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5285A - 支架输送系统、内窥镜系统及支架留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支架输送系统、内窥镜系统及支架留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5285A
CN115135285A CN202080096818.1A CN202080096818A CN115135285A CN 115135285 A CN115135285 A CN 115135285A CN 202080096818 A CN202080096818 A CN 202080096818A CN 115135285 A CN115135285 A CN 115135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tent
delivery system
endoscope
stent deli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68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笠间充
樱田燿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35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52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9Tubes or pip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54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inse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支架输送系统包括:外筒构件;内筒构件;以及支架,所述外筒构件在前端具有第一开口,在所述前端和基端之间具有第二开口,所述内筒构件贯穿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内筒构件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二开口的范围内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贯穿于所述外筒构件的内侧,所述内筒构件在从所述第二开口到所述基端的范围内配置于所述外筒构件的外侧,所述支架在所述前端容纳于所述内筒构件和所述外筒构件之间,通过将所述外筒构件相对于所述内筒构件向所述基端侧牵引来留置所述支架。

Description

支架输送系统、内窥镜系统及支架留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架输送系统、内窥镜系统及支架留置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针对在消化管等产生的狭窄、闭塞(以下称作“狭窄等”。)留置支架并使其扩张的手术。为了将支架留置于狭窄等部位,使用支架输送系统。支架输送系统贯穿内窥镜的处置器具通道而将支架输送至狭窄等部位。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支架输送系统中,贯穿护套的内部的引导线管以能够相对于护套滑动的方式设置。支架在输送系统的前端侧容纳于引导线管和护套之间的间隙。通过将护套相对于引导线管向手边侧拉拽,从而将容纳于前端侧的支架留置于狭窄等部位。
由对操作内窥镜的内窥镜医生进行辅助的辅助者进行将护套相对于引导线管向手边侧拉拽的操作。辅助者通过在将引导线管固定以使引导线管的位置不移动的状态下将护套相对于引导线管向手边侧拉拽,从而将支架留置于目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26096第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以往的支架输送系统中,在使护套向手边侧进行了后退时,有时在弯曲的护套与引导线管接触而产生的反作用的作用下例如导致引导线管向前端侧移动。在该情况下,支架留置于自目的位置偏移了的位置。为了抑制该现象的发生,与辅助者拉拽护套的动作相配合,内窥镜医生进行调整支架输送系统的位置的协调动作。
根据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将支架留置于目的位置的支架输送系统、内窥镜系统及支架留置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支架输送系统包括:外筒构件;内筒构件;以及支架,所述外筒构件在前端具有第一开口,在所述前端和基端之间具有第二开口,所述内筒构件贯穿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内筒构件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二开口的范围内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贯穿于所述外筒构件的内侧,所述内筒构件在从所述第二开口到所述基端的范围内配置于所述外筒构件的外侧,所述支架在所述前端容纳于所述内筒构件和所述外筒构件之间,通过将所述外筒构件相对于所述内筒构件向所述基端侧牵引来留置所述支架。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和上述记载的支架输送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支架留置方法使用内窥镜系统,该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以及支架输送系统,其具有能够贯穿所述内窥镜的通道的外筒构件、能够贯穿所述通道的内筒构件以及支架,所述外筒构件在前端具有第一开口,在所述前端和基端之间具有第二开口,所述内筒构件贯穿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内筒构件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二开口的范围内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贯穿于所述外筒构件的内侧,所述内筒构件在从所述第二开口到所述基端的范围内配置于所述外筒构件的外侧,其中,该支架留置方法包括:插入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支架输送系统向所述通道插入并插入至目标位置;固定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内筒构件和所述内窥镜彼此固定;以及牵引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外筒构件向基端侧牵引。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内窥镜系统及支架留置方法能够容易地将支架留置于目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用局部断裂和截面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所具备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外筒构件的第二开口的图。
图4是表示贯穿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通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所具有的内筒构件和头部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6是说明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所具有的支架留置于留置位置时的内窥镜医生的动作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具有第二开口的变形例的外筒构件的图。
图8是用局部断裂和截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所具备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具有第二开口的变形例的外筒构件的图。
图10是用局部断裂和截面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所具备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具有第二开口的变形例的外筒构件的图。
图13是从基端侧观察变形例的外筒构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内窥镜系统300]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300的整体结构的图。
内窥镜系统300包括内窥镜200和贯穿于内窥镜200的通道的支架输送系统100。
[内窥镜200]
内窥镜200是公知的侧视型的软性内窥镜,包括纵长的插入部210和设于插入部210的基端部的操作部220。另外,内窥镜200也可以是直视型的软性内窥镜。
插入部210具有设于前端部的前端硬质部211、安装于前端硬质部211的基端侧的能够弯曲操作的弯曲部212以及安装于弯曲部212的基端侧的挠性管部213。光导件215和具有CCD的摄像单元216以暴露在外部的状态设于前端硬质部211的侧面。
在插入部210形成有供支架输送系统100等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贯穿的处置器具通道230。处置器具通道230的前端部230a在前端硬质部211的侧面开口。处置器具通道230的基端部延伸至操作部220。
弯曲部212构成为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上弯曲自如。在弯曲部212的前端侧固定有操作线的前端。操作线穿过插入部210内延伸至操作部220。
在操作部220的基端侧设有用于操作操作线的旋钮223、用于操作摄像单元216等的开关224。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旋钮223而使弯曲部212向期望的方向弯曲。
在操作部220的前端侧设有与处置器具通道230连通的钳子口222。使用者能够从钳子口222插入支架输送系统100等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钳子口222安装有钳子栓225以防止体液的泄漏。
[支架输送系统100]
图2是用局部断裂和截面表示支架输送系统100的图。支架输送系统100整体形成为细长,包括外筒构件1、内筒构件2、头部3以及支架4。
图3是表示外筒构件1的第二开口12的图。
外筒构件1是能够贯穿内窥镜200的处置器具通道230的纵长的筒状构件。外筒构件1由树脂等形成,具有挠性。外筒构件1在前端1a具有第一开口11,在前端1a和基端1b之间的侧面具有第二开口12。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与外筒构件1的内部空间(管腔)13连通。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是能够供内筒构件2贯穿的大致圆状的开口。
图4是表示贯穿于处置器具通道230的支架输送系统100的图。图4所示的支架输送系统100的前端自内窥镜200的处置器具通道230的前端部230a突出。
第二开口12形成于在使支架输送系统100的支架4容纳部位自内窥镜200的处置器具通道230的前端部230a突出并将支架4配置于留置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于处置器具通道230的内部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从第二开口12到钳子栓225的长度D2比支架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D1长。
图5是表示内筒构件2和头部3的整体结构的图。
内筒构件2是能够贯穿内窥镜200的处置器具通道230的纵长的筒状构件。内筒构件2由树脂等形成,具有挠性。内筒构件2在前端2a具有前端开口21,在基端2b具有基端开口22。前端开口21和基端开口22与内筒构件2的管腔(引导线管腔)23连通。
如图2所示,内筒构件2穿过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贯穿于外筒构件1的管腔13。贯穿外筒构件1的管腔13的内筒构件2的外径小于外筒构件1的管腔13的内径。此外,内筒构件2在从外筒构件1的第二开口12到基端1b的范围内配置于外筒构件1的外侧。即,在从外筒构件1的第二开口12到基端1b的范围内,外筒构件1与内筒构件2并行。
在此,将外筒构件1中的、比第二开口12靠前端1a侧的部分设为第一外筒构件(第一构件)14,将比第二开口12靠基端1b侧的部分设为第二外筒构件(第二构件)15。第一外筒构件14需要供内筒构件2贯穿的管腔13,但是第二外筒构件15不需要供内筒构件2贯穿的管腔13。也可以向第二外筒构件15的管腔13填充加强构件。加强构件例如是NiTi系合金、SUS系合金、CoCr系合金等。在支架输送系统100整体中,基端侧的刚度比前端侧的刚度高,易于从支架输送系统100的基端侧实施操作。
此外,也可以是,第二外筒构件15是相对于第一外筒构件14另外形成的纵长构件,第二外筒构件15的前端连接于第一外筒构件14。第二外筒构件15例如也可以是由金属(NiTi、SUS、CoCr系合金)、树脂形成的线材、杆。例如通过使第二外筒构件15的外径小于第一外筒构件14的外径,从而能够使支架输送系统100的基端侧变得更细。
如图5所示,头部3具有大致圆锥状的形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贯通孔31。头部3具有直径尺寸较小的前端32和直径尺寸较大的基端33,在基端33侧与内筒构件2连接。由于基端33的直径尺寸大于内筒构件2的外径,因此在头部3与内筒构件2的连接部存在台阶35。由于贯通孔31经由前端开口21与内筒构件2的管腔23连通,因此在向头部3的贯通孔31插入引导线时,能够使引导线进入到内筒构件2的引导线管腔23内。
支架4是筒状的自身扩张型支架,是通过编入线材而形成的。支架4以在内部穿入有内筒构件2并缩径的状态收纳于比第二开口12靠前端侧的内筒构件2和外筒构件1之间的间隙。支架4卡定于在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形成的卡定部(未图示)。由此,支架4以缩径的状态相对于内筒构件2定位,不沿内筒构件2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另外,支架6也可以是利用激光切削加工金属的筒而形成的激光切割型的支架。
作为外筒构件1和内筒构件2的材料,能够例示出以下的材料。只要在外筒构件1和内筒构件2中满足期望的机械特性,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制。
·聚丙烯、聚乙烯等烯烃系树脂及这些树脂的共聚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系树脂、聚乙烯醇(PVA)等通用树脂。
·聚酰胺系树脂、氟系树脂(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PFA、FEP、ETFE等)、聚醚醚酮(PEEK)等工程树脂。
·此外,能够将各种弹性树脂(聚苯乙烯系、聚烯烃系、聚氨酯系、聚酯系、聚酰胺系、聚氯乙烯系等)、含硅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单独或者组合使用。此外,为了抑制纵向弯曲等的发生,也能够使用与由不锈钢等形成的网复合而成的材料。
并且,在X射线透视下使用的支架输送系统的情况下,也可以附加X射线不透射的金属性标记(白金、钨、铱等医疗用X射线不透射金属和合金)或者混合X射线不透射的材料(硫酸钡等)。
形成支架4的线材是将NiTi作为主要材料的超弹性合金。将NiTi作为主要材料的超弹性合金在编入的时刻并未永久变形,通过在编入的状态下施加热处理来记忆编入形状。
以将支架4留置于胆管内的手术为例说明使用包含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支架输送系统100的内窥镜系统300进行的支架留置方法。
内窥镜医生从口等自然开口向患者的体腔内插入内窥镜200的插入部210。此时,内窥镜医生根据需要操作旋钮223等而使弯曲部212弯曲。
内窥镜医生向内窥镜200的处置器具通道230穿入引导线G,一边利用内窥镜200进行观察一边将引导线插入到胆管内。接着,内窥镜医生在X射线透视下操作引导线G使其突破胆管内的狭窄部位,使引导线G的前端部移动到比狭窄部位(目标位置)靠肝脏侧的位置。
内窥镜医生将引导线G的自内窥镜200的钳子栓225突出了的基端部插入到支架输送系统100的头部3的贯通孔31。引导线G从贯通孔31进入到内筒构件2的引导线管腔23。
内窥镜医生通过在保持引导线G的同时推入支架输送系统100,从而使支架输送系统100沿着引导线G前进(插入工序)。支架输送系统100的前端部自内窥镜200的处置器具通道230的前端部突出。若支架输送系统100的前端部突破了狭窄部位(目标位置),内窥镜医生则使支架输送系统100进退来决定支架4的留置位置。另外,内窥镜医生也可以不使用引导线G地向处置器具通道230插入支架输送系统100。
如图4所示,在使支架输送系统100的支架4容纳部位自内窥镜200的处置器具通道230的前端部230a突出并将支架4配置于留置位置的状态下,第二开口12配置于处置器具通道230的内部。在该状态下,从钳子栓225分别排出内筒构件2和外筒构件1。
图6是说明将支架4留置于目标位置时的内窥镜医生的动作的图。
若决定了支架4的目标位置,内窥镜医生则一边用握持着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20的一只手L在操作部220的钳子栓225附近固定内筒构件2(固定工序)、一边用另一只手R将外筒构件1向基端侧拉拽(牵引工序)。于是,外筒构件1相对于内筒构件2后退。其结果,支架4从前端侧逐渐暴露而扩张。内窥镜医生没有辅助者的辅助就能够自己在操作内窥镜200的同时实施留置支架4的手术。
通过内窥镜医生在将内筒构件2固定于操作部220的同时将外筒构件1向基端侧拉拽,从而不使内筒构件2进退而仅外筒构件1向基端侧后退。此外,在将外筒构件1向基端侧进行了牵引时,外筒构件1与内筒构件2不易接触。因此,不易产生由于接触而产生的使内筒构件2向前端侧移动的反作用力。因此,保持内筒构件2的位置,容纳有支架4的位置不易自目标位置偏移。
如图4所示,从第二开口12到钳子栓225的长度D2大于支架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D1。因此,在内窥镜医生在将内筒构件2固定于操作部220的同时将外筒构件1向基端侧进行了牵引时,第二开口12不从钳子栓225排出到外部。由于内筒构件2从外筒构件1排出,在输送系统100中外径最大的第二开口12附近不易与钳子口222、钳子栓225接触,因此在将外筒构件1向基端侧进行了牵引时不易产生使内筒构件2进退移动的反作用力。
若支架4完全暴露,则支架4在整个轴线方向上扩张,支架4的内径变得大于内筒构件2的外径。随之,也解除支架4与内筒构件2的卡定。
在支架4完全扩张之前,通过使外筒构件1相对于内筒构件2前进,从而也能够使支架4缩径而将其再次收纳(重新捕获)于外筒构件1和内筒构件2之间。重新捕获在留置位置的再次设定时等情况下是有用的。
在解除了支架4与内筒构件2的卡定之后,若内窥镜医生使内筒构件2后退,则支架4停留在留置位置,从支架4拔出内筒构件2。
若内窥镜医生将支架输送系统100的除支架4以外的部分拉出到体外,则支架4的留置手术结束。之后,也可以沿着引导线导入造影管,使用造影剂确认狭窄的开通状态。
根据使用包含本实施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100的内窥镜系统300进行的支架留置方法,内窥镜医生没有辅助者的辅助就能够容易地将支架4留置于目的位置。由于从钳子栓225分别排出内筒构件2和外筒构件1,因此内窥镜医生能够将内筒构件2固定于操作部220,能够仅使外筒构件1向基端侧后退。此外,在内窥镜医生将外筒构件1向基端侧进行了牵引时,外筒构件1与内筒构件2不易接触,不易产生由于接触而产生的使内筒构件2进退移动的反作用力。因此,保持内筒构件2的位置,容纳有支架4的位置不易自目标位置偏移。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以下所示的变形例中示出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而构成。
(变形例1)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12是能够供内筒构件2贯穿的大致圆状的开口,但是第二开口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图7是表示包括作为第二开口12的变形例的第二开口12B的外筒构件1B的图。外筒构件1B在前端1a和基端1b之间的侧面具有第二开口12B。第二开口12B与外筒构件1B的管腔13连通。第二开口12B是能够供内筒构件2贯穿的开口,是沿着外筒构件1B的长度方向形成的细长的开口。第二开口12B的长度方向的长度D3大于支架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D1。在内窥镜医将外筒构件1向基端侧进行了牵引时,即使在第二开口12B附近,外筒构件1与内筒构件2也不易接触,不易产生由于接触而产生的使内筒构件2向前端侧移动的反作用力。因此,保持内筒构件2的位置,能够适当地抑制容纳有支架4的位置自目标位置偏移。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结构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300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300相比较,支架输送系统的第二开口有所不同。
内窥镜系统300C包括内窥镜200和贯穿于内窥镜200的通道的支架输送系统100C。
图8是用局部断裂和截面表示支架输送系统100C的图。支架输送系统100C包括外筒构件1C、内筒构件2、头部3以及支架4。
外筒构件1C是能够贯穿内窥镜200的处置器具通道230的纵长的筒状构件。外筒构件1C由树脂等形成,具有挠性。外筒构件1C在前端1a具有第一开口11,在前端1a和基端1b之间具有第二开口12C。
如图8所示,内筒构件2穿过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C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贯穿于外筒构件1的管腔13。
在此,将外筒构件1C中的、比第二开口12C靠前端1a侧的部分设为第一外筒构件14C,将比第二开口12C靠基端1b侧的部分设为第二外筒构件15C。第一外筒构件14C的外径大于第二外筒构件15C的外径。也可以向第二外筒构件15C的管腔13填充加强构件。在支架输送系统100C整体中,基端侧的刚度比前端侧的刚度高,易于从支架输送系统100C的基端侧实施操作。
第二开口12C向外筒构件1C的长度方向的基端1b侧开口。第二开口12C的开口面与外筒构件1C的长度方向垂直。因此,内筒构件2穿过第二开口12C的部分未弯曲。在内窥镜医生将外筒构件1C向基端侧进行了牵引时,在第二开口12C附近,外筒构件1C与内筒构件2几乎不接触。
根据使用包含本实施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100C的内窥镜系统300C进行的支架留置方法,内窥镜医生没有辅助者的辅助就能够容易地将支架4留置于目的位置。由于从钳子栓225分别排出内筒构件2和外筒构件1C,因此内窥镜医生能够将内筒构件2固定于操作部220,能够仅使外筒构件1C向基端侧后退。此外,在内窥镜医生将外筒构件1C向基端侧进行了牵引时,外筒构件1C与内筒构件2不易接触,不易产生由于接触而产生的使内筒构件2进退移动的反作用力。因此,保持内筒构件2的位置,容纳有支架4的位置不易自目标位置偏移。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示出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而构成。
(变形例2)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12C向外筒构件1C的长度方向的基端1b侧开口,但第二开口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图9是表示包括作为第二开口12C的变形例的第二开口12D的外筒构件1D的图。外筒构件1D在前端1a和基端1b之间具有第二开口12D。第二开口12D与外筒构件1D的管腔13连通。第二开口12D在相对于外筒构件1D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开口。第二开口12D的开口面相对于外筒构件1D的长度方向倾斜。内筒构件2穿过第二开口12D的部分未弯曲。由于第二开口12D的开口截面积大于第二开口12C的开口截面积,因此在第二开口12D附近,外筒构件1D与内筒构件2更加不易接触,更加不易产生由于接触而产生的使内筒构件2向前端侧移动的反作用力。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结构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300E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300相比较,支架输送系统的引导线的路径等有所不同。
内窥镜系统300E包括内窥镜200和贯穿于内窥镜200的通道的支架输送系统100E。
图10是用局部断裂和截面表示支架输送系统100E的图。支架输送系统100E包括外筒构件1E、内筒构件2E、头部3以及支架4。
外筒构件1E是能够贯穿内窥镜200的处置器具通道230的纵长的筒状构件。外筒构件1E由树脂等形成,具有挠性。外筒构件1E在前端1a具有第一开口11,在前端1a和基端1b之间的侧面具有第二开口12,在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之间的侧面具有第三开口16。第三开口16与外筒构件1的内部空间(管腔)13连通。第三开口16是能够供引导线贯穿的开口。
内筒构件2E是能够贯穿内窥镜200的处置器具通道230的纵长的筒状构件。内筒构件2E由树脂等形成,具有挠性。内筒构件2E在前端2a具有前端开口21,在前端2a和基端2b之间的侧面具有中间开口24。前端开口21和中间开口24与内筒构件2的管腔(引导线管腔)23连通。
如图10所示,从头部3的贯通孔31插入的引导线G穿过中间开口24和第三开口16被拉出到支架输送系统100的外部。通过从支架输送系统100的中间部拉出引导线G,从而能够缩短引导线G,支架输送系统100向处置器具通道230的导入变容易。
如图10所示,内筒构件2E在比中间开口24靠基端2b侧的位置具有引导构件7。引导构件7在前端2a侧具有倾斜面7a。倾斜面7a以引导线G穿过中间开口24的方式引导引导线G。
内筒构件2E中的、比引导构件7靠基端2b侧的部位不需要引导线管腔23。对于比引导构件7靠基端2b侧的部位,也可以向引导线管腔23填充加强构件。加强构件例如是NiTi系合金、SUS系合金、CoCr系合金等。在支架输送系统100E整体中,基端侧的刚度比前端侧的刚度高,易于从支架输送系统100E的基端侧实施操作。
此外,也可以是,在比引导构件7靠基端2b侧的部位,内筒构件2E无需延伸至基端侧,相对于内筒构件2E另外形成的除筒以外的纵长构件接合于内筒构件2E。纵长构件例如是由金属(NiTi、SUS、CoCr系合金)、树脂形成的线材、杆。
根据使用包含本实施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100E的内窥镜系统300E进行的支架留置方法,内窥镜医生没有辅助者的辅助就能够容易地将支架4留置于目的位置。此外,保持内筒构件2E的位置,容纳有支架4的位置不易自目标位置偏移。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示出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而构成。
(变形例4)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窥镜医生用握持着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20的一只手L在操作部220的钳子栓225附近固定内筒构件2等,但是内筒构件2的固定形态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11所示,内窥镜200还具有固定构件240。固定构件240安装于操作部220附近,能够以内筒构件2与操作部220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方式固定内筒构件2。若使用固定构件240,内窥镜医生则无需用一只手L固定内筒构件2,能够集中于外筒构件1的操作。
(变形例5)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架4是自身扩张型支架,但是支架并不限定于自身扩张型支架。支架也可以是非自身扩张型支架,作为例子,能够举出CoCr系合金的支架、由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它们的共聚物形成的生物分解性支架等。此外,支架也可以是利用流体扩张的支架,作为例子,能够举出利用球囊等其他处置器具扩张的非自身扩张型支架等。
(变形例6)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12等是形成于外筒构件1等的中间部分的大致圆状的开口,但是第二开口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图12是表示具有作为第二开口12的变形例的第二开口12F的外筒构件1F的图。图13是从基端侧观察外筒构件1F的图。第二开口12F是延伸至外筒构件1F的基端1b的开口。第二开口12F与外筒构件1F的基端1b的第四开口17连通。由于第二开口12F延伸至外筒构件1F的基端1b,因此在内筒构件2移动时内筒构件2不易与第二开口12F的边缘接触,不易产生由于接触而产生的使内筒构件2进退移动的反作用力。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经由内窥镜的通道输送支架的医疗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300、300C、300E、内窥镜系统;200、内窥镜;222、钳子口;225、钳子栓;230、处置器具通道;240、固定构件;100、100C、100E、支架输送系统;1、1B、1C、1D、1E、1F、外筒构件;11、第一开口;12、12B、12C、12D、12F、第二开口;13、内部空间(管腔);14、第一外筒构件(第一构件);15、第二外筒构件(第二构件);16、第三开口;2、2E、内筒构件;21、前端开口;22、基端开口;23、管腔(引导线管腔);24、中间开口;3、头部;4、支架。

Claims (14)

1.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该支架输送系统包括:
外筒构件;
内筒构件;以及
支架,
所述外筒构件在前端具有第一开口,在所述前端和基端之间具有第二开口,
所述内筒构件贯穿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内筒构件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二开口的范围内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贯穿于所述外筒构件的内侧,
所述内筒构件在从所述第二开口到所述基端的范围内配置于所述外筒构件的外侧,
所述支架在所述前端容纳于所述内筒构件和所述外筒构件之间,
通过将所述外筒构件相对于所述内筒构件向所述基端侧牵引来留置所述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所述外筒构件和所述内筒构件能够贯穿内窥镜的通道,
在使所述支架的容纳部位自所述通道的前端部突出了的状态下,
所述第二开口形成于配置在所述通道的内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在使所述支架的容纳部位自所述通道的前端部突出了的状态下,
从所述第二开口到所述内窥镜的钳子栓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在将所述外筒构件中的、比所述第二开口靠前端侧的部分设为第一构件,将比所述第二开口靠基端侧的部分设为第二构件时,
所述第一构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构件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面与所述外筒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相对于所述外筒构件的长度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所述外筒构件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基端之间具有第三开口,
所述内筒构件在前端具有前端开口,在所述前端和基端之间具有中间开口,
从所述前端开口插入的引导线穿过所述中间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排出到所述外筒构件和所述内筒构件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所述第三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所述外筒构件和所述内筒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基端侧的刚度比前端侧的刚度高。
10.一种内窥镜系统,其中,
该内窥镜系统包括:
内窥镜;以及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内窥镜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内筒构件的固定构件。
12.一种支架留置方法,其使用内窥镜系统,该内窥镜系统包括:
内窥镜;以及
支架输送系统,其具有能够贯穿所述内窥镜的通道的外筒构件、能够贯穿所述通道的内筒构件以及支架,
所述外筒构件在前端具有第一开口,在所述前端和基端之间具有第二开口,
所述内筒构件贯穿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内筒构件在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二开口的范围内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贯穿于所述外筒构件的内侧,
所述内筒构件在从所述第二开口到所述基端的范围内配置于所述外筒构件的外侧,其中,
该支架留置方法包括:
插入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支架输送系统向所述通道插入并插入至目标位置;
固定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内筒构件和所述内窥镜彼此固定;以及
牵引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外筒构件向基端侧牵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留置方法,其中,
在所述固定工序中,在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的钳子栓附近将所述内筒构件和所述内窥镜彼此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留置方法,其中,
在所述插入工序中,使用引导线将所述支架输送系统向所述通道插入并插入至目标位置。
CN202080096818.1A 2020-02-20 2020-02-20 支架输送系统、内窥镜系统及支架留置方法 Pending CN1151352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06690 WO2021166143A1 (ja) 2020-02-20 2020-02-20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内視鏡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テント留置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5285A true CN115135285A (zh) 2022-09-30

Family

ID=77391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6818.1A Pending CN115135285A (zh) 2020-02-20 2020-02-20 支架输送系统、内窥镜系统及支架留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87202A1 (zh)
CN (1) CN115135285A (zh)
WO (1) WO202116614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15601B2 (en) * 2007-02-05 2010-10-19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Rapid exchange enteral stent delivery system
JP6404584B2 (ja) * 2014-03-26 2018-10-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KR101772489B1 (ko) * 2016-06-20 2017-08-29 (주) 태웅메디칼 내시경 삽입이 가능한 스텐트 전달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87202A1 (en) 2022-12-08
WO2021166143A1 (ja) 2021-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3353B2 (en) Delivery system having a self-expanding braided stent
US8986360B2 (en) Delivery device with shortened inner tube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20220378593A1 (en) Stent delivery system, endoscope system, and stent indwelling method
JP2022504291A (ja) 医療用インプラント送達システム
JP2010536430A (ja) ソフトステント用展開システム
US20090264865A1 (en) Insertion assisting tool for catheter, catheter assembly, and catheter set
US20060258972A1 (en) Delivery device with viewing window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2005512634A (ja) ステントを搬送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2021058586A (ja) 可撓性の耐伸張性機械的解放を有する医療装置送達部材
JP6404584B2 (ja)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CN110859690A (zh) 通过膨胀辅助递送线材的支架递送
JP6775915B2 (ja)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装置
EP3811899B1 (en) Stent for bypass between hollow organs and stent delivery system including stent for bypass between hollow organs
EP3603586B1 (en) Stent delivery device
KR20160138004A (ko) 스텐트 딜리버리 시스템 및 내시경 시스템
JP4656494B2 (ja) ガイディングカテーテル
CN115135285A (zh) 支架输送系统、内窥镜系统及支架留置方法
AU2006292743B2 (en) Double metal stent introducer
US20240041626A1 (en) Delivery device and endoscope system
CN113613603A (zh) 支架输送装置
WO2024024047A1 (ja) デリバリーデバイス
JP2017176277A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WO2021192636A1 (ja) 生体内留置用ステントおよび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WO2020217463A1 (ja)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CN116322579A (zh) 医疗用管状体运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