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2997A - 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2997A
CN115122997A CN202110328556.3A CN202110328556A CN115122997A CN 115122997 A CN115122997 A CN 115122997A CN 202110328556 A CN202110328556 A CN 202110328556A CN 115122997 A CN115122997 A CN 115122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tation
battery charging
battery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85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陈新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85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29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2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29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组装底部组件并将其定位至预设位置;组装电池充电架组件,并将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安装至底部组件上,并使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位于底部组件的两端;组装顶部组件,并将顶部组件安装至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的顶部。该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由底部组件、顶部组件和电池充电架组件组装而成的箱体框架形成,在需要扩容时,可以沿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各可扩展方向快速延伸组装扩展箱体,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扩大换电站的电池容纳量或储能站的容纳空间。同时,由于箱体框架无遮挡而方便扩容后的电气连接,便于扩展箱体上电,该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可扩展性高。换电站或储能站建造效率高。

Description

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的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换电站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更换电池,电动汽车驶入换电站并可靠定位后,由换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更换。具体地,换电小车将电动汽车上的待更换电池取下并放置到码垛机上,再由码垛机将待更换电池运送至从充电架;码垛机从充电架上将充好电的新电池取走,并放置到换电小车上,由换电小车将新电池运送至预定位置并装到电动汽车上。
公开号为CN21168475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换电站,此种换电站为整体箱式换电站,当换电站在投入使用后因充电仓容量不够时,很难扩容。在一定要扩容情况下,只能在旁边或者上面增加一个箱体整体,若是需要不同箱体内连通方便电池运送,则需要对原换电站的框架采用切割等方式进行开孔,非常不便,且不利于换电站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所述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组装底部组件并将其定位至预设位置;
组装电池充电架组件,并将两个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安装至所述底部组件上,并使两个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位于所述底部组件的两端;
组装顶部组件,并将所述顶部组件安装至两个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的顶部。
在本方案中,第一,该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由底部组件、顶部组件和电池充电架组件组装而成的箱体框架形成,在需要扩容时,可以沿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各可扩展方向快速延伸组装扩展箱体,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扩大换电站的电池容纳量或储能站的容纳空间。同时,由于箱体框架无遮挡而方便扩容后的电气连接,便于扩展箱体上电,因而该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可扩展性高;
第二,箱体可以先分别成型底部组件、顶部组件和电池充电架组件,然后将电池充电架组件、底部组件、顶部组件连接。由于底部组件、顶部组件和电池充电架组件等各模块可同时各自组装,所以该换电站或储能站可快速成型而建造效率高。且各模块是由各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各零部件尺寸相对较小,可以预先对各零部件进行表面处理,例如采用电泳等方式,使得各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效果更好,提高换电站的防腐蚀能力;
第三,由于包含上述箱体的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组装成型,可在搭建时依据实际需求预留内部设备和线路的空间和位置,有利于换电站或储能站内内部结构和设备的合理布设;
第四,由于箱体仅是框架结构,可以通过在箱体外部安装可拆卸连接的保护板后形成换电站或储能站整体,在电池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直接从内部卸下或顶出保护板而将电池或内部容纳物直接移出换电站,从而提高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安全性。
另外,电池充电架组件起到支撑作用,该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组装方式较为简单,在安装顶部组件时,无需另外设置支撑结构,对装配条件的要求较低,也便于换电站的快速成型。
优选地,每一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充电架,所述电池充电架包括顶部框架、底部框架、连接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的立柱和位于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之间的电池承载架,所述将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安装至所述底部组件上之前,包括步骤:
将至少两个所述立柱与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连接;
将复数个所述电池承载架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之间以组装形成所述电池充电架。
在本方案中,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可以分别单独组装,电池充电架的组装效率较高。电池充电架的结构较为简单,电池承载架在竖直方向上排列,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的基础上,实现对较多电池包的存放。
优选地,所述将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安装至所述底部组件上包括步骤:
将所述底部框架和/或所述立柱安装至所述底部组件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底部框架和/或立柱与底部组件连接固定上,有利于电池充电架的稳固性,以及增加换电站或储能站箱体框架的整体可靠性和强度。
优选地,每一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换电站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在所述将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安装至所述底部组件上还包括步骤:
将每一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中的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沿所述第一方向按预设间隔安装至所述底部组件上;
在每一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中的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之间安装第一补强支架。
在本方案中,第一补强支架能够起到加强作用,提高支撑的可靠性,提高电池充电架和换电站的稳固性。
优选地,所述在每一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中的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之间安装第一补强支架包括步骤:
将所述第一补强支架连接在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的相邻的立柱之间;或,沿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一补强支架延伸贯穿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
在本方案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充电架组件的支撑效果,有利于保证箱体的整体稳定性,并且将第一补强支架设置为位于上述相邻的立柱之间或贯穿两列电池充电架,一方面,无需另外设置连接载体,有利于简化结构;另一方面,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不易影响其他结构件的正常运行或使用。
优选地,在每一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中的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之间安装第一补强支架,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第一补强支架与所述顶部组件和/或所述底部组件连接。
在本方案中,进一步提高充电架与顶部组件和底部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支撑的可靠性,提高换电站的稳固性。
优选地,所述顶部组件包括对应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设置的顶部单元,所述顶部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梁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梁交叉的第二连接梁,所述组装顶部组件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梁上沿各自长度方向预设用于容纳线束的容置槽;
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梁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固定形成所述顶部单元。
在本方案中,顶部组件结构简单,便于快速组装,第一连接梁和/或第二连接梁既能起到支撑作用,又能收纳线束,有利于简化换电站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顶部组件安装至两个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的顶部包括步骤:
将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于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
在本方案中,简单快速的实现电池充电架组件与顶部组件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底部组件两端且对应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的两个支撑模块,所述支撑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横梁和至少两个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的第一纵梁;
所述组装底部组件并将其定位至预设位置包括步骤:
将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纵梁连接固定以形成所述支撑模块。
在本方案中,支撑模块的结构简单,便于快速组装,有利于提高底部组件的组装效率。
优选地,所述顶部组件、所述底部组件的端部分别延伸超过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的外边缘,所述顶部组件和底部组件对应的端部位置设置多个支撑柱,所述装配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支撑柱连接于所述顶部组件和所述底部组件之间。
在本方案中,支撑柱进一步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方便保护板的安装。
优选地,所述装配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换电站或储能站的顶面和/或侧面安装与所述顶面和/或所述侧面可拆卸连接的保护板。
在本方案中,覆设保护板,对换电站或储能站内部进行保护。采用可拆卸连接,能够较为方便、快速地实现保护板与换电站的框架之间的连接,且便于拆卸。其中,当遇到突发情况,如电池包温度过高时,由于保护板便于拆卸,通过拆除保护板,便能够较为快速地将电池包转移至外部。
优选地,所述装配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两个所述支撑模块之间安装中间换电模块,所述支撑模块位于所述中间换电模块的左右两端;
在两个顶部单元之间安装中间安装单元,所述中间安装单元与所述中间换电模块对应且形成换电区。
在本方案中,多模块通过拼接的方式形成换电区,实现换电站的换电区快速拼装成型。
优选地,所述中间换电模块包括用于供换电小车运动的导向模块和位于其前后两侧的对电动汽车定位的两定位模块;
在所述在两个所述支撑模块之间安装中间换电模块之前,包括步骤:
组装所述导向模块;
在所述导向模块沿前后方向的两端安装所述定位模块。
在本方案中,导向模块单独成型后再进行与其他模块的组装,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优选地,所述导向模块包括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二横梁和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二纵梁构成的导向框架;
所述组装所述导向模块包括步骤:
将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进行拼装形成导向框架;
在两个所述第二横梁上各设置至少一个导轨面以供所述换电小车行走。
在本方案中,导向模块结构简单,便于快速组装。导轨面便于行走,也能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地,所述组装所述导向模块,还包括步骤:
在两个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形成的中部区域铺设面板;
在所述中部区域进行发泡填充,所述发泡填充的位置位于所述面板下方。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能够提高密封效果和强度。
优选地,所述定位模块包括举升平台,位于举升平台下方的举升机构和位于举升平台上的定位机构;
所述在所述导向模块沿前后方向的两端安装所述定位模块,包括步骤:
在所述举升平台下方安装所述举升机构;
在所述举升平台上安装所述定位机构;
将所述定位模块安装于所述导向模块的前后两端。
在本方案中,定位模块组装方便,组装效率高。定位模块位于导向模块的前后两端,便于对车辆的前后轮进行定位。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在本发明中,第一,该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由底部组件、顶部组件和电池充电架组件组装而成的箱体框架形成,在需要扩容时,可以沿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各可扩展方向快速延伸组装扩展箱体,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扩大换电站的电池容纳量或储能站的容纳空间。同时,由于箱体框架无遮挡而方便扩容后的电气连接,便于扩展箱体上电,因而该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可扩展性高;
第二,箱体可以先分别成型底部组件、顶部组件和电池充电架组件,然后将电池充电架组件、底部组件、顶部组件连接。由于底部组件、顶部组件和电池充电架组件等各模块可同时各自组装,所以该换电站或储能站可快速成型而建造效率高。且各模块是由各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各零部件尺寸相对较小,可以预先对各零部件进行表面处理,例如采用电泳等方式,使得各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效果更好,提高换电站的防腐蚀能力;
第三,由于包含上述箱体的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组装成型,可在搭建时依据实际需求预留内部设备和线路的空间和位置,有利于换电站或储能站内内部结构和设备的合理布设;
第四,由于箱体仅是框架结构,可以通过在箱体外部安装可拆卸连接的保护板后形成换电站或储能站整体,在电池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直接从内部卸下或顶出保护板而将电池或内部容纳物直接移出换电站,从而提高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换电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底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底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导向模块和扩展模块。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底部组件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底部组件中支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底部组件中定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顶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顶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顶部单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底部组件
10 导向模块
101 第一轨道
102 导向框架
103 第一横梁
104 第一纵梁
106 面板
107 第一定位部
108 第一定位板
109 导向块
20 支撑模块
201 第二定位部
202 第二定位板
203 定位槽
204 第二横梁
205 第二纵梁
30 定位模块
301 前定位模块
302 后定位模块
303 前举升平台
304 预留孔位
305 前定位机构
40 扩展模块
200 电池充电架组件
2001 立柱
2002 电池承载架
300 支撑柱
500 顶部组件
501 顶部单元
502 支撑梁
503 容置槽
505 凸起部
506 水平延伸部
507 第一连接梁
508 第二连接梁
509 母排
512 中间安装单元
513 调温单元
600 第一补强支架
700 保护板
800 电池存放区
900 换电区
S100-S300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揭示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箱体,如图1-13所示,箱体为框架结构,且该箱体包括:顶部组件500,设于箱体的顶部;底部组件100,设于箱体的底部;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分别位于箱体内的两端,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分别与顶部组件500和底部组件10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该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由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和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组装而成的箱体框架形成,在需要扩容时,可以沿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各可扩展方向快速延伸组装扩展箱体,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扩大换电站的电池容纳量或储能站的容纳空间。同时,由于箱体框架无遮挡而方便扩容后的电气连接,便于扩展箱体上电,因而该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可扩展性高;
第二,箱体可以先分别成型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和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然后将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连接。由于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和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等各模块可同时各自组装,所以该换电站或储能站可快速成型而建造效率高。且各模块是由各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各零部件尺寸相对较小,可以预先对各零部件进行表面处理,例如采用电泳等方式,使得各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效果更好,提高换电站的防腐蚀能力;
第三,由于包含上述箱体的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组装成型,可在搭建时依据实际需求预留内部设备和线路的空间和位置,有利于换电站或储能站内内部结构和设备的合理布设;
第四,由于箱体仅是框架结构,可以通过在箱体外部安装可拆卸连接的保护板700后形成换电站或储能站整体,在电池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直接从内部卸下或顶出保护板700而将电池或内部容纳物直接移出换电站,从而提高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侧的电池充电架组件200,且顶部组件500也仅为示意性的表达。如图1所示,当将该箱体为换电站的箱体时,换电站还包括换电区900,换电区900设置于两电池充电架组件200之间,由两电池充电架组件200中相对的一侧、顶部组件500和底部组件100围成。其中,两电池充电架区组件所在位置处对应于电池存放区800。其中,电池存放区800和换电区900是对换电站的区域进行功能性划分。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充电架,电池充电架包括顶部框架、底部框架、至少两个连接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立柱2001,以及复数个沿竖直方向排列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的电池承载架2002,顶部框架与顶部组件500连接,底部框架与底部组件100连接。
其中,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结构简单,便于较快地成型也便于与相应的顶部组件500和底部组件100相连,且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稳固性较高,有利于实现较为可靠的支撑。
电池充电架不限于上述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替换成任意形式的电池充电架。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3中仅是示意性示出了电池承载架2002的结构以及数量,实际上,根据实际需求,在强度和空间允许的基础上,电池承载架2002的具体结构形式和数量可以任意设置。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每个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列电池充电架,电池充电架分别与顶部组件500和底部组件100连接固定,第一方向为箱体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其中,在安装顶部组件500的过程中,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对顶部组件500起到支撑作用,将每一电池充电架组件200设置为包括两列电池充电架,有利于提高支撑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对电池包的容量,也有利于提高箱体的空间利用率。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电池充电架组件200还包括第一补强支架600,第一补强支架600沿第一方向连接间隔设置的两列电池充电架。
其中,电池充电架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在两列电池充电架之间增设第一补强支架600,有利于保证横向方向的强度,有利于实现可靠的支撑,从而有利于保证箱体的稳定性。
第一补强支架600的结构并不局限,比如,第一补强支架6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杆,或,包括具有加强杆和连接于加强杆的加强筋的加强框架。实际上,第一补强支架600可以采用适用于此的任何补强结构。
因此,第一补强支架600的结构可以较为简单,有利于在简化箱体的结构的基础上,使得箱体具有较优的稳定性。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补强支架600设于两列电池充电架相邻的立柱2001之间;或,第一补强支架600设置为沿第一方向延伸贯穿两列电池充电架(如图1所示)。其中,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支撑效果,有利于保证箱体的整体稳定性。并且如果将第一补强支架600直接设置在上述相邻的立柱2001之间,一方面,无需另外设置连接载体,有利于简化结构;另一方面,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不易影响其他结构件的正常运行或使用。将第一补强支架600设置为图1所示的贯穿两列电池充电架,第一补强支架600的结构较为简单,加强效果较好,且不占用箱体内部的空间,也便于实现与电池充电架的连接。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补强支架600可以设置为连接于顶部组件500和/或底部组件100。
其中,将第一补强支架600设置在顶部和/或底部,不易干涉其他结构件的正常运行。同时,将第一补强支架600另外连接到顶部组件500和/或底部组件100,有利于对电池充电架与顶部组件500和底部组件100的连接进行进一步加固,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支撑效果,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箱体的整体稳定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箱体的整体可靠性,在顶部组件500和底部组件10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第二补强支架,多个第二补强支架围绕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外部设置。其中,与第一补强支架600类似,第二补强支架的结构可以采用适用于此的任何加强结构。
如图1、图3、图11-13所示,顶部组件500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顶部单元501,两个顶部单元501对应于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由于储能站仅包括电池存放区800,因为仅需要对应两电池存放区800或者两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两顶部单元501相互连接形成,或者两顶部单元也可以直接一体成型。作为示意性实施例,顶部单元501为框架结构,顶部单元501框架结构的平面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梁507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梁508,第一连接梁507与第二连接梁508交叉或垂直布置,电池充电架组件200连接于第一连接梁507和/或第二连接梁508。
其中,顶部单元501的结构较为简单且较为稳固,有利于第一顶部单元501快速组装成型,有利于简化箱体及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13所示,也可以在第一顶部单元501的框架结构内设置支撑梁502,支撑梁502与第一连接梁507和第二连接梁508中的至少一个交叉相连。支撑梁502的延伸方向为支撑梁502的长度方向,沿支撑梁502的宽度方向,支撑梁502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容置槽503,容置槽503沿支撑梁50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线束穿过的容纳孔(图中未示)。
其中,容置槽503设置在支撑梁502内,有利于保护线束,防止其他结构件在安装或运行的过程中损坏线束。另外,当容置槽的数量为多个时,不仅有利于更合理且可靠地收纳线束,又便于实现与支撑梁502的底部的其他结构件实现连接。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支撑梁502的宽度方向,支撑梁502与可具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安装部,安装部上设有供顶部的保护板700连接固定的第一连接结构。
其中,通过安装部及其上的第一连接结构可实现与顶部保护板700的快速安装,有利于换电站或储能站快速拼装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节拍。
如图11-13所示,支撑梁502具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凸起部505,支撑梁502的安装部位于凸起部505上。
其中,在凸起部505的作用下,安装部位于较高位置,可方便实现与顶部保护板700的快速安装,同时可以不影响线束的收纳。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梁502的延伸方向为支撑梁502的长度方向,沿支撑梁502的长度方向,支撑梁502的两侧边均具有水平延伸部506。
其中,一方面,水平延伸部506能够提高支撑梁502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水平延伸部506,便于实现支撑梁502与外部结构件的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梁502由钣金件折弯而成。通过钣金件折弯来形成支撑梁502,支撑梁502的成型方式较为简单,便于成型,且强度较高而成本较低。
如图11-13所示,顶部单元还包括母排509,母排509位于框架结构内并与支撑梁502间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方便换电站或储能站内部设备接电,母排509不会影响线束的正常收纳,且母排509的存在对线束也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梁507和/或第二连接梁508可以采用和支撑梁502同样的结构,即,第一连接梁507和/或第二连接梁508沿各自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容纳线束的容置槽。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梁507和/或第二连接梁508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朝上设置并用于连接箱体顶面的保护板700。
其中,线束收纳于顶部单元501的框架内,使得线束可以隐藏在换电站的顶部,不额外占用站内空间,尤其是侧面和底部的空间,无需避让站内结构和设备,方便站内走线。同时,第一连接梁507和第二连接梁508既能够起到支撑其他结构件的作用,还能够对顶部组件500的框架起到加强作用,又能够起到收纳线束的作用,有利于简化顶部组件500及换电站、储能站的结构。此外,线束设置于顶部给向上增加箱体提供了扩容的可能性和给上部箱体供电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梁507和/或第二连接梁508设置安装部,可以实现其与顶面的保护板700快速安装,有利于换电站快速拼装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第一连接梁507和/或第二连接梁508通过第一安装部与顶面的保护板700连接,能够对保护板700和第一连接梁507和/或第二连接梁508起到加固作用,有利于提高箱体的可靠性。
如图1和图3所示,由于换电站在两电池存放区800中间设有中间换电区900,因此也需要在两顶部单元501之间设置一中部安装区域512,中部安装区域512内安装调温单元513,便于可靠地实现调温,且不占用电池存放区800的空间,电池存放区800内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可用于存放电池包。
如图1-3、图4-图9所示,底部组件100包括位于两端的两支撑模块20,两支撑模块20对应于两电池充电架组件200,且两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底部分别连接于两支撑模块20。由于储能站内仅包括电池存放区800,因此仅需要在对应两电池存放区800或者两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两支撑模块20上设置连接件进行相互连接。
其中,支撑两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底部结构相同,在组装的过程中可以互换使用,组装的过程中无需进行对比和匹配,便于进行组装,从而便于提高箱体的组装效率。
如图4所示的换电站,由于换电站在两电池存放区800中间设有中间换电区900,因此也需要在两支撑模块20中间设置中间换电模块,中间换电模块包括供换电小车移动导向的导向模块10和供电动汽车定位的定位模块。两支撑模块20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于导向模块10的两侧,并用于支撑充电架200。两定位模块30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于导向模块10的两侧,并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定位。其中,两支撑模块20和两定位模块30分别通过连接件与导向模块连接。在一个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垂直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换电小车用于使电池在电动汽车和电池转运装置(比如码垛机或升降机)之间进行转运,电池转运装置用于使电池在充电架200和换电小车之间进行转运。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7所示,导向模块10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平行延伸的轨道。其中,第一轨道101用于引导换电小车的移动,有利于保证换电小车的行程和运转的可靠性。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模块10包括由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一横梁103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一纵梁104构成的导向框架102,至少两个第一轨道101分别设在导向框架102上。
其中,导向模块10的结构简单,在第一横梁103上设置第一轨道101,而无需另外占用空间去铺设第一轨道101,有利于减少导向模块10占用的空间,进而有利于减少底部组件100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模块10具有位于两个第一横梁103和/或两个第一纵梁104之间的中部区域,中部区域设有面板106。
其中,通过面板106对底部组件100的中部区域进行密封,以防止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防虫鼠。另外,面板106还能够在需要时提供用于行走的区域,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检修或操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面板106既可以是一整块板,也可以是多个子板件拼接而成的。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部区域的面板106之下设有发泡填充物(图中未示出)。
其中,通过发泡填充物能够实现对面板106进一步密封,以便防水,有利于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
如图4和图10所示,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定位模块30分别为位于导向模块10前侧的前定位模块301和位于导向模块10后侧的后定位模块302,前定位模块301包括前举升平台303和位于前举升平台303下方的前举升机构(图中未示出),前举升机构用于驱动前举升平台303升降;后定位模块302包括后举升平台和位于后举升平台下方的后举升机构,后举升机构用于驱动后举升平台升降。在一个实施例中,两定位模块30的结构相同,图10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前定位模块301的结构示意图。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将两定位模块30的结构设计为有所不同。
其中,在举升机构的作用下,举升平台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升降,从而使得电动汽车进行升降,有利于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可靠换电。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和图10予以理解,前定位模块301还包括设于前举升平台303上的第一侧前轮定位装置和第二侧前轮定位装置,和/或后定位模块302还包括设于后举升平台上的第一侧后轮定位装置和第二侧后轮定位装置,第一侧前轮定位装置、第二侧前轮定位装置、第一侧后轮定位装置和第二侧后轮定位装置分别安装于第一侧前轮定位装置预留孔位304、第二侧前轮定位装置预留孔位304、第一侧后轮定位装置预留孔位304和第二侧后轮定位装置预留孔位304上。
其中,通过第一侧前轮定位装置、第一侧后轮定位装置、第二侧前轮定位装置和第二侧后轮定位装置,能够较为可靠地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前车轮和后车轮的定位,从而便于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可靠换电。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前轮定位装置、第二侧前轮定位装置和/或第一侧后轮定位装置、第二侧后轮定位装置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前定位模块301和/或后定位模块302上。
将相应的前轮定位装置和后轮定位装置设置为可移动的,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相应的定位装置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适用不同车型,提高了底部组件100的适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前轮定位装置和后轮定位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何能够实现对车轮进行定位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底部组件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扩展模块40,扩展模块40可拆卸地设置于导向模块10和至少其中一个定位模块30之间。其中,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扩展模块40与导向模块10的拼接。
其中,扩展模块40设置在导向模块10和定位模块30之间时,能够增大前轮定位装置和后轮定位装置之间的距离,能够适应于长度较大的电动汽车的换电。因此,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能够适应于不同车型的换电。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示意性实施例,由于定位模块30与导向模块10相拼接,当需要设置扩展模块40时,需要解除导向模块10和定位模块30之间的连接,然后将扩展模块40安装在定位模块30和导向模块10之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一侧的定位模块30和导向模块10之间设置扩展模块40,也可以在两侧定位模块30和导向模块10之间均设置扩展模块40,还可以在一侧的定位模块30和导向模块10之间设置多个扩展模块40。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9所示,导向模块10上用于与两支撑模块20和两定位模块30相拼接的位置处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107,两支撑模块20和两定位模块30上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与第一定位部107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部201。第一定位部107和第二定位部201均作为连接件,以便支撑模块20和定位模块30快速组装连接。
其中,各模块拼接的位置均设置有相应的连接件,使得各模块的拼接较为方便且可靠。
参照图6-9予以理解,第一定位部107包括第一定位板108,第二定位部201包括与第一定位板108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板202,第一定位板108和第二定位板202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有利于快速、可靠地进行组装和拆卸。
可替代地,第一定位板108上还设有导向块109,第二定位板202上设有与导向块109相匹配的定位槽203。通过导向块109和定位槽203的配合,有利于更准确地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部107和第二定位部20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为可以适用于此的任何定位结构,而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结构形式。比如,第一定位部107和第二定位部201的设置对换等。另外,第一定位部107和第二定位部201主要是实现支撑模块20和定位模块30之间的连接功能,为了连接时快速对位设置导向块109和定位槽203以起到定位功能。在不要求对位精度或者节约成本的情况下,第一定位部107和第二定位部201也可以仅是具有连接功能的连接件。
如图4-6所示,第一轨道101至少部分地延伸至支撑模块20内。如此,使得换电小车可在电池存放区与电池转运装置进行配合工作,便于实现快速且可靠的换电。
如图4、图8和图9所示,支撑模块20为框架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横梁204和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纵梁205,框架结构上还设有竖向设置的充电架200。支撑模块20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较为快速地成型,从而有利于换电站的快速成型。
作为示意性实施例,支撑模块20构造为由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横梁204和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纵梁205,其中第二轨道分别设在第二纵梁205上。支撑模块20的结构简单,便于快速成型。在第二纵梁205上设置第二轨道,而无需另外占用空间去铺设第二轨道,有利于减少另一导向模块占用的空间,进而有利于减少底部组件100占用的空间。
如图1和图3所示,顶部组件500、底部组件100的端部分别延伸超过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外边缘。箱体还包括多个支撑柱300,多个支撑柱300在顶部组件500和底部组件100对应的端部位置处连接在顶部组件500和底部组件100之间。
其中,支撑柱300能进一步起到支撑作用,便于在箱体的框架的外部安装保护板700。同时,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也便于实现顶部组件500、底部组件100与对应的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连接。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柱30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部(图中未示出),第二安装部朝箱体外设置并用于连接箱体侧面的保护板700。
其中,上述结构可实现支撑柱300与侧面保护板700等的快速安装,有利于快速拼装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支撑柱300通过第二安装部与箱体的侧面的保护板700连接,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支撑柱300和箱体的侧面的保护板700进行加固。
箱体还包括上述保护板700,保护板700安装于箱体的顶面和/或侧面。安装于箱体顶面的保护板700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安装部相适配的第三安装部,安装于箱体侧面的保护板700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第二安装部相适配的第四安装部。
其中,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的配合,实现箱体的顶面的保护板700与顶部单元501的快速且可靠的连接,通过第二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的配合,实现保护板700与箱体侧面的可靠连接。相应地,也能够对箱体的整体进行加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可以是任何能够适用于此的安装结构或连接结构,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两个结构件之间的连接即可。
当该箱体为换电站的箱体时,如图1-3和图11所示,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部组件500还包括位于两顶部单元501之间的中部安装区域512,中部安装区域512设置于换电区900上方,并安装有调温单元513。
其中,调温单元513设置在中部,便于方便且可靠地对两侧的电池充电架组件200所在的电池存放区800实现调温,有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
如图1-3、图4-10所示,底部组件100还包括设置于换电区900底部的导向模块10和两定位模块30,导向模块10用于供换电设备行驶并设于两支撑模块20之间,两定位模块30设于导向模块10与两支撑模块20不同的两侧。其中,导向模块10和/或定位模块30设有连接件以供导向模块10连接于两定位模块30之间,导向模块10和/或支撑模块20设有连接件以供导向模块10连接于两支撑模块20之间。
其中,底部组件100采用支撑模块20、导向模块10和定位模块30通过连接件组装而成拼装,支撑模块20、导向模块10和定位模块30可分别同时成型,便于快速组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箱体和换电站的组装效率。同时由于各模块具有独立性,在底部组件100的某一部分出现故障或受损之时,仅需更换相应的损坏部分,例如,定位模块30中的一个出现了故障,仅需要将故障的定位模块30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将更换整个换电站的底部组件100,有利于降低整体构建成本。
上述箱体也可适用于储能站,只是储能站不包括上述换电区900。
在本申请中,第一,该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由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和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组装而成的箱体框架形成,在需要扩容时,可以沿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各可扩展方向快速延伸组装扩展箱体,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扩大换电站的电池容纳量或储能站的容纳空间。同时,由于箱体框架无遮挡而方便扩容后的电气连接,便于扩展箱体上电,因而该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可扩展性高;
第二,箱体可以先分别成型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和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然后将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连接。由于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和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等各模块可同时各自组装,所以该换电站或储能站可快速成型而建造效率高。且各模块是由各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各零部件尺寸相对较小,可以预先对各零部件进行表面处理,例如采用电泳等方式,使得各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效果更好,提高换电站的防腐蚀能力;
第三,由于包含上述箱体的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组装成型,可在搭建时依据实际需求预留内部设备和线路的空间和位置,有利于换电站或储能站内内部结构和设备的合理布设;
第四,由于箱体仅是框架结构,可以通过在箱体外部安装可拆卸连接的保护板700后形成换电站或储能站整体,在电池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直接从内部卸下或顶出保护板700而将电池或内部容纳物直接移出换电站,从而提高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安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揭示一种上述实施例1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如图14所示,该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组装底部组件100并将其定位至预设位置;
步骤S200、组装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并将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安装至底部组件100上,并使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200位于底部组件100的两端;
步骤S300、组装顶部组件500,并将顶部组件500安装至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顶部。
其中,第一,该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由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和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组装而成的箱体框架形成,在需要扩容时,可以沿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各可扩展方向快速延伸组装扩展箱体,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扩大换电站的电池容纳量或储能站的容纳空间。同时,由于箱体框架无遮挡而方便扩容后的电气连接,便于扩展箱体上电,因而该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可扩展性高;
第二,箱体可以先分别成型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和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然后将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连接。由于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和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等各模块可同时各自组装,所以该换电站或储能站可快速成型而建造效率高。且各模块是由各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各零部件尺寸相对较小,可以预先对各零部件进行表面处理,例如采用电泳等方式,使得各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效果更好,提高换电站的防腐蚀能力;
第三,由于包含上述箱体的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组装成型,可在搭建时依据实际需求预留内部设备和线路的空间和位置,有利于换电站或储能站内内部结构和设备的合理布设;
第四,由于箱体仅是框架结构,可以通过在箱体外部安装可拆卸连接的保护板700后形成换电站或储能站整体,在电池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直接从内部卸下或顶出保护板700而将电池或内部容纳物直接移出换电站,从而提高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安全性。
另外,电池充电架组件200起到支撑作用,该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组装方式较为简单,在安装顶部组件500时,无需另外设置支撑结构,对装配条件的要求较低,也便于换电站的快速成型。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一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充电架,电池充电架包括顶部框架、底部框架、连接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立柱2001和位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的电池承载架2002,将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安装至底部组件100上之前,包括步骤:
将至少两个立柱2001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连接;
将复数个电池承载架2002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以组装形成电池充电架。
其中,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可以分别单独组装,电池充电架的组装效率较高。电池充电架的结构较为简单,电池承载架2002在竖直方向上排列,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的基础上,实现对较多电池包的存放。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安装至底部组件100上包括步骤:
将底部框架和/或立柱2001安装至底部组件100上。
其中,通过将底部框架和/或立柱2001与底部组件100连接固定上,有利于电池充电架的稳固性,以及增加换电站或储能站箱体框架的整体可靠性和强度。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一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列电池充电架,第一方向为换电站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其中,在将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安装至底部组件100上还包括步骤:
将每一电池充电架组件200中的两列电池充电架沿第一方向按预设间隔安装至底部组件100上;
在每一电池充电架组件200中的两列电池充电架之间安装第一补强支架600。
其中,电池充电架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在两列电池充电架之间增设第一补强部分,有利于保证横向方向的强度,有利于实现可靠的支撑,从而有利于保证箱体的稳定性。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一电池充电架组件200中的两列电池充电架之间安装第一补强支架600包括步骤:
将第一补强支架600连接在两列电池充电架的相邻的立柱2001之间;或,沿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一补强支架600延伸贯穿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
其中,设置第一补强支架600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充电架组件的支撑效果,有利于保证箱体的整体稳定性,并且将第一补强支架600设置为位于上述相邻的立柱之间或贯穿两列电池充电架,一方面,无需另外设置连接载体,有利于简化结构;另一方面,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不易影响其他结构件的正常运行或使用。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一电池充电架组件200中的两列电池充电架之间安装第一补强支架600,还包括步骤:
将第一补强支架600与顶部组件500和/或底部组件100连接。
其中,进一步提高充电架与顶部组件500和底部组件10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支撑的可靠性,提高换电站的稳固性。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部组件500包括对应电池充电架组件200设置的顶部单元501,顶部单元501包括第一连接梁507和与第一连接梁507交叉的第二连接梁508,组装顶部组件500包括步骤:
在第一连接梁507和/或第二连接梁508上沿各自长度方向预设用于容纳线束的容置槽503;
将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梁507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梁508连接固定形成顶部单元501。
其中,顶部组件500结构简单,便于快速组装,第一连接梁507和/或第二连接梁508既能起到支撑作用,又能收纳线束,有利于简化换电站的结构。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顶部组件500安装至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顶部包括步骤:
将第一连接梁507和/或第二连接梁508连接于电池充电架组件200。
其中,简单快速的实现电池充电架组件200与顶部组件500的连接。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部组件100包括位于底部组件100两端且对应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两个支撑模块20,支撑模块2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横梁103和至少两个连接于第一横梁103之间的第一纵梁104;
组装底部组件100并将其定位至预设位置包括步骤:
将第一横梁103和第一纵梁104连接固定以形成支撑模块20。
其中,支撑模块20的结构简单,便于快速组装,有利于提高底部组件100的组装效率。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部组件500、底部组件100的端部分别延伸超过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的外边缘,顶部组件500和底部组件100对应的端部位置设置多个支撑柱300,装配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支撑柱300连接于顶部组件500和底部组件100之间。
其中,支撑柱300进一步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方便保护板700的安装。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配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换电站或储能站的顶面和/或侧面安装与顶面和/或侧面可拆卸连接的保护板700。
其中,覆设保护板700,对换电站或储能站内部进行保护。采用可拆卸连接,能够较为方便、快速地实现保护板700与换电站的框架之间的连接,且便于拆卸。其中,当遇到突发情况,如电池包温度过高时,由于保护板700便于拆卸,通过拆除保护板700,便能够较为快速地将电池包转移至外部。同时,在换电站建成后需要扩容时,可通过拆卸保护板700后对框架结构进行扩容,提高换电站的扩展性。
其中,保护板700优选由保温、隔热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存放区800的外部和中间换电区900的外部的保护板700的材质相同。实际上,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存放区800的外部和中间换电区900的外部的保护板700可设置为由不同的材质属性的材料制成,且采用不同结构。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配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两个支撑模块20之间安装中间换电模块,支撑模块20位于中间换电模块的左右两端;
在两个顶部单元之间安装中间安装单元512,中间安装单元512与中间换电模块对应且形成换电区900。
其中,多模块(包括支撑模块20和中间换电模块)通过拼接的方式形成换电区900,实现换电站的换电区900快速拼装成型。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间换电模块包括用于供换电小车运动的导向模块10和位于其前后两侧的对电动汽车定位的两定位模块30;
在在两个支撑模块20之间安装中间换电模块之前,包括步骤:
组装导向模块10;
在导向模块10沿前后方向的两端安装定位模块30。
其中,导向模块10单独成型后再进行与其他模块的组装,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模块10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二横梁204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二纵梁205构成的导向框架102;
组装导向模块10包括步骤:
将第二横梁204和第二纵梁205进行拼装形成导向框架102;
在两个第二横梁204上各设置至少一个导轨面以供换电小车行走。
其中,导向模块10结构简单,便于快速组装。导轨面便于行走,也能起到导向作用。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组装导向模块10,还包括步骤:
在两个第二横梁204之间形成的中部区域铺设面板106;
在中部区域进行发泡填充,发泡填充的位置位于面板106下方。
其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能够提高密封效果和强度。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模块30包括举升平台,位于举升平台下方的举升机构和位于举升平台上的定位机构;
在导向模块10沿前后方向的两端安装定位模块30,包括步骤:
在举升平台下方安装举升机构;
在举升平台上安装定位机构;
将定位模块30安装于导向模块10的前后两端。
其中,定位模块30组装方便,组装效率高。定位模块30位于导向模块10的前后两端,便于对车辆的前后轮进行定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换电站的装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换电站的箱体的装配,至于内部的其他结构,包括电控装置、换电设备等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装配方法进行安装。
在本发明中,第一,该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由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和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组装而成的箱体框架形成,在需要扩容时,可以沿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各可扩展方向快速延伸组装扩展箱体,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扩大换电站的电池容纳量或储能站的容纳空间。同时,由于箱体框架无遮挡而方便扩容后的电气连接,便于扩展箱体上电,因而该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可扩展性高;
第二,箱体可以先分别成型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和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然后将电池充电架组件200、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连接。由于底部组件100、顶部组件500和电池充电架组件200等各模块可同时各自组装,所以该换电站或储能站可快速成型而建造效率高。且各模块是由各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各零部件尺寸相对较小,可以预先对各零部件进行表面处理,例如采用电泳等方式,使得各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效果更好,提高换电站的防腐蚀能力;
第三,由于包含上述箱体的换电站或储能站是组装成型,可在搭建时依据实际需求预留内部设备和线路的空间和位置,有利于换电站或储能站内内部结构和设备的合理布设;
第四,由于箱体仅是框架结构,可以通过在箱体外部安装可拆卸连接的保护板700后形成换电站或储能站整体,在电池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直接从内部卸下或顶出保护板700而将电池或内部容纳物直接移出换电站,从而提高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安全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组装底部组件并将其定位至预设位置;
组装电池充电架组件,并将两个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安装至所述底部组件上,并使两个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位于所述底部组件的两端;
组装顶部组件,并将所述顶部组件安装至两个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充电架,所述电池充电架包括顶部框架、底部框架、连接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的立柱和位于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之间的电池承载架,所述将两个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安装至所述底部组件上之前,包括步骤:
将至少两个所述立柱与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连接;
将复数个所述电池承载架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之间以组装形成所述电池充电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两个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安装至所述底部组件上包括步骤:
将所述底部框架和/或所述立柱安装至所述底部组件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换电站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在所述将两个电池充电架组件安装至所述底部组件上还包括步骤:
将每一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中的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沿所述第一方向按预设间隔安装至所述底部组件上;
在每一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中的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之间安装第一补强支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一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中的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之间安装第一补强支架包括步骤:
将所述第一补强支架连接在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的相邻的立柱之间;或,沿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一补强支架延伸贯穿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中的两列所述电池充电架之间安装第一补强支架,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第一补强支架与所述顶部组件和/或所述底部组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组件包括对应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设置的顶部单元,所述顶部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梁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梁交叉的第二连接梁,所述组装顶部组件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梁上沿各自长度方向预设用于容纳线束的容置槽;
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梁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固定形成所述顶部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顶部组件安装至两个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的顶部包括步骤:
将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于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底部组件两端且对应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的两个支撑模块,所述支撑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横梁和至少两个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的第一纵梁;
所述组装底部组件并将其定位至预设位置包括步骤:
将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纵梁连接固定以形成所述支撑模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组件、所述底部组件的端部分别延伸超过所述电池充电架组件的外边缘,所述顶部组件和底部组件对应的端部位置设置多个支撑柱,所述装配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支撑柱连接于所述顶部组件和所述底部组件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换电站或储能站的顶面和/或侧面安装与所述顶面和/或所述侧面可拆卸连接的保护板。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两个所述支撑模块之间安装中间换电模块,所述支撑模块位于所述中间换电模块的左右两端;
在两个顶部单元之间安装中间安装单元,所述中间安装单元与所述中间换电模块对应且形成换电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电模块包括用于供换电小车运动的导向模块和位于其前后两侧的对电动汽车定位的两定位模块;
在所述在两个所述支撑模块之间安装中间换电模块之前,包括步骤:
组装所述导向模块;
在所述导向模块沿前后方向的两端安装所述定位模块。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模块包括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二横梁和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二纵梁构成的导向框架;
所述组装所述导向模块包括步骤:
将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进行拼装形成导向框架;
在两个所述第二横梁上各设置至少一个导轨面以供所述换电小车行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所述导向模块,还包括步骤:
在两个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形成的中部区域铺设面板;
在所述中部区域进行发泡填充,所述发泡填充的位置位于所述面板下方。
16.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包括举升平台,位于举升平台下方的举升机构和位于举升平台上的定位机构;
所述在所述导向模块沿前后方向的两端安装所述定位模块,包括步骤:
在所述举升平台下方安装所述举升机构;
在所述举升平台上安装所述定位机构;
将所述定位模块安装于所述导向模块的前后两端。
CN202110328556.3A 2021-03-26 2021-03-26 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 Pending CN1151229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8556.3A CN115122997A (zh) 2021-03-26 2021-03-26 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8556.3A CN115122997A (zh) 2021-03-26 2021-03-26 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2997A true CN115122997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3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8556.3A Pending CN115122997A (zh) 2021-03-26 2021-03-26 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299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27334U (zh) 电动汽车的换电系统和电动汽车
CN212219895U (zh) 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侧置氢气瓶固定装置
DE102012005902B4 (de) Hochspannungskabel-Führungsstruktur für ein elektris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CN218577488U (zh) 换电车辆
CN102019840A (zh) 具有蓄能器区域的车辆
CN113611974A (zh) 组合式电池设备和新能源车辆
CN115556620A (zh) 模块化的换电装置
CN216101645U (zh) 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箱体、换电站及储能站
CN115122997A (zh) 换电站或储能站的装配方法
CN215284462U (zh) 快速组装的箱体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N115122998A (zh) 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箱体、换电站及储能站
CN106240331B (zh) 一种电池箱框架和包括该电池箱框架的汽车
CN218195114U (zh) 车辆翼子板柔性摆放式工装
CN115122982A (zh) 换电站的装配方法
CN215284460U (zh) 底部组件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N106166942B (zh) 电池箱框架与中通道的连接结构和包括该连接结构的汽车
CN116119065A (zh) 无人机托运组件
CN215933748U (zh) 一种可兼容侧换和顶换的换电重卡电池箱体
CN106184374B (zh) 一种汽车及其电池箱框架与车身后部总成的连接结构
CN115122994A (zh) 快速组装的箱体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N115122986A (zh) 底部组件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N215361013U (zh) 箱体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N108437770A (zh) 动力电池箱体的吊挂连接结构及其通用安装方法
CN211507711U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安装支架
CN218476665U (zh) 一种配合吊机转移放置车辆前围骨架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