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60538A - 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60538A CN115160538A CN202210807015.3A CN202210807015A CN115160538A CN 115160538 A CN115160538 A CN 115160538A CN 202210807015 A CN202210807015 A CN 202210807015A CN 115160538 A CN115160538 A CN 1151605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dms
- chitosan
- amino
- cross
- diisocyan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83—Chemically modified polymers
- C08G18/84—Chemically modified polymers by aldehy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009—Two or mor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single group of groups C08G18/42 - C08G18/64
- C08G18/4081—Mixtures of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64 with other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1—Polysiloxa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8G18/42 - C08G18/63
- C08G18/6484—Polysaccharide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80/00—Compositions for creating shape memor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制备一种交联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属于树脂基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是在氨基封端的PDMS中引入壳聚糖、二异氰酸酯和交联剂反应制成,反应生成脲基和亚胺键,从而形成物理交联网络和化学交联网络分布于PDMS基体中;同时壳聚糖作为填充粒子且壳聚糖粒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填充结构分散于PDMS基体中。本发明在无催化剂、无高温反应的条件下,将含多醛基的交联剂引入至壳聚糖和PDMS的共混物中,合成了含有动态亚胺键的交联PDMS体系。本发明所得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可重塑、可回收和形状记忆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制备一种交联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属于树脂基复合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PDMS的分子主链中的硅氧键(Si-O)解离能较高,可赋予PDMS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此外,PDMS分子链还具有较好的柔性、高的可设计性、表面能低和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光刻、疏水涂层、电子和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但是,传统PDMS是永久共价键交联结构,具有不可回收、不能自修复和再加工等缺点,会限制PDMS的应用领域。
聚合物的循环使用可以缓解资源浪费和能源枯竭的问题,同时减少生产工序,提高聚合物使用效率。现有聚合物的重塑性主要通过引入动态共价键的可逆特性来赋予聚合物重塑能力,常见的动态共价键包括亚胺键、酰腙键、硼酸酯键、二硫键等。此外,生物基原料具有丰富、廉价、无毒且可再生等优势,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有很多研究者致力于将生物基原料用于代替有限且不可再生的化石原料,使用生物基原料可以缓解使用化石原料引起的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很多生物基大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常被用于制备自修复水凝胶,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例如海藻盐酸、透明质酸和壳聚糖等。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采用含有多醛基的交联剂和壳聚糖制备具有可回收、可重塑和形状记忆的PDMS/壳聚糖复合体系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生物基交联剂,制备含有动态可逆结构(亚胺键)的交联PDMS/壳聚糖体系,从而提高了其强度的同时实现可重塑、可回收和形状记忆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是在氨基封端的PDMS基体中引入壳聚糖、二异氰酸酯和交联剂反应制成;反应生成脲基和亚胺键,从而形成物理交联网络和化学交联网络分布于PDMS基体中;同时壳聚糖作为填充粒子且壳聚糖粒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填充结构分散于PDMS基体中。
进一步,氨基封端的PDMS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70~99:30~1;氨基封端的PDMS与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1.05:1.05~1;氨基封端的PDMS与含有多醛基的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1.05:1.05~1。
进一步,所述交联剂为含有多醛基的交联剂。
进一步,所述交联剂选自三醛基交联剂或四醛基交联剂。
进一步,所述氨基封端的PDMS选自NH2-PDMS-NH2。
进一步,所述二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进一步,所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可重塑性。
进一步,所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可回收性。
进一步,所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形状记忆性能。
进一步,所述含有多醛基的交联剂采用下述方法制得:将香草醛,三乙胺和三氯甲烷加入至容器中,在0℃的水浴环境中经机械搅拌作用溶解;随后,将三氯氧磷溶解于三氯甲烷中形成均匀的混合物,并将该混合物缓慢滴加至容器中,接着依次在0℃水浴中反应1~5h和在60℃的水浴中反应1~5h;待反应完全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石油醚中冷却至室温,经真空抽滤得到黄色固体产物,再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多次洗涤,直到产物变白;最后,将白色固体产物干燥后得到白色粉末。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先将氨基封端的PDMS、壳聚糖和二异氰酸酯于40~100℃反应1~12h得预产物;再加入含有多醛基的交联剂,反应1~12h;然后将所得产物纯化、干燥得所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整个反应在惰性气体中进行。
进一步,氨基封端的PDMS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70~99:30~1;氨基封端的PDMS与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1.05:1.05~1;氨基封端的PDMS与含有多醛基的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1.05:1.05~1。
进一步,所述制得预产物的方法为:将氨基封端的PDMS和壳聚糖分散液搅拌混匀,然后将二异氰酸酯分散液滴入上述反应体系,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和回流条件下反应6~24h。
进一步,上述方法中,氨基封端的PDMS使用前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小分子与水分。
进一步,所述纯化过程为:将所得产物室温下放置24~72h以挥发溶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无催化剂、无高温反应的条件下,将含多醛基的交联剂引入至壳聚糖和PDMS的共混物中,合成了含有动态亚胺键的交联PDMS体系。动态亚胺键可以赋予其优异的重塑性,壳聚糖填充结构和交联网络结构均可以提高其力学强度,同时还赋予其形状记忆能力;另外,亚胺键在水中能水解,可以赋予其一定的回收能力。即本发明所得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可重塑、可回收和形状记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b为本发明对比例1未添加壳聚糖和实施例1~3所得交联PDMS/壳聚糖体系的FTIR谱图;图1b为局部放大图。
图2a为实施例中所用壳聚糖粉末的表观形貌,图2b-e为对比例1所得体系和实施例1~3所得交联PDMS/壳聚糖体系的断面形貌图。
图3为本发明壳聚糖填充PDMS体系的合成路线和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a、b分别给出了未填充(对比例1)和壳聚糖填充交联PDMS体系(实施例1~3)在1000μm/s拉伸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图4a)和拉伸强度(图4b)。
图5为未填充(对比例1)和壳聚糖填充交联PDMS体系(实施例1~3)重塑前后的表观形貌。
图6a-d为本发明未填充体系(对比例1)和实施例1~3所得PDMS/壳聚糖体系的重塑前后应力-应变曲线。
图7本发明未填充体系(对比例1)和实施例1-3所得交联PDMS/壳聚糖体系体系拉伸强度(图7a)和断裂伸长率(图7b)与重塑次数的关系。
图8a和b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用壳聚糖原料与实施例2合成所得PDMS/壳聚糖体系水解后的回收产物;图8c为回收产物的FTIR表征结果;图8d为回收产物的XPS的分析结果。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图9a-e)和实施例3(图9f-j)所得PDMS/壳聚糖体系形状记忆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是在氨基封端的PDMS基体中引入壳聚糖、二异氰酸酯和交联剂反应制成;反应生成脲基和亚胺键,从而形成物理交联网络和化学交联网络分布于PDMS基体中;同时壳聚糖作为填充粒子且壳聚糖粒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填充结构分散于PDMS基体中。反应生成的含亚胺键的结构形成化学交联网络,反应生成的脲基之间的氢键形成物理交联网络。由于体系形成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交联网络以及壳聚糖粒子的填充结构,对PDMS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交联网络结构的引入和壳聚糖的填充均可以提高力学性能,同时还能赋予交联体系可重塑、可回收和形状记忆的能力。
本发明基于壳聚糖含有大量-NH2,且PDMS容易实现分子结构设计,可以在壳聚糖/PDMS复合体系中引入超分子相互作用或动态共价键,利用其生物相容性的同时可赋予其重塑性和形状记忆等功能。此外,生成亚胺键的席夫碱反应过程简便快速,无需催化剂,因此可用于制备含有亚胺键的壳聚糖/PDMS复合体系。同时,亚胺键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壳聚糖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可以对聚合物进行回收和后处理。
本发明将壳聚糖引入物理-化学双重交联的PDMS中构建了壳聚糖填充含量不同的壳聚糖基交联PDMS体系(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发现壳聚糖基交联PDMS体系具有重塑性和形状记忆能力,这是由于体系内同时存在物理和化学双重交联网络;经亚胺键连接化学交联网络的Tg低于室温,使体系具有较好的低温重塑性;氢键形成的物理交联网络具有较高的Tg,使体系具有形状记忆能力。此外,壳聚糖基交联PDMS体系还具有可回收性,这是由于在酸性条件下亚胺键的水解会破坏化学交联网络,从而实现聚合物的可回收。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3
一种合成含有亚胺键的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体系的方法:
三醛基交联剂(TFMP)的合成:将100.4g香草醛,66.8g三乙胺和200ml三氯甲烷加入至干净的三口烧瓶中,在0℃的水浴环境中经机械搅拌作用溶解。随后,将30.7g三氯氧磷溶解于50ml三氯甲烷中形成均匀的混合物,并将该混合物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并控制在0.5h内匀速滴完,接着依次在0℃水浴中反应2h和在60℃的水浴中反应5h。待反应完全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1000ml的石油醚中冷却至室温,经真空抽滤得到黄色固体产物,再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多次洗涤,直到产物变白。最后,将白色固体产物在70℃下干燥24h后得到白色粉末。
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体系的合成:称取10g(2.0mmol)NH2-PDMS-NH2于干燥的250ml苏伦克反应瓶中,并于100℃的油浴锅中在磁力搅拌下抽1h真空以去除反应物中的小分子与水分,随后在真空状态下自然冷却至70℃,再将分散于THF中的壳聚糖分散液加入反应瓶中,并在N2氛围下搅拌1h,待搅拌均匀后将IPDI的THF溶液(质量分数为10wt%)缓慢滴加至反应瓶中,在N2氛围和回流条件下反应12h以完成第一步反应,反应完成后得到初步反应产物。
再将TFMP的THF溶液(质量分数为10wt%)缓慢滴加至初步反应产物中,同样在N2氛围和回流条件下再次反应12h完成第二步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将反应产物倒入特氟龙模具中,于室温下放置48h以挥发大量溶剂,在60℃的真空烘箱中进一步干燥24h得到最终产物。
通过改变壳聚糖与PDMS原料配比得到壳聚糖填充含量不同的PDMS体系,保持加入的IPDI与TFMP的比例一定(IPDI与TFMP的摩尔比为1:1),从而控制产物中化学键的摩尔配比一致,制备壳聚糖填充含量(这里指壳聚糖占壳聚糖与氨基封端PDMS总质量的比例)为0wt%(对比例1)、5wt%(实施例1)、10wt%(实施例2)和20wt%(实施例3)的壳聚糖基交联PDMS体系,并以该质量分数对各个样品进行标记;其中,PDMS与IPDI的摩尔比为1:1,PDMS与TFMP的摩尔比为1:1。
对上述对比例和实施例合成的未填充和壳聚糖填充PDMS体系进行结构表征:
图1a、b给出了壳聚糖含量为0wt.%、5wt.%、10wt.%和20wt.%体系的FTIR谱图:从图1a可以看出,785cm-1、1024-1080cm-1和2960cm-1处的特征吸收峰分别对应-CH3、Si-O-Si以及-CH2的伸缩振动,均来自于PDMS分子主链上的结构;位于3340cm-1处的特征吸收峰来自N-H和-OH的伸缩振动。图1b给出的1480-1790cm-1范围内FTIR谱图的局部放大图;可以发现,1630cm-1和1570cm-1处出现的两个特征吸收峰分别对应C=O伸缩振动和N-H的弯曲振动,表明脲基之间形成了氢键;此外,在1509cm-1、1596cm-1和1645cm-1处出现三个特征吸收峰,前两者对应的是苯环骨架振动,后者对应的是C=N的伸缩振动;表明醛基与氨基缩合生成了亚胺键;1705cm-1处出现的特征吸收峰归属于醛基中C=O键的伸缩振动,且该峰随壳聚糖填充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壳聚糖填充含量增加时,交联剂TFMP的含量也会增加,同时壳聚糖中氨基浓度高且位于侧基,TFMP分子结构刚性大,空间位阻会阻碍壳聚糖上的氨基与TFMP上的醛基发生反应。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合成了由脲基与亚胺键连接的壳聚糖基交联PDMS体系。
图2a给出了壳聚糖粉末的表观形貌,图2b-e给出了未填充和壳聚糖填充含量为5wt.%、10wt.%和20wt.%的PDMS体系的断面形貌图:可以发现,壳聚糖粉末尺寸较大,并能均匀地分布于PDMS基体中;其中,未填充PDMS体系的断面光滑平整,属于典型的脆性断裂。壳聚糖填充体系的断面平整度随着壳聚糖填充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塑性形变后的断裂形貌;这是由于壳聚糖与PDMS基体之间有化学键的生成而提高了壳聚糖粒子与基体的相容性,从而引起在塑性形变后的断裂形貌。
图3给出了壳聚糖填充PDMS体系的合成路线和内部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脲基可以连接在PDMS分子之间、壳聚糖分子之间或者PDMS分子与壳聚糖分子之间,且脲基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实现物理交联;TFMP可以将相邻的PDMS分子、壳聚糖分子或者PDMS分子与壳聚糖分子连接形成亚胺键,从而形成化学交联。一方面,壳聚糖与IPDI和TFMP反应生产脲基和亚胺键而形成物理和化学交联网络分布于基体中;另一方面,壳聚糖作为填充粒子且壳聚糖粒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会形成填充结构分散于PDMS基体中;可见,体系形成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交联网络以及壳聚糖粒子的填充结构,均会对PDMS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壳聚糖基交联PDMS的力学性能:
图4a、b分别为未填充和壳聚糖填充交联PDMS体系在1000μm/s拉伸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拉伸强度;可以发现,0wt%、5wt.%、10wt.%和20wt.%壳聚糖填充体系的拉伸强度分别为2.59MPa、2.21MPa、3.21MPa和5.73MPa;可见,随壳聚糖填充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先下降后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少量壳聚糖的引入会破坏PDMS的物理-化学交联网络,且壳聚糖的氨基位于侧链,导致位于侧链上的脲基由于空间位阻不易形成氢键,氢键含量下降引起物理交联网络含量降低会导致PDMS体系的强度下降。但是,当壳聚糖含量较大时,体系内氢键含量会随之增加引起物理交联网络含量的提高;与此同时,壳聚糖粒子之间会形成网络结构且存在氢键作用,从而协同提高体系拉伸强度。
壳聚糖基交联PDMS的重塑性:
重塑实验步骤如下:将合成所得的PDMS样品剪成碎片,然后将壳聚糖填充含量为0wt.%、5wt.%和10wt.%、20wt.%样品的碎片分别于40℃和60℃的温度下热压10min,并多次重复该步骤得到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重塑的片材,裁剪成相应的形状后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超分子相互作用和动态共价键的存在可以赋予聚合物重塑性能,并能通过重塑前后力学性能的改变来评估其重塑性,图5给出了未填充和壳聚糖填充PDMS体系重塑前后的表观形貌;其中,未填充和5wt.%壳聚糖填充体系的重塑条件为40℃下以3MPa压制10min,10wt.%和20wt.%壳聚糖填充体系的重塑条件为60℃下以5MPa压制10min。可以看出,样品呈黄色,且随着壳聚糖填充含量增加颜色先加深后变浅;这是由于亚胺键呈黄色,且亚胺键的含量会随壳聚糖填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壳聚糖填充含量为20wt.%时,体系内壳聚糖填充含量过高且含有部分未参与反应的氨基,同时体系内还存在未反应的TFMP交联剂,壳聚糖与TFMP均呈白色,因此体系颜色变浅。此外,还发现0wt.%和5wt.%壳聚糖填充体系在40℃下能重塑成型,而10wt.%和20wt.%壳聚糖填充体系需要升温至60℃下才能完成重塑。这可能是由大量壳聚糖填充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引起样品黏度增大所导致。
图6为壳聚糖填充含量为0wt%、5wt.%、10wt.%和20wt.%壳聚糖基交联PDMS体系初始和重塑三次后的应力-应变曲线,拉伸测试速率为1000μm/s。可以发现,样品重塑前后均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重塑前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略有改变,随壳聚糖填充含量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随重塑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图7给出了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随重塑次数的变化图:可以发现,重塑后样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重塑前变化较小,表现出较好的低温重塑性;这主要是由于重塑温度较低,样品的微观结构未发生显著改变。但是,当壳聚糖填充含量过高时,壳聚糖粒子之间形成的网络结构会阻碍分子链的松弛不利于样品融合,导致高填充含量体系重塑后的拉伸强度随重塑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壳聚糖基交联PDMS的可回收性:
回收实验步骤如下:取2g壳聚糖含量为10wt.%的PDMS体系溶于四氢呋喃与盐酸(1mol/L)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9:1)中,于室温下溶解24h后倒入大量的去离子水中,过滤得到沉淀物,并用乙醇清洗5次,随后在70℃下干燥5h得到回收粉末,并对粉末进行相应表征。
亚胺键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可以实现原料的回收。以10wt.%壳聚糖填充体系为例,2g样品经盐酸与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溶解后,将沉淀中的粉末回收洗净干燥得到0.221g回收粉末,回收率约为11.1%。对回收粉末的表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如图8所示。可以发现,初始壳聚糖粉末呈白色(图8a),回收后的粉末呈黄色(图8b),这可能是由于回收粉末中含有未水解的亚胺键。从FTIR表征结果(图8c)可以发现,初始壳聚糖粉末与回收粉末的红外光谱图基本一致,在3420cm-1和1600cm-1处出现的特征吸收峰,归因于羟基/氨基的重叠伸缩振动峰、酰胺基和氨基的对称振动吸收峰,符合壳聚糖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回收粉末的主要成分为壳聚糖。对于回收粉末,在1644cm-1处出现了新的特征吸收峰,对应C=N的伸缩振动,证实了回收粉末中含有亚胺键,表明体系中的亚胺键未完全水解。此外,回收粉末在1513cm-1处有特征吸收峰,归属于芳环骨架振动,表明回收粉末中有交联剂TFMP。进一步,从XPS的分析结果(图8d)可以发现,回收粉末中含有P和Si元素,可见回收粉末中有交联剂TFMP和PDMS。上述结果表明,回收粉末的主要成分为壳聚糖,同时还残留有未水解的亚胺键和交联剂TFMP,还吸附有少量PDMS分子链;壳聚糖和TFMP都是可降解的生物基原料,可以进行生物降解,因此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对样品实行回收处理。
壳聚糖基交联PDMS的形状记忆行为:
图9给出了5wt.%和10wt.%壳聚糖填充体系在不同温度下变形回复能力。形状回复程序如下,首先按步骤i将初始样品(图9a和f)在70℃下施加应力将右端折叠变形,保持5min后快速冷却至室温得到临时形状-1(图9b和g);其次,按照步骤ii将样品置于40℃下,施加应力将左端折叠变形,保持5min后快速冷却至室温得到临时形状-2(图9c和h);然后,按步骤iii将变形的样品重新升温至40℃并保持10min后得到回复形状-1(图9d和i);最后,按步骤iv将样品升温至70℃并保持10min后得到回复形状-2(图9e和j)。可以看出,两个样品均可在40℃和70℃变形后得到临时形状;在70℃下固定的临时形状在升温至70℃时变形可以部分回复;40℃下固定的临时形状在升温至40℃时变形可以部分回复,继续升温至70℃时变形会再次部分回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个温度下得到的临时形状,升温后都无法完全回复,这可能是由于升温过程中亚胺键的快速解离/重构会使样品内应力部分松弛,同时壳聚糖粒子网络结构会阻碍分子链的松弛,从而引起样品不能完全回复形状。
Claims (10)
1.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是在氨基封端的PDMS中引入壳聚糖、二异氰酸酯和交联剂反应制成;反应生成脲基和亚胺键,从而形成物理交联网络和化学交联网络分布于PDMS基体中;并且壳聚糖作为填充粒子且壳聚糖粒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填充结构分散于PDMS基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氨基封端的PDMS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70~99:30~1;氨基封端的PDMS与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1.05:1.05~1;氨基封端的PDMS与含有多醛基的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1.05:1.05~1;
进一步,所述交联剂为含有多醛基的交联剂;
进一步,所述交联剂选自三醛基交联剂或四醛基交联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封端的PDMS选自NH2-PDMS-NH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可重塑性;
进一步,所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可回收性。
进一步,所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形状记忆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多醛基的交联剂采用下述方法制得:将香草醛,三乙胺和三氯甲烷加入至容器中,在0℃的水浴环境中经机械搅拌作用溶解;随后,将三氯氧磷溶解于三氯甲烷中形成均匀的混合物,并将该混合物缓慢滴加至容器中,接着依次在0℃水浴中反应1~5h和在50~70℃的水浴中反应1~5h;待反应完全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石油醚中冷却至室温,经真空抽滤得到黄色固体产物,再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多次洗涤,直到产物变白;最后,将白色固体产物干燥后得到白色粉末。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先将氨基封端的PDMS、壳聚糖和二异氰酸酯于40~100℃反应1~12h得预产物;再加入含有多醛基的交联剂,反应1~12h;然后将所得产物纯化、干燥得所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整个反应在惰性气体中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氨基封端的PDMS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70~99:30~1;氨基封端的PDMS与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1.05:1.05~1;氨基封端的PDMS与含有多醛基的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1.05:1.05~1。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得预产物的方法为:先将氨基封端的PDMS和壳聚糖分散液搅拌混匀,然后加入二异氰酸酯分散液,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和回流条件下反应6~24h。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封端的PDMS使用前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小分子与水分;
进一步,所述纯化过程为:将所得产物室温下放置24~72h以挥发溶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07015.3A CN115160538B (zh) | 2022-07-09 | 2022-07-09 | 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07015.3A CN115160538B (zh) | 2022-07-09 | 2022-07-09 | 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60538A true CN115160538A (zh) | 2022-10-11 |
CN115160538B CN115160538B (zh) | 2023-03-31 |
Family
ID=83492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07015.3A Active CN115160538B (zh) | 2022-07-09 | 2022-07-09 | 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6053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26018A (zh) * | 2022-12-12 | 2023-04-07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壳聚糖基二醛六亚甲基异氰酸酯荧光水凝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97698A (zh) * | 2009-01-22 | 2009-08-05 | 南京大学 | 壳聚糖-聚氨酯离子复合物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4538657A (zh) * | 2014-12-16 | 2015-04-22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交联壳聚糖/含氮膦酸基聚硅氧烷高温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727610A (zh) * | 2018-06-11 | 2018-11-02 | 浙江大学 | 一种具有高强韧、形状记忆和自修复特性的双网络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575291A (zh) * | 2018-12-10 | 2019-04-05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一种自我修复有机硅材料制备方法 |
CN111073002A (zh) * | 2019-12-09 | 2020-04-28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可酸溶解的快速凝胶化自愈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1518286A (zh) * | 2020-05-11 | 2020-08-11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席夫碱的聚氨酯/壳聚糖自愈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195968A (zh) * | 2021-12-09 | 2022-03-18 | 吉林大学 | 一种室温自修复离子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4702698A (zh) * | 2022-05-18 | 2022-07-05 | 天津科技大学 | 一种双交联自愈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
2022
- 2022-07-09 CN CN202210807015.3A patent/CN1151605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97698A (zh) * | 2009-01-22 | 2009-08-05 | 南京大学 | 壳聚糖-聚氨酯离子复合物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4538657A (zh) * | 2014-12-16 | 2015-04-22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交联壳聚糖/含氮膦酸基聚硅氧烷高温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727610A (zh) * | 2018-06-11 | 2018-11-02 | 浙江大学 | 一种具有高强韧、形状记忆和自修复特性的双网络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575291A (zh) * | 2018-12-10 | 2019-04-05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一种自我修复有机硅材料制备方法 |
CN111073002A (zh) * | 2019-12-09 | 2020-04-28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可酸溶解的快速凝胶化自愈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1518286A (zh) * | 2020-05-11 | 2020-08-11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席夫碱的聚氨酯/壳聚糖自愈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195968A (zh) * | 2021-12-09 | 2022-03-18 | 吉林大学 | 一种室温自修复离子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4702698A (zh) * | 2022-05-18 | 2022-07-05 | 天津科技大学 | 一种双交联自愈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PEIJIAN ZHAO ET AL: "Mechanically Strong Autonomous Self‐Healing and Fully Recyclable Silicone Coordination Elastomers with Unique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26018A (zh) * | 2022-12-12 | 2023-04-07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壳聚糖基二醛六亚甲基异氰酸酯荧光水凝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5926018B (zh) * | 2022-12-12 | 2024-04-09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壳聚糖基二醛六亚甲基异氰酸酯荧光水凝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60538B (zh) | 2023-03-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ang et al. |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intrinsic self-healing elastomers | |
CN107805311B (zh) | 一种具有杂化交联网络的动态聚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7446135B (zh) | 一种具有动态交联结构的动态聚合物 | |
CN107805308B (zh) | 一种具有杂化交联网络的动态聚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7805309B (zh) | 一种非共价交联结构的动态聚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8610486A (zh) | 一种基于组合杂化交联动态聚合物的吸能方法 | |
CN101250375B (zh) | 一种poss/聚氨酯水性复合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341961B (zh) | 一种含有组合动态共价键的动态聚合物制备及其应用 | |
CN108341960B (zh) | 一种含有组合动态共价键的动态聚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1378165A (zh) | 一种组合杂化交联动态聚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7129580A (zh) | 一种动态聚合物材料及其应用 | |
CN108341951B (zh) | 一种具有杂化交联结构的动态聚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8342002A (zh) | 一种具有杂化交联网络的动态聚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8342013A (zh) | 一种杂化交联动态聚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8341948A (zh) | 一种杂化交联动态聚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8341943A (zh) | 一种杂化动态聚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8341958A (zh) | 一种基于杂化动态聚合物的吸能方法 | |
CN115160538B (zh) | 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342037A (zh) | 一种基于杂化交联网络动态聚合物的吸能方法 | |
CN109666168A (zh) | 一种自修复性固态杂化动态聚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8341944A (zh) | 一种基于动态聚合物的吸能方法 | |
CN110845692B (zh) | 一种高硬度热固性自修复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341962A (zh) | 一种动态聚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2646545A (zh) | 可喷涂的自粘型液体硅橡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666162A (zh) | 一种基于动态交联聚合物的吸能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