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4882A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4882A
CN115134882A CN202210681726.0A CN202210681726A CN115134882A CN 115134882 A CN115134882 A CN 115134882A CN 202210681726 A CN202210681726 A CN 202210681726A CN 115134882 A CN115134882 A CN 115134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target cel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17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宇
乔云飞
李榕
周建伟
罗禾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34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48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39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radio, resources, i.e. for establishing or releasing a connection
    • H04B7/18541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radio, resources, i.e. for establishing or releasing a connection for handover of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3Transmission in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204Multiple access
    • H04B7/2041Spot beam 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6Airborne or Satellite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用户设备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根据上述方法,用户设备能够在进入到目标小区之前,获取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这样,用户设备就可以在进行小区切换和重选时,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仅开启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接收卫星信号,并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完成小区切换和重选流程。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切换、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时的能耗,以及避免受到其他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实现两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之间通信的技术。与传统的陆基通信相比,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远、组网灵活、部署方便等特点。卫星通信网络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new radio,5G NR)、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陆基通信融合,能够极大扩展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
由于卫星距离地面的距离较远,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卫星小区内各个位置相对于卫星的距离变化不大,因此UE在小区边缘和小区中心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差别不大,这就导致了当UE位于小区边缘时,受到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强度较大。为了克服干扰,卫星采用极化复用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即不同的卫星小区采用不同的极化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在这种方式下,当UE从一个小区切换至另一个目标小区,或者当UE进行目标小区的选择或重选时,由于UE预先不知道目标小区采用的是哪一种极化方式,因此UE需要开启各种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测量,导致UE在进行小区切换、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时的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降低UE在小区切换、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时的能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通信设备、机载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该方法可以包括:用户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用户设备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接收目标小区的小区信号。
根据上述方法,用户设备能够在进入到目标小区之前,获取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这样,用户设备就可以在进行小区切换和重选时,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仅开启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接收卫星信号,并对目标小区进行小测量,完成小区切换和重选流程。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降低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切换、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时的能耗,以及避免受到其他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或者,用户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BWP中增加极化指示的方法,以支持不同波束或用户设备在给定部分带宽BWP中以指示用户设备通过指示的极化方式与所述目标小区进行通信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用户设备能够在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下获取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从而在进行小区切换时,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开启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而不需要开启多个端口。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在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下增加BWP的极化指示的方法,以支持不同波束或用户设备在给定部分带宽BWP中以指示用户设备通过指示的极化方式完成通信传输。由此,降低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切换时的能耗,以及避免受到其他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广播消息SIB,系统广播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用户设备能够在RRC空闲态(RRC_IDLE)下获取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从而在进行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时,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开启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而不需要开启多个端口。由此,降低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时的能耗,以及避免受到其他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接收下行控制消息DCI,下行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用户设备从下行控制消息中获知用于接收小区信号的极化方式,并开启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接收小区发送给当前用户设备的信号,而不需要开启多个端口。由此,提升网络的极化复用和吞吐能力,还能避免用户设备受到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极化方式包括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线极化或椭圆极化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通信设备、机载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开启全部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用户设备接收小区信号;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小区信号的极化方式确定额外的第三指示信息。
根据上述方法,小区信号的极化方式还可以用于指示其他信息,例如广播消息或者数据消息,由此,用户设备无需额外发送这一信息,有利于提高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信息传输的吞吐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卫星基站,包括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然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
根据上述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将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这样,用户设备就可以在进行小区切换和重选时,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仅开启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接收卫星信号,并对目标小区进行小测量,完成小区切换和重选流程。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降低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切换、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时的能耗,以及避免受到其他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BWP的极化指示的方法,以支持不同波束或用户设备在给定部分带宽BWP中以指示用户设备通过指示的极化方式完成通信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在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下将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使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切换时,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开启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而不需要开启多个端口。由此,降低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切换时的能耗,以及避免受到其他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在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下增加BWP的极化指示的方法,以支持不同波束或用户设备在给定部分带宽BWP中以指示用户设备通过指示的极化方式完成通信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系统广播消息SIB,系统广播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在RRC空闲态(RRC_IDLE)下将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使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时,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开启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而不需要开启多个端口。由此,降低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时的能耗,以及避免受到其他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控制消息DCI,系统广播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用户设备能够从下行控制消息中获知用于接收小区信号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并开启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接收小区发送给当前用户设备的信号,而不需要开启多个端口。由此,提升网络的极化复用和吞吐能力,还能避免用户设备受到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目标小区归属于第二网络设备。
这样,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共享各自小区的极化方式,使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相邻小区的极化方式合理确定自身小区的极化方式,由此提升小区之间的干扰协调能力。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极化方式包括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线极化或椭圆极化的一种或多种。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卫星基站,包括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目标小区归属于第二网络设备。
根据上述方法,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共享各自小区的极化方式,使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相邻小区的极化方式合理确定自身小区的极化方式,由此提升小区之间的干扰协调能力。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通信设备、机载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系统广播消息SIB,系统广播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下行控制消息DCI,系统广播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极化方式包括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线极化或椭圆极化的一种或多种。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通信设备、机载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开启全部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用户设备接收小区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小区信号的极化方式确定额外的第三指示信息。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卫星基站,包括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传输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生成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生成系统广播消息SIB,系统广播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生成下行控制消息DCI,系统广播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极化方式包括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线极化或椭圆极化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目标小区归属于第二网络设备。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卫星基站,包括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第二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目标小区归属于第二网络设备。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用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其中,用户设备为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实现方式的用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三方面及其任意实现方式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为第四方面及其任意实现方式的第二网络设备。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意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意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通信设备、机载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该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称之为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读取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实现前述有关用户设备的方面及其任意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用户设备还包括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卫星基站,包括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该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称之为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读取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实现前述有关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方面及其任意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还包括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的用户设备,第七方面的第一网络设备,第八方面的第二网络设备,第九方面的通信系统,第十方面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第十一方面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背景技术和实施例时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附图中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和描述得到其他的附图或实施例,而本发明旨在涵盖所有这些衍生的附图或实施例。
图1是目前的卫星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相对于卫星小区的位置变化场景图;
图4是用户设备在卫星小区的不同位置与卫星基站的距离示意图;
图5是卫星通信的频率/极化方式四色复用的示意图;
图6是电磁波极化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极化复用场景中用户设备接收卫星信号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提供的用户设备进行小区切换的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提供的用户设备进行小区重选的场景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下行寻呼信息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14是基站之间共享小区极化方式的场景图;
图15是卫星基站通过极化方式指示cell barred参数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说明之前,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场景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中。其中,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实现两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之间通信的技术。与传统的陆基通信相比,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远、组网灵活、部署方便和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到海上通信、定位导航、抢险救灾、科学实验、视频广播和对地观测等诸多领域。卫星通信系统可以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new radio,5G NR)、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等陆基无线通信系统融合,实现数据传输的互联互通,因此能够极大地扩展陆基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与陆基无线通信系统取长补短,共同构成全球无缝覆盖的海、陆、空、天一体化的综合网络通信系统。
图1是目前的卫星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卫星通信网络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卫星基站、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以及一个或者多个核心网(core network)设备组成。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卫星基站指的是可以作为各类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例如: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高空飞行器等,卫星基站通过NG接口以无线连接的方式连接到核心网设备,并向用户设备提供无线通信服务。NG接口是指卫星基站和核心网之间接口,主要交互核心网的NAS等信令,以及用户的业务数据。容易理解的是,在卫星通信系统中,每个卫星基站可以覆盖一个有限的地理区域,并可以为该地理区域内的用户设备提供无线通信服务;这样的地理区域可以被划分成一个或者多个具有唯一标识的位置区(location area),这样的位置区可被称作小区(cell),位置区的唯一标识即作为小区的小区ID;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在后续的描述中将卫星基站的小区称为卫星小区。
示例性地,一个卫星基站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卫星小区。例如,如图1所示,卫星基站1包括小区1、小区2和小区3,卫星基站2包括小区4,卫星基站3包括小区5和小区6。其中,当卫星基站包括多个卫星小区时,卫星小区可以是根据卫星基站的波束确定的,例如:每个波束的覆盖范围作为一个小区,卫星小区也可以是根据一些规则划分的,例如将卫星基站的覆盖范围划分成相邻的几个小区等。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卫星基站从轨道类型的角度划分,可以包括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非静止轨道(none-geostationary earthorbit,NGEO)的中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和低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以及高空通信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HAPS)等;从通信能力角度划分,卫星基站可以包括常规通信卫星和高通量卫星(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HTS)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该卫星基站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或者移动性管理网元(mobilitymanagement,MME)等。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调制解调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包括触摸屏的设备、车载通信设备、机载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用户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户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天线130和移动通信模块140。其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用户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30,移动通信模块14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其中,天线130包括至少一个天线面板,每个天线面板均可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天线130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103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40可以提供应用在用户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40可以由天线130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4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30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4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4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4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00的天线130和移动通信模块140耦合,使得用户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新空口(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new radio,5G NR),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evolution,LTE)等。
存储器12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用户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用户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用户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图3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相对于卫星小区的位置变化场景图。
如图3所示,在卫星通信系统中,一方面,由于用户设备可能产生位移,用户设备相对于卫星基站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导致用户设备相对卫星小区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例如:从卫星小区的中心位移到了卫星小区的边缘,或者,从一个卫星小区(例如:卫星小区1)位移到了另一个卫星小区(例如:卫星小区2);另一方面,当卫星基站是非静止轨道卫星时,卫星基站会围绕地球旋转,因此卫星小区的位置也会随着卫星基站的旋转而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用户设备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用户设备相对卫星小区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同样会导致上述用户设备从一个卫星小区(例如:卫星小区1)进入到另一个卫星小区(例如:卫星小区2)。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结合图3所示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可对卫星小区进行以下命名区分:在“用户设备从一个卫星小区进入到另一个卫星小区”这一过程中,所述“一个卫星小区”为源小区或者服务小区,所述“另一个卫星小区”为目标小区。例如:如果用户设备从卫星小区1进入到卫星小区2,那么卫星小区1为源小区或者服务小区,卫星小区2为目标小区;如果用户设备从卫星小区2进入到卫星小区3,那么卫星小区2是源小区或者服务小区,卫星小区3为目标小区。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小区归属的基站可以称作源基站或者服务基站,目标小区归属的基站可以称作目标基站。
进一步结合图3所示的场景,由于卫星基站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小区,因此,当用户设备从服务小区进入到目标小区时,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可能属于同一个卫星基站,例如卫星小区1和卫星小区2同属于卫星基站1;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卫星基站,例如卫星小区2属于卫星基站1,而卫星小区3属于卫星基站2。因此,在“用户设备从一个卫星小区进入到另一个卫星小区”这一过程中,服务基站和目标基站可能是同一个卫星基站,也可能是不同的卫星基站。
图4是用户设备在卫星小区的不同位置与卫星基站的距离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卫星基站相对于地面的高度较高,用户设备在卫星小区的不同位置与卫星基站的距离差△h占据用户设备与卫星基站距离h的比例不大,导致卫星小区内的卫星信号的远近效应(即:由距离差导致的卫星信号强度的变化效应)不明显。因此,用户设备在卫星小区内的各个位置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强度差别不大(根据已知的数据,用户设备在小区边缘和小区中心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强度差在3dB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设备位于服务小区的边缘,就会收到相邻小区的高强度的信号干扰。
为了克服相邻小区的干扰,卫星通信系统使用对不同的卫星小区使用了频率复用和极化复用等技术。示例性地,图5是卫星通信的频率/极化方式四色复用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四色复用的图谱中,每个六边形表示一个卫星小区,六边形的填充样式表示卫星小区的频率(freq)和/或极化方式,不同的填充样式对应的信号频率和/或极化方式不同。在图5所示的四色复用方案中,任意一个卫星小区与其所有相邻小区的信号频率和/或极化方式都是不同的。示例地,当四色复用采用频率四等分的方式实现时,需要配置四个不同频率f1、f2、f3和f4,此时,相邻的卫星小区的信号频率不同。又例如,当四色复用采用频率二等分加极化复用的方式实现时,可以使用两个不同的信号频率f1和f3(此时,图5中的f1=f2,f3=f4),以及两种不同的极化方式,例如左旋圆极化(left hand circularpolarization,LHCP)和左旋圆极化(right h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DHCP),得到频率和极化方式的四种组合,并配置相邻的卫星小区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
图6是电磁波极化方式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左旋圆极化和左旋圆极化做进一步阐述说明。极化(polarization)也称偏振,指的是横波(例如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能够朝着不同方向振荡的性质。电磁波的电场与磁场彼此相互垂直。按照常规,电磁波的偏振方向指的是电场的偏振方向。在自由空间里,电磁波是以横波方式传播,即电场与磁场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如果电场的振荡只朝着单独一个方向,则称此为“线极化”或“平面极化”;如果电场的振荡方向是以电磁波的波频率进行旋转动作,并且电场矢量随着时间变化勾绘出圆型,则称此为“圆极化”,如果勾绘出椭圆形,则称此为“椭圆极化”;对于“圆极化”来说,从电磁波的源头向电磁波的传播方向望去,如果电场随时间的变化呈现逆时针方向旋转,则电磁波的极化方式为左旋圆极化,如果电场随时间的变化呈现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电磁波的极化方式为右旋圆极化;对于“椭圆极化”来说,从电磁波的源头向电磁波的传播方向望去,如果电场随时间的变化呈现逆时针方向旋转,则电磁波的极化方式为左旋椭圆极化,如果电场随时间的变化呈现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电磁波的极化方式为右旋椭圆极化。
图7是极化复用场景中用户设备接收卫星信号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了保证用户设备能够正确接收并解调卫星基站以各种极化方式发送的卫星信号,用户设备需要为每一种极化方式配置相应的接收端口,从而能够根据服务基站的卫星信号的极化方式选择对应的接收端口进行卫星信号的接收和解调。也就是说,只有卫星信号的极化方式与接收端口的极化方式相同时,用户设备才能够正确接收并解调卫星信号。进一步如图7所示,在极化复用场景中,当用户设备从源小区进入到目标小区时,由于用户设备预先不知道目标小区采用的是哪一种极化方式,用户设备需要同时开启所有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以此保证能够正确接收并解调目标小区的卫星信号。但是,同时开启所有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会增加用户设备的功耗,并且,还可能使用户设备接收并解调到其他相邻小区的卫星信号,从而对目标小区的信号接收和解调造成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在用户设备从源小区进入到目标小区之前,使用户设备获取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这样,用户设备就可以在进行小区切换和重选时,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仅开启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接收卫星信号,并对目标小区进行小测量,完成小区切换和重选流程。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降低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切换时的能耗,以及避免受到其他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到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卫星通信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技5G NR、长期演进技术LT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和无线局域网Wi-Fi等。基于上述各类无线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中的小区极化方式的执行主体可以包括上述任意无线通信系统用户侧的用户设备(例如:用户设备100),以及上述任意通信系统网络侧的网络设备(例如:卫星基站(包括演进型基站eNB、5G基站gNB等),以及在地面建设的演进型基站eNB、5G基站gNB、无线AP(Access Point)和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premisesequipment,CPE)等)。下面以卫星通信系统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进行具体地阐述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01-S203。
步骤S201,服务基站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中配置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极化方式指示信息,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其中,所述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的具体消息格式在实施例六中具体描述。
具体实现中,极化方式指示信息例如可以配置在RRC消息的移动控制信息消息元素(MobilityControlInfo information element)字段中。作为示例地,包含有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移动控制信息消息元素可以具有以下的消息格式:
MobilityControlInfo information element
Figure BDA0003696523670000101
示例性地,上述移动控制信息消息元素中的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字段的内容可以参照表1描述的方式实现:
Figure BDA0003696523670000102
表1
根据表1的描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可以通过在RRC消息中增加一个长度为1bit(比特)的比特值来指示,对应目标小区可能使用例如左旋圆极化或右旋圆极化这两种极化方式的情况。此时,可以使用比特值1来指示左旋圆极化,使用比特值0来指示右旋圆极化,或者,也可以使用比特值1来指示右旋圆极化,使用比特值1来指示左旋圆极化。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比特值1和比特值0具体指示的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可以由服务基站和用户设备通过协商确定,也可以根据相应的配置和协议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比特值和极化方式的对应关系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上述移动控制信息消息元素中的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字段的内容可以参照表2描述的方式实现:
Figure BDA0003696523670000111
表2
根据表2的描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可以通过在RRC消息中增加一个长度为2bit(比特)的比特值序列来指示,对应目标小区可能存两种或者多于两种极化方式的情况。例如,当目标小区可能使用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左旋椭圆极化或者右旋椭圆极化时,可以使用比特值序列00来表示左旋圆极化,使用比特值序列01来表示右旋圆极化,使用比特值序列10来表示左旋椭圆极化,使用比特值序列11来表示右旋椭圆极化。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比特值序列的不同值具体指示的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可以由服务基站和用户设备通过协商确定,也可以根据相应的配置和协议确定,并配置在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比特值序列和极化方式的对应关系不做具体限定。
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RRC消息中增加的用于指示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的比特值或比特值序列的长度是可以根据目标小区可能使用的极化方式的数量确定的。因此,上述比特值或比特值序列的长度可以不局限于1bit或者2bit。当目标小区可能使用更多的极化方式传输卫星信号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础上容易想到继续增加上述比特值序列的长度,例如3bit、4bit等,以指示更多的极化方式,这些都没有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步骤S201的具体实现方式中,极化方式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服务小区的多个相邻小区的极化方式,其中,用户设备切换的目标小区是多个相邻小区中的一个。极化方式指示信息如表3所示具体可以包括相邻小区的小区ID(Cell ID,CID)和对应用于指示极化方式的比特值或比特值序列。
小区ID 极化方式
4600012345 0
4600012346 1
4600012347 1
4600012348 0
…… ……
表3
步骤S202,服务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newradio,5G NR)和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为例,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之间可以包括两种或者三种RRC状态。具体来说:5G NR中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可以包括三种RRC状态,分别为: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RRC空闲态(RRC_IDLE)和RRC待用态(RRC_INACTIVE);LTE中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可以包括两种RRC状态,分别为: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和RRC空闲态(RRC_IDLE)。
其中,在RRC连接态中,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之间建立有RRC连接,用户设备可以与服务基站交互信令或者数据,并且当UE小区间移动时,网络侧会控制用户设备进行小区切换(例如用户设备从服务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即网络侧控制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在RRC空闲态中,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没有RRC连接,如果用户设备需要和基站之间交互信令或者数据,需要向基站发起RRC连接,以从RRC空闲态进入到RRC连接态;用户设备在RRC空闲态会监听基站的寻呼信息;用户设备在小区间移动时,会进行小区重选,即用户设备控制自身的移动性。在RRC待用态中,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没有RRC连接,但是用户设备的最后一个服务基站保存有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以快速从RRC待用态转移到RRC连接态;用户设备在小区间移动时,会进行小区重选,即用户设备控制自身的移动性。
根据上述可能的RRC状态,步骤S202可以选择在RRC连接态中实现。当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处于RRC连接态时,服务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建立有RRC连接,服务基站可以通过RRC连接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步骤S2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中:服务基站可以主动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RRC消息,而不需要收到用户设备的任何请求;或者,用户设备也可以主动向服务基站发起用于获取极化指示信息的请求消息,使服务基站在接收到该请求消息的情况下,根据该请求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从服务基站的RRC消息中解调得到上述极化指示信息时,用户设备还可以向服务基站发送一个确认消息,例如ACK消息(message acknowledgment),以指示服务基站不需要继续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极化指示信息的RRC消息,降低信令开销。
步骤S203,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BWP的极化方式与所述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开启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测量。
图9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用户设备进行小区切换的场景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RRC连接态下,当用户设备从服务小区移动到目标小区时,用户设备可以执行小区切换流程。小区切换流程一般可以包括以下3个步骤:
步骤一:测量;用户设备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并向服务基站上报测量结果。
步骤二:判决;服务基站评估测量结果,并考虑用户设备的区域限制情况,判定是否进行小区切换。
步骤三:切换;当服务基站确定进行小区切换时,对用户设备进行RRC连接重新配置,使用户设备对目标小区执行随机接入流程,并与目标小区建立RRC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S203,至少能够降低用户设备在小区切换流程中的小区测量步骤(即步骤一)的能耗,并且提高小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具体实现中,服务基站可以通知用户设备需要测量的对象(例如: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SIN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等)、小区列表、测量结果报告方式、测量标识等参数;用户设备根据上述参数确定要测量的目标小区,并根据极化方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开启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服务基站。
示例地,如图9所示,用户设备在移动到目标小区之前,从服务基站接收到极化方式指示信息;如果该极化方式指示信息指示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为右旋圆极化,那么,当用户设备移动到目标小区时,用户设备可以仅开启右旋圆极化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测量,而无需开启所有的端口,由此,能够降低用户设备在小区测量时的能耗;并且,由于用户设备不开启其他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用户设备不会解调到通过其他极化方式传输的电磁波信号,避免了用户设备在进行目标小区测量时受到干扰,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可以是物理端口,也可以是逻辑端口。其中,物理端口例如可以是用户设备的天线端口;逻辑端口例如可以是通过参考信号区分的(reference signal)或链路区分的逻辑端口,具体来说,当多个物理天线用于传输一个参考信号时,这些物理天线就可以对应同一个逻辑端口,当不同链路的参考信号通过同一个物理天线传输时,这个物理天线就可以对应多个逻辑端口。本申请实施例对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由以上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服务基站在RRC消息中配置极化方式指示信息,使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切换之前,提前获知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从而在进行小区切换时,可以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开启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而不需要开启多个端口。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降低用户设备在小区切换时的能耗,并且避免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测量时受到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如图10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301-S303。
步骤S301,服务基站在服务小区的系统广播消息(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中配置极化方式指示信息,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用于指示BWP的极化方式。
具体实现中,系统广播消息SIB通常包含多个类型,例如SIB1~SIBx(其中,x为大于1的正整数),极化方式指示信息可以配置在系统广播消息SIB的某一个或者多个类型中。
作为示例地,在5G NR和LTE系统中,一些SIB类型包含小区重选相关的信息,例如:
·SIB2包含小区重选信息,主要与服务小区有关;
·SIB3包含关于与小区重选相关的服务频率和频内相邻小区的信息;
·SIB4包含关于与小区重选相关的其他NR频率和频率间相邻小区的信息;
因此,服务基站可以优选将极化方式指示信息配置在SIB2、SIB3或者SIB4等包含小区重选相关信息的SIB类型中。
作为示例地,包含有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系统广播消息SIBx可以具有以下的消息格式:
SIBx message
Figure BDA0003696523670000131
示例性地,上述系统广播消息SIBx中的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字段的内容可以参照表4描述的方式实现:
Figure BDA0003696523670000132
表4
根据表4的描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可以通过在系统广播消息SIBx中增加一个长度为1bit(比特)的比特值来指示。例如,当目标小区可能使用左旋圆极化或右旋圆极化这两种极化方式时,可以使用比特值1来指示左旋圆极化,使用比特值0来指示右旋圆极化,或者,可以使用比特值1来指示右旋圆极化,使用比特值1来指示左旋圆极化。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比特值1和比特值0具体指示的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可以由服务基站和用户设备通过协商确定,也可以根据相应的配置和协议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比特值和极化方式的对应关系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上述系统广播消息SIBx中的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字段的内容可以参照表5描述的方式实现:
Figure BDA0003696523670000141
表5
根据表2的描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可以通过在系统广播消息SIBx中增加一个长度为2bit(比特)的比特值序列来指示,以指示目标小区可能存在的更多的极化方式。使用2bit长度的比特值序列指示极化方式的具体示例,请参照本申请的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系统广播消息SIBx中增加的用于指示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的比特值或比特值序列的长度是可以根据目标小区可能使用的极化方式的数量确定的。因此,上述比特值或比特值序列的长度可以不局限于1bit或者2bit。当目标小区可能使用更多的极化方式传输卫星信号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础上容易想到继续增加上述比特值序列的长度,例如3bit、4bit等,以指示更多的极化方式,这些都没有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步骤S301的具体实现方式中,极化方式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服务小区,以及服务小区的多个相邻小区的极化方式;其中,用户设备进行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的目标小区可以是服务小区,也可以是多个相邻小区中的一个。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个小区的极化方式的具体示例,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表3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302,服务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系统广播消息。
根据实施例(一)描述的内容,用户设备可以包括三种RRC状态,分别为:RRC连接态、RRC空闲态和RRC待用态。步骤S302可以选择在RRC空闲态或RRC待用态中实现。例如,当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处于RRC空闲态时,服务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没有RRC连接,服务基站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SIBx向用户设备发送极化方式指示信息。
具体实现中,服务基站可以周期性地在特定SI(SystemInformation)窗口发送系统广播消息SIBx,因此,用户设备可以周期性地在对应地SI窗口接收并解码系统广播消息SIBx,由此获得极化方式指示信息。
步骤S303,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极化方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开启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测量。
一般来说,用户设备在开机后会执行小区选择流程,以便尽快选择一个信道质量满足条件的小区进行驻留;在用户设备执行小区选择流程之后,在RRC空闲态(RRC_IDLE)状态下,用户设备需要持续地进行小区重选,以便驻留在优先级更高或者信道质量更好的小区。
类似于小区切换流程,用户设备在执行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流程时,同样需要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S304,能够降低用户设备在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流程中的小区测量的能耗,并且提高小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用户设备进行小区重选的场景示意图。示例地,如图11所示,在RRC空闲态下,用户设备接收其驻留的服务小区的包含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系统广播消息,如果该极化方式指示信息指示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为右旋圆极化,那么,当用户设备位于目标小区时,如果要进行小区选择或重选,用户设备可以仅开启右旋圆极化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测量,而无需开启所有的端口,由此,能够降低用户设备在小区测量时的能耗;并且,由于用户设备不开启其他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用户设备不会解调到通过其他极化方式传输的电磁波信号,避免了用户设备在进行目标小区测量时受到干扰,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用户设备执行小区重选或者选择流程前后,用户设备前后驻留的小区可能是同一个小区,即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是同一个小区;用户设备前后驻留的小区也可能不是同一个小区,即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是不同的小区。由此可见,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是根据用户设备在小区切换、重选、选择流程前后接入的小区定义的,不构成对小区在地理层面的划分或者隔离。
由以上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服务基站在服务小区的系统广播消息中配置极化方式指示信息,使用户设备获知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从而在进行小区选择和重选时,可以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开启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而不需要开启多个端口。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降低用户设备在小区选择和重选时的能耗,并且避免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测量时受到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中的极化方式指示方法。如图1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401-S403。
步骤S401,卫星基站在下行控制消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配置极化方式指示信息,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接收当前小区信号的极化方式或者BWP的极化方式。
具体实现中,当前小区是指用户设备当前接入的卫星小区,包括上述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卫星基站是指当前小区归属的基站,包括上述服务基站和目标基站。一个卫星小区可以同时存在多种极化方式的小区信号,当卫星小区接入了多个用户设备时,卫星基站可以针对每个用户设备使用不同的极化方式发送小区信号,并将每个用户设备接收小区信号时应该采用的极化方式配置在该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消息中。
图13是下行寻呼信息的消息格式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一般来说,下行控制消息可以是长度为N bit的比特值序列,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根据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对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描述,根据小区可能使用的极化方式的数量,极化方式指示信息可以是长度为1bit的比特值、或者长度为2bit、3bit以及其他长度的比特值序列。那么,结合下行控制消息的消息格式,可以将下行控制消息的某一个或者多个比特值作为极化方式指示信息。
示例地,当卫星小区包括左旋圆极化或右旋圆极化这两种极化方式时,极化方式指示信息是长度为1bit的比特值,例如,可以使用比特值1来指示左旋圆极化,使用比特值0来指示右旋圆极化。该1bit的比特值如图12所示可以是下行控制消息的第一个比特值,也可以是其他位置的比特值。由此,当下行控制消息的第一个比特值为1时,指示用户设备使用左旋圆极化接收小区信号,当下行控制消息的第一个比特值为0时,指示用户设备使用右旋圆极化接收小区信号。
步骤S402,卫星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下行控制消息。
具体实现中,卫星基站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传输下行控制消息DCI,因此,用户设备可以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接收下行控制消息DCI,以获取极化方式指示信息。
卫星基站可以在PDCCH周期性地发送下行控制消息DCI,用户设备可以周期性地在下行控制消息DCI发送窗口监听PDCCH,以接收到下行控制消息DCI。卫星基站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下行控制消息DCI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现有的技术规范或标准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403,用户设备根据极化方式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小区进行通信。例如,用于设备根据指示的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开启对应的端口接收小区信号。
示例地,如果极化方式指示信息指示用户设备应该使用左旋圆极化接收小区信号,则用户设备可以仅开启左旋圆极化对应的端口接收小区信号,而不需要开启其他的端口。其中,用户设备接收小区信号例如可以是在下行控制消息DCI指示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所在位置进行小区信号的接收和解调等。
由以上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卫星基站在下行控制消息DCI中配置极化方式指示信息,使用户设备获知用于接收小区信号的极化方式,并开启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接收小区信号,而不需要开启多个端口。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降低用户设备与基站通信时的能耗,还能避免用户设备受到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在相邻的两个或者多个基站之间共享各自小区的极化方式,使基站能够根据相邻小区的极化方式合理确定自身小区的极化方式,由此提升小区之间的干扰协调能力。
图14是基站之间共享小区极化方式的场景图。如图14所示,基站之间可以通过Xn接口应用流程协议(XnAP)消息传输小区的极化方式。Xn接口是指卫星基站和卫星基站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切换等信令交互。下面以XnAP消息的发送方作为源基站,以XnAP消息的接收方作为邻基站,以源基站的小区作为源小区,以邻基站的小区作为邻小区,对基站之间传输小区的极化方式的过程进行阐述说明:
具体实现中,源基站可以在XnAP消息中定义新的极化状态消息(PolarizationStatus),其中,该极化状态消息包含源小区的极化方式。当源基站上电使能或者源小区的极化方式变化时,源基站将极化状态消息发送给邻基站,使邻基站获取源小区最新的极化方式,或者,当邻基站已经记录有源小区的极化方式时,邻基站可以根据最新获取的极状态的信息更新源小区的极化方式。
作为示例地,极化状态消息可以具有如以下表6的消息格式:
Figure BDA0003696523670000161
Figure BDA0003696523670000171
表6
由以上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源基站在发给邻小区的XnAP消息中增加极化状态消息,以向邻小区指示源小区的极化方式,使邻基站能够根据源小区的极化方式合理确定自身邻小区的极化方式,由此提升小区之间的干扰协调能力。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将小区信号不同的极化方式与不同的指示信息建立关联,那么,如果用户设备确定了其接收到的小区信号的极化方式,则意味着用户设备接收到了该极化方式所关联的指示信息,由此,用户设备无需额外发送这一指示信息,有利于提高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信息传输的吞吐率。
具体实现中,极化方式可以关联一个长度为1bit的信息,不同的极化方式对应不同的信息值。例如,左旋圆极化可以对应比特值0,右旋圆极化可以对应比特值1,此时,当用户设备接收到左旋圆极化的小区信号时,说明用户设备接收到了比特值0,当用户设备接收到右旋圆极化的小区信号时,说明用户设备接收到了比特值1。又例如,左旋圆极化可以对应比特值1,右旋圆极化可以对应比特值0,此时,当用户设备接收到左旋圆极化的小区信号时,说明用户设备接收到了比特值1,当用户设备接收到右旋圆极化的小区信号时,说明用户设备接收到了比特值0。
具体实现中,极化方式可以用于指示广播消息,例如:主系统广播消息(masterinformation block,MIB)、系统广播消息(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等;极化方式关联的信息还可以作为基站向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消息。
示例地,极化方式可以用于指示主系统广播消息MIB中的cell barred参数,该cell barred参数指示小区是否被禁止接入。例如:当cell barred参数值为1时,表示小区被禁止接入,当cell barred参数值为0时,表示小区未被禁止接入。图15是卫星基站通过极化方式指示cell barred参数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用户设备可以小区切换、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时,开启全部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用户设备接收小区信号。如果用户设备在左旋圆极化对应的端口接收到小区信号,则小区信号为左旋圆极化,对应cell barred参数值为0,表示小区未被禁止接入;如果用户设备在右旋圆极化对应的端口接收到小区信号,则小区信号为右旋圆极化,对应cell barred参数值为1,表示小区被禁止接入。
进一步地,用户设备在确定了小区信号的极化方式和极化方式所指示的广播消息或者数据消息之后,可以关闭其他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以降低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极化方式与不同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以及对不同信息值的定义可以由基站和用户设备协商确定,也可以根据相应的配置和协议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由以上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利用小区信号的极化方式指示其他信息,例如广播消息或者数据消息,由此,用户设备无需额外发送这一信息,有利于提高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信息传输的吞吐率。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通信设备、机载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如图16所示,该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
处理单元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具体实现中,第一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卫星基站,包括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卫星基站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连接到核心网设备,并向用户设备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目标小区是指用户设备发送小区切换、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时要接入的卫星小区、目标小区可以归属于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归属于其他网络设备。
可选的,接收单元501,具体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接收单元501,具体用于接收系统广播消息SIB,系统广播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接收单元501,具体用于接收下行控制消息DCI,系统广播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极化方式包括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线极化或椭圆极化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接收单元501,用于开启全部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用户设备接收小区信号;处理单元50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小区信号的极化方式确定额外的第三指示信息。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卫星基站,包括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
处理单元602,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
可选的,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生成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生成系统广播消息SIB,系统广播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生成下行控制消息DCI,系统广播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极化方式包括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线极化或椭圆极化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获取单元601,具体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目标小区归属于第二网络设备。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卫星基站,包括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该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701,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目标小区归属于第二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可能有部分单元(或器件)为通过硬件电路来实现而另一部分单元(或器件)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能其中所有单元(或器件)都通过硬件电路来实现,还可能其中所有单元(或器件)都通过软件来实现。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通信设备、机载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如图16所示,该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其中,存储器802可以独立于处理器801之外或独立于用户设备之外(Memory#3),也可以在处理器801或用户设备之内(Memory#1和Memory#2)。存储器802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是云服务器上的存储空间或网络硬盘等。
存储器80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称之为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801用于读取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实现前述有关用户设备的方面及其任意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可选的,该用户设备还包括收发器8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卫星基站,包括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其中,存储器902可以独立于处理器901之外或独立于网络设备之外(Memory#3),也可以在处理器901或网络设备之内(Memory#1和Memory#2)。存储器902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是云服务器上的存储空间或网络硬盘等。
存储器90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称之为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901用于读取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实现前述有关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方面及其任意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可选的,该网络设备还包括收发器9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另外,该处理器801或9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另外,该存储器802或9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云存储(cloud storage)、网络附接存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盘(network drive)等;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或者其他具有存储功能的任意形态的介质或产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用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其中:用户设备为图16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为图17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为图18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网络设备。具体地,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通信设备、机载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该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卫星基站,包括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用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其中:用户设备为图19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为图20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为图20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网络设备。具体地,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通信设备、机载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该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卫星基站,包括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实施例(六)
如图21,提供的另一种方法的实施例,具体如下:
步骤S501,网络设备获取用户设备所在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的极化方式,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已经在上面实施例中做了具体介绍,具体请参见上面实施例的描述,这里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做具体介绍。
所述网络设备以服务基站为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所述在服务小区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中或者系统广播消息(systeminformation block,SIB),这里以所述RRC中配置BWP的极化方式指示信息为例进行说明,上述实施例中以RRC或者SIB消息中配置BWP的极化方式指示信息均可以使用。
具体实现中,极化方式指示信息例如可以配置在RRC消息的BWP信息消息元素(BWPInfo information element)字段中。
也可以为:系统广播消息SIB通常包含多个类型,例如SIB1~SIBx(其中,x为大于1的正整数),极化方式指示信息可以配置在系统广播消息SIB的某一个或者多个类型中。
用户设备所在BWP的极化方式具体可以包括:用户设备所在的目标小区公共BWP的极化方式以及用户设备特有的BWP的极化方式。
作为示例地,包含有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移动控制信息消息元素可以具有以下的消息格式:
具体BWP information element消息格式如下:
Figure BDA0003696523670000211
示例性地,上述部分带宽消息元素中的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字段的内容可以参照下面表7实现:
Figure BDA0003696523670000212
表7
根据表7的描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可以通过在RRC消息中增加一个长度为1bit(比特)的比特值来指示,对应目标小区可能使用例如左旋圆极化或右旋圆极化这两种极化方式的情况。此时,可以使用比特值1来指示左旋圆极化,使用比特值0来指示右旋圆极化,或者,也可以使用比特值1来指示右旋圆极化,使用比特值1来指示左旋圆极化。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比特值1和比特值0具体指示的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可以由服务基站和用户设备通过协商确定,也可以根据相应的配置和协议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比特值和极化方式的对应关系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上述移动控制信息消息元素中的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字段的内容可以参照表8描述的方式实现:
Figure BDA0003696523670000213
表8
根据上面表8的描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可以通过在RRC消息中增加一个长度为2bit(比特)的比特值序列来指示,对应目标小区可能存两种或者多于两种极化方式的情况。例如,当目标小区可能使用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左旋椭圆极化或者右旋椭圆极化时,可以使用比特值序列00来表示左旋圆极化,使用比特值序列01来表示右旋圆极化,使用比特值序列10来表示左旋椭圆极化,使用比特值序列11来表示右旋椭圆极化。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比特值序列的不同值具体指示的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可以由服务基站和用户设备通过协商确定,也可以根据相应的配置和协议确定,并配置在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比特值序列和极化方式的对应关系不做具体限定。
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RRC消息中增加的用于指示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的比特值或比特值序列的长度是可以根据目标小区可能使用的极化方式的数量确定的。因此,上述比特值或比特值序列的长度可以不局限于1bit或者2bit。当目标小区可能使用更多的极化方式传输卫星信号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础上容易想到继续增加上述比特值序列的长度,例如3bit、4bit等,以指示更多的极化方式,这些都没有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步骤S501的具体实现方式中,极化方式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目标小区的多个BWP的极化方式,其中,用户设备的目标小区的BWP是多个BWP中的一个。极化方式指示信息如表9所示,具体可以包括目标小区ID(Cell ID,CID)、部分带宽ID(BWP ID)和对应用于BWP的指示极化方式的比特值或比特值序列。
根据表9的描述,在CID为4600012345的目标小区中,包含BWP ID为00、01、10和11等多个BWP,其中,BWP 00对应的极化方式为左旋圆极化,用比特值0来指示,BWP 01对应的极化方式为右旋圆极化,用比特值1来指示。
小区ID BWP ID 极化方式
4600012345 00 0
4600012345 01 1
4600012345 10 1
4600012345 11 0
…… …… ……
表9
步骤S502,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newradio,5G NR)和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为例,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之间可以包括两种或者三种RRC状态。具体来说:5G NR中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可以包括三种RRC状态,分别为: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RRC空闲态(RRC_IDLE)和RRC待用态(RRC_INACTIVE);LTE中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可以包括两种RRC状态,分别为: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和RRC空闲态(RRC_IDLE)。
其中,在RRC连接态中,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之间建立有RRC连接,用户设备可以与服务基站交互信令或者数据,并且当UE小区间移动时,网络侧会控制用户设备进行小区切换(例如用户设备从服务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即网络侧控制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在RRC空闲态中,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没有RRC连接,如果用户设备需要和基站之间交互信令或者数据,需要向基站发起RRC连接,以从RRC空闲态进入到RRC连接态;用户设备在RRC空闲态会监听基站的寻呼信息;用户设备在小区间移动时,会进行小区重选,即用户设备控制自身的移动性。在RRC待用态中,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没有RRC连接,但是用户设备的最后一个服务基站保存有用户设备的上下
文信息,以快速从RRC待用态转移到RRC连接态;用户设备在小区间移动时,会进行小区重选,即用户设备控制自身的移动性。
根据上述可能的RRC状态,步骤S502可以选择在RRC连接态中实现。当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处于RRC连接态时,服务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建立有RRC连接,服务基站可以通过RRC连接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步骤S5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中:服务基站可以主动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RRC消息,而不需要收到用户设备的任何请求;或者,用户设备也可以主动向服务基站发起用于获取极化指示信息的请求消息,使服务基站在接收到该请求消息的情况下,根据该请求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极化方式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从服务基站的RRC消息中解调得到上述极化指示信息时,用户设备还可以向服务基站发送一个确认消息,例如ACK消息(message acknowledgment),以指示服务基站不需要继续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极化指示信息的RRC消息,降低信令开销。
步骤S503,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中,用户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发送或者接收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信号。由此,上述提供的一种在BWP中增加极化指示的方法,可以支持不同波束或用户设备在给定部分带宽BWP中以指示用户设备通过指示的极化方式完成通信传输,同时降低了受到其他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装置部分的描述均是用于实施例六的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Claims (30)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所述目标小区包括相邻小区,所述BWP的极化方式为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目标小区公共BWP的极化方式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特有的BWP的极化方式;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获得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系统广播消息SIB,所述系统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下行控制消息DCI,所述下行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方式包括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线极化或椭圆极化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BWP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小区和服务小区属于同一个服务基站。
7.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所述目标小区包括相邻小区,所述BWP的极化方式为用户设备所在的目标小区公共BWP的极化方式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特有的BWP的极化方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生成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系统广播消息SIB,所述系统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生成下行控制消息DCI,所述下行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方式包括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线极化或椭圆极化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得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第二网络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BWP的标识。
13.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所述目标小区包括相邻小区,所述BWP的极化方式为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目标小区公共BWP的极化方式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特有的BWP的极化方式;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目标小区进行通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系统广播消息SIB,所述系统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控制消息DCI,所述下行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方式包括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线极化或椭圆极化的一种或多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BWP的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小区和服务小区属于同一个服务基站。
19.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所述目标小区包括相邻小区,所述BWP的极化方式为用户设备所在的目标小区公共BWP的极化方式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特有的BWP的极化方式;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或者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
传输单元,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系统广播消息SIB,所述系统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下行控制消息DCI,所述下行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方式包括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线极化或椭圆极化的一种或多种。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第二网络设备。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标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BWP的标识。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2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28.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7-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2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3-18、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9-24、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网络设备。
CN202210681726.0A 2019-09-25 2019-11-2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51348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8756 2019-09-25
CN2019109087569 2019-09-25
CN201911151266.5A CN112566195B (zh) 2019-09-25 2019-11-2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1266.5A Division CN112566195B (zh) 2019-09-25 2019-11-2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4882A true CN115134882A (zh) 2022-09-30

Family

ID=750302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1266.5A Active CN112566195B (zh) 2019-09-25 2019-11-2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2210681726.0A Pending CN115134882A (zh) 2019-09-25 2019-11-2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1266.5A Active CN112566195B (zh) 2019-09-25 2019-11-2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17589A1 (zh)
EP (1) EP4030855A4 (zh)
JP (1) JP2022549702A (zh)
CN (2) CN112566195B (zh)
WO (1) WO20210574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1405A (zh) * 2020-07-03 2022-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选择方法及装置
US11700050B2 (en) * 2020-10-02 2023-07-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larization indication signaling
EP4268386A1 (en) * 2021-01-15 2023-11-01 Orope France Sar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30247507A1 (en) * 2021-04-02 2023-08-03 Apple Inc. Enhancement in ntn mobility
CN115606113A (zh) * 2021-05-10 2023-01-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Cn)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EP4362557A1 (en) * 2021-06-25 2024-05-0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olarizat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olariz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915444A (zh) * 2021-09-30 2023-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10411A1 (ko) * 2022-07-08 2024-01-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비-지상 네트워크에서 편파 다중 신호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57044B1 (en) * 2013-02-14 2018-07-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tenna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66862B1 (en) * 2013-11-07 2017-09-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tenna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4955054A (zh) * 2014-03-26 2015-09-30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和终端天线极化方向配置方法
CN104244276A (zh) * 2014-07-25 2014-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2448747A (zh) * 2014-09-12 2021-03-05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JP2016080710A (ja) * 2014-10-21 2016-05-16 国立大学法人 千葉大学 楕円・円偏波合成開口レーダ並びにこれを搭載した航空機、人工衛星、車両、固定地上プラットフォーム及び成層圏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US10135521B2 (en) * 2015-12-16 2018-11-20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predictive satellite spot beam selection
JP2019516291A (ja) * 2016-03-31 2019-06-13 ドコモ イノヴェーションズ インクDocomo Innovations, Inc. 非周期的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EP3319351B1 (en) * 2016-11-04 2023-09-13 Peraso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station capabilities to establish wireless connections
WO2018126474A1 (en) * 2017-01-09 2018-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ting multiplex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ports in new radio
CN108988925B (zh) * 2017-05-05 202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天线极化方向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9392044B (zh) * 2017-08-10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JP2019083427A (ja) * 2017-10-31 2019-05-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CN108183740B (zh) * 2017-12-26 2020-09-11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极化信息处理的认知异构蜂窝网络跨层干扰对齐方法
JP2019134249A (ja) * 2018-01-30 2019-08-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EP3949149A1 (en) * 2019-03-26 2022-0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US20220352971A1 (en) * 2019-09-25 2022-1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Polarization Modes in a Non-Terrestrial Network (NT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6195A (zh) 2021-03-26
WO2021057490A1 (zh) 2021-04-01
CN112566195B (zh) 2022-07-12
EP4030855A1 (en) 2022-07-20
JP2022549702A (ja) 2022-11-28
US20220217589A1 (en) 2022-07-07
EP4030855A4 (en) 202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66195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254801A1 (en) Tracking area code transmission in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US20230209526A1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initial bandwidth part (bwp),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871365B2 (en) User equipment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CN106792564B (zh) 一种系统广播消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3923741A (zh) 一种小区接入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
CN116073878A (zh) 卫星通信方法和卫星通信装置
CN114339958B (zh) 网络接入方法、网络接入装置、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WO2022021131A1 (zh) 重选初始带宽部分bwp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11633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224791A1 (en)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in ntn environment
CN115695125A (zh) 通信处理方法和通信处理装置
CN116438839A (zh) 一种测量间隔的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3891405A (zh) 一种小区选择方法及装置
US11863291B2 (en) Management of cell measurement
FI130385B (en) Polarization adjustment
WO2022028296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4093327A1 (en) Enhanced relaxed measurement
WO2023092455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9245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144447A1 (en) Polarization switching
KR20240088762A (ko) Ntn에서의 측정 및 셀 재선택
KR2024008461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셀 선택/재선택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KR2024003520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셀 선택/재선택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KR2024003520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셀 선택/재선택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