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4750A - Dtmf信号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Dtmf信号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4750A
CN115174750A CN202110360440.8A CN202110360440A CN115174750A CN 115174750 A CN115174750 A CN 115174750A CN 202110360440 A CN202110360440 A CN 202110360440A CN 115174750 A CN115174750 A CN 115174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ing
dtmf signal
transmission relay
equipment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604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4750B (zh
Inventor
陆广海
盛兵
焉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6044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47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4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4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4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with alarm systems, e.g. fire, police or burglar alarm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95Details of dual tone multiple frequency signa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DTMF信号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上述DTMF信号传输方法包括: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与关口局之间并联有第一传输中继和第二传输中继。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可根据主叫设备的类型确定对应的传输中继,从而通过第一传输中继传输报警设备发送的DTMF信号,通过第二传输中继传输非报警设备发送的DTMF信号。关口局仅在接收到第二传输中继发送的DTMF信号时,对DTMF信号进行检测。由此,可以在不影响其余用户正常进行跨域呼叫业务的基础上,解决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因DTMF报警信号检测时间过长而导致报警失败的问题。

Description

DTMF信号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TMF信号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语音呼叫业务中,不同域的用户之间开展的语音呼叫业务被称为跨域呼叫。在跨域呼叫的场景中,主叫设备与被叫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需要由通信网络中的关口局(GateWay MSC,GMSC)进行汇接。关口局与主叫设备和被叫设备之间分别存在一个传输中继,在DTMF信号传输过程中,关口局通过与主叫设备之间的传输中继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DTMF信号,并通过与被叫设备之间的传输中继将DTMF信号发送给被叫设备。由于经关口局汇接的过程中,可能涉及DTMF信号带内传输方式与带外传输方式的转换,因此,为防止因转换导致的DTMF信号丢失,关口局会对接收到的DTMF信号进行检测。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跨域呼叫场景,如银行的智能安防报警系统,由于系统内的报警设备向接警设备发送的DTMF报警信号较长,因此,关口局在接收到报警设备发送的DTMF后,对DTMF报警信号的检测时间较长。这使得报警设备很难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接警设备回传的确定信号,容易触发循环拨号,最终导致报警失败。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其余用户正常进行跨域呼叫业务的基础上,解决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因DTMF报警信号检测时间过长而导致报警失败的问题是当前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TMF信号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可以在不影响其余用户正常进行跨域呼叫业务的基础上,解决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因DTMF报警信号检测时间过长而导致报警失败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DTMF信号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与关口局之间并联有第一传输中继和第二传输中继;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呼叫请求,并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主叫设备是否为报警设备;如果所述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则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传输中继,由所述第一传输中继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关口局,以使所述关口局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以及将所述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所述主叫设备;接收所述主叫设备接收到所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的DTMF信号,并将所述DTMF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一传输中继,由所述第一传输中继将所述DTMF信号发送给所述关口局,以使所述关口局以第一响应方式对从所述第一传输中继接收到的所述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所述第一响应方式中,关口局不对所述DTMF信号进行检测。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主叫设备是否为报警设备,包括:确定所述呼叫请求包含的主叫号码是否与预设报警号码一致;如果所述主叫号码与所述预设报警号码一致,则确定所述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如果所述主叫号码与所述预设报警号码不一致,则确定所述主叫设备为非报警设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主叫设备为非报警设备,则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传输中继,由所述第二传输中继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关口局,以使所述关口局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以及将所述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所述主叫设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所述第二传输中继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关口局,以使所述关口局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以及将所述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所述主叫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主叫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的DTMF信号,并将所述DTMF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传输中继,由所述第二传输中继将所述DTMF信号发送给所述关口局,以使所述关口局以第二响应方式对从所述第二传输中继接收到的所述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所述第二响应方式中,所述关口局对所述DTMF信号进行检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DTMF信号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关口局,所述关口局与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与之间并联有第一传输中继和第二传输中继;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第一传输中继发送的呼叫请求,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所述呼叫请求是由主叫设备发送给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并由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在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时发送给所述第一传输中继的;将来自所述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所述主叫设备之后,接收第一传输中继发送的DTMF信号,并以第一响应方式对从所述第一传输中继接收到的所述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所述第一响应方式中,不对所述DTMF信号进行检测;所述DTMF信号是所述主叫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给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并由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一传输中继的。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二传输中继发送的呼叫请求,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所述呼叫请求是由主叫设备发送给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并由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在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主叫设备为非报警设备时发送给所述第二传输中继的。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所述第二传输中继发送的呼叫请求,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来自所述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所述主叫设备之后,接收所述第二传输中继发送的DTMF信号,并以第二响应方式对从所述第二传输中继接收到的所述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所述第二响应方式中,对所述DTMF信号进行检测;所述DTMF信号是所述主叫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给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并由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传输中继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以上技术方案中,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与关口局之间并联有第一传输中继和第二传输中继。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呼叫请求,根据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时,将呼叫请求发送给第一传输中继,由第一传输中继将呼叫请求发送给关口局。其次,关口局将接收到的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并将来自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主叫设备。然后,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接收主叫设备接收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的DTMF信号,并将DTMF信号发送给第一传输中继,由第一传输中继发送给关口局。最后,关口局接收第一传输中继发送的DTMF信号,并以第一响应方式对从接收到的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第一响应方式中,不对DTMF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在不影响其余用户正常进行跨域呼叫业务的基础上,解决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因DTMF报警信号检测时间过长而导致报警失败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TMF信号传输方法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TMF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DTMF信号传输方法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TMF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DTMF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TMF信号传输方法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跨域呼叫场景中,主叫设备11主叫网元12连接,主叫网元12与关口局13之间并联有第一传输中继14和第二传输中继15。被叫设备16与被叫网元17连接,被叫网元17与关口局13之间连接有第三传输中继18。
其中,主叫网元12为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中的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第一传输中继14为本申请实施例新增的报警专用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中继,仅用于报警设备发起的跨域呼叫业务。第二传输中继15可以为现有SIP中继,可用于非报警设备发起的跨域呼叫业务。
进一步的,基于被叫设备16所在域的差异,被叫网元17与关口局之间的第三传输中继18可能为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中继、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BICC)中继等。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TMF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上述DTMF信号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呼叫请求,并根据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是否为报警设备。如果确定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则执行步骤102。否则,执行步骤201。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在接收到主叫设备发送的呼叫请求之后,可以对呼叫请求中包含的主叫号码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主叫设备是否为报警设备。
具体的,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可判断主叫号码与预设报警号码是否一致。如果确定主叫号码与预设报警号码一致,则确定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此时,执行步骤102。否则,确定主叫设备为非报警设备,执行步骤106。
步骤102,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将呼叫请求发送给第一传输中继,由第一传输中继将呼叫请求发送给关口局。
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后,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可将呼叫请求发送给第一传输中继,即报警专用SIP中继,由报警专用SIP中继将呼叫请求发送给关口局。
步骤103,关口局将从第一传输中继接收到的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并将来自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主叫设备。
基于上述步骤可以确定,关口局从第一传输中继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来自报警设备,对应的被叫设备为接警设备。
对于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如果报警设备和接警设备之间的呼叫为相同运营商网络之间的跨域呼叫。那么,步骤103的具体实现流程为,关口局将从第一传输中继接收到的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进一步的,关口局接收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并经由第一传输中继和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将接收到的呼叫响应发送给主叫设备。
如果报警设备和接警设备之间的呼叫为不同运营商网络之间的跨域呼叫。那么,如图3所示,通信网络中的关口局13包括第一运营商网络对应的第一关口局131以及第二运营商网络对应的第二关口局132。
在此种实现方式中,步骤103的具体实现流程为,第一关口局将从第一传输中继接收到的呼叫请求发送给第二关口局,进而由第二关口局将接收到的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进一步的,第二关口局接收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并发送给第一关口局,进而由第一关口局将接收到的呼叫响应经由第一传输中继、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发送给主叫设备。
步骤104,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接收主叫设备接收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的DTMF信号,并将DTMF信号发送给第一传输中继,由第一传输中继将DTMF信号发送给关口局。
主叫设备在接收到被叫设备发送的呼叫响应之后,认为呼叫成功,此时,主叫设备可向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发送DTMF信号。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在接收到DTMF信号之后,可根据前述步骤的呼叫过程中建立的通信链路,将DTMF信号发送给第一传输中继,由第一传输中继将DTMF信号发送给关口局。
其中,DTMF信号为呼叫成功之后,主叫设备发起的二次拨号过程所对应的按键信号。DTMF信号具有预设含义,被叫设备在接收到DTMF信号之后,可对DTMF信号进行响应。
本步骤中,经由第一传输中继传输的DTMF信号对应的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其发送的DTMF信号为用于报警的报警信号。
步骤105,关口局接收第一传输中继发送的DTMF信号,并以第一响应方式对从第一传输中继接收到的DTMF信号进行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中,关口局在接收到DTMF信号后,可根据承载DTMF信号的中继类型,对自身的响应方式进行设置。
本步骤中,传输中继为第一传输中继,即报警专用SIP中继。那么,关口局可将对DTMF信号的响应方式设置为第一响应方式。在第一响应方式中,关口局将检测开关指令“MOD SIPTG:TGN="QDABGCF2BZX-QDAIMGW1-SIPVOBBZY",DT=INBAND,CALLERDTMF=NO”中的参数“CALLERDTMF”设置为“NO”,进而不对DTMF信号进行检测。
智能安防报警系统中,报警设备与接警设备之间的路由方式为SIP中继到TDM中继,信号传输过程为全程带内传输,且采用的带内传输方式为RFC2833格式,对丢包的容错性强且识别差错率低。因此,关口局不对DTMF信号进行检测并不存在信号丢失的风险。
进一步的,关口局不对DTMF信号进行检测缩短了DTMF信号的传输时延,从而可保证报警设备能够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接警设备回传的确定信号。由此,报警设备可及时确认报警成功,避免循环拨号。
步骤201,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将呼叫请求发送给第二传输中继,由第二传输中继将呼叫请求发送给关口局。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确定主叫设备为非报警设备时,可将呼叫请求发送给第二传输中继进行传输。
步骤202,关口局将从第二传输中继接收到的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并将来自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主叫设备。
步骤203,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接收主叫设备在接收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的DTMF信号,并将DTMF信号发送给第二传输中继,由第二传输中继将DTMF信号发送给关口局。
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在接收到DTMF信号之后,可根据前述步骤的呼叫过程中建立的通信链路,将DTMF信号发送给第二传输中继,由第二传输中继将DTMF信号发送给关口局。
步骤204,关口局接收第二传输中继发送的DTMF信号,并以第二响应方式对从第二传输中继接收到的进行响应。
在第二响应方式中,关口局将检测开关指令中的参数“CALLERDTMF”设置为“YES”,进而可对DTMF信号进行检测。由此,可正常实现对非报警设备发送的DTMF信号的检测,防止传输过程中由带内传输转换为带外传输时DTMF信号丢失。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与关口局之间并联有第一传输中继和第二传输中继。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可根据主叫设备的类型确定对应的传输中继,从而通过第一传输中继传输报警设备发送的DTMF信号,通过第二传输中继传输非报警设备发送的DTMF信号。关口局仅在接收到第二传输中继发送的DTMF信号时,对DTMF信号进行检测。由此,可以在不影响其余用户正常进行跨域呼叫业务的基础上,解决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因DTMF报警信号检测时间过长而导致报警失败的问题。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4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4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1、发送模块42和第二接收模块43。
第一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呼叫请求,并根据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是否为报警设备。
发送模块42,用于在确定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时,将呼叫请求发送给第一传输中继,由第一传输中继将呼叫请求发送给关口局,以使关口局将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以及将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主叫设备。
第二接收模块43,用于接收主叫设备接收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的DTMF信号,并将DTMF信号发送给第一传输中继,由第一传输中继将DTMF信号发送给关口局,以使关口局以第一响应方式对从第一传输中继接收到的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第一响应方式中,关口局不对DTMF信号进行检测。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发送模块42根据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是否为报警设备,包括:确定呼叫请求包含的主叫号码是否与预设报警号码一致。如果主叫号码与预设报警号码一致,则确定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如果主叫号码与预设报警号码不一致,则确定主叫设备为非报警设备。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发送模块42还用于在确定主叫设备为非报警设备时,将呼叫请求发送给第二传输中继,由第二传输中继将呼叫请求发送给关口局,以使关口局将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以及将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主叫设备。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第二接收模块43还用于接收主叫设备在接收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的DTMF信号,并将DTMF信号发送给第二传输中继,由第二传输中继将DTMF信号发送给关口局,以使关口局以第二响应方式对从第二传输中继接收到的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第二响应方式中,关口局对DTMF信号进行检测。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关口局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关口局5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51和第二接收模块52。
第一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第一传输中继发送的呼叫请求,将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并将来自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主叫设备。呼叫请求是由主叫设备发送给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并由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在根据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时发送给第一传输中继的。
第二接收模块52,用于将来自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主叫设备之后,接收第一传输中继发送的DTMF信号,并以第一响应方式对从第一传输中继接收到的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第一响应方式中,不对DTMF信号进行检测。DTMF信号是主叫设备在接收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给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并由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发送给第一传输中继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第一接收模块51还用于,接收第二传输中继发送的呼叫请求,将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并将来自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主叫设备。呼叫请求是由主叫设备发送给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并由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在根据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为非报警设备时发送给第二传输中继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第二接收模块52还用于在将来自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主叫设备之后,接收第二传输中继发送的DTMF信号,并以第二响应方式对从第二传输中继接收到的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第二响应方式中,对DTMF信号进行检测。DTMF信号是主叫设备在接收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给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并由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发送给第二传输中继的。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上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上述处理器调用上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TMF信号传输方法。
其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为DTMF信号传输设备,本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定。
图6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框图。图6显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410,存储器430,通信接口4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430和处理器410)的通信总线440。
通信总线440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以下简称: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Association;以下简称: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以下简称:PCI)总线。
电子设备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电子设备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43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尽管图6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CD-ROM)、数字多功能只读光盘(Digital Video Disc 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通信总线440相连。存储器4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的程序/实用工具,可以存储在存储器430中,这样的程序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通常执行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电子设备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通信接口42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图6中未示出)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广域网(Wide AreaNetwork;以下简称: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上述网络适配器可以通过通信总线440与电子设备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6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以下简称: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30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TMF信号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上述计算机指令使上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TMF信号传输方法。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以下简称: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以下简称: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以下简称: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手机、MP3播放器、MP4播放器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DTMF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与关口局之间并联有第一传输中继和第二传输中继;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呼叫请求,并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主叫设备是否为报警设备;
如果所述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则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传输中继,由所述第一传输中继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关口局,以使所述关口局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以及将所述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所述主叫设备;
接收所述主叫设备接收到所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的DTMF信号,并将所述DTMF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一传输中继,由所述第一传输中继将所述DTMF信号发送给所述关口局,以使所述关口局以第一响应方式对从所述第一传输中继接收到的所述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所述第一响应方式中,关口局不对所述DTMF信号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主叫设备是否为报警设备,包括:
确定所述呼叫请求包含的主叫号码是否与预设报警号码一致;
如果所述主叫号码与所述预设报警号码一致,则确定所述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
如果所述主叫号码与所述预设报警号码不一致,则确定所述主叫设备为非报警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主叫设备为非报警设备,则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传输中继,由所述第二传输中继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关口局,以使所述关口局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以及将所述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所述主叫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二传输中继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关口局,以使所述关口局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以及将所述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所述主叫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主叫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的DTMF信号,并将所述DTMF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传输中继,由所述第二传输中继将所述DTMF信号发送给所述关口局,以使所述关口局以第二响应方式对从所述第二传输中继接收到的所述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所述第二响应方式中,所述关口局对所述DTMF信号进行检测。
5.一种DTMF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关口局,所述关口局与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与之间并联有第一传输中继和第二传输中继;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传输中继发送的呼叫请求,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并将来自所述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所述主叫设备;所述呼叫请求是由主叫设备发送给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并由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在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主叫设备为报警设备时发送给所述第一传输中继的;
将来自所述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所述主叫设备之后,接收第一传输中继发送的DTMF信号,并以第一响应方式对从所述第一传输中继接收到的所述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所述第一响应方式中,不对所述DTMF信号进行检测;所述DTMF信号是所述主叫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给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并由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一传输中继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传输中继发送的呼叫请求,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并将来自所述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所述主叫设备;所述呼叫请求是由主叫设备发送给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并由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在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主叫设备为非报警设备时发送给所述第二传输中继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第二传输中继发送的呼叫请求,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被叫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来自所述被叫设备的呼叫响应发送给所述主叫设备之后,接收所述第二传输中继发送的DTMF信号,并以第二响应方式对从所述第二传输中继接收到的所述DTMF信号进行响应;在所述第二响应方式中,对所述DTMF信号进行检测;所述DTMF信号是所述主叫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呼叫响应之后发送给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并由所述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传输中继的。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0360440.8A 2021-04-02 2021-04-02 Dtmf信号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1747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0440.8A CN115174750B (zh) 2021-04-02 2021-04-02 Dtmf信号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0440.8A CN115174750B (zh) 2021-04-02 2021-04-02 Dtmf信号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750A true CN115174750A (zh) 2022-10-11
CN115174750B CN115174750B (zh) 2024-04-19

Family

ID=83475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0440.8A Active CN115174750B (zh) 2021-04-02 2021-04-02 Dtmf信号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475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22A (zh) * 1995-12-21 1997-09-17 诺基亚流动电话有限公司 蜂窝/移动/pcs电话系统下行链路信道的双音多频
KR19990052463A (ko) * 1997-12-22 1999-07-05 윤종용 디지털 트렁크에서 디.티.엠.에프 검출장치 및 방법
CN1301467A (zh) * 1997-12-10 2001-06-27 全点有限公司 多能力无线中继线寻址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WO2007068177A1 (fr) * 2005-12-14 2007-06-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acquisition d'un numéro appelé, équipement d'échange et équipement de réseau intelligent fondés sur un service intelligent
US20070263599A1 (en) * 2006-05-15 2007-11-15 Convergin Israel Ltd. Delivering sip-based call services to circuit-switched terminals
CN101175331A (zh) * 2007-11-13 2008-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承载检测方法及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CN101981906A (zh) * 2008-04-04 2011-02-2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对通信进行管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22A (zh) * 1995-12-21 1997-09-17 诺基亚流动电话有限公司 蜂窝/移动/pcs电话系统下行链路信道的双音多频
CN1301467A (zh) * 1997-12-10 2001-06-27 全点有限公司 多能力无线中继线寻址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KR19990052463A (ko) * 1997-12-22 1999-07-05 윤종용 디지털 트렁크에서 디.티.엠.에프 검출장치 및 방법
WO2007068177A1 (fr) * 2005-12-14 2007-06-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acquisition d'un numéro appelé, équipement d'échange et équipement de réseau intelligent fondés sur un service intelligent
US20070263599A1 (en) * 2006-05-15 2007-11-15 Convergin Israel Ltd. Delivering sip-based call services to circuit-switched terminals
CN101175331A (zh) * 2007-11-13 2008-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承载检测方法及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CN101981906A (zh) * 2008-04-04 2011-02-2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对通信进行管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750B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3075B (zh) 服务调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3189263A1 (zh) 在移动终端中监控api函数调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42504A (zh) 订户容纳设备、传输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程序产品
CN112395242B (zh) 多芯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74750B (zh) Dtmf信号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EP3432558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768816B (zh) 多媒体业务异常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14173319B (zh) 跨平台实现通话的方法、装置、云平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7295184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714750B (zh) 通话方法、装置、电子终端及介质
CN108566496B (zh) 监控语音线路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JP2008252196A (ja) 端末状態通知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呼制御サーバ、電話端末
CN114040345B (zh) 呼叫转移提示方法和设备
CN110691002A (zh) 一种中断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368754A (zh) 一种检测业务故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设备
CN110868407B (zh) 一种以太网链路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KR960016602A (ko) 이동통신용 전전자교환기를 시험하기 위한 부하발생회로 및 그 방법
CN116193061A (zh) 双e1终端备份系统及双e1终端备份方法
EP2387197B1 (en) Method, system, and media gateway for reporting dual tone multi-frequency digits
CN116016636A (zh) 一种智慧柜员机的对接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7715048A (zh) 电信诈骗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4888265B2 (ja) 障害検出方法、障害検出システム及び障害検出プログラム
JP3450647B2 (ja) 交換機および音声ガイダンス報知システム
CN111368512A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85391A (zh) 网络通话控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