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8248B - 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 Google Patents

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8248B
CN115158248B CN202210782443.5A CN202210782443A CN115158248B CN 115158248 B CN115158248 B CN 115158248B CN 202210782443 A CN202210782443 A CN 202210782443A CN 115158248 B CN115158248 B CN 115158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tarder
outlet end
water outlet
inle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24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58248A (zh
Inventor
岳晨
江伟
钱仕全
陆金龙
李相河
高俊
王建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24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8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8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8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58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8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5/00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该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节温器和第一连接管道,控制阀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阀芯,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如此,通过第一阀芯被配置为能够使第一进水端择一与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中的其中之一相连通,以使从发动机水套的出水端流出的流体能够根据工况情况可选择地是否经过缓速器流回发动机水套,从而可以减小因流体流经缓速器而造成的压力损失,进而改善了目前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的压力损失较大,造成冷却液能量的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背景技术
缓速器作为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主要用于在汽车下长坡时使汽车减速或保持稳定车速,进而保证汽车的安全,在此过程中缓速器会产生热量,热量通过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散发到空气当中,以对缓速器进行降温,而在汽车不需要减速时,缓速器则处于非工作状态。
相关技术中,缓速器设于发动机水套和节温器之间,冷却液依次流过发动机水套、缓速器和节温器,如此,无论缓速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冷却液都会经过缓速器,进而会增大冷却液的压力损失,造成冷却液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的压力损失较大,造成冷却液能量的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节温器,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发动机水套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一出水端与缓速器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缓速器的出水端和所述发动机水套的进水端相连;以及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二出水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出水端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进水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阀芯被配置为能够使所述第一进水端择一与所述第一出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端中的其中之一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和信号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的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于所述第一阀芯;所述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用于采集与所述缓速器联动的制动踏板的位置信息,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制动踏板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进而控制所述第一阀芯的转动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缓速器和所述发动机水套之间的水箱,以及与所述水箱间隔设置的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对所述水箱内的流体进行风冷降温;所述节温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缓速器和所述水箱之间的第一球阀;所述第一球阀具有第二进水端和第三出水端,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出水端和所述缓速器的出水端均与所述第二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三出水端与所述水箱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水箱的出水端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进水端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球阀还包括第二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阀芯;所述第二进水端和所述第三出水端均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四出水端,所述第四出水端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进水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二阀芯被配置为能够使所述第二进水端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三出水端和所述第四出水端中的至少之一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出水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于所述第二阀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位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出水端的流体的出水温度,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出水温度控制所述第二阀芯的转动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水泵;所述第四出水端和所述水箱的出水端均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进水端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水泵的进水侧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位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的流体的进水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缓速器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与所述缓速器联动的制动踏板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制动踏板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所述制动踏板处于工作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阀芯转动至第一角度,以使所述第一进水端和所述第一出水端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制动踏板并非处于工作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阀芯转动至第二角度,以使第一进水端和第二出水端相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
本申请的一种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该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节温器和第一连接管道,其中,节温器包括控制阀。控制阀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阀芯,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发动机水套的出水端与第一进水端相连,第一出水端与缓速器的进水端相连,缓速器的出水端和发动机水套的进水端相连。第二出水端和第一连接管道的进水端相连,第一连接管道的出水端与发动机水套的进水端相连,其中,第一阀芯被配置为能够使第一进水端择一与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中的其中之一相连通。
如此,当需要对缓速器进行冷却降温时,通过第一阀芯控制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端相连通,进而连通发动机水套和缓速器,以使发动机水套内的流体流入缓速器内,以和缓速器内的流体进行热交换,进而对缓速器进行冷却降温。当不需要对缓速器进行冷却降温时,通过第一阀芯控制第一进水端和第二出水端相连通,进而连通发动机水套和第一连接管道,以使发动机水套内的流体通过第一连接管道流回发动机水套内,该过程中,因流体无需流过缓速器,从而可以减小流体的压力损失,进而改善了目前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的压力损失较大,造成冷却液能量的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的流体回路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的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发动机水套;110、第一温度传感器;200、节温器;210、控制阀;211、第一壳体;2111、第一进水端;2112、第一出水端;2113、第二出水端;212、第一阀芯;213、第一执行器;220、第一球阀;221、第二壳体;2211、第二进水端;2212、第三出水端;2213、第四出水端;222、第二阀芯;223、第二执行器;300、缓速器;400、第一连接管道;500、控制模块;600、水箱;700、风扇;800、水泵;810、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言,相关技术中,缓速器设于发动机水套和节温器之间,冷却液依次流过发动机水套、缓速器和节温器,如此,无论缓速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冷却液都会经过缓速器,进而会增大冷却液的压力损失,造成冷却液能量的浪费。
基于此,本申请发明人经深入研究,设计出一种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以解决目前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的压力损失较大,造成冷却液能量的浪费的问题。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的流体回路原理图,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的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该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100、节温器200和第一连接管道400,其中,节温器200包括控制阀210。控制阀210包括第一壳体211和设于第一壳体211内的第一阀芯212,第一壳体211具有第一进水端2111、第一出水端2112和第二出水端2113。
发动机水套100的出水端与第一进水端2111相连,第一出水端2112与缓速器300的进水端相连,缓速器300的出水端和发动机水套100的进水端相连,第二出水端2113和第一连接管道400的进水端相连。第一连接管道400的出水端与发动机水套100的进水端相连,其中,第一阀芯212被配置为能够使第一进水端2111择一与第一出水端2112和第二出水端2113中的其中之一相连通。
如此,当缓速器300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冷却降温时,通过第一阀芯212控制第一进水端2111和第一出水端2112相连通,进而连通发动机水套100和缓速器300,以使发动机水套100内的流体流入缓速器300内,以和缓速器300内的流体进行热交换,进而对缓速器300进行冷却降温。当缓速器300不工作时而无需要对其进行冷却降温时,通过第一阀芯212控制第一进水端2111和第二出水端2113相连通,进而连通发动机水套100和第一连接管道400,以使发动机水套100内的流体通过第一连接管道400流回发动机水套100内。该过程中,因流体无需流过缓速器300,从而可以减小流体的压力损失,进而改善了目前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的压力损失较大,造成冷却液能量的浪费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500和信号连接于控制模块500的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控制模块500信号连接于第一阀芯212。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用于采集与缓速器300联动的制动踏板(图中未示出)的位置信息,控制模块500被配置为能够根据位置信息判断制动踏板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进而控制第一阀芯212的转动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设置于制动踏板的移动路径上,如此,当汽车需要减速时,在司机的操控下,制动踏板会在其移动路径上产生位移,其位置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此时,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获取制动踏板新的位置信息,并传递给控制模块500,控制模块500根据位置信息判断制动踏板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进而控制第一阀芯212的转动角度。其中,根据第一阀芯212的不同的转动角度,以使第一进水端2111择一与第一出水端2112和第二出水端2113中的其中之一相连通。
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210还包括信号连接于第一阀芯212的第一执行器213,且第一执行器213信号连接于控制模块500,如此,控制模块500借助于第一执行器213控制第一阀芯212的转动角度。
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210包括球阀,由现有技术中的球阀结构可知,球阀能够通过控制其阀芯的转动角度,以控制不同通道之间的连通,同时,通过球阀也可以实现流量0%-100%的调节,便于控制系统流量,具体原理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设于缓速器300和发动机水套100之间的水箱600,以及与水箱600间隔设置的风扇700,风扇700用于对水箱600内的流体进行风冷降温。节温器200还包括设于缓速器300和水箱600之间的第一球阀220,第一球阀220具有第二进水端2211和第三出水端2212,第一连接管道400的出水端和缓速器300的出水端均与第二进水端2211相连,第三出水端2212与水箱600的进水端相连,水箱600的出水端与发动机水套100的进水端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发动机水套100内的流体用于对发动机(图中未示出)进行冷却降温,与此同时,流体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以后又流经缓速器300,以和缓速器300内的流体进行热交换,以对缓速器300进行冷却降温,故,从缓速器300流出的流体因经过多次热交换,因此其自身温度较高。
如此,通过设置水箱600以降低流体的温度,具体地,高温的流体从缓速器300的出水端流出,进而流入到水箱600内,以和水箱600内的低温液体进行热交换,进而降低自身的温度流回发动机水套100,以再次对发动机水套100的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同时,水箱600内的液体因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通过风扇700对水箱600内的液体进行风冷降温,以达到降温水箱600内的液体的温度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的节温器通过设置相对独立的控制阀210和第一球阀220,以分别独立控制缓速器的冷却回路和发动机的冷却回路,如此,以实现了各个回路独立控制的同时,也实现系统集成设计,节省了系统的占用空间。
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球阀220还包括第二壳体221和设于第二壳体221内的第二阀芯,第二进水端2211和第三出水端2212均设于第二壳体221,第二壳体221设有第四出水端2213。第四出水端2213与发动机水套100的进水端相连,其中,第二阀芯222被配置为能够使第二进水端2211可选择地与第三出水端2212和第四出水端2213中的至少之一相连通。
如此,通过第二进水端2211可选择地与第三出水端2212和第四出水端2213中的至少之一相连通,以使缓速器300出水端流出的流体可选择地是否经过水箱600流回发动机水套100,以避免因流体流经水箱600而造成压力损失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安装于发动机水套100的出水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10,控制模块500信号连接于第二阀芯222。第一温度传感器110用于采集位于发动机水套100的出水端的流体的出水温度,控制模块500被配置为能够根据出水温度控制第二阀芯222的转动角度。
为了便于理解,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来介绍该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10将采集到的出水温度反馈给控制模块500,控制模块500判断出该出水温度值减去发动机水套100的进水温度值得出的差值不低于预设值时,具体地,该预设值可为60°。控制模块500控制第一阀芯222的转动至第一角度,该角度以使第二进水端2211和第三出水端2212相连通,进而连通第一球阀220和水箱600,以使第一球阀220流出的流体流入水箱600内,以和水箱600的液体进行热交换,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
相反地,当控制模块500判断出该出水温度值减去发动机水套100的进水温度值得出的差值低于预设值时,此时的流体也就不需要进行冷却降温。控制模块500控制第二阀芯222的转动至第二角度,该角度以使第二进水端2211和第四出水端2213相连通,进而第二球阀220流出的流体不经过水箱600直接流回发动机水套100,从而避免因流体流经水箱600而造成压力损失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地,第一球阀220还包括信号连接于第二阀芯222的第二执行器223,且第二执行器223信号连接于控制模块500,如此,控制模块500借助于第二执行器223控制第二阀芯222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水泵600,第四出水端2213和水箱600的出水端均与水泵800的进水端相连,水泵600的出水端与发动机水套100的进水端相连。如此,通过水泵600以提高冷却系统中流体的液压,达到输送流体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安装于水泵600的进水侧的第二温度传感器810,第二温度传感器810用于采集位于水泵600的进水端的流体的进水温度。如此,以借助第二温度传感器810测量发动机水套100的出水端的流体的温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810可设置于发动机水套100的出水侧,具体设计在此不作限定。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缓速器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S110、获取与缓速器300联动的制动踏板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通过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设置于制动踏板的移动路径上,如此,当汽车需要减速时,在司机的操控下,制动踏板会在其移动路径上产生位移,其位置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此时,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获取制动踏板新的位置信息,并传递给控制模块500,以使控制模块500获取与缓速器300联动的制动踏板的位置信息。
S120、根据位置信息,判断制动踏板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具体地,当制动踏板在其移动路径上产生位移,其位置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其所处坐标系的坐标数值也会发生变化,控制模块500根据坐标数值判断制动踏板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当坐标数值发生改变时,也就是制动踏板处于工作状态,反之,制动踏板并非处于工作状态。
S131、若制动踏板处于工作状态,则控制第一阀芯212转动至第一角度,以使第一进水端2111和第一出水端2112相连通。
具体地,当控制模块500判断出制动踏板处于工作状态,则控制模块500控制第一阀芯212转动至第一角度,以使第一进水端2111和第一出水端2112相连通,进而连通发动机水套100和缓速器300,以使发动机水套100内的流体流入缓速器300内,以和缓速器300内的流体进行热交换,进而对缓速器300进行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S132、若制动踏板并非处于工作状态,则控制第一阀芯212转动至第二角度,以使第一进水端2111和所述第二出水端2113相连通。
具体地,当控制模块500判断出制动踏板并非处于工作状态,则控制第一阀芯212转动至第二角度,以使第一进水端2111和所述第二出水端2113相连通。进而连通发动机水套100和第一连接管道400,以使发动机水套100内的流体通过第一连接管道400流回发动机水套100内。该过程中,因流体无需流过缓速器300,从而可以减小流体的压力损失。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该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100、节温器200和第一连接管道400,控制阀210包括第一壳体211和设于第一壳体211内的第一阀芯212,第一壳体211具有第一进水端2111、第一出水端2112和第二出水端2113。如此,通过第一阀芯212被配置为能够使第一进水端2111择一与第一出水端2112和第二出水端2113中的其中之一相连通,以使从发动机水套100的出水端流出的流体能够根据工况情况可选择地是否经过缓速器300流回发动机水套100,从而可以减小因流体流经缓速器300而造成的压力损失,进而改善了目前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的压力损失较大,造成冷却液能量的浪费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水套;
节温器,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发动机水套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一出水端与缓速器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缓速器的出水端和所述发动机水套的进水端相连;以及
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二出水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出水端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进水端相连;
所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缓速器和所述发动机水套之间的水箱,以及与所述水箱间隔设置的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对所述水箱内的流体进行风冷降温;
所述节温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缓速器和所述水箱之间的第一球阀;
所述第一球阀具有第二进水端和第三出水端,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出水端和所述缓速器的出水端均与所述第二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三出水端与所述水箱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水箱的出水端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进水端相连;
所述第一球阀还包括第二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阀芯;
所述第二进水端和所述第三出水端均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四出水端,所述第四出水端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进水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阀芯被配置为能够使所述第二进水端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三出水端和所述第四出水端中的至少之一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阀芯被配置为能够使所述第一进水端择一与所述第一出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端中的其中之一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和信号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的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
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于所述第一阀芯;
所述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用于采集与所述缓速器联动的制动踏板的位置信息,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制动踏板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进而控制所述第一阀芯的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出水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于所述第二阀芯;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位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出水端的流体的出水温度,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出水温度控制所述第二阀芯的转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水泵;
所述第四出水端和所述水箱的出水端均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进水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水泵的进水侧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位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的流体的进水温度。
6.一种缓速器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所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与所述缓速器联动的制动踏板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制动踏板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若所述制动踏板处于工作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阀芯转动至第一角度,以使所述第一进水端和所述第一出水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缓速器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制动踏板并非处于工作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阀芯转动至第二角度,以使所述第一进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端相连通。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缓速器的冷却系统。
CN202210782443.5A 2022-07-05 2022-07-05 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Active CN115158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2443.5A CN115158248B (zh) 2022-07-05 2022-07-05 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2443.5A CN115158248B (zh) 2022-07-05 2022-07-05 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8248A CN115158248A (zh) 2022-10-11
CN115158248B true CN115158248B (zh) 2023-07-14

Family

ID=83491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2443.5A Active CN115158248B (zh) 2022-07-05 2022-07-05 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824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38704A1 (de) * 2001-08-07 2003-03-06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Kühlsystem
DE102013001657A1 (de) * 2013-01-31 2014-07-31 Man Truck & Bus Ag Kühlkreislauf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hydrodynamischen Retarder
CN104842774A (zh) * 2014-10-27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应用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106545604A (zh) * 2016-11-03 2017-03-29 宁波华盛联合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速器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06158839U (zh) * 2016-09-14 2017-05-10 邵洪明 一种带外置节温器的汽车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
CN206446431U (zh) * 2016-12-20 2017-08-29 扬州安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液缓速器的整车冷却系统总成
CN111169275A (zh) * 2018-11-09 2020-05-1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和车辆
CN216143098U (zh) * 2021-03-04 2022-03-29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缓速器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38704A1 (de) * 2001-08-07 2003-03-06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Kühlsystem
DE102013001657A1 (de) * 2013-01-31 2014-07-31 Man Truck & Bus Ag Kühlkreislauf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hydrodynamischen Retarder
CN104842774A (zh) * 2014-10-27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应用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206158839U (zh) * 2016-09-14 2017-05-10 邵洪明 一种带外置节温器的汽车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
CN106545604A (zh) * 2016-11-03 2017-03-29 宁波华盛联合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速器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06446431U (zh) * 2016-12-20 2017-08-29 扬州安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液缓速器的整车冷却系统总成
CN111169275A (zh) * 2018-11-09 2020-05-1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和车辆
CN216143098U (zh) * 2021-03-04 2022-03-29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缓速器冷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8248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41416U (zh) 一种车用冷却系统
EP3815948B1 (en) A combined cooling and water brak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a method for cooling a propulsion device of a vehicle and water braking a pair of wheels of a vehicle
CN105756763A (zh) 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有该系统的车辆
EP4344917A1 (en) Electric vehicle and thermal manager thereof
EP2360046B1 (en) Motor-vehicle with an auxiliary cooling system including one or more radiators constituted by vehicle body components
US20090250019A1 (en) Cooling system
JP4457848B2 (ja) 車両搭載パワーユニットの冷却装置
EP2932061B1 (en) Cooling system
CN115158248B (zh) 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109098832A (zh) 一种汽车动力传动总成联合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429970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冷却系统
US6397938B1 (en) Heat exchanger
CN216240906U (zh) 车辆冷却系统及车辆
JP2005325699A (ja) ラジエータの冷却水バイパス構造
CN110761886A (zh) 冷却系统及发动机试验工装
CN216143098U (zh) 一种发动机缓速器冷却系统
CN104088693A (zh) 发动机组件
CN110696601B (zh) 一种缓冲分配盒、双电机冷却系统及电动汽车
JP2008540998A (ja) マルチ熱交換器のためのマルチタイプのフィン
CN110925400B (zh) 机械式自动变速箱以及汽车
CN109624692A (zh) 汽车冷却装置
CN219654795U (zh) Egr模块、废气循环系统和车辆
CN219706605U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5109118U (zh) 一种商用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JP2007170317A (ja) クーリング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