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6766A - 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36766A CN115136766A CN202210824571.1A CN202210824571A CN115136766A CN 115136766 A CN115136766 A CN 115136766A CN 202210824571 A CN202210824571 A CN 202210824571A CN 115136766 A CN115136766 A CN 1151367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eld
- returning
- straws
- stubble
- soil qua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333 wee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44000025254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1000209504 Poac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971 till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40000006394 Sorghum bicolo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1684 Sorghum saccharat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720 ferti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收获秸秆和灭茬除草,土茎分离,秸秆切断喷水,均匀洒入田块,施入缓释肥。本发明属于农业土质改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能够节约缓释肥的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农作物易于收获,有效地改善了田块的土质的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土质改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农作物收获后农作物的秸杆一般进行回收处理,例如将秸杆加工后制成饲料或肥料等等,而农作物的根茬一般埋至田块内,实现根茬还田。根茬还田在一方面降低了收获难度,另一方面,根茬还田在田块内腐烂后具有改善土质的能力。通常,农作物收获后形成的碎茬包括根茬以及秸杆粉碎后形成的碎茬,对于根茬的处理采用还田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对于秸杆形成的碎茬在回收过程中存在劳动强度大,后续处理困难的问题。研究发现,秸杆形成的碎茬还田也具有改善土质的能力,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对秸杆还田的操作方法。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秸杆还田的实践方法亟需实现,以节约化肥材料的应用,进而使农作物具有更优秀的品质。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节约缓释肥的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农作物易于收获,有效地改善了田块的土质的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节约缓释肥的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农作物易于收获,有效地改善了田块的土质的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收获秸秆和灭茬除草:采用具有碎茬能力的收获机收获秸秆,秸秆收集装置将切割后的秸秆收集的同时,对土壤中的根茎和草灭茬后收集;
(二)土茎分离:土茎分离装置对收集的秸秆和草与携带的土分离;
(三)秸秆切断喷水:将秸秆切至小段,喷水堆积压实,对秸秆保湿处理,使秸秆含水量在20-35%之间;
(四)均匀洒入田块:采用还田机对收获后的田块进行碎茬还田;
(五)施入缓释肥:在还田的同时施入缓释肥。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的田块坡度与还田机的幅宽以及还田机的动力源马力对应设置,坡度小于5°的田块,还田机的幅宽为1.8米至2.2米,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120马力,坡度5°至15°的田块,还田机的幅宽为1.2米至1.5米,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80马力,坡度大于15°的田块,采用单行农用秸秆粉碎收获机收获后利用还田机将碎茬还田。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的还田机为旋耕机。
优选的,在碎茬还田前,所述碎茬的长度为3-5cm厘米。
优选的,收获后根茬覆盖田块的覆盖率不小于50%,所述根茬的高度不高于30厘米。
优选的,收获后碎茬的覆盖田块的覆盖率不小于80%。
本发明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碎茬还田节约缓释肥的用量,农作物具有更好的品质,将秸秆切割、集中堆积并压实,以起到保温保湿作用,碎茬还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农作物易于收获,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田块的土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收获秸秆和灭茬除草:采用具有碎茬能力的收获机收获秸秆,秸秆收集装置将切割后的秸秆收集的同时,对土壤中的根茎和草灭茬后收集;
(二)土茎分离:土茎分离装置对收集的秸秆和草与携带的土分离;
(三)秸秆切断喷水:将秸秆切至小段,喷水堆积压实,对秸秆保湿处理,使秸秆含水量在20-35%之间;
(四)均匀洒入田块:采用还田机对收获后的田块进行碎茬还田;
(五)施入缓释肥:在还田的同时施入缓释肥。
根据所述田块的坡度确定所述还田机的幅宽以及还田机的动力源马力:
坡度小于5°的田块:还田机的幅宽为1.8米至2.2米,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120马力;
坡度5°至15°的田块:还田机的幅宽为1.2米至1.5米,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80马力;
坡度大于15°的田块:采用单行农用秸秆粉碎收获机收获后利用还田机将碎茬还田。
还田机采用旋耕机。
在碎茬还田前,所述碎茬的长度为3-5cm厘米。
收获后根茬覆盖田块的覆盖率不小于50%,所述根茬的高度不高于30厘米。
收获后碎茬的覆盖田块的覆盖率不小于80%。
实施例1
为顺利完成本实验需满足以下指标:碎茬深度15厘米、根茬粉碎率85%、根茬覆盖率50%、碎土率90%、切碎长度合格率95%、留茬高度20厘米、碎茬抛撒不均匀度10%、碎茬漏切率5%、碎茬秸秆覆盖率80%。
1、坡区,坡度小于50机械化秸秆还田加肥料减施试验,作物全程化机械收获机进行收获
实验A:酒用高梁收获后选型配套1.8米宽幅秸秆还田反转灭茬机、配套动力80马力加旋耕加缓释肥常规施肥90%。
实验B:酒用高梁收获后选型配套1.8米宽幅秸秆还田双轴灭茬旋耕机、配套动力80马力加缓释肥常规施肥90%。
2、缓坡地区,坡度50至150机械化秸秆还田加肥料减施试验,作物全程化机械收获机。
实验A:酒用高梁收获后选型配套1.2米宽幅秸秆还田反转灭茬机、配套动力40马力加旋耕加缓释肥常规施肥90%。
实验B:酒用高梁收获后选型配套1.2米宽幅秸秆还田双轴灭茬旋耕机、配套动力40马力)加缓释肥常规施肥90%。
3、丘陵地区,坡度大于150机械化秸秆还田加肥料减施试验,人工收获后旋耕翻土。
实验A:手扶式单行秸秆粉碎农用高梁收割机加旋耕加缓释肥常规施肥90%。
实验B:人工收获加手扶式单行秸秆还田机加旋耕加缓释肥常规施肥90%。
本实验在降低缓释肥用量的前提下仍能有效地保证田块土壤土质,该田块上作物的生长情况与传统施肥量无差别。
实施例2
为顺利完成本实验需满足以下指标:碎茬深度12厘米、根茬粉碎率80%、根茬覆盖率60%、碎土率80%、切碎长度合格率90%、留茬高度15厘米、碎茬抛撒不均匀度8%、碎茬漏切率3%、碎茬秸秆覆盖率90%。
实验A、B以作物全程化机械收获机进行收获还田作对照,实验C以人工收获后旋耕翻土作对照。
实验A:坝区,坡度小于50,收获后配套2.2米宽幅秸秆还田机、配套动力120马力加缓释肥常规施肥70%。
实验B:坝区,坡度小于50,收获后配套2.2米宽幅秸秆还田机、配套动力120马力加缓释肥常规施肥50%。
实验C:缓坡地区,坡度50—150,收获后配套1.5米宽幅秸秆还田机、配套动力80马力加缓释肥常规施肥70%。
实验D:缓坡地区,坡度50—150,收获后配套1.5米宽幅秸秆还田机、配套动力80马力加缓释肥常规施肥50%。
实验E:丘陵地区,坡度大于150,手扶式单行农用秸秆粉碎收获机加旋耕加缓释肥常规施肥70%。
实验F:丘陵地区,坡度大于150,手扶式单行农用秸秆粉碎收获机加旋耕加缓释肥常规施肥50%。
通过研究,本实验在降低缓释肥用量的前提下仍能有效地保证田块土壤土质,该田块上作物的生长情况与传统施肥量无差别。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实施例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收获秸秆和灭茬除草:采用具有碎茬能力的收获机收获秸秆,秸秆收集装置将切割后的秸秆收集的同时,对土壤中的根茎和草灭茬后收集;
(二)土茎分离:土茎分离装置对收集的秸秆和草与携带的土分离;
(三)秸秆切断喷水:将秸秆切至小段,喷水堆积压实;
(四)均匀洒入田块:采用还田机对收获后的田块进行碎茬还田;
(五)施入缓释肥:在还田的同时施入缓释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田块坡度与还田机的幅宽以及还田机的动力源马力对应设置,坡度小于5°的田块,还田机的幅宽为1.8米至2.2米,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120马力,坡度5°至15°的田块,还田机的幅宽为1.2米至1.5米,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80马力,坡度大于15°的田块,采用单行农用秸秆粉碎收获机收获后利用还田机将碎茬还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还田机为旋耕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碎茬还田前,所述碎茬的长度为3-5cm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收获后根茬覆盖田块的覆盖率不小于50%,所述根茬的高度不高于30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收获后碎茬的覆盖田块的覆盖率不小于8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24571.1A CN115136766A (zh) | 2022-07-13 | 2022-07-13 | 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24571.1A CN115136766A (zh) | 2022-07-13 | 2022-07-13 | 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36766A true CN115136766A (zh) | 2022-10-04 |
Family
ID=83412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24571.1A Pending CN115136766A (zh) | 2022-07-13 | 2022-07-13 | 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3676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00221A (zh) * | 2022-11-16 | 2022-12-23 | 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秸秆还田后种植番茄的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3343A (zh) * | 2021-04-19 | 2021-08-20 | 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 | 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
CN113424674A (zh) * | 2021-07-16 | 2021-09-24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秸秆还田方法 |
-
2022
- 2022-07-13 CN CN202210824571.1A patent/CN1151367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3343A (zh) * | 2021-04-19 | 2021-08-20 | 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 | 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
CN113424674A (zh) * | 2021-07-16 | 2021-09-24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秸秆还田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00221A (zh) * | 2022-11-16 | 2022-12-23 | 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秸秆还田后种植番茄的方法 |
CN115500221B (zh) * | 2022-11-16 | 2023-02-28 | 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秸秆还田后种植番茄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94567B (zh) | 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 |
CN110012788B (zh) | 一种花叶型工业大麻的栽培方法 | |
CN103518523A (zh) | 山坡果园种草养羊循环模式种植方法 | |
CN102246650A (zh) | 一种优质高产牡丹皮种植方法 | |
CN106332655A (zh) | 一种核桃林下复合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 |
CN103583206A (zh) | 一种乌蒙山区乌天麻与滇龙胆套、轮作的生态种植方法 | |
CN114916364B (zh) | 一种金钱松与青冈混植培育大径木的方法 | |
CN103070006A (zh) | 一种光皮树与香茅草的高效套栽方法 | |
CN108967037A (zh) | 一种葡萄枝条资源化利用的新方法 | |
CN115136766A (zh) | 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 |
CN103250525A (zh) | 一种以芸薹属作物油菜为原料进行根结线虫防治的方法 | |
CN109121629B (zh) | 北方果园生态涵养土壤培肥方法 | |
CN109511482B (zh) | 一种在叶用辣木林下种植香茅草的复合经营方法 | |
CN110663298A (zh) | 一种鲜食玉米青秸秆旋耕粉碎还田的方法 | |
CN111010914A (zh) | 一种减少冻融型旱田氮磷淋溶流失的耕作方法 | |
CN207911265U (zh) | 一种带灭茬装置的收割机 | |
Das et al. | Response of soil covers on guava cv. L-49 | |
Moen et al. | Outlying haymaking lands at S lendet, central Norway: effects of scything and grazing | |
CN108370805A (zh) | 一种在荔枝林下黑皮鸡枞菌混合种植方法及其销售模式 | |
CN104584753A (zh) | 甘草根瘤菌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 |
CN113273343A (zh) | 一种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的方法 | |
CN104145557A (zh) | 一种旱地苹果树的集雨保墒方法 | |
Chalachai et al. | A critical review of mechanization in cassava harvesting in Thailand | |
CN111165267A (zh) | 一种草果林下套种羊肚菌的生态种植方法 | |
CN112997818A (zh) | 一种玉米地杂草资源化利用与绿色控制的耕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