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0395A - 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和球囊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和球囊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0395A
CN115120395A CN202210681523.1A CN202210681523A CN115120395A CN 115120395 A CN115120395 A CN 115120395A CN 202210681523 A CN202210681523 A CN 202210681523A CN 115120395 A CN115120395 A CN 115120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oon
axial
catheter
stent
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15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106815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0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0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0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02Balloon catheters characterised by balloon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1Multiple balloon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10/00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10/0061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swell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50/00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50/0058Additional features; Implant or prostheses propert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F2250/0096Markers and sensors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r changes of a position of an implant, e.g. RF sensors, ultrasound markers
    • A61F2250/0098Markers and sensors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r changes of a position of an implant, e.g. RF sensors, ultrasound markers radio-opaque, e.g. radio-opaque mar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02Balloon catheters characterised by balloon shape
    • A61M2025/1004Balloons with folds, e.g. folded or multifold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025/1043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 A61M2025/1075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having a balloon composed of several layers, e.g. by coating or embed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025/1043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 A61M2025/1079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having radio-opaque markers in the region of the ballo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025/1043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 A61M2025/109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having balloons for removing solid matters, e.g. by grasping or scraping plaque, thrombus or other matters that obstruct the flow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和一种球囊导管。其中的血管支架包括多个可沿着轴向产生形变的轴向筋条和多个可沿着径向产生形变的径向筋条,多个所述轴向筋条和多个所述径向筋条组成网状结构;任一个轴向筋条分别设置有多个曲折部,至少两个轴向筋条的曲折部的数量不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在其折弯时,可以通过位于血管的弯曲处的内弧部的第二轴向筋条的曲折部的收缩,减少轴向收缩趋势,进而减少或避免位于内弧部的位置处的一部分血管支架向血管支架的内部产生形变,进而减少或避免现有技术中造成的阻碍血液流动的负面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和球囊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和一种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篇名称为一种弯曲式血管支架,申请号为201910779140.6的专利文献;在该现有技术中,其实际提供了一种开环式的血管支架;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篇名称为一种大挠度长寿命血管支架,申请号为201920987623.0的专利文献;在该现有技术中,其实际提供了一种闭环式的血管支架。
上述两个现有技术所提供的血管支架,在实际应用于弯曲度比较大的血管时,例如:应用到颈动脉颅内段(参见图16),血管支架在折弯处的内弧部分别会产生向血管支架内部的形变,导致向血管支架内部的形变实际形成了阻挡血液流动的现象。尤其是闭环式的血管支架,其不但向血管支架内部的形变量,大于开环式的血管支架的向血管支架内部的形变量,而且其折弯处的外弧部的膨胀受到闭环式的血管支架结构的限制,无法产生理想的膨胀,导致外弧部的膨胀比较小,进而使得闭环式的血管支架其折弯处的截面积比较小,进一步的影响到血液的流动。
因此,如何减少或避免现有技术的血管支架在其折弯处的内弧部产生向血管支架内的形变,成为现有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减少或避免现有技术的血管支架在其折弯处的内弧部产生向血管支架内的形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和一种球囊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包括多个可沿着轴向产生形变的轴向筋条和多个可沿着径向产生形变的径向筋条,多个所述轴向筋条和多个所述径向筋条组成网状结构;
任一个所述轴向筋条分别设置有多个曲折部,任一个所述轴向筋条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曲折部的间隔相同,至少两个所述轴向筋条的曲折部的数量不相同,将曲折部的数量比较多的所述轴向筋条定义为第一轴向筋条,将曲折部的数量比较少的所述轴向筋条定义为第二轴向筋条;
所述血管支架具有被支撑且被折弯之前的第一状态、和被支撑且被折弯之后的第二状态,其中,任一个所述轴向筋条分别具有实际长度和相对长度,当所述血管支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轴向筋条的相对长度和所述第二轴向筋条的相对长度分别与所述血管支架的总长度相同,当所述血管支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轴向筋条的相对长度和所述第二轴向筋条的相对长度不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轴向筋条的数量配置为3个至9个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向筋条上的曲折部的数量为第一数量,所述第二轴向筋条上的曲折部的数量为第二数量,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的差值满足预设差值。
进一步的,所述血管支架上设置有显影部,任一个所述显影部均被配置为点状的三个显影点,三个所述显影点配置为直线排列或三角排列。
进一步的,任一个所述径向筋条分别连接于其中两个所述轴向筋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包括顺序相连的3个球囊,任一个所述球囊分别设置有褶皱部,其中,任一个所述球囊分别设置有收敛状态和展开状态,当所述球囊处于收敛状态时,所述球囊呈圆柱状,所述褶皱部被限制在所述球囊的外圆周轮廓的内部,当所述球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褶皱部由所述球囊的外圆周轮廓的内部扩张至外部;
3个所述球囊分别定义为第一球囊、第二球囊和第三球囊,所述第二球囊位于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第三球囊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球囊的褶皱部的扩张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球囊的褶皱部的扩张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三球囊的褶皱部的扩张方向定义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球囊的褶皱部、所述第二球囊的褶皱部和所述第三球囊的褶皱部共同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变至所述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管和第一显影处;
任一个所述球囊分别包绕在所述导管上,其中,位于任一个所述球囊的轮廓内的其中一段所述导管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显影处;
任一个所述第一显影处均被配置为点状的三个显影点,三个所述显影点配置为直线排列或三角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褶皱部与所述球囊的外表面形成两处第一折叠处,两处所述第一折叠处分别呈直线状态延伸,两处所述第一折叠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球囊导管的轴向相互平行,且两处所述第一折叠处相互贴合或留有预设间距;
所述褶皱部在所述球囊的外表面的内部形成两处第二折叠处,两处所述第二折叠处分别呈直线状态延伸,两处所述第二折叠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球囊导管的轴向相互平行,且两处所述第二折叠处相互远离;
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折叠处之间的其中一部分所述褶皱部定义为内层褶皱部,其余所述褶皱部定义为外层褶皱部,当所述球囊套设在所述导管上时,所述内层褶皱部内限制在所述外层褶皱部和所述导管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部;
任一个所述球囊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固定部,任一个所述固定部分别套设于所述导管上,其中,任一个所述球囊轴向两端分别定义为头端和尾端,位于头端处的一部分所述球囊或位于尾端处的一部分所述球囊分别被所述导管和所述固定部紧密挤压;
还包括第二显影处;
任一个所述固定部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显影处;
任一个所述第二显影处均被配置为点状的三个显影点,三个所述显影点配置为直线排列或三角排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异形球囊和导管,所述异形球囊设置有至少三个褶皱部,其中,位于中间的褶皱部被定义为第一褶皱部,位于两侧的褶皱部分别被定义为第二褶皱部和第三褶皱部;所述异形球囊具有展开状态和收敛状态,当所述异形球囊处于收敛状态时,所述第一褶皱部、所述第二褶皱部和所述第三褶皱部分别向所述导管贴合,当所述异形球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褶皱部的展开方向、所述第二褶皱部的展开方向和所述第三褶皱部的展开方向不相同;
所述异形球囊包括两层PE材料层和一层铝材料层,所述铝材料层被设置在两层所述PE材料层之间;
所述第一褶皱部、所述第二褶皱部和所述第三褶皱部共同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从第一状态转变至第二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在其折弯时,可以通过位于血管的弯曲处的内弧部的第二轴向筋条的曲折部的收缩,减少轴向收缩趋势,进而减少或避免位于内弧部的位置处的一部分血管支架向血管支架的内部产生形变,进而减少或避免现有技术中造成的阻碍血液流动的负面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的局部折弯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的局部折弯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球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去除球囊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球囊导管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球囊导管的球囊膨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其中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球囊导管的膨胀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球囊导管的膨胀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气孔和导管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三个褶皱部的扩张方向的示意图;
图16为颅内动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减少或避免现有技术的血管支架在其折弯处的内弧部产生向血管支架内的形变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6,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以下简称血管支架)包括多个可沿着轴向产生形变的轴向筋条1和多个可沿着径向产生形变的径向筋条2,多个轴向筋条1和多个径向筋条2组成网状结构;
任一个轴向筋条1分别设置有多个曲折部3,任一个轴向筋条1上的相邻的两个曲折部3的间隔相同,至少两个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不相同,将曲折部3的数量比较多的轴向筋条1定义为第一轴向筋条101,将曲折部3的数量比较少的轴向筋条1定义为第二轴向筋条102;
血管支架具有被支撑且被折弯之前的第一状态、和被支撑且被折弯之后的第二状态,其中,任一个轴向筋条1分别具有实际长度和相对长度,当血管支架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轴向筋条101的相对长度和第二轴向筋条102的相对长度分别与血管支架的总长度相同,当血管支架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轴向筋条101的相对长度和第二轴向筋条102的相对长度不相同。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在相邻的两个径向筋条2之间没有设置轴向筋条1的情况下,可以被视为开环式的血管支架;以及,在相邻的两个径向筋条2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轴向筋条1的情况下,可以被视为闭环式的血管支架。
下面以开环式的血管支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其由多个轴向筋条1和多个径向荆条组成了网状结构,其实质为:任一个轴向筋条1可在血管支架的轴向方向伸缩,任一个径向筋条2可在血管支架的径向方向伸缩,以及,任一个径向筋条2分别连接于其中两个轴向筋条1,从而,相邻的两个轴向筋条1和位于该两个轴向筋条1之间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径向筋条2组成网口状结构,该网口状结构随着本实施例的血管支架的膨胀而扩大,多个网口状结构组成了本实施例的血管支架的网状结构。
参见图2,任一个轴向筋条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曲折部3,曲折部3本身为轴向筋条1的一部分;具体的,任一个轴向筋条1整体上被配置为沿着血管支架的轴向延伸设置;如果在轴向筋条1的轴向两端分别施加拉力,使得轴向筋条1沿着轴向产生拉伸形变趋势,此时,位于轴向筋条1上的曲折部3将在拉伸形变趋势下逐渐的张开,进而使得轴向筋条1的相对长度增加;反之,如果在轴向筋条1的轴向两端分别施加推力,使得轴向筋条1沿着轴向产生收缩形变趋势,此时,位于轴向筋条1上的曲折部3将在收缩形变趋势下逐渐的收缩,进而使得轴向筋条1的相对长度减少。
应当理解的是,前文描述的轴向筋条1的实际长度为: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和非曲折部3的总长度;前文描述的轴向筋条1的相对长度为:在血管支架处于第一状态时,任一个轴向筋条1的轴向两端之间的测量长度,该测量长度可采用简单工具,例如直尺或卡尺等测量获得。
轴向筋条1的数量至少为多个,但是,至少一个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被设置为最少数量,至少一个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设置为最多数量,其余的轴向筋条1上的曲折部3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采用这种设置方式,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弯曲形变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得在曲折部3的数量比较少的轴向筋条1处产生的形变量比较少,而在曲折部3的数量比较多的轴向筋条1处产生的形变量比较多。
以本实施例的血管支架设置有3个轴向筋条1为例;参见图3或图4,三个轴向筋条1的其中两个,配置为曲折部3的数量比较多的第一轴向筋条101(参见图3),剩余一个配置为曲折部3的数量比较少的第二轴向筋条102(参见图4);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具有3个轴向筋条1的血管支架时,可通过设置在血管支架上的显影部,调整血管支架相对于血管的弯曲处的位置,使得第二轴向筋条102接近或位于血管的弯曲处的内弧部处,而两个第一轴向筋条101接近血管的弯曲处的外弧部处;当医护人员采用球囊导管使得本实施例的血管支架在血管的弯曲处膨胀时,位于血管的弯曲处的多个径向筋条2沿着血管支架的径向膨胀,使得位于血管的弯曲处的血管支架的内直径扩大;位于血管的弯曲处的第二轴向筋条102可在特殊结构的球囊导管(参见后述的实施例2)的作用下产生轻微的轴向收缩,也可在普通的球囊导管的作用下产生轻微的轴向收缩;无论采用哪一种球囊导管,位于血管的弯曲处的第一轴向筋条101由于靠近血管的外弧部,使得第一轴向筋条101仅具有轴向拉伸趋势。
参见图5或图6,在第二轴向筋条102产生轴向收缩时,在血管的弯曲处的第二轴向筋条102上的曲折部3呈收缩趋势,从而第二轴向筋条102的相对长度减少,但是,第二轴向筋条102的相对长度的减少的比较小;与此同时,两个第一轴向筋条101同时产生轴向拉伸,在血管的弯曲处的第一轴向筋条101上的曲折部3呈扩张趋势,从而第一轴向筋条101的相对长度增加,并且,第一轴向筋条101的相对长度的增加量比较大。
现有技术(一种弯曲式血管支架,申请号为201910779140.6、或者,一种大挠度长寿命血管支架,申请号为201920987623.0)中,由于没有设置本实施例的轴向筋条1上的数量不同的曲折部3,从而其折弯时,接近或位于血管的弯曲处的内弧部的位置,仅能够产生轴向收缩的趋势,不能够减少这种收缩趋势,同时受到血管的内弧部本身的阻挡,从而位于内弧部的位置处的一部分血管支架仅能够向现有技术的血管支架的内部产生形变、进而形成向现有技术的血管支架的内部的凸起,最终该凸起造成阻碍血液流动的负面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在其折弯时,可以通过位于血管的弯曲处的内弧部的第二轴向筋条102的曲折部3的收缩,减少轴向收缩趋势,进而减少或避免位于内弧部的位置处的一部分血管支架向血管支架的内部产生形变,进而减少或避免现有技术中造成的阻碍血液流动的负面效果。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减少或避免现有技术的血管支架在其折弯处的内弧部产生向血管支架内的形变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轴向筋条1的数量配置为3个至9个之一。
本实施例在前述内容中提供了第一种数量配置为3个的轴向筋条1的血管支架;其中,其设置有两个第一轴向筋条101和一个第二轴向筋条102,当该血管支架设置在水平面上,使得血管支架的轴向与水平面方向平行时,第二轴向筋条102位于下方,两个第一轴向筋条101位于上方,两个第一轴向筋条101分别与第二轴向筋条102的间距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本实施例中,提出第二种数量配置为3个的轴向筋条1的血管支架;其中,其设置有一个第一轴向筋条101和两个第二轴向筋条102,当该血管支架设置在水平面上,使得血管支架的轴向与水平面方向平行时,两个第二轴向筋条102位于下方,第一轴向筋条101位于上方,两个第二轴向筋条102分别与第一轴向筋条101的间距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本实施例中,提出第一种数量配置为4个的轴向筋条1的血管支架;其中,其设置有一个第一轴向筋条101、一个第二轴向筋条102,其余两个分别为第三轴向筋条1,当该血管支架设置在水平面上,使得血管支架的轴向与水平面方向平行时,第二轴向筋条102位于下方,第一轴向筋条101位于上方,两个第三轴向筋条1分别位于第一轴向筋条101和第二轴向筋条102之间,两个第三轴向筋条1分别与第一轴向筋条101或第二轴向筋条102的间距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另外,第一轴向筋条101上的曲折部3的数量,大于第三轴向筋条1上的曲折部3的数量,以及,第三轴向筋条1上的曲折部3的数量,大于第二轴向筋条102上的曲折部3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提出第二种数量配置为4个的轴向筋条1的血管支架;其中,其设置有两个第一轴向筋条101、两个第二轴向筋条102,当该血管支架设置在水平面上,使得血管支架的轴向与水平面方向平行时,两个第二轴向筋条102位于下方,两个第一轴向筋条101位于上方;在该血管支架的竖直中分面(该竖直中分面与该血管支架的轴心线重合)的左侧和右侧,第一轴向筋条101与第二轴向筋条102的间距相同或不相同。
本实施例中,数量配置为奇数的轴向筋条1的血管支架,与前述的两种数量配置为3个的轴向筋条1的血管支架的结构相似,区别仅在于多出了两个第三轴向筋条1、或两个第四轴向筋条1、或两个第五轴向筋条1,且第一轴向筋条101的曲折部3的数量大于第三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第三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大于第四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第四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大于第五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第三轴向筋条1、第四轴向筋条1和第五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分别大于第二轴向筋条102的曲折部3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数量配置为偶数的轴向筋条1的血管支架,与前述的两种数量配置为4个的轴向筋条1的血管支架的结构相似,区别仅在于多出了两个第四轴向筋条1,且第一轴向筋条101的曲折部3的数量大于第三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第三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大于第四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第四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大于第二轴向筋条102的曲折部3的数量。
应当理解的是,受到人体的血管的直径影响,血管支架的直径是有限的,根据当前的激光切割工艺制造本实施例的血管支架时,血管支架的轴向筋条1的数量有限;但是,该轴向筋条1仅仅是测量长度与血管支架长度近似的轴向筋条1,并非是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径向筋条2之间的其他的轴向筋条1。
进一步的,第一轴向筋条101上的曲折部3的数量为第一数量,第二轴向筋条102上的曲折部3的数量为第二数量,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差值满足预设差值。
其中,在本实施例的血管支架的轴向筋条1数量比较少的条件下,例如3个或4个,第一轴向筋条101的曲折部3的数量与第二轴向筋条102上的曲折部3的数量可以按照整数倍设置,例如2倍或3倍;也可以按照相同的差值设置,例如:第一轴向筋条101的曲折部3的数量与第二轴向筋条102的曲折部3的数量的差值为5个~10个之一;如果有第三轴向筋条1,可将第一轴向筋条101与第三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的差值设置为5个,将点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数量与第二轴向筋条102的曲折部3的数量的差值设置为5个。
进一步的,血管支架上设置有显影部(图中未出示),任一个显影部均被配置为点状的三个显影点,三个显影点配置为直线排列或三角排列。
其中,显影点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具有放射性的金属制成;显影点被设置在轴向筋条1上或径向筋条2上,通过三个显影点组成直线排列或三角排列,使得显影部具有方向指示作用;此外,显影部最好是配置为两个,以便于后述实施例2中的球囊导管相对于本实施例的血管支架进行定位。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球囊导管,用于将前述实施例1中的血管支架在血管的弯曲处进行折弯。
具体的,参见图7至图11,球囊导管,包括顺序相连的3个球囊4,任一个球囊4分别设置有褶皱部5,其中,任一个球囊4分别设置有收敛状态和展开状态,当球囊4处于收敛状态时,球囊4呈圆柱状,褶皱部5被限制在球囊4的外圆周轮廓的内部,当球囊4处于展开状态时,褶皱部5由球囊4的外圆周轮廓的内部扩张至外部;
参见图9至图11,3个球囊4分别定义为第一球囊401、第二球囊402和第三球囊403,第二球囊402位于第一球囊401和第三球囊403之间,其中,第一球囊401的褶皱部5的扩张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第二球囊402的褶皱部5的扩张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第三球囊403的褶皱部5的扩张方向定义为第三方向,第二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相反;
第一球囊401的褶皱部5、第二球囊402的褶皱部5和第三球囊403的褶皱部5共同用于控制如前述实施例1中的血管支架从第一状态转变至第二状态。
其中,当本实施例的球囊4导管应用在前述实施例中1的血管支架上时,首先应当调整球囊4导管相对于血管支架的位置,使得第二球囊402被调整于血管支架的需要被折弯处,而第一球囊401和第三球囊403位于血管支架的需要被折弯处之外,同时,第二球囊402的褶皱部5的扩张方向应当指向血管支架的第一轴向筋条101处、或者两个第一轴向筋条101处之间,而第二球囊402的褶皱部5对称的位置的扩张方向应当指向血管支架的第二轴向筋条102处或两个第二轴向筋条102处之间。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将前述实施例1的血管支架设置在直管状或近似直管状的血管内,则通过本实施例的球囊4导管扩张实施例1的血管支架时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的球囊4导管扩张现有技术的血管支架时的效果相同;这是因为,本实施例的球囊4导管在血管支架内膨胀时,首先接触血管支架的内表面,由于血管支架的内表面近似为内圆柱面,以及球囊4导管的外表面近似为外圆柱面,从而球囊4导管在膨胀的第一阶段与血管之间呈现面与面的接触,使得球囊4导管的任一个球囊4施加在血管支架上的任一处的径向作用力相同,同时相邻的两个球囊4之间形成的施加的血管支架上的轴向作用力相同;此外,在球囊4导管膨胀的第二阶段,在血管支架初步膨胀之后,血管支架的外表面与血管的内表面呈现为面与面的接触,从而血管支架受到的血管的反作用力比较均匀,这使在第二阶段的球囊4导管受到的血管支架的反作用力比较均匀,从而褶皱部5不会相对于球囊4导管的轴心线产生过度膨胀。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将前述实施例1的血管支架设置在弯曲状或具有弯曲段的血管内,则通过本实施例的球囊4导管扩张实施例1的血管支架时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的球囊4导管扩张现有技术的血管支架时的效果不相同;这是因为,本实施例的球囊4导管在血管支架内膨胀时,首先接触血管支架的内表面,由于血管支架的内表面近似为内圆柱面,以及球囊4导管的外表面近似为外圆柱面,从而球囊4导管在膨胀的第一阶段与血管之间呈现面与面的接触,使得球囊4导管的任一个球囊4施加在血管支架上的任一处的径向作用力相同,同时相邻的两个球囊4之间形成的施加的血管支架上的轴向作用力相同;但是,在球囊4导管膨胀的第二阶段,在血管支架初步膨胀之后,血管支架的其中一部分外表面与血管的内表面呈现为面与面的接触,位于血管的弯曲处的外弧部位置的血管支架的外表面,没有与血管接触,从而血管支架受到的血管的外弧部的反作用力和内弧部的反作用力不相同,这使在第二阶段的球囊4导管受到的血管支架的反作用力不相同,从而褶皱部5会相对于球囊4导管的轴心线产生过度膨胀,在膨胀的褶皱部5的作用下,靠近血管的折弯处的外弧部处的血管支架进一步的膨胀,直至与外弧部处的血管接触后形成外弧部处的反作用力和内弧部处的反作用力的受力平衡。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球囊4导管设置有3个球囊4,从而在实际应用时,第一球囊401和第三球囊403分别用于定位,即,在血管的弯曲处之外将实施例1的血管支架进行膨胀,并依靠第一球囊401和第三球囊403分别与血管支架的摩擦力、以及处于血管的弯曲处之外的血管支架与血管之间的摩擦力,形成了在第一球囊401处和第三球囊403处相对于血管的定位。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一球囊401处和第三球囊403处相对于血管定位时,第二球囊402的膨胀(尤其是第二球囊402上的褶皱部5的膨胀)将造成位于血管的弯曲处的血管支架沿着血管的内弧部至外弧部方向扩张,并且,第二球囊402的褶皱部5将血管支架挤压,使得血管支架在膨胀后能够接触到血管的外弧部。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球囊401、第二球囊402和第三球囊403同时膨胀或同时收缩;在三个球囊4同时膨胀时,第一球囊401和第二球囊402分别向实施例1的血管支架施加径向作用力;在靠近血管的内弧部一侧,第一球囊401和第二球囊402之间的第二轴向筋条102的受力平衡,使得在靠近血管的内弧部一侧的血管支架较少的产生收缩趋势;在靠近血管的外弧部一侧,第一球囊401和第二球囊402之间的第二轴向筋条102的受力不平衡,其原因是血管支架与血管之间的摩擦力不平衡,从而使得在靠近血管的外弧部一侧的血管支架产生比较多的收缩趋势,该收缩趋势使得第一球囊401和第二球囊402之间的血管支架整体形成收缩趋势,从而,位于第一球囊401和第二球囊402之间的轴向筋条1上的曲折部3能够通过形变吸收该收缩趋势的动能;但是,位于血管的外弧部处的血管支架在第二球囊402的褶皱部5的作用下依然产生扩张趋势,使得位于血管的外弧部处的曲折部3呈扩张状态,进而第一轴向筋条101的测量长度增加;第二球囊402和第三球囊403之间的血管支架的受力和收缩效果,与第一球囊401和第二球囊402之间的血管支架的受力和收缩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参见图8,还包括导管6和第一显影处7;
任一个球囊4分别包绕在导管6上,其中,位于任一个球囊4的轮廓内的其中一段导管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显影处7;
任一个第一显影处7均被配置为点状的三个显影点,三个显影点配置为直线排列或三角排列。
其中,导管6与任一个球囊4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常识,这里不再赘述。
第一显影处7的主要作用是:将任一个球囊4分别相对于实施例1的血管支架进行定位;具体的:在前述实施例1中,其设置有显影部,而本实施例中,导管6上设置有第一显影处7,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本实施例球囊导管时,通过临床的影响可分别观察到显影部和第一显影处7,进而将显影部和第一显影处7进行对照调节即可。
优选的,血管支架上设置两个显影部,两个显影部之间留有间距,在实际设置中,两个显影部之间的长度与血管的折弯处的长度近似或匹配,使得血管支架被设置在折弯处时,可调整两个显影部的位置分别位于折弯处的两侧;对应的,一个球囊4轮廓内的导管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显影处7,在实际操作时,第二球囊402轮廓内的第一显影处7可被设置在两个显影部之间,第一球囊401轮廓内的第一显影处7和第三球囊403轮廓内的第一显影处7分别设置在两个显影部之外。
第一显影处7的三个显影点,分别与前述实施例1中的显影部的三个显影点的材质相同,设置方式也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参见图7,褶皱部5与球囊4的外表面形成两处第一折叠处404,两处第一折叠处404分别呈直线状态延伸,两处第一折叠处404的延伸方向与球囊导管的轴向相互平行,且两处第一折叠处404相互贴合或留有预设间距;
褶皱部5在球囊4的外表面的内部形成两处第二折叠处405,两处第二折叠处405分别呈直线状态延伸,两处第二折叠处405的延伸方向与球囊导管的轴向相互平行,且两处第二折叠处405相互远离;
位于两个第二折叠处405之间的其中一部分褶皱部5定义为内层褶皱部502,其余褶皱部5定义为外层褶皱部501,当球囊4套设在导管6上时,内层褶皱部502内限制在外层褶皱部501和导管6之间。
其中,当球囊4内被充气时,褶皱部5产生由球囊4的内部至外部的膨胀趋势;具体的,两个第一折叠处404之间的间距沿着球囊4的径向逐渐扩大,两个第二折叠处405逐渐的从球囊4的外表面的内部通过两个第一折叠处404之间的间距而向球囊4的外表面的外部移动,从而形成褶皱部5的膨胀。
进一步的,参见图8至图11,还包括固定部8;
任一个球囊4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部8,任一个固定部8分别套设于导管6上,其中,任一个球囊4轴向两端分别定义为头端和尾端,位于头端处的一部分球囊4或位于尾端处的一部分球囊4分别被导管6和固定部8紧密挤压。
固定部8的主要作用是将球囊4相对于导管6进行固定和密封;在实际制造中,球囊4套设在导管6上,固定部8首先套设在球囊4的其中一端处,使得球囊4的其中一端位于固定部8与导管6之间;然后,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使得固定部8收缩,从而形成固定部8将球囊4的其中一端紧密压制在导管6上,完成球囊4相对于导管6的固定和密封。
进一步的,参见图8,还包括第二显影处9;
任一个固定部8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显影处9;
任一个第二显影处9均被配置为点状的三个显影点,三个显影点配置为直线排列或三角排列。
第二显影处9的主要作用是:便于医护人员调整第二球囊402的褶皱部5的膨胀方向;具体的,第二显影处9的设置方式与前述的第一显影处7的设置方式相同;如果第二显影处9配置为三角结构,那么,对应的应当在实施例1的血管支架的显影部设置三角结构,在临床造影的条件下,医护人员通过观察血管支架的显影部的三角结构的方向与球囊导管的第二显影处9的三角结构的方向是否匹配,如果匹配,说明第二球囊402上的褶皱部5的膨胀方向被调节为指向血管的外弧部处。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球囊导管,用于将前述实施1中的血管支架在血管的弯曲处进行折弯。
具体的,参见图12至图15,球囊导管,包括异形球囊001和导管002,异形球囊001设置有至少三个褶皱部,其中,位于中间的褶皱部被定义为第一褶皱部A,位于两侧的褶皱部分别被定义为第二褶皱部B和第三褶皱部C;异形球囊001具有展开状态(参见图12)和收敛状态(参见图13),当异形球囊001处于收敛状态时,第一褶皱部A、第二褶皱部B和第三褶皱部C分别向导管002贴合,当异形球囊001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褶皱部A的展开方向、第二褶皱部B的展开方向和第三褶皱部C的展开方向不相同(参见图15);
异形球囊包括两层PE材料层和一层铝材料层,铝材料层被设置在两层PE材料层之间;
第一褶皱部A、第二褶皱部B和第三褶皱部C共同用于控制如前述实施例1中的血管支架从第一状态转变至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未被使用之前,参见图13,第一褶皱部A、第二褶皱部B和第三褶皱部C呈鱼鳞状态的贴合于导管002;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褶皱部A至第三褶皱部C不能够独立的与导管002连接,实际的可行结构是:除了第一褶皱部A至第三褶皱部C之外,异形球囊001还具有筒状部D(参见图12至图15),筒状部D用于环绕在导管002上,第一褶皱部A至第三褶皱部C分别连接于筒状部D;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被充入气体时,第一褶皱部A至第三褶皱部C分别膨胀为预设形状;预设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橄榄球状、圆球状、圆柱状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其操作过程与前述的实施例2的球囊导管的操作过程相似;区别在于:
异形球囊的第一褶皱部A、第二褶皱部B和第三褶皱部C共同位于血管支架的需要被折弯处;
首先,第一褶皱部A的扩张方向应当指向血管支架的第一轴向筋条101处、或者指向两个第一轴向筋条101处之间,换个角度来说,被第一褶皱部A所接触的第一轴向筋条101处为第一位置;
其次,第二褶皱部B和第三褶皱部C的扩张方向分别指向血管支架的第一轴向筋条101处、或者指向两个第一轴向筋条101处之间,换个角度来说,被第二褶皱部B所接触的第一轴向筋条101处为第二位置,被第三褶皱部C所接触的第一轴向筋条101处为第三位置;
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不相同,这是由于第一褶皱部A的扩张方向、第二褶皱部B的扩张方向和第三褶皱部C的扩张方向不同而造成的;
导管002在异形球囊的驱动下,用于向第二轴向筋条102处移动并接触。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将前述实施例1的血管支架设置在直管状或近似直管状的血管内时,则需要采用前述实施例2中的球囊导管、或者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球囊导管;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仅限于在血管的弯曲处将血管支架展开。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前述实施例1的血管支架设置在血管的弯曲处,第一褶皱部A、第二褶皱部B和第三褶皱部C分别被充入气体之后而展开为预设形状,从而使得血管支架的弯曲处的外弧部实际受到三个方向的作用力;在第一褶皱部A的内部被充入气体、且刚刚接触到血管支架的弯曲处的外弧部时,第一褶皱部A受到外弧部的反作用力,从而产生‘压迫’第一褶皱部A的趋势,但是,受到PE材料层和铝材料层的限制,这种‘压迫’原本使得第一褶皱部A应当形成的沿着导管002方向的扩张趋势被PE材料层和铝材料层限制,从而第一褶皱部A实际上无法沿着导管002方向形成扩张形变;换个角度来说,在第一褶皱部A内的气压达到预设气压压力的过程中,第一褶皱部A的形变方向总体上保持为沿着‘导管002’至‘血管支架的弯曲处的外弧部’的方向;本实施例的第一褶皱部A,而并不能够出现现有技术中的球囊导管被‘压迫’之后,产生沿着‘现有技术的导管’的方向发生的扩张形变。
第二褶皱部B与第三褶皱部C的扩张方向,分别与前述的第一褶皱部A的扩张方向相似,因此,本实施例的球囊导管,其异形球囊的三个褶皱部被充入预设压力的气体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三个不同的扩张方向(参见图15)。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2或图15,第二褶皱部B和第三褶皱部C实际沿着第一褶皱部A的侧部设置,相对于导管来说,第二褶皱部B、第一褶皱部A和第三褶皱部C所确定的方向,与导管的延伸方向一致;在导管上设置一组气孔003;气体首先从导管上的气孔003注入至第一褶皱部A内,待第一褶皱部A略微膨胀之后,第一褶皱部A内的气体注入至第二褶皱部B内和第三褶皱部C内。
在实际采用本实施例的球囊导管对前述实施例1的血管支架进行扩张的过程中,血管支架被第一褶皱部A接触处的压力最大,第二褶皱部B和第三褶皱部C的压力略小,这是由于第一褶皱部A的膨胀后的体积,略大于第二褶皱部B的膨胀后的体积、以及略大于第三褶皱部C的膨胀后的体积;在这种设置下,位于折弯处的外弧部处的血管支架,实际受到三个方向的不同大小的作用力,位于折弯处的内弧部处的血管支架,实际受到近似为与第一褶皱部A的扩张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从而,前述实施例1的血管支架被本实施例的球囊导管扩张之后,血管支架呈现外弧部的膨胀面积比较大,而内弧部的膨胀面积比较小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的球囊导管,还可以设置如前述实施例2中的显影部8,其具体设置位置和效果分别与前述实施例2中的显影部8的位置和效果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沿着轴向产生形变的轴向筋条(1)和多个可沿着径向产生形变的径向筋条(2),多个所述轴向筋条(1)和多个所述径向筋条(2)组成网状结构;
任一个所述轴向筋条(1)分别设置有多个曲折部(3),任一个所述轴向筋条(1)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曲折部(3)的间隔相同,至少两个所述轴向筋条(1)的曲折部(3)的数量不相同,将曲折部(3)的数量比较多的所述轴向筋条(1)定义为第一轴向筋条(101),将曲折部(3)的数量比较少的所述轴向筋条(1)定义为第二轴向筋条(102);
所述血管支架具有被支撑且被折弯之前的第一状态、和被支撑且被折弯之后的第二状态,其中,任一个所述轴向筋条(1)分别具有实际长度和相对长度,当所述血管支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轴向筋条(101)的相对长度和所述第二轴向筋条(102)的相对长度分别与所述血管支架的总长度相同,当所述血管支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轴向筋条(101)的相对长度和所述第二轴向筋条(102)的相对长度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筋条(1)的数量配置为3个至9个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筋条(101)上的曲折部(3)的数量为第一数量,所述第二轴向筋条(102)上的曲折部(3)的数量为第二数量,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的差值满足预设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上设置有显影部,任一个所述显影部均被配置为点状的三个显影点,三个所述显影点配置为直线排列或三角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任一个所述径向筋条(2)分别连接于其中两个所述轴向筋条(1)。
6.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相连的3个球囊(4),任一个所述球囊(4)分别设置有褶皱部(5),其中,任一个所述球囊(4)分别设置有收敛状态和展开状态,当所述球囊(4)处于收敛状态时,所述球囊(4)呈圆柱状,所述褶皱部(5)被限制在所述球囊(4)的外圆周轮廓的内部,当所述球囊(4)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褶皱部(5)由所述球囊(4)的外圆周轮廓的内部扩张至外部;
3个所述球囊(4)分别定义为第一球囊(401)、第二球囊(402)和第三球囊(403),所述第二球囊(402)位于所述第一球囊(401)和所述第三球囊(40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球囊(401)的褶皱部(5)的扩张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球囊(402)的褶皱部(5)的扩张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三球囊(403)的褶皱部(5)的扩张方向定义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球囊(401)的褶皱部(5)、所述第二球囊(402)的褶皱部(5)和所述第三球囊(403)的褶皱部(5)共同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变至所述第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囊(4)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管(6)和第一显影处(7);
任一个所述球囊(4)分别包绕在所述导管(6)上,其中,位于任一个所述球囊(4)的轮廓内的其中一段所述导管(6)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显影处(7);
任一个所述第一显影处(7)均被配置为点状的三个显影点,三个所述显影点配置为直线排列或三角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部(5)与所述球囊(4)的外表面形成两处第一折叠处(404),两处所述第一折叠处(404)分别呈直线状态延伸,两处所述第一折叠处(40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球囊导管的轴向相互平行,且两处所述第一折叠处(404)相互贴合或留有预设间距;
所述褶皱部(5)在所述球囊(4)的外表面的内部形成两处第二折叠处(405),两处所述第二折叠处(405)分别呈直线状态延伸,两处所述第二折叠处(40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球囊导管的轴向相互平行,且两处所述第二折叠处(405)相互远离;
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折叠处(405)之间的其中一部分所述褶皱部(5)定义为内层褶皱部(5),其余所述褶皱部(5)定义为外层褶皱部(5),当所述球囊(4)套设在所述导管(6)上时,所述内层褶皱部(5)内限制在所述外层褶皱部(5)和所述导管(6)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部(8);
任一个所述球囊(4)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固定部(8),任一个所述固定部(8)分别套设于所述导管(6)上,其中,任一个所述球囊(4)轴向两端分别定义为头端和尾端,位于头端处的一部分所述球囊(4)或位于尾端处的一部分所述球囊(4)分别被所述导管(6)和所述固定部(8)紧密挤压;
还包括第二显影处(9);
任一个所述固定部(8)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显影处(9);
任一个所述第二显影处(9)均被配置为点状的三个显影点,三个所述显影点配置为直线排列或三角排列。
10.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异形球囊(001)和导管(002),所述异形球囊(001)设置有至少三个褶皱部,其中,位于中间的褶皱部被定义为第一褶皱部(A),位于两侧的褶皱部分别被定义为第二褶皱部(B)和第三褶皱部(C);所述异形球囊(001)具有展开状态和收敛状态,当所述异形球囊(001)处于收敛状态时,所述第一褶皱部(A)、所述第二褶皱部(B)和所述第三褶皱部(C)分别向所述导管(002)贴合,当所述异形球囊(001)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褶皱部(A)的展开方向、所述第二褶皱部(B)的展开方向和所述第三褶皱部(C)的展开方向不相同;
所述异形球囊包括两层PE材料层和一层铝材料层,所述铝材料层被设置在两层所述PE材料层之间;
所述第一褶皱部(A)、所述第二褶皱部(B)和所述第三褶皱(C)部共同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从第一状态转变至第二状态。
CN202210681523.1A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和球囊导管 Pending CN115120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1523.1A CN115120395A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和球囊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1523.1A CN115120395A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和球囊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0395A true CN115120395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8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1523.1A Pending CN115120395A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和球囊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03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38552B2 (ja) 拡張型ステント用に最適化されたフレックスリンク
JP4912321B2 (ja) 可変曲率ステントリム、ステント、およびステントを含む医療用プロテーゼ
US4896669A (en) Dilatation catheter
US5853419A (en) Stent
KR100573504B1 (ko) 팽창형 장치용의 양방향 안정성 스프링 구조물
US4994072A (en) Dilation catheter
US5192296A (en) Dilatation catheter
US5443498A (en) Vascular st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implanting a vacsular stent
JPH08299444A (ja) 剛性があり弾性変形できる基体を有する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US20070112370A1 (en) Balloon catheter
JPS63230158A (ja) 血管内ステント
JPH10507667A (ja) バルーン膨張可能なステント/グラフト供給装置
US20110093001A1 (en) Balloon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t
JP2017012678A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バルーンの製造方法
CN101137337A (zh) 具有定相环箍段的斯腾特固定模
EP1753497B1 (en) Folded balloon for catheter
US20020183769A1 (en) Medical graft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EP0713713B1 (en) Balloon catheter
EP3466477B1 (en) Balloon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lloon body
US6056767A (en)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a body duct and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JP2019513487A (ja) 編組支持構造
CN110420375B (zh) 球囊导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5120395A (zh) 一种颅内动脉闭塞病变专用血管支架和球囊导管
JP6749847B2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US20210059845A1 (en) Stents with increased flexi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