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6271B - 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6271B
CN115116271B CN202210795849.7A CN202210795849A CN115116271B CN 115116271 B CN115116271 B CN 115116271B CN 202210795849 A CN202210795849 A CN 202210795849A CN 115116271 B CN115116271 B CN 115116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ly warning
server
information
accident
ge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58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16271A (zh
Inventor
陈达
孟令超
张苏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58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62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6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6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16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6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6Anti-collision systems
    • G08G1/165Anti-collision systems for passive traffic, e.g. including static obstacles, tre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7/00Sign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 G08B7/06Sign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using electric transmission, e.g. involving audible and visible signalling through the use of sound and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属于道路安全预警技术领域,其通过传输天线将事故信息传输至第一服务器,通过预警装置将预警区域内信息传输至第一服务,一方面第一服务器在检测到车辆时通过警示组件完成对该车辆告警工作,另一方面,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事故信息后对其进行整合,之后将事故信息及时传输给第二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其传输至车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对多个方向或多个车道内车辆状况的准确快捷预警,并将事故信息及时传输给驾驶员,在驾驶员接近事故地点时对驾驶员和作业人员发出及时的告警,避免车辆接近事故地点,降低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二次事故的产生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安全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里程数和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也越来越密集。相应地,在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也越加频繁,尤其是在十字路口等位置尤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或救护人员会在车辆后方放置三角警示牌,用于警示后车驶离该车道。虽然三角警示牌能够简单起到警示后车的效果,但是面对如今复杂且多变的道路情况,三角警示牌已无法满足在高速路或城市环线上对车辆的警示需求。
如今,人们会在道路中的施工区域或事故区域旁放置毫米波雷达检测车辆,并在检测到事故车道上的一定范围内检测到车辆后,对位于该事故车道上的车辆以及前方事故中作业的人员进行声光警示,以此有效替代传统摆设三角警示架的警示方式,使得行驶在事故车道上的车辆和位于事故中的人员能够同时接收到警告,进而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虽然此种设备能够有效替代三角警示牌对即将驶入到事故区域内的车辆进行警示,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该设备会采用爆闪灯或报警喇叭的方式对驶入到事故车道中的车辆进行告警,而此种警示方式十分容易对行人或驾驶员产生视觉刺激,降低驾驶员对环境的感知能力,甚至会导致人员出现眩晕、失明等状况。并且,现有的预警设备只能对单一方向的车道进行检测,在面对目前复杂的道路情况时,无法充分保证事故区域内人员的安全性。此外,这种通过单一雷达检测设备难以实现对检测范围之外车辆的预警,使得车辆进入预警区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进而对事故处理工作人员以及车辆驾驶员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对多个方向或多个车道内车辆状况的准确快捷预警,并将事故信息及时传输给驾驶员,在驾驶员接近事故地点时对驾驶员和作业人员发出及时的告警,避免车辆接近事故地点,降低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二次事故的产生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预警装置;所述至少两个预警装置用于分别支撑设置在事故区域,且至少两个预警装置的朝向不同,且所述预警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预警模块,通过所述预警模块采集不同方向的来车信息;
姿态调整装置;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预警装置壳体固定安装,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预警装置的姿态信息并对应调整该至少一个预警装置的姿态;
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预警装置、所述姿态调整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预警装置采集到的来车信息并生成相应的预警信号、接收所述姿态调整装置采集到的预警装置姿态信息并以此生成所述姿态调整装置的姿态调整指令;
传输天线,其固定安装在所述预警装置的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将事故信息上传至所述第一服务器;
第二服务器;其与所述第一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接收经由所述第一服务器处理后的事故信息,并将事故信息进行处理以传输至车辆;
告警装置;其用于设置在事故区域,并与所述第一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一服务器的预警信号并为事故区域内的作业人员提供防撞告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预警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毫米波雷达,各所述毫米波雷达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分别朝向不同预警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毫米波雷达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驱动单元,用于改变所述毫米波雷达朝向以对准不同预警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姿态调整装置至少包括分别于所述第一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姿态识别组件和调整驱动组件,前者用于将实时采集所述预警装置姿态信息,后者用于接收所述姿态调整指令以调整所述预警装置姿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姿态识别组件包括基准单元和姿态传感单元,所述基准单元用于采集预警区域标准图像并将其传递至第一服务器,所述姿态传感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所述预警装置姿态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姿态传感单元包括位移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第二服务器存在数据协议,所述第一服务器通过所述数据协议对所述事故信息进行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服务器包括事故信息单元、姿态调整单元和预警识别单元;所述事故信息单元用于接收、处理、传递所述事故信息;所述姿态调整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姿态信息,生产姿态调整指令并传递至所述调整驱动组件;预警识别单元用于接收、处理所述预警区域信息,并将其预警信号传递至所述预警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告警装置包括设置在事故地点的报警灯、报警肩章、报警手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方法,采用上述的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作业人员到达事故地点后,将各个所述预警装置布置在对应预警方向;打开预警装置并将事故信息输入至预警装置;预警装置接收所述事故信息的同时所述姿态调整装置自动确定其姿态信息,将事故信息和姿态信息同时发生至所述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分别处理所述事故信息和姿态信息,并将所述事故信息和调整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二服务器和姿态调整装置;所述姿态调整装置调整所述预警装置姿态的同时所述第二服务器将所述事故信息与地图信息相结合传递至车辆。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的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其通过采用设置在事故区域内的预警装置、设置在预警装置上的姿态调整装置和传输天线、设置在事故区域的告警装置、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等硬件构成硬件组合,能够实现对事故现场来车方向车辆的快速判断、准确预警,及时将预警信号、预警信息传递给车辆和事故区域内的作业人员,避免交通事故处理现场二次事故发生。
(2)本发明的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其通过传输天线及时将作业人员输入的事故信息传输给第一服务器,并配合预警装置准确检测预警区域内的检测信息,通过第一服务器在预警区域内检测到车辆时对车辆和作业人员发出准确及时的告警。并且采用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将事故信息和导航信息相结合,之后通过与第二服务器通信将事故信息准确及时的反馈给车辆驾驶员,提醒驾驶员注意规避,确保作业人员和驾驶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现场二次事故的发生。
(3)本发明的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其通过设置与预警装置固定连接的姿态调整装置实现对预警装置姿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并根据第一服务器生成的姿态调整指令准确快捷的调整预警装置姿态,进而使得预警装置能够对准预警区域,为预警装置快速对准预警区域提供可靠的保障,提高该防撞预警系统的准确性。
(4)本发明的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其通过设置定向声音预警单元和定向光照预警单元,使得在对车辆进行预警时,能准确将预警声光信号传递给车辆驾驶员,不仅能够确保对进入预警区域内车辆的驾驶员及时告警,还能够保证报警声光信息仅仅对准预警区域内的车辆,避免预警声光信息对非预警区域外车辆驾驶的影响,进而有效提高该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本发明的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采用预警装置、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姿态调整装置、传输天线和告警装置构建事故信息传输体系,使得作业人员在到达事故地点后能够通过该道路预警防撞系统及时将事故信息反馈给驾驶员。并且,该系统及方法还能够在车辆接近预警区域过程中,采取定位和预警装置的双重检测的方式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在车辆进入预警区域后发出告警信息,以实现对作业人员和驾驶员的及时提醒,避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现场二次事故的产生,为作业人员和驾驶员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具有优良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预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方法的应急预警方法流程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预警装置;11、毫米波雷达;2、传输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2中所示,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的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主要用于开放道路中的事故区域或作业区域内,对多个方向车道内的车辆进行检测,并在车辆进入检测区域时对车辆和/或作业人员及时提供预警,防止因车辆驶入到作业区域或事故区域而造成的二次事故。
具体而言,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该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预警装置1、姿态调整装置、第一服务器、传输天线2、第二服务器、告警装置。
至少两个预警装置1分别支撑设置在事故区域,且至少两个预警装置的朝向不同,以此采集不同方向上的来车信息。具体地,在类似于十字路口位置出现事故时,在事故区域不同方向设置多个预警装置1,实现对十字路口位置各方向上的车辆检测。
优选地,预警装置1包括壳体和预警模块,该预警装置1通过该预警模块采用来车方向的来车信息。进一步优选地,该预警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毫米波雷达11。各毫米波雷达11均设置在壳体内部,且各毫米波雷达11朝向不同的预警区域,以适用类似于十字路口位置(即单个预警装置1的两个毫米波雷达11能够分别朝向十字路口不同方向,实现单个预警装置1对多个方向路口的来车预警)或者多车道堵塞单个毫米波雷达11 无法完全覆盖情况下的预警区域监测。同时,在该壳体底端面上还设置有支架,通过该支架壳体支撑到毫米波雷达11正常工作的高度,使得毫米波雷达能够准确采集不同车道内的来车信息。
进一步优选地,至少两个毫米波雷达11之间设置有驱动单元,也可以在毫米波雷达11和壳体之间设置驱动单元,用于灵活调整毫米波雷达11的朝向,实现预警区域的便捷化调整。优选地,该驱动单元为电动云台,以实现对毫米波雷达11预警范围的灵活调整。进一步地,姿态调整装置与至少一个预警装置1匹配设置,用于采集至少一个预警装置1的姿态信息并对应调整该至少一个预警装置1的姿态。优选地,姿态调整装置可以设置在预警装置1中的壳体和支架之间,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支架底部,用于实现对预警装置1的姿态调整。
进一步优选地,该姿态调整装置至少包括分别于第一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姿态识别组件和调整驱动组件,前者用于将实时采集预警装置1姿态信息,后者用于接收姿态指令以调整预警装置1姿态。该第一服务器分别与姿态识别组件和调整驱动组件之间的通信连接都是通过硬件实现的,例如第一服务器和姿态识别组件之间设置对应的收发单元,或直接通过线缆实现第一服务器和姿态识别组件采用电连接实现通信传输。
更细节地,在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姿态识别组件与预警装置1固定连接,以确保姿态识别组件能够准确采集预警装置1的姿态信息。优选地,姿态识别组件包括基准单元和姿态传感单元,基准单元可以为摄像原件、扫描原件等,用于在姿态调整时提供准确的预警区域基础信息。姿态传感单元包括移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采集预警装置1的姿态信息,第一服务器在预警区域基础信息上结合姿态信息判断预警装置1姿态,并生成相应的姿态调整指令。值得说明的是,该第一服务器在预警区域基础信息上结合姿态信息判断预警装置1姿态都是通过硬件实现的,例如,通过设置在数据库对比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和基础信息,并通过设置在第一服务器中的指令集选择姿态调整指令。
进一步地,第一服务器分别与至少两个预警装置1、姿态调整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来自预警装置1采集到的来车信息并生成相应的预警信号、接收姿态调整装置采集到的预警装置1姿态信息并以此生成姿态调整装置的姿态调整指令。需要明确的是,此处所采用的第一服务器的信号收发、指令生产等步骤都是采用硬件结构实现的;例如,通过设置收发单元完成信息收发,通过采用数据库存储数据,并通过对比单元判断信息,最后通过指令集选择对应指令和/或信号。
为了确保第一服务器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在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内包括事故信息单元、姿态调整单元和预警识别单元,事故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各个预警装置1的事故信息,并将事故信息统筹整理并传出。姿态调整单元则接收姿态调整装置上传的姿态信息,根据该姿态信息生产相应的姿态调整指令,并将对应的姿态调整指令重新传输至预警装置1,进而实现对预警装置1姿态的准确调整。预警识别单元则是通过识别预警装置1实时上传的预警区域内的检测信息,实时判断预警区域内是否存在车辆,在预警区域内存在车辆是发出预警信号。优选地,也可以将预警识别单元集成到预警装置1中,使得预警装置1和预警识别单元直接电连接,减少预警区域信息判断所需要的时间。
进一步优选的,在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一服务器还包括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一服务器所接收、处理、发送的数据。
进一步地,传输天线2与第一服务器通信连接,其固定设置在预警装置1上,优选固定在壳体顶端面上,用于将事故信息上传至第一服务器。优选地,该传输天线2可以为作用人员移动手机或者将其集成在预警装置1上,例如,交互触摸屏完成施工信息输入,传输天线2实现数据上传。当然,也可以通过手机输入至传输天线2,之后通过传输天线2将事故信息上传至第一服务器。或者,也可以通过在该预警装置1内设置定位单元,通过定位单元定位事故位置,以完成部分事故信息的上报,减少上报信息的操作时间,提高预警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更细节地,在第一服务器接收到事故信息后会反馈ACK信息给传输天线2,传输天线2接收到该ACK信息后就能确认第一服务器2已经接收到事故信息。进一步优选地,在整个事故处理的过程中,传输天线2会以一定频率多次将事故信息持续传输至第一服务器,事故处理结束时,将事故结束信息传递至第一服务器,以确保车辆能够及时得知准确的事故信息。
进一步,第二服务器与第一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接收经由第一服务器处理后的事故信息,并将事故信息进行处理以传输至车辆,例如车载导航、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而提醒驾驶员及时主动的规避事故区域,有效避免道路事故现场发生二次事故,确保道路事故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优选地,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之间存在相应的数据协议,第一服务器根据数据协议对事故信息进行处理,以确保第二服务器能够很准确快捷的解析该事故信息,提高事故信息反馈效率。优选地,第二服务在接收到事故信息后同样会将反馈ACK信息给第一服务器,以确认收到事故信息。值得说明的是,第二服务器对事故信息的接收、传输、处理都是采用硬件实现的,例如,通过在第二服务器设置对应的收发单元实现事故信息的接收传输,通过在第二服务器设置PLC单元,实现对事故信息的处理。
更细节地,在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道路事故处理过程中,第一服务器会保持一定频率多次将事故信息传递到第二服务器,也可以仅仅在事故发生首次、事故状态变化、事故处理完成等情形下将事故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以便于第二服务器根据不同的事故信息及时更新导航地图信息,确保驾驶员能够及时获知事故信息的实时变化,避免事故现场二次事故产生。
此外,在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还能根据车辆实施定位信息判断车辆是否接近或进入预警区域,并在此过程中对车辆进行逐级预警,例如,提升预警播报速率、音量或闪光等。
告警装置设置在事故区域,并与第一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一服务器的预警信号并为事故区域内的作业人员提供防撞告警。
更细节地,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告警装置包括人员警示组件和车辆警示组件,该人员警示组件用于在预警识别单元识别到车辆进入预警区域时,及时告知处理事故的工作人员。优选地,该人员警示组件包括能够发出声光报警的报警器,例如,肩章报警器、手环报警器和磁吸报警器。进一步优选地,该报警器报警时的声音和闪光变化频率会随着进入预警区域的车辆接近事故现场的过程中越来越快。车辆警示组件用于在车辆进入预警区域后对其进行告警,进而提醒驾驶员变道、减速、停车,其包括定向声音警示单元和定向光照警示单元,通过对驶入预警区域的车辆发出定向光和定向声音的方式,实现对车辆的预警作业。
此外,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的第一服务器通过通信连接接收事故信息、接收姿态信息、生成预警信号、生成姿态调整指令;第二服务器接收事故信息并将其与地图信息相结合;调整驱动组件接收姿态调整指令并调整预警装置1的姿态等信息处理传输过程均是通过已有的硬件就能够实现的,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道路交通预警方法,用于对每辆接近预警区域和进入预警区域车辆的预警,其包括事故信息交互方法和应急预警方法。
其中,事故信息交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作业人员到达事故地点后,将各个预警装置1布置在对应预警方向;打开预警装置1并将事故信息输入至预警装置1。
优选地,事故信息包括事故开始信息、事故变化信息、事故处理结束信息等,使得事故现场信息出现变化时能够通过该预警系统及时告知驾驶员。
进一步优选地,在交通事故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预警装置1和第一服务器之间存在循环的事故信息传输过程。
S12、预警装置1接收事故信息的同时姿态识别组件自动确定其姿态信息,将事故信息和姿态信息同时发生至第一服务器。
S13、第一服务器分别处理事故信息和姿态信息,并将事故信息和调整信息分别传输至第二服务器和调整驱动组件。
S14、调整驱动组件调整预警装置1姿态的同时第二服务器将事故信息与地图信息相结合传递至车辆。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11包括如下步骤:
S111、作业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布置预警装置1并启动预警装置1;
S112、预警装置1通过网络自动连接第一服务器;
S113、作业人员将事故信息输入预警装置1;
S114、预警装置1对事故信息进行数据封装,并通过网络传输至第一服务器。
进一步优选地,在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21、第一服务器接收至少一个预警装置1传输的事故信息,并对其进行校验汇总;
S122、第一服务器根据数据协议处理事故信息;
S123、第一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将事故信息传输至第二服务器3。
为了确保事故信息传递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2和/或第二服务器3在接收事故信息时均会向发出事故信息的设备反馈确认信号,该确认信号优选为ACK确认信号。
进一步地,如图3中所示,在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应急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第一服务器接收车辆定位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处于事故车道,若是则进入步骤S22;若否则进入步骤S27。
S22、根据定位信息判断车辆是否进入预警区域,若是则进入步骤S24,若否则进入步骤S23。
S23、第二服务器通过移动终端将第一警示信息传递给驾驶员,之后重新进行步骤S21。优选地,第一警示信息包括事故信息的语音及图像警示。
S24、第二服务器通过移动终端将第二警示信息传递给驾驶员,之后进入步骤S25。优选地,第二警示信息包括提示尽快避让语音及图像警示。
S25、预警装置1检测是否有车辆进入预警区域,若是则进入步骤S26,若否则进入步骤S27。
S26、告警装置对驾驶员发出声光报警提醒驾驶员避让,并将紧急规避信号传递给作业人员,并将紧急规避信号传递给作业人员,之后进入步骤S27。
S27、结束对该车辆预警。
本发明中的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采用预警装置1、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姿态调整装置、传输天线2和告警装置构建事故信息传输体系,使得作业人员在到达事故地点后能够通过该道路预警防撞系统及时将事故信息反馈给驾驶员。并且,该系统及方法还能够在车辆接近预警区域过程中,采取定位和预警装置1的双重检测的方式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在车辆进入预警区域后发出告警信息,以实现对作业人员和驾驶员的及时提醒,避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现场二次事故的产生,为作业人员和驾驶员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具有优良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预警装置;所述至少两个预警装置用于分别支撑设置在事故区域,且至少两个预警装置的朝向不同;
所述预警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预警模块,所述预警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毫米波雷达,各所述毫米波雷达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分别朝向不同预警区域,通过所述预警模块采集不同方向的来车信息;
姿态调整装置;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预警装置壳体固定安装,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预警装置的姿态信息并对应调整该至少一个预警装置的姿态;
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预警装置、所述姿态调整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预警装置采集到的来车信息并生成相应的预警信号、接收所述姿态调整装置采集到的预警装置姿态信息并以此生成所述姿态调整装置的姿态调整指令;
传输天线,其固定安装在所述预警装置的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将事故信息上传至所述第一服务器;
所述第一服务器接受到所述事故信息后反馈ACK信息给所述传输天线,所述传输天线接收到该ACK信息以确认所述第一服务器已经接收到所述事故信息;
第二服务器;其与所述第一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接收经由所述第一服务器处理后的事故信息,并将事故信息进行处理以传输至车辆;所述第二服务器在接收道所述事故信息后反馈ACK信息给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接收到所述ACK信息以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器已经接受到所述事故信息;
告警装置;其用于设置在事故区域,并与所述第一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一服务器的预警信号并为事故区域内的作业人员提供防撞告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其中,所述毫米波雷达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驱动单元,用于改变所述毫米波雷达朝向以对准不同预警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其中,所述姿态调整装置至少包括分别于所述第一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姿态识别组件和调整驱动组件,前者用于将实时采集所述预警装置姿态信息,后者用于接收所述姿态调整指令以调整所述预警装置姿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其中,姿态识别组件包括基准单元和姿态传感单元,所述基准单元用于采集预警区域标准图像并将其传递至第一服务器,所述姿态传感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所述预警装置姿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其中,所述姿态传感单元包括位移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第二服务器存在数据协议,所述第一服务器通过所述数据协议对所述事故信息进行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包括事故信息单元、姿态调整单元和预警识别单元;所述事故信息单元用于接收、处理、传递所述事故信息;所述姿态调整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姿态信息,生产姿态调整指令并传递至所述调整驱动组件;预警识别单元用于接收、处理所述预警区域信息,并将其预警信号传递至所述预警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其中,所述告警装置包括设置在事故地点的报警灯、报警肩章、报警手环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作业人员到达事故地点后,将各个所述预警装置布置在对应预警方向;打开预警装置并将事故信息输入至预警装置;预警装置接收所述事故信息的同时所述姿态调整装置自动确定其姿态信息,将事故信息和姿态信息同时发送至所述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分别处理所述事故信息和姿态信息,并将所述事故信息和调整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二服务器和姿态调整装置;所述姿态调整装置调整所述预警装置姿态的同时所述第二服务器将所述事故信息与地图信息相结合传递至车辆;
所述预警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第一服务器接收车辆定位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处于事故车道,若是则进入步骤S22;若否则进入步骤S27;
S22、根据定位信息判断车辆是否进入预警区域,若是则进入步骤S24,若否则进入步骤S23;
S23、第二服务器通过移动终端将第一警示信息传递给驾驶员,之后重新进行步骤S21;
S24、第二服务器通过移动终端将第二警示信息传递给驾驶员,之后进入步骤S25;
S25、预警装置检测是否有车辆进入预警区域,若是则进入步骤S26,若否则进入步骤S27;
S26、告警装置对驾驶员发出声光报警提醒驾驶员避让,并将紧急规避信号传递给作业人员,之后进入步骤S27;
S27、结束对该车辆预警。
CN202210795849.7A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116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5849.7A CN115116271B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5849.7A CN115116271B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6271A CN115116271A (zh) 2022-09-27
CN115116271B true CN115116271B (zh) 2024-02-23

Family

ID=83332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5849.7A Active CN115116271B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627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5199A (zh) * 2017-07-11 2017-09-22 珠海利安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安全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7798918A (zh) * 2017-11-28 2018-03-13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一种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09559558A (zh) * 2018-12-14 2019-04-0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事故提醒方法、智能警示牌、路侧单元及事故提醒系统
CN109671245A (zh) * 2018-12-29 2019-04-23 南京奥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作业人员安全预警系统
KR20190100602A (ko) * 2018-02-21 2019-08-29 윤종식 고속도로 2차 사고 예방을 위한 전방 차량사고 네비게이션 알림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2258894A (zh) * 2020-10-21 2021-01-22 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施工作业主动安全防撞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5199A (zh) * 2017-07-11 2017-09-22 珠海利安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安全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7798918A (zh) * 2017-11-28 2018-03-13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一种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监测方法和装置
KR20190100602A (ko) * 2018-02-21 2019-08-29 윤종식 고속도로 2차 사고 예방을 위한 전방 차량사고 네비게이션 알림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559558A (zh) * 2018-12-14 2019-04-0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事故提醒方法、智能警示牌、路侧单元及事故提醒系统
CN109671245A (zh) * 2018-12-29 2019-04-23 南京奥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作业人员安全预警系统
CN112258894A (zh) * 2020-10-21 2021-01-22 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施工作业主动安全防撞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6271A (zh)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58894A (zh) 一种高速公路施工作业主动安全防撞系统及方法
CN111681426B (zh) 一种用于交通安全路况感知评估的方法
CN102439644B (zh) 车辆用周边监控装置及车辆用周边监控方法
JP4923736B2 (ja) 道路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道路通信方法
CN201936454U (zh) 车辆定位导航、监控、提醒和通讯系统
CN106597472A (zh) 基于激光雷达的智能车防撞系统及方法
US20070010944A1 (en) Driver-adjustable sensor apparatus, system, & method for improving traffic safety
KR102150034B1 (ko) 이동형 IoT 통합 기반 안전 운행 지원 시스템 및 그의 처리 방법
WO2006069550A1 (fr) Procede de prevention passive de collision avec l'avant du vehicule suivant, et systeme correspondant
CN102426802A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环境下公交车在公交站点安全预警方法
US2004015579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tor vehicle-based emergency/hazard detection
JP2007140674A (ja) 死角情報提供装置
CN109870675B (zh) 一种车用毫米波雷达探测能力降级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US11749106B2 (en) Stop sign with traffic control features
CN113246963A (zh) 自动泊车辅助系统及其车载设备和方法
CN108399795B (zh)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基站的车辆碰撞提醒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10335480B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化电子警示牌系统
CN110610139A (zh) 障碍物预警方法、监控设备和监控系统
CN115116271B (zh) 一种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CN218729451U (zh) 一种定向道路交通防撞预警系统
JP2018055286A (ja) 路車間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CN101625793A (zh) 行车监控系统
CN211079977U (zh) 一种预警一体机系统
CN116665447A (zh) 一种车路协同的路况预警系统
CN116363903A (zh) 一种地下通道或隧道结构的防车撞预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