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7152A - 一种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7152A
CN115127152A CN202210734723.9A CN202210734723A CN115127152A CN 115127152 A CN115127152 A CN 115127152A CN 202210734723 A CN202210734723 A CN 202210734723A CN 115127152 A CN115127152 A CN 115127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mode
outle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47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楷
吴冰璇
徐兴东
黄仕麒
朱运玉
吴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7347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71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7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715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该空调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的进风口,包括:上进风口(1)和下进风口(2);所述室内机的风道,包括:旋转风道(3);所述旋转风道(3),位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之间;在所述旋转风道(3)上,设置有出风口(4);所述旋转风道(3)能够上下旋转,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能够跟随所述旋转风道(3)上下旋转;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不同,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和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能够实现不同出风方式。该方案,通过设置具有错位风口的空调,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模式,满足用户的多种送风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错位风口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空调几乎已经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家电,但一个家庭存在着多种不同类型的用户,每个用户对空调的送风需求不同,如有的人不希望被空调风直吹,有的人希望能够感受到空调风,还有人希望室内温度能够快速得到调节,而大多数空调其送风范围有限,导致难以满足用户在送风方面的需求。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以解决空调的送风范围有限,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的问题,达到通过设置具有错位风口的空调,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模式,满足用户的多种送风需求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的进风口,包括: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所述室内机的风道,包括:旋转风道;所述旋转风道,位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之间;在所述旋转风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旋转风道能够上下旋转,所述空调的出风口能够跟随所述旋转风道上下旋转,以使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处于不同位置;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的不同,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和所述空调的出风口,能够实现不同出风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所述旋转风道相匹配,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旋转风道上下旋转;其中,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为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旋转到朝下位置、中间位置和朝上位置时的任一位置;所述不同出风方式为以下任一出风方式: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旋转到朝下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朝下出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进风、且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关闭的第一出风方式,即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旋转到朝上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朝上出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关闭、且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即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旋转到中间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朝中间出风、以及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均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即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机的蒸发器,包括:上蒸发器和下蒸发器;所述上蒸发器,位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与所述旋转风道之间;所述下蒸发器,位于所述旋转风道与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之间;在所述空调的不同运行模式下,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的不同,结合所述上蒸发器和所述下蒸发器的不同工作状态,所述空调能够实现不同送风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不同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所述不同送风方式,为以下任一送风方式:地毯风的送风方式: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所述上蒸发器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停止工作;沐浴风的送风方式: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上出风和下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所述上蒸发器停止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工作;动态混合气流的送风方式: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在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以及上出风和下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之间变动,即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在设定摆动幅度范围内上下摆动,所述上蒸发器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工作;全屋空气按设定速率循环的送风方式: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所述上蒸发器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风道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风道;至少一个所述风道的一端具有进风开口,且该至少一个所述风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在所述上蒸发器和所述下蒸发器之间,设置有防漏风模块;所述防漏风模块,用于在所述上蒸发器和所述下蒸发器切换工作时,防止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中的相应进风口漏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着所述旋转风道的上下旋转,所述进风开口与所述空调的出风口一起跟随所述旋转风道上下旋转,且所述进风开口能够旋转至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
与上述空调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包括:随着所述旋转风道的旋转,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根据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其中,随着所述旋转风道的上下旋转,所述空调的出风口能够跟随所述旋转风道上下旋转,以使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处于不同位置;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的不同,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和所述空调的出风口,能够实现不同出风方式;根据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确定得到的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该不同出风方式中的一种出风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着所述旋转风道的旋转,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包括:在所述旋转风道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风道、且该至少一个风道具有进风开口的情况下,获取传感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旋转风道内部的至少一个风道的进风开口所处位置;根据所述旋转风道内部的至少一个风道的进风开口所处位置,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其中,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为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旋转到朝下位置、中间位置和朝上位置时的任一位置;所述不同出风方式为以下任一出风方式: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旋转到朝下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朝下出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进风、且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关闭的第一出风方式,即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旋转到朝上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朝上出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关闭、且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即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旋转到中间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朝中间出风、以及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均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即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室内机的蒸发器包括上蒸发器和下蒸发器的情况下,所述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并结合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控制所述上蒸发器和所述下蒸发器的工作状态,以在所述空调的不同运行模式下,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的不同,结合所述上蒸发器和所述下蒸发器的不同工作状态,所述空调能够实现不同送风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不同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所述不同送风方式,为以下任一送风方式:地毯风的送风方式、沐浴风的送风方式、动态混合气流的送风方式、全屋空气按设定速率循环的送风方式;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并结合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所处位置,控制所述上蒸发器和所述下蒸发器的工作状态,包括: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则控制所述上蒸发器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停止工作,以实现地毯风的送风方式;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上出风和下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则控制所述上蒸发器停止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工作,以实现沐浴风的送风方式;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若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在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以及上出风和下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之间变动,即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在设定摆动幅度范围内上下摆动,则控制所述上蒸发器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工作,以实现动态混合气流的送风方式;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若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则控制所述上蒸发器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工作,以实现全屋空气按设定速率循环的送风方式。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设置旋转风道,在旋转风道的上下方设置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在旋转风道上设置出风口,在上进风口与旋转风道之间设置有上蒸发器,在下进风口与旋转风道之间设置有下蒸发器,出风口能够跟随旋转风道的旋转而旋转,根据用户设置的运行模式、以及出风口的当前位置,切换上蒸发器和下蒸发器的工作状态,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模式,从而,通过设置具有错位风口的空调,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模式,满足用户的多种送风需求。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风口错位空调的室内机的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风口错位空调的室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风口错位空调的室内机的旋转风道驱动方式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风口错位空调的室内机的三种进出风方式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上进风、下出风,(b)为上下进风、中间出风,(c)为上出风,下进风;
图6为本发明的风口错位空调的送风模式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风口错位空调的蒸发器工作状态切换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送风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送风控制方法中确定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上进风口;2-下进风口;3-旋转风道;4-出风口;5-步进电机;6-主动齿轮;7-从动齿轮;8-支撑凸台;9-风叶电机预留孔;11-进风开口;12-上蒸发器;13-感应器;14-密封凸台;15-风道;16-下蒸发器;19-蜗舌;20-贯流风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相关方案中,为满足用户不同的送风需求,努力扩大空调的送风范围,因此有了180°的送风空调,但大都采用大导风板、推出式导风板或旋转式导风板以扩大空调的导风范围,其都是从导风板的结构形式上进行改进,以扩大导风范围。但由于这些空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都是固定的,都为进风口在上、出风口在下,导致其导风板向上导风时,出风口出来的风将被再次吸入进风口,导致新风(这里的新风是指空调出风口刚出来的风)反复在空调内循环,造成能量的损耗。
考虑到,人们对送风需求不断提升,厂家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生产具备有更大送风范围、更多送风方式的空调,但由于空调的结构限制,导致其送风范围有限,虽然相关方案中有通过大导风板、推出式导风板以及旋转式导风板来解决送风角度限制的问题,但却容易产生新风反复在空调内部循环,导致能量损耗的问题。为解决空调送风范围有限的问题,并同时解决相关方案中新风反复循环造成的能量损耗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空调,具体是一种错位风口空调。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空调可以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的进风口,包括:上进风口1和下进风口2。所述室内机的风道,包括:旋转风道3。所述旋转风道3,位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之间。在所述旋转风道3上,设置有出风口4。
其中,所述旋转风道3能够上下旋转,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能够跟随所述旋转风道3上下旋转,以使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处于不同位置,与所述室内机的进风口之间形成错位风口。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不同,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和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能够实现不同出风方式。
图2为本发明的风口错位空调的室内机的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案中的风口错位空调的室内机,包括:上进风口1、下进风口2、旋转风道3和出风口4。上进风口1位于旋转风道3的上方,下进风口2位于旋转风道3的下方,出风口4设置在旋转风道3上。进风口、出风口始终保持在不同的方向从而实现多种出风方式,并且避免能量浪费。
本发明的方案,设计了一种进、出风口错位的广角送风的空调,即进风口和出风口始终在不同方向,出风口可上下旋转,拓宽送风范围,且进风口与出风口始终保持错位状态,解决了空调角度送风角度限制和能量损耗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所述旋转风道3相匹配,设置有旋转机构,如步进电机5和齿轮组件。所述旋转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旋转风道4上下旋转。
其中,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为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朝下位置、中间位置和朝上位置时的任一位置。
所述不同出风方式为以下任一出风方式: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朝下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朝下出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进风、且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关闭的第一出风方式,即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朝上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朝上出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关闭、且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即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中间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朝中间出风、以及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均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即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该中间位置,即朝下出风和朝上出风之间的位置。
图4为本发明的风口错位空调的室内机的旋转风道驱动方式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方案中的风口错位空调的室内机的旋转风道驱动方式中,与贯流风叶20相对应,设置有风叶电机预留孔9,在风叶电机预留孔9的外围设置有支撑凸台9。与旋转风道3相匹配,设置有步进电机5和齿轮组件。齿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6和从动齿轮7。步进电机5能够带动主动齿轮6移动,从动齿轮7能够与主动齿轮6配合移动。
本发明的方案提出的一种错位风口空调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对空调的进出风口的错位设计,实现广角送风,并且可实现多种出风方式,如下出风和上进风的出风方式,上出风和下进风的出风方式,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出风方式等,解决了空调送风角度限制的问题,也同时解决了相关方案中上出风产生的能量损耗的问题,为解决送风问题和能量损耗问题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手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机的蒸发器,包括: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所述上蒸发器12,位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与所述旋转风道3之间。所述下蒸发器16,位于所述旋转风道3与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之间。
其中,在所述空调的不同运行模式下,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不同,结合所述上蒸发器12和所述下蒸发器16的不同工作状态,所述空调能够实现不同送风方式。
图3为本发明的风口错位空调的室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方案中的风口错位空调的室内机,还包括:上蒸发器12、感应器13、风道15、下蒸发器16、蜗舌19和贯流风叶20。在贯流风叶20的上下各设置有一个蒸发器如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并且可通过中间的感应器切换不同的蒸发器工作。
本发明的方案,设计了一种错位风口的空调,实现无死角送风的同时,降低由于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气流干扰导致的能量损耗问题,同时本发明的方案设计有上下两个蒸发器,通过底壳上设置的感应器13控制上下两个蒸发器的工作状态,本发明的旋转风道3与外观(即旋转风道3的壳体)一体化的双层设计,一体化减少了零件、节省制造成本,双层设计将风道与风道外观独立开来,使得风道的设计不会受到旋转风道外观的影响,使得风道可直接沿用现有的风道也使得风道的设计更具发挥空间,从而保证整机性能;并通过齿轮进行传动。旋转风道的设计,使风道15、蜗舌19能够随着风道一体旋转,保证切换不同进、出风口的同时能够保证整机性能不受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不同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所述不同送风方式,为以下任一送风方式:
地毯风的送风方式: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所述上蒸发器12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停止工作。
沐浴风的送风方式: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上出风和下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所述上蒸发器12停止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工作。
动态混合气流的送风方式: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在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以及上出风和下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之间变动,即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在设定摆动幅度范围内上下摆动,所述上蒸发器12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工作。
全屋空气按设定速率循环的送风方式: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所述上蒸发器12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工作。
参见图2至图4所示的例子,在本发明的方案中,错位风口的设计使得空调可实现多种出风方式,如下出风和上进风的出风方式,上出风和下进风的出风方式,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出风方式等。多种出风方式搭配旋转风道3的动作至少可实现四种送风模式,如地毯风、沐浴风、动态混合气流、全屋空气快速循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风道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风道,如风道15。至少一个所述风道的一端具有进风开口11,且该至少一个所述风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
在所述上蒸发器12和所述下蒸发器16之间,设置有防漏风模块(如密封凸台14)。所述防漏风模块,用于在所述上蒸发器12和所述下蒸发器16切换工作时,防止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中的相应进风口漏风。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方案中的风口错位空调的室内机,还包括:进风开口11、感应器13、密封凸台14、风道15。在旋转风道3的上下方各设置有一蒸发器如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在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之间设置有感应器13,在感应器13远离旋转风道3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凸台14。在位于上蒸发器12的下方处,且在旋转风道3的上方设置有两个进风开口11,两个进风开口11经旋转风道3中的风道15连通至出风口4。在旋转风道3的内部还设置有贯流风叶20,风道15位于贯流风叶20的左侧,位于出风口处设置有蜗舌19。其中,密封凸台14可以防止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切换工作时漏风。
其中,图3中的风道15为旋转风道、且只有一个,风道15与蜗舍19的搭配便可实现出风,此处的风道15可旋转,从而保证在不同进出风位置也能保证相同的整机性能。
另外,密封凸台14的设置,当上进风口1连通时,可防止下进风口2的风直接进入风道,影响制冷效果,如图3所示,此时只能上进风口1进风,下进风口2无法进风,从而保证制冷效果;当下进风口2连通时,可防止上进风口1的风直接进入风道,影响制冷效果,如图5所示,此时只能下进风口2进风,上进风口1无法进风,从而保证制冷效果。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设计了一种调控方式,使得进、出风口错位的广角送风的空调可实现多种出风方式和多送送风方式,其中,多种出风方式如下出风和上进风的出风方式、上出风和下进风的出风方式、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出风方式等,多种送风方式如地毯风送风方式、沐浴风送风方式、动态混合气流送风方式和全屋空气快速循环等,并在贯流风叶的上下方各设置有一个蒸发器,通过感应器判断当前空调状态,进而切换不同的蒸发器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着所述旋转风道3的上下旋转,所述进风开口11与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一起跟随所述旋转风道3上下旋转,且所述进风开口11能够旋转至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中的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
图5为本发明的风口错位空调的室内机的三种进出风方式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上进风、下出风,(b)为上下进风、中间出风,(c)为上出风,下进风。
上进风、下出风的出风方式,参见图5中(a)所示的例子。当旋转风道3将出风口4旋转到朝下位置时,此时旋转风道3的进风开口11会旋转到对应的上进风口1的位置,此时下进风口2闭合不能进风,上进风口1与进风开口11连通,可进风,并且此时感应器13将感应到下出风口4闭合,进而通过电磁换流阀,关闭下蒸发器16停止工作,上蒸发器12运行,进而实现上进风、下出风。
上下进风、中间出风的出风方式,参见图5中(b)所示的例子。当旋转风道3的出风口4旋转至中间位置时,此时进风开口11与上进风口1、下进风口2连通,可上下进风,此时感应器13感应到上下进风口2皆未闭合,并控制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同时工作,实现上下进风、中间出风,加快室内空气换气。
下进风、上出风的出风方式,参见图5中(c)所示的例子。当旋转风道3的出风口4旋转至朝上的位置时,此时旋转风道3的进风开口11将与下进风口2连通,而上进风口1闭合,此时下进风口2可进风,上进风口1不可进风,并且感应器13感应上进风口1闭合,因此控制上蒸发器12关闭运行,感应到下进风口2连通,因此控制下蒸发器16启动运行,进而实现下进风、上出风。
本发明的方案,将实现无角度限制自由送风,实现多种送风模式,满足用户不同的送风需求,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能够解决空调送风角度限制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案,对出风口4和进风口进行了错位设计,避免了新风反复在空调内部循环,大大节省了空调做无用功,空调更加节能环保,能够解决广角送风导致的能量损耗的问题。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旋转风道,在旋转风道的上下方设置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在旋转风道上设置出风口,在上进风口与旋转风道之间设置有上蒸发器,在下进风口与旋转风道之间设置有下蒸发器,出风口能够跟随旋转风道的旋转而旋转,根据用户设置的运行模式、以及出风口的当前位置,切换上蒸发器和下蒸发器的工作状态,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模式,从而,通过设置具有错位风口的空调,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模式,满足用户的多种送风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一种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和步骤S120。
在步骤S110处,随着所述旋转风道3的旋转,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
在步骤S120处,根据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
其中,随着所述旋转风道3的上下旋转,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能够跟随所述旋转风道3上下旋转,以使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处于不同位置。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不同,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和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能够实现不同出风方式。根据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确定得到的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该不同出风方式中的一种出风方式。
本发明的方案,设计了一种进、出风口错位的广角送风的空调,即进风口和出风口始终在不同方向,出风口可上下旋转,拓宽送风范围,且进风口与出风口始终保持错位状态,解决了空调角度送风角度限制和能量损耗的问题。进风口、出风口始终保持在不同的方向从而实现多种出风方式,并且避免能量浪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0中随着所述旋转风道3的旋转,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9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10中确定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210和步骤S220。
步骤S210,在所述旋转风道3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风道、且该至少一个风道具有进风开口11的情况下,获取传感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旋转风道3内部的至少一个风道的进风开口11所处位置。
步骤S220,根据所述旋转风道3内部的至少一个风道的进风开口11所处位置,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
其中,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为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朝下位置、中间位置和朝上位置时的任一位置。
所述不同出风方式为以下任一出风方式: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朝下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朝下出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进风、且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关闭的第一出风方式,即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朝上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朝上出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关闭、且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即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中间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朝中间出风、以及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均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即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该中间位置,即朝下出风和朝上出风之间的位置。
图7为本发明的风口错位空调的蒸发器工作状态切换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方案中的风口错位空调的蒸发器工作状态切换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1、感应器13采集数据,之后执行步骤22。
步骤22、判断出风口4的位置:若出风口4不在中间位置,则执行步骤31。负出风口4在中间位置,则执行步骤41。
步骤31、进一步判断出风口4的位置:若出风口4朝上,则执行步骤32。若出风口4朝下,则执行步骤33。
步骤32、控制电磁换流阀工作,打开下蒸发器16的流路,下蒸发器16工作。
步骤33、控制电磁换流阀工作,打开上蒸发器12的流路,上蒸发器12工作。
步骤41、控制电磁换流阀,打开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的流路,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同时工作。
其中,结合图3所示的例子,通过底壳中间的感应器13进行判断,当旋转风道3的进风开口11没有碰到感应器13时,则判断出风口4在中间位置,此时为上下进风、中间出风。当旋转风道3没有碰到感应器13时,则认为不再中间位置,此时结合旋转风道3的电机旋转角度可判断出风口4朝上还是朝下,如若设定中间角度为0°,出风口4朝下时旋转角度为负数,出风口4朝上时旋转角度为正数,此时只需要判定旋转角度是正数还是负数,即可判定出风口4时朝上还是朝下。
本发明的方案提出的一种错位风口空调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对空调的进出风口的错位设计,实现广角送风,并且可实现多种出风方式,如下出风和上进风的出风方式,上出风和下进风的出风方式,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出风方式等,解决了空调送风角度限制的问题,也同时解决了相关方案中上出风产生的能量损耗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室内机的蒸发器包括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的情况下,所述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并结合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控制所述上蒸发器12和所述下蒸发器16的工作状态,以在所述空调的不同运行模式下,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不同,结合所述上蒸发器12和所述下蒸发器16的不同工作状态,所述空调能够实现不同送风方式。
本发明的方案,设计了一种错位风口的空调,实现无死角送风的同时,降低由于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气流干扰导致的能量损耗问题,同时本发明的方案设计有上下两个蒸发器,通过底壳上设置的感应器13控制上下两个蒸发器的工作状态。旋转风道的设计,使风道15、蜗舌19能够随着风道一体旋转,保证切换不同进、出风口的同时能够保证整机性能不受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不同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所述不同送风方式,为以下任一送风方式:地毯风的送风方式、沐浴风的送风方式、动态混合气流的送风方式、全屋空气按设定速率循环的送风方式。
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并结合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控制所述上蒸发器12和所述下蒸发器16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任一种控制情形:
第一种控制情形: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则控制所述上蒸发器12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停止工作,以实现地毯风的送风方式。
第二种控制情形: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上出风和下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则控制所述上蒸发器12停止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工作,以实现沐浴风的送风方式。
第三种控制情形: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若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在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以及上出风和下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之间变动,即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在设定摆动幅度范围内上下摆动,则控制所述上蒸发器12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工作,以实现动态混合气流的送风方式。
第四种控制情形: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若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则控制所述上蒸发器12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工作,以实现全屋空气按设定速率循环的送风方式。
图6为本发明的风口错位空调的送风模式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5所示的例子,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方案中风口错位空调的送风模式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1、选择模式,之后执行各模式下的具体控制方式,具体参见步骤12、步骤13、步骤14和步骤15中的任一步骤。
步骤12、地毯风的送风方式,启动步进电机5,控制出风口4朝下,切换上蒸发器12工作,空调制热运行。
具体地,当用户需要制热时,可采用地毯风模式,此时步进电机5带动出风口4旋转至朝下位置,切换上蒸发器12工作开始制热,从而实现冷气从上进风口1进入,热风从下出风出来,暖气沿着地面升腾,让用户快速感受到暖意,之后若关机,则蒸发器停止工作,并控制驱动电机,使出风口4旋转复位。
步骤13、沐浴风的送风方式,启动步进电机5,控制出风口4朝上,切换下蒸发器16工作,空调制冷运行。
具体地,当用户需要制冷时,可采用沐浴风,此时步进电机5带动出风口4旋转至朝上位置,并切换下蒸发器16工作开始制冷,从而实现热气从下方进入,冷气从上方吹出,进出风不干扰,即避免了能量的损耗,也使得制冷更加高效舒适,之后若关机,则蒸发器停止工作,并控制驱动电机,使出风口4旋转复位。
步骤14、动态混合气流的送风方式,启动步进电机5,控制出风口4上下摆动Vmin≤V≤Vmax。根据出风口4的摆动切换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的工作状态,实现制热或制冷。
具体地,当旋转风道3上下摆动时,进出风口随着出风口4位置的变化不断调整进出风方向,从而实现多股气流搅动屋内空气,使得出风更自然,调温更快速,为了保证蒸发器工作状态切换过快影响工作性能,需要保证出风口4的旋转速度V在一定范围:Vmin≤V≤Vmax。最大设定旋转速度Vmax的大小受电磁换流阀、铜管长度以及整机性能的约束,最小设定旋转速度Vmin一般情况下为0,之后若关机,则蒸发器停止工作,并控制驱动电机,使出风口4旋转复位。
步骤15、全屋空气快速循环的送风方式,启动步进电机5,控制出风口4位于中间位置,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同时工作,实现制热或制冷。
具体地,当用户需要快速更换室内空气,此时可采用全屋空气快速循环模式,此时步进电机带动出风口4旋转至中间位置,并使上下蒸发器16同时工作,此时上下进风,中间出风,从而使得室内空气快速换新,之后若关机,则蒸发器停止工作,并控制驱动电机,使出风口4旋转复位。
本发明的方案,将实现无角度限制自由送风,实现多种送风模式,满足用户不同的送风需求,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能够解决空调送风角度限制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案,对出风口4和进风口进行了错位设计,避免了新风反复在空调内部循环,大大节省了空调做无用功,空调更加节能环保,能够解决广角送风导致的能量损耗的问题。
由于本实施例的方法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空调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旋转风道,在旋转风道的上下方设置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在旋转风道上设置出风口,在上进风口与旋转风道之间设置有上蒸发器,在下进风口与旋转风道之间设置有下蒸发器,出风口能够跟随旋转风道的旋转而旋转,根据用户设置的运行模式、以及出风口的当前位置,切换上蒸发器和下蒸发器的工作状态,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模式,避免了新风反复在空调内部循环,大大节省了空调做无用功,空调更加节能环保。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的进风口,包括:上进风口(1)和下进风口(2);所述室内机的风道,包括:旋转风道(3);所述旋转风道(3),位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之间;在所述旋转风道(3)上,设置有出风口(4);
所述旋转风道(3)能够上下旋转,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能够跟随所述旋转风道(3)上下旋转,以使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处于不同位置;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不同,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和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能够实现不同出风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旋转风道(3)相匹配,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旋转风道(4)上下旋转;
其中,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为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朝下位置、中间位置和朝上位置时的任一位置;
所述不同出风方式为以下任一出风方式: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朝下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朝下出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进风、且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关闭的第一出风方式,即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朝上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朝上出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关闭、且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即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中间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朝中间出风、以及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均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即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的蒸发器,包括: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所述上蒸发器(12),位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与所述旋转风道(3)之间;所述下蒸发器(16),位于所述旋转风道(3)与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之间;
在所述空调的不同运行模式下,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不同,结合所述上蒸发器(12)和所述下蒸发器(16)的不同工作状态,所述空调能够实现不同送风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不同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所述不同送风方式,为以下任一送风方式:
地毯风的送风方式: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所述上蒸发器(12)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停止工作;
沐浴风的送风方式: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上出风和下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所述上蒸发器(12)停止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工作;
动态混合气流的送风方式: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在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以及上出风和下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之间变动,即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在设定摆动幅度范围内上下摆动,所述上蒸发器(12)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工作;
全屋空气按设定速率循环的送风方式: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所述上蒸发器(12)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风道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风道;至少一个所述风道的一端具有进风开口(11),且该至少一个所述风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
在所述上蒸发器(12)和所述下蒸发器(16)之间,设置有防漏风模块;所述防漏风模块,用于在所述上蒸发器(12)和所述下蒸发器(16)切换工作时,防止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中的相应进风口漏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随着所述旋转风道(3)的上下旋转,所述进风开口(11)与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一起跟随所述旋转风道(3)上下旋转,且所述进风开口(11)能够旋转至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中的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随着所述旋转风道(3)的旋转,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
根据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
其中,随着所述旋转风道(3)的上下旋转,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能够跟随所述旋转风道(3)上下旋转,以使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处于不同位置;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不同,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和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能够实现不同出风方式;根据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确定得到的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该不同出风方式中的一种出风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随着所述旋转风道(3)的旋转,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包括:
在所述旋转风道(3)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风道、且该至少一个风道具有进风开口(11)的情况下,获取传感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旋转风道(3)内部的至少一个风道的进风开口(11)所处位置;
根据所述旋转风道(3)内部的至少一个风道的进风开口(11)所处位置,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
其中,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为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朝下位置、中间位置和朝上位置时的任一位置;
所述不同出风方式为以下任一出风方式: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朝下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朝下出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进风、且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关闭的第一出风方式,即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朝上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朝上出风、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关闭、且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即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
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旋转到中间位置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朝中间出风、以及所述空调的上进风口(1)和所述空调的下进风口(2)均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即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的蒸发器包括上蒸发器(12)和下蒸发器(16)的情况下,所述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并结合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控制所述上蒸发器(12)和所述下蒸发器(16)的工作状态,以在所述空调的不同运行模式下,随着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的不同,结合所述上蒸发器(12)和所述下蒸发器(16)的不同工作状态,所述空调能够实现不同送风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不同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所述不同送风方式,为以下任一送风方式:地毯风的送风方式、沐浴风的送风方式、动态混合气流的送风方式、全屋空气按设定速率循环的送风方式;
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并结合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所处位置,控制所述上蒸发器(12)和所述下蒸发器(16)的工作状态,包括:
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则控制所述上蒸发器(12)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停止工作,以实现地毯风的送风方式;
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上出风和下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则控制所述上蒸发器(12)停止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工作,以实现沐浴风的送风方式;
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若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在下出风和上进风的第一出风方式、以及上出风和下进风的第二出风方式之间变动,即所述空调的出风口(4)在设定摆动幅度范围内上下摆动,则控制所述上蒸发器(12)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工作,以实现动态混合气流的送风方式;
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若所述空调的出风方式为中间出风和上下进风的第三出风方式,则控制所述上蒸发器(12)工作、且所述下蒸发器(16)工作,以实现全屋空气按设定速率循环的送风方式。
CN202210734723.9A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Withdrawn CN1151271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4723.9A CN115127152A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4723.9A CN115127152A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7152A true CN115127152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8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4723.9A Withdrawn CN115127152A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715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72913A1 (en) * 2015-12-18 2018-09-12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9945302A (zh) * 2019-02-26 2019-06-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0425637A (zh) * 2019-08-05 2019-11-0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多种出风模式的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4251727A (zh) * 2020-09-25 2022-03-29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前面板空调的多模式控制方法
CN114322085A (zh) * 2021-12-20 2022-04-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72913A1 (en) * 2015-12-18 2018-09-12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9945302A (zh) * 2019-02-26 2019-06-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0425637A (zh) * 2019-08-05 2019-11-0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多种出风模式的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4251727A (zh) * 2020-09-25 2022-03-29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前面板空调的多模式控制方法
CN114322085A (zh) * 2021-12-20 2022-04-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348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WO2021036405A1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CN1979028B (zh) 空调机
CN112413733A (zh) 一种新风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器
CN212339440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945447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0657495A (zh) 空调内机
CN211854217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91907U (zh) 一种上下出风柜式空调器
CN112178772B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2178773B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5127152A (zh) 一种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CN21614381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716381U (zh) 送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84120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754415A (zh) 一种能实现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83400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107568U (zh) 一种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
CN110094803A (zh) 一种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40921A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200091B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防凝露控制方法
CN211575266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44665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0817900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283474U (zh) 一种全域风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