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2708A -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2708A
CN115152708A CN202211023823.7A CN202211023823A CN115152708A CN 115152708 A CN115152708 A CN 115152708A CN 202211023823 A CN202211023823 A CN 202211023823A CN 115152708 A CN115152708 A CN 115152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spiral
track
spiral tower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38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品文
李志敏
张辉
刘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eipu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eipu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eipu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eipu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382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27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2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27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Abstract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螺旋循环运料装置、下料装置、筛分装置及漂洗灭活装置;螺旋循环运料装置包括厂棚、第一螺旋塔、第二螺旋塔、第一连接桥、第二连接桥、若干托盘及若干养殖盒;第一螺旋塔及第二螺旋塔均包括支架、在支架上呈跑道状螺旋上升设置的轨道及驱动装置,每一养殖盒位于一个托盘上,若干托盘依次活动地位于轨道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若干托盘沿螺旋的轨道移动;第一连接桥连接第一螺旋塔的第一端的底部的轨道与第二螺旋塔的第一端的底部的轨道;第二连接桥连接第一螺旋塔的第二端的顶部的轨道与第二螺旋塔的第二端的顶部的轨道。如此可自动化作业、节省人力成本。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原产于美洲,目前为全世界广泛分布(南北纬40度之间)。近些年传入我国,目前已广布于贵州、广西、广东、上海、云南、台湾、湖南、湖北等地。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根据黑水虻生长周期看,养殖周期一般为一周最为适合。
市面上现有养殖技术分下列几种,第一种是地坑式,这是最原始的方式,只需要有个地坑,有屋顶就行,直接把料和虫卵丢在地坑里就可以养殖,人工筛选虫与虫粪,此方式属于全人工方式,耗能基本可以不计,但是需要非常多的人力资源,臭气也完全外溢,优点是投入低;第二种是推车货架式,此方式为养殖盒放置在多层货架上,货架为多层可推动式,由人工推动进出养殖房,上下料时也由人工推动到固定的上下料机构点进行上下料,臭气可在养殖房抽出,但是人工工作量大,并且需要频繁进出养殖车间,臭气外溢严重,优点是耗能较少,投入低;第三种是AGV小车货架式,也是养殖盒放置于货架上,货架上是动力滚筒,可实现对养殖盒的运输,AGV小车做多层,在两端接住或者送进养殖盒到货架,然后自动到上下料机构点去上下料,此方式自动化程度高,但是有明显缺点,耗能非常高,每个货架都需要多个电机传动,并且只适合小规模养殖,规模略大AGV小车就来不及运输,并且频繁开关门会导致臭气外溢严重,此方式前期投入非常高。上述几种养殖方式因为养殖周期与时间问题,一般都是一次加料直接养殖7天,这就出现料在后面两三天就变质,导致黑水虻后面两三天生长缓慢或者不吃现象。现有的黑水虻养殖系统要么需要较多人力资源,在每一个或多个工序均需要设置对应数量的人力资源以进行对应的操作,耗费的人力成本较高。要么需要非常高的耗能或者前期投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化作业、节省人力成本、耗能低、除臭好、可二次加料、前期投入适中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1、螺旋循环运料装置2、下料装置、筛分装置3及漂洗灭活装置4;螺旋循环运料装置2包括厂棚21、第一螺旋塔22、第二螺旋塔23、第一连接桥24、第二连接桥25、若干托盘234及若干养殖盒201;厂棚21通过墙壁分隔为长方形的第一房间211及长方形的第二房间212,第一螺旋塔22位于第一房间211中,第二螺旋塔23位于第二房间212中;第一螺旋塔22及第二螺旋塔23均包括支架231、在支架231上呈跑道状螺旋上升设置的轨道232及驱动装置233,每一养殖盒201位于一个托盘234上,若干托盘234依次活动地位于轨道232上,驱动装置233用于驱动若干托盘234沿螺旋的轨道232移动;第一连接桥24连接第一螺旋塔22的第一端的底部的轨道与第二螺旋塔23的第一端的底部的轨道,第一螺旋塔22的第一端靠近第二螺旋塔23的第一端;第二连接桥25连接第一螺旋塔22的第二端的顶部的轨道与第二螺旋塔23的第二端的顶部的轨道,第一螺旋塔22的第二端靠近第二螺旋塔23的第二端;墙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第一连接桥24及第二连接桥25分别穿过两个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塔22的第二端的底部轨道向外突出,作为第一上料工位221,第一连接桥24处作为第二上料工位,第二连接桥25处作为下料工位;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一次上料组件及二次上料组件,一次上料组件在第一上料工位221处进行上料,二次上料组件在第二上料工位进行上料。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上料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罐11、第一送料管、第一料斗13及第一上料管15,第一送料管上设置有第一浓浆泵,第一浓浆泵用于将第一冷却罐11中的物料通过输送至第一料斗13,第一上料管15上设置有第二浓浆泵,第二浓浆泵用于将第一料斗13输出的物料通过第一上料管15进行输送,第一上料管15的末端位于第一上料工位221的上方;二次上料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冷却罐12、第二送料管、第二料斗14及第二上料管16,第二送料管上设置有第三浓浆泵,第三浓浆泵用于将第二冷却罐12中的物料通过输送至第二料斗14,第二上料管16上设置有第四浓浆泵,第四浓浆泵用于将第二料斗14输出的物料通过第二上料管16进行输送,二次上料组件的第二上料管16的末端位于第二上料工位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工位221处设置有第一感应器,第二上料工位处设置有第二感应器,下料工位处设置有第三感应器。
进一步地,在第一上料工位221到第二上料工位之间的养殖盒201的数量等于第二上料工位到下料工位之间的养殖盒201的数量。
进一步地,第一上料工位221到第二上料工位之间的养殖盒201的数量,或者第二上料工位到下料工位之间的养殖盒201的数量,为7的整数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管15及第二上料管16的末端均设置有一出料口152,出料口152的形状为扁平状,出料口152的内部开口为倒置的漏斗状。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234的一侧通过铰链2341与养殖盒201的一侧转动连接,托盘234的另一侧与一链条固定连接,托盘23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滚轮2342,滚轮2342与轨道232滚动连接;驱动装置233包括驱动单元及由驱动单元驱动转动的链轮,链轮带动链条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托盘234的底部或者与链条连接的顶杆气缸2343,养殖盒201的背面设置有一铰接环2011,顶杆气缸2343的输出端与铰接环2011铰接。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养殖黑水虻,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设置在第一上料工位221处的第一感应器感应到托盘234或者养殖盒201时,第一感应器发出感应信号,一次上料组件对养殖盒201供应包含黑水虻虫卵的物料;步骤S2:托盘234带动养殖盒201在第一螺旋塔22的螺旋轨道232上呈螺旋上升移动;步骤S3:设置在第二上料工位处的第二感应器感应到托盘234或者养殖盒201时,第二感应器发出感应信号,二次上料组件对养殖盒201供应物料;步骤S4:托盘234带动养殖盒201进入第二螺旋塔23,并在第二螺旋塔23的螺旋轨道232上呈螺旋下降移动;步骤S5:设置在下料工位处的第三感应器感应到托盘234或者养殖盒201时,第三感应器发出感应信号,下料装置将养殖盒201顶翻,使得养殖盒201中的物料移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1、螺旋循环运料装置2、下料装置、筛分装置3及漂洗灭活装置4;螺旋循环运料装置2包括厂棚21、第一螺旋塔22、第二螺旋塔23、第一连接桥24、第二连接桥25、若干托盘234及若干养殖盒201;厂棚21通过墙壁分隔为长方形的第一房间211及长方形的第二房间212,第一螺旋塔22位于第一房间211中,第二螺旋塔23位于第二房间212中;第一螺旋塔22及第二螺旋塔23均包括支架231、在支架231上呈跑道状螺旋上升设置的轨道232及驱动装置233,每一养殖盒201位于一个托盘234上,若干托盘234依次活动地位于轨道232上,驱动装置233用于驱动若干托盘234沿螺旋的轨道232移动;第一连接桥24连接第一螺旋塔22的第一端的底部的轨道与第二螺旋塔23的第一端的底部的轨道,第一螺旋塔22的第一端靠近第二螺旋塔23的第一端;第二连接桥25连接第一螺旋塔22的第二端的顶部的轨道与第二螺旋塔23的第二端的顶部的轨道,第一螺旋塔22的第二端靠近第二螺旋塔23的第二端;墙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第一连接桥24及第二连接桥25分别穿过两个开口。如此可自动化作业、节省人力成本、耗能低、除臭好、可二次加料、前期投入适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方法。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移除房间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螺旋循环运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托盘及养殖盒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第一上料单元或第二上料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1、螺旋循环运料装置2、下料装置、筛分装置3及漂洗灭活装置4。
上料装置1包括一次上料组件及二次上料组件。一次上料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罐11、第一送料管、第一料斗13及第一上料管15,第一送料管上设置有第一浓浆泵,第一浓浆泵用于将第一冷却罐11中的物料通过输送至第一料斗13,第一上料管15上设置有第二浓浆泵,第二浓浆泵用于将第一料斗13输出的物料通过第一上料管15进行输送;二次上料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冷却罐12、第二送料管、第二料斗14及第二上料管16,第二送料管上设置有第三浓浆泵,第三浓浆泵用于将第二冷却罐12中的物料通过输送至第二料斗14,第二上料管16上设置有第四浓浆泵,第四浓浆泵用于将第二料斗14输出的物料通过第二上料管16进行输送。
第一料斗13及第二料斗14用于物料的缓冲。
请同时参考图4,螺旋循环运料装置2包括厂棚21、第一螺旋塔22、第二螺旋塔23、第一连接桥24、第二连接桥25、若干托盘234及若干养殖盒201。
第一螺旋塔22及第二螺旋塔23均包括支架231、在支架231上呈跑道状螺旋上升设置的轨道232及驱动装置233。
每一养殖盒201位于一个托盘234上,若干托盘234依次活动地位于轨道232上。驱动装置233用于驱动若干托盘234沿螺旋的轨道232移动。
第一连接桥24连接第一螺旋塔22的第一端的底部的轨道与第二螺旋塔23的第一端的底部的轨道。第一螺旋塔22的第一端靠近第二螺旋塔23的第一端。
第二连接桥25连接第一螺旋塔22的第二端的顶部的轨道与第二螺旋塔23的第二端的顶部的轨道。第一螺旋塔22的第二端靠近第二螺旋塔23的第二端。
第一螺旋塔22的第二端的底部轨道向外突出,作为第一上料工位221。第一连接桥24处作为第二上料工位。
厂棚21通过墙壁分隔为长方形的第一房间211及长方形的第二房间212。第一螺旋塔22位于第一房间211中,第二螺旋塔23位于第二房间212中,墙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第一连接桥24及第二连接桥25分别穿过两个开口。
一次上料组件的第一上料管15的末端位于第一上料工位221的上方,二次上料组件的第二上料管16的末端位于第二上料工位的上方。
第二连接桥25处作为下料工位。
请参考图5,本实施方式中,托盘234的一侧通过铰链2341与养殖盒201的一侧转动连接,托盘234的另一侧与一链条固定连接,托盘23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滚轮2342,滚轮2342与轨道232滚动连接。驱动装置233包括驱动单元及由驱动单元驱动转动的链轮,链轮带动链条移动。
下料工位与筛分装置3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送单元,如第一皮带机。
下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托盘234的底部或者与链条连接的顶杆气缸2343,养殖盒201的背面设置有一铰接环2011,顶杆气缸2343的输出端与铰接环2011铰接。当托盘234带动养殖盒201到达下料工位时,顶杆气缸2343顶出,从而使得养殖盒201翻转,使得养殖盒201中的物料转移至第一输送单元上。之后顶杆气缸2343回缩,拉动养殖盒201回到托盘234上。
第一输送单元将物料输送至筛分装置3上,筛分装置3对物料进行筛分。
筛分装置3包括第一筛分机31及第二筛分机32,第一筛分机31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筛分机32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输送单元,如第二皮带机。如此实现对物料的二次筛分。
第一筛分机31的第二输出端及第二筛分机32的第一输出端与漂洗灭活装置4之间设置有第三输送单元,第二筛分机32的第二输出端与一废料桶之间设置有第四输送单元。
请参考图6,第一上料管15及第二上料管16的末端均设置有一出料口152,出料口152的形状为扁平状,出料口152的内部开口为倒置的漏斗状,如此使得出料更为均匀。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第一房间211用于黑水虻的前段(幼虫)养殖,第二房间212用于黑水虻的后段养殖。
根据黑水虻的生长周期特点,如果初次加料就加更多,到最后两三天的时候,物料已经变质,直接影响黑水虻生长;另外,第一房间211和第二房间212的环境控制需要不同,包括温度、湿度、氨气浓度、加料量,温度我们采用多点温度计反馈,空调或者暖气片等控温系统来调节,湿度和氨气浓度通过多点湿度仪测量和氨气浓度测量仪反馈,哪里浓度达标就开哪台混流风机的方式控制管道伸入下方,都在养殖架中间部分工作时会行程由外向内的负压区,防止氨气外泄。因此有必要进行两次上料。
第一上料工位221处设置有第一感应器,第二上料工位处设置有第二感应器,下料工位处设置有第三感应器。
当托盘234带动养殖盒201到达第一上料工位221时,第一感应器发出感应信号,一次上料组件对养殖盒201进行供料,供料量为20Kg(可根据不同的养殖盒201的规格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黑水虻虫卵随同第一次供料进行投放。
之后,托盘234带动养殖盒201在第一螺旋塔22的螺旋轨道232上呈螺旋上升移动。
当托盘234带动养殖盒201到达第二上料工位时,第二感应器发出感应信号,二次上料组件对养殖盒201进行二次供料,供料量为25Kg(可根据不同的养殖盒201的规格进行调整)。
之后,托盘234带动养殖盒201进入第二螺旋塔23,在第二螺旋塔23的螺旋轨道232上呈螺旋下降移动。
当托盘234带动养殖盒201到达下料工位时,第三感应器发出感应信号,下料装置将养殖盒201顶翻,使得养殖盒201中的物料均转移至第一输送单元上。此时第一输送单元上的物料包括黑水虻、虻粪及其他杂物等。
如此循环往复。
在第一上料工位221到第二上料工位之间的养殖盒201的数量等于第二上料工位到下料工位之间的养殖盒201的数量,并且为7的倍数(因为我们的养殖周期为7天,每个房间停留3.5天),设定第一上料工位221到下料工位之间的养殖盒201的数量为有效数量,下料工位到第一上料工位221之间的养殖盒201的数量为无效数量,每天运动的养殖盒数量固定,比如有效数量为1400个,每天必须保证只运动200个,因为链条连接的是整体,前进一步就是整个养殖架上的所有养殖盒前进一步,不能单独运动,所以对数量上要严格控制。
黑水虻、虻粪及其他杂物等,通过筛分装置3进行两次筛分,分别得到黑水虻和虫粪等杂物,虫粪运输到废料桶,黑水虻输送至漂洗灭活装置4进行漂洗灭活,最后出来的黑水虻运输出去,进行烘干或者冷冻冷藏等。
请再次参考图1,本发明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还包括通风系统5,通风系统5包括若干设置于厂棚21的第一房间211及第二房间212内的支管51、设置于支管51内的风机52及与若干支管51均连通的排风管53。
另外,每个房间内的安装4-6台循环风机,低速运行,用于整个房间内空气流动起来,避免局部湿度、温度、氨气浓度过高,使房间环境分布更加均匀。
每天必须人工来开启整个系统(因为虫卵目前必须要人工投料,后期有自动投料设备出来可直接接入进去,实现完全无人化),建议半天一次,虫卵投放点为第一上料工位22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设置在第一上料工位221处的第一感应器感应到托盘234或者养殖盒201时,第一感应器发出感应信号,一次上料组件对养殖盒201供应包含黑水虻虫卵的物料。
步骤S2:托盘234带动养殖盒201在第一螺旋塔22的螺旋轨道232上呈螺旋上升移动。
步骤S3:设置在第二上料工位处的第二感应器感应到托盘234或者养殖盒201时,第二感应器发出感应信号,二次上料组件对养殖盒201供应物料。
步骤S4:托盘234带动养殖盒201进入第二螺旋塔23,并在第二螺旋塔23的螺旋轨道232上呈螺旋下降移动。
步骤S5:设置在下料工位处的第三感应器感应到托盘234或者养殖盒201时,第三感应器发出感应信号,下料装置将养殖盒201顶翻,使得养殖盒201中的物料移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1、螺旋循环运料装置2、下料装置、筛分装置3及漂洗灭活装置4;螺旋循环运料装置2包括厂棚21、第一螺旋塔22、第二螺旋塔23、第一连接桥24、第二连接桥25、若干托盘234及若干养殖盒201;厂棚21通过墙壁分隔为长方形的第一房间211及长方形的第二房间212,第一螺旋塔22位于第一房间211中,第二螺旋塔23位于第二房间212中;第一螺旋塔22及第二螺旋塔23均包括支架231、在支架231上呈跑道状螺旋上升设置的轨道232及驱动装置233,每一养殖盒201位于一个托盘234上,若干托盘234依次活动地位于轨道232上,驱动装置233用于驱动若干托盘234沿螺旋的轨道232移动;第一连接桥24连接第一螺旋塔22的第一端的底部的轨道与第二螺旋塔23的第一端的底部的轨道,第一螺旋塔22的第一端靠近第二螺旋塔23的第一端;第二连接桥25连接第一螺旋塔22的第二端的顶部的轨道与第二螺旋塔23的第二端的顶部的轨道,第一螺旋塔22的第二端靠近第二螺旋塔23的第二端;墙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第一连接桥24及第二连接桥25分别穿过两个开口。如此可自动化作业、节省人力成本、耗能低、除臭好、可二次加料、前期投入适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螺旋循环运料装置、下料装置、筛分装置及漂洗灭活装置;螺旋循环运料装置包括厂棚、第一螺旋塔、第二螺旋塔、第一连接桥、第二连接桥、若干托盘及若干养殖盒;厂棚通过墙壁分隔为长方形的第一房间及长方形的第二房间,第一螺旋塔位于第一房间中,第二螺旋塔位于第二房间中;第一螺旋塔及第二螺旋塔均包括支架、在支架上呈跑道状螺旋上升设置的轨道及驱动装置,每一养殖盒位于一个托盘上,若干托盘依次位于轨道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若干托盘沿螺旋的轨道移动;第一连接桥连接第一螺旋塔的第一端的底部的轨道与第二螺旋塔的第一端的底部的轨道,第一螺旋塔的第一端靠近第二螺旋塔的第一端;第二连接桥连接第一螺旋塔的第二端的顶部的轨道与第二螺旋塔的第二端的顶部的轨道,第一螺旋塔的第二端靠近第二螺旋塔的第二端;墙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第一连接桥及第二连接桥分别穿过两个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塔的第二端的底部轨道向外突出,作为第一上料工位,第一连接桥处作为第二上料工位,第二连接桥处作为下料工位;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一次上料组件及二次上料组件,一次上料组件在第一上料工位处进行上料,二次上料组件在第二上料工位进行上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上料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罐、第一送料管、第一料斗及第一上料管,第一送料管上设置有第一浓浆泵,第一浓浆泵用于将第一冷却罐中的物料通过输送至第一料斗,第一上料管上设置有第二浓浆泵,第二浓浆泵用于将第一料斗输出的物料通过第一上料管进行输送,第一上料管的末端位于第一上料工位的上方;二次上料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冷却罐、第二送料管、第二料斗及第二上料管,第二送料管上设置有第三浓浆泵,第三浓浆泵用于将第二冷却罐中的物料通过输送至第二料斗,第二上料管上设置有第四浓浆泵,第四浓浆泵用于将第二料斗输出的物料通过第二上料管进行输送,二次上料组件的第二上料管的末端位于第二上料工位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工位处设置有第一感应器,第二上料工位处设置有第二感应器,下料工位处设置有第三感应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上料工位到第二上料工位之间的养殖盒的数量等于第二上料工位到下料工位之间的养殖盒的数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上料工位到第二上料工位之间的养殖盒的数量,或者第二上料工位到下料工位之间的养殖盒的数量,为7的整数倍。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管及第二上料管的末端均设置有一出料口,出料口的形状为扁平状,出料口的内部开口为倒置的漏斗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一侧通过铰链与养殖盒的一侧转动连接,托盘的另一侧与一链条固定连接,托盘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滚轮,滚轮与轨道滚动连接;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及由驱动单元驱动转动的链轮,链轮带动链条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托盘的底部或者与链条连接的顶杆气缸,养殖盒的背面设置有一铰接环,顶杆气缸的输出端与铰接环铰接。
10.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养殖黑水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设置在第一上料工位处的第一感应器感应到托盘或者养殖盒时,第一感应器发出感应信号,一次上料组件对养殖盒供应包含黑水虻虫卵的物料;
步骤S2:托盘带动养殖盒在第一螺旋塔的螺旋轨道上呈螺旋上升移动;
步骤S3:设置在第二上料工位处的第二感应器感应到托盘或者养殖盒时,第二感应器发出感应信号,二次上料组件对养殖盒供应物料;
步骤S4:托盘带动养殖盒进入第二螺旋塔,并在第二螺旋塔的螺旋轨道232上呈螺旋下降移动;
步骤S5:设置在下料工位处的第三感应器感应到托盘或者养殖盒时,第三感应器发出感应信号,下料装置将养殖盒顶翻,使得养殖盒中的物料移出。
CN202211023823.7A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及其方法 Pending CN1151527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3823.7A CN115152708A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3823.7A CN115152708A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2708A true CN115152708A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81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3823.7A Pending CN115152708A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2708A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19126A (en) * 1938-09-15 1940-03-18 Harold Auger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storage and like equipment
US4293966A (en) * 1979-10-09 1981-10-13 Pollination Technics, Inc. Leafcutter bee larvae extracting method and device
US4369927A (en) * 1980-06-20 1983-01-25 Rozeboom Antonie G Self-loading feed mixer and transport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grinding and loading mechanism
RU2032339C1 (ru) * 1991-12-10 1995-04-10 Геннад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Лунев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навоза личинками синантропных мух
US20150296760A1 (en) * 2014-04-21 2015-10-22 Douglas A. Perednia Rotating feeder bin for growing, feding and harvesting insect larvae
CN108326016A (zh) * 2018-04-11 2018-07-27 河北瑞塞可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KR20180132206A (ko) * 2017-06-02 2018-12-12 박덕기 귀뚜라미 실내 사육타워 자동시스템
CN208390635U (zh) * 2018-04-11 2019-01-18 河北瑞塞可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自动筛分系统
CN211322659U (zh) * 2019-12-18 2020-08-25 浙江飞普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黑水虻养殖用有轨制导小车
CN211960622U (zh) * 2020-04-26 2020-11-20 浙江飞普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水虻养殖用多层自动化养殖架
CN112715493A (zh) * 2021-01-29 2021-04-30 上海擎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黑水虻全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CN112772569A (zh) * 2021-01-11 2021-05-11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黑水虻智能养殖系统
CN112970676A (zh) * 2019-12-13 2021-06-18 吴立俊 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基料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
CN113229222A (zh) * 2021-05-17 2021-08-10 广西力源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水虻空间多层自动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13925025A (zh) * 2021-10-27 2022-01-14 佛山市碧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全自动化昆虫养殖线
CN215648873U (zh) * 2021-09-03 2022-01-28 厦门欧加雷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仓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19126A (en) * 1938-09-15 1940-03-18 Harold Auger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storage and like equipment
US4293966A (en) * 1979-10-09 1981-10-13 Pollination Technics, Inc. Leafcutter bee larvae extracting method and device
US4369927A (en) * 1980-06-20 1983-01-25 Rozeboom Antonie G Self-loading feed mixer and transport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grinding and loading mechanism
RU2032339C1 (ru) * 1991-12-10 1995-04-10 Геннад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Лунев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навоза личинками синантропных мух
US20150296760A1 (en) * 2014-04-21 2015-10-22 Douglas A. Perednia Rotating feeder bin for growing, feding and harvesting insect larvae
KR20180132206A (ko) * 2017-06-02 2018-12-12 박덕기 귀뚜라미 실내 사육타워 자동시스템
CN108326016A (zh) * 2018-04-11 2018-07-27 河北瑞塞可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CN208390635U (zh) * 2018-04-11 2019-01-18 河北瑞塞可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自动筛分系统
CN112970676A (zh) * 2019-12-13 2021-06-18 吴立俊 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基料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
CN211322659U (zh) * 2019-12-18 2020-08-25 浙江飞普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黑水虻养殖用有轨制导小车
CN211960622U (zh) * 2020-04-26 2020-11-20 浙江飞普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水虻养殖用多层自动化养殖架
CN112772569A (zh) * 2021-01-11 2021-05-11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黑水虻智能养殖系统
CN112715493A (zh) * 2021-01-29 2021-04-30 上海擎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黑水虻全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CN113229222A (zh) * 2021-05-17 2021-08-10 广西力源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水虻空间多层自动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215648873U (zh) * 2021-09-03 2022-01-28 厦门欧加雷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仓
CN113925025A (zh) * 2021-10-27 2022-01-14 佛山市碧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全自动化昆虫养殖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4067A (zh) 一种基于养殖系统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
CN109590314B (zh) 一种分布式黑水虻处理易腐垃圾的设备
CN112772575B (zh) 畜禽粪便处理和黑水虻立体养殖组合自动生产系统及方法
CN112970676A (zh) 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基料的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
CN211960613U (zh) 一种黑水虻幼虫养殖装置
CN111631193A (zh) 利用黑水虻实现畜禽粪污快速减量及干化处理的自动化设备及应用
CN112400809B (zh) 一种巷道式黑水虻饲养方法
CN112715493A (zh) 黑水虻全自动立体养殖系统
CN111066730A (zh) 黑水虻幼虫养殖设备与方法
CN217958402U (zh)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
CN211607921U (zh) 可生物处理湿垃圾的自动化养殖黑水虻系统
CN111202031A (zh) 一种黑水虻幼虫养殖装置、方法
CN115152708A (zh)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系统及其方法
CN113057145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全封闭式黑水虻自动养殖方法
CN210076375U (zh) 黑水虻幼虫养殖设备
CN108419761B (zh) 蛆粪自动分离养殖的方法
CN107736310B (zh) 一种畜禽粪便养殖黑水虻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255738U (zh) 一种禽畜粪便发酵系统
CN212345032U (zh) 利用黑水虻实现畜禽粪污快速减量及干化处理的设备
CN111320494A (zh) 一种新型高效全自动堆肥设备
CN217547033U (zh) 一种具有养殖箱转运翻转结构的黑水虻养殖装置
CN112024569A (zh) 一种封闭式易腐有机废弃物生物处理自动化集成系统及方法
CN211845960U (zh) 一种养殖盒自动输送装置
CN217487232U (zh) 一种具有自动喂食功能的仔猪保温箱
CN216452760U (zh) 多层立体式黑水虻养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