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85328A - 调压电路、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调压电路、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85328A
CN115185328A CN202210878159.8A CN202210878159A CN115185328A CN 115185328 A CN115185328 A CN 115185328A CN 202210878159 A CN202210878159 A CN 202210878159A CN 115185328 A CN115185328 A CN 115185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voltage
circuit
resistor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81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欣
邓峻
邱盛军
乐卫平
张桂东
马晓阳
贺远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781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853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85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5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61Voltage to current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调压电路、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调压电路用于对第一接口的电压进行调节,调压电路包括电阻支路、运算支路与调节支路。电阻支路与第一电源连接,电阻支路被配置为电阻值可调的支路,并基于第一电源的电压输出可调节的电压。运算支路分别与第一基准电压、第一接口及调节支路连接,运算支路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一接口的电压进行运算,并输出第一信号至调节支路。调节支路与电阻支路连接,调节支路基于第一信号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调节第一接口的电压,以使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一接口的电压满足预设对应关系。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电压的自动校准,且能够在不同的产品和电路中通用,实用性较强。

Description

调压电路、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调压电路、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产品和电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温漂等问题,而导致产品和电路中的基准电压发生偏移,从而带来产品和电路的使用异常。例如,对于通过运放实现电压检测的电路,由于温漂的存在,可能导致在未进行电压采集时,运放的输入端已存在电压,导致所检测的电压不准确。
从而,需要对产品和电路进行校准,以减小或消除温漂等问题。然而,传统的校准方法通常需要用户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置相应的电压,以实现校准过程。由于需要人工干预,则校准效果较差,且实用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调压电路、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能够实现电压的自动校准,且能够在不同的产品和电路中通用,实用性较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调压电路,调压电路用于对第一接口的电压进行调节,调压电路包括电阻支路、运算支路与调节支路。电阻支路与第一电源连接,电阻支路被配置为电阻值可调的支路,并基于第一电源的电压输出可调节的电压,以调节第一接口的电压。运算支路分别与第一基准电压、第一接口及调节支路连接,运算支路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一接口的电压进行运算,并基于运算结果输出第一信号至调节支路。调节支路与电阻支路连接,调节支路被配置为基于第一信号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通过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调节第一接口的电压,以使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一接口的电压满足预设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电阻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电阻支路的第二端接地。电阻支路包括M个串联连接的电阻,M个串联连接的电阻包括至少一个可调电阻,且M个串联的电阻中第N个电阻与第N+1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电阻支路从第一连接点输出电压,其中,M为≥2的整数,N≤M-1。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运算支路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基准电压连接,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调节支路连接,用于输出第一信号。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调节支路包括开关单元、运算单元与执行单元。开关单元连接于运算单元及运算支路之间,开关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信号而导通,并将第一信号输入至运算单元。运算单元分别与第二基准电压及执行单元连接,运算单元被配置为在开关单元导通时对第一信号与第二基准电压进行运算,以输出第二信号至执行单元。执行单元与电阻支路连接,执行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二信号而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运算支路连接,用于输入第一信号,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运算单元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运算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第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开关单元连接,第二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基准电压连接,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执行单元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执行单元包括电机,电机的控制端与运算单元连接,电机的运行端与电阻支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调压电路还包括电容支路与电压跟随支路。电容支路与电阻支路连接,电容支路被配置为对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进行滤波。电压跟随支路与电阻支路连接,电压跟随支路被配置为基于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输出跟随电压,以通过跟随电压调节第一接口的电压,其中,跟随电压与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相等。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电容支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电阻支路输出电压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一电容为滤波电容。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电压跟随支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一运放的第一输入端与电阻支路输出电压的一端连接,第一运放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其中,第一运放的输出端用于输出跟随电压。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调压电路,调压电路用于对第一接口的电压进行调节,调压电路包括电阻支路与控制器。电阻支路与第一电源连接,电阻支路被配置为电阻值可调的支路,并基于第一电源的电压输出可调节的电压,以调节第一接口的电压。控制器与电阻支路及第一接口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一接口当前的第一电压,并获取第一接口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基于第一电压、第一基准电压及预设对应关系,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通过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调节第一接口的电压,以使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一接口的电压满足预设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基于第一电压、第一基准电压及预设对应关系,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包括:若第一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不满足预设对应关系,则计算第一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之间的差值;若差值大于第二基准电压,则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减小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若差值小于第二基准电压,则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增大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预设对应关系为:第一接口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第一差值阈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信号检测电路,包括电信号采样支路、放大支路以及如第二方面中的调压电路,其中,放大支路的输出端为第一接口。电信号采样支路的第一端与放大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电信号采样支路的第二端与放大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电信号采样支路被配置为对电信号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的电信号在电信号采样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电压,以在放大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电压。放大支路被配置为将放大支路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差放大后输出,以配合后级电路进行电信号的检测,放大支路输出的电压为第一接口的电压。调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的第一端连接,调压电路中的控制器具体用于:在电信号采样支路未检测电信号时,调节调压电路中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通过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调节放大支路第一端的电压,以使放大支路输出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满足预设对应关系,其中,在放大支路输出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满足预设对应关系时,放大支路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第二差值阈值。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电信号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波形调节支路与第二波形调节支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波形调节支路连接于电阻支路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第一波形调节支路被配置为对放大支路的第一端的波形进行调节。第二波形调节支路连接于放大支路的第二端与放大支路的输出端之间,第一波形调节支路被配置为对放大支路的第二端的波形进行调节。其中,第一波形调节支路与第二波形调节支路的调节方式均包括积分调节、比例调节、微分调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波形调节支路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三电容与第二电阻组成的第一电路。第二电容连接于调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第二电容用于实现微分调节。第一电阻连接于调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第一电阻用于实现比例调节。第三电容与第二电阻串联连接,且第一电路连接于调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第三电容与第二电阻串联组成的电路用于实现积分调节。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波形调节支路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第四电容、第三电阻、第五电容与第四电阻组成的第二电路。第四电容连接于放大支路的第二端与输出端之间,第四电容用于实现微分调节。第三电阻连接于放大支路的第二端与输出端之间,第三电阻用于实现比例调节。第五电容与第四电阻串联连接,且第二电路连接于放大支路的第二端与输出端之间,第五电容与第四电阻串联组成的电路用于实现积分调节。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电信号采样支路包括霍尔传感器、第五电阻与第六电阻。霍尔传感器的第一端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放大支路的第一端连接,霍尔传感器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放大支路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放大支路包括第二运放。第二运放的第一输入端与电信号采样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运放的第二输入端与电信号采样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运放的输出端为放大支路的输出端。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与第二方面中的调压电路,或,如第三方面中的电信号检测电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调压电路用于对第一接口的电压进行调节,调压电路包括电阻支路、运算支路与调节支路。其中,电阻支路与第一电源连接,运算支路分别与第一基准电压、第一接口及调节支路连接,调节支路与电阻支路连接。当因为温漂等问题而导致第一接口的电压出现偏差时,即导致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一接口的电压不满足预设对应关系时,运算支路能够根据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一接口的电压进行运算,并基于运算结果输出第一信号至调节支路,以使调节支路根据第一信号对应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调节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从而,通过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调节第一接口的电压,能够使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一接口的电压重新满足预设对应关系。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在出现温漂等问题时,能够实现电压的自动校准过程,由于无需人工干预,则具有较佳的校准效果,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即能够在不同的产品和电路中通用,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调压电路100用于对第一接口J1的电压进行调节,即调压电路100能够间接或直接调节第一接口J1的电压。例如,当调压电路100的输出端直接与第一接口J1连接时,调压电路100能够直接调节第一接口J1的电压。又如,当调压电路100的输出端与第二接口连接,且第一接口J1的电压通过第二接口的电压确定,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J1为不同接口,则调压电路100输出的电压用于直接调节第二接口的电压,再通过第二接口的电压调节第一接口J1的电压,以达到对第一接口J1的电压的间接调节过程。
其中,调压电路100包括电阻支路10、运算支路20与调节支路30。电阻支路10与第一电源V1连接,运算支路30分别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第一接口J1及调节支路30连接,调节支路30与电阻支路10连接。具体为,电阻支路1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V1连接,电阻支路10的第三端与调节支路30的第二端连接,运算支路20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口J1连接,运算支路20的第二端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连接,运算支路20的第三端与调节支路30的第一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电阻支路10被配置为电阻值可调的支路,电阻支路10基于第一电源V1的电压输出可调节的电压,以调节第一接口J1的电压。运算支路20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与第一接口J1的电压进行运算,并基于运算结果输出第一信号至调节支路30。调节支路30被配置为基于第一信号调节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以通过电阻支路10输出的电压调节第一接口J1的电压,以使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与第一接口J1的电压满足预设对应关系。
其中,预设对应关系为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与第一接口J1的电压在正常情况下应满足的关系,预设对应关系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可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或应用场景进行对应的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预设对应关系设置为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与第一接口J1的电压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第一差值阈值,即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与第一接口J1的电压接近或相等。在该种情况下,可将第一基准电压Vref1设置为用户所需的电压,比如,在一实施例中,用户想要使第一接口J1电压保持为0v,则可将第一基准电压Vref1设置为0v,并将预设对应关系设置为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与第一接口J1的电压相等,那么,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受到温漂等影响而导致不为0v时,能够通过调压电路100的调节使第一接口J1的电压重新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相等,即调节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为0v,从而实现了保持第一接口J1电压为0v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与第一接口J1的电压满足预设对应关系,可对应第一接口J1的电压未受到温漂等问题的影响。换言之,当第一接口J1的电压受到温漂等问题的影响时,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与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不满足预设对应关系。此时,运算支路20首先对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与第一接口J1进行运算,其中,运算可包括减法运算、比较大小的运算等运算方式。接着,运算支路20根据运算的结果输出第一信号至调节支路30,以使调节支路30根据第一信号对应调节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由于第一电源V1的电压保持不变,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改变,即电阻支路10输出端所输出的电压改变。而电阻支路10输出的电压又进一步导致第一接口J1的电压改变,实现了对第一接口J1的电压的调节过程,以调节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与第一接口J1的电压重新满足预设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在出现温漂等异常时,对电压进行自动校准的过程。并且,无需人工干预,具有较佳的校准效果。同时,也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即能够在不同的产品和电路中通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调节支路30包括开关单元31、运算单元32与执行单元33。
其中,开关单元31连接于运算单元32及运算支路20之间,运算单元32分别与第二基准电压Vref1及执行单元33连接,执行单元33与电阻支路10连接。具体为,开关单元31的第一端与运算支路20的第三端连接,开关单元31的第二端与运算单元32的第一端连接,运算单元32的第二端与第二基准电压Vref2连接,运算单元32的第三端与执行单元33的第一端连接,执行单元33的第二端与电阻支路10的第三端连接,电阻支路10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可调节的电压。
具体地,开关单元31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信号而导通,并将第一信号输入至运算单元32。运算单元32被配置为在开关单元31导通时对第一信号与第二基准电压Vref2进行运算,其中,运算可包括减法运算、比较大小的运算等运算方式。运算单元32根据运算的结果输出第二信号至执行单元33。执行单元33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二信号而调节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未受到温漂等问题的影响时,即第一接口J1的电压处于正常状态,无需进行校准。运算支路20能够根据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运算后输出第三信号,以使开关单元31断开。此时,运算单元32与运算支路20之间的连接被断开,运算单元32不输出信号至执行单元33,执行单元33也不执行动作,从而可防止对第一接口J1的电压的误调节。
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受到温漂等问题的影响时,运算支路20则输出第一信号,以使开关单元31导通。此时,运算单元32与运算支路20连通,运算支路20输出的第一信号经过开关单元31后输入至运算单元32中。运算单元32根据第一信号与第二基准电压Vref2运算后,输出第二信号至执行单元33。继而,执行单元33根据第二信号确定对电阻支路10调整的大小与方向,并对应调整电阻支路10,以调节电阻支路10输出端所输出的电压,从而调节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与第一接口J1的电压重新满足预设对应关系,也就达到减小或消除温漂等问题的目的。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运算单元32与运算支路20均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运算方案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同时,运算单元32与运算支路20的运算方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运算支路20可通过减法运算实现,运算单元32用于执行比较大小的运算。具体实现过程如下,运算支路20用于计算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之间的差值,并记为电压误差信号Ve。若该电压误差信号Ve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例如零),可对应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与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不满足预设对应关系,则确定需要对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进行调节。此时,运算支路20输出第一信号至开关单元31,以使开关单元31导通。其中,第一信号为与电压误差信号Ve相关联的信号,如第一信号可以为电压误差信号Ve,第一信号也可以为与电压误差信号Ve成比例的信号等。继而,第一信号输入至运算单元32,运算单元32用于比较第一信号与第二基准电压Vref2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根据该大小关系输出第二信号执行单元33。执行单元33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执行对应的操作,即对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进行调整。
此外,第二基准电压Vref2也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同时,第二基准电压Vref2可以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调压电路100还包括电容支路40与电压跟随支路50。
其中,电容支路40与电阻支路10连接,具体为,电容支路40的第一端与电阻支路10的输出端连接。电容支路40被配置为对电阻支路10输出的电压进行滤波。
电压跟随支路50与电阻支路10连接,具体为,电压跟随支路50的第一端与电阻支路10的输出端连接,电压跟随支路50的第二端用于输出跟随电压,其中,跟随电压与电阻支路10输出的电压相等。电压跟随支路50用于基于电阻支路10输出的电压输出跟随电压。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以下以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为例对调压电路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阻支路1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V1连接,电阻支路10的第二端接地GND。
其中,电阻支路10包括M个串联连接的电阻,即电阻Ra1、电阻Ra2…电阻RaM。
M个串联连接的电阻包括至少一个可调电阻,在该实施例中,以电阻RaM为可调电阻为例,电阻RaM的电阻值可通过执行单元33进行调节。当然,也可以将其他电阻设置为可调电阻,如图5所示,可调电阻为电阻R1,电阻R1的电阻值可通过执行单元33进行调节。本申请不限定可调电阻具体为哪个电阻,也不限定可调电阻的数量与连接位置。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M=3,则电阻支路10包括串联连接的电阻Ra1、电阻Ra2与电阻Ra3,其中,电阻Ra3为可调电阻。
M个串联的电阻中第N个电阻与第N+1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P1,第一连接点P1为电阻支路10的输出端,即电阻支路10从第一连接点P1输出电压,其中,M为≥2的整数,N≤M-1。在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中以N=1为例,即第一连接点P1为第1个电阻Ra1与第2个电阻Ra2之间的连接点。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点P1可以为任意两个电阻之间的连接,比如第2个电阻Ra2与第3个电阻Ra3之间的连接点等。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即为电阻支路10输出的电压。
可以理解的是,将不同的电阻设置为可调电阻,对可调电阻的调节方式不同。以M个串联的电阻中包括一个可调电阻为例,若可调电阻连接于第一电源V1与第一连接点P1之间,例如电阻Ra1为可调电阻,则当电阻Ra1的电阻值增大时,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减小;当电阻Ra1的电阻值减小时,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增大。换言之,若要增大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应调小电阻Ra1的电阻值;若要减小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应调大电阻Ra1的电阻值。
若可调电阻连接于第一连接点P1与地GND之间,例如电阻RaM为可调电阻,则当电阻RaM的电阻值增大时,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增大;当电阻RaM的电阻值减小时,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减小。换言之,若要增大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应调大电阻RaM的电阻值;若要减小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应调小电阻RaM的电阻值。
综上,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调节M个串联的电阻中的可调电阻的电阻值,就能够调节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即能够调节电阻支路10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从而达到调节第一接口J1的电压的目的。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照图4,电容支路40包括第一电容C1。其中,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电阻支路10输出电压的第一端连接,即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点P1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GND。
具体地,第一电容C1用于作为滤波电容,以对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进行滤波,从而提高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的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压跟随支路50包括第一运放U1。其中,第一运放U1的第一输入端与电阻支路10输出电压的第一端连接,即第一运放U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连接点P1连接,第一运放U1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一运放U1的第一输入端为同相输入端,第一运放U1的第二输入端为反相输入端为例。
其中,第一运放U1的输出端用于输出跟随电压,以通过跟随电压调节第一接口的电压。第一运放U1的第一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与第一运放U1的输出电压相等,即第一运放U1的输出电压(即跟随电压)与第一连接点P1的电压相等。第一运放U1相对于其前级电路(例如第一电阻单元31)呈现高阻状态,第一运放U1相对于其后级电路(即接口J2所连接的电路)呈现低阻状态,从而对前级电路与后级电路起到隔离作用,能够减小前级电路与后级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提高该调压电路100的稳定性。
图4中还示例性示出了运算支路20的一种结构,如图4所示,运算支路20包括减法器U2。
其中,减法器U2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接口J1连接,减法器U2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接口J1的电压,减法器U2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连接,减法器U2的输出端与开关单元31连接,用于输出第一信号或第三信号至开关单元31。
具体地,减法器U2用于执行的运算为减法运算,即计算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之间的差值,并根据该差值输出第一信号或第三信号至开关单元31,以控制开关单元31的导通或断开。其中,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第一预设差值,输出第三信号,以控制开关单元31断开;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输出第一信号,以控制开关单元31导通。运算支路20执行减法运算的具体过程在上述实施例中已进行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运算支路20的功能,只需能够确定第一检测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是否满足预设对应关系(例如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第一预设差值),并能够生成对应的信号以控制开关单元31即可。
比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运算支路20包括第一比较器U3。
其中,第一比较器U3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接口J1连接,第一比较器U3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接口J1的电压,第一比较器U3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连接,第一比较器U3的输出端与开关单元31连接,用于输出第一信号或第三信号至开关单元31。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一比较器U3的第一输入端为同相输入端,第一比较器U3的第二输入端为反相输入端为例。
具体地,第一比较器U3用于执行的运算为比较大小的运算,即比较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根据比较的结果输出第一信号或第三信号至开关单元31,以控制开关单元31的导通或关断。具体地,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相等时,第一比较器U3输出为零,第一比较器U3输出第三信号至开关单元31,以使开关单元31断开。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不相等时,第一比较器U3输出不为零,第一比较器U3输出第一信号至开关单元31,以使开关单元31导通。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对应第一比较器U3输出的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第三信号对应第一比较器U3输出为零。
请返回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开关单元31包括第一开关S1。其中,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与运算支路20的第三端连接,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与运算单元32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地,当第一开关S1接收到第一信号时,第一开关S1闭合,并将第一信号输入至运行单元32;当第一开关S1接收到第三信号时,第一开关S1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S1可以是任何可控开关,例如可以是MOSFET器件、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器件、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设备、可关断晶闸管(GTO)装置、硅控整流器(SCR)设备、结型栅场效应晶体管(JFET)器件、MOS控制晶闸管(MCT)器件、氮化镓(GaN)基功率器件、碳化硅(SiC)基功率器件等。
图4中还示例性示出了运算单元32的一种结构,如图4所示,运算单元32包括第二比较器U4。
其中,第二比较器U4的第一输入端与开关单元3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比较器U4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基准电压Vref2连接,第二比较器U4的输出端与执行单元33的第一端连接。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二比较器U4的第一输入端为同相输入端,第二比较器U4的第二输入端为反相输入端为例。
具体地,在第一开关S1闭合时,第一信号输入至第二比较器U4的第一输入端。若第一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二基准电压Vref2,则第二比较器U4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即第二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若第一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二基准电压Vref2,则第二比较器U4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即第二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继而,执行单元33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电平,就能够确定如何调整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执行单元33接收到的第二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则调整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增大;反之,执行单元33接收到的第二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则调整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减小。
图4中还示例性示出了执行单元33的一种结构,如图4所示,执行单元33包括电机M1。其中,电机M1的控制端与运算单元32的第三端连接,电机M1的运行端与电阻支路10的第二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M1根据接收到的第二信号进行正转或反转,以调整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增大或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以执行单元334为电机M1为例,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实现方式,只需能够实现基于第二信号对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进行调节即可。例如,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电阻支路10中的可调电阻采用可调电阻器,可调电阻器受控于输入的信号而调节其电阻值,则执行单元33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根据第二信号输出对应的信号至可调电阻器,即可调节可调电阻器的电阻值,从而调节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
以下对图4所示的整体电路结构的原理进行说明。且以电机M1正转为调大第一电阻单元31中可调电阻RaM的电阻值,电机M1反转为调小可调电阻RaM的电阻值为例。
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未受到温漂等问题的影响时,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之间满足预设对应关系,减法器U2输出第三信号,以使第一开关S1断开,第二比较器U4未输出信号控制电机M1,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保持当前值。
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受到温漂等问题的影响时,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之间不满足预设对应关系,说明需要对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进行调整。减法器U2输出第一信号,以使第一开关S1导通,此后,第一信号通过第一开关S1输入至第二比较器U4的同相输入端。
此时,当第一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二基准电压Vref2时,说明第一接口J1的电压较大,即当前可调电阻RaM的电阻值较大,第一连接点P1上的电压较高。且由于第一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二基准电压Vref2,第二比较器U4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第二比较器U4输出的第二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电机M1在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反转,以调小可调电阻RaM的电阻值,从而调小可调电阻RaM上的分压。第一连接点P1上的电压减小,电压跟随支路50输出的跟随电压也减小,第一接口J1的电压被调小。
当第一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二基准电压Vref2时,说明第一接口J1的电压较小,即当前可调电阻RaM的电阻值较小,第一连接点P1上的电压较低。且由于第一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二基准电压Vref2,第二比较器U4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小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第二比较器U4输出的第二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电机M1在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正转,以调大可调电阻RaM的电阻值,从而调大可调电阻RaM上的分压。第一连接点P1上的电压增大,电压跟随支路50输出的跟随电压也增大,第一接口J1的电压被调大。
综上所述,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未受到温漂等问题的影响时,保持电阻支路10当前的电阻值不变。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受到温漂等问题的影响时,若第一接口J1的电压变大,则通过调小可调电阻RaM的电阻值,能够调小第一接口J1的电压;若第一接口J1的电压变小,则通过调大可调电阻RaM的电阻值,能够调大第一接口J1的电压。从而,实现了电压的自动校准过程,并且无需人工干预,具有较佳的校准效果,同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即能够在不同的产品和电路中通用,实用性较强。
请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调压电路100用于对第一接口J1的电压进行调节。同样地,调压电路100能够间接或直接调节第一接口J1的电压,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调压电路100包括电阻支路10与控制器60。其中,电阻支路10与第一电源V1连接,具体为,电阻支路1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V1连接。电阻支路10被配置为电阻值可调的支路,电阻支路10能够基于第一电源的电压输出可调节的电压,以调节第一接口J1的电压。亦即,在第一电源V1的电压保持不变时,通过调节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能够调节电阻支路10输出端输出的电压。
控制器60分别与电阻支路10及第一接口J1连接。控制器60可以采用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者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控制器等。
控制器6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1以及存储器62,其中,存储器62可以内置在控制器60中,也可以外置在控制器60外部,存储器62还可以是远程设置的存储器,通过网络连接所述控制器60。
存储器6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6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处理器61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2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
处理器6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61为例。处理器61和存储器6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处理器61可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控制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备等。处理器61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心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请一并参照图7与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60所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控制器60所执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1:获取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一接口当前的第一电压,并获取第一接口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
步骤82:基于第一电压、第一基准电压及预设对应关系,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通过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调节第一接口的电压,以使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一接口的电压满足预设对应关系。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预设对应关系为:第一接口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第一差值阈值。预设对应关系在上述实施例中已进行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另外,第一基准电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基准电压Vref1的描述,这里也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到第一电压、第一基准电压及预设对应关系后,能够确定第一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之间是否满足预设对应关系,从而能够确定是否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继而,在确定需要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后,通过调节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能够调节第一接口的电压,以使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一接口的电压重新满足预设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对第一接口的电压进行自动校准的过程。并且,无需人工干预,具有较佳的校准效果。同时,也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即能够在不同的产品和电路中通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82中基于第一电压、第一基准电压及预设对应关系,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若第一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不满足预设对应关系,则计算第一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之间的差值。若差值大于第二基准电压,则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减小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若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则调节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增大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
以电阻支路为图4中的电阻支路10为例,其中,电阻支路中的电阻RaM为可调电阻,控制器60能够调节电阻RaM的电阻值,以调节电阻支路10的输出电压。
具体地,在第一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基准电压时,可确定第一电压较大,即当前电阻RaM的电阻值较大,电阻支路10的输出电压较高。则控制器60可调小电阻RaM的电阻值,从而调小电阻RaM上的分压,以对应调小第一接口J1的电压。
在第一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基准电压时,可确定第一电压较小,即当前电阻RaM的电阻值较小,电阻支路10的输出电压较低。则控制器60可调大电阻RaM的电阻值,从而调大电阻RaM上的分压,以对应调大第一接口J1的电压。
综上,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变大时,控制器60能够通过调小电阻RaM的电阻值,以调小第一接口J1的电压;在第一接口J1的电压变小时,控制器60能够通过调大电阻RaM的电阻值,以调大第一接口J1的电压。从而,实现了电压的自动校准过程。
应理解,方法实施例中调压电路的实现过程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上述调压电路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包括电信号采样支路200、放大支路300以及图7所示的调压电路100,其中,放大支路300的输出端为第一接口J1,即调压电路100用于对放大支路300输出端的电压进行调节。
其中,电信号采样支路200的第一端与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连接,电信号采样支路200的第二端与放大支路300的第二端连接,调压电路100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地,电信号采样支路200被配置为对电信号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的电信号在电信号采样支路2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电压,以在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电压。放大支路300被配置为将放大支路300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差放大后输出,以配合后级电路进行电信号的检测,其中,放大支路300输出的电压为第一接口J1的电压。
调压电路100中的控制器60具体用于:在电信号采样支路200未检测电信号时,调节调压电路100中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以通过电阻支路10输出的电压调节放大支路300第一端的电压,以使放大支路300输出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满足预设对应关系,其中,在放大支路300输出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满足预设对应关系时,放大支路300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第二差值阈值。其中,在该实施例中,调压电路100用于对第一接口J1的电压进行间隔调节,即调压电路100输出的电压用于调节放大支路300第一端的电压,再通过放大支路300第一端的电压调节第一接口J1的电压。
其中,后级电路指的是与放大支路20所连接的电路,该电路能够接收第一检测电压,并根据第一检测电压确定检测电信号的大小。
其次,电信号可以包括电流、电压与磁感应强度中的至少一种。
再者,第二差值阈值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差值阈值设置为接近于零,或者将第二差值阈值设置为零,则通过调压电路100调节放大支路300第一端的电压,能够使放大支路300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相等,此时不存在零点漂移现象,从而使该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零点漂移也可称之为温漂,零点漂移可描述为:当放大器或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为零时,由于受温度变化、电源电压不稳等因素的影响,使静态工作点发生变化,并被放大和传输,导致放大器或放大电路输出端电压偏离原固定值而上下漂动的现象。
在该实施例中,在电信号采样支路200未检测电信号时,电信号采样支路2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均不会产生电压。此时,若未出现零点漂移现象,则放大支路300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之间的差值不大于(即小于或等于)第一差值阈值。若出现了零点漂移现象,则会导致放大支路300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之间的差值增大,并大于第一差值阈值。此时,调压电路100能够通过调节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以调节电阻支路10输出的电压(即调压电路100输出端的输出电压),由于调压电路100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连接,所以对应调节了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的电压。又由于放大支路300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决定其输出的电压,所以能够通过调节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的电压,以调节放大支路300输出的电压,从而使放大支路300输出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满足预设对应关系。与此同时,放大支路300输出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满足预设对应关系也就对应着,放大支路300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的差值被调节为不大于第二差值阈值,零点漂移所带来的影响被减小,甚至消除,
继而,在减小或消除了零点漂移之后,再采用电信号采样支路200对电信号进行检测,具体为,电信号采样支路200基于所检测的电信号在电信号采样支路2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电压,以在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电压,从而使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输出第一检测电压,进而可根据第一检测电压,配合后级相关电路而确定所检测电信号的相关参数,以实现电信号检测的过程。
因此,在对电信号检测的过程中,即使由于恶劣的气候环境而导致零点漂移,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就能够减小零点漂移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加可靠与稳定地实现对电信号检测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对电信号进行检测的精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电信号检测过程中波形的稳定,该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波形调节支路与第二波形调节支路中的至少一个。
请结合图9参照图10,图10中以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包括第一波形调节支路400与第二波形调节支路500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包括第一波形调节支路400或第二波形调节支路500。
其中,第一波形调节支路400连接于调压电路100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之间,第二波形调节支路500连接于放大支路300的第二端与放大支路300的输出端之间。
第一波形调节支路400被配置为对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的波形进行调节。第二波形调节支路500被配置为对放大支路300的第二端的波形进行调节。其中,第一波形调节支路400与第二波形调节支路500的调节方式均包括积分调节、比例调节、微分调节中的至少一种。
以下以图11所示的电路结构为例对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波形调节支路400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三电容与第二电阻组成的第一电路。
其中,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以第一波形调节支路400同时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C3与第二电阻R2组成的第一电路为例。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波形调节支路400也可以包括第二电容C2,或第一电阻R1,或第一电路,或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阻R1,或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路,或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路。
其中,第二电容C2连接于调压电路100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之间,即第二电容C2连接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压跟随支路50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之间。
第二电容C2用于实现微分调节,微分作用的引入能够加快系统相应,有效地减小超调,即能够对波形上升沿斜度进行调节,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从而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第一电阻R1连接于调压电路100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之间,即第一电阻R1连接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压跟随支路50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之间。
第一电阻R1用于实现比例调节,以调整波形的比例,从而可减小波形的偏差,并缩短调节的时间。
第三电容C3与第二电阻R2串联连接,且第三电容C3与第二电阻R2串联组成的第一电路连接于调压电路30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20的第一端之间,即第一电路连接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压跟随支路50的输出端与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之间。
第三电容C3与第二电阻R2串联组成的电路用于实现积分调节。积分作用的引入能够对波形进行补偿,以消除稳态误差,从而提高波形的精确性。
同样地,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波形调节支路500可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第四电容、第三电阻、第五电容与第四电阻组成的第二电路。
请继续参照图11,其中,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以第二波形调节支路500同时包括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第五电容C5与第四电阻R4组成的第二电路为例。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波形调节支路500也可以包括第四电容C4,或第三电阻R3,或第二电路,或第四电容C4和第三电阻R3,或第四电容C4和第二电路,或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路。
其中,第四电容C4连接于放大支路300的第二端与输出端之间。
第四电容C4用于实现微分调节,微分作用的引入能够加快系统相应,有效地减小超调,即能够对波形上升沿斜度进行调节,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从而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电阻R3连接于放大支路300的第二端与输出端之间。
第三电阻R3用于实现比例调节,以调整波形的比例,从而可减小波形的偏差,并缩短调节的时间。
第五电容C5与第四电阻R4串联连接,且第五电容C5与第四电阻R4串联组成的第二电路连接于放大支路300的第二端与输出端之间。
第五电容C5与第四电阻R4串联组成的电路用于实现积分调节。积分作用的引入能够对波形进行补偿,以消除稳态误差,从而提高波形的精确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C3与第二电阻R2组成的第一电路,以及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第五电容C5与第四电阻R4组成的第二电路,能够有效的提供稳定波形,有利于使该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具有强适应性与实用性。
图11中还示例性示出了电信号采样支路200的一种结构。如图11所示,电信号采样支路200包括霍尔传感器U6、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与第八电阻R8。
其中,霍尔传感器U6的第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连接,霍尔传感器U6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放大支路20的第二端连接,霍尔传感器U6的第三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V1连接,霍尔传感器U6的第四端与第八电阻R8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接地GND。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源V1用于为霍尔传感器U6进行供电。霍尔传感器U6在检测电信号时,霍尔传感器U6能够响应于由该电信号所对应的磁感应强度,输出对应的电流流经第五电阻R5与第六电阻R6,以在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产生电压,即在放大支路2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电压。
具体地,若该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所检测的电信号为电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则霍尔传感器U6能够响应于该磁感应强度而在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电压,以使放大支路300输出第一检测电压,从而后续电路根据该第一检测电压可确定所检测的磁感应强度大小;若该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所检测的电信号为电流,则霍尔传感器U6能够响应于该电流所产生电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而在放大支路3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电压,以使放大支路300输出第一检测电压,从而后续电路根据该第一检测电压可确定磁感应强度大小,并可进一步根据磁感应强度与电流的对应关系,确定所检测的电流大小;若该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所检测的电信号为电压,则可在受检的线路上配置已知电阻值的电阻,以将该电压转换为电流,同样地,在后续电路根据第一检测电压确定磁感应强度后,可根据磁感应强度与电流的对应关系,确定所检测的电流大小,然后再进一步结合已知电阻的电阻值,就能够确定所检测的电压大小。
图11中还示例性示出了放大支路300的一种结构。如图11所示,放大支路20包括第二运放U5。
其中,第二运放U5的第一输入端与电信号采样支路1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运放U5的第二输入端与电信号采样支路2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运放U5的输出端为放大支路300的输出端,即为第一接口J1。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二运放U5的第一输入端为同相输入端,第二运放U5的第二输入端为反相输入端为例。
具体地,第二运放U5用于对其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之间的差值放大后输出。
在霍尔传感器U6未对电信号进行检测时,若未出现零点漂移,第二运放U5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之间的差值应不大于第二差值阈值,此时第二运放U5输出端(即第一接口J1)的电压对应不大于预设电压值。甚至,第二运放U5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之间的差值为零,即第二运放U5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相等,第一接口J1的电压对应为零。
在霍尔传感器U6未对电信号进行检测时,若出现了零点漂移,则会导致第二运放U5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以导致第一接口J1的电压对应大于预设电压值。在该种情况下,可将第一基准电压Vref1设置为预设电压值,调压电路100获取到第一接口J1的电压,由于第一接口J1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即第一接口J1的电压大于第一基准电压Vref1,亦即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差值阈值,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不满足预设对应关系。调压电路100通过调节电阻支路10的电阻值,以调节第二运放U5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以使第二运放U5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之间的差值不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从而使第一接口J1的电压对应不大于预设电压值,以使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第一差值阈值,第一接口J1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Vref1满足预设对应关系。此后,若再使用霍尔传感器U6对电信号进行检测,由于减小或消除了零点漂移的影响,则能够更加可靠的实现电信号检测,稳定性更高,并且检测的结果也更加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所示的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的电路结构仅是一个示例,并且,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波形调节支路400中的各部分均增加开关,以选择使用第一波形调节支路400中的各个功能。
如图12所示,第一波形调节支路400还包括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与第四开关S4。
其中,在第二开关S2导通时,第二电容C2接入电路,以提供微分调节功能;在第二开关S2断开时,第二电容C2也从电路中断开,停止提供微分调节功能。在第三开关S3导通时,第一电阻R1接入电路,以起到比例调节功能;在第三开关S3断开时,第一电阻R1也从电路中断开,停止提供微分调节功能。在第四开关S4导通时,第三电容C3与第二电阻R2接入电路,以提供积分调节功能;在第四开关S4断开时,第三电容C3与第二电阻R2也从电路中断开,停止提供积分调节功能。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第二运放U5的同相输入端设置波形采集支路,以采集第二运放U5同相输入端的波形,继而可根据所采集到的波形自动选择所需闭合的开关(包括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与第四开关S4)。例如,若检测到的波形的稳态误差过大,则可控制第四开关S4闭合,以减小稳态误差。
基于同样的方式,也可以在第二波形调节支路500中的各部分均增加开关,以选择使用第二波形调节支路500中的各个功能。
如图12所示,第二波形调节支路500还包括第五开关S5、第六开关S6与第七开关S7。
其中,在第七开关S7导通时,第四电容C4接入电路,以提供微分调节功能;在第七开关S7断开时,第四电容C4也从电路中断开,停止提供微分调节功能。在第六开关S6导通时,第三电阻R3接入电路,以起到比例调节功能;在第六开关S6断开时,第三电阻R3也从电路中断开,停止提供微分调节功能。在第五开关S5导通时,第五电容C5与第四电阻R4接入电路,以提供积分调节功能;在第五开关S5断开时,第五电容C5与第四电阻R4也从电路中断开,停止提供积分调节功能。
进一步地,同样可以在第二运放U5的反相输入端设置波形采集支路,以采集第二运放U5反相输入端的波形,继而可根据所采集到的波形自动选择所需闭合的开关(包括第五开关S5、第六开关S6与第七开关S7)。例如,若检测到的波形比例较小,则可控制第六开关S6闭合,以增大波形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以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包括图7所示的调压电路100为例。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中的调压电路100也可以为图1-图6所示的调压电路100,具体实现过程与图9-图12所示的实施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调压电路100,或,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电信号检测电路100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对第一接口的电压进行调节,所述调压电路包括:
电阻支路、运算支路与调节支路;
所述电阻支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电阻支路被配置为电阻值可调的支路,并基于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输出可调节的电压,以调节所述第一接口的电压;
所述运算支路分别与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调节支路连接,所述运算支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电压进行运算,并基于运算结果输出第一信号至所述调节支路;
所述调节支路与所述电阻支路连接,所述调节支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信号调节所述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通过所述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调节所述第一接口的电压,以使所述第一基准电压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电压满足预设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电阻支路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阻支路包括M个串联连接的电阻,所述M个串联连接的电阻包括至少一个可调电阻,且所述M个串联的电阻中第N个电阻与第N+1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电阻支路从所述第一连接点输出电压,其中,M为≥2的整数,N≤M-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支路包括第一比较器;
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调节支路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第一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路包括开关单元、运算单元与执行单元;
所述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运算单元及所述运算支路之间,所述开关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而导通,并将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至所述运算单元;
所述运算单元分别与第二基准电压及所述执行单元连接,所述运算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开关单元导通时对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进行运算,以输出第二信号至所述执行单元;
所述执行单元与所述电阻支路连接,所述执行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而调节所述电阻支路的电阻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运算支路连接,用于输入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运算单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
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执行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单元包括电机;
所述电机的控制端与所述运算单元连接,所述电机的运行端与所述电阻支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电路还包括电容支路与电压跟随支路;
所述电容支路与所述电阻支路连接,所述电容支路被配置为对所述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进行滤波;
所述电压跟随支路与所述电阻支路连接,所述电压跟随支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输出跟随电压,以通过所述跟随电压调节所述第一接口的电压,其中,所述跟随电压与所述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支路包括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支路输出电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为滤波电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跟随支路包括第一运放;
所述第一运放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阻支路输出电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跟随电压。
11.一种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对第一接口的电压进行调节,所述调压电路包括:
电阻支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电阻支路被配置为电阻值可调的支路,并基于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输出可调节的电压,以调节所述第一接口的电压;
控制器,与所述电阻支路及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获取第一基准电压与所述第一接口当前的第一电压,并获取所述第一接口的电压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及所述预设对应关系,调节所述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通过所述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调节所述第一接口的电压,以使所述第一基准电压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电压满足所述预设对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及所述预设对应关系,调节所述电阻支路的电阻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不满足所述预设对应关系,则计算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之间的差值;
若所述差值大于第二基准电压,则调节所述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减小所述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
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则调节所述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增大所述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1-12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接口的电压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第一差值阈值。
14.一种电信号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信号采样支路、放大支路以及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压电路,其中,所述放大支路的输出端为第一接口;
所述电信号采样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信号采样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信号采样支路被配置为对电信号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的电信号在所述电信号采样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电压,以在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电压;
所述放大支路被配置为将所述放大支路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差放大后输出,以配合后级电路进行所述电信号的检测,所述放大支路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第一接口的电压;
所述调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调压电路中的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电信号采样支路未检测电信号时,调节所述调压电路中电阻支路的电阻值,以通过所述电阻支路输出的电压调节所述放大支路第一端的电压,以使所述放大支路输出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满足所述预设对应关系,其中,在所述放大支路输出的电压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满足所述预设对应关系时,所述放大支路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第二差值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信号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波形调节支路与第二波形调节支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波形调节支路连接于所述电阻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波形调节支路被配置为对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一端的波形进行调节;
所述第二波形调节支路连接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放大支路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波形调节支路被配置为对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二端的波形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波形调节支路与所述第二波形调节支路的调节方式均包括积分调节、比例调节、微分调节中的至少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信号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形调节支路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三电容与第二电阻组成的第一电路;
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调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用于实现微分调节;
所述第一电阻连接于所述调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电阻用于实现比例调节;
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一电路连接于所述调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串联组成的电路用于实现积分调节。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信号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形调节支路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第四电容、第三电阻、第五电容与第四电阻组成的第二电路;
所述第四电容连接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二端与输出端之间,所述第四电容用于实现微分调节;
所述第三电阻连接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二端与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用于实现比例调节;
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二电路连接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二端与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串联组成的电路用于实现积分调节。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信号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采样支路包括霍尔传感器、第五电阻与第六电阻;
所述霍尔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霍尔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放大支路的第二端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信号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支路包括第二运放;
所述第二运放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信号采样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信号采样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为所述放大支路的输出端。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压电路,或,如权利要求14-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信号检测电路。
CN202210878159.8A 2022-07-25 2022-07-25 调压电路、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1853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8159.8A CN115185328A (zh) 2022-07-25 2022-07-25 调压电路、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8159.8A CN115185328A (zh) 2022-07-25 2022-07-25 调压电路、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5328A true CN115185328A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21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8159.8A Pending CN115185328A (zh) 2022-07-25 2022-07-25 调压电路、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85328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4552A (ja) * 2005-04-22 2006-11-02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および電源システム
CN101290233A (zh) * 2007-04-19 2008-10-22 上海钜胜微电子有限公司 霍尔效应电路的温度补偿方法及其电路
US20100315060A1 (en) * 2006-12-08 2010-12-16 Nsc Co., Ltd.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ion circuit
CN102866720A (zh) * 2012-09-25 2013-01-0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放纤架伺服驱动器输入电压调整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5048815A (zh) * 2015-05-05 2015-11-11 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电压调节电路及电源
CN107272810A (zh) * 2017-07-31 2017-10-20 绵阳市维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准电压源温漂补偿可调电路
CN108874005A (zh) * 2018-06-26 2018-11-2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调压电路和电源调压方法
CN114326894A (zh) * 2021-12-11 2022-04-12 深圳市力生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带滞回的高精度电压比较器修调电路、方法及芯片
CN216561569U (zh) * 2021-09-29 2022-05-17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电流调节电路
CN114546014A (zh) * 2022-02-23 2022-05-27 深圳市泛海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宽带宽ldo修调控制电路、宽带宽ldo及控制方法
CN114665703A (zh) * 2022-03-07 2022-06-24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电压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18412681U (zh) * 2022-07-25 2023-01-31 深圳市恒运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4552A (ja) * 2005-04-22 2006-11-02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および電源システム
US20100315060A1 (en) * 2006-12-08 2010-12-16 Nsc Co., Ltd.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ion circuit
CN101290233A (zh) * 2007-04-19 2008-10-22 上海钜胜微电子有限公司 霍尔效应电路的温度补偿方法及其电路
CN102866720A (zh) * 2012-09-25 2013-01-0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放纤架伺服驱动器输入电压调整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5048815A (zh) * 2015-05-05 2015-11-11 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电压调节电路及电源
CN107272810A (zh) * 2017-07-31 2017-10-20 绵阳市维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准电压源温漂补偿可调电路
CN108874005A (zh) * 2018-06-26 2018-11-2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调压电路和电源调压方法
CN216561569U (zh) * 2021-09-29 2022-05-17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电流调节电路
CN114326894A (zh) * 2021-12-11 2022-04-12 深圳市力生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带滞回的高精度电压比较器修调电路、方法及芯片
CN114546014A (zh) * 2022-02-23 2022-05-27 深圳市泛海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宽带宽ldo修调控制电路、宽带宽ldo及控制方法
CN114665703A (zh) * 2022-03-07 2022-06-24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电压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18412681U (zh) * 2022-07-25 2023-01-31 深圳市恒运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12681U (zh) 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
US10037859B2 (en)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method,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circuit and linear driving circuit thereof
US9348348B2 (en) Active clamps for multi-stage amplifiers in over/under-voltage condition
CN106370912B (zh) 提高mosfet管电流采样精度的方法、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
US8648586B2 (en) Circuit for sensing load current of a voltage regulator
KR102247386B1 (ko) 전압 조정 회로
US1026153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adaptive low-dropout regulator
US10164537B2 (en) Switching regulator
US11543439B1 (en) Power supply current detection circuit and its control method, device, amplifier and storage medium
US10031162B2 (en) Current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nsing an electric current
US8710872B2 (en) Driver circuit for driving semiconductor switches
KR970011865A (ko) 출력 부하 검출 장치
CN115185328A (zh) 调压电路、电信号检测电路与电子设备
CN115529041A (zh) 段式可选配的信号调理电路及测量装置
CN105099449A (zh) Adc故障自动诊断方法
US11422049B2 (en) Sensor device configured to reduce output errors due to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US10447223B2 (en) Gain control amplification device
JP2017519437A (ja) バイアス制御を備えたab級増幅器
CN218734270U (zh) 段式可选配的信号调理电路及测量装置
CN220399527U (zh) 伺服电机的电流采样控制装置
CN115664419A (zh) 信号调理电路及测量装置
JP7483088B2 (ja) 信号調整回路及び測定装置
CN111373644A (zh) 处理由负偏压温度不稳定性引起的电压漂移的电压监控电路
JP2012156659A (ja) 電流検出回路
CN112782453B (zh) 一种电压传感器、芯片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Xin

Inventor after: Deng Jun

Inventor after: Qiu Shengjun

Inventor after: Yue Weip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Xin

Inventor before: Deng Jun

Inventor before: Qiu Shengjun

Inventor before: Yue Weip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Guidong

Inventor before: Ma Xiaoyang

Inventor before: He Yuanh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