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9078B - 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9078B
CN115199078B CN202210909481.2A CN202210909481A CN115199078B CN 115199078 B CN115199078 B CN 115199078B CN 202210909481 A CN202210909481 A CN 202210909481A CN 115199078 B CN115199078 B CN 115199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rtical
rod
bars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094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99078A (zh
Inventor
孙志忠
张满银
任浩晨
刘小晖
孙鹏
张羽伟
李强
王生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ological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eological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ological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Geological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109094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990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99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9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99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9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E04G23/0229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of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wa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若干个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若干个第一竖杆,若干个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竖杆;所有第一竖杆与所有第二竖杆远离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与基底固定连接;所有第一竖杆的杆身上等间距垂直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横杆,第一竖杆与第一横杆的交叉部位可拆卸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内部穿设有连接钢筋;第二竖杆与第二横杆的交叉部位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模板架周向上设置有模板。本发明在已有的防冲墙墙体的技术上进行盖帽式的维修,通过对已破损墙体外部罩设模板架,将模板架与破损的墙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便于维修施工,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墙体的强度,进而可以有效的延长墙体的服务年限。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冲墙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浅埋线性工程沿线水毁灾害发育,目前多采用地下防冲墙进行河沟床冲切防治。地下防冲墙结构多为浆砌石或混凝土结构,在长期携泥砂、砾石洪水冲刷、碰撞、磨蚀、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墙体顶部破损、勾缝脱落、透水渗水现象较为普遍。墙体顶部高程降低以及局部结构损坏引起河沟床基准面下降,导致上游被保护的浅埋线性工程埋深不足、甚至出露。为节约工程投资,因此需要对已有破损墙体进行维修、加固,延长其服务年限;亟需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包括模板架,所述模板架包括若干个伸缩杆,若干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若干个第一竖杆,每个所述第一竖杆与一个所述伸缩杆相对应,若干个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竖杆,每个所述第二竖杆与一个所述伸缩杆相对应;所有所述第一竖杆与所有所述第二竖杆远离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基底固定连接;所有所述第一竖杆的杆身上垂直等间距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交叉部位可拆卸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部穿设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第一竖杆、所述第一横杆分别垂直布置;所有所述第二竖杆的杆身上等间距垂直连接有若干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竖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交叉部位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模板架周向上设置有模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杆垂直地面布置,所述第二竖杆与地面倾斜布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圆盘,所述圆盘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钢筋相适配,所述圆盘正面固定设置有连接板组件,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均呈L型,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关于通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圆盘正面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圆盘正面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板中部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连接钢筋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板中部开设有光孔,所述光孔内部上下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卡块内部的上下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凸起,两组所述凸起相互对应,两组所述凸起均与对应的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块纵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卡块的斜面朝向第二连接板外部一侧,所述卡块的长度大于所述光孔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圆盘背侧设置有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垂直布置,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第二卡板均呈L型;所述第一卡板用于卡接所述第一竖杆,所述第二卡板用于卡接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一卡板、所述第二卡板之间分别留有间隙;所述第一竖杆与相对应的间隙相适配,所述第二竖杆与相对应的间隙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连接钢筋贯穿所述圆盘的通孔,所述连接钢筋位于所述圆盘正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所述第一凸板和所述第二凸板错位布置,所述第二凸板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所述连接钢筋位于所述圆盘背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扇形挡板,所述扇形挡板与所述第一卡板、所述第二卡板均适配。
优选的,所述连接钢筋上可拆卸连接有若干组连接件,所述连接钢筋尾部可拆卸连接有倾斜连接件或者防护帽。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横杆的端部均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一侧开口,所述连接筒开口的部位连接有紧固螺栓。
一种地下墙体维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破损防冲墙前侧和背侧的原地面层挖开,在破损防冲墙的前侧和后侧铺设混凝土垫层;
b、将模板架罩设在破损防冲墙上部,通过锚固件将模板架与混凝土垫层固定连接;
c、在模板架内部安装连接件,然后在模板架的前侧和背侧固定连接模板;
d、向模板架内浇筑混凝土;
e、将模板架背侧的地面回填压实。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在已有的防冲墙墙体的技术上进行盖帽式的维修,通过对已破损墙体外部罩设模板架,将模板架与破损的墙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便于维修施工,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墙体的强度,进而可以有效的延长墙体的服务年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墙体维修纵断面;
图2为本发明模板架内部第一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模板架内部第二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模板架背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件与拉结钢筋连接的第一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连接件与拉结钢筋连接的第二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圆盘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圆盘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连接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连接件与竖杆和横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1、模板架;2、回填地面线;3、回填压实区;4、原地面层;5、混凝土垫层;6、破损防冲墙;7、伸缩杆;8、底座;9、第一竖杆;10、钢筋;11、第一横杆;12、连接件;13、第二竖杆;14、模板;15、防护帽;16、第二凹槽;17、扇形挡板;18、第二卡板;19、第一卡板;20、倾斜连接件;21、第二连接板;22、第一凸板;23、第二凸板;24、光孔;25、滑槽;26、卡块;27、凸起;28、紧固螺栓;29、第一连接板;30、连接筒;31、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11,包括模板架1,模板架1包括若干个伸缩杆7,若干个伸缩杆7的一端连接有若干个第一竖杆9,每个第一竖杆9与一个伸缩杆7相对应,若干个伸缩杆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竖杆13,每个第二竖杆13与一个伸缩杆7相对应;所有第一竖杆9与所有第二竖杆13远离伸缩杆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底座8,底座8通过固定螺栓与基底固定连接;所有第一竖杆9的杆身上等间距垂直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横杆11,第一竖杆9与第一横杆11的交叉部位可拆卸连接有连接件12,连接件12内部穿设有连接钢筋10,连接钢筋10与第一竖杆9、第一横杆11分别垂直布置;所有第二竖杆13的杆身上等间距垂直连接有若干组第二横杆,第二竖杆13与第二横杆的交叉部位与连接件12可拆卸连接;模板架1周向上设置有模板14。本发明在已有的防冲墙墙体的技术上进行盖帽式的维修,通过对已破损墙体外部罩设模板架1,将模板架1与破损的墙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便于维修施工,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墙体的强度,进而可以有效的延长墙体的服务年限。
第一竖杆9垂直地面布置,第二竖杆13与地面倾斜布置;模板14用于在浇筑时阻挡混凝土砂浆外泄,而且当模板架1连接完成后,模板14可以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提高模具架的稳固性。
连接件12包括圆盘31,圆盘31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与连接钢筋10相适配,圆盘31正面固定设置有连接板组件,连接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29和第二连接板21,第一连接板29与第二连接板21均呈L型,第一连接板29和第二连接板21分别位于通孔的两侧,第一连接板29和第二连接板21关于通孔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板29与圆盘31正面之间形成第一凹槽,第二连接板21与圆盘31正面之间形成第二凹槽16;第二连接板21的长板中部滑动连接有卡块26,卡块26与连接钢筋10卡接。圆盘31用于固定连接第一竖杆9、第一横杆11和连接钢筋10,使其三者之间形成稳固的整体,其次,通过连接钢筋10还可以对第一竖杆9的平面和第二竖杆13的平面进行连接,提高模板架1在安装时稳固性。
连接板的长板中部开设有光孔24,光孔24内部上下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25;卡块26内部的上下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凸起27,两组凸起27相互对应,两组凸起27均与对应的滑槽25滑动连接。卡块26呈纵截面呈直角梯形,卡块26的斜面朝向第二连接板21外部一侧,卡块26的长度大于光孔24的长度。旋转连接钢筋10,第一钢筋10的第二凸板23会进入到第二凹槽16中,此时卡块26位于光孔24的远离第二凹槽16一侧,第二凸板23进入到第二凹槽16中时,第一凸板22也在下移的过程中会沿卡块26的斜面推动卡块26,进而使卡块26进入到光孔24另一侧,并阻挡在第二凸板23上方,而此时第一凸板22阻挡在卡块26的一端;同时扇形挡板17可以同时转至第一卡板19和第二卡板18内部,起到限位的作用。
圆盘31背侧设置有第一卡板19和第二卡板18,第一卡板19和第二卡板18垂直布置,第一卡板19与第二卡板18均呈L型;第一卡板19用于卡接第一竖杆9,第二卡板18用于卡接第一横杆11;第一卡板19、第二卡板18之间分别留有间隙;第一竖杆9与相对应的间隙相适配,第二竖杆13与相对应的间隙相适配。第一卡板19和第二卡板18内部外部可以适配第一横杆11和第一竖杆9上下搭接的连接方式。连接钢筋10贯穿圆盘31的通孔,连接钢筋10位于圆盘31正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凸板22和第二凸板23,第一凸板22和第二凸板23错位布置,第二凸板23与第二凹槽16相适配;连接钢筋10位于圆盘31背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扇形挡板17,扇形挡板17与第一卡板19、第二卡板18均适配。
连接钢筋10上可拆卸连接有若干组连接件12,连接钢筋10尾部可拆卸连接有倾斜连接件20或者防护帽15。两组连接钢筋10的尾部可以相互连接;由于第二竖杆13为倾斜布置,因此,第二连接钢筋10的尾部可以连接倾斜连接件20。
每个第一横杆11的端部均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筒30,连接筒30一侧开口,连接筒30开口的部位连接有紧固螺栓28。连接筒30可以连接额外的横杆。
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将破损防冲墙6前侧和背侧的土层挖开,在破损防冲墙6的前侧和后侧铺设混凝土垫层5;原有地面层4中的土层只需要挖到原有破损墙体6的中间位置即可;并同时对周围的地基压实;
b、将模板架1罩设在破损防冲墙6上部,通过锚固件将模板架1与混凝土垫层5固定连接;安装模板架1时,首先将模板架1的外部轮廓(即将若干组第一横杆11、若干组第一竖杆9、若干组第二横杆、若干组第二竖杆13之间进行组装;模板架1外部安装外壁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需要加装额外的支架;将模板架1罩设在破损防冲墙6上部,通过螺栓将模板架1与混凝土垫层5连接,并在横杆和竖杆的交叉处安装连接件12;
c、在模板架1内部安装连接件12,转动连接钢筋10进行限位固定,然后在模板架1的前侧和背侧固定连接模板;
d、向模板架1内浇筑混凝土;
e、将模板架1背侧的地面回填压实,将回填压实区3内部填满并压实,直至到达回填地面线2;回填地面线2与新墙体顶面等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架(1),所述模板架(1)包括若干个伸缩杆(7),若干个所述伸缩杆(7)的一端连接有若干个第一竖杆(9),每个所述第一竖杆(9)与一个所述伸缩杆(7)相对应,若干个所述伸缩杆(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竖杆(13),每个所述第二竖杆(13)与一个所述伸缩杆(7)相对应;所有所述第一竖杆(9)与所有所述第二竖杆(13)远离所述伸缩杆(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底座(8),所述底座(8)通过固定螺栓与基底固定连接;所有所述第一竖杆(9)的杆身上垂直等间距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横杆(11),所述第一竖杆(9)与所述第一横杆(11)的交叉部位可拆卸连接有连接件(12),所述连接件(12)内部穿设有连接钢筋(10),所述连接钢筋(10)与所述第一竖杆(9)、所述第一横杆(11)分别垂直布置;所有所述第二竖杆(13)的杆身上等间距垂直连接有若干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竖杆(13)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交叉部位与所述连接件(12)可拆卸连接;所述模板架(1)周向上设置有模板(14);
所述第一竖杆(9)垂直地面布置,所述第二竖杆(13)与地面倾斜布置;
所述连接件(12)包括圆盘(31),所述圆盘(31)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钢筋(10)相适配,所述圆盘(31)正面固定设置有连接板组件,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29)和第二连接板(21),所述第一连接板(29)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1)均呈L型,所述第一连接板(29)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1)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29)和第二连接板(21)关于通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29)与所述圆盘(31)正面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板(21)与所述圆盘(31)正面之间形成第二凹槽(16);所述第二连接板(21)的长板中部滑动连接有卡块(26),所述卡块(26)与所述连接钢筋(10)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1)的长板中部开设有光孔(24),所述光孔(24)内部上下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25);所述卡块(26)内部的上下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凸起(27),两组所述凸起(27)相互对应,两组所述凸起(27)均与对应的所述滑槽(25)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6)纵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卡块(26)的斜面朝向第二连接板(21)外部一侧,所述卡块(26)的长度大于所述光孔(24)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31)背侧设置有第一卡板(19)和第二卡板(18),所述第一卡板(19)和第二卡板(18)垂直布置,所述第一卡板(19)与所述第二卡板(18)均呈L型;所述第一卡板(19)用于卡接所述第一竖杆(9),所述第二卡板(18)用于卡接所述第一横杆(11);所述第一卡板(19)、所述第二卡板(18)之间分别留有间隙;所述第一竖杆(9)与相对应的间隙相适配,所述第二竖杆(13)与相对应的间隙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10)贯穿所述圆盘(31)的通孔,所述连接钢筋(10)位于所述圆盘(31)正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凸板(22)和第二凸板(23),所述第一凸板(22)和所述第二凸板(23)错位布置,所述第二凸板(23)与所述第二凹槽(16)相适配;所述连接钢筋(10)位于所述圆盘(31)背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扇形挡板(17),所述扇形挡板(17)与所述第一卡板(19)、所述第二卡板(18)均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10)可拆卸连接有若干组连接件(12),所述连接钢筋(10)尾部可拆卸连接有倾斜连接件(20)或者防护帽(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横杆(11)的端部均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筒(30),所述连接筒(30)一侧开口,所述连接筒(30)开口的部位连接有紧固螺栓(28)。
8.一种地下墙体维修施工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的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破损防冲墙(6)前侧和背侧的原地面层(4)挖开,在破损防冲墙(6)的前侧和后侧铺设混凝土垫层(5);
b、将模板架(1)罩设在破损防冲墙(6)上部,通过锚固件将模板架(1)与混凝土垫层(5)固定连接;
c、在模板架(1)内部安装连接件(12),在模板架(1)的周向上固定连接模板;
d、向模板架(1)内浇筑混凝土;
e、将模板架(1)背侧的地面回填压实。
CN202210909481.2A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51990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9481.2A CN115199078B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9481.2A CN115199078B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9078A CN115199078A (zh) 2022-10-18
CN115199078B true CN115199078B (zh) 2023-08-08

Family

ID=83586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09481.2A Active CN115199078B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9907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9272A (ja) * 1993-12-27 1995-07-28 Seiwa Kensetsu Kk 老朽化した擁壁の補修工法及び擁壁用型枠
CN205259629U (zh) * 2015-12-03 2016-05-25 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古建筑墙体修复的支撑架
CN205591370U (zh) * 2016-04-08 2016-09-21 河北燕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建筑物外墙的外墙保温板
KR101978443B1 (ko) * 2018-11-29 2019-05-14 주식회사 씨알디 초고강도 섬유보강 콘크리트 영구거푸집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로용 방호벽의 보수·보강공법
CN111005588A (zh) * 2019-12-26 2020-04-14 阳光学院 一种夯土墙局部修复方法
CN212836016U (zh) * 2020-07-29 2021-03-30 包国庆 一种外墙一体化保温板的锚固件结构
CN215759697U (zh) * 2021-08-27 2022-02-08 李铭洋 一种l型钢筋钢丝十字交叉连接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34618B2 (en) * 2020-10-28 2022-09-06 TC Hafford Basement Systems Method for forming a foundation wall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9272A (ja) * 1993-12-27 1995-07-28 Seiwa Kensetsu Kk 老朽化した擁壁の補修工法及び擁壁用型枠
CN205259629U (zh) * 2015-12-03 2016-05-25 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古建筑墙体修复的支撑架
CN205591370U (zh) * 2016-04-08 2016-09-21 河北燕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建筑物外墙的外墙保温板
KR101978443B1 (ko) * 2018-11-29 2019-05-14 주식회사 씨알디 초고강도 섬유보강 콘크리트 영구거푸집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로용 방호벽의 보수·보강공법
CN111005588A (zh) * 2019-12-26 2020-04-14 阳光学院 一种夯土墙局部修复方法
CN212836016U (zh) * 2020-07-29 2021-03-30 包国庆 一种外墙一体化保温板的锚固件结构
CN215759697U (zh) * 2021-08-27 2022-02-08 李铭洋 一种l型钢筋钢丝十字交叉连接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9078A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9263A (zh) 钢盖板盖挖法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62930A (zh) 一种对新建地下工程下方既有隧道的保护结构
CN111119128B (zh) 一种堰塞湖天然堆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法
CN103711056A (zh) 钢质工具式临时施工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06968692B (zh) 一种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及该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9989407B (zh) 铁路新增二线台后路基桩管帷幕支护结构
CN109736884B (zh) 一种紧邻隧道暗河涌水的处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132465B (zh) 一种紧贴桩基承台的地下箱涵建造方法
CN105862662B (zh) 一种曲边拱形防波堤
CN108385612B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混凝土护面板的施工方法
CN113074003A (zh) 一种泥质砂岩地层小净距隧道变形抑制方法
CN113417300A (zh) 边坡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2200464U (zh) 一种边坡加固的大型预制格构梁结构
CN115199078B (zh) 一种地下墙体维修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4673527B (zh) 一种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
CN110939139A (zh) 基于桩后异型挡墙刚性接触的桩板墙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216894442U (zh) 一种多导洞联合开挖钢架连接装置
CN211973513U (zh) 一种基坑围护桩豁口开挖处理结构
CN110863496B (zh) 一种填石筑岛区域混凝土支护换撑开挖施工拱座基础方法
CN209958372U (zh) 铁路新增二线台后路基桩管帷幕支护结构
CN209586442U (zh) 一种紧邻隧道暗河涌水的处置结构
CN111894017A (zh) 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CN110886289A (zh) 一种暗挖工程内转角处地下连续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20377102U (zh) 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
CN211370412U (zh) 隧道进洞结构及其支撑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un Zhizh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Manyin

Inventor after: Ren Haochen

Inventor after: Liu Xiaohui

Inventor after: Sun P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Yuwei

Inventor after: Li Q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Shengxin

Inventor before: Sun Zhizho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Manyin

Inventor before: Ren Haochen

Inventor before: Liu Xiaohui

Inventor before: Sun P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wei

Inventor before: Li Q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Shengx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