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7465A - 护理床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护理床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7465A
CN115177465A CN202110372909.XA CN202110372909A CN115177465A CN 115177465 A CN115177465 A CN 115177465A CN 202110372909 A CN202110372909 A CN 202110372909A CN 115177465 A CN115177465 A CN 115177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side plate
head
lifting mechanism
cloth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29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俊峰
杨晋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u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u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u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u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29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74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7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74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7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G7/0573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mattress frames having alternately movable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1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with means for turning-over the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07Side-rails
    • A61G7/0508Side-rail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connection mechan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27Weigh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7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3/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 A61G2203/3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sensor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3/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 A61G2203/3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sensor means
    • A61G2203/4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sensor means for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护理床的应用。护理床包括:床体、第一床头、第二床头、第一卷布管、第二卷布管、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同步驱动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以及控制器,包括:主控模块以及给主控模块输入指令的第一输入模块,第一驱动模块以及给第一驱动模块输入指令的第二输入模块,第二驱动模块以及给第二驱动模块输入指令的第三输入模块,并且与第一和第二电动机、第一和第二升降机构电连接。护理床的应用包括翻身和悬空。

Description

护理床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护理设备的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能使患者自助翻身的护理床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术后的病人和长期卧床的患者都需要定时翻转身体,术后的病人通过翻转身体促进伤口的愈合,而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通过翻转身体来避免因身体受到长期的挤压而出现血液流通不顺畅、局部发麻以及出现褥疮等现象,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辅助翻身的装置。
目前的辅助翻身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成本投入较高;
2)应用范围小,需要定制的相适配的床体结构来匹配;
3)功能单一,只能实现简单的翻身
申请人的相关在先申请:
1.一种翻身设备的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公开号:CN 110289102A;
2.一种新型辅助翻身装置及其运行方法,申请号:2020108607145。
上述在先申请在此通过全文引用结合于此。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安装简单方便,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适用于不同尺寸、不同结构的自助式翻身的护理床及其应用,并且增强其安全性能,以给用户以舒适的护理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护理床的应用,护理床包括:床体,包括第一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二侧板、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共同限定床面的横梁、以及支撑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床腿,第一床头,与床体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包括中空的容纳空间以及在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应的上方开设有竖直方向上滑槽,第二床头,与床体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包括中空的容纳空间以及在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应的上方开设有竖直方向上滑槽,第一卷布管,设置在第一侧板的上方,其第一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第一床头的对应的滑槽中,其第二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第二床头的对应的滑槽中,第二卷布管,设置在第二侧板的上方,其第一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第一床头的对应的滑槽中,其第二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第二床头的对应的滑槽中,第一电动机,设置在第一床头或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中,与第一卷布管同轴连接并驱动其正反转,第二电动机,设置在第一床头或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中,与第二卷布管同轴连接并驱动其正反转,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第一床头的容纳空间中,联动驱动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中,联动驱动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的第二端,其中,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同步驱动;以及控制器,包括:主控模块以及给主控模块输入指令的第一输入模块,第一驱动模块以及给第一驱动模块输入指令的第二输入模块,第二驱动模块以及给第二驱动模块输入指令的第三输入模块,并且与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电连接。护理床的应用包括左翻身和右翻身。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左翻身的步骤如下:
1)用户通过控制器输入进行翻身动作的操作指令;
2)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旋转以放松床单;
3)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上升,以带动第一旋转管和第二旋转管随之上升;
4)第一旋转管放松对床单的缠绕,同时第二旋转管进一步缠绕床单,以实现床单上人体的转动;
5)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限位或人为停止,在指定位置使用户保持翻身。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右翻身的步骤如下:
1)用户通过控制器输入进行翻身动作的操作指令;
2)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旋转以放松床单;
3)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上升,以带动第一旋转管和第二旋转管随之上升;
4)第二旋转管放松对床单的缠绕,同时第一旋转管进一步缠绕床单,以实现床单上人体的转动;
5)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限位或人为停止,在指定位置使用户保持翻身。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第一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床头或第二床头的上方与第一侧板对应,以及第二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床头或第二床头的上方与第二侧板对应;护理床的应用还可包括: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测人体是否越过第一阈值位置,当到达第一阈值位置时给主控模块发信号以停止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测人体是否越过第二阈值位置,当到达第一阈值位置时给主控模块发信号以停止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第一护栏,可升降地设置在第一侧板的外侧,以及第二护栏,与第一护栏相对,可升降地设置在第二侧板的外侧;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在护理床启动前或启动同时升起,以保护人体在意外情况下摔落到床体之外,并且在被关闭的同时或之后,将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回位到原位。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控制器可与遥控器通过有线或手机APP无线通信。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床头或第二床头的上方位于第一红外线传感器和第二红外线传感器之间的第三红外线传感器;第三红外线传感器可用于测量被测人体的体温,当体温超出预定的阈值时,主控模块通过判断后发出报警。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第一力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床头的容纳空间内,位于第一卷布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升降机构的传动机构之间,第二力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床头的容纳空间内,位于第二卷布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升降机构的传动机构之间,第三力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内,位于第一卷布管的第二端与第二升降机构的传动机构之间,以及第四力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内,位于第二卷布管的第二端与第二升降机构的传动机构之间。第一力学传感器与第三力学传感器配套使用,以监测第一卷布管上的受力变化。第二力学传感器与第四力学传感器配套使用,以监测第二卷布管上的受力变化。当第一力学传感器与第三力学传感器或者第二力学传感器与第四力学传感器发给主控模块的信号超过预定的阈值时,主控模块发出警报。另外,四个力学传感器配合使用,可测算出用户的体重。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WIFI模块,WIFI模块将报警数据和健康数据实时同步至APP或医疗护理终端,通过算法智能识别和处理数据,以实现物联网功能。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体征监测模块,以实时监测被测人体的心率、呼吸率、体动、打鼾以及在离床、翻身次数等体征。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靠背升降机构,并且靠背升降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靠背升降机构的升降。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的应用还可包括整理床单,在床单缠绕在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上后,同步驱动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在监测电动机的电流值达到预定电流值时,表明拉直床单而停止。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的应用还可包括人体悬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至最高位置,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第三红外线传感器、第一力学传感器、第二力学传感器、第三力学传感器和第四力学传感器监测被测人体的位置以及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的受力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左翻身或右翻身用于止鼾。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护理床的应用,包括:第一电动机和所述第二电动机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卷布管和所述第二卷布管拉紧床单,并且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慢慢升起以将人体抬起。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一力学传感器、第二力学传感器、第三力学传感器和第四力学传感器用于判断人体的升起高度,并且防止升起过高在移动时从床上跌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根据本申请的护理床采用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配合旋转管上缠绕的床单,即可辅助行动不便的人实现翻身,避免行动不便的人由于长期卧床而产生褥疮,其结构简单,适用于不同的床体,且安装简单方便。
2.根据本申请的护理床具有模块化设计,占用空间少,方便运输。尤其是,所有的升降机构均埋设在第一床头和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内。
3.根据本申请的护理床适用于不同尺寸、不同结构的床体,可现场组装拼接,安装简单方便。即使是对旧床的改造,只要更换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床头和第二床头即可实现。
4.根据本申请的护理床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经济效果显著;
5.根据本申请的护理床制造简单,易于加工与装配,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大范围推广。
6.床单卷绕方式促使人体在翻身过程中,缓慢执行动作,灵活舒适,床单可进行快速更换,提升客户体验。
7.在翻身过程中,加入红外传感器及称重传感器进行识别,反馈给上位机进行判断,更加安全可靠。加入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的机械辅助装置避免人体受到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床头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示出在床单上的人体通过旋转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而实现翻身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透视图,示出了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的设置方位。
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第一床头中设置第一力学传感器和第二力学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第二床头中设置第三力学传感器和第四力学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中升降机构的结构及其与卷布管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床头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包括床体10、第一床头20、第二床头30、第一卷布管40、第二卷布管50、第一电动机60、第二电动机70、第一升降机构80和第二升降机构90。
如图1所示,床体10包括第一侧板11、与第一侧板11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二侧板12、连接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以共同限定床面的横梁13、以及支撑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床腿14。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长度大致限定了护理床的长度,并且横梁13的长度大致限定了护理床的宽度。侧板也可称为侧杆或床边,横梁也可称为床头边框或横担等。
第一床头20与床体10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包括中空的容纳空间以及在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对应的上方开设有竖直方向上滑槽21和22。
第二床头30,与床体10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包括中空的容纳空间以及在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对应的上方开设有竖直方向上滑槽31和32。
第一床头20可为床头,并且第二床头30可为床尾,反之亦然。另外,床头、床尾与侧板的连接应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滑槽21、22、31、32可在形状和尺寸上相同,并且在位置上,滑槽21与滑槽22对称地设置在第一床头20上,滑槽31与滑槽32对称地设置在第二床头30上。因此,滑槽21与滑槽31彼此相对,并且滑槽22与滑槽32彼此相对。
尽管图1中无法显示滑槽21和22,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它们分别与滑槽31和32对应,并且可具有相同的位置和结构,如下文。
第一卷布管40设置在第一侧板11的上方,其第一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第一床头20的对应的滑槽21中,其第二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第二床头30的对应的滑槽31中。
第二卷布管50设置在第二侧板12的上方,其第一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第一床头20的对应的滑槽21中,其第二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第二床头30的对应的滑槽32中。
第一卷布管40和第二卷布管50也可统称为卷布管、卷布杆、卷管或卷杆等,只要具有可旋转且能缠绕床单的功能即可。
第一电动机60设置在第一床头20或第二床头30的容纳空间中,与第一卷布管40同轴连接并驱动其正反转。或者第一电动机60可容放在第一床头20或第二床头30的容纳空间中,并且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卷布管40的正反转。
第二电动机70设置在第一床头20或第二床头30的容纳空间中,与第二卷布管50同轴连接并驱动其正反转。或者第二电动机可容放在第一床头20或第二床头30的容纳空间中,并且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二卷布管50的正反转。
第一电动机60和第二电动机70可统称为旋转电动机,用于驱动卷布管的旋转。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有时二者同时同向运行,有时也会二者同时反向运行。因此,第一电动机60和第二电动机70的同步性是重要的,应由控制器来控制,这将在下面更加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第一升降机构80设置在第一床头20的容纳空间中,联动驱动第一卷布管40和第二卷布管50的第一端。
如图2所示,第二升降机构90设置在第二床头30的容纳空间中,联动驱动第一卷布管40和第二卷布管50的第二端。
第一升降机构80和第二升降机构90应同步驱动和同步运行,从而保证第一卷布管40和第二卷布管50水平地同步上升或同步下降。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第一护栏15,可升降地设置在第一侧板11的外侧;以及第二护栏16,与第一护栏15相对,可升降地设置在第二侧板12的外侧。如图1所示,第一护栏15和第二护栏16的每一个可为具有多个铰接立柱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以根据需要通过旋转各立柱升起或回位到与第一侧板11或第二侧板12相同水平的位置。但本申请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第一护栏15和第二护栏16可在升高位置和回位位置之间直线运动,并且通过限位结构固定在升高位置或回位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一床头20和第二床头30可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可互换。第一卷布管40和第二卷布管50可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可互换。第一电动机60和第二电动机70可具有相同的性能且可互换。第一升降机构80和第二升降机构90可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可互换。
因此,当第一床头20与第二床头30具有相同的结构时,意味着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床头和床尾的结构一致,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对调。除了减少制造工艺上的成本外,更加降低了维护与更换上的便利性。
因此,当第一卷布管40和第二卷布管50具有相同的结构时,仅需一种制造工艺,来制造第一卷布管40和第二卷布管50,并且在使用与更换过程中无需担心卷布杆与其它结合部件的兼容性。
因此,容放在第一床头20和第二床头30内的第一电动机60与第二电动机70之间以及第一升降机构80与第二升降机构90之间也支持第一床头20与第二床头30之间的对调、更换、替代等。
总之,在相同结构下,提高了各部件的可互换性,增强了装配上的灵活性。同时,也可看做护理床的部件数减少,提高了制造上方便性,尤其是大量减少工装设备,从而降低成本。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一升降机构80和第二升降机构90的每一个可包括:减速机81(91),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升降电动机82(92),与减速机81(91)的输入端连接,并在正反转两个方向驱动减速机81(91);传动结构83(93),与减速机81(91)的输出端连接,并与第一卷布管40和第二卷布管50直接或间接耦合以同步驱动第一卷布管40和第二卷布管50。但本申请不限于此,而是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每一个都可为其它驱动方式,例如,液压驱动、气压驱动等。当改变驱动方式时,其内部结构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对于液压驱动和气压驱动而言,电动机械传动的升降机构会更容易保证两个升降机构的同步性和运行稳定性,因此本申请优选采用电动机械传动的第一升降机构80和第二升降机构90。但是,电动机械传动的升降机构通常因机械传动等而造成较大的噪声,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具体设计、试验和制造中已经在努力克服噪声上。
尽管图中没有示出,但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一卷布管40和第二卷布管50的外壁上还可包括与床单可快速连接的粘结手段。粘结手段可包括粘扣带或快速夹头。但本申请不限于此,而是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管子与床单或布匹之间的连接有很多方式,均可用于根据本申请的护理床。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器可控制第一电动机60、第二电动机70和升降电动机82(92)的运行。控制器与遥控器或手机APP可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透视图,示出了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的设置方位。
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第一红外线传感器23,设置在第一床头20或第二床头30的上方与第一侧板11对应;第二红外线传感器24,设置在第一床头20或第二床头30的上方与第二侧板12对应;以及第三红外线传感器27,设置在第一床头20或第二床头30的上方位于第一红外线传感器23和第二红外线传感器24之间。当监测到被监测物越过第一侧板11时,第一红外线传感器23或第二红外线传感器24发出信号,以停止各电动机的运行。第一红外线传感器23、第二红外线传感器24和第三红外线传感器27可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三红外线传感器27可用于测量被测人体的体温。
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第一床头中设置第一力学传感器和第二力学传感器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第二床头中设置第三力学传感器和第四力学传感器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第一力学传感器25,设置在第一床头20的容纳空间内,位于第一卷布管40的第一端与第一升降机构80的传动机构之间;第二力学传感器26,设置在第一床头20的容纳空间内,位于第二卷布管50的第一端与第一升降机构80的传动机构之间。
如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第三力学传感器33,设置在第二床头30的容纳空间内,位于第一卷布管40的第二端与第二升降机构90的传动机构之间;以及第四力学传感器34,设置在第二床头30的容纳空间内,位于第二卷布管50的第二端与第二升降机构90的传动机构之间。
第一力学传感器25与第三力学传感器33可配套使用,以监测第一卷布管40上的受力变化,并且第二力学传感器26与第四力学传感器34可配套使用,以监测第二卷布管50上的受力变化。第一力学传感器25、第二力学传感器26、第三力学传感器33和第四力学传感器34发射传感信号至控制器。
另外,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力学传感器25和第三力学传感器33的传感信号后,将与第一红外线传感器23发射的信号进行比对,以确定第一卷布管40的受力状态而确定是否停止各电动机的驱动运行。
再者,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二力学传感器26和第四力学传感器34的传感信号后,将与第二红外线传感器24发射的信号进行比对,以确定第二卷布管50的受力状态而确定是否停止各电动机的驱动运行。
图3是示出在床单上的人体通过旋转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而实现翻身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在第一卷布杆40和第二卷布杆50上缠绕床单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卷布杆40和第二卷布杆50的上升,将床单上的人体升起而离开床面。通过第一卷布杆40和第二卷布杆50之一放布而其另一个继续卷绕而拉紧,实现人体的卧姿改变。在放回床面的时候,实现人体翻转,即翻身。
图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中升降机构的结构及其与卷布管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升降电动机82(92)之一可通过传动机构83(93)驱动第一卷布杆40和第二卷布杆50升降。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控制原理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理床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如图1-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护理床的应用。护理床的应用主要包括包括左翻身和右翻身。
左翻身的步骤如下:
1)用户通过控制器输入进行翻身动作的操作指令;
2)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旋转以拉直床单;
3)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上升,以带动第一旋转管和第二旋转管随之上升;
4)第一旋转管放松对床单的缠绕,同时第二旋转管进一步缠绕床单,以实现床单上人体的转动;
5)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限位或人为停止,在指定位置使用户保持翻身。
右翻身的步骤如下:
1)用户通过控制器输入进行翻身动作的操作指令;
2)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旋转以拉直床单;
3)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上升,以带动第一旋转管和第二旋转管随之上升;
4)第二旋转管放松对床单的缠绕,同时第一旋转管进一步缠绕床单,以实现床单上人体的转动;
5)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限位或人为停止,在指定位置使用户保持翻身。
护理床的应用还可包括: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测人体是否越过第一阈值位置,当到达第一阈值位置时给主控模块发信号以停止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测人体是否越过第二阈值位置,当到达第一阈值位置时给主控模块发信号以停止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
护理床的应用还可包括: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在护理床启动前或启动同时升起,以保护人体在意外情况下摔落到床体之外,并且在被关闭的同时或之后,将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回位到原位。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控制器可与遥控器通过有线或手机APP无线通信。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三红外线传感器可用于测量被测人体的体温,当体温超出预定的阈值时,主控通过判断后发出报警。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一力学传感器与第三力学传感器配套使用,以监测第一卷布管上的受力变化。第二力学传感器与第四力学传感器配套使用,以监测第二卷布管上的受力变化。当第一力学传感器与第三力学传感器或者第二力学传感器与第四力学传感器发给主控模块的信号超过预定的阈值时,主控模块发出警报。另外,四个力学传感器配合使用,可测算出用户的体重。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WIFI模块,WIFI模块将报警数据和健康数据实时同步至APP或医疗护理终端,以实现物联网功能。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体征监测模块,以实时监测被测人体的心率、呼吸率、体动和打鼾以及在床、离床、翻身次数等体征。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还可包括靠背升降机构,并且靠背升降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靠背升降机构的升降。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的应用还可包括整理床单,在床单缠绕在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上后,同步驱动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在监测电动机的电流值达到预定电流值时,表明拉直床单而停止。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护理床的应用还可包括人体悬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至最高位置,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第三红外线传感器、第一力学传感器、第二力学传感器、第三力学传感器和第四力学传感器监测被测人体的位置以及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的受力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左翻身或右翻身用于止鼾。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护理床的应用,包括:第一电动机和所述第二电动机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卷布管和所述第二卷布管拉紧床单,并且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慢慢升起以将人体抬起。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一力学传感器、第二力学传感器、第三力学传感器和第四力学传感器用于判断人体的升起高度,并且防止升起过高在移动时从床上跌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根据本申请的护理床采用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配合卷布管上缠绕的床单,即可辅助行动不便的人实现翻身,避免行动不便的人由于长期卧床而产生褥疮,其结构简单,适用于不同的床体,且安装简单方便。
2.根据本申请的护理床具有模块化设计,占用空间少,方便运输。尤其是,所有的升降机构均埋设在第一床头和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内。
3.根据本申请的护理床适用于不同尺寸、不同结构的床体10,可现场组装拼接,安装简单方便。即使是对旧床的改造,只要更换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床头和第二床头即可实现。
4.根据本申请的护理床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经济效果显著;
5.根据本申请的护理床制造简单,易于加工与装配,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大范围推广。
6.床单卷绕方式促使人体在翻身过程中,缓慢执行动作,灵活舒适,床单可进行快速更换,提升客户体验。
7.在翻身过程中,加入红外传感器及称重传感器进行识别,反馈给上位机进行判断,更加安全可靠。加入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的机械辅助装置避免人体受到伤害。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6)

1.一种护理床的应用,所述护理床包括:
床体,包括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共同限定床面的横梁、以及支撑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床腿,
第一床头,与所述床体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包括中空的容纳空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应的上方开设有竖直方向上滑槽,
第二床头,与所述床体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包括中空的容纳空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应的上方开设有竖直方向上滑槽,
第一卷布管,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方,其第一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所述第一床头的对应的滑槽中,其第二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第二床头的对应的滑槽中,
第二卷布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上方,其第一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所述第一床头的对应的滑槽中,其第二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第二床头的对应的滑槽中,
第一电动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床头或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中,与所述第一卷布管同轴连接并驱动其正反转,
第二电动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床头或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中,与所述第二卷布管同轴连接并驱动其正反转,
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床头的容纳空间中,联动驱动所述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的第一端,以及
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中,联动驱动所述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同步驱动;以及
控制器,包括:主控模块以及给所述主控模块输入指令的第一输入模块,第一驱动模块以及给所述第一驱动模块输入指令的第二输入模块,第二驱动模块以及给所述第二驱动模块输入指令的第三输入模块,并且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电连接;
其中所述护理床的应用包括左翻身和右翻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其中,所述左翻身的步骤如下:
1)用户通过控制器输入进行翻身动作的操作指令;
2)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旋转以放松床单;
3)所述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上升,以带动所述第一旋转管和第二旋转管随之上升;
4)所述第一旋转管放松对床单的缠绕,同时第二旋转管进一步缠绕床单,以实现床单上人体的转动;以及
5)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限位或人为停止,在指定位置使被测人体保持翻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其中,所述右翻身的步骤如下:
1)用户通过控制器输入进行翻身动作的操作指令;
2)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旋转以放松床单;
3)所述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上升,以带动所述第一旋转管和第二旋转管随之上升;
4)所述第二旋转管放松对床单的缠绕,同时第一旋转管进一步缠绕床单,以实现床单上人体的转动;以及
5)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限位或人为停止,在指定位置使用户保持翻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其中,所述护理床还包括:第一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床头或第二床头的上方与所述第一侧板对应,以及第二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床头或第二床头的上方与所述第二侧板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测人体是否越过第一阈值位置,当到达第一阈值位置时给所述主控模块发信号以停止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测人体是否越过第二阈值位置,当到达第一阈值位置时给所述主控模块发信号以停止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其中,所述护理床还包括:第一护栏,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以及第二护栏,与所述第一护栏相对,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一护栏和所述第二护栏在所述护理床启动前或启动同时升起,以保护人体在意外情况下摔落到床体之外,并且
其中,在被关闭的同时或之后,将所述第一护栏和所述第二护栏回位到原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其中,所述控制器与遥控器通过有线或手机APP无线通信。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其中,所述护理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床头或第二床头的上方位于所述第一红外线传感器和第二红外线传感器之间的第三红外线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三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测量被测人体的体温,当体温超出预定的阈值时,主控通过判断后发出报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其中,所述护理床还包括:第一力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床头的容纳空间内,位于所述第一卷布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传动机构之间,第二力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床头的容纳空间内,位于所述第二卷布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传动机构之间,第三力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内,位于所述第一卷布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传动机构之间,以及第四力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内,位于所述第二卷布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传动机构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力学传感器与第三力学传感器配套使用,以监测所述第一卷布管上的受力变化,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力学传感器与第四力学传感器配套使用,以监测所述第二卷布管上的受力变化,并且所述第一力学传感器、第二力学传感器、第三力学传感器和第四力学传感器的配合使用以测算出被测人体的体重;
其中,当所述第一力学传感器与第三力学传感器或者所述第二力学传感器与第四力学传感器发给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超过预定的阈值时,所述主控模块发出警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其中,所述护理床还包括WIFI模块,所述WIFI模块将报警数据和健康数据实时同步至APP或医疗护理终端,通过算法智能识别和处理数据,以实现物联网功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其中,所述护理床还包括体征监测模块,以实时监测被测人体的心率、呼吸率、体动和打鼾以及在床、离床、翻身次数等体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其中,所述护理床还包括靠背升降机构,并且所述靠背升降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靠背升降机构的升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还包括整理床单,在床单缠绕在所述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上后,同步驱动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在监测电动机的电流值达到预定电流值时,表明拉直床单而停止。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还包括人体悬空,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至最高位置,所述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第三红外线传感器、第一力学传感器、第二力学传感器、第三力学传感器和第四力学传感器监测被测人体的位置以及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的受力情况。
1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其中,所述左翻身或右翻身用于止鼾。
15.一种护理床的应用,所述护理床包括:
床体,包括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共同限定床面的横梁、以及支撑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床腿,
第一床头,与所述床体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包括中空的容纳空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应的上方开设有竖直方向上滑槽,
第二床头,与所述床体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包括中空的容纳空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应的上方开设有竖直方向上滑槽,
第一卷布管,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方,其第一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所述第一床头的对应的滑槽中,其第二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第二床头的对应的滑槽中,
第二卷布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上方,其第一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所述第一床头的对应的滑槽中,其第二端可旋转可滑动地容放在第二床头的对应的滑槽中,
第一电动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床头或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中,与所述第一卷布管同轴连接并驱动其正反转,
第二电动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床头或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中,与所述第二卷布管同轴连接并驱动其正反转,
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床头的容纳空间中,联动驱动所述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的第一端,以及
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床头的容纳空间中,联动驱动所述第一卷布管和第二卷布管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同步驱动;以及
控制器,包括:主控模块以及给所述主控模块输入指令的第一输入模块,第一驱动模块以及给所述第一驱动模块输入指令的第二输入模块,第二驱动模块以及给所述第二驱动模块输入指令的第三输入模块,并且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动机和所述第二电动机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卷布管和所述第二卷布管拉紧床单,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慢慢升起以将人体抬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护理床的应用,其中所述护理床还包括第一力学传感器、第二力学传感器、第三力学传感器和第四力学传感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力学传感器、第二力学传感器、第三力学传感器和第四力学传感器用于判断人体的升起高度,并且防止升起过高在移动时从床上跌落。
CN202110372909.XA 2021-04-07 2021-04-07 护理床的应用 Pending CN1151774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2909.XA CN115177465A (zh) 2021-04-07 2021-04-07 护理床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2909.XA CN115177465A (zh) 2021-04-07 2021-04-07 护理床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7465A true CN115177465A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12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2909.XA Pending CN115177465A (zh) 2021-04-07 2021-04-07 护理床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7465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68705A (ja) * 1990-03-19 1991-11-29 Paramount Bed Co Ltd ベッドの床部起伏機構
JP2002125808A (ja) * 2000-10-23 2002-05-08 Paramount Bed Co Ltd 挟まれ防止機能を有する床部昇降機構を備えたベッド
CN2624730Y (zh) * 2003-03-28 2004-07-14 李朝晖 电动床防夹手装置
JP2008167931A (ja) * 2007-01-11 2008-07-24 Mitsuba Corp 電動ベッドの挟み込み防止装置
CN203576788U (zh) * 2013-11-11 2014-05-07 陈文彦 全自动翻身护理床
CN104352315A (zh) * 2014-12-04 2015-02-18 常州工学院 一种具有辅助翻身功能的病人护理床及其辅助翻身方法
CN108743105A (zh) * 2018-05-30 2018-11-06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一种多功能婴儿护理床及其工作方法
CN110573123A (zh) * 2017-05-01 2019-12-13 八乐梦床业株式会社 电动家具
KR102074630B1 (ko) * 2019-12-05 2020-02-06 김영관 욕창 방지용 침대
CN110946722A (zh) * 2018-09-27 2020-04-03 希尔-罗姆服务公司 障碍物检测红外光束滤波器
CN111467158A (zh) * 2020-05-06 2020-07-31 广东博方众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护理床
CN111839947A (zh) * 2020-08-25 2020-10-30 宁波亿莱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翻转装置
CN212631090U (zh) * 2020-05-12 2021-03-02 展静 智能护理床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68705A (ja) * 1990-03-19 1991-11-29 Paramount Bed Co Ltd ベッドの床部起伏機構
JP2002125808A (ja) * 2000-10-23 2002-05-08 Paramount Bed Co Ltd 挟まれ防止機能を有する床部昇降機構を備えたベッド
CN2624730Y (zh) * 2003-03-28 2004-07-14 李朝晖 电动床防夹手装置
JP2008167931A (ja) * 2007-01-11 2008-07-24 Mitsuba Corp 電動ベッドの挟み込み防止装置
CN203576788U (zh) * 2013-11-11 2014-05-07 陈文彦 全自动翻身护理床
CN104352315A (zh) * 2014-12-04 2015-02-18 常州工学院 一种具有辅助翻身功能的病人护理床及其辅助翻身方法
CN110573123A (zh) * 2017-05-01 2019-12-13 八乐梦床业株式会社 电动家具
CN108743105A (zh) * 2018-05-30 2018-11-06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一种多功能婴儿护理床及其工作方法
CN110946722A (zh) * 2018-09-27 2020-04-03 希尔-罗姆服务公司 障碍物检测红外光束滤波器
KR102074630B1 (ko) * 2019-12-05 2020-02-06 김영관 욕창 방지용 침대
CN111467158A (zh) * 2020-05-06 2020-07-31 广东博方众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护理床
CN212631090U (zh) * 2020-05-12 2021-03-02 展静 智能护理床
CN111839947A (zh) * 2020-08-25 2020-10-30 宁波亿莱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翻转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3181B2 (en) Patient position detection for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
US6668396B2 (en) Turning mechanism for a patient confined to a bed
US7434278B2 (en) Apparatus for patient mobility
US11344462B2 (en) Person lifting apparatuses including lifting strap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based on current draw
EP3510987A1 (en) Person lifting apparatuses including lifting strap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KR101546345B1 (ko) 환자용 침대의 욕창 예방장치
CN212788964U (zh) 一种危重患者俯卧位翻身装置
CN113274222B (zh) 准备旋转受治疗者和使用高架升降件旋转受治疗者的方法
CN115177465A (zh) 护理床的应用
CA2968000C (en) Tiltable patient ceiling lift assembly
CN115177464A (zh) 护理床的控制方法
CN215740003U (zh) 护理床
CN115154082A (zh) 护理床
EP4142671B1 (en) Patient turning device
AU2007219308B2 (en) Patient Turning Apparatus
CN210698144U (zh) 一种肾内科诊疗床
JPH06101Y2 (ja) 介護用ホイスト移動装置
NL1043632B1 (nl) Draailift om immobiele patiënten om te draaien.
CN220513038U (zh) 一种辅助病患翻身结构
CN219878512U (zh) 一种卧床患者翻身减压器
CN219516907U (zh) 一种辅助翻身器
CN219700366U (zh) 一种俯卧位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撑垫
CN114081760B (zh) 一种新型急诊科室用诊察床及其使用方法
CN213526026U (zh) 一种柔捲蓆滚转多序翻身两用床
CA3078206A1 (en) Hospital b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