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5886B - 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5886B
CN115195886B CN202210837652.5A CN202210837652A CN115195886B CN 115195886 B CN115195886 B CN 115195886B CN 202210837652 A CN202210837652 A CN 202210837652A CN 115195886 B CN115195886 B CN 1151958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cab
rigidity
connecting rod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76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95886A (zh
Inventor
师占雨
丁培林
耿广锐
唐克兵
黄嘉靖
王辉
刘道勇
陈龙
郎宝永
王承恩
王嘉程
徐泽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Truc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Truc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Truc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Truc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376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958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95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5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95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5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04Cabs insulated against vibrations or noise, e.g. with elastic suspension
    • B62D33/0608Cabs insulated against vibrations or noise, e.g. with elastic suspension pneumatic or hydraulic suspen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安装有承载气囊;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位于所述车架的上方,且所述驾驶室连接所述承载气囊,所述承载气囊位于所述驾驶室与所述车架之间;以及变刚度气囊,所述变刚度气囊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支架连接所述车架,所述变刚度气囊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支架连接所述驾驶室。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所述变刚度气囊充气后可以抵消承载气囊充气后产生的额外载荷,并保证驾驶室的高度不发生变化,同时,承载气囊的刚度随着承载气囊的充气也不断变大。并且,通过控制充气量可以调节承载气囊和变刚度气囊的压力,可以实现设计允许范围内的任意刚度值。

Description

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悬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空气弹簧的特性,大部分空气弹簧在工作范围内拉伸和压缩时等效作用面积几乎不发生变化,也即随着空气弹簧的拉伸和压缩时,气囊输出的力也基本不发生变化,因此平衡状态下气囊内的气压不会发生改变,导致空气弹簧的刚度也不会发生改变。
目前的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大多数不能实现刚度可调节功能,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不能调节刚度时,由于空气弹簧的刚度一般较小,车辆行驶到颠簸坏路时,经常会出现驾驶室撞击限位块的现象,导致乘驾舒适性差。而相关技术中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刚度的方案是增加辅助气囊,从而增加空气弹簧的等效作用面积,实现刚度调节功能。
但是,增加辅助气囊方案,增加空气弹簧的等效作用面积是固定的,只能实现固定离散点刚度改变,且改变范围小。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增加辅助气囊方案,增加空气弹簧的等效作用面积是固定的,只能实现固定离散点刚度改变,且改变范围小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安装有承载气囊;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位于所述车架的上方,且所述驾驶室连接所述承载气囊,所述承载气囊位于所述驾驶室与所述车架之间;以及变刚度气囊,所述变刚度气囊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支架连接所述车架,所述变刚度气囊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支架连接所述驾驶室。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具有第一气路接口和第二气路接口,所述第一气路接口连接大气,所述第二气路接口连接气源,所述电磁阀还具有连接所述变刚度气囊的第一充气接口,以及连接所述承载气囊的第二充气接口;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电磁阀,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路接口、所述第二气路接口、所述第一充气接口和所述第二充气接口的开闭。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还包括路面信息采集装置,所述路面信息采集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路面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路面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承载气囊的刚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高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车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且所述第一连杆垂直于所述车架;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变刚度气囊的顶部,且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变刚度气囊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变刚度气囊的底部,且所述第三连杆垂直于所述变刚度气囊的轴线,所述第三连杆沿所述变刚度气囊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杆正对设置;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连接所述驾驶室,且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面垂直。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承载气囊的刚度;若是,则控制气源向变刚度气囊和承载气囊充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包括路面信息采集装置;所述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承载气囊的刚度,包括:根据所述路面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路面信息,确定对应的路面等级;根据所述路面等级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所述承载气囊的刚度,以及对应的刚度目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所述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承载气囊的刚度,还包括:根据所述路面等级,并结合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高度传感器测得的数据,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所述承载气囊的刚度,以及对应的刚度目标。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控制气源向变刚度气囊和承载气囊充气之后,还包括:当判断出需要降低所述承载气囊的刚度时,控制所述变刚度气囊和所述承载气囊放气。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由于设置了变刚度气囊,变刚度气囊的顶部连接至车架,变刚度气囊的底部连接至驾驶室,当变刚度气囊充气后,变刚度气囊会对驾驶室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从而可以抵消承载气囊充气后产生的额外载荷,并保证驾驶室的高度不发生变化,同时,承载气囊的刚度随着承载气囊的充气也不断变大,足够的刚度可以避免车辆穿过颠簸路面时冲击限位块,使车辆能够平稳的穿过颠簸路面,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并且,通过控制充气量可以调节承载气囊和变刚度气囊的压力,可以实现设计允许范围内的任意刚度值,能适应更复杂的路面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车架;2、承载气囊;3、驾驶室;4、变刚度气囊;
5、第一连接支架;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
6、第二连接支架;61、第三连杆;62、第四连杆;
7、电磁阀;71、第一气路接口;72、第二气路接口;73、第一充气接口;74、第二充气接口;75、第一控制接口;76、第二控制接口;77、第三控制接口;78、主阀;791、第一次阀;792、第二次阀;
8、控制器;91、封闭接口;92、接地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中的驾驶室质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若商用车驾驶室质量未发生变化的时候,空气弹簧承受的力不发生改变,空气弹簧的输出力也基本不变,导致空气弹簧的刚度也不会发生改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增加辅助气囊方案,增加空气弹簧的等效作用面积是固定的,只能实现固定离散点刚度改变,且改变范围小的问题。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其可以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安装有承载气囊2,其中,承载气囊2可以设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车架1表面;驾驶室3,所述驾驶室3位于所述车架1的上方,且所述驾驶室3连接所述承载气囊2,所述承载气囊2位于所述驾驶室3与所述车架1之间,也即承载气囊2的顶部与驾驶室3固定,承载气囊2的底部与车架1固定;以及变刚度气囊4,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支架5连接所述车架1,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支架6连接所述驾驶室3。其中,承载气囊2和变刚度气囊4均可以实现充放气。
本实施例中,由于变刚度气囊4的底部连接至驾驶室3,当变刚度气囊4充气后,变刚度气囊4的气压增加,变刚度气囊4会对驾驶室3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变刚度气囊4的气压增加时,若承载气囊2不充气,驾驶室3会下移,为了保证驾驶室3高度不变,承载气囊2也需要充气来抵消变刚度气囊4充气后产生的力,这时承载气囊2的压力增加,承载气囊2的高度未发生变化,所以承载气囊2的等效作用面积不变,相同压缩量时,承载气囊2输出力变大,承载气囊2刚度增加,足够的刚度可以避免车辆穿过颠簸路面时冲击限位块,使车辆能够平稳的穿过颠簸路面,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并且,通过控制承载气囊2和变刚度气囊4的充气量可以调节承载气囊2和变刚度气囊4的压力,进而调整承载气囊2的刚度,由于充气量的多少可以实现连续的变化,因此,可以实现承载气囊2刚度的连续变化,使承载气囊2实现设计允许范围内的任意刚度值,能适应更复杂的路面情况。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支架5可以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所述第一连杆51的一端连接所述车架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2,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1的下端连接车架1的顶面,第一连杆51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杆52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杆51垂直于所述车架1;所述第二连杆52连接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顶部,且所述第二连杆52与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轴线垂直,如此设置,使第二连杆52和第一连杆51可以将变刚度气囊4的载荷竖直传递至车架1;所述第二连接支架6可以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第三连杆61和第四连杆62,所述第三连杆61连接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底部,且所述第三连杆61垂直于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轴线,所述第三连杆61沿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杆52正对设置;所述第四连杆6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61,另一端连接所述驾驶室3,且所述第四连杆62与所述驾驶室3的底面垂直,如此设置,使得第四连杆62能够对驾驶室3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且变刚度气囊4在通过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第三连杆61和第四连杆62进行力的传递的过程中,不易发生扭曲。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第三连杆61或者第四连杆62倾斜设置。
进一步,参见图1和图3所示,车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承载气囊2,且可以在每一侧的两个承载气囊2之间设置所述变刚度气囊4,形成六气囊空气悬架系统。
参见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还可以包括:电磁阀7,所述电磁阀7具有第一气路接口71和第二气路接口72,所述第一气路接口71连接大气,所述第二气路接口72连接气源,其中,气源可以向电磁阀7提供气体,所述电磁阀7还具有连接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第一充气接口73,以及连接所述承载气囊2的第二充气接口74,通过电磁阀7的各个接口可以实现变刚度气囊4和承载气囊2的充气或者放气;以及控制器8(ECU),所述控制器8连接所述电磁阀7,所述控制器8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路接口71、所述第二气路接口72、所述第一充气接口73和所述第二充气接口74的开闭;进而可以实现对承载气囊2和变刚度气囊4的自动控制。其中,第一气路接口71、第二气路接口72、第一充气接口73和第二充气接口74处均可以设置用于连接的管路;电磁阀7还可以设有封闭接口91和接地接口92。其中,所述电磁阀7为三通二位双点电磁阀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其他种类的电磁阀7,能够实现同时控制承载气囊2和变刚度气囊4充放气的电磁阀或者组合阀均可。
进一步,电磁阀7还可以具有第一控制接口75、第二控制接口76和第三控制接口77,电磁阀7通过第一控制接口75、第二控制接口76和第三控制接口77与控制器8连接,电磁阀7内可以设有主阀78、第一次阀791和第二次阀792,主阀78可以与第一控制接口75、第一气路接口71、第二气路接口72连接,使得控制器8通过第一控制接口75控制主阀78,使主阀78打开时连接气源,关闭时连接大气;第一次阀791可以与第二控制接口76、第一充气接口73连接,使得控制器8通过第二控制接口76控制第一充气接口73的打开和关闭,进而实现对变刚度气囊4的充放气;第二次阀792可以与第三控制接口77、第二充气接口74连接,使得控制器8通过第三控制接口77控制第二充气接口74的打开和关闭,进而实现对承载气囊2的充放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还可以包括路面信息采集装置,所述路面信息采集装置可以对车辆目前或者即将行走的路面信息进行采集;所述路面信息采集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8,并可以将采集到的路面信息发送至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还用于根据所述路面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路面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承载气囊2的刚度,当判断出需要调整承载气囊2的刚度时,可以控制电磁阀7的各个接口实现对承载气囊2和变刚度气囊4的充气或者放气。
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强,不能做到实时控制悬架系统的刚度,需要对路面信息进行预判,根据GB7031《车辆振动输入-路面平度表示》标准中定义的路面不平度等级(A级-H级),D级-H级以上的路面需要预调驾驶室3悬架系统刚度,且不同等级的路面需要对应不同的刚度目标,路面等级越高所需要的刚度越大。本实施例通过预先获取路面信息,可以对路面等级进行判断,进而根据等级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刚度,以及还可以确定对应等级的路面需要调整的刚度目标。
其中,路面信息采集装置可以为车前摄像头或者激光雷达,摄像头可以对路面进行拍摄进而获取路面信息,激光雷达可以对路面进行扫描,进而获取路面信息。
参见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变刚度气囊4和承载气囊2的压强,高度传感器用于测量驾驶室3相对于车架1的高度;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高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8连接,压力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可以将测得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器8,使控制器8根据压力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的数据,或者根据路面信息结合压力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的数据,来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承载气囊2的刚度,以实现对刚度的精确预判。其中,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强以及高度传感器测得驾驶室3的高度,可以计算得出承载气囊2目前的刚度(也即调整前的刚度),通过路面信息或者其他方式可以获知承载气囊2需要调节至的目标刚度,进而可以知道目前的刚度与目标刚度之间的差距,进行精确控制充气量来使承载气囊2达到目标刚度。
当车辆行驶到平稳路面,需要降低悬架系统刚度时,第一控制接口75断开,主阀78连接大气,第二控制接口76和第三控制接口77同时打开,变刚度气囊4和承载气囊2同时放气,并保证驾驶室3高度不变,恢复到初始状态,承载气囊2压力减小,承载气囊2等效作用面积不变,承载气囊2相同压缩量时,气囊输出力变小,气囊刚度变小,提高在平稳路面行驶时车辆舒适性。其中,在控制驾驶室3高度不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高度传感器监控驾驶室3的高度,当需要增大承载气囊2的刚度时,若驾驶室3的高度发生升高,则对变刚度气囊4进行充气,直至驾驶室3的高度回到原来的高度,若驾驶室3的高度发生降低,则对承载气囊2进行充气,直至驾驶室3回到原来高度;当需要减小承载气囊2的刚度时,若驾驶室3的高度发生升高,则对承载气囊2进行放气,直至驾驶室3的高度回到原来的高度,若驾驶室3的高度发生降低,则对变刚度气囊4进行放气,直至驾驶室3回到原来的高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的原理为:车辆通过颠簸路面时需要增大承载气囊2的刚度,假设承载气囊2调节前刚度值为k0,承载气囊2调节后刚度值为k1,承载气囊2充气前气压为P0,充气后承载气囊2压力为P1,充气前后承载气囊2的高度未发生变化,因此等效作用面积不变为S,驾驶室3总重力不变为Tcab,变刚度气囊4充气前变刚度气囊4的压力为0,变刚度气囊4充气后变刚度气囊4的压力为P1’,等效作用面积为S’。
由系统受力平衡可知:
充气前:驾驶室3总重力Tcab=P0*S,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的刚度即为此时承载气囊2的刚度,承载气囊2的输出力用刚度表达的形式为Tcab=k0*x(x为初始状态承载气囊2的等效变形量)。
充气后:Tcab+P1’*S’=P1*S,承载气囊2此时的输出力用刚度表达的形式为:Tcab+P1’*S’=k1*x(x为初始状态承载气囊2的等效变形量,前后高度未变化)。
此时k1>k0实现了刚度的调节,通过调节承载气囊2和变刚度气囊4的压力,可以实现设计允许范围内的任意刚度值,能适应更复杂的路面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承载气囊2的刚度。
步骤2:若是,则控制气源向变刚度气囊4和承载气囊2充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变刚度气囊4施加的反向载荷可以抵消承载气囊2充气后产生的额外载荷,在改变刚度的同时,保证车辆驾驶室3高度不发生变化,保证车辆平稳通过复杂路况,且可以实现刚度的连续改变,刚度变化范围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还可以包括路面信息采集装置;所述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承载气囊2的刚度,可以包括:根据所述路面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路面信息,确定对应的路面等级,比如A级-H级中的任一级;根据所述路面等级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所述承载气囊2的刚度,以及对应的刚度目标,比如在D级-H级以上的路面需要预调驾驶室3悬架系统刚度,不同等级的路面会对应不同的刚度目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所述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承载气囊2的刚度,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路面等级,并结合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高度传感器测得的数据,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所述承载气囊2的刚度,以及对应的刚度目标。
进一步,在所述控制气源向变刚度气囊4和承载气囊2充气之后,还可以包括:当判断出需要降低所述承载气囊2的刚度时,控制所述变刚度气囊4和所述承载气囊2放气。也即当车辆行驶到平稳路面,需要降低悬架系统刚度时,第一控制接口75断开,主阀78连接大气,第二控制接口76和第三控制接口77同时打开,变刚度气囊4和承载气囊2同时放气,并保证驾驶室3高度不变,恢复到初始状态,承载气囊2压力减小,承载气囊2等效作用面积不变,相同压缩量时,气囊输出力变小,气囊刚度变小,提高在平稳路面行驶时车辆舒适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车架(1),所述车架(1)安装有承载气囊(2);
驾驶室(3),所述驾驶室(3)位于所述车架(1)的上方,且所述驾驶室(3)连接所述承载气囊(2),所述承载气囊(2)位于所述驾驶室(3)与所述车架(1)之间;
以及变刚度气囊(4),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支架(5)连接所述车架(1),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支架(6)连接所述驾驶室(3);
所述第一连接支架(5)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所述第一连杆(51)的一端连接所述车架(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2),且所述第一连杆(51)垂直于所述车架(1);所述第二连杆(52)连接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顶部,且所述第二连杆(52)与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轴线垂直;
所述第二连接支架(6)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第三连杆(61)和第四连杆(62),所述第三连杆(61)连接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底部,且所述第三连杆(61)垂直于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轴线,所述第三连杆(61)沿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杆(52)正对设置;所述第四连杆(6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61),另一端连接所述驾驶室(3),且所述第四连杆(62)与所述驾驶室(3)的底面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还包括:
电磁阀(7),所述电磁阀(7)具有第一气路接口(71)和第二气路接口(72),所述第一气路接口(71)连接大气,所述第二气路接口(72)连接气源,所述电磁阀(7)还具有连接所述变刚度气囊(4)的第一充气接口(73),以及连接所述承载气囊(2)的第二充气接口(74);
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连接所述电磁阀(7),所述控制器(8)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路接口(71)、所述第二气路接口(72)、所述第一充气接口(73)和所述第二充气接口(74)的开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还包括路面信息采集装置,所述路面信息采集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还用于根据所述路面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路面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承载气囊(2)的刚度。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高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8)连接。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承载气囊(2)的刚度;
若是,则控制气源向变刚度气囊(4)和承载气囊(2)充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包括路面信息采集装置;
所述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承载气囊(2)的刚度,包括:
根据所述路面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路面信息,确定对应的路面等级;
根据所述路面等级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所述承载气囊(2)的刚度,以及对应的刚度目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
所述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承载气囊(2)的刚度,还包括:
根据所述路面等级,并结合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高度传感器测得的数据,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所述承载气囊(2)的刚度,以及对应的刚度目标。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气源向变刚度气囊(4)和承载气囊(2)充气之后,还包括:
当判断出需要降低所述承载气囊(2)的刚度时,控制所述变刚度气囊(4)和所述承载气囊(2)放气。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
CN202210837652.5A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Active CN1151958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7652.5A CN115195886B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7652.5A CN115195886B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5886A CN115195886A (zh) 2022-10-18
CN115195886B true CN115195886B (zh) 2023-05-30

Family

ID=83581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7652.5A Active CN115195886B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9588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8739A (ja) * 1995-03-22 1996-10-08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キャブ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DE102011120428A1 (de) * 2011-12-07 2012-06-28 Daimler Ag Nutzfahrzeugvorrichtung mit einer Höhen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erhaus
CN104290825A (zh) * 2013-05-31 2015-01-21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用于相对于汽车底盘水平调整商用车的驾驶室的系统和工作方法
CN105437899A (zh) * 2015-12-18 2016-03-30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刚度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
CN112519522A (zh) * 2020-11-26 2021-03-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悬架系统及其单轴内平衡调节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214057735U (zh) * 2020-11-03 2021-08-27 湖南大学 一种驾驶室与座椅集成悬挂系统
CN113696689A (zh) * 2021-09-01 2021-11-26 江苏大学扬州(江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所 一种刚度多级可调式空气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30333A (zh) * 2021-12-13 2022-0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域控制架构确定车辆标定高度的方法及装置
CN216805053U (zh) * 2021-09-15 2022-06-24 扬州市奥特瑞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实现自馈能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8739A (ja) * 1995-03-22 1996-10-08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キャブ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DE102011120428A1 (de) * 2011-12-07 2012-06-28 Daimler Ag Nutzfahrzeugvorrichtung mit einer Höhen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erhaus
CN104290825A (zh) * 2013-05-31 2015-01-21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用于相对于汽车底盘水平调整商用车的驾驶室的系统和工作方法
CN105437899A (zh) * 2015-12-18 2016-03-30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刚度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
CN214057735U (zh) * 2020-11-03 2021-08-27 湖南大学 一种驾驶室与座椅集成悬挂系统
CN112519522A (zh) * 2020-11-26 2021-03-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悬架系统及其单轴内平衡调节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696689A (zh) * 2021-09-01 2021-11-26 江苏大学扬州(江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所 一种刚度多级可调式空气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CN216805053U (zh) * 2021-09-15 2022-06-24 扬州市奥特瑞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实现自馈能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
CN114030333A (zh) * 2021-12-13 2022-0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域控制架构确定车辆标定高度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5886A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7600B2 (en)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uspen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suspension system
RU2304524C1 (ru) Система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подвески со стопорным клапаном
KR101198227B1 (ko) 오토바이용 반능동 현가장치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808838B (zh) 用于自动调整载货车的水平度的设备和方法
US20170016757A1 (en) Axle Load Monitoring System
US9598126B2 (en) Automatic auxiliary axle control system
JPH1128923A (ja) バネ矯正装置を有する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MXPA06002086A (es) Sistema de suspension de aire con valvula de restriccion de aire de suministro.
EP0556070B1 (en) Road surface stat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suspension controlling device
EP2032378A2 (en) Electronic control of vehicle air suspension
EP0954453A1 (en) A device for control of operating device
GB2232939A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tive suspensions of a vehicle
KR102023057B1 (ko) 차량의 가변축 제어방법 및 그 제어장치
CN104842735A (zh) 车辆减震装置、主动悬架及车辆
CN104553659A (zh) 电控空气悬架高度可调控制装置
CN115195886B (zh) 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US11827232B2 (en) High accuracy vehicle load management
GB2562676A (en) Suspension control device
KR100435345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서스펜션 시스템
US10500916B2 (en) Axel load monitoring system
CA3088369A1 (en) Electronic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 for a vehicle
KR100418616B1 (ko) 자동차의 에어 스프링 전자 제어장치
WO2002098686A1 (en) Suspension of a pneumatic type with compensation of differences in level and transfer of load
JP3011005B2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13942587B (zh) 一种驾驶室悬置自动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