进而,由于凸条部与凹条部在与组装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卡合,因而该交叉的方向上的凸条部与凹条部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因此,除了基于上述施力来抑制组装方向上的位置偏移之外,也抑制与组装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来源于该种位置偏移的力波及到电路连接部件的情况。
根据上述[4]的构成的电气接线箱,作为可安装一般被用于汽车的电路连接部件(熔断器、继电器及熔断线)的电气接线箱,能够构成本发明的电气接线箱。
根据上述[5]的构成的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部件安装部被分割为第1部分和第2部分,该部件安装部将熔断器等电路连接部件安装于电气接线箱。因此,事先将被连接于电气接线箱的带端子的电线安装于从第1部分分离的第2部分。这种向第2部分的安装一般能够进行基于机械的自动化。即,所谓的先嵌合是可能的。并且,通过将经过这种工序的第2部分与第1部分结合,从而能够制造电气接线箱,该电气接线箱包括可安装电路连接部件的部件安装部。因此,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减少后嵌合的数量。另外,将第2部分与第1部分结合的操作也能够进行基于机械的自动化。进而,在第1部分与第2部分被结合时,即使在振动等外力波及到电气接线箱的情况下,也会抑制第1部分与第2部分在组装方向上位置偏移(即,发生晃动)的情况。因此,在通过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结合而形成的部件安装部安装有熔断器等电路连接部件时,能够抑制因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位置偏移导致的非意图的外力波及到电路连接部件的情况。
根据上述[6]的构成的线束,部件安装部被分隔为第1部分和第2部分,该部件安装部将熔断器等电路连接部件安装于电气接线箱。因此,例如事先将被连接于电气接线箱的带端子的电线安装于从第1部分分离的第2部分。这种向第2部分的安装一般能够进行基于机械的自动化。即,所谓的“先嵌合”成为可能。并且,通过将经过这种工序的第2部分与第1部分结合,从而能够制造电气接线箱,该电气接线箱包括可安装电路连接部件的部件安装部。因此,本发明的线束能够减少后嵌合的数量。另外,将第2部分与第1部分结合的操作也能够进行基于机械的自动化。进而,在第1部分与第2部分被结合时,即使在振动等外力波及到电气接线箱的情况下,也会抑制第1部分与第2部分在组装方向上位置偏移(即,发生晃动)的情况。因此,在通过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结合而形成的部件安装部安装有熔断器等电路连接部件时,能够抑制因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位置偏移导致的非意图的外力波及到电路连接部件的情况。
因此,本构成的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尽可能地减少后嵌合的数量,并且即使受振动等外力的波及,也能够抑制电路连接部件的损伤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非意图的外力波及到电路连接部件的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
以上,针对本发明,简洁地进行了说明。进而,通过参照附图,通读以下要说明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从而使本发明的详情进一步明确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电气接线箱的第1块与第2块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后侧观察图1所示的第2块得到的立体图。
图4的(a)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气接线箱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4的(b)是表示图4的(a)的A-A截面的立体图,图4的(c)是图4的(a)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4的(a)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的(a)的C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及线束100进行说明。电气接线箱1为内置有熔断器及继电器等电路连接部件3的电源箱。电气接线箱1被搭载于车辆,起到介由线束100来向各种电器元件发送电力及控制信号等的功能。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图6所示,对“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宽度方向”、“前”、“后”、“上”、以及“下”进行定义。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相互正交。上下方向与搭载电气接线箱1的车辆的上下方向一致。
电气接线箱1如图1及图2所示,包含第1块10、以及可相对于第1块10拆装(可分离、结合)的多个第2块20。多个第2块20被以如下方式组装于第1块10的沿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的前端面的上部:覆盖该前端面的上部,且多个第2块20沿宽度方向相互并列。第2块20相对于第1块10的组装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与设置单一较大的第2块20的情况相比,通过像本例这样设置多个比较小的第2块20,从而后述的第2块20的组装操作会变得容易。此外,包含第2块20和电线的子线束的制造也会变得容易。
由于各第2块20被组装于第1块10,因而通过第1块10及第2块20的协作,如图1所示,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部件安装部2(详情后述)被以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划分形成。包含第1块10及第2块20的电气接线箱1、以及电线5构成线束100。在各部件安装部2,如图1所示,会安装电路连接部件3。以下,针对构成电气接线箱1的各构件,依次进行说明。
首先,针对第1块10进行说明。第1块10为树脂成形体,例如具有箱状的形状。如图2所示,在沿第1块10的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的前端面的上部,沿宽度方向并排地配置有多个第2块安装部11。各第2块20被组装于对应的第2块安装部11。
如图2所示,在第2块安装部11的上部,沿宽度方向并排地设置有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凹状的分割安装部12,该多个凹状的分割安装部12在后方凹陷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分割安装部12会通过与被设置于第2块20的后述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分割安装部22的协作,以多个部件安装部2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划分形成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部件安装部2(参照图1)。
在各分割安装部12,金属制的端子4(参照图2)被以露出的方式固定。各端子4在本例中,为音叉端子。各端子4连接于第1块10的内部的电路(省略图示)。
在沿宽度方向划分沿宽度方向排列的4个分割安装部12的3个分隔壁中的、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分隔壁上,设置有一对延伸部13,该一对延伸部13比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分隔壁更向前方突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在一对延伸部13的宽度方向内侧面(沿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面),形成有凹条部14,该凹条部14向宽度方向外侧(彼此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凹陷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也参照图6)。凹条部14的上端被开放,凹条部14的下端由底壁15(参照图2)封闭。一对凹条部14会接收被设置于第2块20的后述一对凸条部24。
如图6所示,沿凹条部14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前侧侧面成为了倾斜面16,该倾斜面16随着趋向(从上下方向观察)宽度方向外侧(凹条部14的底面侧)而向朝前侧移动的方向倾斜。
如图2所示,在第2块安装部11中的比多个分割安装部12靠下方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向前方突出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突起17(也参照图4的(b)及图5)。第1突起17会与被设置于第2块20的后述的第2突起27卡合。沿第1突起17的下侧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侧面如图4的(b)及图5所示为倾斜面18(第1突出面),该倾斜面18随着趋向(从宽度方向观察)下侧而向朝后侧移动的方向倾斜。
接着,针对第2块20进行说明。第2块20为树脂成形体,在本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与第1块10的第2块安装部11的形状对应地,具有沿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平板状的形状。
如图3所示,在第2块20的内部,以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端子容纳孔21,该多个端子容纳孔21沿上下方向贯穿。在第2块20的后端面上部,与第1块10的多个分割安装部12对应地,沿宽度方向并排地设置有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凹状的分割安装部22,该多个凹状的分割安装部22与多个端子容纳孔21对应地,向前方凹陷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分割安装部22分别与对应的端子容纳孔21沿上下方向连通。另外,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被连接于电线5的末端的端子的图示。
在各端子容纳孔21中,以从下侧插入并在对应的分割安装部22露出的方式,固定有金属制的端子(图示省略),该金属制的端子被连接于电线5(参照图1及图2)的末端。各电线5为构成上述线束100的多个子线束的一部分,该线束100对电气接线箱1与各种电器元件进行连接。
在此,被连接于电线5的端子能够根据需要而如图2所示安装于处于从第1块10分离的状态的第2块20。这种端子向第2块20的安装一般能够进行基于机械的自动化。即,所谓的预嵌合成为可能。
如图3所示,在将沿宽度方向排列的4个分割安装部22沿宽度方向划分的3个分隔壁中的、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分隔壁上,与第1块10的一对延伸部13对应地,设置有一对延伸部23,该一对延伸部23比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分隔壁向更后方突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在一对延伸部23的宽度方向外侧面(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与第1块10的一对凹条部14对应地,形成有凸条部24,该凸条部24从宽度方向外侧(彼此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突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也参照图6)。
如图6所示,沿凸条部24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前侧侧面为倾斜面26,该倾斜面26与第1块10的倾斜面16对应地,随着趋向(从上下方向观察)宽度方向外侧(凸条部24的顶面侧)而向朝前侧移动的方向倾斜,且在第2块20被组装于第1块10时,与倾斜面16平行地延伸。
如图3所示,在第2块20的后端面中的比多个分割安装部22靠下方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第1块10的第1突起17对应地,形成有第2突起27,该第2突起27向后方突出且沿宽度方向延伸(也参照图4的(b)及图5)。
如图4的(b)及图5所示,第2突起27的上侧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侧面为倾斜面(第2突出面)28,该倾斜面(第2突出面)28随着(从宽度方向观察)趋向上侧而向朝前侧移动的方向倾斜,使得在第2块20被组装于第1块10时,与第1突起17的倾斜面18平行。在此,从倾斜面28的下端到凸条部24的下端部25(参照图3)的上下方向距离被设计为比从第1块10的第1突起17的倾斜面18的下端到底壁15(参照图2)的上下方向距离略长。以上,针对构成电气接线箱1的各构件进行了说明。
为了将第2块20组装于第1块10,如图2所示,从在第1块10的所期望的第2块安装部11的上方配置有第2块20的状态起,使第2块20相对于第1块10而相对的地向下方移动,并在一对延伸部23位于一对延伸部13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状态下,从上方将一对凸条部24插入到(接收)一对凹条部14中。在此,由于凸条部24被插入到凹条部14中,因而会构成引导结构(所谓的“轨结构”),该引导结构相对于第1块10而沿上下方向引导第2块20。因此,组装操作的操作性会提高。
第2块20相对于第1块10而向下方的相对移动被持续到一对凸条部24的下端部25(参照图3)与一对底壁15(参照图2)抵接为止,该一对底壁15将一对凹条部14的下端封闭。其间,第2块20的一对凸条部24的倾斜面26与第1块10的一对凹条部14的倾斜面16持续面对面接触(擦动)。另外,第2块20相对于第1块10而向下方的相对移动在从凸条部24向凹条部14的插入开始到凸条部24的下端部25向底壁15的抵接为止的整个过程中,既可以通过机械自动进行,也可以通过操作者手动进行。此外,也可以是,该过程的前半部分通过操作者手动进行,该过程的后半部分通过机械自动进行。
在第2块20向下方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在一对凸条部24的下端部25即将与一对底壁15抵接之前的阶段中,由于第2突起27登上第1突起17并从第1突起17受到向前的力,因而第2块20会暂时向前侧弹性变形。此时,与一对凸条部24的倾斜面26面对面接触的第1块10的凹条部14的倾斜面16会抵挡第2块20所受到的向前的力。由此,可防止第2块20从第1块10向前方分离。
当一对凸条部24的下端部25与一对底壁15抵接时,第2块20向第1块10的组装完成(参照图1及图4)。在第2块20的组装完成状态下,由于第2突起27越过了第1突起17,因而第2块20弹性恢复,第2突起27的倾斜面28与第1突起17的倾斜面18面对面接触(参照图4的(b)及图5)。另外,在本例中,通过凸条部24的下端部25与凹条部14的底壁15的抵接,从而凸条部24向下的移动结束。但是,例如也可以是,由于第1块10的其他位置与第2块20的其他位置抵接,因而凸条部24的向下的移动结束。
在此,如上所述,从第2突起27的倾斜面28的下端到凸条部24的下端部25的上下方向距离比从第1块10的第1突起17的倾斜面18的下端到底壁15的上下方向距离略长。因此,由于倾斜面18与倾斜面28彼此面接触地压合,因而第1突起17向下且向前对第2突起27(即,第2块20)施力。
根据该结构,与一对凸条部24的下端部25抵接的一对底壁15会抵挡第2突起27(即,第2块20)所受到的向下的力。由此,一对凸条部24的下端部25与一对底壁15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压合的状态被维持。结果,在第2块20的组装完成状态下,上下方向上的第1块10与第2块20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同样,根据该结构,与一对凸条部24的倾斜面26面对面接触的第1块10的凹条部14的倾斜面16会抵挡第2突起27(即,第2块20)所受到的向前的力。由此,一对倾斜面26与一对倾斜面16相互面接触地压合的状态被维持。结果,在第2块20的组装完成状态下,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的第1块10与第2块20的相对移动也被限制。
另外,像这样,由于面对面接触的凸条部24的侧面与凹条部14的侧面为相对于宽度方向而倾斜的倾斜面26、16,因而和面对面接触的凸条部24的侧面与凹条部14的侧面为沿宽度方向平行的面的方案相比,能够谋求凸条部24及凹条部14的薄壁化(能够使凸条部24及凹条部14的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变小)。
在第2块20的组装完成状态下,如图4的(a)所示,第1块10的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分割安装部12与第2块20的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分割安装部22分别在前后方向上被相邻配置,由此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部件安装部2(向下方凹陷且向上方开口的腔)被划分形成为沿宽度方向排列。在各部件安装部2,如图1所示,安装有电路连接部件3。由此,以露出到分割安装部12的方式固定的端子4与以露出到分割安装部22的方式固定的端子介由电路连接部件3而被电连接。结果,第1块10的内部电路(图示省略)与被连接于电气接线箱1的电器元件介由电线5而被电连接。
<作用、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电气接线箱1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100,将电路连接部件3安装于电气接线箱1的部件安装部2(在本例中,为插入电路连接部件3的腔)被分割为第1块10的分割安装部12与第2块20的分割安装部22。因此,能够在制造被连接于电气接线箱1的子线束等的时间点,根据需要,安装从第1块10分离的第2块20所对应的电线5的末端的端子。这种向第2块20的安装一般能够进行基于机械的自动化。即,所谓的先嵌合会成为可能。因此,与现有的电气接线箱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能够减少后嵌合的数量。
进而,在第1块10与第2块20被结合时,在第1块10的第1突起17对第2块20的第2突起27向组装方向(上下方向)的行进方向(向下)施力的状态下,第2块20的凸条部24的下端部25与第1块10的底壁15在行进方向(向下)上抵接,第1块10与第2块20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因此,在振动等外力波及到电气接线箱1的情况下,第1块10与第2块20在组装方向(上下方向)上位置偏移(发生所谓的晃动)的情况被抑制。因此,在通过第1块10与第2块20的结合而形成的部件安装部2安装有熔断器等电路连接部件3时,因第1块10与第2块20的位置偏移引起的力波及到电路连接部件3的情况会被抑制。结果,电路连接部件3的损伤等会被抑制。据此,即使振动等外力波及,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也能够抑制电路连接部件3的损伤等。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由于在第2块20所具有的第2突起27越过第1块10所具有的第1突起17后,倾斜面18、28彼此相互压合,因而第1块10会对第2块20向行进方向(向下)施力。由此,与在第1块10及第2块20之外再使用其他的施力用部件(例如,弹簧等)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抑制第1块10与第2块20的位置偏移。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在将第1块10与第2块20结合时,结合的操作的操作性因凸条部24和凹条部14的引导结构而提高。进而,由于第1块10与第2块20在与组装方向交叉的方向(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彼此卡合,因而该交叉的方向(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的第1块10与第2块20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因此,不仅抑制组装方向(上下方向)上的第1块10与第2块20的位置偏移,也抑制与组装方向交叉的方向(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的第1块10与第2块20的位置偏移。因此,抑制因该种位置偏移引起的力波及到电路连接部件3的情况,并抑制电路连接部件3的损伤等。
<其他方式>
另外,本发明不会被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变形例。例如,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良等。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量、配置位置等,只要能够达成本发明,就是任意的,并不被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像这样,面对面接触的凸条部24的侧面与凹条部14的侧面为相对于宽度方向而倾斜的倾斜面26、16。可以与此不同,面对面接触的凸条部24的侧面与凹条部14的侧面为与宽度方向平行的面。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块10中设置有凹条部14,在第2块20中设置有凸条部24。也可以与此不同,在第1块10中设置有凸条部,在第2块20中设置有凹条部。
进而,一对凸条部24与一对凹条部14彼此面对面接触(擦动)。从进一步抑制凸条部24与凹条部14之间的晃动的观点出发,凸条部24及凹条部14的形状也可以被以如下方式决定:凸条部24被压入到凹条部14中。进而,也可以是,凸条部24及凹条部14的形状被以如下方式决定:在将凸条部24插入到凹条部14中的初期过程中,不会发生这样的压入,在将凸条部24插入到凹条部14的最终过程中,会发生这样的压入。
在此,将上述本发明的电气接线箱1、电气接线箱1、以及线束100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分别简洁地总结并列举为以下[1]~[6]。
[1]
一种电气接线箱,其包括部件安装部,该部件安装部被构成为安装电路连接部件;
该电气接线箱包括:
第1部分,其安装有端子,该端子连接于该电气接线箱的内部的电路,以及
第2部分,其被构成为与所述第1部分组装,且被构成为可安装与该电气接线箱的外部的电线连接的端子;
在将该第2部分组装于该第1部分时的该第2部分相对于所述第1部分移动的组装方向上的所述第2部分的行进方向,该第1部分对该第2部分施力的状态下,该第2部分在所述行进方向上与该第1部分抵接,由此,在所述组装方向上的该第1部分与该第2部分的相对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相互结合而形成所述部件安装部。
[2]
在上述[1]所述的电气接线箱中,其中,
所述第1部分具有第1突起,该第1突起在所述第2部分被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时,向所述第2部分突出,并具有第1突出面,
所述第2部分具有第2突起,该第2突起在所述第2部分被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时,向所述第1部分突出,并具有第2突出面;
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被构成为:
在将该第2部分组装于该第1部分时,通过在所述第2突起沿所述行进方向越过所述第1突起后,将所述第1突出面与所述第2突出面压合,从而该第1部分对该第2部分向所述行进方向施力。
[3]
在上述[1]或上述[2]所述的电气接线箱中,其中,
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具有基于凸条部和凹条部的引导结构,
该凸条部在所述第2部分被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时,从该第1部分及该第2部分中的一者向另一者突出且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该凹条部由所述另一者凹陷并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而成,以在所述第2部分被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时容纳所述凸条部;
在该凸条部被容纳于该凹条部的状态下,所述凸条部与所述凹条部沿与所述组装方向交叉的方向彼此卡合,所述交叉的方向上的该凸条部与该凹条部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4]
在上述[1]~上述[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中,其中,
所述电路连接部件为熔断器、继电器及熔断线中的至少一个。
[5]
一种上述[1]~上述[4]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1工序,其将在电线上连接有端子的带端子的电线的所述端子安装于所述第2部分,以及
第2工序,其在所述第1工序后,将所述第2部分组装到所述第1部分。
[6]
一种线束,其包括如上述[1]~上述[4]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电线,该电线被构成为对所述电气接线箱与外部负载进行连接;
所述电线具有端子,该端子被构成为被连接于该电线且被安装于所述第2部分;
通过将所述第1部分与安装有所述端子的所述第2部分相互组装,从而形成所述部件安装部。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气接线箱
2 部件安装部
3 电路连接部件
4 端子
5 电线
10第1块(第1部分)
14凹条部
17第1突起
18倾斜面(突出面)
20第2块(第2部分)
24凸条部
27第2突起
28倾斜面(突出面)
100线束

Claims (5)

1.一种电气接线箱,其包括部件安装部,该部件安装部被构成为安装电路连接部件;
该电气接线箱包括:
第1部分,其安装有端子,该端子与该电气接线箱的内部电路连接,以及
第2部分,其被构成为与所述第1部分组装,且被构成为可安装端子,该端子与该电气接线箱的外部电线连接;
在将该第2部分组装于该第1部分时的该第2部分相对于所述第1部分移动的组装方向上的所述第2部分的行进方向上,该第1部分对该第2部分施力的状态下,该第2部分在所述行进方向上与该第1部分抵接,由此,在所述组装方向上的该第1部分与该第2部分的相对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相互结合而形成所述部件安装部,
所述第1部分具有第1突起,该第1突起在所述第2部分被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时,向所述第2部分突出,并具有第1突出面,
所述第2部分具有第2突起,该第2突起在所述第2部分被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时,向所述第1部分突出,并具有第2突出面;
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被构成为:
在将该第2部分组装于该第1部分时,通过在所述第2突起沿所述行进方向越过所述第1突起后,将所述第1突出面与所述第2突出面压合,从而该第1部分对该第2部分向所述行进方向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具有基于凸条部和凹条部的引导结构,
该凸条部在所述第2部分被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时从该第1部分及该第2部分中的一者向另一者突出且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该凹条部由所述另一者凹陷并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而成,以在所述第2部分被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时容纳所述凸条部;
在该凸条部被容纳于该凹条部的状态下,所述凸条部与所述凹条部沿与所述组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相互卡合,所述交叉的方向上的该凸条部与该凹条部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电路连接部件为熔断器、继电器及熔断线中的至少一个。
4.一种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1工序,其将在电线上连接有端子的带端子的电线的所述端子安装于所述第2部分,以及
第2工序,其在所述第1工序后,将所述第2部分组装于所述第1部分。
5.一种线束,其包括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电线,该电线被构成为对所述电气接线箱与外部负载进行连接;
所述电线具有端子,该端子被构成为:被连接于该电线,且被安装于所述第2部分;
通过将所述第1部分与安装有所述端子的所述第2部分相互组装,从而形成所述部件安装部。
CN202210350699.9A 2021-04-05 2022-04-02 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 Active CN115207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4302 2021-04-05
JP2021064302A JP7248732B2 (ja) 2021-04-05 2021-04-05 電気接続箱、電気接続箱の製造方法、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7851A CN115207851A (zh) 2022-10-18
CN115207851B true CN115207851B (zh) 2024-01-30

Family

ID=83575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0699.9A Active CN115207851B (zh) 2021-04-05 2022-04-02 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48732B2 (zh)
CN (1) CN11520785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837A (zh) * 2013-09-17 2015-03-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接线箱
CN104704693A (zh) * 2012-10-04 2015-06-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连接箱
CN104868415A (zh) * 2014-02-20 2015-08-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接线箱
CN106994947A (zh) * 2016-01-26 2017-08-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子元器件单元和电气接线箱
CN108808592A (zh) * 2017-04-27 2018-11-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3521A (ja) * 1997-02-24 1998-09-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
JP6989472B2 (ja) * 2018-10-16 2022-01-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カバーとブロック部材との係合構造、電子部品モジュール、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120974B2 (ja) * 2019-08-26 2022-08-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4693A (zh) * 2012-10-04 2015-06-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连接箱
CN104466837A (zh) * 2013-09-17 2015-03-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接线箱
CN104868415A (zh) * 2014-02-20 2015-08-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接线箱
CN106994947A (zh) * 2016-01-26 2017-08-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子元器件单元和电气接线箱
CN108808592A (zh) * 2017-04-27 2018-11-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7851A (zh) 2022-10-18
JP2022159861A (ja) 2022-10-18
JP7248732B2 (ja) 2023-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59030A (en) Self-aligning connecting system
WO2011122396A1 (ja) コネクタ
WO2005023597A1 (en) Cassette relay block attachment structure
US72231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03637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93917A (zh) 连接器组件
US6921289B2 (en) Joint connector and its terminals
US7744379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CN115207851B (zh) 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
JP4732996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US20230018379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3209939B2 (ja) 電気接続箱のブロック構造
EP1530265B1 (en) A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y and an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EP1220360B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JP4361474B2 (ja) 電気回路ユニットと電気接続箱との着脱方法および着脱構造
JP3659198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金具
JP3125861B2 (ja) 電気接続箱の回路切換機構
JP7335177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EP150115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3243766B2 (ja) ヒューズボックス
CN219553977U (zh) 端子位置保持装置和电连接器套件
CN112952450B (zh) 连接器
CN117882252A (zh) 连接器
WO2020246428A1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該電気コネクタ内の接続端子の係止方法
JP3341813B2 (ja) 自動車ドア用回路の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