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多方位对电机散热且结构简单、降温效果优异的一种新能源电机降温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能源电机降温装置,包括:冷源供给系统,冷源供给系统包括顺序连接布设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热交换基体,压缩机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连接有制冷传输管,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连接有毛细管,热交换基体贴靠在蒸发器上并连通,热交换基体的出、进口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总管和出气总管,进气总管与出气总管之间连接有同一个散热管体,散热管体包括两侧对称布设的连接管,散热管体侧方设有保温系统,保温系统包括保温箱以及保温箱内部设置的新能源电机,进气总管与出气总管与保温系统之间连接有管道连接件,进气总管与散热管体连接处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出气总管与散热管体连接处安装有第二电磁阀。装置通过冷源供给系统形成冷却气流并输送至热交换基体,冷却气流一方面从进气总管输出到散热管体,再通过连接管输出到新能源电机进行降温,另一方面流经连接管道件对新能源电机进行降温,形成对新能源电机多方位、多管路的降温处理,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降温效果,另一方面保持电机周围温度均衡,从而有利于保证新能源电机的运行寿命,保温箱隔绝新能源电机与外部热气流接触,避免冷气流的快速流失,第一电磁阀能避免冷气被电机散发热气中和后回流,避免回流气流阻碍持续流入保温箱内的冷源气流,造成进气总管内的气体堵塞,冷却气流进入保温箱后持续对新能源电机降温,第二电磁阀有效避免冷却气流再未充分吸收热量时意外排出到出气总管,一方面避免电机冷却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降低冷源供给系统的功耗以及资源浪费。
优选地,保温箱包括右侧壁体上开设的第三冷源口,连接管穿过并固定于第三冷源口,保温箱左侧壁体上开设有第一冷源口,保温箱底部开设有第二冷源口,保温箱顶部壁体开设有排气出口,新能源电机架设在保温箱内部空间中心位置。新能源电机的架设位置一方面有利于减小保温箱对新能源电机的干涉,有利于保持新能源电机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有利于冷气流在新能源电机与保温箱内壁之间的空间环绕流动,有利于提升冷却气流对新能源电机的降温效果。
优选地,管道连接件包括第一分管,第一分管一端固定于第一电磁阀的侧方阀口,另一端绕过保温箱底部并穿插在第一冷源口内,管道连接件还包括与第一分管垂直连通的第二分管,第二分管穿插在第二冷源口内,第一分管与第二分管的管道末端向保温箱内延伸,管道连接件还包括第三分管,第三分管一端固定于第二电磁阀的侧方阀口,另一端穿插在排气出口内,第三分管与第一分管以及第二分管均分布在散热管体同侧。流入进气总管的冷却气流一部分进入散热管道,另一部分流入第一分管并从第一冷源口流入保温箱内,部分第一分管内的冷却气流流入第二分管并从第二冷源口流入保温箱内,进入散热管道的冷却气流经过连接管从第三冷源口流入保温箱内,通过此方式形成对新能源电机两侧以及底部的冷却气流输入,多方位的冷却气流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新能源电机的降温效果,另一方面使保温箱内温度均衡,保证了新能源电机四周的温差较低,对新能源电机起保护作用,进入保温箱内的冷却气流在吸收电机热气后温度升高且密度变大,此时热气流自动上浮并从顶部的第三分管排出至出气总管,同时底部和侧方流入的冷却气流在新能源电机下方积累并向上挤压热气流排出,无需额外增设泵体来抽取热气即可实现热气排出,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节约能源,从底部的第二冷源口向上流出的冷却气流能有效带动侧方的冷却气流向上流动,避免冷却气流下沉导致新能源电机上方无法被降温,一方面避免新能源电机上下温差过大造成内部损坏,另一方面实现对新能源电机覆盖性降温,进一步提升了降温速率。
优选地,第一分管、第二分管以及连接管位于保温箱内的管道侧壁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第一分管、第二分管以及连接管位于保温箱外的管道部分均安装有流量控制阀,新能源电机降温装置还包括与温度传感器以及流量控制阀无线连接的控制器。由于新能源电机在工作时受其内部结构影响,会使电机外部壳体温度不尽相同,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新能源电机多方位气流温度的检测,各个温度传感器将所测温度实时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各个流量控制阀,从而控制对应管道内冷却气流的输出量,有利于通过流量控制阀准确控制该侧的冷却气流输出量,从而保持电机壳体外温度均衡,避免电机外壳局部温度过低而形成凝露,损坏新能源电机,同时也避免新能源电机局部降温不足,影响新能源电机的运行寿命,管道连接件、保温系统、温度传感器以及流量控制阀均能以相同形式布设在散热管体另一侧,实现对多个电机的同时降温,极大提升了降温效率。
优选地,进气总管与散热管体连接处设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沿进气总管轴线环绕布设的导流板,导流板底部收束并位于进气总管内壁之间,多个导流板在底部外侧连接有同一个第一环体,多个导流板在顶部外侧连接有同一个第二环体,第二环体底面固定于进气总管与散热管体连接处的端口。环绕布设的导流板对进气总管流入散热管体内的气冷却流均匀地分流,一方面实现散热管体内气流的分散,避免气流流速过快,保证足够气流能通过连接管进入保温箱,同时导流板将冷却气流沿着导流板的曲壁向内侧方引流,避免气流紊乱造成散热管体内的风噪。
优选地,散热管体内在管道轴线上间隔布设有多个分流组件,分流组件包括与散热管体内壁固定的连接圆环,连接圆环在中心轴线上间隔布设有两个圆板,两个圆板呈上下对称布设,圆板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任一圆板与连接圆环内壁之间环绕布设有金属连接片,金属连接片为弹性薄片。气流进入散热管体内冲击金属连接片发生形变,使上下对称的金属连接片之间的间距随之变化,进而改变了冷却气流气体通过分流组件的截面流速,有利于对过快气流实现自动调控,避免气流无法进入保温箱内,气流挤压金属连接片的同时作用该侧的圆板,该侧圆板向另一侧的圆板挤压缓冲弹簧,从而吸收各个金属片上的震动,避免长时间的震动传递至连接圆环使其与散热管体内壁脱落,冷却气流先经过导流组件进行一级分流以及减速,之后再流经分流组件进行二级分流以及减速,有效延长了气流在散热管体内停留的时间,有利于增加冷却气流向保温箱内的输出量,且上述方案形成对气流的多级分流,有利于降低散热过程中紊乱气流产生的噪音,散热管体内存在空气杂质,被多级减缓的气流有助于降低空气杂质对散热管体内壁的磨损,散热管体内一部分气流进入保温箱,另一部分气流向上经过第二电磁阀进入出气总管,出气总管内的气流流速较大造成出气总管内压强较小,有利于保温箱内部上方的热气气流在压强的影响下被第三分管吸入到出气总管内,加速了热气的排出,一方面有利于维持保温箱内的低温,提升新能源电机的降温效果,另一方面避免保温箱内热气难以排出造成气压升高,从而损害新能源电机。
优选地,第一分管、第二分管以及连接管位于保温箱内一端固定有出气组件,出气组件包括连接底板,连接底板上环绕布设有通风孔,连接底板上端面中心处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外套有轴承,轴承外圈环绕布设有扇叶,固定座顶端穿插有连接板,连接板底部与轴承外圈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柱,连接板侧方环绕布设有连接叶片,连接叶片上方间隔布设有两个金属连接圈,两个金属连接圈之间环绕布设有出气叶片,出气叶片倾斜布设。从第一分管、第二分管以及连接管排出的冷却气流经过通风孔作用扇叶,扇叶带动轴承的外圈在固定座上旋转,旋转的扇叶将冷却气流向四周扩散排出,增大了冷却气流的散热范围,转动的轴承同时能通过支撑柱和连接板带动金属连接圈和出气叶片转动,气流从各个出气叶片之间的空隙向侧方流出,进一步增大了降温范围,同时由于各个出气组件位置处的气流被扩散,从底部第二冷源口向上流动的冷却气流能与两侧扩散后的气流互相作用并发散,一方面有效提升了气流与新能源电机的接触面,提升降温效果,另一方面互相作用的气流能彼此削弱流动速度,缓慢流动的冷却气流能进一步提升降温效果,且能使保温箱内环境温度相对平衡。
优选地,连接底板侧方对称布设有辅助支撑杆,辅助支撑杆为L型杆体,任一辅助支撑杆在靠近顶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上下面之间穿插有固定轴,固定轴上可转动地设有滚动筒。滚动筒能在固定轴上自由转动,并与出气叶片外侧边缘抵接,保证了金属连接圈在旋转过程中与轴承的同轴度,能有效防止紊流作用出气组件时,金属连接板中心偏移,出现风噪,同时滚动筒能收气流影响轴向滚动,能刮除部分凝结在出气叶片之间的凝露,保证气流的通畅流出。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管道连接件与保温系统对新能源电机进行多方位降温,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冷却气体通过管道连接件从多方位进入保温箱,能有效提升新能源电机的降温效果;管道连接件与保温系统能对称的布设在散热管体两侧,能实现对两个新能源电机同事降温,提升了降温效率;保温系统内通过气体密度变化自动向上排出热气,有利于提升冷却效果;流量控制阀根据温度箱传感器监测到各个冷源口的温度来调节各处流量,能保证保温箱内温度均衡,保证新能源电机寿命;分流组件和导流组件对气流分级减速;避免产生紊流声噪;出气组件减缓气流并辅助均衡保温箱内温度,保护新能源电机。因此,本发明是一种能够多方位对电机散热且结构简单、降温效果优异的一种新能源电机降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附图1-3,一种新能源电机21降温装置,包括:冷源供给系统1,冷源供给系统1包括顺序连接布设的压缩机10、冷凝器12、蒸发器13以及热交换基体15,压缩机10分别与冷凝器12和蒸发器13之间连接有制冷传输管11,冷凝器12与蒸发器13之间连接有毛细管14,热交换基体15贴靠在蒸发器13上并连通,热交换基体15的出、进口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总管16和出气总管17,进气总管16与出气总管17之间连接有同一个散热管体18,散热管体18包括两侧对称布设的连接管19,散热管体18侧方被设有保温系统2,保温系统2包括保温箱20以及保温箱20内部设置的新能源电机21,进气总管16与出气总管17与保温系统2之间连接有管道连接件3,进气总管16与散热管体18连接处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60,出气总管17与散热管体18连接处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70。
热交换基体15将进入的冷气从进气总管16排至散热管体18,散热管体18内冷却后变热的气流从出气总管17流回至热交换基体15进行冷却,以预备对散热管体18下一次的冷气输入冷却气流一方面从进气总管16输出到散热管体18,再通过连接管19输出到新能源电机21进行降温,另一方面流经连接管19道件对新能源电机21进行降温,形成对新能源电机21多方位、多管路的降温处理,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降温效果,另一方面保持电机周围温度均衡,从而有利于保证新能源电机21的运行寿命,保温箱20隔绝新能源电机21与外部热气流接触,避免冷气流的快速流失,第一电磁阀160能避免冷气被电机散发热气中和后回流,避免回流气流阻碍持续流入保温箱20内的冷源气流,造成进气总管16内的气体堵塞,冷却气流进入保温箱20后持续对新能源电机21降温,第二电磁阀170有效避免冷却气流在未充分吸收热量时意外排出到出气总管17,一方面避免电机冷却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降低冷源供给系统1的功耗以及资源浪费。
参见附图4,保温箱20包括右侧壁体上开设的第三冷源口203,连接管19穿过并固定于第三冷源口203,保温箱20左侧壁体上开设有第一冷源口201,保温箱20底部开设有第二冷源口202,保温箱20顶部壁体开设有排气出口204,新能源电机21架设在保温箱20内部空间中心位置。新能源电机21的架设位置一方面有利于减小保温箱20对新能源电机21的干涉,有利于保持新能源电机21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有利于冷气流在新能源电机21与保温箱20内壁之间的空间环绕流动,有利于提升冷却气流对新能源电机21的降温效果。
参见附图1,管道连接件3包括第一分管31,第一分管31一端固定于第一电磁阀160的侧方阀口,另一端绕过保温箱20底部并穿插在第一冷源口201内,管道连接件3还包括与第一分管31垂直连通的第二分管32,第二分管32穿插在第二冷源口202内,第一分管31与第二分管32的管道末端向保温箱20内延伸,管道连接件3还包括第三分管33,第三分管33一端固定于第二电磁阀170的侧方阀口,另一端穿插在排气出口204内,第三分管33与第一分管31以及第二分管32均分布在散热管体18同侧。
流入进气总管16的冷却气流一部分进入散热管道,另一部分流入第一分管31并从第一冷源口201流入保温箱20内,部分第一分管31内的冷却气流流入第二分管32并从第二冷源口202流入保温箱20内,进入散热管道的冷却气流经过连接管19从第三冷源口203流入保温箱20内,通过此方式形成对新能源电机21两侧以及底部的冷却气流输入,多方位的冷却气流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新能源电机21的降温效果,另一方面使保温箱20内温度均衡,保证了新能源电机21四周的温差较低,对新能源电机21起保护作用,进入保温箱20内的冷却气流在吸收电机热气后温度升高且密度变大,此时热气流自动上浮并从顶部的第三分管33排出至出气总管17,同时底部和侧方流入的冷却气流在新能源电机21下方积累并向上挤压热气流排出,无需额外增设泵体来抽取热气即可实现热气排出,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节约能源,从底部的第二冷源口202向上流出的冷却气流能有效带动侧方的冷却气流向上流动,避免冷却气流下沉导致新能源电机21上方无法被降温,一方面避免新能源电机21上下温差过大造成内部损坏,另一方面实现对新能源电机21覆盖性降温,进一步提升了降温速率。
冷源气体从具有三个管道方向的管道连接件3向保温系统2内的保温箱20内输送,并通过水平高度上顶部的排气出口204排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多管道且单方向的冷源气体运输,简化了管路布设方案,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了人工组装的难度,且装置整体布局占用空间较小,具有更好地场地适用性,且简化了新能源电机21的散热通道,使装置获得更加优异的降温和排热效果。
第一分管31、第二分管32以及连接管19位于保温箱20内的管道侧壁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第一分管31、第二分管32以及连接管19位于保温箱20外的管道部分均安装有流量控制阀40,温度传感器4以及流量控制阀40通过无线传输连接有控制器。
由于新能源电机21在工作时受其内部结构影响,会使电机外部壳体各处温度不同,通过温度传感器4实现对新能源电机21多方位气流温度检测,各个温度传感器4将所测温度实时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各个流量控制阀40,从而控制对应管道内冷却气流的输出量,有利于保持电机壳体外温度均衡,避免电机外壳局部温度过低而形成凝露,损坏新能源电机21,同时也避免新能源电机21局部降温不足,影响新能源电机21的运行寿命。
参见附图5,进气总管16与散热管体18连接处设有导流组件5,导流组件5包括沿进气总管16轴线环绕布设的导流板50,导流板50底部收束并位于进气总管16内壁之间,多个导流板50在底部外侧连接有同一个第一环体51,多个导流板50在顶部外侧连接有同一个第二环体52,第二环体52底面固定于进气总管16与散热管体18连接处的端口。
环绕布设的导流板50对进气总管16流入散热管体18内的气冷却流均匀地分流,一方面实现散热管体18内气流的分散,避免气流流速过快,保证足够气流能通过连接管19进入保温箱20,同时导流板50将冷却气流沿着导流板50的曲壁向内侧方引流,避免气流紊乱造成散热管体18内的风噪。
参见附图6,散热管体18内在管道轴线上间隔布设有多个分流组件6,分流组件6包括与散热管体18内壁固定的连接圆环60,连接圆环60在中心轴线上间隔布设有两个圆板61,两个圆板61呈上下对称布设,圆板61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62,任一圆板61与连接圆环60内壁之间环绕布设有金属连接片63,金属连接片63为弹性薄片。
气流进入散热管体18内冲击金属连接片63发生形变,使上下对称的金属连接片63之间的间距随之变化,进而改变了冷却气流气体通过分流组件6的截面流速,有利于对过快气流实现自动调控,避免气流无法进入保温箱20内,气流挤压金属连接片63的同时作用该侧的圆板61,该侧圆板61向另一侧的圆板61挤压缓冲弹簧62,从而吸收各个金属片上的震动,避免长时间的震动传递至连接圆环60使其与散热管体18内壁脱落,冷却气流先经过导流组件5进行一级分流以及减速,之后再流经分流组件6进行二级分流以及减速,有效延长了气流在散热管体18内停留的时间,有利于增加冷却气流向保温箱20内的输出量,且上述方案形成对气流的多级分流,有利于降低散热过程中紊乱气流产生的噪音,散热管体18内存在空气杂质,被多级减缓的气流有助于降低空气杂质对散热管体18内壁的磨损,散热管体18内一部分气流进入保温箱20,另一部分气流向上经过第二电磁阀170进入出气总管17,出气总管17内的气流流速较大造成出气总管17内压强较小,有利于保温箱20内部上方的热气气流在压强的影响下被第三分管33吸入到出气总管17内,加速了热气的排出,一方面有利于维持保温箱20内的低温,提升新能源电机21的降温效果,另一方面避免保温箱20内热气难以排出造成气压升高,从而损害新能源电机21。
参见附图7-12,第一分管31、第二分管32以及连接管19位于保温箱20内一端固定有出气组件7,出气组件7包括连接底板70,连接底板70上环绕布设有通风孔710,连接底板70上端面中心处安装有固定座72,固定座72外套有轴承73,轴承73外圈环绕布设有扇叶74,固定座72顶端穿插有连接板75,连接板75底部与轴承73外圈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柱76,连接板75侧方环绕布设有连接叶片77,连接叶片77上方间隔布设有两个金属连接圈78,两个金属连接圈78之间环绕布设有出气叶片79,出气叶片79倾斜布设。
从第一分管31、第二分管32以及连接管19排出的冷却气流经过通风孔710作用扇叶74,扇叶74带动轴承73的外圈在固定座72上旋转,旋转的扇叶74将冷却气流向四周扩散排出,增大了冷却气流的散热范围,转动的轴承73同时能通过支撑柱76和连接板75带动金属连接圈78和出气叶片79转动,气流从各个出气叶片79之间的空隙向侧方流出,进一步增大了降温范围,同时由于各个出气组件7位置处的气流被扩散,从底部第二冷源口202向上流动的冷却气流能与两侧扩散后的气流互相作用并发散,一方面有效提升了气流与新能源电机21的接触面,提升降温效果,另一方面互相作用的气流能彼此削弱流动速度,缓慢流动的冷却气流能进一步提升降温效果,且能使保温箱20内环境温度相对平衡。
连接底板70侧方对称布设有辅助支撑杆80,辅助支撑杆80为L型杆体,任一辅助支撑杆80在靠近顶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81,安装孔81的上下面之间穿插有固定轴82,固定轴82上可转动地设有滚动筒83。滚动筒83能在固定轴82上自由转动,并与出气叶片79外侧边缘抵接,保证了金属连接圈78在旋转过程中与轴承73的同轴度,能有效防止紊流作用出气组件7时,金属连接板75中心偏移,出现风噪,同时滚动筒83能收气流影响轴向滚动,能刮除部分凝结在出气叶片79之间的凝露,保证气流的通畅流出。
参见附图3,保温系统2能够相对上述方案对称地布设在散热管体18的另一侧,并通过管道连接件3、第一电磁阀160、第二电磁阀170以及散热管体18的连接管19形成连接,其中,温度传感器4、流量控制阀40、导流组件5、分流组件6以及出气组件7均以上述方案位置布设在保温箱20内,同样的,对称布设的保温系统2内也设有新能源电机21,由此能实现同时对多个新能源电机21进行降温冷却,合理利用了装置的布设空间,且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