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5086A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5086A
CN115145086A CN202210316479.4A CN202210316479A CN115145086A CN 115145086 A CN115145086 A CN 115145086A CN 202210316479 A CN202210316479 A CN 202210316479A CN 115145086 A CN115145086 A CN 115145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pring
optical axis
plate
movable body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64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45086B (zh
Inventor
笠原章吾
南泽伸司
新井努
须江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45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5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45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5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使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小型化,且使旋转支撑机构的结构简化。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备将可动体(10)支撑为能够绕光轴(L)旋转的旋转支撑机构(12)和万向架机构(13)。旋转支撑机构通过具备板簧部(53)的金属部件(50)连接可动体(10)和万向架机构。板簧部具备板厚方向朝向绕光轴的周向的第一板簧部(54)和板厚方向朝向径向的第二板簧部(55)。第一板簧部为沿径向延伸后向相反方向折回的形状,沿周向弹性变形时的弹簧常数较小,因此能够将可动体(10)支撑为能够绕光轴旋转。由于第二板簧部在沿径向弹性变形时的弹簧常数较小,因此在施加了由落下等引起的冲击时能够抑制第一板簧部的塑性变形。

Description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摄像头模块绕光轴旋转来修正抖动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背景技术
在装设于便携终端或移动体的光学单元中,为了抑制便携终端或移动体移动时的摄影图像的紊乱,使具备摄像头模块的可动体绕光轴、绕与光轴交叉的第一轴以及绕与光轴和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旋转。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专利文献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有:固定体;以及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绕光轴旋转的可动体。可动体具备:具备透镜的摄像头模块;包围摄像头模块的周围的支撑体;以及在支撑体的内侧将摄像头模块支撑为能够绕第一轴及第二轴旋转的万向架机构。另外,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备将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绕光轴旋转的旋转支撑机构。旋转支撑机构具备:从可动体的底部向光轴方向的后侧突出的凸部;以及包围凸部的滚珠轴承。
本发明人在日本特愿2020-36404号中提出了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在可动体的外部设置有万向架机构,在万向架机构与可动体之间设置有旋转支撑机构。日本特愿2020-36404号公报的旋转支撑机构构成为,将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的两条环状的轨道部件之间插入有滚动体的滚珠轴承配置成包围摄像头模块的镜筒部,将一方的轨道固定在可动体的被摄体侧的端面上,通过万向架机构将另一方的轨道支撑为能够绕第一轴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82072号公报
日本特愿2020-36404号的旋转支撑机构能够减小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光轴方向的高度。另外,由于万向架框架不绕光轴旋转,因而绕光轴旋转的部分的外形小。因此,不需要确保较大的旋转空间,因此能够减小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外形。
但是,日本特愿2020-36404号的旋转支撑机构使用两根轨道部件、保持器及多个滚动体而构成,而且是使用多个构成加压机构的磁体的复杂结构,因此,零件成本高,组装作业也复杂且费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实现具备旋转支撑机构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小型化,并且简化旋转支撑机构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可动体,其具有摄像头模块;固定体;以及旋转支撑机构,其将所述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以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中心旋转,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具备:可动体侧固定部,其与所述可动体连接;固定体侧固定部,其与所述固定体连接;以及板簧部,其连接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和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所述板簧部具备板厚方向朝向绕所述光轴的周向的第一板簧部,所述第一板簧部具备:第一臂部,其以所述光轴为中心沿径向延伸;第二臂部,其在沿所述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臂部相邻的位置沿所述径向延伸;以及连接部,其将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连接成沿所述径向折回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连接可动体和固定体的旋转支撑机构具备板厚方向朝向周向的第一板簧部,第一板簧部具备以光轴为中心沿径向延伸的两个臂部和将两个臂部连接成沿径向折回的形状的连接部。因此,通过第一板簧部沿周向弹性变形,能够将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绕光轴旋转。另外,由于能够利用第一板簧部的弹性力使可动体复位到原点位置,因此不需要原点复位用的磁性弹簧。而且,由于第一板簧部不易在光轴方向上变形,因而能够支撑可动体的载荷,能够吊起可动体。因此,能够简化旋转支撑机构的结构,因此,能够削减零件成本,能够使组装作业容易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备在所述周向上分散配置的至少三个所述板簧部,所述三个所述板簧部配置在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与所述摄像头模块重叠的位置。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将沿径向延伸的板簧部呈放射状地配置在至少三个部位,因此能够平衡良好地支撑可动体。另外,由于从光轴方向观察时板簧部与摄像头模块重叠,因而能够减小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外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板簧部具备板厚方向朝向所述径向的第二板簧部,所述第二板簧部连接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板簧部,或者连接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板簧部。这样一来,在施加了由落下等引起的冲击时,通过第二板簧部弹性变形来缓和施加于第一板簧部的径向的冲击。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板簧部的塑性变形,因而能够提高耐冲击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万向架机构,其将所述旋转支撑机构支撑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交叉的第一轴旋转,并且将所述旋转支撑机构支撑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交叉且与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旋转,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经由所述万向架机构与所述固定体连接,所述固定体经由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及所述万向架机构支撑所述可动体。这样一来,由于绕光轴旋转的单元不包含万向架机构,因而不需要确保大的旋转空间。因此,能够减小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外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可动体具备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备包围所述光轴且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与所述摄像头模块重叠的第一环状板部,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具备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具备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相对的第二环状板部,并且被所述万向架机构支撑为能够绕所述第一轴旋转,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环状板部。这样,通过构成为利用呈放射状配置的板簧连接两张环状板部,能够使旋转支撑机构成为小型且简单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第一金属部件,其具有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和从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的边缘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并沿所述径向延伸的所述第一板簧部;以及第二金属部件,其具有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和从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的边缘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并沿绕所述光轴的周向延伸的所述第二板簧部,所述第一金属部件的板厚小于所述第二金属部件的板厚。这样,通过将板簧部分为两个零件,能够实现第一板簧部和第二板簧部的板厚不同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小第一板簧部的弹簧常数,因而能够以较小的力使可动体旋转。因此,能够使滚动修正用的磁驱动机构小型化。另外,由于能够增大第二板簧部的弹簧常数,因此能够提高耐冲击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备在所述周向上分散配置的四个所述第一板簧部,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为环状,在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的外周缘设有四处第一缺口部,在各第一缺口部的边缘连接有所述第一板簧部,周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簧部中的一方从所述第一缺口部的所述周向的一方侧的边缘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而向所述径向延伸,周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簧部中的另一方从所述第一缺口部的所述周向的另一方侧的边缘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而向所述径向延伸。这样,如果由一个零件构成四个第一板簧部和固定体侧固定部,则能够削减零件数量,旋转支撑机构的组装容易。另外,能够提高四个第一板簧部的位置精度。而且,由于构成为第一板簧部的弯曲方向不对齐,因而能够避免因第一板簧部的弯曲角度的误差而导致可动体的旋转位置偏移。因此,能够避免未通电时可动体的旋转位置(初始位置)偏移。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备在所述周向上分散配置的四个所述第二板簧部,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为环状,在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的内周缘设有四处第二缺口部,在各第二缺口部的边缘连接有所述第二板簧部,周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板簧部中的一方从所述第二缺口部的所述周向的一方侧的边缘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而向所述周向的一方侧延伸,周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板簧部中的另一方从所述第二缺口部的所述周向的另一方侧的边缘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而向所述周向的另一方侧延伸。这样,如果由一个零件构成四个第二板簧部和可动体侧固定部,则能够削减零件数量,旋转支撑机构的组装容易。另外,能够提高四个第二板簧部的位置精度。进而,由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二板簧部向相反方向弯曲,因此能够避免因第二板簧部的弯曲角度的误差而导致可动体的旋转位置偏移。因此,能够避免未通电时可动体的旋转位置(初始位置)偏移。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二部件具备:从所述第二环状板部向所述第一轴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以及从所述第二环状板部向所述第二轴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二突出板部,所述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与所述万向架机构连接,在所述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及所述一对第二突出板部分别设有沿所述径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二环状板部的内周缘开口的第二狭缝,所述第一板簧部配置于所述第二狭缝。这样一来,能够将第二部件和第一板簧部配置在从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时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旋转支撑机构的光轴方向的高度,能够降低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光轴方向的高度。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一部件具备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向所述第一轴方向的两侧以及所述第二轴方向的两侧突出的四处第一突出板部,在所述第一突出板部设有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狭缝重叠且在所述第一环状板部的内周缘开口的第一狭缝,所述第二板簧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板簧部的接合部配置于所述第一狭缝。这样一来,能够将第二板簧部与第一板簧部的接合部配置在从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部件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光轴方向的高度。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一部件具备光轴方向止动部,该光轴方向止动部从所述第一突出板部的所述周向的边缘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突出板部或所述第二延伸设置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相对。这样一来,由于四处光轴方向止动部在周向上均等地配置,因此能够限制第一环状板部和第二环状板部在光轴方向上较大地接近。因此,能够抑制可动体的位置精度的降低。另外,由于能够利用与万向架机构连接用的形状(第二延伸设置部)来构成止动器部,因此能够避免第二部件的零件形状复杂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备径向止动部,该径向止动部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和所述第二环状板部中的一方的边缘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和所述第二环状板部中的另一方的边缘在所述径向上相对。这样一来,能够限制第一环状板部和第二环状板部在径向上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抑制可动体的位置精度的降低。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备限制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的旋转范围的旋转限制机构,所述旋转限制机构具备:第一旋转限制部,其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和所述第二环状板部中的一方的外周缘向外周侧延伸;以及第二旋转限制部,其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和所述第二环状板部中的另一方的外周缘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旋转限制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限制部中的一方配置在所述第一旋转限制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限制部中的另一方的周向的两侧。这样一来,能够在第一环状板部与第二环状板部之间构成沿周向相对的旋转限制机构。因此,能够限制可动体的旋转范围。另外,由于能够容易地变更第一旋转限制部和第二旋转限制部的配置,因此旋转范围的管理容易。而且,由于将旋转限制机构配置在外周侧,因而能够高精度地管理旋转范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连接可动体和固定体的旋转支撑机构具备板厚方向朝向周向的第一板簧部,第一板簧部具备以光轴为中心沿径向延伸的两个臂部和将两个臂部连接成沿径向折回的形状的连接部。因此,通过第一板簧部沿周向弹性变形,能够将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绕光轴旋转。另外,由于能够利用第一板簧部的弹性力使可动体复位到原点位置,因此不需要原点复位用的磁性弹簧。而且,由于第一板簧部不易在光轴方向上变形,因而能够支撑可动体的载荷,能够吊起可动体。由此,能够简化旋转支撑机构的结构,因此,能够削减零件成本,能够使组装作业容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被摄体侧观察拆下了罩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在图3的A-A位置切断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5是在图3的B-B位置切断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从被摄体侧观察可动体及旋转支撑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从被摄体侧观察可动体及旋转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图8是可动体及旋转支撑机构的侧视图。
图9是旋转支撑机构及第一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被摄体侧观察拆下了罩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具备摄像头模块2的可动体10;以及支撑可动体10的固定体11。固定体11具备:框状的壳体3,其从外周侧包围可动体10;罩4,其从被摄体侧固定于壳体3;以及基座5,其从被摄体相反侧固定于壳体3而从被摄体相反侧覆盖可动体。另外,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从可动体10引出的柔性印刷基板6和沿壳体3的外周面引绕的柔性印刷基板7。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例如用于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驾驶记录器等光学设备、装设于头盔、自行车、无线电控制直升机等移动体上的运动摄像头、可穿戴摄像头等光学设备。在这样的光学设备中,如果在摄影时产生光学设备的抖动,则拍摄图像会产生紊乱。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为了避免摄影图像倾斜,根据由陀螺仪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加速度、角速度、抖动量等来修正摄像头模块2的倾斜。
摄像头模块2具有透镜2a和配置在透镜2a的光轴L上的摄像元件2b(参照图4、图5)。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使摄像头模块2绕透镜2a的光轴L、与光轴L正交的第一轴R1以及与光轴L及第一轴R1正交的第二轴R2旋转来进行抖动修正。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轴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另外,将X轴方向的一侧设为-X方向,将另一侧设为+X方向。将Y轴方向的一侧设为-Y方向,将另一侧设为+Y方向。将Z轴方向的一侧设为-Z方向,将另一侧设为+Z方向。Z轴方向是光轴方向。-Z方向是摄像头模块2的被摄体相反侧,+Z方向是摄像头模块2的被摄体侧。第一轴R1和第二轴R2绕Z轴(光轴)相对于X轴和Y轴倾斜45度。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将可动体10支撑为能够绕Z轴旋转的旋转支撑机构12;以及万向架机构13。万向架机构13是将旋转支撑机构12支撑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并且将旋转支撑机构12支撑为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的摆动支撑机构。可动体10经由旋转支撑机构12及万向架机构13以能够绕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旋转的状态支撑于固定体11。
如图3所示,万向架机构13具备万向架框架14以及将万向架框架14与旋转支撑机构12连接成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的第一连接机构15。第一连接机构15设置在万向架框架14的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另外,万向架机构13具备将万向架框架14与固定体11以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的方式连接的第二连接机构16。第二连接机构16设置在万向架框架14的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
另外,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使可动体10绕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旋转的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0。如图3所示,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0具有: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其对可动体10产生绕X轴的驱动力;以及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2,其对可动体10产生绕Y轴的驱动力。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和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2沿绕Z轴的周向排列。在本例中,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配置在摄像头模块2的-Y方向上。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2配置在摄像头模块2的-X方向上。
可动体10通过合成绕第一轴R1的旋转及绕第二轴R2的旋转,而绕X轴及绕Y轴旋转。由此,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进行绕X轴的俯仰修正及绕Y轴的偏转修正。
而且,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使可动体10绕Z轴旋转的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如图3所示,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2以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沿绕Z轴的周向排列。在本例中,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配置在摄像头模块2的+Y方向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以将光轴L夹在中间的方式位于与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相反的一侧。
(固定体)
在固定体11中,罩4及基座5为板状,由非磁性金属构成。如图2所示,在罩4及基座5的外周缘形成有向壳体3侧弯曲成大致直角的钩8。壳体3由树脂制成。钩8与设置在壳体3的外周面上的突起9卡止。如图1所示,万向架机构13和摄像头模块2配置在罩4的开口部4a的内侧,从罩4向+Z方向突出。
壳体3具备从外周侧包围可动体10及旋转支撑机构12的矩形的框部18、配置于框部18的+X方向的矩形的配线收纳部19。框部18具有: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板部181和第二侧板部182;以及在X轴方向上相对的第三侧板部183和第四侧板部184。第一侧板部181位于第二侧板部182的-Y方向。第三侧板部183位于第四侧板部184的+X方向。
框部18具有将第三侧板部183的-Z方向的端缘切口而成的缺口部183a(参照图3)。从可动体10的-Z方向的端部分向+X方向引出与摄像元件2b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6。柔性印刷基板6通过第三侧板部183的缺口部183a而被向框部18的+X方向引出,并被收纳于配线收纳部19。
配线收纳部19具备: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壁部191及第二壁部192;以及在X轴方向上与框部18的第三侧板部183相对的第三壁部193。配线收纳部19具备将第三壁部193的-Z方向的端缘切口而成的缺口部193a。如图3所示,柔性印刷基板6在配线收纳部19的内侧沿第三侧板部183、第一壁部191及第三壁部193的内表面的方向引绕,并通过缺口部193a向配线收纳部19的外侧引出。
如图2所示,在壳体3的第一侧板部181处设有第一线圈固定孔181a。在第一线圈固定孔181a中固定有第一线圈21C。在壳体3的第四侧板部184处设有第二线圈固定孔184a。在第二线圈固定孔184a中固定有第二线圈22C。另外,在第二侧板部182处设有第三线圈固定孔182a。在第三线圈固定孔182a中配置有第三线圈23C。第一线圈21C、第二线圈22C及第三线圈23C是在周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的空芯线圈。
如图3所示,固定于第一侧板部181的第一线圈21C和固定于可动体10的-Y方向的侧面的第一磁体21M在Y方向上相对,构成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另外,固定于第四侧板部184的第二线圈22C和固定于可动体10的-X方向的侧面的第二磁体22M在X方向上相对,构成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2。并且,固定于第二侧板部182的第三线圈23C和固定于可动体10的+Y方向的侧面的第三磁体23M在Y方向上相对,构成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
第一线圈21C、第二线圈22C和第三线圈23C电连接到柔性印刷基板7。柔性印刷基板7固定于框部18的外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7沿着框部18中的第一侧板部181、第四侧板部184及第二侧板部182的外周面,按照该顺序引绕。虽然在图1、图2中省略了图示,但柔性印刷基板7从第二侧板部182向配线收纳部19的侧面延伸,并与固定于配线收纳部19的供电基板(省略图示)连接。
在柔性印刷基板7中,在与第一线圈21C的中心重叠的位置以及与第二线圈22C的中心重叠的位置这两处固定有磁性板17(参照图2)。与第一线圈21C重叠的磁性板17和第一磁体21M构成用于使可动体10恢复到绕X轴的旋转方向上的基准角度位置的磁性弹簧。另外,与第二线圈22C重叠的磁性板17和第二磁体22M构成用于使可动体10恢复到绕Y轴的旋转方向上的基准角度位置的磁性弹簧。而且,在柔性印刷基板7上,在各线圈的中心配置有角度位置传感器S。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根据角度位置传感器S的输出,取得可动体10的绕X轴、绕Y轴、绕Z轴的旋转方向上的角度位置。
(万向架机构)
图4、图5是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剖视图。图4是在图3的A-A位置切断的剖视图,图5是在图3的B-B位置切断的剖视图。如图3、图5所示,在框部18的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机构16,该第二连接机构16将万向架框架14和固定体11连接成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在设置于框部18的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位置的一对凹部161分别固定有第二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62。如图5所示,第二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62具有球体163和固定球体163的第二推力支撑部件164。通过将第二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62固定于凹部161,球体163在第二轴R2上的位置被固定体11支撑。在组装万向架机构13时,将万向架框架14插入第二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62的内周侧,使其在第二轴R2上与球体163点接触。由此,构成第二连接机构16。
如图3、图4所示,相对于可动体10在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机构15,该第一连接机构15将万向架框架14和旋转支撑机构12连接成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第一连接机构15具备相对于可动体10在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固定于旋转支撑机构12的第一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51。如图4所示,第一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51包括球体152和固定有球体152的第一推力支撑部件153。通过将第一推力支撑部件153固定于旋转支撑机构12,球体152在第一轴R1上的位置被旋转支撑机构12支撑。在组装万向架机构13时,将万向架框架14插入第一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51的内周侧,使其在第一轴R1上与球体152点接触。由此,构成第一连接机构15。
万向架框架14由金属制的板簧构成。如图1、图4、图5所示,万向架框架14具备:位于可动体10的+Z方向的万向架框架主体部140;从万向架框架主体部140向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Z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轴侧延伸设置部141;以及从万向架框架主体部140向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Z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轴侧延伸设置部142。万向架框架14具备沿Z轴方向贯通万向架框架主体部140的中央的开口部143。
如图2、图4所示,一对第一轴侧延伸设置部141分别具备在第一轴R1上使第一轴R1方向朝向可动体10侧向内周侧凹陷的第一轴侧凹曲面144。另外,第一轴侧延伸设置部141在第一轴侧凹曲面144的-Z方向上具备向朝向外周侧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46。此外,一对第二轴侧延伸设置部142分别具备在第二轴R2上使第二轴R2方向朝向可动体10侧向内周侧凹陷的第二轴侧凹曲面147。另外,在第二轴侧凹曲面147的+Z方向上具备将周向的两侧的侧缘切口而成的一对缺口148。
第一推力支撑部件153具备:沿Z轴方向延伸的板部154;从板部154的周向两侧的侧缘向可动体10侧弯曲的一对臂部155;以及在一对臂部155的-Z方向上从板部154的周向两侧的侧缘向可动体10侧弯曲的一对臂部156(参照图4、图6)。在板部154处通过焊接固定有球体152。如后所述,旋转支撑机构12具备在可动体10的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沿-Z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47,第一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51的臂部155、156的前端通过焊接而固定于第二延伸设置部47的前端部。第二延伸设置部47的前端部具备从周向两侧的侧缘向外周侧弯曲的一对突出部157,突出部157嵌合在臂部155、156之间。
在组装万向架机构13时,使万向架框架14的第一轴侧延伸设置部141向内周侧挠曲而插入第一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51的内周侧。由此,第一轴侧延伸设置部141被向外周侧施力,因此,各第一轴侧延伸设置部141的第一轴侧凹曲面144与第一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51的球体152能够维持接触的状态。另外,设置于第一轴侧延伸设置部141的前端的突出部146从板部154的-Z方向侧向径向外侧突出(参照图4)。由此,能够防止万向架框架14从第一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51沿+Z方向脱落。
第二推力支撑部件164具备沿Z轴方向延伸的板部165和从板部165的周向两侧的侧缘向可动体10侧弯曲的一对臂部167。在板部165处通过焊接而固定有球体163。
在组装万向架机构13时,使万向架框架14的第二轴侧延伸设置部142向内周侧挠曲而插入第二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62的内周侧。由此,第二轴侧延伸设置部142被向外周侧施力,因此,各第二轴侧延伸设置部142的第二轴侧凹曲面147与第二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62的球体163能够维持接触的状态。另外,第二推力支撑部件164的臂部167与第二轴侧延伸设置部142的缺口148嵌合。由此,能够防止万向架框架14从第二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62沿+Z方向脱落。
(可动体)
图6是从被摄体侧观察可动体10及旋转支撑机构12的立体图。图7是从被摄体侧观察可动体10及旋转支撑机构12的俯视图。图8是可动体10及旋转支撑机构12的侧视图,是从第二轴R2方向观察的图。图9是旋转支撑机构12及第一部件25的分解立体图。如图4、图5、图6所示,可动体10具备摄像头模块2、保持摄像头模块2的框状的保持架24、固定在保持架24上的第一部件25。保持架24由树脂制成,第一部件25由磁性金属制成。
如图6、图9所示,第一部件25具有:第一环状板部26,其包围光轴L并从+Z方向与摄像头模块2的外周部分重叠;以及第一延伸设置部27,其从第一环状板部26向外周侧突出并在摄像头模块2的外周侧向-Z方向弯曲而与保持架2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环状板部26与摄像头模块2之间的Z轴方向(光轴方向)的间隙中配置有旋转支撑机构12。另外,第一部件25具备设置于绕光轴L的四个部位的第一突出板部28。第一突出板部28从第一环状板部26向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及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这四个方向突出。
第一延伸设置部27配置在第一环状板部26的-X方向、+Y方向、-Y方向这三处。配置第一延伸设置部27的角度位置是配置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0的第一磁体21M及第二磁体22M和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的第三磁体23M的角度位置。第一延伸设置部27具备:第一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271,其从第一环状板部26向外周侧延伸并向-Z方向弯曲;以及矩形的第一延伸设置部第二部分272,其与第一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271的-Z方向的前端连接,周向宽度比第一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271宽。第一延伸部第二部分272固定在保持架24上。
如图4、图5所示,摄像头模块2具备摄像头模块主体部30A和从摄像头模块主体部30A的中央向+Z方向突出的摄像头模块圆筒部30B。透镜2a收纳于摄像头模块圆筒部30B。保持架24从外周侧包围摄像头模块主体部30A。摄像头模块圆筒部30B从设置在第一环状板部26的中央的圆形孔26a(参照图6、图9)向+Z方向突出,配置在万向架框架14的开口部143(参照图1)。
如图7所示,摄像头模块主体部30A和保持架24从+Z方向观察时的轮廓形状为大致八边形。保持架24具备平行于X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以及平行于Y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33和第四侧壁34。第一侧壁31位于第二侧壁32的-Y方向上。第三侧壁33位于第四侧壁34的+X方向上。在第三侧壁33的-Z方向的端缘设有缺口部33a,该缺口部33a供从摄像头模块2的-Z方向的端部向+X方向引出的柔性印刷基板6通过。
而且,保持架24具备位于第一轴R1方向的对角的第五侧壁35及第六侧壁36、位于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的第七侧壁37及第八侧壁38。第五侧壁35位于第六侧壁36的-X方向上。第七侧壁37位于第八侧壁38的-X方向上。如图6所示,在第五侧壁35、第六侧壁36、第七侧壁37及第八侧壁38的+Z方向的端面上形成有向+Z方向突出的保持架凸部39。
如图7所示,在保持架24的第一侧壁31上固定有第一磁体21M,在第三侧壁33上固定有第二磁体22M。第一磁体21M和第二磁体22M在Z轴方向上被磁化为两极。第一磁体21M及第二磁体22M的磁化分极线沿周向延伸。第一磁体21M及第二磁体22M配置为同一极朝向Z轴方向。在保持架24的第四侧壁34上固定有第三磁体23M。第三磁体23M在周向上被磁化。第一磁体21M、第二磁体22M及第三磁体23M在绕光轴L的周向上排列。第三磁体23M隔着光轴L配置在与第一磁体21M相反的一侧。
如图7所示,在保持架24的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及第四侧壁3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向内周侧凹陷的凹部40,第一磁体21M、第二磁体22M及第三磁体23M收纳于凹部40。第一磁体21M、第二磁体22M及第三磁体23M通过从+Z方向与设于各凹部40的-Z方向的端部的底面41(参照图8)抵接而在Z轴方向上被定位。
三个凹部40分别在周向两侧的内表面形成有槽部42。如图7所示,在第一延伸设置部27的-Z方向的前端设置的第一延伸设置部第二部分272插入各凹部40。第一延伸设置部第二部分272的周向的两端插入槽部42,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各凹部40。第一延伸设置部第二部分272插入第一磁体21M、第二磁体22M及第三磁体23M的径向内侧。第一延伸设置部第二部分272由磁性金属构成,因此,作为针对各磁体的磁轭发挥功能。
(旋转支撑机构)
如图9所示,旋转支撑机构12具备:第二部件45,其设有在Z轴方向上与第一部件25的第一环状板部26相对的第二环状板部46;以及金属部件50,其连接第一环状板部26和第二环状板部46。金属部件50具备:固定于第一环状板部26的环状的可动体侧固定部51;固定于第二环状板部46的环状的固定体侧固定部52;以及连接可动体侧固定部51和固定体侧固定部52的板簧部53。板簧部53具备:在绕光轴的周向上弹性变形的第一板簧部54;以及以光轴为中心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第二板簧部55。
第二部件45具备:包围光轴L的第二环状板部46;从第二环状板部46向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47;以及从第二环状板部46向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二突出板部48。万向架框架14的第一轴侧延伸设置部141以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的方式与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47连接(参照图4)。因此,第二部件45被万向架机构13支撑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
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47分别具备:从第二环状板部46向第一轴R1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471;以及在可动体10的外周侧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二部分472。如图4所示,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二部分472在可动体10的第一轴R1方向的外侧隔开微小间隙与可动体10相对。如图4、图7所示,在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二部分472的与可动体10相反一侧的面上固定有第一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51。
(金属部件)
如图9所示,金属部件50由固定于第二环状板部46的第一金属部件56和固定于第一环状板部26的第二金属部件57这两个零件组装而成。第一金属部件56及第二金属部件57是将蚀刻加工后的金属板弯曲而制造的。第一金属部件56和第二金属部件57的板厚不同,第一金属部件56的板厚比第二金属部件57的板厚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部件56的板厚为30μm,第二金属部件57的板厚为70μm。因此,设置在第一金属部件56上的第一板簧部54的弹簧常数小于设置在第二金属部件57上的第二板簧部55的弹簧常数。
(第一金属部件)
第一金属部件56具备:环状的固定体侧固定部52;以及与将固定体侧固定部52的外周缘切口而成的第一缺口部58的边缘连接的第一板簧部54。第一缺口部58具备沿固定体侧固定部52的径向延伸的第一缘部59,第一板簧部54从第一缘部59大致直角地弯曲,以板厚方向朝向固定体侧固定部52的周向的方式折弯,并朝向固定体侧固定部52的径向外侧延伸。当将固定体侧固定部52固定于第二环状板部46时,第一板簧部54配置成相对于第二环状板部46向+Z方向立起,板厚方向朝向绕光轴的周向,并且以光轴L为中心向径向外侧延伸。因此,第一板簧部54以光轴L为中心沿周向弹性变形。
在固定体侧固定部52的外周缘,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四处第一缺口部58,第一板簧部54从各第一缺口部58的第一缘部59向径向外侧延伸。在此,在固定有固定体侧固定部52的对方部件即第二部件45上,在四个部位形成有从第二环状板部46的内周缘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二狭缝49。第二狭缝49在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47及一对第二突出板部48各自的周向中央沿径向延伸。因此,在第二部件45上,在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及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这四个部位设置有呈放射状延伸的四条第二狭缝49。第一金属部件56以四个第一板簧部54分别配置于第二狭缝49的方式被定位,并固定于第二环状板部46。由此,四个第一板簧部54以光轴L为中心呈放射状地配置在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及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
第一金属部件56构成为,四个第一板簧部54与固定体侧固定部52连接的部位的金属板的弯曲方向不以同一方向对齐。具体而言,在周向相邻的两处第一板簧部54中,从固定体侧固定部52向+Z方向弯曲的部位的金属板的弯曲方向相反。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向相邻的两处第一缺口部58中,与第一板簧部54连接的第一缘部59的位置在周向上相反。因此,周向相邻的第一板簧部54中的一方从第一缺口部58的周向的一方侧的边缘(第一缘部59)向+Z方向弯曲,周向相邻的第一板簧部54中的另一方从第一缺口部58的周向的另一方侧的边缘(第一缘部59)向+Z方向弯曲。
在第一板簧部54的弯曲方向以同一方向对齐的情况下,如果在制造第一金属部件56时存在第一板簧部54的弯曲角度的误差,则第一板簧部54的周向的位置偏移在同一方向上发生,因此,第一部件25和第二部件45在周向上发生位置偏移。其结果,存在未通电时可动体10的旋转位置(初始位置)偏移的问题。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相邻的第一板簧部54的弯曲方向在周向上相反,因此,即使存在弯曲角度的误差,也能够避免第一部件25和第二部件45在周向上的位置偏移,能够避免未通电时可动体10的旋转位置(初始位置)偏移。
第一板簧部54具备:以光轴L为中心沿径向延伸的第一臂部541和第二臂部542;以及连接第一臂部541和第二臂部542的连接部54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臂部541、第二臂部542及连接部543配置在同一面内。第一臂部541和第二臂部542在光轴方向上相邻的位置沿径向延伸,连接部543将第一臂部541和第二臂部54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连接成在径向上反向折回的形状。第一臂部541位于第二臂部542的-Z方向,与固定体侧固定部52的第一缘部59连接。在第二臂部54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设有通过焊接等与第二板簧部55接合的矩形的第一接合部544。
如图4、图5所示,第一板簧部54的径向的中央部分向-Z方向弯曲,被收纳在设置于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471或第二突出板部48的第二狭缝49中。第一板簧部54的前端部一边向+Z方向倾斜一边向径向外侧延伸,在比第二狭缝49的前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位于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471或第二突出板部48的+Z方向。配置在第一板簧部54的+Z方向上的第一突出板部28的径向长度比第一板簧部54短,因此,第一板簧部54的前端部不与第一突出板部28干涉。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确保第一板簧部54的径向长度的同时,降低旋转支撑机构12的光轴方向的高度,且减小从光轴方向观察的外径,使旋转支撑机构12成为紧凑的结构。
(第二金属部件)
第二金属部件57具备:环状的可动体侧固定部51;以及与将可动体侧固定部51的内周缘切口而成的第二缺口部60的边缘连接的第二板簧部55。第二缺口部60具备与可动体侧固定部51的径向交叉的第二缘部61,第二板簧部55从第二缘部61弯曲成大致直角,在板厚方向朝向可动体侧固定部51的径向的状态下,在与径向交叉的平面内沿可动体侧固定部51的周向延伸。如果将可动体侧固定部51固定在第一环状板部26的+Z方向的面上,则第二板簧部55相对于第一环状板部26向-Z方向延伸,在板厚方向朝向以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的状态下,配置成在与径向交叉的平面内沿周向延伸。因此,第二板簧部55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上弹性变形。
在可动体侧固定部51的内周缘设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四处第二缺口部60。另外,在四个部位设置有第三缺口部62,该第三缺口部62是将在周向上与各第二缺口部60的第二缘部61相邻的部位向外周侧较大地切口而成的。而且,在可动体侧固定部51的外周缘,在四个部位设有使各第三缺口部62的外周侧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63。在第二板簧部55的前端设有向径向外侧大致直角地弯曲的矩形的第二接合部551。第二接合部551和第一板簧部54的第一接合部544通过焊接而接合,由此第一板簧部54和第二板簧部55连接,形成板簧部53。第二板簧部55从第二缘部61弯曲成大致直角后,向第三缺口部62侧沿周向延伸,因此,第二接合部551与第一接合部544的焊接部位配置于第三缺口部62,构成为不与可动体侧固定部51的内周缘干涉。
在此,在固定可动体侧固定部51的对方部件即第一部件25上,在四个部位设置有从第一环状板部26的内周缘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狭缝29。第一狭缝29在从第一环状板部26向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及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这四个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板部28的周向中央沿径向延伸。因此,在第一部件25上,在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及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这四个部位设置有呈放射状延伸的四条第一狭缝29。从光轴方向观察,四条第一狭缝29分别与设置在第二部件45上的第二狭缝49重叠。另外,在第一部件25上,在四个部位设有将在周向上与各第一狭缝29相邻的部分切口而成的缺口部69。缺口部69设置在与可动体侧固定部51的第三缺口部62重叠的位置。第二金属部件57以如下方式定位并固定于第一环状板部26:四个第二板簧部55配置于缺口部69,并且设于第二板簧部55前端的第二接合部551配置于第一狭缝29的周向中央。
在第二金属部件57中,与第一金属部件56同样地,四处第二板簧部55与可动体侧固定部51连接的部位的金属板的弯曲方向不以同一方向对齐。具体而言,在周向相邻的两处第二板簧部55中,从可动体侧固定部51向-Z方向弯曲的部位的金属板的弯曲方向相反。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向相邻的两处第二缺口部60中,与第二板簧部55连接的第二缘部61的位置在周向上相反。因此,周向相邻的第二板簧部55中的一方从第二缺口部60的周向的一方侧的边缘(第二缘部61)向-Z方向弯曲,周向相邻的第二板簧部55中的另一方从第二缺口部60的周向的另一方侧的边缘(第二缘部61)向-Z方向弯曲。
在第二板簧部55的弯曲方向以同一方向对齐的情况下,如果在制造第二金属部件57时存在第二板簧部55的弯曲角度的误差,则第二板簧部55的周向的位置偏移在同一方向上发生,因此,第一部件25和第二部件45在周向上发生位置偏移。其结果,存在未通电时可动体10的旋转位置(初始位置)偏移的问题。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相邻的第二板簧部55的弯曲方向在周向上相反,因此,即使存在弯曲角度的误差,也能够避免第一部件25和第二部件45的周向的位置偏移,能够避免未通电时可动体10的旋转位置(初始位置)偏移。
(径向的止动机构)
旋转支撑机构12具备从第二环状板部46的外周缘向+Z方向弯曲而延伸到第一环状板部26的外周侧的径向止动部64。通过径向止动部64与第二环状板部46的外周缘碰撞,限制第一环状板部26与第二环状板部46的径向的位置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止动部64与第一环状板部26的外周端面之间的径向间隙T1被设定为0.1mm(参照图7)。
如图7、图9所示,径向止动部64分别在周向相邻的第一延伸设置部27与第二延伸设置部47之间、以及周向相邻的第一延伸设置部27与第二突出板部48之间各配置一处。另外,径向止动部64分别在后述的第一旋转限制部71与第二延伸设置部47之间、以及第一旋转限制部71与第二突出板部48之间各配置一处。因此,径向止动部64配置在八个部位。八处径向止动部64绕光轴大致均等地配置。
(光轴方向的止动机构)
旋转支撑机构12作为限制第二部件45的+Z方向的移动范围的止动机构,具备:设于第一部件25的光轴方向止动部65;以及设于第二部件45且与光轴方向止动部65在Z轴方向(光轴方向)上相对的延伸部66。如图6、图8、图9所示,光轴方向止动部65从第一突出板部28的周向边缘大致弯曲成直角而沿-Z方向延伸。延伸部66设置在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471的周向的端部以及第二突出板部48的周向的端部。通过光轴方向止动部65与延伸部66碰撞,限制第二部件45相对于第一部件25的+Z方向的移动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轴方向止动部65与延伸部66之间的Z轴方向的间隙T2被设定为0.1mm(参照图8)。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第一突出板部28的周向两侧的边缘设有一对光轴方向止动部65。如图6、图8所示,第一突出板部28及一对光轴方向止动部65从径向观察呈门型的形状,配置成从周向的两侧及+Z方向包围配置于第二狭缝49的第一板簧部54。延伸部66设置在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471的周向两端以及第二突出板部48的周向两端。因此,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471及第二突出板部48形成为设有延伸部66的径向内侧的部分比未设有延伸部66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在周向上的宽度宽的形状。
另外,旋转支撑机构12作为限制第二部件45的-Z方向的移动范围的止动机构,具备:设于保持架24的第一轴R1方向的对角位置及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位置这四个部位的保持架凸部39;以及设于第二部件45且延伸至与保持架凸部39在Z轴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第二突出板部48的前端部及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471。
如图8所示,保持架凸部39的+Z方向的前端比摄像头模块主体部30A的+Z方向的端面更向+Z方向突出。因此,保持架凸部39的前端面与第二突出板部48或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471之间的Z轴方向的间隙比摄像头模块2与第二突出板部48或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471之间的Z轴方向的间隙窄。因此,通过保持架凸部39与第二突出板部48或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471碰撞,限制第二部件45的-Z方向的移动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凸部39与第二突出板部48之间的Z轴方向的间隙T3被设定为0.1mm(参照图8)。另外,保持架凸部39与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471之间的Z轴方向的间隙也同样地设定为0.1mm。
(旋转限制机构)
旋转支撑机构12具备限制可动体10绕光轴L的旋转范围的旋转限制机构70。如图6、图7所示,旋转限制机构70具备设于第一部件25的第一旋转限制部71以及设于第二部件45的第二旋转限制部72。第一旋转限制部71从第一环状板部26向外周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X方向)突出并向-Z方向弯曲。第一旋转限制部71的-Z方向的前端固定于保持架24的第三侧壁33。
第二旋转限制部72是从第二环状板部46的外周缘向+Z方向(光轴方向)弯曲而延伸到与第一旋转限制部71在周向上相对的位置的突出部。第二旋转限制部72在第一旋转限制部71的周向的两侧各设置一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限制部71与限制第一环状板部26和第二环状板部46的径向位置偏移的径向止动部64一体形成。两处第二旋转限制部72包围第一旋转限制部71的周向的两侧。因此,通过第一旋转限制部71和第二旋转限制部72碰撞,限制可动体10相对于第二部件45绕光轴L的旋转范围。
(本实施的主要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可动体10,其具备摄像头模块2;固定体11;以及旋转支撑机构12,其将可动体10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1以摄像头模块2的光轴L为中心旋转。旋转支撑机构12具备:与可动体10连接的可动体侧固定部51;与固定体11连接的固定体侧固定部52;以及连接可动体侧固定部51和固定体侧固定部52的板簧部53。板簧部53具备板厚方向朝向绕光轴L的周向的第一板簧部54,第一板簧部54具备:以光轴L为中心沿径向延伸的第一臂部541;在与第一臂部541沿Z轴方向(光轴方向)相邻的位置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臂部542;以及将第一臂部541和第二臂部542连接成沿径向折回的形状的连接部543。
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可动体10和固定体11的旋转支撑机构12具备板厚方向朝向周向的第一板簧部54,第一板簧部54具备以光轴L为中心沿径向延伸的两个臂部(第一臂部541、第二臂部542)以及将两个臂部连接成沿径向折回的形状的连接部543。这样,板厚方向朝向周向且径向较长的板簧形状容易在周向上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将可动体10支撑为能够绕光轴L旋转。另外,由于能够利用第一板簧部54的弹性力使可动体10复位到原点位置,因此不需要原点复位用的磁性弹簧。而且,由于第一板簧部54不易在Z轴方向(光轴方向)上变形,因此能够支撑可动体10的载荷,能够形成从固定体11悬吊可动体10的构造。由此,能够简化旋转支撑机构12的结构,因此,能够削减零件成本,能够使组装作业容易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沿周向分散配置的四个板簧部53,四个板簧部53配置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与摄像头模块2重叠的位置。因此,由于沿径向延伸的四个第一板簧部54配置成放射状,因而能够平衡良好地支撑可动体10。另外,由于从Z轴方向(光轴方向)观察时第一板簧部54与摄像头模块2重叠,因此能够减小从Z轴方向(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外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部53具备板厚方向朝向径向的第二板簧部55,第二板簧部55连接可动体侧固定部51和第一板簧部54。因此,在施加了由落下等引起的冲击时,通过第二板簧部55弹性变形来缓和施加于第一板簧部54的径向的冲击。由此,能够抑制第一板簧部54的塑性变形,能够抑制径向较长的第一板簧部54的压曲,因此,能够提高耐冲击性。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不在可动体侧固定部51与第一板簧部54之间,而是在固定体侧固定部52与第一板簧部54之间配置第二板簧部55,第二板簧部55连接固定体侧固定部52与第一板簧部54。例如,可以在第一金属部件56上设置第二板簧部55,在第二金属部件57上设置第一板簧部54。在该结构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通过第二板簧部55弹性变形来抑制第一板簧部54的塑性变形。
另外,板簧部53只要分散配置在绕光轴的至少三处即可,也可以配置在五处以上。如果在至少三个部位配置板簧部53,则能够平衡良好地支撑可动体10,能够限制可动体10相对于光轴L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万向架机构13,其将旋转支撑机构12支撑为能够绕与光轴L交叉的第一轴R1旋转,并且将旋转支撑机构12支撑为能够绕与光轴L交叉且与第一轴R1交叉的第二轴R2旋转。固定体侧固定部52经由万向架机构13与固定体11连接,固定体11经由旋转支撑机构12及万向架机构13支撑可动体10。这样,当在万向架机构13与可动体10之间配置旋转支撑机构12时,绕光轴L旋转的单元不包含万向架机构13,因此,不需要在固定体11的内侧确保较大的旋转空间。因此,能够减小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外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体10具备第一部件25,第一部件25具备包围光轴L且从Z轴方向(光轴方向)观察时与摄像头模块2重叠的第一环状板部26。旋转支撑机构12具备第二部件45,第二部件45具备与第一环状板部26在Z轴方向(光轴方向)上相对的第二环状板部46,并且由万向架机构13支撑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可动体侧固定部51固定于第一环状板部26,固定体侧固定部52固定于第二环状板部46。这样,通过利用呈放射状配置的板簧连接两张环状板部的结构,能够使旋转支撑机构12成为小型且简单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第一金属部件56,其具有固定体侧固定部52及第一板簧部54,第一板簧部54从固定体侧固定部52的边缘向Z轴方向(光轴方向)弯曲并沿径向延伸;以及第二金属部件57,其具有可动体侧固定部51及第二板簧部55,第二板簧部55从可动体侧固定部51的边缘向Z轴方向(光轴方向)弯曲并沿绕光轴L的周向延伸,第一金属部件56的板厚小于第二金属部件57的板厚。这样,通过将板簧部53分为两个部件,能够实现第一板簧部54和第二板簧部55的板厚不同的结构。因此,通过使第一板簧部54的板厚变薄,能够减小弹簧常数,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使可动体10旋转。因此,能够使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小型化,也能够减少滚动修正时的通电量。另外,通过加厚第二板簧部55的板厚,能够增大弹簧常数,因此,能够提高耐冲击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沿周向分散配置的四个第一板簧部54,固定体侧固定部52为环状,在固定体侧固定部52的外周缘设有四处第一缺口部58,第一板簧部与各第一缺口部58的边缘(第一缘部59)连接。这样,如果由一个零件构成四个第一板簧部54和固定体侧固定部52,则能够削减零件数量,旋转支撑机构12的组装容易。另外,能够提高四个第一板簧部54的位置精度。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相邻的第一板簧部54中的一方从第一缺口部58的周向一侧的边缘向Z轴方向(光轴方向)弯曲而向径向延伸,周向相邻的第一板簧部54中的另一方从第一缺口部58的周向另一侧的边缘向Z轴方向(光轴方向)弯曲而向径向延伸。这样,通过构成为第一板簧部54的弯曲方向不一致,能够避免因第一板簧部54的弯曲角度的误差而导致可动体10的旋转位置偏移。因此,能够避免未通电时可动体10的旋转位置(初始位置)偏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沿周向分散配置的四个第二板簧部55,可动体侧固定部51为环状,在可动体侧固定部51的内周缘设有四处第二缺口部60,在各第二缺口部60的边缘(第二缘部61)连接有所述第二板簧部。这样,如果由一个零件构成四个第二板簧部55和可动体侧固定部51,则能够削减零件数量,旋转支撑机构12的组装容易。另外,能够提高四个第二板簧部55的位置精度。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相邻的第二板簧部55中的一方从第二缺口部60的周向一侧的边缘向Z轴方向(光轴方向)弯曲而向周向的一侧延伸,周向相邻的第二板簧部55中的另一方从第二缺口部60的周向另一侧的边缘向Z轴方向(光轴方向)弯曲而向周向的另一侧延伸。这样,通过构成为第二板簧部55的弯曲方向不一致,能够避免因第二板簧部55的弯曲角度的误差而导致可动体10的旋转位置偏移。因此,能够避免未通电时可动体10的旋转位置(初始位置)偏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45具备:从第二环状板部46向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突出并与万向架机构13连接的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47;以及从第二环状板部46向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二突出板部48。在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47及一对第二突出板部48处分别设有沿径向延伸且在第二环状板部46的内周缘开口的第二狭缝49,第一板簧部54配置于第二狭缝49。这样,通过在第二部件45上设置狭缝,能够将第二部件45和第一板簧部54配置在从与Z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时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旋转支撑机构12的Z轴方向(光轴方向)的高度,能够降低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Z轴方向(光轴方向)的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25具备从第一环状板部26向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以及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突出的四处第一突出板部28。在第一突出板部28处设有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与第二狭缝49重叠并且在第一环状板部26的内周缘开口的第一狭缝29,第二板簧部55的前端与第一板簧部54的接合部配置在第一狭缝29中。这样,通过在第一部件25上设置狭缝,能够将第二板簧部55和第一板簧部54的接合部配置在从与Z轴方向(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部件25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Z轴方向(光轴方向)的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25具有光轴方向止动部65,该光轴方向止动部65从第一突出板部28的周向边缘沿Z轴方向(光轴方向)延伸,并与第二突出板部48或第二延伸设置部47沿Z轴方向(光轴方向)相对。这样一来,能够限制第一环状板部26和第二环状板部46在Z轴方向(光轴方向)上较大地接近。因此,能够抑制可动体10的位置精度的降低。另外,由于能够利用与万向架机构13连接用的形状(第二延伸设置部47)来构成止动器部,因此能够避免第二部件45的零件形状复杂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从第二环状板部46的边缘向+Z方向延伸且与第一环状板部26的边缘在径向上相对的径向止动部64,因此能够限制第一环状板部26和第二环状板部46在径向上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抑制可动体10的位置精度的降低。
另外,径向止动部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环状板部26的边缘。即,也可以采用设置从第一环状板部26的边缘向-Z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环状板部26的边缘在径向上相对的径向止动部的结构。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限制第一环状板部26和第二环状板部46在径向上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抑制可动体10的位置精度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限制可动体10绕光轴L的旋转范围的旋转限制机构70,旋转限制机构70具备:从第一环状板部26向外周侧延伸的第一旋转限制部71;以及从第二环状板部46的外周缘向Z轴方向(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旋转限制部72。第一旋转限制部71和第二旋转限制部72中的一方配置在第一旋转限制部71和第二旋转限制部72中的另一方的周向的两侧。这样一来,能够在第一环状板部26与第二环状板部46之间构成在周向上相对的旋转限制机构70。因此,能够限制可动体10的旋转范围。
另外,也可以代替第二旋转限制部72包围第一旋转限制部71的周向两侧的结构,而采用第一旋转限制部71包围第二旋转限制部72的周向两侧的结构。即,旋转限制机构70只要是第一旋转限制部71和第二旋转限制部72中的一方包围第一旋转限制部71和第二旋转限制部72中的另一方的周向两侧的结构即可。另外,也可以采用第一旋转限制部71沿光轴方向延伸、第二旋转限制部72向外周侧延伸的结构。
附图标记
1…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2…摄像头模块;2a…透镜;2b…摄像元件;3…壳体;4…罩;4a…开口部;5…基座;6、7…柔性印刷基板;8…钩;9…突起;10…可动体;11…固定体;12…旋转支撑机构;13…万向架机构;14…万向架框架;15…第一连接机构;16…第二连接机构;17…磁性板;18…框部;19…配线收纳部;20…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C…第一线圈;21M…第一磁体;22…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2C…第二线圈;22M…第二磁体;23…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C…第三线圈;23M…第三磁体;24…保持架;25…第一部件;26…第一环状板部;26a…圆形孔;27…第一延伸设置部;28…第一突出板部;29…狭缝;30A…摄像头模块主体部;30B…摄像头模块圆筒部;31…第一侧壁;32…第二侧壁;33…第三侧壁;33a…缺口部;34…第四侧壁;35…第五侧壁;36…第六侧壁;37…第七侧壁;38…第八侧壁;39…保持架凸部;40…凹部;41…底面;42…槽部;45…第二部件;46…第二环状板部;47…第二延伸设置部;48…第二突出板部;49…第二狭缝;50…金属部件;51…可动体侧固定部;52…固定体侧固定部;53…板簧部;54…第一板簧部;55…第二板簧部;56…第一金属部件;57…第二金属部件;58…第一缺口部;59…第一缘部;60…第二缺口部;61…第二缘部;62…第三缺口部;63…突出部;64…径向止动部;65…光轴方向止动部;66…延伸部;69…缺口部;70…旋转限制机构;71…第一旋转限制部;72…第二旋转限制部;140…万向架框架主体部;141…第一轴侧延伸设置部;142…第二轴侧延伸设置部;143…开口部;144…第一轴侧凹曲面;146…突出部;147…第二轴侧凹曲面;148…缺口;151…第一万向架框架支撑部件;152…球体;153…第一推力支撑部件;154…板部;155、156…臂部;157…突出部;161…凹部;162…第二万向架支撑部件;163…球体;164…第二推力支撑部件;165…板部;167…臂部;181…第一侧板部;181a…第一线圈固定孔;182…第二侧板部;182a…第三线圈固定孔;183…第三侧板部;183a…缺口部;184…第四侧板部;184a…第二线圈固定孔;191…第一壁部;192…第二壁部;193…第三壁部;193a…缺口部;271…第一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272…第一延伸设置部第二部分;471…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部分;472…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二部分;541…第一臂部;542…第二臂部;543…连接部;544…第一接合部;551…第二接合部;L…光轴;R1…第一轴;R2…第二轴;S…角度位置传感器;T1、T2、T3…间隙。

Claims (13)

1.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可动体,该可动体具备摄像头模块;
固定体;以及
旋转支撑机构,该旋转支撑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以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中心旋转,
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具备:
可动体侧固定部,该可动体侧固定部与所述可动体连接;
固定体侧固定部,该固定体侧固定部与所述固定体连接;以及
板簧部,该板簧部连接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和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
所述板簧部具备板厚方向朝向绕所述光轴的周向的第一板簧部,
所述第一板簧部具备:
第一臂部,该第一臂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沿径向延伸;
第二臂部,该第二臂部在沿所述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臂部相邻的位置处沿所述径向延伸;以及
连接部,该连接部将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连接成沿所述径向折返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周向上分散配置的至少三个所述板簧部,
所述三个所述板簧部配置在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与所述摄像头模块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部具备板厚方向朝向所述径向的第二板簧部,
所述第二板簧部将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板簧部连接,或者将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板簧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万向架机构,该万向架机构将所述旋转支撑机构支撑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交叉的第一轴旋转,并且将所述旋转支撑机构支撑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交叉且与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旋转,
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经由所述万向架机构与所述固定体连接,
所述固定体经由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及所述万向架机构支撑所述可动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备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备包围所述光轴且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与所述摄像头模块重叠的第一环状板部,
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具备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具备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相对的第二环状板部,并且被所述万向架机构支撑为能够绕所述第一轴旋转,
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
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环状板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金属部件,该第一金属部件具备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和从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的边缘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并沿所述径向延伸的所述第一板簧部;以及
第二金属部件,该第二金属部件具有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和从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的边缘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并沿绕所述光轴的周向延伸的所述第二板簧部,
所述第一金属部件的板厚小于所述第二金属部件的板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周向上分散配置的四个所述第一板簧部,
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为环状,在所述固定体侧固定部的外周缘设有四处第一缺口部,在各第一缺口部的边缘连接有所述第一板簧部,
周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簧部中的一方从所述第一缺口部的所述周向的一方侧的边缘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而向所述径向延伸,
周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簧部中的另一方从所述第一缺口部的所述周向的另一方侧的边缘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而向所述径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周向上分散配置的四个所述第二板簧部,
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为环状,在所述可动体侧固定部的内周缘设有四处第二缺口部,在各第二缺口部的边缘连接有所述第二板簧部,
周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板簧部中的一方从所述第二缺口部的所述周向的一方侧的边缘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而向所述周向的一方侧延伸,
周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板簧部中的另一方从所述第二缺口部的所述周向的另一方侧的边缘向所述光轴方向弯曲而向所述周向的另一方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具备:从所述第二环状板部向所述第一轴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以及从所述第二环状板部向所述第二轴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二突出板部,所述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与所述万向架机构连接,
所述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及所述一对第二突出板部分别设有第二狭缝,该第二狭缝沿所述径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二环状板部的内周缘开口,
所述第一板簧部配置于所述第二狭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具备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向所述第一轴方向的两侧及所述第二轴方向的两侧突出的四处第一突出板部,
所述第一突出板部设有第一狭缝,该第一狭缝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狭缝重叠,并且在所述第一环状板部的内周缘开口,
所述第二板簧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板簧部的接合部配置于所述第一狭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具备光轴方向止动部,该光轴方向止动部从所述第一突出板部的所述周向的边缘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突出板部或所述第二延伸设置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径向止动部,该径向止动部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和所述第二环状板部中的一方的边缘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和所述第二环状板部中的另一方的边缘在所述径向上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旋转限制机构,该旋转限制机构限制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的旋转范围,
所述旋转限制机构具备:
第一旋转限制部,该第一旋转限制部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和所述第二环状板部中的一方的外周缘向外周侧延伸;以及
第二旋转限制部,该第二旋转限制部从所述第一环状板部和所述第二环状板部中的另一方的外周缘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旋转限制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限制部中的一方配置在所述第一旋转限制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限制部中的另一方的周向的两侧。
CN202210316479.4A 2021-03-31 2022-03-28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Active CN115145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0089 2021-03-31
JP2021060089A JP2022156414A (ja) 2021-03-31 2021-03-31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5086A true CN115145086A (zh) 2022-10-04
CN115145086B CN115145086B (zh) 2023-05-09

Family

ID=83406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6479.4A Active CN115145086B (zh) 2021-03-31 2022-03-28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56414A (zh)
CN (1) CN11514508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13698A (ja) * 2008-08-28 2011-01-20 Sharp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2934021A (zh) * 2010-06-08 2013-02-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13250299A (ja) * 2012-05-30 2013-12-12 Alps Electric Co Ltd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6102969A (ja) * 2014-11-28 2016-06-0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6180836A (ja) * 2015-03-24 2016-10-13 パイオニアデジタルデザインアンド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7016112A (ja) * 2015-07-02 2017-01-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635397B1 (ja) * 2019-05-22 2020-01-22 新シコー科技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2083619A (zh) * 2019-06-14 2020-12-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21018361A (ja) * 2019-07-22 2021-02-15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13698A (ja) * 2008-08-28 2011-01-20 Sharp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2934021A (zh) * 2010-06-08 2013-02-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13250299A (ja) * 2012-05-30 2013-12-12 Alps Electric Co Ltd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6102969A (ja) * 2014-11-28 2016-06-0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6180836A (ja) * 2015-03-24 2016-10-13 パイオニアデジタルデザインアンド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7016112A (ja) * 2015-07-02 2017-01-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635397B1 (ja) * 2019-05-22 2020-01-22 新シコー科技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2083619A (zh) * 2019-06-14 2020-12-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21018361A (ja) * 2019-07-22 2021-02-15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6414A (ja) 2022-10-14
CN115145086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367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光学单元
CN108693678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8073012B (zh) 光学单元
CN108873563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7290457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2083617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1752067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9254474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和其摆动体姿势调整方法
CN11232755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7323428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270344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单元
JP7303699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145086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514508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675471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67546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7467287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4675470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675468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7467286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2882312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200733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5145088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3050342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5248520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