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82951B - 阻尼控制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阻尼控制电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82951B
CN115182951B CN202210674586.4A CN202210674586A CN115182951B CN 115182951 B CN115182951 B CN 115182951B CN 202210674586 A CN202210674586 A CN 202210674586A CN 115182951 B CN115182951 B CN 1151829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ot
stage
valve
elastomer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45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82951A (zh
Inventor
高成
江明辉
周炳龙
夏佛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745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829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82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2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82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2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控制电磁阀,包括:主级阀、先导级阀和电磁力输出部件,先导级阀包括先导级阀座、先导级弹簧和先导级运动组件,先导级运动组件包括先导级弹性体;先导级阀工作包括:第一阶段,先导级弹性体和先导级弹簧在串联工作模式下,电磁力输出部件驱动先导级运动组件的电磁力主要克服先导级弹簧的弹性力,使先导级运动组件从最远离先导级阀座位置移动到接触先导级阀座;第二阶段,电磁力主要克服先导级弹性体的弹性力,将阀口的开度减小,阀口的开度减小的轴向行程距离为一预设距离。本发明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先导级阀的开启压力点较低,实现低压力开启。同时,先导级弹性体可以对先导级阀的运动产生缓冲作用,减小冲击,提高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阻尼控制电磁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尼控制电磁阀。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吸震弹簧震动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减震中,起到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作用,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汽车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吸震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吸震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内注有油液,有内外两个腔室,油液可通过联通两个腔室间的孔隙流动,在车轮颠簸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便会在套筒内上下移动,其腔内的油液便在活塞的往复运动的作用下在两个腔室间往返流动。阻尼控制电磁阀控制油液的油路开关大小,以改变油液在腔室间往复的阻力,从而实现对减震器阻尼的改变。
如图1所示,一种减震器上用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亦称CDC(Continuous DampingControl,连续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结构包括主级阀01、先导级阀02和电磁力输出部件03三个部分组成。CDC电磁阀工作时,油液从主阀腔011通过主级阀芯012中的阻尼孔013传递至先导级阀腔023,作用在先导级阀芯022上。当先导级阀腔023内的油压和先导级弹簧021预紧力一起能够克服电磁力输出部件03产生的电磁力时,先导级阀芯022被打开,产生流量。先导级阀腔023内的压力由于先导级阀芯022打开而变小,从而使主阀腔011的压力大于先导级阀腔023的压力,直到能够使主级阀芯012产生位移,此时开始产生溢流作用。阻尼控制电磁阀控制油液的油路开关大小,进而可以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
CDC电磁阀正常工作时,即电流激励正常时,先导级阀腔023的压力由电磁力输出部件03产生的电磁力决定,主阀腔011的压力由先导级阀腔023的压力决定。从而可以通过调整电流来调整主阀腔011压力大小,进而可以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
CDC电磁阀在正常工况下工作时,其控制压力的起始值由先导级阀02的开启压力决定。当先导级阀腔023内的油压和先导级弹簧021弹性力能够克服电磁力时,先导级阀芯022被打开。当前的CDC电磁阀的先导级弹簧021刚度普遍都非常小,仅提供先导级阀芯022回复力。所以先导级阀芯022关闭时的弹性力比较小,先导级阀02的开启压力会比较大。这不利于实现减震器的低开启压力需求。此外,较低刚度的先导级弹簧021不会对先导级阀芯022提供明显的缓冲作用,这将导致先导级阀芯022频繁的撞击先导级阀座,加快先导级阀座的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控制电磁阀,实现阻尼控制电磁阀的低压力开启;同时,减小对先导级阀座的冲击,提高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控制电磁阀,包括:
沿轴向依次设置的主级阀、先导级阀和电磁力输出部件;所述先导级阀包括先导级阀座、先导级弹簧和先导级运动组件,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包括先导级弹性体;所述先导级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先导级阀座,另一端抵住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所述先导级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先导级弹簧与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之间;
所述先导级阀工作包括:
第一阶段,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和所述先导级弹簧在串联工作模式下,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驱动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的电磁力主要克服所述先导级弹簧的弹性力,使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从最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位置移动到接触所述先导级阀座;
第二阶段,所述电磁力主要克服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弹性力,将所述阀口的开度减小,所述阀口的开度减小的轴向行程距离为一预设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还包括先导级阀芯和沿所述轴向设置的推杆;所述先导级阀芯包括同轴向环形分布的导程部。
进一步的,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大体呈环形薄片,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外圈设置有安全孔,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刚度大于所述先导级弹簧的刚度。
进一步的,所述先导级阀座包括基底部和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区域沿轴向向所述主级阀一侧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径向周圈侧壁上设置有油孔,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基底部中设置有沿轴向的先导腔。
进一步的,还包括推杆帽,所述推杆帽同轴向插入所述先导级弹簧的内圈,径向上所述先导级弹簧设置在所述推杆帽和所述导程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所述推杆帽呈一圈外翻边帽子形,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内圈固定在所述推杆帽的外翻边周圈;所述推杆的一端同轴向插入所述推杆帽的帽子内腔,且所述推杆与所述推杆帽过盈配合;
无所述电磁力作用下,在靠近所述先导级阀座的一侧,所述先导级阀芯端面与所述推杆帽端面的距离设置为所述预设距离;所述先导腔在所述基底部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开口为所述阀口,所述推杆帽端面在所述先导级阀座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阀口;所述推杆帽端面移动到接触所述阀口时,所述阀口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的径向周圈设置有凸缘或凹槽,所述推杆的一端插入所述先导级弹簧的内圈,径向上所述先导级弹簧设置在所述推杆和所述导程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内圈固定在所述推杆的凸缘或凹槽上;
无所述电磁力作用下,在靠近所述先导级阀座的一侧,所述先导级阀芯端面与所述推杆端面的距离设置为所述预设距离;所述先导腔在所述基底部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开口为所述阀口,所述推杆端面在所述先导级阀座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阀口;所述推杆端面移动到接触所述阀口时,所述阀口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先导级阀座还包括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区域沿轴向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延伸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呈中空的薄壁环状,所述先导腔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凸缘部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的一侧,所述先导腔在所述凸缘部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开口为所述阀口。
进一步的,所述凸缘部同轴向插入所述先导级弹簧的内圈,径向上所述先导级弹簧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和所述导程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外圈固定在所述先导级阀芯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的一侧;所述推杆的一端作用在所述先导级弹性体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表面上,
所述先导级阀芯远离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端面运动到刚接触所述先导级阀座的所述基底部时,所述先导级弹性体远离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凸缘部的端面的距离设置为所述预设距离;
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推杆推动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中间区域,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发生形变至抵住所述凸缘部时,所述凸缘部、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和所述推杆三者密封,所述阀口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外圈与环形内圈之间的环形实体上设置有若干沟槽,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沿轴向设置,所述沟槽沿圆周方向分布,所述沟槽呈弧线形。
进一步的,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包括沿径向周圈间隔分布的可变形的筋条,相邻的所述筋条之间有间隙;所述周圈间隔分布的筋条远离所述环形的圆心的一侧连接成圆环,所述周圈间隔分布的筋条靠近所述圆心的一侧构成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内圈。
进一步的,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包括同圆心的第一圆环实体和第二圆环实体,所述第一圆环实体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环实体的半径,所述第一圆环实体与所述第二圆环实体通过径向周圈间隔分布的可变形的筋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程部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的一侧设置有沿径向向轴心延伸的径向延伸部;所述先导级弹簧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的一端抵住所述径向延伸部。
进一步的,所述导程部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的一侧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呈薄壁环状;在过轴线的截面上,所述轴向延伸部与所述径向延伸部呈L形;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外圈固定在所述轴向延伸部和/或所述径向延伸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先导级阀芯的径向延伸部靠近轴心的内侧沿径向周圈设置有凹槽,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外圈嵌入所述凹槽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阻尼控制电磁阀还包括:阀套,所述阀套中沿轴向设置有第一腔室,所述主级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主级阀包括主阀座、主级阀芯和主级弹簧;所述主阀座固定设置在所述阀套的轴向的一端,所述主级阀芯同轴向活动设置在所述阀套的第一腔室中,所述主级阀芯沿所述轴向设置有连通的阻尼孔和中间腔;所述凸起部插入所述主级弹簧的内圈,所述主级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中间腔靠近所述主阀座一侧的内壁,所述主级弹簧的另一端抵住所述基底部;所述中间腔的油液通过所述油孔进出所述先导腔。
进一步的,所述阀套远离所述主阀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径向尺寸,所述先导级阀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所述先导级阀芯沿轴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中,所述导程部的径向周圈外壁与所述阀套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所述阀套与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均套设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包括磁性盖,所述推杆穿过所述磁性盖的中心孔;所述先导级弹性体与所述磁性盖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作为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弹性形变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控制电磁阀,包括:主级阀、先导级阀和电磁力输出部件,先导级阀包括先导级阀座、先导级弹簧和先导级运动组件,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包括先导级弹性体;先导级弹簧的一端抵住先导级阀座,另一端抵住先导级运动组件;先导级弹性体设置在先导级弹簧与电磁力输出部件之间;先导级阀工作包括:第一阶段,先导级弹性体和先导级弹簧在串联工作模式下,电磁力主要克服先导级弹簧的弹性力,使先导级阀芯从最远离先导级阀座位置移动到接触先导级阀座;第二阶段,电磁力主要克服先导级弹性体的弹性力,将阀口的开度减小,阀口的开度减小的轴向行程距离为一预设距离。本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先导级阀的开启压力点较低,实现阻尼控制电磁阀的低压力开启。同时,先导级弹性体可以对先导级阀的运动产生缓冲作用,减小对先导级阀座的冲击,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先导级阀座包括凸起部的凸台结构避免了主级阀的射流对先导级阀的冲击,使阻尼控制电磁阀能够长时间的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阻尼控制电磁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含推杆帽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侧重先导级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侧重主级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另一种先导级阀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第一种先导级弹性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第二种先导级弹性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第三种先导级弹性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推杆含凸缘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推杆含凹槽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先导级阀座含凸缘部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应用在减震器上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01-主级阀;011-主阀腔;012-主级阀芯;013-阻尼孔;014-主级弹簧;02-先导级阀;021-先导级弹簧;022-先导级阀芯;023-先导级阀腔;03-电磁力输出部件;
10-阻尼控制电磁阀;11-主级阀;111-主阀腔;112-主级阀芯;113-阻尼孔;114-主级弹簧;116-主阀口;117-主阀座;118-中间腔;12-先导级阀;121-先导级弹簧;122-先导级阀芯;122a-导程部;122b-径向延伸部;122c-轴向延伸部;123-先导级弹性体;123a-安全孔;123b-沟槽;223-先导级弹性体;223a-安全孔;223b-筋条;223c-间隙;323-先导级弹性体;323a-安全孔;323b-第一圆环实体;323c-第二圆环实体;323d-筋条;124-先导级阀座;124a-基底部;124b-凸起部;124c-油孔;125-先导腔;126-环形空间;127-环形空间;222-先导级阀芯;222a-凹槽;
13-电磁力输出部件;131-推杆;131a-凸缘;131b-凹槽;134-磁性盖;135-推杆帽;14-外壳;15-阀套;16-出油口;f1-先导级阀芯端面;f2-推杆帽端面;f3-推杆锥面;f5-先导级阀芯端面;k1-阀口;k2-阀口;
224-先导级阀座;224a-基底部;224b-凸起部;224c-油孔;224d-凸缘部;225-先导腔。
20-减震器;21-活塞;22-上腔;23-下腔;24-中间腔;25-补偿腔;26-补偿阀;27-流通阀;C1-第一腔室;C2-第二腔室;A-第一端面;B-第二端面;D-第一位置;E-第二位置;F-先导级弹性体的端面;G-凸缘部的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上述研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尼控制电磁阀。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可以使用诸如“在…上方”、“在…之下”、“顶部”、“下方”等空间相对术语,以描述如实施例各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部件与另一个(或另一些)元件或部件之间的关系。应当理解的是,除了附图中描述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旨在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若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部件“下方”或“之下”的元件或部件,随后将被定位为在其它元件或部件“上方”或“之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在类似要素之间进行区分,且未必是用于描述特定次序或时间顺序。要理解,在适当情况下,如此使用的这些术语可替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尼控制电磁阀,包括:
沿轴向依次设置的主级阀、先导级阀和电磁力输出部件;所述先导级阀包括先导级阀座、先导级弹簧和先导级运动组件,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包括先导级弹性体;所述先导级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先导级阀座,另一端抵住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所述先导级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先导级弹簧与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之间;
所述先导级阀关闭工作包括:
第一阶段,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和所述先导级弹簧在串联工作模式下,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驱动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的电磁力主要克服所述先导级弹簧的弹性力,使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从最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位置移动到接触所述先导级阀座;
第二阶段,所述电磁力主要克服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弹性力,将所述阀口的开度减小,所述阀口的开度减小的轴向行程距离为一预设距离。
下面结合图2至图8详细介绍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第一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包括推杆帽135。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侧重先导级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侧重主级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阻尼控制电磁阀10包括沿轴向设置的主级阀11、先导级阀12和电磁力输出部件13。所述主级阀11设置在阀套15中,所述主级阀11包括主阀座117、主级阀芯112和主级弹簧114。所述主阀座117固定设置在所述阀套15的轴向的一端,所述主级阀芯112同轴向活动设置在所述阀套15的第一腔室C1中,所述主级阀芯112沿所述轴向设置有连通的阻尼孔113和中间腔118。
所述阀套15远离所述主阀座11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腔室C2,示例性的,第二腔室C2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腔室C1的径向尺寸。所述先导级阀座12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C1与所述第二腔室C2之间。阀套15中的第二腔室C2相比第一腔室C1沿直径方向内缩,形成台阶,先导级阀座124限位在阀套15的台阶处。具体的,先导级阀座124呈凸台结构,凸台的轴线可与阀套15的轴线同轴。先导级阀座124包括基底部124a和从基底部124a中心区域延伸出的凸起部124b,所在凸起部124b朝向主阀座117一侧,基底部124a径向周圈边缘限位在阀套15的台阶处。凸起部124b插入主级弹簧114的内圈,主级弹簧114的的一端抵住主级阀芯112的中间腔靠近主阀座117一侧的内壁,主级弹簧114的另一端抵住基底部124a。凸起部124b和基底部124a中设置有沿轴向的先导腔125,凸起部124b的径向周圈侧壁上设置有油孔124c,中间腔118的油液通过该油孔124c进入先导腔125,或者先导腔125中的油液通过该油孔124c进入中间腔118。先导级阀座124的径向周圈外壁与阀套15内壁密封。主阀腔111内的油液通过阻尼孔113流入中间腔118时,流速增大,产生一定的射流现象。先导级阀座124的凸台结构,使油液通过凸起部124b的径向周圈侧壁上的油孔124c进入先导腔125,可以避免高流速油液直接作用到先导级阀12中,减小了射流对先导级阀12的影响,使阻尼控制电磁阀10工作更为稳定。
所述先导级阀12包括先导级阀座124、先导级弹簧121和先导级运动组件,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包括先导级弹性体123。具体的,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还包括先导级阀芯122和沿所述轴向设置的推杆131。所述先导级阀芯122包括同轴向环形分布的导程部122a。先导级阀芯122和先导级弹簧121安装在由阀套15、先导级阀座124和磁性盖134形成的第二腔室C2内。具体的,先导级阀芯122沿轴向活动设置在第二腔室C2中,先导腔125与第二腔室C2连通。先导级阀芯122的径向周圈外壁与阀套15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先导级阀芯122包括同轴向环形分布的导程部122a,导程部122a的径向周圈外壁与阀套15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导程部122a轴向上远离先导级阀座124的一侧设置有沿径向向轴心延伸的径向延伸部122b。导程部122a轴向上远离先导级阀座124的一侧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轴向延伸部122c,轴向延伸部122c呈薄壁环状。在过轴线的截面上,所述轴向延伸部122c与所述径向延伸部122b呈L形。示例性的,轴向延伸部122c的壁厚小于导程部122a的壁厚。
阻尼控制电磁阀10还可包括推杆帽135,推杆帽135同轴向插入先导级弹簧121的内圈。先导级弹簧121设置在推杆帽135和导程部122a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先导级弹簧121的一端抵住先导级阀座124,另一端抵住先导级阀芯122的径向延伸部122b。在其他示例中,先导级阀芯仅包括同轴向环形分布的导程部,不包括径向延伸部时,先导级弹簧121的远离先导级阀座124的一端可抵住先导级弹性体123。推杆帽135呈一圈外翻边帽子形,先导级弹性体123同轴向配置在先导级阀芯122和电磁力输出部件13之间。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内圈固定在推杆帽135的外翻边周圈。推杆131的一端同轴向插入推杆帽135的帽子内腔,且推杆131与推杆帽135过盈配合。
先导级弹性体123大体呈环形薄片,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外圈固定在所述先导级阀芯122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13的一侧。具体的,所述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外圈可固定在所述轴向延伸部122c和/或所述径向延伸部122b上。图3示出了所述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外圈固定在所述轴向延伸部122c上的情形,二者可通过焊接或胶粘等方式固定连接。先导级阀芯122的轴向延伸部122c围成一个径向的环形空间126,即给先导级弹性体123预留出靠近先导级阀芯122一侧的弹性形变空间;相应的,先导级弹性体123与磁性盖134之间也形成有一个环形空间127,即给先导级弹性体123预留出远离先导级阀芯122一侧的弹性形变空间;先导级弹性体123轴向的两侧均预留出弹性形变空间。
先导级阀芯可具有不同的结构,在另一示例中,如图5所示,先导级阀芯222包括同轴向环形分布的导程部222a,导程部222a的径向周圈外壁与阀套15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导程部222a轴向上远离先导级阀座124的一侧设置有沿径向向轴心延伸的径向延伸部222b,所述径向延伸部222b靠近轴心的内侧沿径向周圈设置有凹槽222c,所述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外圈嵌入所述凹槽222c内固定。
先导级弹性体可设置成不同的形状结构。先导级弹性体的第一示例中,如图6所示,先导级弹性体123大体呈环形薄片,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外圈与环形内圈之间的实体上设置有若干沟槽123b,沟槽的深度方向为轴向,若干沟槽123b大致沿圆周方向分布,呈弧线形。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外圈设置有安全孔123a。若干沟槽123b便于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内圈、环形外圈径向力的传递和控制,实现先导级弹性体123受力方向、大小的控制。
先导级弹性体的第二示例中,如图7所示,先导级弹性体223大体呈环形薄片,先导级弹性体223包括沿径向周圈间隔分布的可变形(弹性)的筋条223b,相邻的筋条223b之间有间隙223c;具体的,周圈间隔分布的筋条223b可呈环形阵列分布。环形阵列分布的筋条223b远离环形圆心的一侧连接成圆环,先导级弹性体223的环形外圈设置有安全孔223a。环形阵列分布的筋条223b靠近环形圆心的一侧构成环形内圈。环形阵列分布的筋条靠近环形圆心的一侧固定在推杆帽外翻边上。电磁力通过推杆作用在筋条上产生形变,以此产生弹性力来推动先导级阀芯运动。
先导级弹性体的第三示例中,如图8所示,先导级弹性体323包括同圆心的第一圆环实体323b和第二圆环实体323c,第一圆环实体323b的半径小于第二圆环实体323c的半径,第一圆环实体323b与第二圆环实体323c通过径向周圈间隔分布的可变形的筋条323d连接,具体的,周圈间隔分布的筋条323d可呈环形阵列分布。先导级弹性体323的环形外圈具体为第二圆环实体323c上设置有安全孔323a。电磁力通过推杆作用在环形内圆具体为第一圆环实体323b上使筋条产生形变,以此产生弹性力来推动先导级阀芯运动。
如图2至图4所示,无电磁力作用下,即电磁力输出部件13没给推杆131电磁力的状态下,在先导级弹簧121预紧力作用下,先导级阀芯122在轴向上最远离先导级阀座124的一侧位置,相应的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外圈抵住电磁力输出部件,例如抵住磁性盖134的端面。在靠近所述先导级阀座124的一侧,所述先导级阀芯端面f1与所述推杆帽端面f2的距离设置为所述预设距离h;先导级阀芯端面f1和推杆帽端面f2均与轴向垂直。
具体的,通过匹配设置先导级弹簧121的刚度和预紧力压缩长度、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刚度和弹性形变量,使电磁力输出部件13没给推杆131驱动力的状态下,先导级阀芯端面f1与推杆帽端面f2之间间隔所述预设距离h。示例性的,所述先导级弹簧121的刚度小于所述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刚度。所述先导腔125在所述基底部124a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13一侧的开口为所述阀口k1,所述推杆帽端面f2在所述先导级阀座124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阀口k1;所述推杆帽端面f2移动到接触所述阀口k1(或接触先导级阀座124)时,即推杆帽135与先导级阀座124端面密封,所述阀口k1关闭。
阻尼控制电磁阀10还包括壳体14,阀套15与电磁力输出部件13均套设固定在外壳14中,电磁力输出部件13中包括磁性盖134和沿轴向设置的推杆131,推杆131穿过磁性盖134的中心孔。
本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10,在正常工况下工作时,电磁力输出部件13由电流激励产生电磁力,电磁力通过推杆131和推杆帽135作用在先导级弹性体123上,先导级弹性体123在推杆帽的推动下产生形变,由此推动先导级阀芯122克服先导级弹簧121的弹性力向主级阀11一侧运动,接着先导级阀芯122会与先导级阀座124接触,然后推杆帽135会继续推压先导级弹性体123,使其产生变形,直到推杆帽端面f2接触先导级阀座124为止。先导级阀芯端面f1与推杆帽端面f2之间间隔所述预设距离h。
先导级阀12工作(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推杆131带着推杆帽135推动先导级弹性体123和先导级阀芯122,主要克服先导级弹簧121的弹性力的运动,直到先导级阀芯端面f1接触先导级阀座124。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刚度远远大于先导级弹簧121,所以在第一阶段,先导级弹性体123和先导级弹簧121为串联工作模式,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13驱动所述推杆131的电磁力主要克服所述先导级弹簧121的弹性力,使所述先导级阀芯122从最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124位置移动到接触所述先导级阀座124。第一阶段,先导级阀芯122的运动基本上只需克服先导级弹簧121产生的弹性力。
第二个阶段为先导级阀芯122接触先导级阀座124之后,电磁力主要克服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弹性力运动,直到所述推杆帽端面f2移动到接触所述阀口k1(或接触先导级阀座124)为止,即推杆帽135与先导级阀座124端面密封,所述先导级阀12的阀口k1关闭。由于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刚度较大,所以其产生的弹性力也较大。主级阀芯112在主级弹簧114预紧力的作用下与主阀座117接触,主级阀12关闭(主级阀芯112与主阀座117端面接触且密封,油液不会流向出油口16)。主阀口116与先导级阀12的阀口k1同样处于关闭状态。当主油压(主阀腔111内的油压)升高时,压力通过主阀腔111、阻尼孔113、中间腔118、先导级阀座124的凸起部124b上的油孔124c和先导腔125传递到推杆帽端面f2。直到先导腔125中的油液的压力(向右)、先导级弹簧121的弹性力(向右)、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弹性力(向右)的合力大于电磁力(向左)时,推杆帽135被推开,相应的先导级阀芯122沿轴向向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移动(右移),先导腔125中的油液进入第二腔室C2,即先导级阀12的阀口k1开始通流(泄压)。此时由于阻尼孔113的作用,主级阀芯112两侧的主阀腔111和中间腔118产生压差;随着先导级阀12的阀口k1流量的增加,主级阀芯112两侧的压差增大,逐渐推动主级阀芯112开启(向右运动),油液从主阀腔111通过主阀口116至出油口16溢流。主阀腔111的压力由中间腔118的压力和主级弹簧114的弹性力决定。中间腔118的压力主要由电磁力决定。所以,通过连续改变电流来改变电磁力,即可改变主阀腔111的控制压力,实现减震器阻尼力连续可调。由于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弹性力(向右)较大,因此先导腔125中的油液的压力(向右)较小就可使合力大于电磁力(向左)时,推杆帽135被推开,即开启先导级阀,所以先导级阀的开启压力点很低(先导腔125中的油液的压力较小),这样主级阀11的开启压力同样很低,可以实现阻尼控制电磁阀10的低压力开启。同时,先导级弹性体123可以对先导级阀12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先导级阀座124的磨损。
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外圈边缘设置有安全孔123a,在断电失效工况下,先导级阀芯122在先导级弹簧121的作用下处于开启状态。先导腔内的油液只能通过先导级弹性体123环形外圈边缘的安全孔123a流出,进而在先导腔125产生节流压力。主级阀芯112两端在这种节流作用下产生压差,使主级阀芯112开启。这种小孔节流的结构在保证了阻尼控制电磁阀具备失效安全模式的同时,还减小了阻尼控制电磁阀的轴向尺寸,为减震器的空间布置提供便利。
本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满足了减震器对于低开启压力的需求,使减震器可以产生更低的阻尼力,提升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同时,先导级阀中先导级弹簧和先导级弹性体的匹配设置还可以对先导级阀的运动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小先导级阀对先导级阀座的冲击,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图9至图10详细介绍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第二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不包括推杆帽,推杆的径向周圈设置有凸缘或凹槽,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内圈固定在所述推杆的凸缘或凹槽上。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推杆含凸缘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推杆含凹槽示意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推杆131的径向周圈设置有凸缘131a或凹槽131b,所述推杆131的一端插入所述先导级弹簧121的内圈,径向上所述先导级弹簧121设置在所述推杆131和所述导程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所述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内圈固定在所述推杆131的凸缘131a或凹槽131b上。
第一实施例介绍的第一示例(图6)的先导级弹性体123、第二示例(图7)的先导级弹性体223、第三示例(图8)的先导级弹性体323均可应用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第二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的主级阀11和电磁力输出部件13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在赘述。
第二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无电磁力作用下,在靠近所述先导级阀座124的一侧,所述先导级阀芯端面f1与所述推杆端面f3的距离设置为预设距离h;所述先导腔在所述基底部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开口为所述先导级阀12的阀口k1,所述推杆端面f3在所述先导级阀座124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阀口k1;所述推杆端面f3移动到接触所述阀口k1时,推杆131与先导级阀座124端面密封,所述阀口k1关闭。
先导级阀12工作(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推杆131推动先导级弹性体123和先导级阀芯122,主要克服先导级弹簧121的弹性力的运动,直到先导级阀芯端面f1接触先导级阀座124。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刚度远远大于先导级弹簧121,所以在第一阶段,先导级弹性体123和先导级弹簧121为串联工作模式,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13驱动所述推杆131的电磁力主要克服所述先导级弹簧121的弹性力,使所述先导级阀芯122从最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124位置移动到接触所述先导级阀座124。
第二个阶段为先导级阀芯122接触先导级阀座124之后,电磁力主要克服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弹性力运动,直到推杆端面f3移动到接触所述阀口k1(或接触先导级阀座124)为止,即推杆131与先导级阀座124端面密封,所述先导级阀12的阀口k1关闭。由于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刚度较大,所以其产生的弹性力也较大。
当主油压升高时,先导腔125中的油液的压力(向右)、先导级弹簧121的弹性力(向右)、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弹性力(向右)的合力大于电磁力(向左)时,推杆端面f3被推开,相应的先导级阀芯122沿轴向向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移动(右移),先导腔125中的油液进入第二腔室C2,即先导级阀12的阀口k1开始通流(泄压)。由于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弹性力(向右)较大,因此先导腔125中的油液的压力(向右)较小就可使合力大于电磁力(向左)时,推杆端面f3被推开,即开启先导级阀12,所以先导级阀12的开启压力点很低(先导腔125中的油液的压力较小),这样主级阀11的开启压力同样很低,可以实现阻尼控制电磁阀10的低压力开启。同时,先导级弹性体123可以对先导级阀12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先导级阀座124的磨损。
下面结合图11至图12详细介绍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第三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不包括推杆帽,先导级阀座224含凸缘部224d。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先导级阀座含凸缘部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11和图12所示,先导级阀座224包括基底部224a和从所述基底部224a的中心区域沿轴向向所述主级阀11一侧延伸的凸起部224b,所述凸起部224b的径向周圈侧壁上设置有油孔224c,中间腔118的油液通过该油孔224c进入先导腔225,或者先导腔225中的油液通过该油孔224c进入中间腔118。
所述凸起部224b和所述基底部224a中设置有沿轴向的先导腔225。所述先导级阀座224还包括从所述基底部224a的中心区域沿轴向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13一侧延伸的凸缘部224d,所述凸缘部224d呈中空的薄壁环状,所述先导腔225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凸缘部224d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13的一侧,亦即凸起部224b、基底部224a和凸缘部224d中设置有沿轴向的先导腔225。所述先导腔225在所述凸缘部224d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13一侧的开口为所述阀口k2
第一实施例介绍的第一示例(图6)的先导级弹性体123可应用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第三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中的主级阀11和电磁力输出部件13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在赘述。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基底部224a径向周圈边缘限位在阀套15的台阶处。凸起部224b插入主级弹簧114的内圈,先导级阀座224的径向周圈外壁与阀套15内壁密封。主阀腔111内的油液通过阻尼孔113流入中间腔118时,流速增大,产生一定的射流现象。先导级阀座224的凸台结构,使油液通过凸起部224b的径向周圈侧壁上的油孔224c进入先导腔225,可以避免高流速油液直接作用到先导级阀12中,减小了射流对先导级阀12的影响,使阻尼控制电磁阀10工作更为稳定。
先导级阀芯122包括同轴向环形分布的导程部122a,导程部122a轴向上远离先导级阀座224的一侧设置有沿径向向轴心延伸的径向延伸部122b,在过轴线的剖面上,导程部122a和径向延伸部122b呈L形。导程部122a轴向上远离先导级阀座的一侧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轴向延伸部122c,轴向延伸部122c呈薄壁环状。
所述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外圈固定在所述先导级阀芯122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13的一侧;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径向周圈边缘固定在先导级阀芯122的轴向延伸部122c和径向延伸部122b形成的台阶处。在其他示例中,先导级阀芯122的径向延伸部122b靠近轴心的内侧沿径向周圈可设置有凹槽(未示出),所述先导级弹性体123的环形外圈可嵌入所述凹槽内固定。所述推杆131的一端作用在所述先导级弹性体123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13一侧的表面上。
凸缘部224d同轴向插入先导级弹簧121的内圈。径向上,先导级弹簧121设置在凸缘部224d和导程部122a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轴向上,先导级弹簧121的一端抵住先导级阀座224的基底部224a,另一端抵住先导级阀芯122的径向延伸部122b。
第一阶段,先导级阀芯122在行程范围内移动(轴向上从最右侧移动到最左侧)。初始无电磁力作用下,即电磁力输出部件13没给推杆131施加作用力,先导级阀芯122在先导级弹簧121预紧力的作用下,先导级阀芯122靠近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右侧)的第一端面A接触磁性盖134位于第一位置D,亦即先导级阀芯122在最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位置;先导级弹簧121和先导级弹性体123处于串联状态,电磁力输出部件13根据需要驱动推杆131推动先导级弹性体123,连带推动先导级阀芯122并挤压先导级弹簧121,至先导级阀芯122远离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左侧)的第二端面B接触先导级阀座224的基底部224a,第一阶段中由于先导级弹性体123刚度大,基本不发生形变;先导级弹簧121刚度小,易被挤压压缩,第一阶段主要克服先导级弹簧121的弹性力,使所述先导级阀芯122从最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224位置移动到接触所述先导级阀座224。
先导级阀芯122远离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左侧)的第二端面B运动到刚接触先导级阀座224的基底部224a时,先导级阀芯122靠近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右侧)的第一端面A移动到第二位置E,且此时,先导级弹性体123(远离电磁力输出部件13一侧)的端面F与凸缘部的端面G的距离为预设距离h。
第二阶段,所述推杆131推动所述先导级弹性体123的中间区域,先导级弹性体123发生形变至抵住所述凸缘部224d时,所述凸缘部224d、所述先导级弹性体123和所述推杆131三者密封,所述阀口k2关闭,亦即实现先导阀12关闭。第二阶段为先导级阀芯122接触先导级阀座224之后的运动,电磁力主要克服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弹性力,由于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刚度较大,所以其产生的弹性力也较大。主级阀芯在主级弹簧预紧力的作用下与主阀座接触,主级阀12关闭。主阀口与先导级阀口同样处于关闭状态。当主油压(主阀腔111内的油压)升高时,压力通过主阀腔、阻尼孔、中间腔、先导级阀座224的凸起部224b的通孔224c和先导腔225传递到先导级弹性体的端面F;直到先导腔225中的油液的压力(向右)、先导级弹簧121的弹性力(向右)、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弹性力(向右)的合力大于电磁力(向左)时,先导级弹性体123被推开,相应的先导级阀芯122沿轴向向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移动(右移),先导腔225中的油液进入第二腔室C2,即先导级阀口开始通流(泄压)。由于先导级弹性体123的弹性力较大,因此先导腔225中的油液的压力(向右)较小就可使合力大于电磁力(向左)时,先导级弹性体123被推开,即开启先导级阀,所以先导级阀的开启压力点很低(先导腔225中的油液的压力较小),这样主级阀的开启压力同样很低,可以实现阻尼控制电磁阀10的低压力开启。同时,先导级弹性体可以对先导级阀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先导级阀座的磨损。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均可应用在减震器上,以第一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13所示,CDC减震器的使用过程如下:阻尼控制电磁阀10布置在减震器20外侧,阻尼控制电磁阀10的入口(即主阀腔111)与减震器的中间腔24相通,阻尼控制电磁阀10的出口(即出油口16)与减震器20的补偿腔25相通。减震器20的中间腔24与上腔22是连通的。
当减震器20的活塞21向上运动时(复原行程),上腔22内的油液被压缩,进入到中间腔24内,油液进一步朝向阻尼控制电磁阀10方向流动,主阀腔111进油,阻尼控制电磁阀10控制油路开关大小,最后从出油口16溢出油进入到补偿腔25中,补偿腔25中的油液再通过补偿阀26进入到下腔23内,使下腔23内油液得到补偿。通过控制阻尼控制电磁阀10的阻尼,就可以控制上腔22内油液的压力,从而控制减震器20复原行程的阻尼力。
当减震器20的活塞21向下运动时(压缩行程),下腔23内油液被压缩,通过流通阀27进入上腔22,多余的油液通过中间腔24进入阻尼控制电磁阀10的主阀腔111,阻尼控制电磁阀10控制油路开关大小,最后从出油口16溢出油进入到补偿腔25中。通过控制阻尼控制电磁阀10的阻尼,就可以控制上腔22油液的压力,进而控制压缩行程的阻尼力。
在使用时,活塞21在受到压力和释放压力过程中,会在活塞缸内往复运动以实现减震。阻尼控制电磁阀10通过线束与车辆的中央控制单元(ECU)系统进行连接,且阻尼控制电磁阀10的开关大小受到车辆的ECU系统的控制,从而调节减震器20的减震效果。具体在工作时,根据车辆上的车身加速度传感器、车轮加速度传感器、以及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数据判断车辆行驶状态,由ECU进行运算,随后ECU对减震器上的阻尼控制电磁阀10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阻尼控制电磁阀10的开度(开关大小)来提供适应当前状态的阻尼,也可以在车内由驾驶者选择预设的模式。
本发明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实现了减震器对于低开启压力的需求,使减震器可以产生更低的阻尼力,提升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同时,先导级弹簧和先导级弹性体的匹配设置还可以对先导阀的运动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小先导阀对先导阀座的冲击,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控制电磁阀,包括:主级阀、先导级阀和电磁力输出部件,先导级阀包括先导级阀座、先导级弹簧和先导级运动组件,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包括先导级弹性体;先导级弹簧的一端抵住先导级阀座,另一端抵住先导级运动组件;先导级弹性体设置在先导级弹簧与电磁力输出部件之间;先导级阀工作包括:第一阶段,先导级弹性体和先导级弹簧在串联工作模式下,电磁力主要克服先导级弹簧的弹性力,使先导级阀芯从最远离先导级阀座位置移动到接触先导级阀座;第二阶段,电磁力主要克服先导级弹性体的弹性力,将阀口的开度减小,阀口的开度减小的轴向行程距离为一预设距离。本实施例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先导级阀的开启压力点较低,实现阻尼控制电磁阀的低压力开启。同时,先导级弹性体可以对先导级阀的运动产生缓冲作用,减小对先导级阀座的冲击,提高使用寿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器件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权利范围的任何限定,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轴向依次设置的主级阀、先导级阀和电磁力输出部件;所述先导级阀包括先导级阀座、先导级弹簧和先导级运动组件,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包括先导级弹性体和先导级阀芯;所述先导级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先导级阀座,另一端抵住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所述先导级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先导级弹簧与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之间;所述先导级阀座和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之间形成可调节的阀口;所述先导级阀座包括基底部,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包括沿所述轴向设置的推杆;
所述先导级阀工作包括:
第一阶段,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和所述先导级弹簧在串联工作模式下,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驱动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的电磁力主要克服所述先导级弹簧的弹性力,使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从最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位置移动到接触所述先导级阀座;
第二阶段,所述电磁力主要克服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弹性力,将所述阀口的开度减小,所述阀口的开度减小的轴向行程距离为一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还包括推杆帽,所述推杆帽同轴向插入所述先导级弹簧的内圈;无所述电磁力作用下,在靠近所述先导级阀座的一侧,所述先导级阀芯端面与所述推杆帽端面的距离设置为所述预设距离;所述推杆帽端面移动到堵住位于所述先导级阀座上的阀口时,所述阀口关闭;
或者,所述先导级运动组件包括沿所述轴向设置的推杆且不包括所述推杆帽,所述推杆的径向周圈设置有凸缘或凹槽,所述推杆的一端插入所述先导级弹簧的内圈;无所述电磁力作用下,在靠近所述先导级阀座的一侧,所述先导级阀芯端面与所述推杆端面的距离设置为所述预设距离;所述推杆端面移动到堵住位于所述先导级阀座上的阀口时,所述阀口关闭;
或者,所述先导级阀座还包括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区域沿轴向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延伸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同轴向插入所述先导级弹簧的内圈;所述先导级阀芯远离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端面运动到刚接触所述先导级阀座的所述基底部时,所述先导级弹性体远离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凸缘部的端面的距离设置为所述预设距离;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发生形变至堵住位于所述凸缘部上的阀口时,所述阀口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级阀芯包括同轴向环形分布的导程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大体呈环形薄片,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外圈设置有安全孔,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刚度大于所述先导级弹簧的刚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级阀座还包括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区域沿轴向向所述主级阀一侧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径向周圈侧壁上设置有油孔,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基底部中设置有沿轴向的先导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径向上所述先导级弹簧设置在所述推杆帽和所述导程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所述推杆帽呈一圈外翻边帽子形,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内圈固定在所述推杆帽的外翻边周圈;所述推杆的一端同轴向插入所述推杆帽的帽子内腔,且所述推杆与所述推杆帽过盈配合;所述先导腔在所述基底部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开口为所述阀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径向周圈设置有所述凸缘或所述凹槽时,径向上所述先导级弹簧设置在所述推杆和所述导程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内圈固定在所述推杆的凸缘或凹槽上;所述先导腔在所述基底部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开口为所述阀口。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呈中空的薄壁环状,所述先导腔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凸缘部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的一侧,所述先导腔在所述凸缘部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开口为所述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径向上所述先导级弹簧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和所述导程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外圈固定在所述先导级阀芯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的一侧;所述推杆的一端作用在所述先导级弹性体靠近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一侧的表面上;
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推杆推动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中间区域,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发生形变至抵住所述凸缘部时,所述凸缘部、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和所述推杆三者密封,所述阀口关闭。
9.如权利要求5、6或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外圈与环形内圈之间的环形实体上设置有若干沟槽,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沿轴向设置,所述沟槽沿圆周方向分布,所述沟槽呈弧线形。
10.如权利要求5或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包括沿径向周圈间隔分布的可变形的筋条,相邻的所述筋条之间有间隙;所述周圈间隔分布的筋条远离所述环形的圆心的一侧连接成圆环,所述周圈间隔分布的筋条靠近所述圆心的一侧构成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内圈。
11.如权利要求5或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级弹性体包括同圆心的第一圆环实体和第二圆环实体,所述第一圆环实体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环实体的半径,所述第一圆环实体与所述第二圆环实体通过径向周圈间隔分布的可变形的筋条连接。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程部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的一侧设置有沿径向向轴心延伸的径向延伸部;所述先导级弹簧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的一端抵住所述径向延伸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程部远离所述先导级阀座的一侧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呈薄壁环状;在过轴线的截面上,所述轴向延伸部与所述径向延伸部呈L形;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外圈固定在所述轴向延伸部和/或所述径向延伸部上。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级阀芯的径向延伸部靠近轴心的内侧沿径向周圈设置有凹槽,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环形外圈嵌入所述凹槽内固定。
15.如权利要求4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控制电磁阀还包括:阀套,所述阀套中沿轴向设置有第一腔室,所述主级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主级阀包括主阀座、主级阀芯和主级弹簧;所述主阀座固定设置在所述阀套的轴向的一端,所述主级阀芯同轴向活动设置在所述阀套的第一腔室中,所述主级阀芯沿所述轴向设置有连通的阻尼孔和中间腔;所述凸起部插入所述主级弹簧的内圈,所述主级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中间腔靠近所述主阀座一侧的内壁,所述主级弹簧的另一端抵住所述基底部;所述中间腔的油液通过所述油孔进出所述先导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远离所述主阀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径向尺寸,所述先导级阀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所述先导级阀芯沿轴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中,所述导程部的径向周圈外壁与所述阀套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阻尼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阀套与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均套设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电磁力输出部件包括磁性盖,所述推杆穿过所述磁性盖的中心孔;所述先导级弹性体与所述磁性盖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作为所述先导级弹性体的弹性形变空间。
CN202210674586.4A 2022-06-14 阻尼控制电磁阀 Active CN1151829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4586.4A CN115182951B (zh) 2022-06-14 阻尼控制电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4586.4A CN115182951B (zh) 2022-06-14 阻尼控制电磁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2951A CN115182951A (zh) 2022-10-14
CN115182951B true CN115182951B (zh) 2024-05-31

Family

I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6988A (zh) * 2008-06-25 2011-05-25 奥林斯赛车公司 用于减震器阀的压力调节装置
CN103453178A (zh) * 2013-08-20 2013-12-18 集美大学 一种阀芯反馈活塞液压制动阀
CN108027077A (zh) * 2015-09-14 2018-05-11 Kyb株式会社 阻尼阀和缓冲器
CN110185513A (zh) * 2019-07-01 2019-08-30 贵州大学 一种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调节装置
JP2020139524A (ja) * 2019-02-27 2020-09-03 Kyb株式会社 圧力制御弁
CN211737851U (zh) * 2020-01-20 2020-10-23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减振器
JP2022025539A (ja) * 2020-07-29 2022-02-10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及び減衰力調整弁
CN216143256U (zh) * 2021-05-31 2022-03-29 绵阳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阻尼可调电磁阀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6988A (zh) * 2008-06-25 2011-05-25 奥林斯赛车公司 用于减震器阀的压力调节装置
CN103453178A (zh) * 2013-08-20 2013-12-18 集美大学 一种阀芯反馈活塞液压制动阀
CN108027077A (zh) * 2015-09-14 2018-05-11 Kyb株式会社 阻尼阀和缓冲器
JP2020139524A (ja) * 2019-02-27 2020-09-03 Kyb株式会社 圧力制御弁
CN110185513A (zh) * 2019-07-01 2019-08-30 贵州大学 一种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调节装置
CN211737851U (zh) * 2020-01-20 2020-10-23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减振器
JP2022025539A (ja) * 2020-07-29 2022-02-10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及び減衰力調整弁
CN216143256U (zh) * 2021-05-31 2022-03-29 绵阳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阻尼可调电磁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47362B1 (en) Single cylinder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for vehicle
EP1820996B1 (en) Damping force control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using the same
US5024301A (en) Hydraulic rebound stop assembly for a shock absorber
US5975258A (en)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KR20090128483A (ko) 베이스 라인 밸브형의 계속적으로 변화가능한 밸브를 갖는 충격 완충기
JP4523485B2 (ja) 油圧緩衝器
EP2291588B1 (en) Hydropneumatic suspension unit
KR102523320B1 (ko) 완충기
CN216951448U (zh) 减振器的缓冲结构及减振器
CN115182951B (zh) 阻尼控制电磁阀
CN210087888U (zh) 频率敏感型减振器
JP4572773B2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15182951A (zh) 阻尼控制电磁阀
JP2007309409A (ja) 油圧緩衝器
US10428895B2 (en) Valve mechanism, damping force generating device, and shock absorber
JPH08291836A (ja) 液圧緩衝装置
US6390257B1 (en) Suspension damper having piston plate with coined, continuously curved bypass
CN218266972U (zh) 阻尼控制电磁阀
US11796025B2 (en) Valve mechanism and shock absorber
CN214008176U (zh) 一种单向阀结构及包含有该单向阀结构的减振器
CN210461512U (zh) 一种调节减震器阻尼的电磁阀
CN210889892U (zh) 一种fcd阀阀系结构
CN115217882B (zh) 阻尼控制电磁阀
KR102152017B1 (ko) 감쇠력 가변밸브 조립체 및 상기 감쇠력 가변밸브 조립체를 가지는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KR20020027911A (ko) 차량용 쇽 업소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