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0965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0965B
CN115100965B CN202210932605.9A CN202210932605A CN115100965B CN 115100965 B CN115100965 B CN 115100965B CN 202210932605 A CN202210932605 A CN 202210932605A CN 115100965 B CN115100965 B CN 115100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substrate layer
layer
display modul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26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00965A (zh
Inventor
陈闯
韩冰
林昶
应如波
王向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326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009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00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0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00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0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屏体支撑结构,屏体支撑结构位于显示模组的非发光侧;屏体支撑结构包括刚性支撑片和设置于刚性支撑片邻近显示模组一侧的柔性粘附层;柔性粘附层用于将刚性支撑片与显示模组粘合;其中,显示模组包括弯折部和非弯折部,弯折部与非弯折部相邻;柔性粘附层邻近显示模组的表面和/或远离显示模组的表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在显示模组的垂直投影位于弯折部;开口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基材层;第一基材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显示模组邻近屏体支撑结构的表面平行;第一表面和与其相邻的表面不粘合。降低了屏体支撑结构对显示模组弯折部的应力影响,提升了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可折叠的显示装置,例如折叠屏手机,得以出现,让审美疲劳的直板手机用户看到了新曙光。但是可折叠的显示装置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提升显示装置弯折可靠性是各家屏体制造工厂重点关注的项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降低屏体支撑结构对显示模组弯折部的应力影响,提升整个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和屏体支撑结构,所述屏体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发光侧;
所述屏体支撑结构包括刚性支撑片和设置于所述刚性支撑片邻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的柔性粘附层;所述柔性粘附层用于将所述刚性支撑片与所述显示模组粘合;
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弯折部和非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非弯折部相邻;所述柔性粘附层邻近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和/或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弯折部;
所述开口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显示模组邻近所述屏体支撑结构的表面平行;所述第一表面和与其相邻的表面不粘合。
可选的,所述柔性粘附层包括第一粘合层、第二基材层和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一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材层邻近所述刚性支撑片的一侧;
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和,或者,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二粘合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粘合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和。
可选的,所述柔性粘附层包括第一粘合层、第二基材层和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一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材层邻近所述刚性支撑片的一侧;
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粘合层,或者,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二粘合层,或者,所述柔性粘附层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和邻近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均设置有开口,设置于所述柔性粘附层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的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粘合层,设置于所述柔性粘附层邻近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的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二粘合层,或者,所述开口贯穿所述柔性粘附层;
所述开口内还设置有第三粘合层;所述第一基材层还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材的第二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三粘合层的厚度和等于所述开口的深度;
且所述开口贯穿所述柔性粘附层时;所述第一基材层位于所述第三粘合层靠近所述刚性支撑片一侧,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粘合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总厚度;或者,所述第一基材层位于所述第三粘合层远离所述刚性支撑片一侧;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粘合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总厚度。
可选的,所述开口贯穿所述柔性粘附层时;
所述开口内还设置有第三基材层,所述第三基材层设置于所述第三粘合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所述第三基材层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显示模组邻近所述刚性支撑片的表面平行;所述第三表面和与其相邻的表面不粘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材层位于所述第三粘合层靠近所述刚性支撑片一侧;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粘合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总厚度,所述第三粘合层和所述第三基材层的厚度和等于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厚度;
或者,所述第一基材层位于所述第三粘合层远离所述刚性支撑片一侧;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粘合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总厚度,所述第三粘合层和所述第三基材层的厚度和等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材层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氨酯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三基材层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氨酯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基材层的厚度范围包括10~25um;
所述第三粘合层的材料包括压敏胶、水胶和泡棉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粘合层的厚度范围包括10~25um。
可选的,所述刚性支撑片包括金属片,所述刚性支撑片包括弯折区,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部在所述刚性支撑片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弯折区内,所述弯折区中的刚性支撑片包括镂空图案;
所述第一粘合层的材料包括压敏胶、水胶和泡棉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厚度范围包括10~50um;
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氨酯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范围包括10~100um;
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包括压敏胶、水胶和泡棉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厚度范围包括10~50um。
可选的,所述第三粘合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材料或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相同;
所述第一基材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二基材层和所述第三基材层的材料均相同。
可选的,所述非弯折部包括:第一非弯折部和第二非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非弯折部与所述第二非弯折部之间;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支撑层、第四粘合层、显示屏体、偏光片和柔性盖板,所述柔性支撑层设置于所述第四粘合层邻近所述屏体支撑结构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屏体支撑结构,屏体支撑结构位于显示模组的非发光侧;屏体支撑结构包括刚性支撑片和设置于刚性支撑片邻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的柔性粘附层;柔性粘附层用于将刚性支撑片与显示模组粘合。通过将弯折部与刚性支撑片之间的柔性粘附层邻近显示模组的表面和/或远离显示模组的表面设置开口,并在开口内至少设置第一基材层,第一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和与其相邻的表面不粘合,使得屏体支撑结构随着弯折部弯折过程中,第一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和与其相邻的表面可相对滑动,组成一应力隔断界面以隔断力的传递,可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传至屏体及屏上模组材料的应力,改善了应力较大时导致屏体或者屏上膜材失效的问题,从而实现降低屏体支撑结构对显示模组弯折部的应力影响,提升整个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材层在显示模组中的垂直投影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3,显示模组3中包括柔性显示屏、偏光片、支撑膜、盖板以及胶材等膜层。为了提升显示模组3机械性能,显示模组3下设置金属片1和双面胶带2复合的屏下支撑结构。其中,双面胶带2包括支撑基材层和位于支撑基材层两侧的粘合层。双面胶带2用于将金属片1与柔性显示屏3粘合。显示模组包括弯折部和非弯折部,弯折部位于显示装置的弯折区E,非弯折部位于显示装置的非弯折区F,屏下支撑结构在随着显示模组3弯折时,位于弯折区E的屏下支撑结构中的基材层和金属片1会将应力传至显示模组3,从而导致出现柔性显示屏以及柔性显示屏周围的膜材和胶材失效等不良问题,从而会造成显示装置弯折能力降低,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弯折性能下降较多。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图3,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200和屏体支撑结构100,屏体支撑结构100位于显示模组200的非发光侧;
屏体支撑结构100包括刚性支撑片110和设置于刚性支撑片110邻近显示模组200一侧的柔性粘附层120;柔性粘附层120用于将刚性支撑片110与显示模组200粘合;
其中,显示模组200包括弯折部202和非弯折部201,弯折部202与非弯折部201相邻;柔性粘附层120邻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和/或远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设置有开口12,开口12在显示模组200的垂直投影位于弯折部202;
开口12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基材层10;第一基材层10包括第一表面11,第一表面11与显示模组200邻近屏体支撑结构100的表面平行;第一表面11和与其相邻的表面不粘合。
具体的,与弯折部202相邻的非弯折部201可以包括第一非弯折部2011和第二非弯折部2012,弯折部202位于第一非弯折部2011与第二非弯折部2012之间。弯折部202位于显示装置的弯折区E,非弯折部201位于显示装置的非弯折区F。其中显示模组200包括的弯折部202的个数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屏体支撑结构100为包括刚性支撑片110和设置于刚性支撑片110邻近显示模组200一侧的柔性粘附层120的复合结构。柔性粘附层120可以为双面胶带,包括相对的两面胶层,从而实现刚性支撑片110与显示模组200的固定。
其中,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与刚性支撑片110之间的柔性粘附层120,邻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和/或远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设置有开口12,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材层在显示模组中的垂直投影位置示意图,参考图4,开口12在显示模组200的垂直投影位于弯折部202,即开口12在显示模组200的垂直投影可以与弯折部202重合,也可以位于弯折部202的部分区域。此外,开口12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柔性粘附层的厚度,图2和图3中均示例性的画出开口12的深度小于柔性粘附层的厚度。
开口12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基材层10,第一基材层10包括第一表面11,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和与其相邻的表面不粘合,使得屏体支撑结构100随着弯折部202弯折过程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和与第一表面11相邻的表面可相对滑动,组成应力隔断界面以隔断力的传递。第一表面11与显示模组200邻近屏体支撑结构100的表面平行,即可以阻断由刚性支撑片110指向显示模组200方向上的力的传播,从而可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改善了弯折应力导致显示模组200膜材失效的问题,进而降低了屏体支撑结构100对显示模组200的应力影响,提升整个显示模组200的弯折性能。示例性的,图2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和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可相对滑动,在刚性支撑片110与第一基材层10之间隔断应力的传播,从而可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图3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和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可相对滑动,在第一基材层10与显示模组200之间隔断应力的传播,从而可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可选的,开口12在显示模组200的垂直投影的面积与弯折部202所在区域的投影面积相等,可以实现屏体支撑结构100在弯折时,减小对显示模组200整个弯折部202的应力影响,进一步的提升了整个显示模组200的弯折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弯折部与刚性支撑片之间的柔性粘附层邻近显示模组的表面和/或远离显示模组的表面设置开口,并在开口内至少设置第一基材层,第一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和与其相邻的表面不粘合,使得屏体支撑结构随着弯折部弯折过程中,第一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和与其相邻的表面可相对滑动,形成一应力隔断界面以隔断应力的传递,可以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传至显示模组的应力,改善了显示模组膜材失效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屏体支撑结构对弯折区显示模组的应力影响,提升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3,柔性粘附层120包括第一粘合层121、第二基材层123和第二粘合层122,第一粘合层121设置于第二基材层123邻近刚性支撑片110的一侧;
开口12贯穿第一粘合层121和第二基材层123,第一基材层10的厚度等于第一粘合层121和第二基材层123的厚度和(图2),或者,开口12贯穿第二粘合层122和第二基材层123,第一基材层10的厚度等于第二粘合层122和第二基材层123的厚度和(图3)。
具体的,第一粘合层121用于粘合刚性支撑片110和第二基材层123,第二粘合层122用于粘合显示模组200和第二基材层123,从而实现刚性支撑片110与显示模组200的固定。
参考图2,开口12位于柔性粘附层120远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时,开口12可以贯穿第一粘合层121和第二基材层123,则第一粘合层121和第二基材层123在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断开,第二粘合层122仍为整层的膜层。开口12中第一基材层10的厚度等于第一粘合层121和第二基材层123的厚度和,使第一基材层10填充整个开口12,第一基材层10靠近刚性支撑片110的面与第一粘合层121靠近近刚性支撑片110的面齐平,没有段差,可以保证屏体支撑结构100对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为第一基材层10邻近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刚性支撑片110之间不粘合,使得屏体支撑结构100随着弯折部202弯折过程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和与刚性支撑片110可相对滑动,形成一应力隔断界面以隔断应力的传递,可以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第一基材层10还包括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11相对设置,第二表面与第二粘合层122远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粘合,可以对第一基材层10起到固定作用,降低第一基材层10脱落的风险。
图2所示屏体支撑结构100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在第二粘合层122表面上预留出开口12位置,将开口12两侧的第二基材层123以及第一粘合层121依次粘合在位于非弯折区F的第二粘合层122表面后,在开口12中贴合第一基材层10,最后将刚性支撑片110贴合在第一粘合层121的表面。或者,可以在第刚性支撑片110上预留出开口12位置,将开口12两侧的第一粘合层121以及第二基材层123依次粘合在刚性支撑片110上,在开口12中放置第一基材层10,最后将第二粘合层122形成在第一基材层10和第二基材层123远离刚性支撑片110的一侧。或者,形成完整的柔性粘附层120后,在第一粘合层121和第二基材层123中形成开口12,在开口12中贴合第一基材层10,最后将刚性支撑片110贴合在第一粘合层121的表面。
参考图3,开口12位于柔性粘附层120靠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时,开口12可以贯穿第二粘合层122和第二基材层123,则第二粘合层122和第二基材层123在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断开,第一粘合层121仍为整层的膜层。开口12中第一基材层10的厚度等于第二粘合层122和第二基材层123的厚度和,即第一基材层10远离第一粘合层121的表面可以与第二粘合层122的表面齐平,没有段差,从而保证屏体支撑结构100对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为第一基材层10邻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显示模组200的表面之间不粘合,使得屏体支撑结构100随着弯折部202弯折过程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和与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可相对滑动,形成一应力隔断界面以隔断应力的传递,可以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改善显示模组200膜材失效的问题。第一基材层10的第二表面与第一粘合层121靠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粘合,可对第一基材层10起到固定作用,降低第一基材层10脱落的风险。
图3所示屏体支撑结构100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将第一粘合层121贴合在刚性支撑片110表面上后,在第一粘合层121远离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上预留出开口12位置,将开口12两侧的第二基材层123以及第二粘合层122依次粘合在第一粘合层121远离刚性支撑片110的一侧后,在开口12中贴合第一基材层10。或者,在刚性支撑片110上形成完整的柔性粘附层120后,在第二粘合层122和第二基材层123中形成开口12,在开口12中贴合第一基材层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13,柔性粘附层120包括第一粘合层121、第二基材层123和第二粘合层122,第一粘合层121设置于第二基材层123邻近刚性支撑片110的一侧;
开口12贯穿第一粘合层121,或者,开口12贯穿第二粘合层122,或者,柔性粘附层120远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和邻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均设置有开口12,设置于柔性粘附层120远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的开口12贯穿第一粘合层121,设置于柔性粘附层120邻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的开口12贯穿第二粘合层122,或者,开口12贯穿柔性粘附层120;
开口12内还设置有第三粘合层20;第一基材层10还包括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11相对设置,第三粘合层20设置于第一基材层10的第二表面。
具体的,参考图5~图6,开口12贯穿第一粘合层121,即第一粘合层121在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断开,第二基材层123和第二粘合层122为整层的膜层。开口12内还设置有第三粘合层20。
其中,参考图5,第三粘合层20位于第一基材层10远离刚性支撑片110的一侧,此时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为邻近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不粘合,使得屏体支撑结构100随着弯折部202弯折过程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可相对滑动,形成一应力隔断界面以隔断应力的传递,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和柔性粘附层120的基材层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改善显示模组200膜材失效的问题。第三粘合层20邻近第二基材层123的面与第二基材层123粘合,第三粘合层20远离第二基材层123的面与第一基材层10的第二表面粘合。第三粘合层20可对第一基材层10起到固定作用,降低第一基材层10脱落的风险,以及防止第一基材层10在弯折过程中插入两侧柔性的第一粘合层121中,对柔性粘附层120造成损坏。
图5所示的屏体支撑结构100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将第二粘合层122与第二基材层123贴合后,在第二基材层123的表面上预留出开口12位置,将开口12两侧的第一粘合层121粘合在第二基材层123的表面,在开口中依次贴合第三粘合层20和第一基材层10,最后将刚性支撑片110贴合在第一粘合层121的表面上。或者,在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预留出开口12位置,将开口12两侧的第一粘合层121粘合在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后,在开口12中依次贴合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20,最后在第一粘合层121和第三粘合层20远离刚性支撑片110的一侧依次贴合第二基材层123和第二粘合层122。或者,形成完整的柔性粘附层120后,在第一粘合层121中形成开口12,在开口12中依次贴合第三粘合层20和第一基材层10,最后将刚性支撑片110贴合在第一粘合层121的表面上。
参考图6,第三粘合层20位于第一基材层10靠近刚性支撑片110的一侧,此时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为邻近第二基材层123的表面,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第二基材层123的表面不粘合,使得屏体支撑结构100随着弯折部202弯折过程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第二基材层123的表面可相对滑动,形成一应力隔断界面以隔断应力的传递,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传至第二基材层123的应力,进而减小第二基材层123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改善显示模组200膜材失效的问题。第一基材层10的第二表面与第三粘合层20的表面粘合,可对第一基材层10起到固定作用,降低第一基材层10脱落的风险,以及防止第一基材层10在弯折过程中插入两侧柔性的第一粘合层121中,造成对柔性粘附层120的损坏。另外,第三粘合层20可与刚性支撑片110粘合,保证了刚性支撑片110与显示模组200之间粘合的牢固性。
图6所示的屏体支撑结构100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采用图5所示结构的制备过程,区别在于第三粘合层20与第一基材层10在开口12中贴合的顺序相反。
参考图7~图8,开口12贯穿第二粘合层122,则第二粘合层122在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区域断开,第二基材层123和第一粘合层121仍为整层的膜层。
其中,参考图7,第三粘合层20可以位于第一基材层10远离显示模组200的一侧,此时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为邻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显示模组200的表面不粘合,使得屏体支撑结构100随着弯折部202弯折过程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可相对滑动,形成一应力隔断界面以隔断应力的传递,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和柔性粘附层120的基材层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改善显示模组200膜材失效的问题。第三粘合层20邻近第二基材层123的面与第二基材层123粘合,第三粘合层20远离第二基材层123的面与第一基材层10的第二表面粘合。第三粘合层20可对第一基材层10起到固定作用,降低第一基材层10脱落的风险,以及防止第一基材层10在弯折过程中插入两侧柔性的第二粘合层122中,对柔性粘附层120造成损坏。
图7所示的屏体支撑结构100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将第一粘合层121与第二基材层123依次贴合在刚性支撑片110上后,在第二基材层123的表面上预留出开口12位置,将开口12两侧的第二粘合层122粘合在第二基材层123的表面,在开口12中依次贴合第三粘合层20和第一基材层10。或者,在刚性支撑片110上形成完整的柔性粘附层120后,在第二粘合层122中形成开口12,在开口12中依次贴合第三粘合层20和第一基材层10。
参考图8,第三粘合层20位于第一基材层10靠近显示模组200的一侧,此时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为邻近第二基材层123的表面,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第二基材层123的表面不粘合,使得屏体支撑结构100随着弯折部202弯折过程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第二基材层123的表面可相对滑动,形成一应力隔断界面以隔断应力的传递,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和柔性粘附层120的基材层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改善显示模组200膜材失效的问题。第一基材层10的第二表面与第三粘合层20的表面粘合,可对第一基材层10起到固定作用,降低第一基材层10脱落的风险,以及防止第一基材层10在弯折过程中插入两侧柔性的第二粘合层122中,造成对柔性粘附层120的损坏。另外,第三粘合层20可与显示模组200粘合,保证了刚性支撑片110与显示模组200之间的粘合的牢固性。
图8所示结构可以采用图7所示结构的制备过程,区别在于第三粘合层20与第一基材层10在开口12中贴合的顺序相反。
参考图9,柔性粘附层120远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和邻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均设置有开口12。设置于柔性粘附层120远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的开口12贯穿第一粘合层121,设置于柔性粘附层120邻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的开口12贯穿第二粘合层122。贯穿第一粘合层121的开口12中设置有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20,第三粘合层20位于第一基材层10远离刚性支撑片110的一侧,或者第三粘合层20位于第一基材层10靠近刚性支撑片110的一侧。贯穿第二粘合层122的开口12中设置有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20,第三粘合层20位于第一基材层10远离显示膜层的一侧,或者第三粘合层20位于第一基材层10靠近显示膜层的一侧。此时,贯穿第一粘合层121的开口12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和与其邻近的表面不粘合,贯穿第二粘合层122的开口12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和与其邻近的表面不粘合,即在刚硬支撑片与显示模组200弯折部202之间具有两个应力隔断的界面。可以进一步的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和柔性粘附层120的基材层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改善显示模组200膜材失效的问题。
参考图10~图11,开口12贯穿柔性粘附层120,则第一粘合层121、第二基材层123和第二粘合层122在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区域均断开。
其中,参考图10,第三粘合层20可以位于第一基材层10靠近显示模组200的一侧,此时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为邻近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不粘合,使得屏体支撑结构100随着弯折部202弯折过程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可相对滑动,形成一应力隔断界面以隔断应力的传递,可以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和柔性粘附层120的基材层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改善显示模组200膜材失效的问题。第三粘合层20靠近显示模组200的面与显示模组200粘合,第三粘合层20远离显示模组200的面与第一基材层10的第二表面粘合。第三粘合层20可对第一基材层10起到固定作用,降低第一基材层10脱落的风险。
参考图11,第三粘合层20位于第一基材层10靠近刚性支撑片110的一侧,此时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为邻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显示模组200的表面不粘合,使得屏体支撑结构100随着弯折部202弯折过程中,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可相对滑动,形成一应力隔断界面以隔断应力的传递,可以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和柔性粘附层120的基材层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改善显示模组200膜材失效的问题。第三粘合层20靠近刚性支撑片110的面与刚性支撑片110粘合,第三粘合层20远离刚性支撑片110的面与第一基材层10的第二表面粘合。第三粘合层20可对第一基材层10起到固定作用,降低第一基材层10脱落的风险。
图10和图11所示的屏体支撑结构100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在刚性支撑片110上分段粘贴柔性粘附层120。示例性的,与弯折部202相邻的非弯折部201包括第一非弯折部2011和第二非弯折部2012,弯折部202位于第一非弯折部2011与第二非弯折部2012之间。柔性粘附层120包括位于第一非弯折部2011与刚性支撑片110之间的第一柔性粘附段和位于第二非弯折部2012与刚性支撑片110之间的第二柔性粘附段。将第一柔性粘附段和第二柔性粘附段分别制备后,再将第一柔性粘附段、第二柔性粘附段、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20分别粘合在刚性支撑片110上。
可选的,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20的厚度和等于开口12的深度;使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20可以填充整个开口12。即第一基材层10远离第三粘合层20的表面可以与第一基材层10两侧的膜层表面齐平,第三粘合层20远离第一基材层10的表面可以与第三粘合层20两侧的膜层表面齐平,没有段差,从而保证屏体支撑结构100对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示例性的,参考图5~图6,开口12贯穿第一粘合层121时,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20的厚度和等于开口12的深度,即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20的总厚度等于第一粘合层121的厚度,可以保证屏体支撑结构100对弯折部202具有较好的的支撑作用。参考图7~图8,开口12贯穿第二粘合层122时,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的厚度和等于开口12的深度,即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的总厚度等于第二粘合层122的厚度,可以保证屏体支撑结构100对显示模组200弯折部202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参考图9,柔性粘附层120远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和邻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均设置有开口12。设置于柔性粘附层120远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的开口12贯穿第一粘合层121,设置于柔性粘附层120邻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的开口12贯穿第二粘合层122。贯穿第一粘合层121开口12中的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20的总厚度等于第一粘合层121的厚度;贯穿第二粘合层121开口12中的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20的总厚度等于第二粘合层122的厚度。参考图10~图11,开口12贯穿柔性粘附层120,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粘合层20的总厚度等于柔性粘附层120的总厚度,从而保证屏体支撑结构100对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另外,参考图10~图11,开口12贯穿柔性粘附层120时,第一基材层10位于第三粘合层20靠近刚性支撑片110一侧(参考图10),第一基材层10的厚度等于第一粘合层121与第二基材层123的总厚度,使得第三粘合层20的厚度等于第二粘合层122的厚度,第三粘合层20与第二粘合层122没有段差,避免在贴合过程产生气泡。并且使屏体支撑结构100厚度一致,可以保证屏体支撑结构100对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的支撑作用。或者,第一基材层10位于第三粘合层20远离刚性支撑片110一侧(参考图11);第一基材层10的厚度等于第二粘合层122与第二基材层123的总厚度,使得第三粘合层20的厚度等于第一粘合层121的厚度,第三粘合层20与第一粘合层121没有段差,避免在贴合过程产生气泡,并且保证屏体支撑结构100对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2~图13,开口12贯穿柔性粘附层120时;
开口12内还设置有第三基材层30,第三基材层30设置于第三粘合层20远离第一基材层10的一侧;第三基材层30包括第三表面31,第三表面31与显示模组200邻近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平行;第三表面31和与其相邻的表面不粘合。
具体的,第三基材层30和第一基材层10设置于第三粘合层20的相对两侧。通过第三粘合层20对第三基材层30和第一基材层10进行粘合,以实现对第三基材层30和第一基材层10的固定。第三基材层30的第三表面31与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分别与各自相邻的表面不粘合。第一基材层10位于第三粘合层20靠近刚性支撑片110一侧时(参考图12),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可相对滑动,第三基材层30的第三表面31与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可相对滑动。第一基材层10位于第三粘合层20靠近显示模组200一侧时(参考图13),第一基材层10的第一表面11与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可相对滑动,第三基材层30的第三表面31与刚性支撑片110的表面可相对滑动。也就是说,在刚硬支撑片与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之间具有两个应力隔断的界面。可以进一步的减小弯折时刚性支撑片110和柔性粘附层120的基材层传至显示模组200的应力,改善显示模组200膜材失效的问题。
可选的,参考图12,第一基材层10位于第三粘合层20靠近刚性支撑片110一侧;第一基材层10的厚度等于第一粘合层121与第二基材层123的总厚度,第三粘合层20和第三基材层30的厚度和等于第二粘合层122的厚度。或者,参考图13,第一基材层10位于第三粘合层20远离刚性支撑片110一侧;第一基材层10的厚度等于第二粘合层122与第二基材层123的总厚度,第三粘合层20和第三基材层30的厚度和等于第一粘合层121的厚度。
这样设置,可以增大屏体支撑结构100中位于弯折部202的基材层厚度,提升位于弯折部202的屏体支撑结构100的抗冲击性能。同时还可以使第一基材层10平行于显示模组200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均与柔性粘附层120中膜层的表面齐平,以及使第三粘合层20远离第三基材层30的表面和第三基材层30远离第三粘合层20的表面均与柔性粘附层120中膜层的表面齐平;在屏体支撑结构100随着显示模组200弯折的过程中,便于位于弯折部202处的屏体支撑结构100中的应力沿着齐平的表面释放出去。
可选的,第一基材层10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氨酯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第三基材层30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氨酯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第三粘合层20的材料包括压敏胶、水胶和泡棉胶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氨酯和泡棉中均为柔性材料,且易于制备,价格便宜,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基材层30采用上述材料,保证第一基材层10和第三基材层30具有较好的弯折性,减小弯折时产生的应力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压敏胶、水胶和泡棉胶具有较强的粘附性,并且成本较低,第三粘合层20采用上述材料在能够较好的起到粘附作用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其中,第一基材层10的材料、第二基材层123的材料和第三基材层30的材料可以不同,也可以均相同。可选的,第一基材层10的材料与第二基材层123和第三基材层30的材料均为聚酰亚胺类膜材。聚酰亚胺具有较好的热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性能等特性。压敏胶可以包括亚克力系压敏胶、硅胶系压敏胶、橡胶系压敏胶等固态的胶。可选的,第三粘合层20的材料为亚克力系压敏胶,亚克力系压敏胶常温模量小于40Kpa,具有较好的折叠性能。
另外,第三粘合层20的材料与第一粘合层121的材料或第二粘合层122的材料相同。若第三粘合层20与第一粘合层121部分同层,则第三粘合层20的材料与第一粘合层121的材料相同,若第三粘合层20与第二粘合层122部分同层,则第三粘合层20的材料与第二粘合层122的材料相同。可以增强第三粘合层20与两侧的胶层的粘合牢固性。
在图12~图13所示的结构中,第三粘合层20的厚度范围包括10~25um,第三基材层30的厚度范围包括10~25um。第三粘合层20的厚度较大时,会导致第三基材层30的厚度较小,而第三基材层30的厚度越小,第三基材层30的制备越难;而第三粘合层20的厚度较小时,会降低第三粘合层20的粘合性。设置第三粘合层20的厚度范围为10~25um,第三基材层30的厚度范围为10~25um。可以保证第三粘合层20具有较好的粘合性的同时,便于第三基材层30的制备。例如,第三粘合层20的厚度为10um,第三基材层30的厚度为15um。
可选的,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刚性支撑片110包括金属片,具有较好的支撑性、弯折性以及耐磨性。刚性支撑片110包括弯折区E,显示模组200的弯折部202在刚性支撑片110的垂直投影位于刚性支撑片110的弯折区E内,弯折区E中的刚性支撑片110包括镂空图案111,可以降低弯折区E中刚性支撑片110的弯折难度。
第一粘合层121的材料包括压敏胶、水胶和泡棉胶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粘合层121的厚度范围包括10~50um。第一粘合层121的厚度较大时,会导致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大;第一粘合层121的厚度较小时,会导致降低第一粘合层121的粘合性。设置第一粘合层121的厚度范围为10~50um,可以保证第一粘合层121的粘合性的同时,避免由于第一粘合层121的厚度太大,而影响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例如第一粘合层121的厚度为25um。
第二基材层123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氨酯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基材层123的厚度范围包括10~100um。第二基材层123的厚度较大时,会导致柔性粘附层120弯折时产生的应力较大;第二基材层123的厚度太小时,会导致降低柔性粘附层120的抗冲击性。设置第二基材层123的厚度范围为10~100um可以降低柔性粘附层120弯折时产生的应力,还可以保证降低柔性粘附层120的抗冲击性。例如第二基材层123的厚度为25um。
第二粘合层122的材料包括压敏胶、水胶和泡棉胶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粘合层122的厚度范围包括10~50um。第二粘合层122的厚度较大时,会导致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大;第二粘合层122的厚度较小时,会导致降低第二粘合层122的粘合性。设置第二粘合层122的厚度范围为10~50um,可以保证第二粘合层122的粘合性的同时,避免由于第二粘合层122的厚度太大,而影响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例如第二粘合层122的厚度为25um。
可选的,参考图2~图13,显示模组2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支撑层210、第四粘合层220、显示屏体230、偏光片250和柔性盖板270,柔性支撑层210设置于第四粘合层220邻近屏体支撑结构100的一侧。其中,显示屏体230与偏光片250之间可以由第五粘合层240粘合固定,偏光片250和柔性盖板270之间可以由第六粘合层260粘合固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8)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和屏体支撑结构,所述屏体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发光侧;
所述屏体支撑结构包括刚性支撑片和设置于所述刚性支撑片邻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的柔性粘附层;所述柔性粘附层用于将所述刚性支撑片与所述显示模组粘合;
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弯折部和非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非弯折部相邻;所述柔性粘附层邻近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和/或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弯折部;
所述开口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显示模组邻近所述屏体支撑结构的表面平行;所述第一表面和与其相邻的表面不粘合;
所述柔性粘附层包括第一粘合层、第二基材层和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一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材层邻近所述刚性支撑片的一侧;所述开口内还设置有第三粘合层;所述第一基材层还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材的第二表面;
其中,在所述开口非贯穿所述柔性粘附层时,所述第一基材层的第一表面与第二基材层的表面相对滑动;或者,在所述开口贯穿所述柔性粘附层时,所述开口中还包括第三基材层,所述第三基材层设置于所述第三粘合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所述第三基材层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显示模组邻近所述刚性支撑片的表面平行;所述第三表面和与其相邻的表面不粘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非贯穿所述柔性粘附层时,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粘合层,或者,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二粘合层,或者,所述柔性粘附层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和邻近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均设置有开口,设置于所述柔性粘附层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的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粘合层,设置于所述柔性粘附层邻近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的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三粘合层的厚度和等于所述开口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贯穿所述柔性粘附层时,所述第一基材层位于所述第三粘合层靠近所述刚性支撑片一侧,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粘合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总厚度;或者,所述第一基材层位于所述第三粘合层远离所述刚性支撑片一侧;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粘合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总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材层位于所述第三粘合层靠近所述刚性支撑片一侧;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粘合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总厚度,所述第三粘合层和所述第三基材层的厚度和等于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厚度;
或者,所述第一基材层位于所述第三粘合层远离所述刚性支撑片一侧;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粘合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总厚度,所述第三粘合层和所述第三基材层的厚度和等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材层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氨酯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三基材层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氨酯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基材层的厚度范围包括10~25um;
所述第三粘合层的材料包括压敏胶、水胶和泡棉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粘合层的厚度范围包括10~25um。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支撑片包括金属片,所述刚性支撑片包括弯折区,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部在所述刚性支撑片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弯折区内,所述弯折区中的刚性支撑片包括镂空图案;
所述第一粘合层的材料包括压敏胶、水胶和泡棉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厚度范围包括10~50um;
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氨酯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范围包括10~100um;
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包括压敏胶、水胶和泡棉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厚度范围包括10~50u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粘合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材料或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相同;
所述第一基材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二基材层和所述第三基材层的材料均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弯折部包括:第一非弯折部和第二非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非弯折部与所述第二非弯折部之间;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支撑层、第四粘合层、显示屏体、偏光片和柔性盖板,所述柔性支撑层设置于所述第四粘合层邻近所述屏体支撑结构的一侧。
CN202210932605.9A 2022-08-04 2022-08-04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1009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2605.9A CN115100965B (zh) 2022-08-04 2022-08-04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2605.9A CN115100965B (zh) 2022-08-04 2022-08-04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0965A CN115100965A (zh) 2022-09-23
CN115100965B true CN115100965B (zh) 2024-02-20

Family

ID=83300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2605.9A Active CN115100965B (zh) 2022-08-04 2022-08-0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0096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4310A (zh) * 2019-05-27 2019-08-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15608A (zh) * 2018-04-26 2019-11-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209625665U (zh) * 2019-01-08 2019-11-12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0473466A (zh) * 2018-05-11 2019-11-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599902A (zh) * 2018-06-12 2019-12-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706590A (zh) * 2018-07-10 2020-01-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613136A (zh) * 2019-02-26 2020-09-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3257865A (zh) * 2020-02-10 2021-08-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920864A (zh) * 2020-07-09 2022-01-1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4067678A (zh) * 2020-07-31 2022-02-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54623B1 (ko) * 2017-12-29 2022-10-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54248B1 (ko) * 2018-03-29 2022-10-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104280A (ko) * 2020-02-17 2021-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점착층 제조 방법 및 그 제조 방법으로 제조된 점착층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5608A (zh) * 2018-04-26 2019-11-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10473466A (zh) * 2018-05-11 2019-11-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599902A (zh) * 2018-06-12 2019-12-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706590A (zh) * 2018-07-10 2020-01-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9625665U (zh) * 2019-01-08 2019-11-12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1613136A (zh) * 2019-02-26 2020-09-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164310A (zh) * 2019-05-27 2019-08-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57865A (zh) * 2020-02-10 2021-08-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920864A (zh) * 2020-07-09 2022-01-1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4067678A (zh) * 2020-07-31 2022-02-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0965A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36910U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012579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4175570U (zh) 柔性显示屏以及显示装置
CN110164310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38793A1 (zh) 支撑膜、oled显示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55412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09025842A1 (en) Laminated display window and device incorporating same
CN111667769B (zh) 粘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436530B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86578A (zh) 显示装置
CN114220931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JP4970299B2 (ja) 電子機器、電子部品の保持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CN115100965B (zh) 显示装置
CN111081146A (zh) 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20180047603A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210955906U (zh) 柔性弯折结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JP2007206125A (ja) Lcdバックライトフレーム、lcdモジュールの保持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110782780B (zh) 胶带结构及使用其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82788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50598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5955284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4910672B2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4333594A (zh) 柔性显示模组的盖板结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设备
CN212750245U (zh) 显示装置
CN114300638A (zh) 一种背板及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