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4017A - 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4017A
CN111894017A CN202010893629.9A CN202010893629A CN111894017A CN 111894017 A CN111894017 A CN 111894017A CN 202010893629 A CN202010893629 A CN 202010893629A CN 111894017 A CN111894017 A CN 111894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pile
transverse
longitudinal
pi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36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占荣
樊友杰
郭建湖
高威
李小和
廖进星
刘坡拉
谭家华
彭栓栓
廖超
杨辉建
赵德文
黄水亮
李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936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40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4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4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7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means incorporating sheet piles or p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包括:锚固系统和防护系统;锚固系统包括横向微型群桩和纵向微型群桩;横向微型群桩围设在防护场地的周侧,纵向微型群桩设置在横向微型群桩的一侧,纵向微型群桩的一端朝向边坡的坡脚,纵向微型群桩的另一端朝向边坡的坡顶,横向冠梁和纵向冠梁之间形成防护区域;防护系统包括植草防护结构、骨架防护结构、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锚索框架防护结构,植草防护结构、骨架防护结构、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锚索框架防护结构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在防护区域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挖除的覆土较少,对既有土体扰动较小,同时,受力合理,稳定性高,可以保证既有边坡的安全稳定。

Description

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基防护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交通闭塞的偏远山区转移,新建铁路、公路等交通工程的边坡防护的设计与施工逐渐增加了难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陡峭地形对于大型施工设备的运输、设置较为不利,且大型设备施工工期长,时间效益差;②场地狭窄不适合占地较大的防护措施,对于生态、绿化及土地保护等综合影响差;③常规防护措施,存在造价高、维护难等不良影响。
相关技术中,在地势较陡、施工场地狭小或滑坡地段修建边坡防护工程时,为了确保边坡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一般采用强支护措施对边坡工程进行防护,而常规的抗滑桩、挡墙、预应力锚索等强支护措施均需要通过挖除边坡坡脚所覆盖的土层来设置支挡设置,以确保边坡安全稳定,但是,受地形地貌限制,坡脚的覆土被挖除之后,会扰动既有土体而导致边坡失稳,尤其是在滑坡地段,边坡失稳的情况尤为明显。另外,有时为了设置大型设备的施工场地,还需要扩大开挖边坡,并进行临时支挡,由此,更会加剧边坡失稳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既有边坡安全稳定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用于对防护场地周围的边坡进行加固,包括:
设置在所述边坡上的锚固系统,所述锚固系统包括横向微型群桩和纵向微型群桩,所述横向微型群桩包括第一微型群桩基础、以及与所述第一微型群桩基础刚性连接的横向冠梁,所述纵向微型群桩包括第二微型群桩基础、以及与所述第二微型群桩基础刚性连接的纵向冠梁;所述横向微型群桩围设在所述防护场地的周侧,所述纵向微型群桩设置在所述横向微型群桩的一侧,所述纵向微型群桩的一端朝向所述边坡的坡脚,所述纵向微型群桩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边坡的坡顶,所述横向冠梁和所述纵向冠梁之间形成防护区域;
防护系统,所述防护系统包括植草防护结构、骨架防护结构、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锚索框架防护结构,所述植草防护结构、所述骨架防护结构、所述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防护区域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微型群桩位于所述所述横向微型群桩靠近所述防护场地的一侧;或,所述纵向微型群桩位于所述所述横向微型群桩远离所述防护场地的一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微型群桩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纵向微型群桩在所述横向微型群桩的同一侧间隔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冠梁和/或所述纵向冠梁的横截面的宽度尺寸为1.5m~2.5m;和/或,
所述横向冠梁和/或所述纵向冠梁的横截面的高度尺寸为0.5m~1m;和/或,
所述第一微型群桩基础包括多个第一微型桩,所述第二微型群桩基础包括多个第二微型桩,所述第一微型桩和/或所述第二微型桩的桩径为0.15m~0.25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冠梁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节段,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节段之间形成第一伸缩缝;和/或,
所述纵向冠梁包括至少两个纵向节段,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向节段之间形成第二伸缩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节段的长度尺寸为10m~15m;和/或,
所述纵向节段的长度尺寸为8m~10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微型群桩基础包括多个第一微型桩,所述第一微型桩包括第一桩体、以及埋设在所述第一桩体中的第一预埋钢筋,所述横向冠梁包括横向梁体、以及埋设在所述横向梁体中的第二预埋钢筋,所述第一桩体的桩顶伸入所述横向梁体中,且所述第一预埋钢筋与所述第二预埋钢筋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微型群桩基础包括多个第二微型桩,所述第二微型桩包括第二桩体、以及埋设在所述第二桩体中的第三预埋钢筋,所述纵向冠梁包括纵向梁体、以及埋设在所述纵向梁体中的第四预埋钢筋,所述第二桩体的桩顶伸入所述纵向梁体中,且所述第三预埋钢筋与所述第四预埋钢筋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边坡的高度尺寸小于3m时,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所述植草防护结构;
当所述边坡的高度尺寸不小于3m,且不大于8m时,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所述骨架防护结构;
当所述边坡的高度尺寸大于8m时,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所述锚杆框架防护结构或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还包括排水系统;
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排水沟槽,第一排水沟槽所述设置在所述锚固系统上;和/或,
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二排水沟槽,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有所述骨架防护结构,所述第二排水沟槽设置在所述骨架防护结构上;和/或,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有所述锚杆框架防护结构,所述第二排水沟槽设置在所述锚杆框架防护结构上;和/或,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有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所述第二排水沟槽设置在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上;
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天沟,所述天沟设置在所述边坡的坡顶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还包括监测系统;
所述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边坡的坡顶上的测斜孔,所述测斜孔穿过地层的滑动面,且深度尺寸不小于15m;和/或,
所述监测系统包括观测桩,所述观测桩设置在所述边坡上;和/或,
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有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所述监测系统包括锚索计,所述锚索计设置在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的锚索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主要由横向微型群桩、纵向微型群桩、以及设置在横向微型群桩、纵向微型群桩之间的防护系统构成,其结构简单,挖除的覆土较少,对既有土体扰动较小,不易导致边坡失稳的情况发生,同时,该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受力合理,稳定性高,由此,可以保证既有边坡的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中横向冠梁和纵向冠梁上的圆圈分别表示第一微型桩和第二微型桩的设置位置,在实际的结构中,从该视角无法看见第一微型桩和第二微型桩;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省略了第一至第四预埋钢筋;
图3为图2中所示的横向微型群桩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纵向微型群桩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锚固系统110;横向微型群桩111;第一微型群桩基础1111;第一微型桩11111;横向冠梁1112;横向梁体11121;第二预埋钢筋11122;纵向微型群桩112;第二微型群桩基础1121;第二微型桩11211;纵向冠梁1122;纵向梁体11221;第四预埋钢筋11222;防护系统120;植草防护结构121;骨架防护结构122;排水系统130;天沟131;监测系统140;测斜孔141;边坡200;防护场地300;滑动面40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坡顶”、“坡脚”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纵向”为“坡顶”和“坡脚”的连线方向,“后侧”为附图1的坡顶方向,“前侧”为附图1的坡脚方向。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用于对防护场地300周围的边坡200进行加固,请参阅图1和图2,该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包括锚固系统110和防护系统120。锚固系统110设置在边坡200上,锚固系统110包括横向微型群桩111和纵向微型群桩112,横向微型群桩111包括第一微型群桩基础1111、以及与第一微型群桩基础1111刚性连接的横向冠梁1112,纵向微型群桩112包括第二微型群桩基础1121、以及与第二微型群桩基础1121刚性连接的纵向冠梁1122。横向微型群桩111围设在防护场地300的周侧,纵向微型群桩112设置在横向微型群桩111的一侧,纵向微型群桩112的一端朝向边坡200的坡脚,纵向微型群桩112的另一端朝向边坡200的坡顶,横向冠梁1112和纵向冠梁1122之间形成防护区域。
防护系统120包括植草防护结构121、骨架防护结构122、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锚索框架防护结构,植草防护结构121、骨架防护结构122、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锚索框架防护结构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在防护区域中,也就是说,防护区域中设置的防护系统120可以仅为植草防护结构121、骨架防护结构122、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锚索框架防护结构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为植草防护结构121、骨架防护结构122、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锚索框架防护结构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结构。
具体地,根据实际需要,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可以仅设置在防护场地300一侧的边坡200上,也可以设置在防护场地300两侧的边坡200上,根据边坡200的大小不同,在设置锚固系统110时,可以只设置一个纵向微型群桩112,也可以设置多个纵向微型群桩112,纵向微型群桩112可以与横向微型群桩111连接,也可以与横向微型群桩111之间具有间隔,当需要设置多个纵向微型群桩112时,多个纵向微型群桩112在横向微型群桩111的同一侧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纵向微型群桩112位于横向微型群桩111靠近防护场地300的一侧,也就是说,横向微型群桩111可以设置在纵向微型群桩112靠近边坡200的坡脚的一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纵向微型群桩112位于横向微型群桩111远离防护场地300的一侧,也就是说,横向微型群桩111也可以设置在纵向微型群桩112靠近边坡200的坡顶的一端,相当于横向微型群桩111也可以设置在纵向微型群桩112与防护场地300之间。
第一微型群桩基础1111由多个第一微型桩11111构成,第二微型群桩基础1121由多个第二微型桩11211构成,此处所述的第一微型桩11111和第二微型桩11211是指桩径小于0.4m,长细比大于30,采用钻孔、强配筋和压力注浆施工工艺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第一微型桩11111和第二微型桩11211的桩径相对较小,可以采用小型的钻孔设备,比如小型旋挖钻机等来进行钻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微型桩11111和/或第二微型桩11211所采用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以为C15~C35,其中,水灰比、灰砂比应通过现场试验进行确定,可根据需要添加外加剂,第一微型桩11111和/或第二微型桩11211可以是普通微型桩,也可以是钢管微型桩,普通微型桩与钢管微型桩的区别在于,普通微型桩不需要设置钢管,而钢管微型桩需要设置钢管。第一微型桩11111和/或第二微型桩11211的桩径可以为0.15m~0.25m,该尺寸范围的第一微型桩11111和第二微型桩11211在尽可能减小桩径,以便于施工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第一微型桩11111和第二微型桩11211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要求。第一微型桩11111和第二微型桩11211的桩长需要根据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进行检算确定,在保证第一微型桩11111和第二微型桩11211的桩长能够穿过地层的滑动面400的前提下,第一微型桩11111和/或第二微型桩11211的桩长可以为10m~15m。第一微型桩11111和第二微型桩11211的设置密度也可以根据边坡200的实际情况,通过检算进行确定。
横向冠梁1112和纵向冠梁112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两者均可由强度等级为C35的混凝土浇筑而成,请参阅图3,横向冠梁1112的横截面的宽度尺寸D1可以为1.5m~2.5m,横向冠梁1112的横截面的高度尺寸H1可以为0.5m~1m,请参阅图4,纵向冠梁1122的横截面的宽度尺寸D2可以为1.5m~2.5m,纵向冠梁1122的横截面的高度尺寸H2可以为0.5m~1m,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情况调整横向冠梁1112和纵向冠梁1122的横截面的宽度尺寸和高度尺寸。上述宽度尺寸和高度尺寸的横向冠梁1112和纵向冠梁1122既便于施工,又可以保证横向冠梁1112和纵向冠梁1122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要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横向冠梁1112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节段,每相邻的两个横向节段之间形成第一伸缩缝。
具体地,横向节段的长度尺寸可以是10m~15m,可根据地形的变化情况调整横向节段的长度尺寸,第一伸缩缝的宽度可以是0.02m,第一伸缩缝内可以填塞沥青麻筋等填缝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纵向冠梁1122包括至少两个纵向节段,每相邻的两个纵向节段之间形成第二伸缩缝。
具体地,纵向节段的长度尺寸可以是8m~10m,可根据地形的变化情况调整纵向节段的长度尺寸,第二伸缩缝的宽度可以是0.02m,第二伸缩缝内可以填塞沥青麻筋等填缝料。
设置横向节段和纵向节段,可以便于进行分段跳槽施工,以避免发生塌方等险情。
本申请实施例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主要由横向微型群桩111、纵向微型群桩112、以及设置在横向微型群桩111、纵向微型群桩112之间的防护系统120构成,该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的结构简单,挖除的覆土较少,对既有土体扰动较小,不易导致边坡200失稳的情况发生,同时,该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受力合理,稳定性高,由此,可以保证既有边坡200的安全稳定。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在施工时,只需要原位施工第一微型群桩基础1111和第二微型群桩基础1121,接着在第一微型群桩基础1111上浇筑横向冠梁1112,在第二微型群桩基础1121上浇筑纵向冠梁1122,最后再在横向冠梁1112和纵向冠梁1122之间形成的防护区域中设置防护系统120即可,施工方便快捷,适合工期较紧的项目,具有较强的时间效益,同时,本申请实施例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主要采用小型设备进行施工,小型设备占地少,不需要扩大开挖边坡,并进行临时支挡,由此,既可以减少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状况,又可以避免加剧边坡失稳的情况发生,对于施工场地受限的地区来说,具有较高优势。与常规的抗滑桩、挡墙等强支撑措施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还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能有效降低建筑成本的优势。
本申请实施例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特别适合对地势较陡、施工场地狭小或滑坡地段的边坡工程进行防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微型桩11111包括第一桩体、以及埋设在第一桩体中的第一预埋钢筋,横向冠梁1112包括横向梁体11121、以及埋设在横向梁体11121中的第二预埋钢筋11122,第一桩体的桩顶伸入横向梁体11121中,且第一预埋钢筋与第二预埋钢筋11122连接。
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桩体的桩心附近预埋2~3根直径为22mm~28mm的第一预埋钢筋,第一预埋钢筋可以是螺纹钢筋,第一桩体的桩顶伸入横向梁体11121中的深度可以为0.1m~0.2m,第一预埋钢筋与第二预埋钢筋11122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绑扎的方式连接。通过将第一桩体的桩顶伸入横向梁体11121中,且将第一预埋钢筋与第二预埋钢筋11122连接,可以提高横向冠梁1112与第一微型桩11111的连接刚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微型桩11211包括第二桩体、以及埋设在第二桩体中的第三预埋钢筋,纵向冠梁1122包括纵向梁体11221、以及埋设在纵向梁体11221中的第四预埋钢筋11222,第二桩体的桩顶伸入纵向梁体11221中,且第三预埋钢筋与第四预埋钢筋11222连接。
具体地,可以在第二桩体的桩心附近预埋2~3根直径为22mm~28mm的第三预埋钢筋,第三预埋钢筋可以是螺纹钢筋,第二桩体的桩顶伸入纵向梁体11221中的深度可以为0.1m~0.2m,第三预埋钢筋与第四预埋钢筋11222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绑扎的方式连接。通过将第二桩体的桩顶伸入纵向梁体11221中,且将第三预埋钢筋与第四预埋钢筋11222连接,可以提高纵向冠梁1122与第二微型桩11211的连接刚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边坡200的高度尺寸小于3m时,防护区域中可以仅设置植草防护结构121,由此,在保证防护系统120能够具备良好的防护作用的同时,也可以节约建筑成本。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边坡200的高度尺寸不小于3m,且不大于8m时,防护区域中可以仅设置骨架防护结构122,骨架防护结构122的防护效果优于植草防护结构121,当边坡200的高度相对较高时,采用骨架防护结构122可以提高边坡的防护效果。
请参阅图1,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骨架防护结构122中的间隔区域中也可以设置植草防护结构121,以在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的同时,还起到绿化环保和美观的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边坡200的高度尺寸大于8m时,防护区域中可以仅设置锚杆框架防护结构,也可以仅锚索框架防护结构,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锚索框架防护结构的防护效果优于骨架防护结构122,当边坡200的高度较高时,采用锚杆框架防护结构或锚索框架防护结构,可以提高边坡200的防护效果。可以理解的是,锚杆框架防护结构或锚索框架防护结构中的间隔区域中也可以设置植草防护结构121,以在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的同时,还起到绿化环保和美观的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还包括排水系统130,排水系统130包括第一排水沟槽,第一排水沟槽设置在锚固系统110上。
具体地,第一排水沟槽可以沿纵向冠梁1122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纵向冠梁1122的上表面,第一排水沟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梯形、矩形、U形等。当纵向微型群桩112位于横向微型群桩111远离防护场地300的一侧时,横向冠梁1112上还可以设置导流结构,以便于将水导向第一排水沟槽。设置第一排水沟槽可以便于将边坡上的水排出,以提高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排水系统130包括第二排水沟槽,防护区域中设置有骨架防护结构122,第二排水沟槽设置在骨架防护结构122上;和/或,防护区域中设置有锚杆框架防护结构,第二排水沟槽设置在锚杆框架防护结构上;和/或,防护区域中设置有锚索框架防护结构,第二排水沟槽设置在锚索框架防护结构上。
具体地,骨架防护结构122的骨架上可以设置第二排水沟槽,锚杆框架防护结构的框架上、锚索框架防护结构的框架上也可以设置第二排水沟槽,第二排水沟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梯形、矩形、U形等。设置第二排水沟槽也可以便于将边坡上的水排出,以提高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排水系统130包括天沟131,天沟131设置在边坡200的坡顶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2,天沟131与边坡200的坡口之间的距离D3可以为2m~5m,天沟131的排水坡度不小于2‰,天沟131可以采用强度等级为C25的混凝土铺设而成,天沟131的底部可以铺设三七灰土防渗垫层,天沟13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梯形、矩形、U形等。天沟131拦截流向边坡的水,以提高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第一排水沟槽、第二排水沟槽和天沟131中的一个或多个。
请参阅图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还包括监测系统140。监测系统140包括设置在边坡200的坡顶上的测斜孔141,测斜孔141穿过地层的滑动面400,且深度尺寸不小于15m。
具体地,测斜孔141主要位于锚固系统110的后侧,测斜孔141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坡顶上距离坡口5m的位置设置一个测斜孔141,和/或,在坡顶上距离坡口25m的位置设置一个测斜孔14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监测系统140包括观测桩,观测桩设置在边坡200上。
具体地,观测桩可以在锚固系统110的前侧沿纵向等距布置2~3处,观测桩埋设后应观测不少于2次,以确定稳定的初始基准值。监测频次为:施工完后1~3个月内:1~2次/周,3个月以上:1~2次/月。初步拟定监测周期为施工完成后1年,根据变化情况可以调整监测频率。边坡变形预警值为:①路堑水平位移达到50mm时;②当路堑累积水平位移达到2cm,且位移速率达到3mm/d时;③当边坡出现裂缝时,并应特别注意对裂缝宽度的测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护区域中设置有锚索框架防护结构,监测系统140包括锚索计,锚索计设置在锚索框架防护结构的锚索上。
设置监测系统140可以便于对边坡的情况进行监测,以便于在险情发生之前能够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需要说明的是,监测系统140宜布置于滑坡灾害地段较陡峭的边坡200上,其它类型的边坡200可选择性地布置。根据实际需要,边坡200上可以设置测斜孔141、观测桩和锚索计(当防护区域中设置有锚索框架防护结构时)中的一个或多个,测斜孔141、观测桩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100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平整场地等。
(2)排水结构施工:修好天沟131,避开雨季施工,无法避免雨季施工时采用防水布覆盖,防止表水冲刷坡面和下渗,并疏通临时排水沟等。
(3)锚固系统110施工:第一微型群桩基础1111和第二微型群桩基础1121的施工可适当平整地面,并原位施工第一微型桩11111和第二微型桩11211。第一微型桩11111和第二微型桩11211的施工顺序为:平面定位-成孔-清孔-安放钢筋笼(普通微型桩)或钢管(钢管微型桩)-安放第一预埋钢筋(普通微型桩)或第三预埋钢筋(钢管微型桩)-灌注水泥砂浆成桩。如采用的是钢管微型桩,当钢管微型桩的钢管需要接长时,钢管连接处的强度应不低于管壁强度的80%。水灰比、灰砂比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可根据需要添加外加剂,第一微型桩11111和第二微型桩11211的桩长及设置角度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检算确定。孔内灌注水泥砂浆时,为保证灌注质量,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封闭孔底,抽干孔内地下水。水泥砂浆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水泥砂浆须从孔底由下至上灌注。
横向冠梁1112和纵向冠梁1122施工按照横向节段和纵向节段的分节长度,宜在旱季施工,并应集中力量,分段跳槽施工,不应长段拉开挖,横向节段10~15m一节,纵向节段8~10m一节分段开挖基底,开挖前应绑扎好钢筋笼、准备好浇筑混凝土,具体可根据地形变化及防护设计要求调整冠梁长度和截面尺寸。开挖后应立即架设模板浇筑钢筋混凝土,横向冠梁1112和纵向冠梁1122施工完成后,临时开挖的边坡应及时采用原土回填密实。
(4)防护结构施工:在防护区域进行植草防护结构121、骨架防护结构122、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锚索框架防护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施工。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用于对防护场地周围的边坡进行加固,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所述边坡上的锚固系统,所述锚固系统包括横向微型群桩和纵向微型群桩,所述横向微型群桩包括第一微型群桩基础、以及与所述第一微型群桩基础刚性连接的横向冠梁,所述纵向微型群桩包括第二微型群桩基础、以及与所述第二微型群桩基础刚性连接的纵向冠梁;所述横向微型群桩围设在所述防护场地的周侧,所述纵向微型群桩设置在所述横向微型群桩的一侧,所述纵向微型群桩的一端朝向所述边坡的坡脚,所述纵向微型群桩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边坡的坡顶,所述横向冠梁和所述纵向冠梁之间形成防护区域;
防护系统,所述防护系统包括植草防护结构、骨架防护结构、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锚索框架防护结构,所述植草防护结构、所述骨架防护结构、所述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防护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微型群桩位于所述所述横向微型群桩靠近所述防护场地的一侧;或,所述纵向微型群桩位于所述所述横向微型群桩远离所述防护场地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微型群桩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纵向微型群桩在所述横向微型群桩的同一侧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冠梁和/或所述纵向冠梁的横截面的宽度尺寸为1.5m~2.5m;和/或,
所述横向冠梁和/或所述纵向冠梁的横截面的高度尺寸为0.5m~1m;和/或,
所述第一微型群桩基础包括多个第一微型桩,所述第二微型群桩基础包括多个第二微型桩,所述第一微型桩和/或所述第二微型桩的桩径为0.15m~0.25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冠梁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节段,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节段之间形成第一伸缩缝;和/或,
所述纵向冠梁包括至少两个纵向节段,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向节段之间形成第二伸缩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节段的长度尺寸为10m~15m;和/或,
所述纵向节段的长度尺寸为8m~10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型群桩基础包括多个第一微型桩,所述第一微型桩包括第一桩体、以及埋设在所述第一桩体中的第一预埋钢筋,所述横向冠梁包括横向梁体、以及埋设在所述横向梁体中的第二预埋钢筋,所述第一桩体的桩顶伸入所述横向梁体中,且所述第一预埋钢筋与所述第二预埋钢筋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微型群桩基础包括多个第二微型桩,所述第二微型桩包括第二桩体、以及埋设在所述第二桩体中的第三预埋钢筋,所述纵向冠梁包括纵向梁体、以及埋设在所述纵向梁体中的第四预埋钢筋,所述第二桩体的桩顶伸入所述纵向梁体中,且所述第三预埋钢筋与所述第四预埋钢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边坡的高度尺寸小于3m时,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所述植草防护结构;
当所述边坡的高度尺寸不小于3m,且不大于8m时,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所述骨架防护结构;
当所述边坡的高度尺寸大于8m时,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所述锚杆框架防护结构或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还包括排水系统;
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排水沟槽,第一排水沟槽所述设置在所述锚固系统上;和/或,
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二排水沟槽,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有所述骨架防护结构,所述第二排水沟槽设置在所述骨架防护结构上;和/或,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有所述锚杆框架防护结构,所述第二排水沟槽设置在所述锚杆框架防护结构上;和/或,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有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所述第二排水沟槽设置在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上;
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天沟,所述天沟设置在所述边坡的坡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还包括监测系统;
所述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边坡的坡顶上的测斜孔,所述测斜孔穿过地层的滑动面,且深度尺寸不小于15m;和/或,
所述监测系统包括观测桩,所述观测桩设置在所述边坡上;和/或,
所述防护区域中设置有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所述监测系统包括锚索计,所述锚索计设置在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的锚索上。
CN202010893629.9A 2020-08-31 2020-08-31 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Pending CN1118940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3629.9A CN111894017A (zh) 2020-08-31 2020-08-31 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3629.9A CN111894017A (zh) 2020-08-31 2020-08-31 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4017A true CN111894017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24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3629.9A Pending CN111894017A (zh) 2020-08-31 2020-08-31 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40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0187A (zh) * 2022-09-14 2022-11-22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软弱土层铁路接触网立柱的加固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0187A (zh) * 2022-09-14 2022-11-22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软弱土层铁路接触网立柱的加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1485B (zh) 一种高填方预制现浇组合式桩板墙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4564128B (zh)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用变形监测方法
CN102352590B (zh) 采用桩板式挡墙进行高填方路基拼接的方法
CN107503257B (zh) 一种傍山高填路堤稳定与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498953A (zh) 路堑边坡复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0580190C (zh) 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
CN205116217U (zh) 一种高填方预制现浇组合式桩板墙防护结构
CN105862930B (zh) 一种对新建地下工程下方既有隧道的保护结构
CN104500077A (zh)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平房区施工方法
CN109371989B (zh) 一种适用于边坡稳定支护的组合式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03170B (zh) 陡坡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04389320A (zh) 桩基础锚索预应力高挡墙施工方法
CN101838957B (zh) 整体式t形外悬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76454A (zh) 用于边坡挡土墙加钢管桩组合式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04991A (zh) 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构建方法
CN115539048A (zh) 一种用于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方法
KR20120037212A (ko) 수직형 측벽과 아치형 천정부를 이용한 개착식 터널 시공 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해 시공된 수직형 측벽과 아치형 천정부를 이용한 개착식 터널
CN206844132U (zh) 超高轻型支挡结构
CN111894017A (zh) 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CN105821902B (zh) 竖直格构式轻型钢筋混凝土生态挡墙施工方法
CN209669613U (zh) 一种具有桩基盖梁的路基结构
CN212534162U (zh) 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CN216765941U (zh) 一种偏压状态下隧道减压减载结构
CN113550336B (zh) 一种邻近既有建筑物的松散地层区铁路深路堑的施工方法
CN109750568A (zh) 一种具有桩基盖梁的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